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須知:姓名和Email為必填,但是Email並不會顯示在網站上以避免垃圾郵件的攻擊。可使用部分的HTML語法。 留言時按enter空行,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舊站留言版記錄(為PDF檔案格式,可免費下載Adobe Reader安裝至電腦後閱讀)。魏福全 | 2005.03.31 00:53 | #
陳真兄 放個屁都有可能造成災難 和尚坐禪入定也可能壓死蟲蟻 更何況是''一些出於所謂 "正義感" 或 "純概念討論" 的口不擇言'' .真要顧慮那麼多 大概連呼吸都不能了 而且 不講話恐怕罪過不一定比較小. 以色列战士 | 2005.03.31 00:08 | #
“9月16日下午6時左右,以色列軍隊按照國防部長夏隆預先下達的指令,將早已集結待命的長槍黨民兵約150人放入夏蒂拉和薩布拉難民營,”你们造谣不脸红吗?拿出证据来我们看看。 模範導師的諄諄教導 | 2005.03.30 11:22 | #
蘇格拉底 作者:高廣孚 古代,世界上有兩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中國是孔子,在希臘是蘇格拉底(Socrates),兩人至今尚為世人稱頌不已。 一 一個歷史上的巧合 有人說,蘇格拉底和我國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將他比做希臘的孔子,將他的學生柏拉圖(Plato)比做希臘的孟子。因為從若干的事實對照起來看,蘇氏和孔子確有多少類似之處。第一、他們倆出生的時代很接近。蘇格拉底生於西元前四六九年(我國周元王七年),恰當中國孔子死後十年的光景,兩人活的歲數幾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死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即西元前四七九年);蘇氏於西元前三九九年(我國周安王三年),七十歲的時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們的容貌都談不上好看。我國的孔子名丘,因為他生來就有一個高聳突出的前額而得名,這一個不大相稱的面龐,談不上英俊和瀟灑;至於蘇格拉底的相貌,可能比孔子更醜。據威爾杜蘭在其所著「西洋哲學史話」(The Story of Philosophy)裏的記載,說他有光禿的頭,大大的圓臉,深陷的眼眶,寬闊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個挑夫;(註一)。有的書上更說他有一個便便的大腹,如此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蹣跚的腳步,自然是夠難看的了。第三、他們生的時代也很相似。孔子適在周室式微的春秋時代,五霸跋扈,諸侯兼併,動亂頻仍,民不聊生,他寢不安蓆,栖栖遑遑,周遊列國,思所以行其道。蘇格拉底出生在雅典,當時的希臘半島,也是城邦(City-States)紛立的時代,較強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如果沒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間的紛爭總是繼續不斷。第四、他們都是偉大教師的典型。孔子那種憂道不憂貧的精神,和正人心闢邪說的毅力,深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蘇格拉底在世時,經常批評政治,攻擊詭辯學派,那種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樣深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蘇格拉底終日苦口婆心教導雅典青年的熱誠,都不愧是古今教師的楷模! 二 幽默風趣的性格 蘇格拉底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的職業是雕刻,母親是一個產婆。少年時期他曾抱著繼承父業的理想,一度學習雕刻,終因沒有興趣而中止。但喜歡研究哲學、天文和幾何。蘇氏的妻子名叫燦蒂柏(Xanthippe),頗有悍名。夫妻的感情並不和睦,因為這位大師終日坐在雅典的大街上,或在神廟前,和一般青年講學論道,既不要束脩,也沒有其他謀生的職業,從不關心自己的妻小。所以在妻子的眼光中,蘇格拉底是一個游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人,是一個只帶回麻煩而不帶回麵包的懶蟲。蘇氏常自稱為「牛虻」,他的妻子也這樣叫他。牛虻是吸牛血的蠅子,她竟將丈夫比做家中的吸血鬼,平時夫妻間勃谿常起;可是每當燦蒂柏大發雷霆的時候,這位大哲學家總是默默的抗議,使強悍的妻子常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據說有一次,在蘇氏仍作無言的抗議時,他的妻子氣悶不過,在盛怒之下,將一桶水潑澆在丈夫的頭上,這位大師只微笑著說:「我知道在陣雷之後,一定會有疾雨的。」 三 勇者的畫像 蘇格拉底生時,雅典的思想界,詭辯學派(Sophists)的學說正在風行。他們對知識持徹底懷疑的觀點,對任何事物的真實性都不相信,而謂世界上沒有確實的知識;僅教人如何從事辯論,如何贏得辯論,但決定辯論的關鍵,恆不以真理為依據。詭辯學派在評斷知識時,常說吾人只有主觀的意見,而無客觀的真理。