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隔離牆與醫療照護

2005. 12. 14
李鑑慧,陳真 編譯

瑪樣.瑪札(Maryam Mazhar)是耶穌降生地伯利恆附近Deheishe難民營的居民。她71歲了,由於腎衰竭和糖尿病,雙目已失明。她必須每星期在腎臟專科醫師的監督下,洗腎三次。但離她最近的醫院(Bail Jallah的Husseini醫院)卻無法提供這項醫療。瑪樣幾次申請通行證前往耶路撒冷的Augusta Victoria醫院治療,但都遭到拒絕。她說,以色列當局將她認定為「安全顧慮」,因為他們為了要緝捕她兒子,企圖對她施壓,迫使她交出兒子。

2005年1月17日,在其它嘗試都失敗後,「以色列醫師人權協會」(Physicians for Human Rights – Israel)替瑪樣向以色列最高法院提出陳情。1月19日,以色列當局終於同意發放通行證讓瑪樣前往耶路撒冷接受治療—這通行證,每三個月還得重新申請一次。

這是隔離牆興建後,多數巴人所面臨的普遍困境—就醫權之被剝奪。

「以色列醫師人權協會」於上個月14日,發表一篇名為「心中的牆」(A Wall in the Heart)的報告,指出隔離牆的興建使得約旦河西岸居民無法接近耶路撒冷的高水平醫療,這不但剝奪了巴勒斯坦人的醫療權,也讓耶路撒冷許多醫療單位面臨經營與發展上的困境。

東耶路撒冷於1967年被以色列佔領,與西部同被視為以色列首都,受以色列管轄。在耶路撒冷方圓20公里的區域內,共住有約五十萬巴勒斯坦人,這些人,生活所需的一切,均仰賴耶路撒冷城內所提供的各項基本服務,包括醫療。自2000年底以色列開始在這古城入口設立檢查哨,其後並在城南、北、東面興建隔離牆後,許多病人即因無法接近城內的醫院只得放棄醫療,或是捨近求遠到西岸的醫院接受治療。但東耶路撒冷醫院的醫療水平,向來超越西岸和迦薩走廊的醫院,她們能提供許多其它地方所沒有的醫療項目,比如說腫瘤治療、心臟手術、小兒心臟手術,還有一些整形外科和眼科手術等。

「以色列醫師人權協會」報告指出,東耶路撒冷有九間醫院,共524病床,佔所有佔領區床數的11.2%,這九間醫院也是全佔領區最先進的醫院。2002年,這些醫院來自西岸與迦薩地區的門診人數共達344,172人,但是2003年這數目卻只剩下177,500人,之後並持續銳減。以色列當局要求,即使是醫療理由,巴人若要進入東耶路撒冷仍須申請通行證。但如報告所指出,需要醫療服務的病人數,顯然遠遠大於以色列所願意發放的通行證數量。這不但剝奪了巴人的就醫權,各醫院無法服務其應服務之對象,同時也勢必對巴人的醫療體系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在政治上,這醫療體系之被切割與孤立,也將進一步造成西岸地區與東耶路撒冷的隔絕,使得巴人未來建國工程更加艱鉅。

報告全文請見: (A Wall in the Heart

有關迦薩撤除計畫對巴人醫療之影響,見「以色列醫師人權協會」之相關報告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