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志,
我小時候讀過Hermann Hesse的 "流浪者之歌" 中文版,時隔多年,裏頭寫些什麼,已無多少記憶。不過,你所引用的那些段落,大約也就是維根斯坦的意思。
佛教說:"如是我聞"。我很喜歡這句話,理當也該在我寫的每篇東西前頭加上這句話才對。佛教經典提到這句話也許有它另外的意思,但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讓 "我" 和那些 "大道理" 之間築起一道防火牆;大道理是大道理,而我則只是我,兩者並無瓜葛,我只是 "道聽途說"而已。我和大道理之間,永遠有著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這樣一種 "畫清界限",讓我減少一點蒼白,減少一些羞愧感。這是因為我知道輕重,我不希望人們以為我蒼白若此。
我知道重量為何物,可卻無法言說,只能任憑它壓在心頭,有口難言,揮之不去;就像 André Gide 所說,"她的一滴眼淚都比我的幸福汪洋更深重","我最大的喜悅都要歸諸於妳,而我最大的悲傷也是"。
小可愛很喜歡聽故事,我常跟她說,故事不是只寫在故事書裏。哪怕渺如微塵,生活周遭到處都是故事,說起來全是淚。
為了逃避,於是我們躲進邏輯,躲進數學裡,躲進音符、線條,躲入各種概念之中,但終究還是躲不了。我們今天之所以這樣或那樣活著,無非就是因為那些揮之不去的千百個故事。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5.22
發佈時間:
上午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