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驅魔

陳真 2005. 11. 11.

近日回台灣一趟,待台北兩天,半夜一個人跑去看《驅魔》,隔天又看了第二次,十分感動。我是抱著看恐怖片的心理去看,沒想到這片子這麼「宗教」。被魔鬼附身的主角真有其人,就我所能想像的善,我想不出比這更純粹。當愛如此純粹,世上再醜陋可怕的事,都可以化成美麗詩篇。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去她墳前朝拜。她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令人憐憫,但她卻反過來成為安慰世人的力量。

也許你會說,萬一主角真的有精神病呢?她的愛,還能當真嗎?當然能。這就像問說:萬一耶穌是個精神病人,難道基督教就因此崩盤?當然不會。即便附魔主角所體驗只是一種幻覺或妄想,她的愛依然純粹。很多戀人因愛盲目,跡近妄想,但愛並不因缺乏現實感而失色;她所依戀的對象如果證明是個愛情騙子,她的愛並不因此而顯得可笑。

為什麼?因為重點不是你所體驗的人事物之真假,重點是你對它的態度。你所感受到的惡魔,也許只是一種幻覺,但你對幻覺的態度卻是真誠的。當你從世上消失,成為一種觀看世界的「眼睛」時,你所體驗的一切,皆是真實。或者說,當一切均為真,你已超脫真假之外,無真無假。一個膜拜神明的人,他的虔誠,並不依據於該神明的真實性。反之則無絲毫虔誠;齊克果說:「理性的盡頭,是信仰的開端。」有證據才會信的,不叫做信。

這主角原名不叫艾蜜莉,但不管叫什麼,她實在太感動我了。雖然半夜三點時,我還是有點害怕,但想到艾蜜莉,就似乎什麼都不可怕了;即便是魔鬼,也該是我們的一份子,接受同一道光的憐憫與溫暖。

看《驅魔》時,我總想到維根斯坦;艾蜜莉就是我所理解的維根斯坦。魔鬼並不是被消滅(solved),而是被融化(dissolved);融化在一道光裏頭。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