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富康 發佈日期: 2021.09.06 發佈時間: 下午 11:07
關於東亞男星娘泡化
我提出一些和前面不太一樣的觀點
先說結論
這是一種人類族群潛意識下的自救行為

https://kknews.cc/zh-tw/world/am6j4qv.html
約翰·卡爾宏(John B. Calhoun)
的老鼠天堂實驗 能解釋娘泡化

““選擇逃避社會的老鼠成了「宅男」,等大家睡覺後才出來活動吃東西,它們不參與任何活動,包括求偶交配;

而新一代的老鼠呢,由於沒有交配、養育或社會角色的概念,他們將所有的時間用來進食、睡覺和梳理毛髮,被稱為「美麗的人」。””

東亞儒家文化區 人口非常密集 香港籠民 台灣無殼蝸牛 日本太空艙房屋
皆因地狹人稠而產生

現代生活有許多壓力
住在地域廣闊 人煙稀少 打開門就能大聲嘶吼 能和美國牛仔一樣天天烤牛排吃 多Man啊

但在東亞國家 很多人打開窗戶就能看到鄰居家陽台衣服曬幾件 上下班擠電車 牛排羊排這些高熱量能補充人體精氨酸的食物也貴
真的讓人雄糾糾 氣昂昂不起來

當男性潛意識發覺 自己留下後代的機率極低
既然不會有後代 就做自己喜歡做 又作的起事吧
喜歡上網ACG的就當宅男
熱愛打扮自己就成娘泡

如果所有男性都不放棄交配 留下後代的機會
男性間為了爭奪性資源會開始軍備競賽
最後浪費無數社會資源 誘發數不盡的犯罪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1.09.06 發佈時間: 下午 8:47
概念討論和個人無涉,一個人的性向氣質如何在我看都挺好的。我的外貌聲音據說非常不男性化,打電話辦事時經常有人以為我是女的,往往被尊稱鄭小姐。氣質方面也廣受好評,人們都說我很溫和,但其實我覺得我的內心應該比很多人更來得更陽剛一些,至少是更暴躁一些。

所謂娘砲文化,其實根本不需要查什麼資料,這些以及一連串綿密的、針對華人的形象的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惡意型塑,一直都是西方文化的老手藝了。洋鬼子嘴裡老愛念叨上帝,其實信的卻是撒旦,熱衷的是獵巫毀滅異教徒那一套。

和多數其他國家不同,新中國的根是陽剛強悍的,否則這國家不可能一出場就在朝鮮戰爭和越戰把美國狠狠教訓一頓 (不知道的請自己去查歷史)。美國自新中國誕生起就知道它的厲害,七十年來想方設法就是要毀掉它的陽剛和血性。沒有陽剛之氣的中國人會成什麼樣子,看看我們台灣人就知道了。

至於中央對娛樂圈的整治,打擊的也不僅是風氣,還有其中興風作浪的各種資本,特別是那些與外國勢力勾結的資本,比如阿里,以及與阿里牽涉的那些行止不端、在輿論及金融圈興風作浪,傷害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人。我知道其中一個是趙薇,另一個叫高曉松,後者我不知道是誰,幾年前看過他的節目大概二十幾秒,馬上決定從此不再關注此人。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6 發佈時間: 下午 3:19
成功您好,