普羅泰格拉斯(Protagoras)是此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曾說:「人為萬物的權衡(Man is the measureof all things)。」該派的理論要點,可綜括為三:(一 )以感官為知識的來源;(二)以個人為真理判斷的標準;(三)以懷疑為知識尋求的目的。他們對知識所持的觀點,可以說是非不明,真偽不分,對青年們的不良影響極大。 四 思想和言論 古代希臘的哲學研究,可以說蘇格拉底是一個分水嶺。在他以前,從泰利士(Thales)開始,到赫拉克利特(Haraclitus)、巴門尼第斯(Parmenides)、畢泰格拉斯(Pythagoras)和恩庇道格拉斯(Empedocles)等人,都偏重宇宙和自然的研究,探討宇宙的根源,尋求萬物的本體,對於人生問題多未注意。到了蘇格拉底,才擴大了哲學的研究領域,開始注意到人類本身的一些重要的問題。他曾說,研究物質世界的構造和法則,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質,不能說沒有意義,但對於哲學家來說,該有比樹木、石頭和星辰更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些什麼問題?是心靈問題,是人生問題,是道德問題,是知識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片刻也不能分離的。蘇格拉底就這樣開創了人生哲學的新領域。 (一)知即德說 蘇格拉底一生沒有著作,他的言行和思想是靠他的弟子柏拉圖和齊諾芬替他記述流傳下來的。其中與教育最有關係的,是他的倫理思想。在道德理論方面,他屬於幸福主義者,也是哲學思想中最崇高的一部分。在倫理學中,他將「幸福」(Happiness)和「德」(Virtue)的概念分析得很詳盡,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二)教育目的和方法 蘇格拉底是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家。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求至善和品德的培養及心理能力的發展;並以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在求得至善,人類之所以能達到至善的境界,則在致力於道德的修養,以完成理想的人格。蘇氏承認客觀真理之存在,同時又主張自我努力的必要;前者為知,後者為德;知德合一乃蘇格拉底理想中的人格。他的用意在以道德為具體的間架,以知識為抽象的內容,而建立一表裏兼賅的體系。他以「友誼」、「勇敢」、「謙遜」等為道德之概念,而人格的擴大,即繫於觀念知識的充實。而「知汝自己」或內省(Insight),則為達到此教育目的之不二法門。 五 蘇格拉底思想的影響 蘇格拉底為古代希臘思想界開創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沒有蘇格拉底的出現,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相繼成為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實在大成問題。他三人在哲學上的成就,造成希臘文化的黃金時期。此時的希臘,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很相似。在我國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相繼出現,也構成了我國古代哲學的黃金時代。在其中儒家的思想是主流,由於儒家孔、孟、荀的繼起,奠定了儒家在中國數千年永傳不墜的學術基礎。 附 註: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chapt. 1. 蘇格拉底罷工的代價 | 2005.03.30 11:06 | #
反反分裂 碩士生休學入伍 記者張念慈、簡國書/連線報導 清大經濟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張保鴻,因為中共通過反分裂法,決定投筆從戎,向校方申請休學,昨天在父母和同學送行下入伍當兵。 昨天他到溪州鄉公所兵役課報到,有父母、親友、同學相伴;溪州鄉長王福元說,年輕人在青年節自願提前入伍,這種愛國情操令他感佩。清大主任秘書葉銘泉表示,學生申請休學,只要導師簽字,完成行政流程後即生效;張保鴻退伍後還可申請復學。 張保鴻家住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今年廿五歲,是碩士班二年級學生,已完成碩士論文,等六月通過口試即可畢業。 陳真 | 2005.03.30 02:40 | #
yzj你好,謝謝你說我好話,不知道是該坦然接受或假裝謙虛一下. 好話當然受用,只是我常擔心自己的一些出於所謂 "正義感" 或 "純概念討論" 的口不擇言傷了一些人的心...即便是為惡者,傷人也從非我本意,至少不是一種持久的意願,一待午夜夢迴良心發現時,是非對錯往往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 凡概念皆純粹,但概念背後卻有一堆 "活的" 東西. 活物自然要比晶瑩剔透的概念更難理解. "政治" 對我來說,也因此要比 "數學" 困難許多. 我 e-mail 千年不變, 仍然是 hc228@cam.ac.uk 謝謝 yzj!依巴勒網規定,好話可以公開講沒關係.我們都很喜歡聽.
