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蔡亦鸣 發佈日期: 2021.02.15 發佈時間: 下午 7:28
如果要说国际视野,我最喜欢的台湾主持人是主持《时事求是》的史哲维,可惜的是14年传来消息他在家中自杀。他死后我就告别台湾电视节目了。
刘旭 發佈日期: 2021.02.15 發佈時間: 下午 1:56
陈文茜的所谓观念在这视频里窥见一二,他将世界一分为二,一面是民主,一面是独裁,她是先有了观点,再去搜集证据,以佐证他的观点。对于明显的事实,他有两套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发生在自由的所谓民主国家境内,是一套标准,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又是另一套标准。

前几年我特别爱看台湾的政论节目,不过是当相声在听的,台湾新闻节目水平之低劣,名嘴智商之缺陷,直至今日让我印象深刻。陈文茜仅仅是一堆白痴之中,显得不那么白痴的一个。但是如果台湾人依靠她来打开国际观,跟国际视野。 只能是缘木求鱼,问道于盲。
如果你需要所谓的国际观跟国际视野的话,我建议你可以看一下观察者网的文章跟节目。
Lucy 發佈日期: 2021.02.15 發佈時間: 上午 11:18
孫從輔網友您好

請教您,趙少康之流......大概是指那一類的人?

趙少康之流,這樣的說法對趙少康這個人而言,很不公平。趙少康不到四十歲黯然退出政壇,轉戰媒體,三十多年來成果輝煌。他現在已經71歲了,來到安享天年的年紀,不愁吃穿,老婆癌體需照顧,重出政壇淌渾水何苦來哉?只為了當買辦搶政治資源?說得過去嗎?此其一。

其二,就像"新冠肺炎",冠上"武漢",就是歧視了。
張華 發佈日期: 2021.02.15 發佈時間: 上午 11:14
版主提到那位網紅的影片,我特地去看了,其實她不是在說喝橄欖油可以排膽結石,她是因為最近每一個月身上的任意一處都會長一個疔瘡,她找西醫沒有改善,所以想試試看那個肝膽排石法,影片就是在拍她親身試做,與分享做完之後的感覺。
我認為這個新聞仍然是媒體炒作的一貫手法:故意畫錯重點,再針對那個點大加撻伐。
Lucy 發佈日期: 2021.02.15 發佈時間: 上午 10:42
抄某人說過的一段話----自我或身分對任何不遵循其自身目的和意圖的力量,十分確實地關閉了它的邊界。沒有例外。

再抄一段話,同樣是他(她)說的----那些在兩軍交戰中的俘虜之所以被捕,是因為他們已經在一套真的符合他們更大目的之信念體系中運作......總之,所謂的洗腦符合那些被如此對待的人的目的。
(之所以姑隱何人所言,是不想有"先入為主之成見"的干擾。)

對先生而言,趙少康和陳文茜是被您鎖在心靈邊界之外的人。您可以是韓國瑜,卻絕不會是趙和陳。但先生,無論是您或我,或韓趙陳或世上任何一個人,我們都來自同一個造物者;我們是祂,衪正透過我們體驗物質世界的種種。當然,要我們做到"不分彼此"有如登天之難,但至少不會妄自菲薄。

陳文茜標謗台灣欠缺的世界觀,但不免也流於人云亦云的窘境,她取材外媒所專題吹捧的李明博、朴謹惠、翁山蘇雞,現在看起來當然是笑話,但我覺得無損她為人們打開國際眼界的貢獻。若非看過她的節目在敘利亞阿富汗難民上的報導,"紀念若雪巴勒斯坦網站"於我也不會有共鳴啊!

也許,先生看出來了,我正不自量力試圖扭轉先生對趙少康的觀感;不過,甚不理解我為何糾纏。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這麼魯。也許,是覺得先生像諸葛臥龍,在想像中期待您能協助趙少康吧!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15 發佈時間: 上午 2:11
(續趙少康與陳文茜)

常舉一個例子:小學算數常有香蕉、芭樂各一斤之價格若干,分別買了幾斤一共多少錢之類的題目。這時候,你總不會以為我們是在討論香蕉與芭樂的市場行情吧?事實上,我們談的是數學,不是水果售價。

同理,我並不是要談趙少康或陳文茜,而只是以之為例,說明某一種人事物的類型。

陳文茜人脈廣,內線消息多,談起島內藍綠事務仍有可觀之處,但若談起「國際」,那就不只是「可怕」所能形容,根本就是胡言亂語不知所云。

「犯錯」不可恥,因為「犯錯」是一種能力,意味著你的能力至少在某個水平之上,你才有辦法犯錯。比方說,不妨想想微積分,你拿去給一個外行人作答,你覺得他有可能「答錯」嗎?不可能。他不會「答錯」,他只會亂寫一通。我彈鋼琴也一樣,我不可能彈錯,我只會亂按一通。

陳文茜談國際也一樣,等於$@#&D&!$;並非她「說錯」什麼,而是胡言亂語不知所云。但是,絕大多數人一定看不出來,因為她會使用許多 (彼此往往不相干的)事件細節來嚇唬你,讓你以為她懂很多,事實上卻是藉著無數修辭與幻想,胡亂拼湊出一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說法。

你能反駁各種論點,不管它有多麼離譜可笑,但你如何可能反駁&E#(V$^#&*?

