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歐巴馬的冷峻中東政策

作者: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譯者:李鑑慧
文章出處:Noam Chomsky’s ZSpace Page
文章原發表時間:2009, 6, 5

CNN在報導歐巴馬六月四日開羅演說計畫時,使用的標題是:「歐巴馬指望打動伊斯蘭世界的靈魂」。或許這捕捉到歐巴馬的企圖,但是,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這些修辭背後所存在的具體內容,或是更正確的說,所忽略的內容。

我們就只談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吧 ─ 實際上,除此之外,此一演說中也無其它實質內容。歐巴馬呼籲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不要再「相互指責」,或是「只從單方面或其對立面看這場衝突」。實際上,他忘了問題還有第三個面向,也就是美國的角色,這個角色在延續當前衝突上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歐巴馬完全未提到這個美國角色是否會有所轉變,或是轉變的可能性。

那些熟悉歷史的人,將清楚看出:歐巴馬將會延續美國向來的單邊「拒斥主義政策」(rejectionism)。

歐巴馬在這演說中再度稱許「阿拉伯和平提議」(Arab Peace Initiative;譯註:阿拉伯國家於2002年所提出的中東和平計畫),並且說阿拉伯人應該將之視為「他們的責任的重要開始,而不是結束」。但是,歐巴馬政府該怎麼看待這個提議呢?歐巴馬和他的顧問們顯然清楚這個提議重申的是國際長久所存在的一個共識,也就是回到1967年六月戰爭以前的國際疆界,或許加些「雙方同意下的微小修正」─借用美國政府在1970年代背離世界輿論之前的用詞。1970年代,美國否決了一個由阿拉伯「衝突國家」(埃及、伊朗、敘利亞)所支持,並且有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所默許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這個決議案與「阿拉伯和平提議」具備相同基本內容,除了後者在此次的政治協議脈絡下,進一步要求阿拉伯國家應「正常化」與以色列的關係。歐巴馬也呼籲阿拉伯國家應該展開正常化工作,但是,他卻故意地忽略了這項工作的最基本前提,那就是當今的政治協議。「阿拉伯和平提議」無法作為一個「開始」,如果美國持續拒絕接受、或甚至認知此一提議所包含的核心原則。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必須注意到歐巴馬政府的目標。這個目標曾由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約翰凱利議員(John Kerry)清楚宣布,就是與以色列建立聯盟關係,以及與「溫和的」(moderate)阿拉伯國家共同對抗伊朗。「溫和」這個字此處所指顯然不是一個國家的特性,而是指她屈從美國命令的意願。

阿拉伯國家如果願意正常化與以色列的關係,那麼以色列的相對責任又是什麼?到目前為止,歐巴馬政府所表明的最強烈立場,就是以色列應當遵守 2003年「和平路線圖」第一階段的要求:「以色列凍結所有屯墾區活動(包括屯墾區的自然成長)」。我們皆清楚,雙方在當時都接受了「和平路線圖」,但是卻忽略了以色列在接受之後,馬上補上了十四條但書,而這十四條但書也讓這路線圖計劃無法運作。

在有關屯墾區的辯論當中,經常被忽略的是,即使以色列願意接受「和平路線圖」第一階段的要求,這也會讓那些藉由美國關鍵性支持下所建立的已然存在的屯墾區為以色列所擁有,也會讓以色列因而獲得非法「隔離牆」內原屬巴勒斯坦的珍貴土地(包括當地主要的水資源)以及約旦河谷。這所造成的實質後果,就是讓巴勒斯坦被眾多屯墾區以及以色列的各項向東延伸的基礎建設,切割為一塊塊不完全連接的土地,並且形同被囚禁其中。另外,往往被忽略的,還包括以色列正在企圖佔領「大耶路撒冷地區」這項事實(Greater Jerusalem;譯註:包含以色列之西耶路撒冷、巴人較多之東耶路撒冷以及周邊地區,見之藍線範圍)。以色列在大耶路撒冷地區已經展開許多主要發展計畫。這使得許多阿拉伯人流離失所,並迫使他們斷絕了與耶路撒冷這文化、經濟以及社會政治中心之聯繫。另外被忽略的還有,以上這一切,都違反了國際法,這是以色列政府在1967年征服之後所承認的,也是眾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以及國際法庭所不斷重申的。此外,我們別忘了,以色列自1991年以來以各種方式成功地隔離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使得迦薩走廊形同一座大監獄,不僅居民無以為生,此ㄧ切割更是破壞了巴勒斯坦建國之基礎。

值得我們記得的是,美國與以色列漫長的「拒斥主義政策」曾經有一短暫例外。2000年,當柯林頓總統意識到「大衛營」和談會議的失敗,因為巴勒斯坦人無法接受他所提出的和談條件,於是他就在同年11月提出了另一套以巴雙方都須接受的「指導原則」(parameters)。這些原則雖仍嫌含糊但較先前更友善。他並且要求雙方都必須接受這些原則,儘管雙方都仍有所保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協談人員後來在埃及的塔巴(Taba)展開會談,消弭彼此差異,有了些實質進展。在他們最後的一次聯合記者會當中,他們預期完整的決議將可於幾天內達成。但是最後以色列決定取消一切協談,並且至今仍未再啟談判。這史上唯一一次的例外顯示出,如果美國總統願意包容地促成有意義的外交協議,此一協議就有可能成功。

另外值得我們追憶的是,老布希政府過去曾言過其實地宣布,如果以色列持續興建屯墾區,美國將停止對以色列的經濟援助。與今日相比,歐巴馬政府官員曾經表示將「不考量」這樣的政策,也表示僅會採取「基本上象徵式的」施壓動作,促使以色列遵守「中東路線圖」(Helene Cooper, 紐約時報2009年6月1日)。

還有更多可以談的。但是不管我們再談些甚麼,或是不管歐巴馬廣受喝采的6月4日開羅演說如何企圖粉飾真相,都無法逆轉歐巴馬冷峻的中東政策之實質。

另參見:Noam Chomsky, ‘Turning Point’, ZSpace Page, 2009, 6, 8。此文對本文所提到的許多論點,做出了更詳盡之說明。

Noam Chomsky於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之其它文章,請參見:
透過瞄準器看世界
圍牆做為一道武器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