怡靜 | 2005.03.29 18:05 | #
看到陳真這則留言 ....(略)老實說,至少我自己,我得承認我不了解巴勒斯坦人的許多苦處,不了解原住民的諸多悲憤,不能體會童妓的痛苦. 或許我可以試著想像,但想像與現實總還是有著一段距離,面對這樣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於是我們有了文學和藝術,有了微妙的文字聲音和影像,因為這樣一些東西比較不那麼暴力,比較不那麼自以為是,比較不那麼自欺欺人--彷彿你真的了解了體會了什麼似的. "真實" 就像天邊彩虹,可望而不可及;它之所以看起來是條彩虹是因為我們跟它有個距離,尊重或欣賞這個距離,在我看來是挺重要的......(略) 我想起前一陣子看的一個紀錄片-A Class Divided,這紀錄片是記錄美國一個著名的實驗: 另外最近有機會看了英國Channel Four頻道製作的有關刑求(Torture)的四部探討美國在反恐行動中動用酷刑系列報導影片,其中一個影片叫做Torture: The Guantanamo Guidebook,製作單位根據從Guantanamo被釋放人士的證言,以及被解密的文件,和其他資料,召集了7位志願者,重建被關在Guantanamo所受待遇的模擬實驗。有些在實驗開始前受訪的自願者表示,他們贊成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政府或情報機構可以使用刑求來得到他們想要的資訊以保護大眾安全。實驗結束後,自願者均表示,無論被拘禁的人是無辜或有罪都不應該受到任何形式的刑求。(節目中有指出,根據研究調查,目前刑求得來的資訊並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資訊真的有用,而且可以維護大眾安全。而且其中一個志願者說,如美軍在Guantanamo的所作所為,這些遭拘留者等到真的被起訴並上法庭審判時,早就已經瘋了。) 教堂的鐘聲會走路 | 2005.03.29 15:54 | #
工人寫信 (作者:釋惠敏) 我們的心對於「修三昧的對象」(也就是「所緣」,我們修念佛三昧的所緣是佛號)無法把握「等持」的功夫;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在念佛號時,無法將佛號把握得很「平等」、「正確」,不是握得太緊,就是放得太鬆,很不容易達到等持,因此,在止靜時,身心也會產生粗重,不得輕安。 舉個例子,以前淨苑在建「蓮風樓」時,師父要我當監工。我就發現到,有一個工人讓我體會到這個道理。他是個綁鐵筋的工人,技術非常純熟,力氣很大,彎起鐵筋來,自由自在,要它彎就彎,要它直就直,要它長就長,要它短就短;所以他在操作鐵筋時可說是運用自如,而且已達到「等持」的狀態,工作一整天都不會累。雖然是很粗重的工作,可是他能把力量用得恰到好處,不會有絲毫的浪費。用力時,你會發覺他增一分就太多,減一分就不行。所以他工作起來輕鬆愉快,乃至長年累月地工作也不會疲倦。 可是,有一次我卻發覺他對一件事情感到很累。因為需要連絡的關係,我希望他留下姓名、地址、電話,於是就拿給他一枝筆、一張紙請他寫。他感到很為難,好像要舉起千斤重物般地為難。我說:「你寫寫吧!以後好連絡。」於是他勉為其難地寫起來,結果寫了十五分鐘。寫完之後就甩甩手,對我說:「好累呀!」我那時覺得很奇怪,一枝筆會比一條鐵筋還重嗎?可是因為他平常不習慣拿筆、「操作」筆,所以當然就很累了。他還跟我說,有一次他想寫信給南部的兒子,可是寫了一年還沒寫出來。每天晚上拿起紙筆來,寫了半天卻寫不出幾個字。 其實想一想,我們自己也像這樣,對於惡法、有漏法,我們做起來很自由自在,可是要修定、修慧,就像那個工人拿筆一樣。平常我們的心對於惡法、不善法的所緣非常容易攀緣,而且親蜜自如;今天教你的心去攀緣佛號,就感到其累無比,如同那個工人拿筆一樣地吃力。 因此,在念佛時就要檢討我們把握佛號時的那種「恰到好處」的感覺。 地震?!血壓忽然飆高 | 2005.03.29 14:08 | #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麻煩已經夠多夠困難的了,像海嘯、地震、狂風暴雨、山崩水淹、各種疾病等等等,麻煩不用多,只要一個麻煩就夠了,我們所戀之愛之養之育之念茲在茲的生命也沒了。 我們應該都十二萬分的明白著這樣的一件事,喪失所親所愛的痛苦與困難;把整個人類的智力和文明的發展全神貫注到這些難題上的重視與解決,我們,人類,才不會是個蠢蛋,自找麻煩的蠢蛋。 