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Ritter的訪談∶https://youtu.be/7_SyY0tGiUg ,剛好最近在思考芬蘭问题,覺得很不錯,推薦一看。以下是一些我關于芬蘭問題的心得和筆記
*Scott Ritter認為北約讓芬蘭、瑞典加入并不是深思熟慮的戰略,比較像是在烏克蘭丟臉之後挽回臉面的一種作法。
*對俄羅斯來說,芬蘭的地理位置比烏克蘭更重要,不但紧鄰第二大城聖彼得堡,而且當下大國博弈日趨白熱化,擔負核威攝任務的北方艦隊母港Murmansk和科拉半島不容許任何攻擊癱瘓的可能。拿人體來比喻,烏克蘭面對著俄羅斯的肚子,芬蘭卻是後腦勺的位置。
*芬蘭:年輕總理是一个空心花瓶;看似老练的總统卻也是傻白甜一枚,他把普京的冷靜视為俄羅斯已接受新現实環境並且將對芬蘭的放棄中立做出适度的容忍。
*俄罗斯人一向不過度重复威脅性的狠話,因为那降低言語的力量。他们事先明確畫下紅线然后確实執行。普京的冷静意谓著"公事公辦"。
*俄外交部發言人Zakharova说,俄罗斯针对芬兰加入北約的回应將是一个"surprise",并由军方主导。將視許多複雜因素綜合決定。
*"surprise"(сюрприз)意谓著出乎意料,可能是指軍事上的,也可能是指雙方在許多地方認知差距過大使得芬兰未来可能越过红线引发战端而不自知。也許Zakharova是做一次善意提醒。
*從俄方的视角看來, 自芬兰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北約那一刻起,便已背叛“永久中立“協議,俄羅斯有動武的理由。
*Helsinki距離俄芬邊境直線距離不到兩百公里,芬兰相当部分工業區位于Helsinki到St Petersburg一线上。
*Scott Ritter用神經質的小型狗比喻波羅地海三小國很貼切。芬蘭的悲劇在于地理位置敏感,若是人畜無害還有糖吃,但是甘愿當惡人的狗又堵在別人家門口,那只有挨鞭子的份。
*一旦芬蘭加入北约,可能出現一種惡性循環:俄羅斯在邊境增加軍事部署,接著芬蘭跟進,然后不断重复过程。但是國力差距使芬兰吃不消,缺乏安全感和非理性情緒化,芬兰遲早會突破紅線。
*紅線是北約在芬蘭任何有潛在核打擊或者癱瘓基地能力的軍事部署,包括導彈、反導系统和隱形戰機(f35A可掛載核彈)。
*越過紅線前,俄羅斯會使用經濟、外交手段,然後視外在環境變化選擇適當的時機動武,但不一定要芬蘭越過紅線。
*芬兰人全体被英美主流媒體宣傳的Russophobia所淹沒,俄烏衝突激起芬蘭人一种根深蒂固的仇俄恐俄心理,非理性想像俄羅斯可能無故侵略芬蘭,有些人認為可以重現蘇芬戰爭(前期)的英雄神話。
*戰爭如果爆發,相較烏克兰,俄羅斯在芬蘭更加具備地緣優勢,芬蘭的外援主要是海空方面。俄羅斯並不追求永久性佔領,也不需要如同頓巴斯戰爭極力降低平民伤亡,只是單純以武力脅迫對手屈服。
*為最大限度避免北約大規模軍事介入,俄羅斯会尋求速戰速決,战争型态不会是顿巴斯戰爭这種一層一層剝洋蔥的戰術,無論是精準打擊、狂轟濫炸還是地面推進,主动权在俄罗斯一方,缺乏重武器的芬蘭不能支持太久。
*影响芬蘭伤亡的其中一个重要变量是俄羅斯事先對戰爭進展評估的精準程度,過程意外愈多,戰局拉長芬蘭傷亡愈大。
*北約組織如同黑社會,以為入會了就能獲得"安全"保障,真是太天真了,芬蘭的位置注定就是砲灰。芬蘭模式(Finlandization)曾經帶來很大的和平紅利,帶來長期的穩定發展,如今卻反其道而行。
*年輕的芬蘭總理對于鎂光燈的追求似乎遠多于深刻的地緣政治思考,從美國、日本、烏克蘭巡迴一圈說了一堆沒常識的蠢話,她把嚴肅的政治外交當成網紅景點打卡?
*從「有理由動武」到「觸犯紅線不得不動武」之間有一些因素值得考慮:
1) 外在局勢變化:當前乌東局势急转直下,朝向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向,也许明年局势更加明朗,俄罗斯会有動機主動破局?进行经济-外交-军事的极限施壓。俄國人向来有预先積極排除潜在战略威脅的軍事思想。
2) 西方目前歇斯底里的综合性制裁,給了俄羅斯很大的行動方便。
3) 戰事爆發後北約會在波羅的海設立禁飛區嗎?那形同与一个核大国直接宣战。
4) 美国可能踩煞車也可能推波助澜,取決于Biden政府还有多少理性。欧洲已经非常虚弱了,俄羅斯并不是美国的主攻方向,亚太才是。
5) 土耳其的漫天要價可能救了芬兰吗?
如果Erdogan无意間化解了一个由愚民和白痴政客瞎捣鼓出來的国际政治危机,芬蘭上万军民得以免于失去寶貴生命。會有人去纪念这一切吗?芬兰人不会,他們太蠢了。
6) 本來芬蘭人自身的意志才是最能決定國家是和是戰,但因為洗腦過于徹底已經變成別人的牽線木偶,反而最不需要考慮。
和光同塵
發佈日期: 2022.05.27
發佈時間:
下午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