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須知:姓名和Email為必填,但是Email並不會顯示在網站上以避免垃圾郵件的攻擊。可使用部分的HTML語法。 留言時按enter空行,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舊站留言版記錄(為PDF檔案格式,可免費下載Adobe Reader安裝至電腦後閱讀)。選民 | 2004.12.10 00:52 | #
我住在花蓮,不想浪費自己的一票,可是因為無知,真的不知道要選誰,這次花蓮立委有六名候選人:王廷升、鍾逸文、傅崑萁、盧博基、陳榮財、林連明。這還是我從一堆雜七雜八的宣傳紙翻出來的資料,因為就要投票了,我根本不知道有誰要選,面對這個名單,完全沒有概念,這是要從何選起?似乎應該要看看他們的政見,但是台灣的政見,要怎麼看?!是要比賽跳票率還是吹牛大賽...而且我現在過的是井底水蛙的生活,根本就是搞不清楚狀況,要不然也不會有今日這一問了。如果有人有概念,願意提供一個判斷的方向,當然是謝謝! 陳真 | 2004.12.08 21:26 | #
我不知道荷索有新片。在我心目中,最偉大導演前三名,第一Emir Kusturica,第二高達,第三就是荷索。荷索很推崇笨蛋、怪人,抗拒地心引力,這點美感跟我挺接近。維根斯坦說自己對這世界絲毫不感興趣,他說:「我的哲學工作是:把地球丟棄一旁。」即便是追求真實的記錄片,也該脫離地心引力,因為真實並不存在這個世上,而存在外太空。荷索說,他「不惜到外太空尋找透明、未被污染的影像」。 德國還有個不錯的導演,叫文溫德斯,不過,感覺有點無趣就是了。跟荷索剛好相反,他覺得藝術有一種什麼碗糕使命,不在逃出世界,而是指引回到現實。但我覺得,現實比抽象更虛幻,夢境反倒還更真實一些,費里尼也這麼說,他的自傳書名就叫做《夢是惟一的真實》。Emir Kusturica 挺推崇費里尼。看來,人不光是由階級畫分,更是由我們對待地心引力的態度分成兩個世界。 達文西說,他一生最遺憾之事就是不會飛。Emir Kusturica的電影裏,常有人飛起來的鏡頭。他說:要看一部電影好壞,要看它裏頭人物是否受地心引力影響,所以他乾脆讓人飛起來。維根斯坦也說:「我的哲學之價值,必須從它和地面的距離來評定。」 趣味很重要。新聞是一堆乾燥事實,所以無趣,除非脫離地心引力,變成神話。荷索說:「創造神話吧,否則我們的文明將如恐龍般絕跡。」面對無趣世界,Kusturica 也說,人應給自己打造一個「純粹精神世界」,簡單說就是做夢。春夢也好,噩夢也罷,夢才是我們的原鄉和歸宿。現實使人迷失沉睡,夢反倒使我們甦醒。 底下是荷索一些語錄: 我知道我有能力道出那深藏在我們內心的影像,我能使它們被看見。 風景不是真正的風景,而是靈魂的情境:恐懼、神與人的孤立、寂寞、沮喪、夢的靈視。 電影是「文盲的藝術」。 為何我要拍電影?我想要顯示無法解釋的事物。 電影是屬於平民百姓而非學者的藝術,電影文化不是分析,而是意識上的騷動。電影源自巡迴村鎮表演的劇團和馬戲班,而不是來自藝術和學院主義。 拍攝電影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勇氣,以及不斷忍受羞辱的能耐,我們必須說出我們自己。 它不只是我的夢,我相信所有這些夢也是你們的夢。我和你們之間的唯一差別是:我能把它說出來。 如果我放棄這計劃,我就是個沒有夢想的人。我不願意這樣子活下去,我要與這個計劃共生死。 我們所遭受到的是深刻地缺乏痛苦,這對人類是毀滅性的;我們不可能身為人,卻沒有經歷痛苦。 失敗同時擁有輕與重兩種本質。 我一直著迷於英雄人物,就是具有超越現實處境之靈視的人,也就是打破窠臼、突破限制的人。藉著夢想和奮鬥,我們正試圖獲得身為人的尊嚴。 我已逐漸放棄「學院式」的思考;這種思考是如此惡劣與恐怖,因為它深刻地缺乏痛苦。 當我環顧我的周圍,看看四下裏的人們,真的就會有這樣一種感情産生:上帝必定會反對他們。 陳真 2004. 12. 8. 紀錄片雙年展 | 2004.12.08 09:40 | #
