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讓證據說話?

陳真 2004. 11. 2.

(原載中時晚報【Global View】專欄)

人們說:「讓證據說話」。但證據其實不會說話,會說話的是人。

證據之所以不會說話是因為,它和驗證對象之間具有兩種可能關係。一:證據和結論同一。因此無所謂證明(proof),那只是一種自我引用(self-reference),比方說數學或物理的「證明」。二,所欲證明對象具有無法消除的規範性(normativity)。規範性就是對錯好壞的標準。誰來建立這個標準?是人,而不是證據本身;證據永遠是沉默的,它無話可說。

證據和結論之間有著這麼一道無法單憑證據跨越的鴻溝,唯有透過人的解釋,才能跨越。問題在於,規範性的存在,意味著缺乏客觀標準。美醜好壞皆無單一鐵律可循;背景不同,意義也跟著改變。秦檜若還活著,很可能是個反戰人士,而忠肝義膽的岳飛,也許就是令人敬畏的「恐怖份子」。

許多哲學家論證哲學終須「自然化」(naturalized),成為科學的一支,以「程式語言」發現真理,而非發明真理。這曾是羅素的夢,但它永遠是個夢。科學再發達,只要有規範性存在的一天,證據就得沉默,讓人們說話。

科學往往以客觀中立形象出現,但所謂中立背後卻有個不可能中立的「人」。以為科學中立就好像以為木偶中立一樣荒謬;木偶會演戲,是因為背後有個人。

號稱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劍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年初宣佈放棄對「一切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尋。霍金藉Kurt Godel 的「不完全定理」說明為何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不完全定理」是說,在任何形式系統內,如果它內在一致,裏頭必然存在一些看起來完美的敘述,卻無法被証明。數學如此,物理亦然。霍金說:「我們不是住在宇宙外面的天使;我們和數學模型都只是所欲描述的宇宙之一部份。也因此,物理學理論基本上只是自我引用。」

二十年前,霍金揚言「一切理」論即將發現。一旦找到這個足以解釋、預測宇宙所有事物的「一切理論」,「我們將了解上帝的心」;而那顆「心」只不過是一個簡潔優美的數學式子。從此哲學家將啞口無言,再無議論空間,因為世上一切都已被決定,沒有選擇餘地,因此也沒有辯駁的必要。二十年後,霍金承認這純粹是個錯覺,一個不可能的夢。

近日台灣媒體誤信一則在西方社會流傳多年的網路謠言:男人常看美女,有助延年益壽。言之鑿鑿,但其實全屬捏造。不過,即便是真的研究又怎麼樣?當初英國女生不許接受高等教育的禁令背後,同樣有著一些科學研究,「證實」高等教育有害女性身心。這的確是科學,問題是科學從來都不是中立的。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