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當利比亞淪落深淵,西方世界卻裝聾作啞

2014/11/2 星期日

作者:Patrick Cockburn;譯者:薛茹帆 校訂者:馬濬
原文發表日期:2014.11.02
原文出處:The Independent

還記得利比亞被美國、巴西、法國及卡達政府標舉為一種良性且成功的外國勢力介入的典範嗎?還記得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2011年的九月於班加西(譯註:革命臨時政權—利比亞全國委員會—的大本營)以一種救星的姿態,對著推翻格達費政權的群眾鼓掌叫好說道:「班加西因為你們選擇了民主自由,推翻了獨裁,而成為世界的模範!」

卡麥隆從此再也沒有返回班加西,他也不可能回得去,因為現今的民兵交戰已經使得利比亞陷入一種無政府狀態。格達費政權儘管威權並搞個人崇拜,但今日絕大多數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條件卻遠比過去更糟;屠殺情況更是日益嚴重並正吞噬著整個國家。

「你們在英國和法國的盟友將和你們攜手共建民主…」卡麥隆對班加西民眾如此承諾。三年後,卡麥隆卻已將此承諾拋諸腦後;當他在下議院為英軍在伊拉克對ISIS的空襲進行辯護時,已完全不再提及他過去所下令發動的對於利比亞的軍事干預。

外國媒體大多已停止報導利比亞的情勢,因為一般認為這太過於危險。我還記得2011年初夏在班加西南部前線的景況:那時媒體記者比叛軍還多,攝影師在進行拍攝時,甚至還得請外國採訪記者們讓邊站,才不致於透露此一事實。實際上,推翻格達費的行動幾乎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手所為,而利比亞民兵只是從旁配合。

值得慶幸的是,自2011年抗暴運動開始以來,人權組織至少比媒體做出了更確實的利比亞情勢記錄。他們發現,某些被高度宣傳、疑似由格達費所犯下的暴行是沒有證據的,而這些宣傳卻被用來鼓動在美國、英國、法國及其它地區的社會大眾對於戰事的支持。例如格達費軍隊對婦女的大規模強姦,已被「國際特赦組織」揭發為憑空捏造的故事。另外,反叛軍發言人宣稱說,那些穿著制服的死亡士兵是因為意圖背叛政府而遭政府殺害,但有影片卻顯示那些士兵在成為反叛軍的俘虜時仍是活著的;亦即,事實上是反叛軍將俘虜殺害,卻嫁禍給利比亞政府。

如今,外國政府與媒體,不約而同地,將他們在2011年對利比亞的所做所為置之腦後,因為格達費被推翻下台的後果竟是如此慘烈。由以下兩篇針對利比亞情勢所做的調查報告,便可知悉這場浩劫的嚴重程度:一篇是「國際特赦組織」的「利比亞:槍口下的統治-西利比亞民兵的綁架、刑求及其它犯行」(Libya: Rule of the gun – abductions, torture and other militia abuses in western Libya),另一篇是「人權觀察組織」針對東利比亞狀況的調查:「利比亞:暗殺可能構成反人道罪行」(Libya: Assassinations May Be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第二份調查針對發生在2014年9月19日一個班加西民眾稱為「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的事件,做了駭人聽聞卻十分精闢的描繪。這一天是這個城市接連三天的連環暗殺行動中最慘烈的一天,「罹難者計有兩名年輕的政治活躍份子、一些警衛隊成員、一位敢言的牧師以及五位平民」。那兩位政治活躍份子分別是18和19歲的男性-班塞得(Tawfiq Bensaud)和艾卡瓦非(Sami Elkawafi),他們曾發起反對民兵暴力的抗議運動。此外,還有被謀殺的著名神職人員薩蒂(Seikh Nabil Sati),以及在這位神職人員葬禮上遭綁架後身亡的莫哥比(Abdulrahman al-Mogherbi)。

這些殺戮,使得今年班加西和德爾納(Derna)這兩大東利比亞城市因政治因素而遭殺害的人數已高達250人。這還不包括因各派民兵交戰及其它在的黎波里(Tripoli)及其周邊地區戰役中所製造的更大規模死亡。

在世人未加注意的狀況下,自2014年7月13日起,西利比亞也出現了一場內戰,交戰雙方分別是崛起於米斯拉塔(Misrata)的「利比亞黎明民兵聯盟」(Libya Dawn coalition of militias)以及盤據津坦(Zintan)的民兵勢力。此外,在班加西也上演著另一場內戰,衝突雙方是退休將軍哈福塔(Khalifa Haftar)及「班加西革命者舒拉委員會」(Shura Council of Benghazi Revolutionaries;譯註:2014年由多股勢力結盟所形成的伊斯蘭聖戰組織)。利比亞政府已完全垮台。「國際特赦組織」指出,如今刑求在利比亞卻已成為常態,而受害者經常「被塑膠管、木棒、金屬棒、纜線毆打,或被電擊,或好幾小時被迫以一種極度難受的姿勢懸吊,或者長期被蒙著眼睛及上鐐銬等等」。

嘲諷大衛‧卡麥隆及尼古拉‧薩科齊的新帝國主義者姿態,或是描繪利比亞自2011年起的人間煉獄慘況,都是再簡單也不過的事。藉著武力干預被捧上檯面的政權,實際上是破壞了利比亞半個多世紀以來所享有的平靜,並將之推向如同敘利亞、伊拉克及阿富汗等國家今日所陷入的暴力之中。無論西方的真正意圖是甚麼,結果卻總是災難性的。利比亞的狀況就如同今日的敘利亞,西方的武力干預,口頭上說是支持民主,但實際上卻和海灣地區遜尼派專制君主國結盟。

外國武力干預,似乎永遠會為被干預國帶來重大災難。但事實倒也不盡然如此。例如美國為保護敘利亞及伊拉克庫德族人在科巴尼(Kobani)及艾比爾(Erbil)所發動的空襲,就有其正當性,阻止了ISIS的屠殺。但是,武力介入的問題正在於,它總是以干預國的利益為考量;即使在行動的當下有可能有利於被干預國,卻這狀況通常很少能夠持久。

這就是近年來武力介入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及敘利亞所得到的教訓。2001年時,大多數阿富汗人希望趕走塔利班,但並不希望軍閥再起,然而後者卻才是美國所樂見。美國願意攻打塔利班,卻不願面對塔利班在巴基斯坦的贊助者,這也讓阿富汗注定陷入無休止的戰爭。2003年伊拉克的狀況也類似,許多伊拉克人歡迎美國所主導的軍事入侵,因為他們希望見到薩達姆‧海珊的垮台,然而,他們並不希望見到外國勢力的佔領;但是,美國人不希望海珊的倒台反倒使伊朗得利,所以他們需要占領伊拉克,並安插自己的人馬掌權。

以上三個例子都在在顯示,西方介入他國內戰,藉以主導誰是最後贏家。在這些行動當中,西方所持的藉口是塔利班、薩達姆、格達費或阿薩德皆有如惡魔般邪惡並且不受到人民的支持。然而,外來干預卻可能讓內戰中無法靠己身力量獲勝的弱勢一方贏得勝利,就如同利比亞的狀況一般。而在伊拉克,受圍困的遜尼派(譯註:海珊政權為遜尼派,海珊垮台後,人數比例居少數的遜尼派也因之失勢)無法打贏有美國做靠山的什葉派政府,所以引進蓋達組織。當情勢一發不可收拾,ISIS就誕生了。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