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兩位猶太歷史學者關於以巴問題的辯論’, ‘本文为两位犹太历史学者,以色列前外长本-阿米和美国德保罗大学政治学教授芬克尔斯坦关于巴以问题的一场辩论,两人是在美国“现在就要民主!”(Democracy Now!)电台的主持下现场对话的。由于原文较长而且比较口语化,笔者将对话分成几部分译出主要内容,这是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对1948年阿以战争的解读。对于这段历史,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中学教科书的叙述是,在1948年阿拉伯国家试图扼杀襁褓中的以色列国,但以色列以弱胜强,奇迹般地击败了阿拉伯联军,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当时期望以色列会被击败而自愿暂时离开家园,后因阿拉伯人战败无法返回。两位学者对这段历史基本达成的一致意见是,1948年以色列军队并不处于军事上的劣势,早在20世纪30年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就确定了赶走巴勒斯坦原住居民、建立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国的目标,而且还和英国托管当局联手镇压了当地阿拉伯人的起义。

(閱讀全文)

亞洲周刊/春暖花開的季節﹐二十三歲的若雪倒在巴勒斯坦﹐年輕的和平志願者們﹐犧牲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國際和平工作﹐華人的聲音仍然微弱﹐但畢竟響起。音樂人﹑詩人聚集香港﹐為逝者哀歌﹐更為生者明志。
三月到四月﹐是滿載思念的月份﹐歐美各地都有不同的紀念活動﹐追憶那些為和平犧牲的靈魂。巧合而又諷刺地﹐他們都是倒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個充滿生機的時節﹐卻竟隱藏了死亡的氣息。

(閱讀全文)

以色列官方如他們一貫主張的,拒絕接受再次被提出的阿拉伯和平計劃,並說需要更多的談判。 以色列代理首相裴瑞茲(Shimon Peres)星期四告訴一家以色列電台說「只有一種方法能克服我們之間的不同,那就是談判。」「你不能說『你得照單全收我們所提的一切』。」

(閱讀全文)

侵伊屆滿四周年,儘管各方不忍卒睹的人權報告一一出爐,儘管出兵藉口一一證實為捏造或誇大,布希仍一如往昔訴說民主福音,只要耐心等候,勝利在望。但那將是誰的勝利呢?聯合國難民署指稱,伊戰創下中東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史上最大一次難民潮;當三百九十萬人(總人口六分之一)成為難民,當難民以每月五萬人遞增,當六成的人失業,當七成的小孩失學,當婦女被迫從娼、兒童淪為奴工,當姦殺擄掠成為一種常態,那將是誰的勝利呢?

(閱讀全文)

在我們與種族隔離的抗爭中,猶太人是我們最大的支持。他們像是出於本能地站在被剝奪公民權的、無從發聲的人那邊,為著不公義、欺壓和邪惡而戰。我一直對與猶太人有強烈的認同感。我是南非一個紀念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的中心(Holocaust centre)的贊助者。我相信以色列有權維護邊境的安全。 可是,猶太人為了確保自身生存而對另一民族所作的事,卻是不易理解,甚至是無理的。我在探訪聖地(the Holy Land,指以色列)時,感到無比的傷痛,它讓我憶起太多過往發生在南非黑人身上的事。

(閱讀全文)

幾個月來無暇看新聞,近來打開資訊管道,不讓人意外地,世界沒有變,毫無新意千篇一律的故事,也仍不斷重複上演著。
有人執意幹著同樣的勾當,當然也有憂心者不怕惹人煩地啞啞的啼,反覆著刺耳的警告。以色列史家培皮(Ilan Pappe)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培皮發表一文章,指出以色列在迦薩走廊之所作所為,延續了以色列自1948年以來對巴勒斯坦人所進行的「種族滅絕」政策,大聲疾呼世人若再不全力予以阻止,納粹大屠殺之悲劇將再度發生。

(閱讀全文)

如果說,有生意可以讓你大賺一筆,但是同時得讓很多人背負龐大的債務、身體受到傷害,甚或失去親人、喪失生命,這筆交易妳/你會贊同嗎?大概很少人會贊同這樣的一筆生意。事實上,這種生意在國際間是一筆又一筆,不斷地以天價的數字成交。這就是軍火交易,它包含了傳統武器、輕型武器,各式刑具。

(閱讀全文)

這個題目可以叫做〈戰火下的宗教衝突〉,也可以叫做〈宗教衝突下的戰火〉,因為二者事實上交織在一起。德國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Hans Kung)早已指出,在二十世紀全球所發生的戰爭中有85%和宗教有關;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個比例可能更高!

(閱讀全文)

很多人初次讀《舊約聖經》,都會發現一個嚴重而不解的問題:為什麼以色列人在約書亞帶入迦南地後,會對當地人民進行大屠殺?而且大屠殺的行為竟然是出自上帝的旨意?這難道是基督徒經常掛在口中在稱頌的上帝下的命令?難道基督教信仰所見證的上帝會是這樣子的嗎?

(閱讀全文)

在黎巴嫩,再怎麼欠缺尊重的停戰協定依然有效,但在另一頭,以色列與她的敵人之間數十年來各種停火協議,卻彷彿宿命輪迴,戰火屠殺人道災難不斷。我們可以如此描述當前危機:美國和以色列以一種極具諷刺的荒謬藉口,企圖合理化其侵略黎巴嫩;在眾多指控及反駁中,這場攻擊最直接的因素其實就是以巴衝突。

(閱讀全文)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