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迦薩撤離計畫無助於減輕巴勒斯坦婦女和家庭的苦難

作者:MADRE
原文出處:The Reconfigured Occupation: Gaza Disengagement Will Not Ease Suffering for Palestinian Women and Families
翻譯:王怡靜

2005.8

八月中旬,以色列將按照原訂計畫,撤離她已經佔領38年的迦薩。在此計畫中,以色列屯民和士兵將從迦薩和四個孤立的約旦河西岸屯墾區撤離。此撤離計畫被各界視為一項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我們歡迎以色列屯民和士兵撤離佔領區的任何一個地方,但對結束佔領而言,這項行動只是開始的一小步而已。事實上,以色列對迦薩和約旦河西岸的高壓控制可能在撤離計畫完成後更加嚴厲。

撤離計畫難道不意味著結束對迦薩的佔領?

撤離計畫完成後以色列軍隊仍會駐守在迦薩走廊的四周,而且以軍宣稱他們有「權利」可以在任何時候侵犯迦薩。以色列仍然控制著迦薩的邊界、海岸線、領空、通訊設施、水源和電力。此外,以色列也會藉著控制人民和貨物進出迦薩走廊來掌控迦薩的經濟。

以色列表示,撤離計畫實施後,他們將不再負有對迦薩地區人民的責任。1然而,根據國際法,由於以色列軍隊將會駐守在四周並控管迦薩,所以實際上這仍是一種軍事佔領。

以色列這麼做只是想要「撤離」他們應對軍事佔領下的人民負責任的義務–也就是控制巴勒斯坦的土地,但卻不必對巴勒斯坦人負責。

撤離計畫對迦薩地區人民的意義為何?

軍事暴力:自從2004年初宣布撤離計畫後,以色列大舉入侵迦薩,此舉是為了向巴勒斯坦人宣稱他們在軍事上打敗以色列的說法示威。在這些侵犯過程中,以色列軍隊在迦薩殺害了700名以上的巴勒斯坦人2,此外,還摧毀了無數的房屋、道路、電力設備、污水處理設備和水源管線等。

經濟慘況:以色列於2000年封鎖迦薩的經濟,造成迦薩地區人民求職和進行貿易的困難,此舉導致當地失業率爬升近50%3,使得貧窮人口加倍增至77%4,以色列甚至威脅說,他們將會在撤離計畫完成後永久的封鎖迦薩的經濟,這樣一來只會讓當地的巴勒斯坦人生活情況更為糟糕。

「勒喉政策」:迦薩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巴勒斯坦人常說迦薩似個超級大監獄,因為以色列封鎖邊界的政策,使得人們無法在佔領區內擁有行動自由。以色列人權組織曾稱此為「勒喉政策」(strangulation),並表示,在撤離計畫完成後,經濟困境、無法自由遷徙、巴勒斯坦家庭被隔離等狀況仍將會持續下去,而且有可能惡化。5

難道撤離計畫對以色列來說不是個必要的安全預防措施嗎?

以色列本來就有義務保護其公民免於遭到來自迦薩之巴勒斯坦極端份子的攻擊,或者任何一個會威脅到其公民安全的人。因為自我防衛的權利是合法的。然而,這樣的一個權利並不能靠侵犯巴勒斯坦人民人權而來,比如對整體人口行動實施嚴格限制。

根據以色列人權組織表示,以色列的限制措施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們不檢查某個個人是否真的對以色列的安全造成威脅,也不會去衡量這樣的限制是否會造成對個人的傷害,或者是否有將傷害減輕到最低的另一種做法。大部分的情況是,以色列否決了某項許可,當人權團體介入後,以色列便推翻原有的決定,以避免令之難堪的法律上的質疑。」6

我們同意確保以色列公民的人權,包括人身安全是緊要的。很不幸地,夏隆的撤離計畫只是反映了狹隘的國家安全意義,這樣的作法未予優先考量持久和平的解決方案,以及以色列家庭由之能夠獲致的安全與福利。

撤離計畫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有何意義?

