首頁 關於本站 網站連結 聯絡我們 加薩走廊地圖 約旦河西岸地圖 你能做什麼 訪客留言版

留言須知:姓名和Email為必填,但是Email並不會顯示在網站上以避免垃圾郵件的攻擊。可使用部分的HTML語法。<a> <blockquote> <em> <strong>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html語法,請不用理會這部份說明)

留言時按enter空行,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舊站留言版記錄(為PDF檔案格式,可免費下載Adobe Reader安裝至電腦後閱讀)。
怡靜 | 2007.08.08 00:14 | #

謝謝懷軒,那就由你翻譯了。

懷軒 | 2007.08.08 00:06 | #

那篇 Living with the Enemy 請交給我來翻吧。

仔仔 | 2007.07.10 08:48 | #

中國時報 2007.07.05 
痛批美利堅帝國主義的詹隼教授
林博文
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國際關係退休教授詹隼(Chalmers Johnson),早期的專長是中國革命和日本戰後發展,曾擔任過柏克萊加大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二),也做過中情局顧問。但他近十年來把全副精力貫注於美國帝國主義研究,他認為美國軍力和經濟力的過度延伸,將使美利堅合眾國崩潰。

從二○○○年開始,詹隼即有系統地撰寫三本關於美利堅帝國的專書,第一本是《回向報復(Blowback)美利堅帝國的代價與後果》;第二本是二○○四年出版的《帝國的悲哀(The Sorrows of Empire):軍國主義、保密及合眾國的終結》;第三本是最近才出版的《復仇女神(Nemesis):美利堅合眾國的末日》。這三本書已成為任何一個關心美國國運的人必讀作品。

今年七十六歲的詹隼剖析美國帝國主義的形成和擴展,比語意大師喬姆斯基還深入犀利,亦比其他自由派外交學者更激進。但他批判任何一項美國帝國行徑時,總會提出一堆證據與數據為佐證,不是無的放矢。

詹隼指出,美國目前的國防經費超過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的總合,在一百三十二個國家設有七百三十七個軍事基地,如加上與駐在國合用的基地,則總數將超過一千。在沖繩島上,即有三十七個美軍基地。詹隼說,很巧的是,美軍在海外的大型和中型海空軍基地有三十八個,而古羅馬於公元一一七年在海外有三十七個基地;大英帝國於一八九八年在海外亦有三十六個海陸基地。

艾森豪總統於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七日發表告別演說時曾警告美國人民有關「軍產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的危險。詹隼表示,從檔案中可以看到,艾森豪其實不只是要批評軍方和軍火商,也要批評國會,但他的幕僚怕他得罪太多人,而把「國會」刪掉,只剩「軍產複合體」。詹隼說,軍方與軍火商能夠坐大和不斷吸食納稅人鮮血的最大原因是,國會議員和軍火商勾結(提供競選經費)、以及國會議員為了選票,盡量向五角大廈爭取在本州軍火工廠製造武器,同時又拒絕五角大廈關閉閒置的基地。

詹隼在柏克萊加大獲博士學位,並從一九六二年開始在柏克萊教政治學,一九八八年再轉至聖地牙哥加大,一九九二年退休。二○○五年獲Sundance影展大獎的紀錄片《我們為何而戰》(Why We Fight),深度敘述美國近代海外軍事冒險,詹隼在影片中向觀眾分析美國軍國主義的海外擴展。

詹隼強調,美國是個很奇特的國家──國內民主和海外黷武相結合。他說,任何一個國家不能又是民主又是帝國主義,而美國就是這種怪異的結合。其後果是國內會越來越不民主,終會變成獨裁,從而終結了憲政體制的美利堅合眾國。

詹隼說,過去的帝國主義是靠殖民地來延伸其勢力,而美國則是依恃海外軍事基地來維繫霸權。詹隼說他本來是個「冷戰鬥士」(ColdWarrior),但在一九八九年蘇聯解體後,他就覺醒了,完全揚棄了過去的冷戰觀念和立場,但美國政府不僅未因蘇聯解體而裁減軍隊、偃武修文,反倒加速使用武力解決政經問題。其代價是將遭致更多的恐怖分子攻擊美國及其盟友,並導致美國國內的民主精神與體制流失。

詹隼在三本美利堅帝國的論述中強調,美國以軍力和經濟力進行海外擴張,除了會遭到「回向報復」(blowback)之外,亦會使美國在經濟上、憲改上和道德上趨於瓦解。詹隼很喜歡用blowback這個字眼來形容中情局在冷戰時代所做的一些壞事,他說中情局於一九五三年推翻伊朗莫沙德政權,擁立巴勒維國王,結果何梅尼於一九七九年發動激烈反美的伊斯蘭革命,這就是「回向報復」。而美國在阿拉伯世界進行帝國拓展,招惹了賓拉登對美國的「回向報復」。

