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心靈與心智

『心靈與心智』(Hearts and Minds),這是一部關於越戰的重要紀錄片,發行的年份是1974年,也獲得了該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最近這部片被重製成35釐米的版本並在美國少數院線重播。

越戰到底是怎麼開始的?美國為何要出兵越南?這是導演想問,卻沒有打算回答的問題。事實上,在法國打「印度支那」時(越南的獨立戰爭),美國就分攤了78% 的軍費。艾森豪說:「如果印度支那淪陷,將不利於我們在中南半島的軍事佈局,錫礦與鎢礦的來源也會斷絕。」甘迺迪說:「情勢逐漸明朗。」約翰生說:「我們終將勝利。」尼克森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困境。」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對共產主義的敵意。在當時『反共』確實類似一種宗教信仰。

喬治寇克(George Coker)

導演採訪了好幾個不同立場的越戰軍人、政府官員、越南的平民百姓等。其中有個傢伙我印象最深刻,他叫喬治寇克 (George Coker),他在越南被囚七年,最後終於返鄉時,受到民眾熱烈歡迎、媒體大肆報導。其中有一段他被請到某個教會小學去演講(修女們也想給小朋友注射一劑 “愛國情操”吧!),那些小朋友看起來還真的蠻天真可愛的,其中一個小女孩問道:「越南是什麼樣子的?」(很像我小時候會問的問題),他答:「如果不論那裡的人的話,還算蠻漂亮的。越南人很髒,把到處都弄的亂糟糟的」,另一個小男生問了個問題,這時鏡頭轉向寇克先生,他的身後站了位笑咪咪的、慈詳的修女。

寇克在越南執行過55個轟炸任務,導演訪問了他及另一個飛行員藍迪,談到轟炸任務是如何地高科技、精確與強大,寇克形容出任務的感覺是”fantastic, thrilling, and deeply satisfying”(棒透了、爽死了、超有成就感!)。緊接著鏡頭帶我們來到一個越南村莊,轟炸機正從頭頂上飛過去,一個打赤膊的農人笑咪咪的在接受訪問。農人抬頭:「又是飛機」記者指飛機:「他們是誰?越南人還是美國人?」農人:「不知道!搞不清楚!」記者指著他身後的一堆磚:「這是什麼?」農人:「喔!這裡本來是我養豬的地方。(…走了兩步) 這裡是廚房,(接著指著田邊的一個積水的大坑)那天一個炸彈掉在這裡,這些就全沒了!」令我驚訝的是他的表情,他的家全沒了,他看起來卻蠻開心的。這種表情並不陌生,在【好死不如賴活著】片中的那個患了愛滋病的爸爸也總是這樣笑著。

在西貢的一個木材場,一個老漢正在釘一只小木箱。「這是棺材,給小孩用的棺材。一週要做七八百個。開打以來,我的小孩已經死了七個了。」「戰爭不停,就得一直做棺材。在城裏還好,鄉下死傷更慘重,他們又窮,根本買不起棺木。」「這些小孩是怎麼過世的?」「毒藥啊!(指的是落葉劑)他們不斷從空中噴這種藥,很多人都出事了!」

片中還有一些美國大兵在西貢大街上找樂子,越南小乞丐纏著要錢的片段。有美國兵在妓女戶尋歡,戲謔越南女的片段。還有很著名的那張戰爭相片,南越警察總長在街上槍殺了一名剛被補越共的動態影片。

遭當街處決的越共

還有美國兵到了一個越南村莊,一些老弱婦孺被斥令站在一旁,然後大兵們用打火機燒了他們茅草蓋的房子。看到那些老婦凹陷的臉頰上無助的表情,我真的很不解。可是導演說,這些美國兵也很害怕,萬一這些地方變成越共的藏身地,萬一這些小孩變成人肉炸彈…。還有戰爭到了末期,美軍瘋狂轟炸包括南越在內的村莊,一群小孩從爆炸現在逃出,其中一個小女孩身上的衣服都燒焦了,只得光著身子跑到幾個阿兵哥身旁要水喝,這也曾是一張很轟動的相片。

片中還有一場喪禮,是被美軍誤炸的南越軍官的喪禮,只留下老母與年幼的兒子。在棺木蓋上國旗放到墓穴中時,老太太傷心得要一併爬進去。太多太多像這樣的場景,但是對於一場十幾年的戰爭而言,這當然只是冰山的一角。相對的來說,也有許多美國家庭失去他們親愛的孩子,年輕人失去雙腳之類的。有的美國兵在看到了一些戰爭的真相之後感到後悔,也有的失去兒子的夫婦覺得,為了維護美國人的傳統價值,這種犧牲是值得的。還有一個將軍叫做Westmoreland,他說這場仗打成這樣,是因為「東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樣重視生命。在東方,人多得是、性命不值錢,這就是東方人的哲學。」

遭美軍燒夷彈攻擊的越南孩童

一個越南牧師說:「我們對抗中國一千多年,接著又與法國打了一百年,正當我們迎向勝利時,美國人又來了。」對美國人來說,一開始說是為了防堵共產勢力,到後來卻是不知為何而戰,只知道不能輸不能輸輸了沒面子。直到後來倉徨徹軍時,還說成是什麼光榮勝利、把責任交還給南越政府(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美國所支持的南越政府也是非常殘暴,牢裡關了許多無故被抓的政治犯,有的人什麼都不知道就被逮進去問訊、施以酷刑,出來之後斷了腿或瞎了眼。而且也說得是那套『解放』、『民主』、『自由』之類的台詞,人民哪裡感覺得到什麼自由呢?所以美軍撤退之後南越也馬上就兵敗如山倒了。丹艾斯伯格(Dan Ellsberg)說:「當外國人給你一筆錢,你願意穿上他們的制服給他們打仗,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我們很努力的裝做不明白為什麼那些越共願意穿著破衣、躲在山洞好幾年。」

影片最後是一場遊行,從越南回來的軍隊,高舉著”Victory in Vietnam”旗幟在大街上遊行。路旁有反戰群眾在示威,雙方互罵、豎中指,還有人被警察打的頭破血流。

導演Peter Davis製作這部紀錄片,是希望藉由戰爭的真面目,給美國內部一個反思的機會,以免日後重蹈覆轍。但影片面世之後,卻引起極大的反對聲浪。批評者認為這部片『不但是反戰,而且還反美(anti-American)』。「但是,」Peter說「能夠克服偏見,承認自己的錯誤,檢討並批判,難道不也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嗎?」看來就此目標而言,這部片子實在不夠成功。現在愛國啦!支持軍隊啦!照樣喊得震天價響。當我看著這部三十年前的影片時,處處都有似層相識的感覺。多年後,美國大眾一樣自大與無知、忙著『解放』別人。反戰被當做叛國一樣來公審、政客重複著一樣的謊言。

有的時候遇到那些支持戰爭的美國朋友,確實是很氣惱。儘管他們支持戰爭是出於某種『善意』,例如解放伊拉克人民等等,但是他們常常忽略、或是並不關心戰爭給被侵略的人民帶來的種種後果。就此而言,我覺得他們不是太愚昧、就是太冷血。越南戰爭,聽起來好像很遙遠,對我自己而言卻有深遠的影響。我外公在日軍侵華的時候從廣東移居越南堤岸、在當地做醬油生意。我的媽媽是在越南長大,一直到大學才到臺灣做僑生。越戰爆發後,媽媽把外公外婆接出來,但是他們卻失去所有,親人也分散在世界各地。諷刺的是,如果美軍沒有侵略越南,我媽就不會認識我爸,我也就不會存在了。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