迦薩撤離計畫事實上是以色列為了鞏固約旦河西岸的佔領而玩弄的兩面手法。如同以色列在撤離計畫中所宣稱的:「未來任何的最終協議裡,迦薩走廊內將不會有以色列屯墾區,另一方面,約旦河西岸內將會有部分區域隸屬於以色列國」。7

的確,以色列打算併吞58%的約旦河西岸土地,這樣一來,巴勒斯坦社區將會被以色列設施所構成之網絡切割,這些包括以色列控制的道路、隧道、軍事檢查站和已經在約旦河西岸內築起,且違反2004年國際法庭裁決的巨大隔離牆。8

以色列官方不諱言,撤離計畫是用來代替和巴勒斯坦領導階層的對話。夏隆寧可進行撤離迦薩的單邊計畫,也不願意和巴勒斯坦進行協商,因為協商可能會使以色列必須在他們最垂涎的約旦河西岸土地上做出更大的讓步。夏隆的首席助手Dov Weissglass表示:「撤離計畫實際上是個防腐劑,它提供了足夠的防腐劑量,以使我們不必和巴勒斯坦人進行政治協商……當你不用和巴勒斯坦人進行政治協商,你就避免了巴勒斯坦國的建立,當然也就不用討論難民、邊界和耶路撒冷的議題。」9

美國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小布希大力支持夏隆的撤離計畫,包括併吞約旦河西岸的土地。再者,藉由支持以色列非法建築的隔離牆,小布希等同暗地容許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建立的非法屯墾區,而這些非法屯墾區是自1967年以來歷屆美國政權視為和平絆腳石的象徵。這些立場構成了美國歷史上對中東政策的最大逆轉。

藉著支持以色列的軍事佔領,小布希等於是拒絕承認聯合國憲章中規定的,禁止以武力的方式取得領土;拒絕承認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以色列終止佔領巴勒斯坦以換取周遭鄰國對以色列安全的保證的242和338號決議文。這些決議長久以來被認為是雙方在協商下解決衝突的最好方案和希望。

小布希在協商撤離計畫時,邊緣化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他不是由阿巴斯與夏隆進行協商,而是自己逕行與夏隆協商。也因此,阿巴斯這位一直要求與以色列直接對話協商的巴勒斯坦總理,在政治上也無法稱此次撤離行動為其外交努力的成果。然而,小布希這些暗中消弱阿巴斯地位的作法,只是強化了哈瑪斯和其他傾向藉由暴力結束佔領的團體的地位。

相關閱讀:

 

1“Human Rights Overview:Israel/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Human Rights Watch,http://hrw.org/english/docs/2005/01/13/isrlpa9806.htm

2“Monthly Deaths for Gaza Region,February 2004 – July 2005,” Palestine Red Crescent Society,http://www.palestinercs.org/Database/Region/?Monthsin=02&Yearsin=2004&Monthsout=07&Yearsout=2005&Region=Gaza

3“Crisis Prevention and Recovery,” Programme of Assistance to the Palestinian Peopl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http://192.115.229.1/en/06/index.htm

4“One Big Prison: Freedom of Movement to and from the Gaza Strip on the Eve of the Disengagement Plan,” B’Tselem, March 2005,http://www.btselem.org/Download/200503_Gaza_Prison_English.PDF

5“One Big Prison: New Report Warns Against Continued Strangulation of Gaza Strip after Disengagement,” Press Release, B’Tselem, 29 March 2005,http://www.btselem.org/English/Press_Releases/20050329.asp

6Ibid.

7“The Disengagement Proposal of Ariel Sharon,” MidEast Web, 14 April 2004,http://www.mideastweb.org/disengagement.htm

8Uri Avnery, “Paved with Bad Intentions,” Gush Shalom, 3 March 2005,http://zope.gush-shalom.org/home/en/channels/avnery/1112091472/; “UN rules against Israeli barrier,” BBC News, 9 July 2004,http://news.bbc.co.uk/1/hi/world/middle_east/3879057.stm

9Ari Shavit, “The Big Freeze,” Ha’aretz, 8 October 2004,href=”http://www.haaretz.com/hasen/objects/pages/PrintArticleEn.jhtml?itemNo=485929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