我的email: emirchen@gmail.com
梁成功 發佈日期: 2021.09.06 發佈時間: 上午 10:35
陈医师,A hsin:
谢谢提点,是我太“单纯”了
昨天晚上我一边跟同学聊起这种见解一边在网上查资料,可读的华文资料很多都源于乌鸦校尉一篇受官方智库转发的文章,但这篇文章文风实在难以恭维,而且存在基本事实的错误。他建议我去知乎上查一下“东亚去雄化”的问题,我找到了这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834076/answer/487146369?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1231645040247406592&utm_content=group3_Answer&utm_campaign=shareopn
我花了接近两个小时浏览了一下原文(接近十万字),杰尼斯事务所相关内容在60%左右的地方。
作者的史料引证与使用做的十分稳健与翔实,论证严密,对许多技术性细节作了补充(当然,代价是篇幅长,看完的人不会太多),我现在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我以前的时候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过一篇讲19世纪美国华工的文章,里面有一张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宣传画“我们建造铁路,铁路改变美国”,那上面的华工形象非常正面:穿着汗衫,体格壮实,阳光自信。那是我在各种中外画报中看到的最正面的华人形象(可能没有之一)。后来就很难看到这样的华人形象了,乃至于政治正确流行的今天。可惜我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形象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推崇,看我们古代那些言情小说便可知,短衫汉是难以成为主角的的。
那位知乎答主还写了一篇文章,关于“东亚人生来IQ高”的迷思,提示了某些我之前压根想都没想过的问题:https://zhuanlan.zhihu.com/p/58806110
我自己既有的知识背景则告诉我关于”娘化现象“另外的一些东西。中国历史上男性形象雌化的现象在不少时代都存在,观世音菩萨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荀子.非相篇》中就说“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还比如新中国的《女驸马》中依然能看到“美男若妇”观念的存在。这种雌化现象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强度会很不一样,以魏晋与明末为最强,甚至强于当代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主流。这两个时代都是思想解放与国家衰退并行的时代,在之前发生的则是政局黑暗残酷与官方思想影响力的弱化。杰尼斯商业模式在日本演艺界如今地位的确立也同平成战败后年轻人心态的转变有一定的关系。我的猜想是”娘炮文化“的流行一部分地和东亚女性对婚恋生育的传统观念减弱有关,虽然这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从中日历史上来看,这种对雌化男性(或者是男童)的偏好经常在统治阶级中出现,并且常常伴随着对弱势者的性剥削(类似于喜多川所做的那样),题外话。

当然,以上提到的这些东亚男性雌化客观因素的存在与美国情治机关严密操作的存在并无矛盾,这里仅是作为一种视角上的补充。男性雌化可以是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动员机制衰退的结果,它某种程度上也就可以成为其原因。
=============
陈医师:
关于我自己的性别认同我有时会很难受,这几天来我能感觉到自己某种疾病的复发势头与此有关,我准备私下写信给您。信有点长,如果您愿意在百忙之中抽空看完,我会很感激。
梁成功 發佈日期: 2021.09.06 發佈時間: 上午 10:35
陈医师,A hsin:
谢谢提点,是我太“单纯”了
昨天晚上我一边跟同学聊起这种见解一边在网上查资料,可读的华文资料很多都源于乌鸦校尉一篇受官方智库转发的文章,但这篇文章文风实在难以恭维,而且存在基本事实的错误。他建议我去知乎上查一下“东亚去雄化”的问题,我找到了这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834076/answer/487146369?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1231645040247406592&utm_content=group3_Answer&utm_campaign=shareopn
我花了接近两个小时浏览了一下原文(接近十万字),杰尼斯事务所相关内容在60%左右的地方。
作者的史料引证与使用做的十分稳健与翔实,论证严密,对许多技术性细节作了补充(当然,代价是篇幅长,看完的人不会太多),我现在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我以前的时候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过一篇讲19世纪美国华工的文章,里面有一张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宣传画“我们建造铁路,铁路改变美国”,那上面的华工形象非常正面:穿着汗衫,体格壮实,阳光自信。那是我在各种中外画报中看到的最正面的华人形象(可能没有之一)。后来就很难看到这样的华人形象了,乃至于政治正确流行的今天。可惜我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形象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推崇,看我们古代那些言情小说便可知,短衫汉是难以成为主角的的。
那位知乎答主还写了一篇文章,关于“东亚人生来IQ高”的迷思,提示了某些我之前压根想都没想过的问题:https://zhuanlan.zhihu.com/p/58806110
我自己既有的知识背景则告诉我关于”娘化现象“另外的一些东西。中国历史上男性形象雌化的现象在不少时代都存在,观世音菩萨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荀子.非相篇》中就说“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还比如新中国的《女驸马》中依然能看到“美男若妇”观念的存在。这种雌化现象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强度会很不一样,以魏晋与明末为最强,甚至强于当代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主流。这两个时代都是思想解放与国家衰退并行的时代,在之前发生的则是政局黑暗残酷与官方思想影响力的弱化。杰尼斯商业模式在日本演艺界如今地位的确立也同平成战败后年轻人心态的转变有一定的关系。我的猜想是”娘炮文化“的流行一部分地和东亚女性对婚恋生育的传统观念减弱有关,虽然这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从中日历史上来看,这种对雌化男性(或者是男童)的偏好经常在统治阶级中出现,并且常常伴随着对弱势者的性剥削(类似于喜多川所做的那样),题外话。