像戰爭這種完全是人為的人禍,反對它不是應該就像[舉起你的右手來]一樣,就這麼簡單嗎;就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的不簡單,無法簡單、不能簡單,是因為這裡頭(人為的戰禍)真有什麼高深莫測的高深莫測嗎?像上帝那樣的上帝嗎?所以遠遠超乎我們人類的智力、體力、能力所能夠解決的。 如果是這樣,其實還好,因為關於上帝的崇高,我們只有仰望的份,那不是人所能企及的;有人看到張三李四開口閉口就神早神晚的招呼起來了嗎,為什麼,因為張三就是張三,李四就是李四,張三不是李四,李四不是張三;而人呢,人當然就只是人。 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可以搞得這麼不簡單,人,這種生物,用皮膚思想都比人類的大腦來得管用。 我們人類的大腦其實夠發達了,連大象都奈我們不了何,我們要是真把心思伎倆給計較用上,那不得了了,獅子在馬戲團讓我們耍著玩,要牠走東牠不敢給走西,熊皮豹皮虎皮,管它什麼皮,就這樣像剝皮辣椒一樣的理所當然,在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的地方,販賣、刺激消費的虛榮,真是很對不起那些大科學家們,早知道人類就是喜歡野蠻原始,那沒事發明個蒸汽機電熱氣是幹什麼用的,更好笑的是,如果是基於最初禦寒取暖護生的動機需要,買得起貂皮大衣的人,根本就凍不著他們啊,至少我沒看過有人穿著貂皮大衣在半夜三更的寒冬清晨,拿著一根竹掃把在街上掃啊掃的,倒是常常看到的是穿著雨衣;在某種意義上,有雨衣的發明,不是就是一種進步嗎?又擋風又擋雨又不昂貴又很好清洗,或者像我,乾脆不要洗了,也是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又髒又臭,很省麻煩的。 簡單的說,我們活著的麻煩已經夠多夠困難的了,這些困難足足夠夠讓我們痛不欲生,活得很不美麗,我們真的不需要再自找任何的麻煩,來[豐富]我們的生命;這些人為的富麗堂皇,每一滴一分都建立在我們與之相對等的愚蠢上,這種愚蠢的解決只有兩個途徑:繼續發達大腦;讓教堂的鐘聲會走路。 讓教堂的鐘聲會走路當然比發達大腦要容易得太多了,而且效果又很好,又很快見效,如果我們不能有這個共識,那好吧,就這樣,就讓我們繼續發達大腦,繼續走這條漫漫的長路! 印尼副總統:強震罹難 可能高達兩千 中央社雅加達二十九日綜合外電報導 印尼副總統尤素夫今天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印尼尼亞斯島今晨發生的芮氏規模八點七強震,死亡人數估計最高可能達到兩千。 尤素夫說:「預估罹難人數約在一千人至兩千人間。這只是粗略的估計。」 尤素夫說,罹難人數估計是根據建物損害情況所作的評估。
yzj | 2005.03.29 12:05 | #
網上的各位好 因為這個網站我才真正開始了解以巴間的問題,也發現這個世界的確有許多的人用那麼不一樣卻又值得的方式生活,這讓我覺得溫暖,謝謝各位的辛苦 陳真 | 2005.03.28 22:30 | #
""你若不是站在我這個角度,你不可能看見我所看見的影像--即便我們是看著同一個東西."" 補充一下上面這段話: 選擇站哪個角度不是一種理性上的調整, 而是生活上的調整, 你得過著那樣的生活, 才有可能理解那樣的生活底下所可能 "看見" 的東西. 但是, 改變一種生活等於改變一個世界, 談何容易?! 也因此, 我對許多社運人士或所謂左派振振有詞地談起比方說 "貧窮" 時, 常覺得討人厭, 簡直是在吃人豆腐, 很想破口大罵, 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貧窮是怎麼一回事, 但卻一副他們什麼都了解似的, 自己往臉上貼金, 充當一種代言人的角色. 傅科或許說得沒錯, 當代言人是可恥的. 依我看, 不但可恥, 而且可笑. 因為代言人根本不存在, 世上沒有這樣的東西. 你可以代言一種產品, 但你無法言一種生命, 除非你屬於那個生命, 屬於那樣一種生活方式. 我不是因為他們 “不曾窮過” 而剝奪他們的發言份量, 而是因為他們不曾窮過,所以他們勢必有些東西無法了解. 不了解很正常, 可是當他們振振有詞彷彿他們真的很了解似的時, 這就很討人厭了. 我很不喜歡台灣的進步界, 因為他們太 “暴力”, 太沒有病識感.; 他們講的每一句話, 幾乎都是風涼話; 即便寫 “詩”, 寫出來的依然是教條. 他們也許行為上做對了一些事, 但不能贏得人心, 至少難以贏得我心. 我尊敬他們所做的, 但常常無法喜歡他們. 陳真 2005. 3. 28. 陳真 | 2005.03.28 22:03 | #