現仍擔任「日本政策研究所」所長的詹隼指出,布希政府利用武力向中東推銷民主,結果民主未能發芽,而徒使伊拉克人民和美軍先受暴力之害。他說,美國在海外所從事的武力行動(包括公開的與秘密的),都將使美國受到報復,因此他為美利堅帝國三部曲的新著取了希臘神話中的《報復女神》(Nemesis)的書名。

在今天美國讀書界裡,喬姆斯基和詹隼的著作,最受自由派知識分子的歡迎,他們精闢的立論與分析,使讀者能夠對當今美國的病態外交政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陳真 | 2007.07.08 15:51 | #

張先生,我的 email是 emirchen@gmail.com

我不知道自己能給別人什麼有用的意見,但至少我不會亂給人意見.

張澈 | 2007.07.08 02:02 | #

陳真先生您好:
我是一個在此潛水已久的小讀者, 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最近我碰到了一些道德難題, 為此痛苦不堪, 不知能否給晚輩一些意見.
不知要如何連絡前輩, 只好留下我的mail:
diablo9977@yahoo.com.tw

陳真 | 2007.07.04 02:30 | #

這裏小朋友很多,叔叔修養差,脾氣火爆,惡言惡語的,你們別學.

只要想到好人或小朋友的存在,我就感覺失去了言論自由,因為我不希望我腦袋裏的想法或身上的味道跟你們不一樣;可我又裝不出來大家肯定會認同的那種調調,講不出來我心裏根本不相信或甚至看不起的傻話或鬼話.

陳真 | 2007.07.02 17:16 | #

(續)

我看那位張鐵志的書之作者簡介,竟然自稱大學參加學運,但台灣有過什麼學運呢? 我是說一般意義下的學運. 沒有吧,台灣過去幾十年根本不存在那樣的事. 如果你硬要說有,如果你硬要說不痛不癢罵兩句傻話喊兩句口號.一堆人上街湊合湊合就是學運,那我豈不是也能配合媒體自我吹捧說我是國際反帝國主義悍將反資本主義前鋒反種族歧視的先知,而且還是個悲天憫人的國際人權先驅呢!

我有說謊嗎? 嗯,吹牛或廣告應該不算說謊吧,但這意味著什麼呢? 難道不是意味著一種虛榮? 難道這位在美國留學的青年才俊張先生在美國或其它國家見過這樣的一種什麼學運份子或進步青年? 我倒從未在西方見過什麼學運份子. 實在很荒謬,太虛榮太欺騙社會了.

依我的經驗,我敢創造這樣一個命題:

凡是在台灣以學運形象出現或自稱參與所謂學運的,肯定是個 "商人",至少不會是社會運動或任何反抗運動的嚴肅關注者或參與者.

那就好像如果有人以行善為標榜,自稱慈善家,那他肯定是慈悲善行的反面教材.

仔仔 | 2007.07.02 12:03 | #

如果陳先生對龍小姐的印象是這,那也無話可說了。
另外有關最近一次我轉貼的書介的出處網址在這:http://www.ncp.com.tw/product_show.php?sid=1118713745
另外立緒文化電子報裡有一篇「烏鴉與叛徒,誰有資格反恐」的書籍介紹報導,和以巴衝突有些關聯
網址在這;http://www.ncp.com.tw/images/index/edm/newsletter050720.html,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陳真 | 2007.07.02 00:32 | #

(續)我之前罵的那書出處在此: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4515

不只吳音寧,還有其他人的廣告詞,但我沒仔細看(我的忍功只夠讓我看三秒鐘),光聽書名就想吐,俗不可耐,什麼凝視什麼反叛,我真的會吐. 他們成群覓食,主而流之,銳不可當,不是老早就是這島上的王了嗎? 要反叛個啥呢?

我回台灣,跟年輕護士們聊天,發現竟然不少人不知道誰是希特勒誰是史懷哲,甚至以為莫札特是位當代歌手. 不知這些人事物或許有點荒謬,但在她們身上我反倒還能看見在名流雅士或進步份子身上罕見的良善與樸實.

我真不明白,一就說一,二就說二,平平實實說話寫字做事,到底有什麼難?

別說什麼舉世皆然天下烏鴉一般黑,除了這島,除了華人圈,我倒沒見過世上哪裡還有著這樣一種強烈虛榮虛偽與自卑.

陳真 | 2007.07.01 21:07 | #

什麼樣的人自然就會寫出什麼樣的東西,氣味總是黏著一個人的每個句子,如影隨形.

龍應台始終如一,她在黨外時期就是這樣一種在我看來所有既得利益者肯定都會十分喜愛的調調: 虛榮,庸俗,充滿偏見與歧視,精神敗德,對統治者小罵大幫忙等等. 把這樣一種氣味或品味給倒過來便是真理.