当然,以上提到的这些东亚男性雌化客观因素的存在与美国情治机关严密操作的存在并无矛盾,这里仅是作为一种视角上的补充。男性雌化可以是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动员机制衰退的结果,它某种程度上也就可以成为其原因。
=============
陈医师:
关于我自己的性别认同我有时会很难受,这几天来我能感觉到自己某种疾病的复发势头与此有关,我准备私下写信给您。信有点长,如果您愿意在百忙之中抽空看完,我会很感激。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5 發佈時間: 下午 11:00
(再續)

蔣家年代的舊黨國時期,台籍明星、歌手或演員,個個不是苦情哀怨,就是低能猥瑣,不是三八阿花,便是阿西脫線;唱起歌來,以鄙俗為尚,講起台語,猥瑣低級,怪腔怪調,你幾乎不可能在任何戲劇或演出中看到任何玉樹臨風或高貴優雅的台籍明星角色。

台灣人的基本形象就是那樣:沒文化、土裏土氣、貪心膽小,猥瑣鄙俗、帶點弱智的各種邊緣人物。

至於外省人明星歌星,則一概俊男美女,光鮮亮麗,字正腔圓,明大義,明事理,情感真切,有為有守,懷抱理想。

你總不會說這是一種天然、自主的文化現象吧?!當然不是,這是一個族群殖民另一個族群的文化戰略。我不只用槍炮黑牢來整你,我更能從你的內在根本上摧毀你的整個族群尊嚴,打擊你的自我認同,從根削弱你的反抗能力。

文化是一種無形槍炮,強過原子彈。西方人長久以來也就是如此在型塑異族的文化形象與自我認同,藉以削弱異己。這不是一種無意中的 "錯認" (misidentification)與 "誤解",而是透過由情治單位操控的各國大資本所精心策畫的一種文化戰略。

你從西方電影特別是好萊塢電影就能看得出來,洋人全是 "一個能打一個師" 的拯救地球大英雄,而華人則個個像什麼弱智的小癟三,娘娘腔,猥猥瑣瑣像丑角,講起話結結巴巴,好像連話都講不好;即便偶爾出現幾個具有特殊才能的華人角色,也往往一副好像有著什麼心智缺陷或人格障礙的怪異可笑形象。

這是天然產生的文化現象嗎?當然不是。文化就跟教育一樣,都不是什麼天然產物。

你看,西方各國把孔子學院視為洪水猛獸,找來各種荒唐透頂的什麼捍衛自由與人權的理由予以封殺,處處圍堵。其實說穿了,就是不允許你用自己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形象,擔心你的文化實力將會影響世人的看法,破壞既定的文化編織與政治圖謀。

你看,復旦大學在匈牙利設分校,居然被妖魔化成那樣,很離譜,好像中國不是要來匈牙利設立一所大學,而是要來設立一座屠殺集中營,三分之二的匈牙利人反對設校。

把文化現象看成什麼中立事項,那只是自欺欺人。亞洲的娘砲明星文化,不折不扣就是 CIA 的傑作,就像一種閹割,讓你從根娘起。娘炮如果那麼好,洋人怎麼從來不把箭頭指向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子女?

這並不是說我們歧視任何柔弱的男性,就好像我們從不歧視低學歷或低階與弱智一樣。這只是表明,這一切你以為天然的事物,事實上就是戰爭與殖民的重要一環。

今天,假設我有能力也來型塑一下洋人,我並不反對把他們的男性偶像型塑成美美的娘炮,塑造一種娘砲審美觀讓洋人去膜拜與追求;讓他們整天忙著美白,瞇眼歪脖比著蓮花指,說這樣很帥。我更不反對把比方說日本人型塑成猥瑣反智缺乏真實情感的鄙俗窩囊腦殘形象。

如果你還是聽不懂這些概念上的區分,不妨想一想反文憑主義和反升學的不同。你個人要不要升學,要不要取得高學歷,我沒意見。但是,當我們反對升學主義或文憑主義時,並不是說我反對你升學或拿文憑,而是在一種集體概念的意義上反對某種文化型塑的現象。

隨著仇中反華、舔美媚日的政治需要,過去這十幾年來,台灣各地大搞各種美化日本的形象工程,歪曲史實,把本應是仇敵的喪心病狂日本鬼子給捧成大恩人,捧成台灣人的祖宗,美化日本文化,漂白血腥至極的殖民台灣史。