有些東西可能有所謂分寸,有些東西則是普世,人人都可管. 至於哪些東西有分寸,其實我也說不上來.比方說甘地拒絕他的一些英國仰慕者幫他從事不合作運動,他說,這些事應該由我們印度人自己來做. 甘地這樣講是否有道理,其實我也不明白; 也許某種時空下是應該有著某種不可逾越的分寸,但真的要我舉例,我也舉不出什麼好例子來. 記得 CARD反種族歧視時,收到不少英國人的來信支持,其中包括蘭大弼醫師,他寫來好幾頁長信,幾年過去了,這封信我迄今都還沒有回. 之所以沒有回, 一來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少寫私人信,二來是因為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或許真有些東西不是 "局外人" 所能置喙;好比說法官可以斷定一樁婚姻的法律效力,但他卻無從判斷當事人彼次是否相愛,是否懷有感情.這就是所謂 "處境",當你不在某個處境時,事實上你無法理解該處境底下的某些東西. 老實說,至少我自己,我得承認我不了解巴勒斯坦人的許多苦處,不了解原住民的諸多悲憤,不能體會童妓的痛苦. 或許我可以試著想像,但想像與現實總還是有著一段距離,面對這樣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於是我們有了文學和藝術,有了微妙的文字聲音和影像,因為這樣一些東西比較不那麼暴力,比較不那麼自以為是,比較不那麼自欺欺人--彷彿你真的了解了體會了什麼似的. "真實" 就像天邊彩虹,可望而不可及;它之所以看起來是條彩虹是因為我們跟它有個距離,尊重或欣賞這個距離,在我看來是挺重要的. 有時聽西方人談起拯救世界苦難人民,總覺得這些好命人實在一點也不明白別人的苦難是怎麼一回事,他或許有心,或許誠懇,但有些根本的距離仍難以跨越;世界不一樣,能 "看見" 的東西自然也就不一樣. 普世價值當然重要,但沒有一樣涉及"觀看" 的東西能普世到變成一種公式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就算地心引力也不是普世. 當然,我們常聽到什麼 "假農民" 或 "假教師" 這類指控,意思是說:你不是教師,不是農民,所以你不該從事其運動,否則你就是有心人士陰謀份子.這類批評當然一點大腦也沒有. 至於因為缺少某種身份或血統而遭人質疑其發言,這當然還是得就事論事來看, case by case. 就像我之前說的 CARD,我的確不認為西方人真的能深刻明白所謂有色人種所遭受的不平和憤恨;他們也不明白所謂 "友善的台灣人" 之所謂 "友善" 裏頭有多少猥瑣奴性和卑鄙. 這一切都涉及處境,處境不同,看見的東西也不一樣.你若不是站在我這個角度,你不可能看見我所看見的影像--即便我們是看著同一個東西. 陳真 2005. 3. 28. 透過南方電子報,才知有這個網站,然後也才有點認真的了解發生在中東的事情。然後才發覺,我們對巴勒斯坦人的刻版印象,就如同對台灣原住民ㄧ樣,無知。 我在做的事跟原住民有關,但是讓我ㄧ直困惑的是,因為我不是原住民,有時會被提醒不要「逾越」,甚至連批評都因為血統的不夠資格而語塞,似乎只有無盡的表達忠誠的立場,才能被視為朋友。不知站長們在巴勒斯坦這個世界中,是否也有同樣的狀況?該如何面對呢? 陳真 | 2005.03.28 21:18 | #
這則廣告拍得挺好,我給收錄了下來,以供流傳. 美國不但製造最多地雷,恐怕也是埋最多地雷的國家(當然都是埋在別人家裏),而且是極少數拒絕簽署國際禁雷條約的國家; 不但拒絕,而且大力抵制. 美國官方曾反駁說,他們不是反對禁雷,而是在發明出 "更好" 的武器前不可禁雷. 陳真 2005. 3. 28 ============ 今天在網路上閒逛時看到的一則聯合國有關清除地雷廣告。美國許多電視台(如CNN)拒絕播出這則廣告。(喔!因為廣告中的主角都是美國小女孩,如果是美國以外的人,他們大概會播出吧?!) stoplandmines.org 陳真 | 2005.03.28 18:58 | #
