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學生對動物的態度(Attitudes Among Students)

作者:Kenneth J. Shapiro出處:《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pp. 82-83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一書,在1975年出版之後,各種平面和電子新聞媒體、電影和電視喜劇系列、教科書和許多通俗讀物等,也越來越關心人以外的動物之各項議題。學生在這些影響之下,逐漸對這些議題形成自己的看法。議題包括「打獵」*、「設陷阱捕捉」(trapping)*、「動物實驗」、「以動物進行產品測試」及「使用在課堂上的動物問題」等等。學生觀點之多元,從某一項研究中可見一斑。

這項研究區分了美國社會大眾十種不同的對待動物態度,例如生態的、人道的、道德的、支配的(見「支配主義」)、美學的、功利主義的及消極的等等。雖然有這麼多種不同的態度取向,但是,在單一個人的態度上來講,卻是相當「固執」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對動物形成一種強烈的態度,這態度長大後不太會改變。

許多研究證實:在預測人們對待動物之一般態度上,性別因素是最有力的預測因子。比方說,有人研究了十到十五個國家,發現女性很明顯比男性更反對動物實驗,在另外五個國家也得到同樣的結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尚無令人完全滿意的解釋,但似乎和養男育女的方式有別有很大的關係。比方說,對女生之教養方式會傾向於強調她在日後社會化的過程中,發展「照護和養育關係」的重要性。

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年既較輕的通常也比較關心動物福利*。至於教育程度(特別是科學教育)和對待動物的態度之間的關係,卻還不是很清楚,雖然知道和年齡也有所關連。倒是有一項研究指出,科學知識程度和態度之間沒有明顯相關,但是,另一項研究卻發現,較年輕且科學知識較豐富者,較不會反對動物實驗。

政治立場也和對待動物的態度也有關。自由主義者相對於保守主義者而言,比較會站在動物這一邊。另外有一項研究發現,參與全國性抗爭活動的提倡動物權*人士,和一群大學生做比較,顯然前者比較相信道德行為的確會帶來一個比較好的社會。還有,從事動物保護運動的人士,相對也比較關心階級歧視行為。支持動物權的人,也比較能容忍人類的多樣性,特別是比較能接受女權、同性戀或少數族群等等的權利。

最後一個影響因素是個性。個性上比較依賴直覺或感覺以及比較重視人與人的關係者,比那些「喜歡思考」的人,更反對動物實驗。

在各項議題上,如前所述,有著各式各樣的立場。以動物實驗為例,證據顯示:一般人對動物實驗的反對程度相當不一致。儘管有一些研究發現,一般而言,人們會支持一種比較折衷的立場,但上面所提到的那一項針對十五個國家所做的研究卻發現,人們的反對態度其實相當強烈。(83)

最後要說的是,有一些證據指出:人們的態度,對動物議題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生物醫學或心理學的動物實驗也因此有減少的趨勢。有一群研究者相信:動物實驗的減少,主要是和人們的態度之轉變有關;而且,這種態度轉變,也和當前人們對自然環境及動物福利的普遍關切相當一致。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