相反地,像台奸人渣報紙自由時報,長年以來,每天就只報導一件事,那就是醜化中國人,然後洗腦大家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人又髒又臭又病又醜,沒文化,沒人權,沒自由。它媽的每天就是造謠這些東西。

如果你能理解這些文化戰略與宣傳戰,為何你會以為風靡亞洲的娘炮文化只是一種天然、清純的個人文化認同?因此不應干預與質疑、不應批評?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

相較於西方社會在管控文化堡壘上的滴水不漏,中國大陸根本就像個不設防的城市,長年以來任人進出,為所欲為。

(待續)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5 發佈時間: 下午 7:05
(續)

我講的西方殖民文化戰略不是一種我個人的好惡或推測,而是一種事實。

你也許希望某些所謂價值判斷或文化現象是多元的,中立的,問題是,在現實上它卻不是一種中立多元的現象,而是一種戰略手段,一種帶有政治目的文化型塑。此其一。

其次是集體概念與個人意念的差別。舉個例,黨外時期,國民黨經常說黨外人士是某種西方反華勢力所支撐與鼓動。我當然年幼無知,對此一指控覺得反感,更覺得荒唐,因為我僅僅只是從一種由我個人出發的立場來理解現實。這樣一種理解是荒唐的,因為它預設了一種反智的區分,亦即個人vs.集體之根本差異性,仿佛個人意念或好惡真能獨立於集體操作。

退一萬步說,即便這個獨斷的區分是成立的,那也依然無損於集體操作之指控。

簡單說,就算某些個人有著一種全然出自己身意念與好惡的文化選擇,選擇了所謂娘炮,集體操弄的文化戰略之存在,依然是血淋淋的醜陋現實,而這樣一種文化殖民卻不折不扣來自比方說由CIA所主導的跨國資本。

因為一家三口變四口,我現在的空檔時間已經切割到以秒計算,很難有時間寫一些深入細節的東西,只能談談基本事實與概念。

當我們提到這樣一些事實性的文化殖民戰略時,並不是說我們在歧視任何一種文化現象,而是說某些文化現象的氾濫並非天然,並非偶然,更非個人意念所向,而是一種精準的大資本政治操作,並且帶著特定的邪惡動機。(待續)
A hsin 發佈日期: 2021.09.05 發佈時間: 下午 6:39
To 梁成功:
如果是因為東亞文明圈的文化基因造成,
那為何早期明星都沒有這種現象,
這現象很明顯是有資本和媒體帶起來的,
從一開始是日本傑尼斯、韓流到全亞洲。
梁成功 發佈日期: 2021.09.05 發佈時間: 下午 5:55
A hsin:
直到高中毕业,我从不补课,也基本不玩网游,男性的性格特征因为某些事情被摧毁但是装扮上与其他男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我早生几年,这些政策也并不会对我有什么打击,但是我依然不赞成这些政策。
首先谈教培行业,教培行业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抚养成本上升、教育资源浪费、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等等等,因此,我认为这个产业远远超出了其合理规模。但要注意,一个产业的存在有三方面的合理性,首先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次是满足让劳工通过诚实劳动得到合理报酬,最后是给股份持有者提供基于财产所有权的报酬。需求方面,家庭教育投入的扩大主要缘于教育资源分配与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在这上面,我们甚至做的连美国都不如(世界银行数据)这个问题不解决,家长不会认同这项政策。从劳动力方面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长期偏低,1992年提出2000年达4%的目标(个中确有体制问题在),可到了2012年才实现,此后也没有涨过,而且,教师报酬在其中占比为50%左右,是偏低的。在国家财政支出不够到位的情况下用行政手段强行打压教培行业,会直接造成几百万师范生的失业或就业困难。而且要考虑到,很多小的教培企业与行业龙头不同,它们的直接监管者是县市一级的相关部门,在家长、企业、老师愿意改换名头偷摸经营的情况下,多少地方政府愿意触这个霉头呢?(况且非法教培行业中,风险成本的提升都会分摊到家长与教师头上)。教培行业的治理应该采取以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为主,在行业内与行业外层层加码,以此才能真正解决教培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再说电玩,其实知乎上的很多答主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在以前,金庸小说、斗蛐蛐、双六棋等都充当过类似的角色。应该说,异化劳动才是游戏对社会发展可能构成威胁的原因。
还有“娘炮”问题。如果我们说男性是不应该女性化的,那么女性男性化又是否不应该呢?审美上的观点不应上升为公共政策,而你用社会功利的角度为“反娘炮”辩护时,你会发现这里面必然有一种对女性的歧视。周恩来上南开时曾男扮女装,洪秀柱因性格火爆被称为“小辣椒”,可他们都算是大写的人。毛泽东等人领导下的红色军队战斗力在历史上罕有对手,靠的不是整治社会上的“娘炮”,而是靠民主,靠对人权的普遍尊重。日本靠“阳刚之气”也提升了战斗力,换来了什么?不仅占领区的人民仇恨他,甚至自己的士兵也敢怒不敢言,乃至于那些被共产党俘虏的日军士兵,无不对共产党备尽感恩。人民日报当初就发文:“我们不认同‘娘炮’‘不男不女’等带贬损性的说法。”
这些现象,很多确为东亚社会特有。但除了东亚社会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东亚文明圈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在产生一些不合理现象时也给东亚社会带来了许多红利,比如高水平人力资本,低犯罪率等。对标西方社会作评判,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5 發佈時間: 下午 5:27
亞洲男明星或偶像個個陰陰柔柔不男不女的,人們以之為時尚,一大部份是一種型塑,而非天然而成,就如同什麼天然獨一樣自欺欺人。型塑的力量來自西方對於殖民東方的一套文化戰略。

