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監獄探訪記

2005年7月
作者:Heather Brunskell-Evans
翻譯:王怡靜
原文出處:Prison visit

6月14日,清晨剛破曉,我安靜的離開位於伯利恆的公寓,準備和Wejdan一起到位於以色列台拉維夫外圍的Harsharon監獄去探視她的兒子。我是在伯利恆附近的Aida難民營認識Wejan這位巴勒斯坦婦女和她的家人,當時她要求我和她一起到監獄去探視她的兒子。由於此地巴勒斯坦年輕人遭監禁的人數規模相當大,以致於當天載我們去監獄的紅十字會巴士幾乎滿載著年過40歲的父母和15歲以下的手足。

一位手被銬著的巴勒斯坦青少年(2003年,希伯倫),他的母親在一旁陪他,等待看他是否會被逮捕、居留還是只被留置問話(photo:QPSW/John Lynes)

巴士上的每個成年人必須呈給兩個檢查站他們的探訪許可證。在其中一個檢查站,我被以色列士兵要求下車接受嚴厲的盤查詢問,因為我這外國人並非被監禁人士的家庭成員、卻和這些家屬同行,在士兵的眼中這是很不尋常的現象。不過由於我有紅十字會的許可、又或許我有世界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授權,所以士兵最後相信我的隨行並無不妥。

接著一輛以色列警車開著警示燈護送我們的巴士離開檢查站,我們加速前進,不得遲疑,從第三世界駛向第一世界。在這兩小時的路程中,車上嬰兒和蹣跚學步的孩童繼續他們被打斷的睡眠,大一點的孩子有的懶洋洋的靠著座椅、有的躁動不安、有的則津津有味的嚼著膝上的脆餅、巧克力或麵包。對這些住在Aida難民營中狹窄街道,並且被隔離牆包圍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嶄新的高速公路兩旁生意盎然的鄉間景色,有如佈景般地提供了他們視覺上的刺激。

Wejdan告訴我,她的兒子Mohammed因為丟石頭而遭到判刑。他被逮捕時已經快滿16歲。他被判兩年半的刑期,目前已經服滿七個月。Mohammed被逮捕的那個晚上,Wejdan和她的丈夫Saleh,以及其他的孩子在睡夢中被叫醒,他們被士兵用槍指著,要求站在屋外,然後以色列士兵就在他們的公寓展開搜索,尋找武器。毫無疑問地,Mohammed的確對帶著頭盔、穿著防彈背心,手持美國製M16來福槍的士兵投擲石塊,因為士兵們會固定到他們家的前院巡邏。但我不知道士兵是否有在屋內搜到任何武器,儘管Mohammed一家人否認屋內藏有任何武器。我自己曾目睹丟擲石塊的行為,因為對難民營內的孩童來說,這是在Aida難民營角落幾乎每天都會上演的一幕。巴勒斯坦工人目前正在建築這道九米高隔離牆的最後一段,這牆阻隔了營區內孩童自由活動的空間,而孩童會對著這些負責戒護工人的以色列士兵丟擲石塊。

我發現Harsharon監獄的接待處很像英國任何一處社會安全部門的建築物。我們這個來自伯利恆的團體也遇見了來自約旦河西岸其他城鎮的團體,當天總共聚集了大約一百五十名大人和小孩來探訪他們的兒女、手足、或者正被監禁的年輕媽媽。從早上九點鐘到下午六點半,大人們耐心地在悶熱的氣候下等待他們與渴望已久的親人的45分鐘會面時間。一組組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被帶離接待處,通過一道我無法接近的門,前往會見他們的親屬。他們互相交換心愛的人的照片,一邊吃東西以減緩緊張的情緒和消磨時間。房間裡越來越來熱,孩子們也漸無聊和暴躁不安,然而等待文件審核通過以便探視親友的排隊長龍卻一直要到傍晚才有縮短的跡象。在這段時間,我到那間唯一且堵塞的廁所,學到了要將長褲的褲管捲起才不會沾到流出物。

在得不到任何歉意的情況下,我像個被拘禁的野獸,試著隱藏自己的挫折感、厭倦和羞辱。到了下午六點半,在所有人成功地探訪了他們被監禁的親友後,我們終於離開這棟建築物,在公路旁邊巴士停車處旁的渠道野餐,在那裡,孩子們終於可以自由的活動。彷彿在舉辦慶典一樣,我們坐在塵土中分享食物、到處是樹枝和垃圾。為了表示和他們團結一致,儘管我對這骯髒的周遭環境感到噁心,我還是吃了點東西並對這一切微笑以待。此時此刻,我也被我的同伴們所展露的人性、堅毅和寬容所深深感動。

據估計,40%的巴勒斯坦男性人口都曾被監禁過,而巴勒斯坦政治犯所佔人口比例也是全球最高的。自從2000年九月第二次巴勒斯坦抗暴行動爆發開始,已經有超過2500名18歲以下的巴勒斯坦兒童遭到以色列當局的監禁。儘管以色列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簽約國之一,但他們宣稱這只適用於以色列公民,且以色列的國內法適用對象並不包括佔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因此16歲以上的巴勒斯坦人均被視為成人並適用軍法。而從兒童囚犯取得的口供書,更是證明了獄中存在對身體與精神的嚴重虐待情事。1根據國際保護兒童組織(Defenc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 DCI)的巴勒斯坦部門指出,目前有288名巴勒斯坦兒童被監禁在以色列監獄和各拘留所中。2其中78名為16歲以下的兒童,95%的兒童囚犯都是被指控丟擲石塊。3

相關閱讀:這像一首田園詩嗎?(本站另一篇EAPPI報告)

附註
「普世同行計劃」(EAPPI;The Ecumenical Accompaniment Programme in Palestine & Israel)是「貴格教派和平與社會見證」(Quaker Peace & Social Witness)與「世界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所共同籌辦的一個普世運動。EAPPI成立的宗教意義在於團結基督徒和穆斯林,與所有愛好和平的不同教派的人合為一個民族,化解分歧,以求和解。其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所做的工作與「國際團結運動組織」甚為類似,主要是陪伴巴勒斯坦人,與他們共同生活,以阻止或降低以色列士兵對巴人的騷擾與人權侵害。此外EAPPI志工也見證人權狀況,組織和平與非武力運動,以及將巴勒斯坦狀況傳至國際社會。EAPPI每月出版一期通訊,刊載著志工的生活紀錄與報告;志工返回後也會巡迴至各教會或團體演講,將巴以狀況讓更多人知道。

EAPPI網站請見www.quaker.org.uk/eappihttp://www.eappi.org/。網站上也有每月志工所寫的報告。這些報告往往平實而貼近人心,讓我們在最基本的「人」與「生活」的基礎上認識巴勒斯坦。

1Bex Tyrer, ”The Palestinian Child: the politics of prisoners’ in News from Within, April-May 2005 and Cook, Hanieh & Kay, Stolen Youth:The Politics of Israel’s Detention of Palestinian Children, Pluto Press, 2004
2 http://www.dci-pal.org
3 Tyer, 同上.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