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恐怖攻擊不是必然宿命

陳真 2005. 7. 8.

倫敦連環爆炸並沒有帶來太大驚恐,滯留各地民眾依然像往常一樣,靜靜排隊,等候疏散或搭船返家。媒體讚揚民眾沉著,但這或許就像一種宿命,人民早有心理準備,這天遲早會來。一些社運團體甚至明言,恐怖攻擊只是不良外交政策必然產品;若不改弦易張,這只是揭開一種序幕。

911 後,反恐甚囂塵上,布希說世界因美軍而更安全,但一般人顯然不這麼認為。布希聲望持續滑落,降至新低;美國形象在最近一次具權威性國際民調中,多個項目落後;受訪民眾對美評價,低於中國。多個民調亦發現,支持伊戰的美國人,從戰前的七、八成,陡降至五成,許多人感覺受騙。去年八月,Zogby International更指出,49% 紐約人認為政府高層「事先知道 911將發生,但故意不作為」,66 % 要求國會展開完整調查,調查那些「尚未回答的疑點」。

林肯說得對,你能欺騙眾人一時,但無法騙一世。儘管謊言充斥,人民逐漸學會冷靜,不輕易隨謊言或操弄起舞。英國反戰聯盟發表聯合聲明,除譴責恐怖攻擊、悼念死傷者外,更呼籲民眾冷靜,勿隨政客起舞,不要讓這事件變成一種傷害回教世界人民的藉口。他們說,「在這個爭相以炸彈來表達意見的年代,我們更應堅持和平公義等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甘地有句名言:「以眼還眼,舉世皆盲」。頗受世人景仰的越南一行禪師,對侵略伊拉克阿富汗表示反對,他說,反恐戰爭不可能成功,「除非你們把所有人都殺死」。你可以發展出一種壓倒性武力,但你卻不可能藉著它獲得壓倒性勝利,因為勝利必然連帶著公平與正義;只要有不平不義,就必然有反抗。

去年底,著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研究指出,2003年伊戰造成十萬伊拉克人死亡。 Iraq Body Count 統計,死於炮彈(其它死因不算)、有案可查的平民(軍人不算),就約有兩萬三到兩萬五之間,死傷人數急遽上升。當美國吹噓帶給伊人「民主」時,一個挪威研究小組卻發現,五歲以下兒童急性營養不良比例,戰後一年升高將近一倍。代表生活品質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排名,伊更由 1990 年之排名50 降到 2003 年的 126。腹瀉本不應致命,但若公衛條件太差,腹瀉卻是兒童致死主因。伊兒童腹瀉致死率,從 1990 年之 1.6,經過英美聯軍十年轟炸和非法禁運,增加到 19.3,足足增加 12 倍,五十萬兒童喪命。伊兒童癌症罹患率和先天畸形更以倍數竄升,但美軍卻仍照樣大量使用輻射貧鈾彈;2004 年底,伊癌症病患中,56 % 是五歲以下兒童,極為異常。

隨手拈來這樣一些數字,十分可悲,但它獲得世人多少關注與同情?恐怖攻擊並非必然宿命,但它之去除並非依靠更為蠻橫冷血的武力。一行禪師呼籲美國應放棄黷武心態,學習聆聽、理解並尊重異己權益與生活方式,這才是反恐之道。政府如此,人民亦然,當我們悼念倫敦事件死者時,別忘了世界各地飽受剝削欺壓、無時無刻生活在恐懼和匱乏之中的人。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