有空再寫。待續。
A hsin 發佈日期: 2021.09.05 發佈時間: 下午 3:39
最近大陸連續出了幾個政策,

1.中國官方再發限娛令!杜絕「娘炮」審美、全面禁播偶像養成節目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2139
2.中國大陸教育倡「雙減」 將立法禁補習班收費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566194
3.陸嚴縮遊戲時間 未成年假日僅能玩一小時
https://ctee.com.tw/news/china/509949.html

看到很多網友罵,但覺得是德政,
很多台灣人崇拜歐美,如果有在美國生活過會發現,
他們的男明星不娘,小孩幾乎沒有補習,熱愛戶外勝於電玩,
男明星娘化、高補習時數和電玩文化,
不知為何近年會在美國爸爸底下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很風行。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1.09.04 發佈時間: 上午 6:09
中國大陸人口是台灣的50倍,假設相同治理水平的情形下,其社會上貪官酷吏、狗屁倒灶的事情,在數量上也應該符合某種比例,因此台灣媒體是不缺素材來醜化大陸的。明眼人應看出,如果此類新聞低於應有的比例,反而說明大陸治理能力好。大陸的媒體與網路批判社會亂象時,也不一定會考慮比例的問題,這是媒體與網路本質上的缺陷。不過我覺得這也不壞,如果能督促政府在絕對指標上改進,那就必然是治理水平的絕對進步。

反倒是台灣人,不去認識真實的世界,反而自滿於生活現狀,自嗨於媒體宣傳的假象,那麼整個社會每況愈下也是可預期的。
李念淨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下午 2:04
中文世界對俄羅斯與蘇聯的敘事絕大多數受到冷戰美國宣傳的影響都偏離現實許多,比方蘇聯的計劃經濟就並非是共產黨首創,而是列寧、史達林與帝俄時期的官僚集體研究而產生出來的混合物。

再比方說大清洗,也並非史達林一人獨斷專行有意識下的產物,而是1920年俄國內戰的延伸,布爾什維克黨擴充太快,俄羅斯各地方勢力、階級的互相衝突,再再都促進了1937年蘇聯大清洗的程度跟深度。

中國最幸運的地方,就是1950跟1980先後引進了蘇聯式及美國式的工業跟資本,尤其是1950年,史達林不惜血本,從工業專家醫學專家軍事顧問,甚至是核彈專家都派往中國。以中國人的勤奮與才智,共產黨深入基層的動員能力,中國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其成就遠超國民黨宣傳的黃金十年,其廣度不亞於西歐的馬歇爾計畫,所以不能不感謝蘇聯。

至於1980年的改革開放更是奇蹟了,而且中共在其中也遇到很多困難,比方官倒,比方間接導致64的88-89年價格闖關,比方90年代國企下崗,中共犯了很多錯誤,但得到的成就也非常可觀,慢慢使中國恢復到過往在世界應有的龍頭地位

現在看來,中國政府在外交上的應對,在工業化及外交上先蘇後美的順序,固然有可批評的地方,但是今天換一個人,換一個執政黨,換一個做法,極大的機率達不到跟今天一樣的成就。蘇聯援助過古巴,援助過貝寧,援助過索馬利亞,援助過北韓,援助過東德,這些國家有得有失,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能持之以恆地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就是超越蘇聯這個老師

