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奧迪賽的黎明或黑夜?

美軍侵略伊拉克八週年前夕,在西方強權主導下,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針對利比亞畫設禁航區,美法英旋即出動戰機,展開名為「奧迪賽黎明」之軍事攻擊。如同過去無數戰事,以人道拯救為名,行侵略擴張之實。

三月初,當格達費鎮壓反對勢力時,聯合國除經濟制裁,並由國際刑事法庭對格達費提出起訴,還熱烈商討軍事行動之可能。當時,「人權觀察組織」便已提出警訊,指出各國盤算早已超出一般外交常態。確實也是如此。例如,面對阿拉伯世界一波波革命浪潮,我們不曾見到美國與歐盟國家之具體回應。就在3月18日美英法出兵利比亞的同時,葉門政府殺害52名反對者,卻不見強權介入,對於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合跨海出兵鎮壓巴林反對勢力之行動,亦不吭一聲。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調查報告,巴林政府所使用之小型武器如催淚筒、催淚彈、手榴彈等,多為美、法製造。更惡劣的是,英國向來更是格達費獨裁政權最主要的武器供應國。英國國內評論因此譴責卡麥隆政府不應一手兜售武器給獨裁者,一方面卻又高喊人權與和平。在西方冠冕堂皇的種種人道修辭背後,我們見到的只是鱷魚的眼淚與批著羊皮的狼,而非一致性的人道價值考量。

為何西方強權對於阿拉伯各國改革浪潮,採取如此不一致之態度?長久以來,美國與突尼西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葉門乃至巴林等國,均保持良好關係,而這些國家也順應強權壓力,在國際貨幣基金「協助」下,走著自由經濟與私有化路線,實行不利於一般人民生計、裁減國家福利支出、擴大貧富差距,但卻圖利強權與自身統治階層之經濟政策。近幾年,利比亞雖與西方關係修好,配合著國際貨幣基金之計畫,逐漸走向自由貿易路線,但美國對其政策之控制,仍遠在其它阿拉伯國家之後,而此次利比亞境內反對勢力之興起,正給予西方強權一絕佳機會,如同對付不聽話之海珊一般,欲除之而後快,進而扶植傀儡勢力,掌控此一中東重要產油國,建立區域控制。

對付格達費這等狂人,猶如對付海珊一般義正詞嚴,西方強權永遠不乏出兵藉口。但是,侵略伊拉克與阿富汗前車之鑑顯示,戰爭只會製造更多問題而無法解決問題。不管是內戰、國土分裂或部落式政治抬頭,乃至外國勢力佔領,都是此次軍事介入可能之後果,徒然製造更多災難與衝突。西方列強所希冀的,絕非一個民主國家之誕生,而是一個聽話的中東政權,而不在乎其高壓統治或人權紀錄如何惡劣。

戰事伊始,利比亞邊境已出現大規模難民潮。這場戰爭,將不知會帶來多少無辜平民死傷,更遑論戰火綿延之生靈塗炭。諷刺的是,侵略戰爭竟以「奧迪賽黎明」為名,象徵一種歷經長久艱辛終得返鄉的人類千年大夢,寧不荒唐?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