謝謝底下這位老兄的文章分享,但可否提供資料來源? 或者它是你寫的? 我個人欣賞阿拉法特,但許多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很討厭他. 雖然我知道他挺腐敗,但腐敗不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行為類型,它不是一種絕對概念,而是必須考慮其 "處境",我不甚了解其處境,故也難謂其腐敗與否. 就像台灣所有醫生在絕對意義上都挺腐敗,但如果考慮了結構因素之不得不然,腐敗其實也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只是隨波逐流,順應環境. 那些不願屈服者,固然令人佩服,但偉大的對立面並不是腐敗,所謂偉人或仁人志士的對面不是一堆醜陋的混蛋,而只是一些生活不想過得那麼辛苦的正常人. 陳真2005. 3. 28 选择 | 2005.03.28 00:57 | #
毋忘阿拉法特傳奇的啟示
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在法國逝世,舉世為之感嘆。他是二十世紀的悲劇英雄,雖然在國際強權的操弄下立國壯志未酬,但他那種威武不能屈的堅強韌性,即足以永垂人間,為所有的被壓迫者點燃起希望的火炬。 阿拉法特固一時之雄也。二次大戰後,猶太人在英美強權支持下復國,於是早已居住此地區的巴勒斯坦人遂被強制驅離,淪為國際孤兒。而後一九六七年以阿戰爭,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地區,使得這裡的巴勒斯坦政治難民苦況更甚。阿拉法特於一九六九年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要藉著激烈的武裝行動,讓巴勒斯坦人的聲音被國際社會所聽聞。阿拉法特經歷無數次被追襲與暗殺,但也造就了他傳奇英雄的地位。 巴勒斯坦人在阿拉法特的領導下,終於受到國際的注意。於是在美英的中介下,開始了所謂的「談判的十年」。在整個一九九零年代裡,以巴問題被推上了談判桌。國際承認「巴解組織」的合法性,而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阿拉伯人,則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事實,以「用土地換取和平」的原則,即以色列歸還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地區,作為巴勒斯坦人立國的家園。在這樣的原則下,一九九三年的「奧斯陸協議」終於出現,一九九四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是阿拉法特生命的最高峰,中東和平似乎露出了曙光。 然而,整個一九九零年代的後續發展,都證明了這只不過是場虛幻的期待。因為,很快的,以色列極右勢力增強,總理拉賓被刺,後來繼任者都一步步加速撕毀奧斯陸協議,以色列拒絕歸還六日戰爭所佔的土地,更不斷吸納猶太移民,在西岸和加薩地區擴大屯墾,舉凡水源地、主要道路、戰略制高點等重要地方皆歸以色列所有,其他一片片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地區,才歸還巴勒斯坦人作為建國的土地。這也就是說,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將會是破碎的拼圖,而巴勒斯坦人的移動,則必須通過以色列的檢查哨。這是舉世僅見的新奴役。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任滿前夕,為了要立即解決問題,特地舉行了「大衛營談判」。在這次談判裡,阿拉法特被強制獨處整整七天,美國不斷施壓要他簽字,但始終被他拒絕。阿拉法對對克林頓說﹕「總統先生,我也很想簽字,但我不能在這樣的條約上簽字,我將無顏面對同胞,甚至不可能繼續活下去﹗」 從二零零零年迄今,乃是以巴問題完全失控的階段。以色列達到了撕毀「奧斯陸協議」的目標,開始對巴勒斯坦人展開更大的壓制,並將一切破壞責任全部推給阿拉法特,宣稱他是「和平的障礙」,出動軍隊將阿拉法特圍困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辦公建築物內達三年之久,這是最獨特的軟禁。一直到他病危,始在法國的保護下送到巴黎就醫。