我喜歡的女導演艾格妮華達、河瀨直美要來台灣耶! 紀錄片雙年展 越界看世界 第四屆紀錄片雙年展即將開幕,雙年展已是文建會最大宗補助案之一,如何拓寬國內紀錄片的市場和眼界也成為重要目的。今年鎖定「新觀點‧看世界」為軸,國際觀摩首度挑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對話觀點,以「互望心中的國界」為題,推出以色列導演阿默斯吉泰的專題,並對比幾個巴勒斯坦導演的影片來看以巴關係;國際重量級紀錄片導演艾格妮華達、河瀨直美都將來台。 今年的雙年展自11日到17日分別在欣欣晶華、光點台北及台泥大樓士敏廳推出。策展人王派彰表示,台灣對紀錄片的觀點仍偏向傳統,強調紀錄片的人文和功能性,以及改造社會的使命;其實,近年國際上紀錄片類型越來越多樣化,不僅紀錄片與劇情電影的分類越來越模糊,紀錄片處理的主題也益加多元,因此今年跨越劇情和紀錄界線,只要是「關心別人如何思考」的都可以成為這個影展觀摩的影片。 「以巴對峙」是近年國際政治的焦點,但外界鮮少能同時透過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來看雙方的立場及觀點。王派彰說,上屆雙年展就有雄心想以「以巴關係」為主題之一,但網羅的片子不夠多,今年邀到以色列導演阿默斯吉泰參展,將有《房子》、《耶路撒冷之屋》、《戰地日記》、《謀殺競技場》等多部影片,另有艾利亞蘇立曼等三個巴勒斯坦導演的影片,讓觀眾能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方觀點來洞察兩國關係。 阿默斯吉泰的《房子》被選為開幕片之一,此片透過一棟座落在耶路撒冷的房子的歷史,做為以巴關係的縮影。阿默雖是以國導演,但常在片中訪問巴國人的想法及觀點,曾因為拍攝主題的敏感性被迫流亡法國十年,近年解禁才回到以色列。《房子》曾被以國禁演,後來被導演從歷史的垃圾箱保存下來。 「特別放映」選擇在世界影壇爭議極大的《虛擬公路181》,長達270分鐘,破天荒由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導演共同合導,沿著以巴邊界的181公路拍攝,引領觀眾看見以巴衝突背後的另一面,本片在巴黎龐畢度中心放映還曾引起場外騷動。 死亡是恆久的禁忌話題,本屆紀錄片則以「凝視死亡」單元來處理,法國作家艾維吉伯罹患愛滋病瀕臨死亡,他用攝影機拍下死前的生活成為《拘謹與放肆》一片;好友蘇菲卡勒拍的《No Sex Last Night》看似與死亡無關,其實片中籠罩凝重死亡陰影,她並在片中打電話給死去的艾維,只為了想聽聽他留在答錄機的聲音。 55歲的日本攝影評論家西井一夫罹患肺癌,要求導演河瀨直美替他紀錄下只剩數月可活的日子,成為《追憶的舞蹈》一片。河瀨為日本近年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擅長以細膩的鏡頭紀錄,本片中可看到西井咳嗽不止,河瀨拍到一半害怕地鏡頭掉到地上,畫面變成一片黑暗,導演的恐懼在片中不隱藏地展現。河瀨另一部片《影》探討一個父親與女兒相認的過程,她同時也是這次雙年展競賽片的評審,即將抵台觀片。 「比紀錄片還慢」是本屆影展最特殊的單元,以緩慢的影像取代言語向觀眾開展影像世界,麥可史諾的《中央地帶》三個小時中在山尖架設一台旋轉攝影機,完全沒有半個人出現,但影像卻呈現龐大的力量。幾部短片構成的《高加索不和諧組曲》也是影像多過言語,導演是阿諾瓦潘林宣是高達發掘的俄籍導演。俄籍導演亞歷山卓蘇卡諾夫也有《遊子悲歌》參展。「介入媒體」則處理傳統紀錄片關注的媒體受到操控、如何操控的主題,《製造共識:喬姆斯基談媒體》已是最著名的探討媒體的紀錄片。 紀錄片雙年展本屆的開幕片共有河瀨直美的《影》、韋納荷索的《白鑽石》及阿默斯吉泰的《房子》三部片,閉幕片則是艾格妮華達的《電影‧華達‧照片》;本屆將放映40多國122部作品,競賽則分為台灣獎、國際競賽、亞洲競賽三單元,每部工本費10元,兩廳院系統售票,影展期間還有多個座談探討紀錄片的製作市場及看紀錄片的多種角度,12到17日每晚7點半在華山還有免費的戶外放映場可看。洽詢02-23962001。 【2004/12/08 民生報】 我也來 | 2004.12.08 09:14 | #
test..1.2..3... test.. 新版本很漂亮 怡靜辛苦了! qegg All Page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Post a comme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