西方世界今天的教育,就是把非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以及人物等等,臉譜化,妖魔化,就比方女權跟反猶,40年代前蘇聯都遠遠做得比英國美國好。今天的中國,在歐美人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被共產黨洗腦的奴隸另一種是被共產黨壓迫的受害者,他們之中沒有一個真正活生生的人。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下午 12:13
關於西安地鐵站的事件,地鐵站的官員有七人受到了當局處分,
至於粗暴將女乘客拖出列車的保安則被停職。

相關新聞: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9/1233227.shtml

前陣子美國司法對於在Capitol riot執法不當的警察,則是做出了不起訴處分。
其實在BLM以前,美國警察不當執法者又有多少受到處分?
即使是BLM開始並且擴大運動範圍後,美國警察的粗暴執法仍舊被輕輕放下。

中國大陸當局經常強調「依法治國」,法治的原則就在一些小細節中展現。
反觀美國,不當執法一直是個重大問題,美國的政客似乎也無心於改善這些問題。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上午 11:47
最近西安地鐵站有個女乘客,不知何故,與其他乘客發生口角及肢體衝突,一個人戰好幾個,車內陷入混亂。後來,地鐵到站,保安出面,勸導不聽後,硬把她拖出車廂。拖拉的過程中扯破衣服,下半身只剩內褲,非常狼狽。

我自然也不會同意這麼粗暴的保安手法,畢竟對方手無寸鐵,一個弱女子哪需要這樣對待?很多大陸網民也大表反感。

可是,台灣媒體馬上大幅報導,居然一下又扯到 "體制" 問題,亦即萬惡的共產黨才會有如此 "殘暴" 的行為。可是,我想,這事若發生在美國,很可能馬上會被警察當眾開槍擊斃或勒喉勒到死,而不只是拖出車廂。這時候,台灣媒體肯定又會說西方國家法治嚴謹,公權力伸張云云。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上午 10:44
大約一個月前,河南鄭州因為暴雨,大量洪水灌入地鐵造成死亡,
那個時候除了疫苗的相關新聞外,三不五時台灣的媒體都在報導鄭州水患。
台灣就在那個時候「特別」關心大陸,甚至不時有言論宣稱大陸因為「體制」的關係,
所以水患才那麼嚴重。

前後應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吧,現在同樣的場景發生在「紐約」,
因為暴雨導致洪水灌入地鐵,目前已經造成42人喪生,台灣多數的媒體倒是靜悄悄的,
也沒看見有人說美國因為「體制」的關係導致這麼嚴重的水患。
大家都說這是全球氣候變遷,這時又不是水患的問題了。

諸如此類的「雙標」式自我感覺良好、報導,
也包含了新冠肺炎、香港暴亂 vs. Capitol riot...等等。
想不到許多性質相同的事件竟然都在短短的時間中,分別在中國與美國上演,
全世界也都明明白白地看見社會主義體制與資本主義體制在面對問題時的做法,
同時也赤裸裸地展現了西方媒體是如何操作輿論、操作新聞。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上午 8:50
如果給蘇聯統治了世界,那麼世界就會被關入鐵幕,真的嗎?
但你知道冷戰時期,蘇聯的全民醫療是世界最好的嗎?
蘇聯的崩潰並不是來自於體制的崩潰,而是誤信了美國的宣傳。
那是戰術上的失敗,但追求均富的戰略並沒有失敗。

台灣不分藍綠,長期以來習慣接受美式宣傳,總以為美式民主有多麼高大上。

新自由主義相當自由,財團可以告訴政府該怎麼做,
軍工複合體、Big Pharma、Big Tech...
只要掌握資本、控制傳媒,隨時可以遊說兩大黨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決定。

你以為美國真的在意什麼人權、民主、自由?
我直接說了,美國的本質正是繼承了德國納粹、大英帝國以來的帝國主義。

當一個可可工人一年的工資,竟然買不起一顆Godiva巧克力的時候,
我相信自由主義確實很自由,但自由的是資本,人民則成為奴隸。

不說別的,台灣這二十年來,通貨膨脹、薪資凍漲,
有資本的人真的相當「自由」且透過各種合法的「民主」手段去配置資產,
所以他們的資產很「民主自由」地成長了。
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資本的民主自由,來自於對一般受薪階級的剝削。
所以房奴、卡奴、車奴,各式各樣的奴隸。
隔三差五只要讓這些「奴隸」可以投個票,「奴隸們」就開心了,
奴隸主繼續享用無窮無盡的資源,看著這些傻子連自己被怎麼搞的都不知道。