如果這很難想像,那不妨想想好萊塢電影吧,那類電影吸引一大堆半票觀眾,聲勢大,票房好,但調調就是那麼一回事不是嗎? 簡單說就是俗不可耐.

比方說不是有一部贏過斷背山的什麼crash 嗎? 如果有人想明白種族歧視有多麼卑鄙與庸俗,看看這部電影就能明白了,編導毫無保留地展現他們自己這樣一種極其惡性的種族歧視與偏見.

也許半票觀眾會說: "不會啊,我看了很感動耶,這是一部反種族歧視的電影". 半票觀眾肯定會這麼說,但我也沒辦法,畢竟品味或氣味的東西終究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很難讓人去厭惡他所原本衷心喜歡的一種氣味. 比方說你若喜歡吃牛排,我或許能用武力禁止你吃,卻無法禁止你喜歡,更不用說讓你對那氣味感到反胃.

同樣地,半票觀眾們會喜歡龍女士寫的那樣一些東西我能想像,但我很難想一個有點大腦和品味的人能不被那樣的庸俗和虛榮給燻昏.

我在親系譜上批評過一個人叫做張鐵志,我說他寫作無知且庸俗,簡直把大家當白癡,而且充滿極其可怕的虛榮,但我後來為了不想惹麻煩所以把我那幾篇文章都拿掉了.

我記得在巴勒網前幾則留言我還提到說我無意中看到他的一本新書廣告,廣告詞是吳音寧寫的,這人據說是我朋友的朋友,本應該放一馬,但其廣告詞之虛榮與庸俗,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說什麼左派必看. 可是,天底下有那樣會打算盤那樣會做廣告那樣虛榮那樣與主流密切結合那樣庸俗的左派嗎?

我不是要改變別人的品味,我相信品味是改變不了的,我只是被這島上虛榮庸俗低能的主流人事物之虛榮庸俗惡臭給燻得快窒息,有時忍不住罵兩句.

至於什麼叫龍應台不要去星巴克消費,我如果那樣做,那不是很白癡很敗德嗎? 如果你願意,你儘可去發起運動叫 "大家" 不要去星巴克,但你幹啥管起 "某個人" 去哪喝咖啡?

p.s.:仔仔先生,你還沒回答你轉貼的東西之作者與出處.


仔仔 | 2007.06.28 17:19 | #

有關「星巴克只賣咖啡嗎?」這一文章中我有些疑惑。

當陳先生說:「我總覺得,似乎只要是龍應台歌頌或讚許的人事物,一般只要把它倒過來理解,似乎就是真理。」這一句話時是單指他對星巴克的評論嗎?還是其他過去它的著作中也是如此?因為我也閱讀過她的著作,卻沒有這種感覺。相反地我總覺得她的文章裡批判和反省人事物的內容比歌頌或讚許的多的太多了。

再來,當陳先生龍小姐對星巴克的描述感到不滿時,是否有無透過各種方式把星巴克的所作所為,也就是「星巴克只賣咖啡?」的內容讓她知道,並請求她不要再到該店去消費呢?否則到現在她還是繼續到星巴克消費,這恐怕不是陳先生所希望的吧!不是嗎?

陳真 | 2007.06.20 11:56 | #

老兄,謝謝你的補充. 你常貼,卻很少自己寫; 貼無妨,但你卻常常漏東漏西,不是漏掉作者,就是漏掉出處,像這樣一些作者生平補充及相關資料等等,應該不是你自己寫的吧? 如果不是,那麼這些文字又是從哪來的呢?

我不反對貼,但是像這樣一些基本的東西不該總是漏掉. 我很討厭別人轉貼我的文字,因為人們往往不會去尊重作者,不會做到轉貼應有的一些基本要求.

仔仔 | 2007.06.19 13:56 | #

真抱歉這裡是有關一個猶太人的反省的作者介紹和更近一步的內容介紹:
作者簡介
馬克‧莫里斯 (Marc H. Ellis)
一九五二年,馬克‧H.‧艾里斯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北邁阿密灘區,擁有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宗教暨美國研究所的學士及碩士學位。他在該研究所受教於大屠殺神學家理查‧魯本斯坦及美國歷史學家威廉‧米勒門下,一九八0年獲得馬奎特大學的當代美國社會暨宗教思想學博士學位。同年,他擔任紐約瑪麗諾爾區的瑪麗諾爾神學院教職,隨即開設該學院的碩士班研究課程及「瑪麗諾爾正義暨和平研究所」。一九八八年,艾里斯晉任全職教授,並在瑪麗諾爾神學院服務至一九九五年為止。同年,艾里斯擔任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隨後轉任哈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及佛羅里達大學客座教授。一九九八年,艾里斯獲聘為拜勒大學的美國暨猶太研究所教授,翌年獲聘為美國暨猶太研究大學教授。同年,艾里斯創辦拜勒大學的美國暨猶太研究中心。

