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圓桌論壇】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時間:9月15日(週六)13:30─16:30
主持人:林深靖
與談人:Hamouda Soubhi、韓嘉玲、張翠容
地點: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四段16號),教學大樓二樓325室

9月11日,利比亞東部大城班加西和埃及首府開羅相繼爆發反美示威,美國外交官或死或傷,這是自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後,阿拉伯世界再一次對華盛頓當局發出警訊。根據媒體報導,今年911攻擊美國使館的行動是源自一部美籍導演拍攝的電影《穆斯林的無知》(Innocence of Muslims),影片中充斥刻意羞辱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對白和畫面。

911再度成為黑色的日子

然則,一小截傳上Youtube的電影片段立即點燃穆斯林國家的怒火,這絕不是偶然,而是說明阿拉伯世界的人民積怨已深,選在9月11日這一天發動對美國領事館的攻擊,既是宣洩,也是警告。

事實上,自從去年初星火燎原的「阿拉伯之春」以來,北非的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相繼改朝換代,強人倒台,民主憲政有待在廢墟中重新建構。這是21世紀以來最新一波的民主化風潮,美國十分引以為豪,自認為是阿拉伯之春的催化者,同時也是政權民主改造的支撐者。國務卿希拉蕊今年已幾度以勝利者的姿態走訪中東和北非,無非就是要確保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利益,由美國主導乃至掌控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腳步。

今年911再度成為黑色的日子,美國大使命喪利比亞,這顯示阿拉伯世界是何等敏感,而華盛頓當局催化並監看的「民主化」是何等脆弱!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政策有其本質上的矛盾之處:自2001年九一一事件爆發之後,「反恐」被提升為政治、軍事動員的主軸,而「伊斯蘭恐慌症」是反擊恐怖主義的宣傳要素。然則,自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以來,美國所支持的對象,卻一律是傾向伊斯蘭基本教義的政治或宗教團體。

以埃及為例。埃及在人民革命之後,國會大選和總統大選皆由「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的候選人勝出,「穆斯林兄弟會」是傳統的伊斯蘭基本教義組織,其後台金主就是沙烏地阿拉伯,而後者正是美國在中東最最親密的盟友。然則,就如同出生於埃及的政治經濟學大師薩米爾‧阿敏(Samir Amin)所說的,「為了正當化和穆斯林兄弟會的聯盟關係,美國賜給這個政治團體『民主』的高貴頭銜。」

對於如此類似精神分裂的政策,阿敏進一步指出:美國不願承認他們在這個地區的戰略是傾向於支持伊斯蘭政權。他們必須假裝伊斯蘭勢力讓他們「感到害怕」。透過這樣的兩手策略,他們「對恐怖主義的永恆戰爭」可以取得正當性,從而掩蓋其真正的目標:對於全球的軍事控制,維繫美、歐、日分享全球事務的局面,以及對於能源的全面壟斷。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藉此可以引發民眾的「伊斯蘭恐慌症」。至於歐洲方面,對於這個地區並沒有獨特自主的戰略,只有日復一日地追隨美國的腳步,聽取華盛頓的決定。

在阿拉伯世界,美國究竟要的是怎樣的「民主」?阿敏認為當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揭穿這種兩手策略。他說:美國政府善於宣傳,對民意的操控極有效率,許多人都被欺騙蒙蔽。華盛頓當局最害怕的其實是埃及真真正正的民主化,一個民主化的埃及必然會質疑經濟新自由主義和美國與北約的軍事侵略布局。因此,他們必然千方百計阻撓埃及的民主化,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想盡辦法支持「穆斯林兄弟會」,偽善地把這個政治勢力吹捧為未來權力的替代者。然則,在埃及人民蜂起追求真正改變的運動中,穆斯林兄弟會只不過是遲到的少數。

翻新對另外一個世界的想像

那麼,如果美國所主導的民主化進程不可信,事實也證明,目前在埃及、突尼西亞和利比亞的政治變遷都還是一場亂局,我們究竟要如何理解「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世界的人民力量,將如何凝聚,如何找到重建公民社會的出路?

2013年3月,「世界社會論壇」(Worle Social Forum, WSF) 將在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舉行。這是自從2001年世界社會論壇在巴西啟動以來,第一次移師到阿拉伯世界召開,其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依據既往的經驗,世界社會論壇所到之處,必然會召喚在地的團體和個人,形成進步力量集結、開展的勢頭。自從今年4月開始,WSF的國際委員會已幾度到突尼西亞召開籌備會議,也與北非和中東的進步團體取得合作的默契。可以預見,明年春的世界社會論壇將為這些在民主化進程中顛簸前行的國度注入新的活力,在反思和論證的過程中,讓阿拉伯世界的公民社會找到重新凝聚並發揮自主能量的可能。

近10餘年,從世界社會論壇發展出來的「另類全球化運動」已在全球開枝散葉,多次參與論壇的葡萄牙學者舒撒‧珊陀斯(Boaventura de Sousa Santos)指出:藉由將「對抗霸權全球化」的經驗加以肯定並成為可信,世界社會論壇已經對於放大社會經驗做出顯著貢獻,它已經將原本不在的鬥爭與實踐轉變為存在的鬥爭與實踐經驗。藉由放大現有的與可能的社會經驗,世界社會論壇為不同的運動與非政府組織創造了一個「全球意識」。

畢生抗議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詩人布魯圖斯(Dennis Brutus)則是這樣說的:「世界社會論壇代表的是一個令人心頭發熱的挑戰與機會,為我們所期許的知識追尋和政治介入做了美好的組合……它集結了全世界的基進者,翻新了對另外一個世界的想像。」或者,如同哈德(Michel Hardt)和奈格里(Antonio Negri)在一篇共同署名的文章中所說的,世界社會論壇代表的是「民主的世界主義,是反資本主義的新國際主義,是知識上的新遊牧主義,是一個潛藏著無限多樣性的運動…」

的確,世界社會論壇自2001年開展以來,即顯現反霸權、反單一思維、反對全球單一權力結構的鮮明色彩,它尋找的是開放的論辯和實踐空間,是自下而上組織人民力量的基進民主。

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建構,也許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看來不是很具體,但是帶有充分開放性與實驗性的過程。或者,就如同墨西哥札巴塔蒙面反抗軍所堅持的信念:「在質疑中前進」!

論壇與演講資訊:

身為「世界社會論壇」國際委員,並實質負責2013年突尼西亞大會的阿拉伯世界社運前輩哈穆答‧蘇柏希(Hamouda Soubhi),應浩然基金會之邀,即將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啟程,到台北參加一個與「另類全球化運動」有關的工作坊,時間與地點如下:

【圓桌論壇】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時間:9月15日(週六)13:30─16:30
主持人:林深靖
與談人:Hamouda Soubhi、韓嘉玲、張翠容

【演講】阿拉伯之春與公民社會的建構
9月16日(週日)9:00─12:00
主講:Hamouda Soubhi

地點: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四段16號),教學大樓二樓325室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