阿拉法特這一生所經歷到的,乃是人間的至險、至辱、至哀。 而今阿拉法特已逝,在美以的觀念裡,這個「和平的障礙」已消失,但果真會因此而讓以巴和中東問題和平解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過去三年裡,他們以軍隊將阿拉法特軟禁,而他們自己則加速興建已被聯合國指控為非法的安全牆,要藉此打造出一個未來的「種族隔離」。這樣的發展,已使得它勢不可能被巴人所接受,任何巴人的未來領袖如果接受這樣的安排,也必會被他的同胞所唾棄。從二零零零年底巴人「第二次起義」迄今,新的激進反抗組織快速擴大,甚至婦女兒童也擔當起自殺炸彈客的任務。這都顯示以巴問題不會因為阿拉法特之逝以及所謂「溫和派領袖」的出現而告解決。因為,以巴問題關鍵本來就不是巴勒斯坦人,當美國和以色列不能更公道的對待巴勒斯坦人,則巴勒斯坦將永不可能出現有效的溫和派領袖。如果所謂的溫和派所代表的就是屈服,對巴人來說就等於是出賣和背叛。 目前,以色列已宣布將撤出只有很少屯墾區的加薩地區,作為和平的新起點。由於它在西岸擴大佔領與屯墾,完全違背了奧斯陸協議的精神,它勢必難以被巴人所接受。以此為前提的所謂「和平路線圖」,其內容對巴人極不公道,甚至連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領土範圍都不確定。「和平路線圖」是要把巴勒斯坦人置入一種永遠臣服的位置上。阿拉法特拒絕這樣的臣服,因而變成了「和平的障礙」﹔如果條件不變,繼任者要不成為「和平的障礙」也難。 阿拉法特之逝,美國和以色列宣稱是一個「和平的新契機」,這或許太過一廂情願。如果美國不改變一貫偏袒以色列的態度,而只是要求巴勒斯坦人無限屈服,和平就永無出現的一天。「和平路線圖」是個完全違背了「奧斯陸協議」的方案,和平之花怎麼可能由這裡長得出來呢﹖■ 恐怖份子博物館館長 | 2005.03.24 22:26 | #
抱歉抱歉,不知道為什麼李爾王不見了? 第二次重貼版面卻擠在一塊,我有潔癖, 所以再試著貼一次. 麻煩怡靜刪掉之前的兩次同樣貼文. ========= 冷靜先生的想法很主流, 跟董事長腦袋胡思亂想的東西很不一樣. 不過, 想法不同總是美事, 這世界是因為差異而燦爛, 而不是因為雷同. 維根斯坦喜歡用李爾王裏的一句話來形容他的哲學目的. 那句話說: "I'll teach you difference!" (我要教你們差異!) . 你們不要以為你們是同一國的, 事實上, 不要說一團意見, 就連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有如許不同. 差異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當我選用了這個辭彙而你選用了那一個時, 背後所蘊含的差異, 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至於所謂和平的曙光, 二十幾年來, 這句話董事長已經聽了恐怕不下一百遍, 但一直說有曙光, 卻從不見黎明到來, 不見朝陽露臉. 身為恐怖份子, 當然也期待和平, 但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 和平不會憑空到來, 也不會因為一個阿拉法特死了, 和平就春臨大地, 這是好萊塢電影, 不是真實人生, 太戲劇化. 照理說, 大約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才會相信這種說法. 美國不也常說要解放阿富汗和伊拉克, 說要給他們帶來民主與和平嗎? 和平的曙光聽了無數次, 但事實上呢? 變得更好或更壞不言可喻. 陳真 2005. 3. 23. =========== 各位恐怖分子们好!好久不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就要和平了,让各位很失望,真是太抱歉了。留言版好像应该多谈谈怎么把自己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现在的话题完全不对嘛。 All Page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Post a comme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