而台灣的奴隸主,台灣的「奴隸們」以為自己選主子,
結果這些「偉大的台灣人」要選個主子,主子還得去美國「面試」。

如果你去過大陸,在大陸生活過,與當地人交流,
只要你不是用某種有色鏡片去檢視大陸同胞,那你看到的其實就是人性。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但美國的心態卻是American first,
他統治世界的原則是「任何國家都不准超越美國」,
所以過去有法國阿爾斯通,日本東芝,現在有中國華為。
任何經濟成長與科技進步的果實,必須「無償」奉獻給美國優先享用,豈有此理!

在中國大陸,政府告訴財團應該怎麼做,
漲價就該歸工、資本就該節制,這不也是三民主義中一再強調的?
任由這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自由」,如同縱虎歸山,
那麼普遍的人民就會變得不自由。

美國過去想搞高鐵,但是在新自由主義原則下,一切產業皆私有化,最後什麼都沒搞成。
中國搞高鐵,現在中國的高鐵網是世界第一,而且還可以對外輸出。

所以台灣需要的是解放,從這種美式宣傳的禁錮中被解放。
因為人民的眼睛被安上了「鐵幕」,所以你看到的蘇聯、中國、古巴就在鐵幕之中。
但我希望可以多點人擺脫鐵幕,好好去看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
A hsin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上午 8:11
表面上罵「綠共」、「塔綠班」,
事實上共產黨和塔利班都是美國爸爸想要你討厭的對象,
這讓我覺得很多台灣人是淺碟文化,容易被媒體牽著走,
這些人很多都沒有去過中國或阿富汗,也沒跟當地人聊過,
沒有真正去了解,只是聽到主流聲音說不好,就認為是真的不好,

是不是跟從小教育有關,台灣人從小花大量時間讀書和補習,
只是為了短時間內通過考試,有多少人是真的想了解學問背後的意涵,
這習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凡事都要求速效、低成本,
容易被權威人士控制。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上午 1:09
(再續)

我喜歡朋友,但不喜歡讀者,不喜歡支持者。這讓我始終很排斥成為一名公眾人物。套句R.M.RILKE的話,“所謂名聲,不過就是一切誤解的總和”。

因此,朋友越多越好,至於讀者或支持者則敬謝不敏,因為他們往往只是讓我啞口無言而已。

長久以來,我發現,所謂讀者是這樣一種狀況,他們並不在乎你到底在想什麼或說什麼,而只是從你的文字中挖出一些能夠迎合他的某種既定立場的表面片段。不管你寫什麼,他就只對那些能夠滿足其特定立場的東西有興趣而已。

問題是,如果你不能理解某種 “世界”,你如何可能理解在那個 “世界” 底下的片語隻字?

因此,當讀者們又找到另外一些與其立場不合的片段時,他們馬上就會翻臉了。

姑且撇開深沈的氣味問題不談,我們就光是只談所謂政治好了。各位讀者們,難道你從未想過在你痛罵綠色是一種腦殘的顏色的同時,你的腦子其實也不太靈光,一樣是泡過水的。

比方說近幾年,到處都可以聽到這樣的痛罵,痛罵民進黨很壞,簡直就是共產黨!

有夠蠢吧!還會有比這更蠢的嗎?那就好像說一個人很壞,簡直比德蕾莎修女還壞;某個人好自私,根本就是個耶穌。請問有這種比喻嗎?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些表面上好像跟你的立場一致的讀者們,其實跟綠色生物的基因比較接近,只是顏色不同而已。

最近又有所謂 “塔綠班” 的說法,嘲諷民進黨。真的有夠腦殘。塔利班是一群具有堅定信仰並且願意以身相殉的戰士。人渣黨呢?哪來任何信念或信仰可言?這個黨基本上就是一群蟑螂,旨在到處鑽縫覓食,遇光則四散躲藏。你拿不屈不撓的福音戰士來比喻一群骯髒到不行的蟑螂,天底下有這種比喻嗎?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9.03 發佈時間: 上午 12:22
(續)

那些具有根本意義的東西沒有任何討論的必要。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並不是在闡揚任何一種觀點,而只是在陳述一種毫無爭議的基本事實基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血腥惡行就是這麼一回事。難道你會去討論某個人到處姦殺擄掠的行為到底對不對?

