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難民的怒火將世世代代延燒下去

作者:Karma Nabulsi (牛津大學St. Edmund Hall政治研究員,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
文章出處:英國衛報2006年8月2日

以色列試圖將自己塑造成犧牲者,即使當她將黎巴嫩與迦薩的人民從家園驅逐

盛夏酷暑中人們走在泥濘、殘破的道路上,在無人建築物的地下室找尋掩蔽。在迦薩與黎巴嫩,在康優尼斯(Khan Younis)、拉法和加巴利亞(Jabaliya)的難民營,在泰爾(Tyre)和貝魯特,在納巴提亞(Nabatiyeh)和席東(Sidon),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及兒童尋求著避難所。他們冒著敵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憤怒逃亡;這敵人的憤怒受著存在焦慮驅使著,只能強行阻止卻無法自行緩解。救護車停擺,人道救援運送停擺,聯合國觀察也停擺。從空中散發的警告傳單催促人們拋棄家園,如同1996年、1982年、1978年、1967年以及1948年的情況。迦薩與黎巴嫩如今面對卻也終將無解的問題是:難民該何去何從?

1982年七月在貝魯特,一顆炸彈摧毀了我隔壁一棟七層樓公寓,活埋了超過四十個在地下室避難的人。死裡逃生之餘,我們有些人開始睡在屋頂上,沒有庇護可免於此一恐怖,所賸者唯有反抗一途。星期天在卡納(Qana)死去的37個孩子中有15個身有殘疾;根據黎巴嫩國會議員Bahia Hariri所說,他們的家庭無法帶著這些孩子到更遠的北方去。

1982年六月到八月,以色列飛機盤旋黎巴嫩上空,朝往夏蒂拉難民營的數所兒童醫院、迦薩醫院、阿卡(Acre)醫院以及十一所國家孤兒院丟下「可精確瞄準的炸彈」(smart bombs),炸死了許多殘障孩童。他們都是已無處尋求庇護的孩子。這些機構的屋頂早已畫上從空中明顯可見的巨大白色十字。

那場戰爭並沒有給以色列帶來她宣稱要尋求的安全,這一場也不會。1948年,聽到猶太防衛軍(Haganah)在一些村落大屠殺的消息,並收到從空中散發的「想活命就快跑」的傳單後,巴勒斯坦人開始逃亡。這個星期,他們身陷於迦薩難民營的孫輩與曾孫輩無辜地被殺害。單單上週五就有超過三十個巴勒斯坦人被殺害,沒有國際譴責,媒體也幾無報導。在黎巴嫩卡納地區的人民也同樣受困。生還者夏侯(Mohammad Shalhoub)說:「我們無法離開這裡,因為幾天前以色列轟炸了僅有的兩條聯外道路。」他是一位41歲帶有殘疾的生還者。

英美二國宣稱,除非由多國部隊執行聯合國第1559號決議(譯註:2004年通過之決議,要求敘利亞自黎巴嫩撤軍,並有連帶條款要求所有武裝團體解散或解除武裝),否則不可能停火。然而黎巴嫩總理上週在羅馬提出一份符合國際法、並得到黎巴嫩全部民選政黨(包括真主黨)同意的七點計畫,其中第一點即是要求立即並無條件的停火。只有以色列確實執行她五十年來在美國以及如今尚有英國之保護下而棄之不顧的數十個聯合國決議,才有可能停止眼前這場衝突。

巴勒斯坦以及黎巴嫩兩地反抗勢力分別從迦薩的以色列駐軍捉走一人,以及黎巴嫩邊界捉走兩名士兵,是為了迫使以色列釋放數千名被非法拘留的巴勒斯坦人與黎巴嫩人,以色列應該在戰爭法的架構下做出合乎比例的反應。以色列捨此不為,反而發動猛烈的攻擊,摧毀黎巴嫩這個主權國家社會與經濟的基礎建設,如同她摧毀巴勒斯坦佔領區的民選政府。

以色列製造了一代又一代將會持續反抗的難民。黎巴嫩的電力設施、橋樑、主要製造業與食品工廠被毀壞,迦薩的整個工業區被徹底粉碎。那布魯斯古老的市中心被摧毀。黎巴嫩南部全部的村莊以及迦薩地區部分難民營已經消失。這些也構成戰爭罪行。假如英國既不阻止也不譴責以色列,那麼根據日內瓦公約,英國也就成為這些罪行的共犯。

在要求真主黨履行聯合國第1559號決議解除武裝之前,英國必須展現更大的誠意尋求第242號及第338號決議的實現,這兩號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從1967年戰爭中非法佔領的土地上撤軍,包括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包括東耶路撒冷),以及迦薩地區。今天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政治家或世界公民不能見出,以色列的恐怖行徑,必須藉助外來干預才能被阻止。要求立即與無條件停火,並致力於實現聯合國與此一衝突相關的所有決議,將重建國際社會—特別是英國–的正當性;數個月來,國際社區眼睜睜看著戰爭犯罪進行,卻既不譴責也不約束,使其自身正當性蕩然無存。

以色列無法了解,她不能驅逐一個民族,卻自稱被害人;她不能既征服她的鄰居,卻將所有被征服者的任何抵抗行為稱為恐怖主義;她不能一面將自己武裝為地區超級霸權並摧毀兩國人民的社會根基,卻能不在未來的歲月中招致他們子孫的憤怒。

Karma Nabulsi相關評論:

一個神話的誕生:阿拉法特是和平絆腳石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