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當Jihad 從抵抗變成聖戰

「911」以來,全球出現得最頻繁的字眼是Jihad,一般媒體皆譯為「聖戰」。但這樣的翻譯是否恰當,則大可商榷。

Jihad在911後已被污名化

《牛津外來字語辭典》稱:「Jihad 又可寫為 Jehad,19世紀中葉引進之阿拉伯語。字面意義指『奮鬥』(Effort),用來說明宗教戰爭,以及為了宣揚或保衛伊斯蘭的戰爭;也被轉用來指為了某種原因而展開的激烈運動。」

而當代伊斯蘭問題權威,曾在劍橋、哈佛及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執教的巴基斯坦學者阿梅德(Akbar Ahmed)在1988年出版的名著《發現伊斯蘭:理解穆斯林的歷史與社會》一書裡則指出,阿拉伯語裡有兩個關鍵字,一是「逃遷(Hijra),另一則是「戰鬥」(Jihad)。在整個伊斯蘭的發展過程中,由於來自宗教與非宗教的迫害過多,由7世紀先知們從麥加「逃遷」至麥地那,即有了「逃遷」以及逃無可逃,即奮而「戰鬥」的傳統。而這種「戰鬥」,又使得他們深信可以藉著「群眾運動」(Mahdis)而接近或達到教義所倡導的理想。這乃是伊斯蘭世界裡各種千禧年式群眾狂飆運動不絕如縷的主因。19世紀末,伊斯蘭世界著名的反抗領袖,反抗成功後改而修行的丹福底歐(Usman Dan Fodio)更說過:「逃遷是為了戰鬥。」因此,阿梅德教授遂指出:「伊斯蘭的Jihad,不祇是對不信者戰鬥而已,它是為了存活而戰鬥。」他在《發現伊斯蘭》裡以一整章的篇幅析論「逃遷」與「戰鬥」這兩個核心概念,他所謂的「戰鬥」,其實是一種以宗教心為基礎的「抵抗」。

因此,Jihad 一詞,譯為「聖戰」、「戰鬥」或「抵抗」,其實是差別很大的。「聖戰」這種譯法,在目前的論述氛圍裡,會予人和「宗教狂熱」掛鉤的聯想,在翻譯中即不明言地加進去了歧視性的密碼。「戰鬥」這個翻譯即很中性。設若翻譯為「抵抗」,則有了更多同情的意味。由於Jihad這個詞的翻譯在「911」後已被污名化,這時候,我們可能已必須從《古蘭經》裡去找回它的本義。《古蘭經》及其翻譯,都遠在「911」之前即已出現,它們都未受到污染。

完整全文詳見
http://www.peace.org.tw/enews/analysis/20011227.htm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