艾里斯擁有十五本著作,也曾編輯另外五本專著,其中包括:「邁向猶太解放神學理論」(Towards a Jewish Theology of Liberation);「褻瀆的聯盟:當代宗教與暴行」(Unholy Alliance:Religion and Atrocity in Our Time);「噢,耶路撒冷:有爭議的猶太聖約前途」(O Jerusalem:The Contested Future of the Jewish Covenant),以及「流亡生涯:一名美國猶太人的宗教流浪」(Practicing Exile:The Religious Odyssey of an American Jew,均暫譯)。此外,他的許多文章也刊登在各種美國及國際性刊物上,其中包括國際前鋒論壇報,歐洲猶太主義,以色列獨立報,約旦時報,文字與形象,基督教世紀,以及巴勒斯坦研究日報。他的短論也曾列入一些選集中,最近列入的選集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當代猶太神學讀本」,並以十種不同文字發行全世界。他四處講學,足跡遍及北美洲、歐洲、拉丁美洲、亞洲、非洲、中東等地區。

其他相關書評
「馬克‧艾里斯是一位文采洋溢的作家,具備富有思想深度的勇敢心靈。他突破愚蠢與不思反省之傳統的束縛,並在特別觀照巴勒斯坦民族及以色列人、散居全球各地猶太人所負道德責任的情況下,運用優美的文字使我們產生更深刻的後大屠殺理解。他是一位值得吾人懷著敬仰之心諦聽的知識分子。」 ─愛德華‧薩依德

「在長年從事重要工作的過程中,馬克‧艾里斯展現絕大的勇氣、正直的人格與洞察力。他的志業足以啟發吾人。」 ─諾姆‧杭士基
-------------------------------------------------
內容簡介
不要讓哀悼本身成為一種生活

為什麼要讀《一個猶太人的反省》?
因為這是一個普世道德的問題。
一個關乎報復、寬恕、正義與道德的問題。可供討論,可供省思。

大屠殺與猶太建國,是20世紀以迄今天人類的大事件。
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屠殺成了猶太生活的避風港,因為它,猶太人可以自稱獨一無二、清白無辜、享有特權,而且受到利用。在這個猶太人把一切揮霍於瘋狂競逐國家權勢的時代,世人該怎樣對待猶太人的歷史與現在?

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猶太學異議份子,像許多與他一樣的人,都要承受族人相當大的壓力,他指出:「每一個文化與傳統的消失,對人類來說都是一種減損,有時候去哀悼已消失的文化傳統比去著手打造一個新的更容易。

在我們曾經繼承的那個猶太歷史已經死亡的今天,猶太人喜歡在猶太會堂和公眾場所哀悼死者,就像只有透過留在過去,猶太人才有辦法肯定人生。一個死亡與摧毀的循環只要一被經歷過,它就會自動運轉,直到哀悼本身成為一種生活而後已。」

今天大部分的猶太人,正是以這樣的態度在生活,正是以被迫害者的身分對巴勒斯坦人進行迫害。在以美國為主的強勢媒體主導下,許多人並不知道以色列不斷擴張,以及慢性阻斷巴人生機的事實。過去多少年來,愛德華‧薩依德在國際間奔走呼號的,即是揭發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罪行。但他所代表的畢竟是他自己的族人。

比較可貴的是,一些具備良知的猶太知識份子如Magne、Buber、Arendt等人皆認為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將導致巴勒斯坦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流離失所。而讓阿拉伯人無家可歸,等於是讓猶太人在整個歷史裡無家可歸的狀況重演。他們主張兩民族共存,成立一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共同組成的聯邦國家。

一位猶太受難者後裔也說:「雖然吃過種種苦,我們仍然得堅持正義。只有正義而非報復才是出路,大屠殺的教訓是暴力的循環必須予以終止,沒有別的出路。」

我們在這樣的思維中學到了什麼?不再是加害者與受害者角色,這樣的直線思考。人類只有在寬恕之中,才能找到新的自由。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烽火,追求和平無蹤,本書代表了許多具備自覺的猶太知識份子的思維。他們認為一個不具反省的民族,終將被毀滅。
「正義」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不只在以、巴這件事上,也在今天這個世界的許多地方。

我們不需要靠「留在過去」來肯定我們今天的人生。

註:Judah Magnes: 是第一任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
Martin Buber: 知名聖經學家與神學家。
Hannah Arendt: 人類學家。
------------------------------------------

立及 | 2007.06.18 20:11 | #

不知放在這裡合適否。
祝福小慧,生日快樂!

陳真 | 2007.06.18 14:37 | #

沒有寫上作者名字.

All Page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Post a comment









記住左列個人資訊?










add Refusnik Watch to your site
以色列
拒服兵役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