我脾氣很好,幾乎是沒有脾氣的那樣一種與世無爭任勞任怨的個性。但是,有些事我是沒什麼耐性的,那就是在基本是非善惡上睜眼說瞎話我是沒法假裝配合的。比方說我沒有耐心去跟綠色生物講什麼道理,為什麼呢?因為一個黨如果無恥齷齪卑鄙貪婪到那樣一種根本喪心病狂無法無天的程度,而你居然還能視而不見繼續擁戴,那我跟你基本上已經不可能有任何溝通的必要與可能性了。

為什麼呢?因為人與人之間關於道德也好、知識也罷的一切溝通,都必然必須植基於某種最基本的是非或定理,做為一切溝通的基礎。如果你連這樣一種基礎都不當一回事,一切溝通的可能性其實也就走到了盡頭。

很多人很喜歡故作心胸寬大狀,把一切不是觀點的東西都講得好像只是一種見仁見智的觀點,那其實就是鬼扯蛋,睜眼說瞎話。就比方說我很樂意跟人討論數學,但是,如果你連一加一等於二在某個自然法則下的基本意義都要否認,那我不知道我還能根據什麼樣的基礎跟你討論數學。早上ㄧ加一等於三,中午居然變成五,晚上卻說是八千,隔天說一加一等於五萬才是愛台灣,他媽的跟這種人渣還能討論什麼?

各位懂我的意思吧?簡單說,一切討論,一切溝通,所有觀點以及所有知識與道德,都必然必須具有某種基礎,然後才有所謂觀點可言。

人渣的特徵之一就是在一切的認知基礎上睜眼說瞎話,顛倒一切是非黑白與對錯。

巴勒網的前身有好幾個,包括card228。早期的那些前身不算,三、四十年前的黨外文章也不算,就只從2003年若雪遇害及美軍入侵伊拉克算起,光這18年來所累積的資料,應該也早已超過一千萬字。雖然它僅僅記錄了這個世界基本事實的九牛一毛或冰山一角,但是,只要你真的有意願了解真相,光憑著這麼一點關於基礎問題的資料,事實上也已足夠澄清那些荒唐透頂的主流命題。

問題是,我可以打造一座水庫,但是你肯不肯取ㄧ瓢飲我卻無法左右。就如同阿桑吉的維基解密,揭露數千萬筆密件,但是如果你根本不當一回事,那我還能說些什麼?我總不可能扒開你的眼睛強迫你讀吧?讀不讀畢竟是你的所謂自由。你喜歡無腦地活著,我還能說些什麼呢?那畢竟是你的生命樣態,我難以置喙。

可是,當你選擇以那樣一種無腦的生物狀態活在這世上時,你卻又積極表達各種蠢到爆的想法,那不是很不可思議嗎?你哪有可能還會有什麼想法呢?就好像一個人如果連ㄧ加一等於二都能鬼扯瞎掰一通,難道我還能教你微積分嗎?連加法也教不了不是嗎?也就是說,我們之間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我有很多朋友,我知道他們綠油油,我對他們的智商和道德感及美學能力感到很可悲。因此我會盡一切可能不去跟他們談論任何關於是非善惡的話題,因為我知道我們之間並不存在這方面任何溝通的可能性。如果他們硬要談,我知道這份友誼很可能就會喪失。我們只能談談天氣,談談爸爸經媽媽經,談談醫學常識,談談人際之間的八卦,如此而已。

談這些當然也很有意義,但是那種感覺就好像在欺騙人一樣 ,我被迫得千方百計刻意迴避那些同樣具有深刻意義的價值問題,以免傷害了對方,以免傷害了彼此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平常生活盡可能絕口不談所謂政治的原因,因為在這個被充份洗腦半個多世紀的小島上,明白人太少,知音難尋。

我始終覺得,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不是來自階級,不是來自學經歷,不是來自任何觀點,而是來自基本的美感或氣味。所謂知音就是彼此對於美醜善惡的評價與感受具有某種深沈的相似性。

我喜歡沈從文,喜歡維根斯坦,無非也只是因為他們的氣味與我相近。我跟他們彷彿呼吸著同樣的空氣。這樣一種關乎氣味的問題,當然又比政治上的基礎問題又更深刻不知道幾億萬光年了。題外話。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