你若不信我對陳文茜「國際觀」的評語,我也不知道還能怎麼說才能讓你相信,畢竟它是如此明顯的一個事實。

你信或不信當然一點重要性都沒有,我並沒有任何意圖想要讓你相信。我想說的只是表達我對於市面上各種以專家之姿出現的唬爛話語的一種無奈。

最近看報紙說,有位擁有上百萬粉絲的網紅,教大家大量喝油排膽結石。這麼蠢的話難道也會有人信?活得不耐煩的人不妨試試。不過,這類胡扯很容易揭穿,畢竟醫學或自然科學還不至於脆弱到連這麼蠢的傻話都無法反駁。但是,非屬自然科學的東西卻很容易鬼扯蛋,一般人通常看不出其胡扯。

大家知道Alan Sokal 吧?我懶得把他的事蹟再說一遍。簡單說就是,這位物理學教授,曾經模彷一些鬼扯學者的鬼扯方式,故意寫了一篇完全就是$%*^*$$&@^的「論文」,投稿到美國杜克大學的一本期刊叫做《Social Text》(社會文本),結果這篇完全就是故意胡扯瞎掰到極點的笑死人「論文」,居然被接受刊登。Sokal 隨即出面揭發此事,指控某些學科之詐騙性質。

Sokal 事件跟我現在要講的稍微有點像:明明就是胡扯瞎掰,但是,人們卻缺乏基本的辨識能力;只要把各種無厘頭術語與事件細節,講得好像很艱深,然後透過各種姿態萬千的文青式修辭,把一大堆不相干的東西統統串起來,講得雲裏來霧裏去,講得煞有介事,馬上就能騙倒許多人,讓讀者以為自己程度太差,所以看不懂。

不過,Sokal 事件終究不是「詐騙學術」的一個好例子。說來話長。1997年,我在英國聽過Alan Sokal 和法國哲學家Bruno Latour 的辯論,有點失望。簡單說就是Sokal 的攻擊過了頭,反倒顯出己身思維的淺薄,對於「知識」或「真理」的理解十分幼稚。他拆穿了某種騙子類型,卻無法有效攻擊某些學科相當可疑的「學科性」或所謂「本質」,反而建構出一套更加幼稚的「知識論」(epistemology)。題外話。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14 發佈時間: 下午 3:33
謝謝從輔,貼好了:

https://bit.ly/2ZsTvet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1.02.14 發佈時間: 下午 2:51
我很高興我的評論能被巴勒網採用,和陳真醫生的文章放在一起。標題就用「趙少康們的小算盤」吧。

另外我想在評論中的第3點加一句「甚至還沒到統一時,便會著手行動」,因為大陸這幾天已經開始教訓BBC了。修改後如下:

3.
雖然台灣會獲得高度自治,但因有香港前車之鑑,中共中央會嚴格管理台灣的教育和媒體,甚至還沒到統一時,便會著手行動。靠低俗、造謠、抹黑來獲利的台灣媒體界,將會變成風險很高的產業,不但無利可圖,還可能和黎智英一樣犯法被抓。因此媒體界裡精緻利己"聰明"人等,自然懂得避開走下坡的大趨勢,準備轉換跑道。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14 發佈時間: 下午 1:03
從輔這篇文字鞭辟入裡,讓我佩服。方不方便取個標題,讓我跟我底下文字一起貼在首頁?

========================

覺醒得剛剛好

陳真

2021. 02. 14.


我有個好朋友,同時也是高中同學,在我們高中時期,就常跟我提起某種「明哲保身」的道理;不但要「保身」,而且最好能進一步利己。

長大後,我們各奔東西。二十多前再度相聚,談起往事,面對我這位「先知」,他說了一個「座右銘」叫做「覺醒得剛剛好」。這意思是說,你不能真的腦殘,傻呼呼地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鈔票,但你也千萬不要當先知,先知肯定是會倒大楣的,哪個先知會有好下場?我們應該「覺醒得剛剛好」,要看準風向,在風向改變前,趕緊卡位,在一種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化身為「理想主義者」,進行熱烈表態,熱烈擁護即將到來的各項「政治正確」。

聽到這裏,你心裏頭是不是會馬上浮現許多「覺醒得剛剛好」的人選?比方說親綠學者或是大腸花、野百合之類;明明是主流到爆,明明是政治動員,卻講得好像什麼可歌可泣的偉大理想。

朋友開玩笑說他自己就是「覺醒得剛剛好」。不過,我看他還是覺醒得有點早,要不然,以他的能力,倘若他願意,應該能夠當很大的官或成為學閥,稱霸一方。我跟他說,顯然有些事並非「不為」也,而是「不能」也;物種屬性決定了牠的「覓食」方式。既然是鳥,自然就會在天空飛翔,你很難叫牠在地面上匍匐前進。

胡適有一首詩叫「老鴉」,寫得不錯。原詩如下: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里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烏鴉尚且如此,何況蒼鷹;老鷹會渴望被人栓在小木棍上餵食嗎?

我的童年啟蒙「恩師」就是伽俐略,帶給我很大啟發。我上小學前有一本他的傳記漫畫,讀了無數遍。我那年代書籍極少,家長也從不管事,完全放牛吃草,小孩手頭上能擁有兩三本書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這本漫畫伴我渡過整個學齡前的時光。書裏說,伽俐略發現地球會動,不但違背教會的說法,而且還說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的一粒微塵,並非宇宙的中心,更是激怒教會領導。

伽俐略因此遭到教會的迫害和刑求,被迫「認錯」之餘,他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可是地球明明就是在動啊!」

你看,這個就是沒有「覺醒得剛剛好」的例子。醬紫是不行的,會倒大楣的。可是,你覺得伽俐略能忍得住不說實話、算計好特定時機下才來表態「覺醒」嗎?

至於島內市面上一堆覺醒青年,簡稱覺青,這些人我見猶憐,他們其實覺醒得有點慢,只能稱做腦殘,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鈔票。

在某個面向上,人性或物種屬性約略就這三種:腦殘、先知以及永遠都「覺醒得剛剛好」,其中以腦殘數量最多,沒頭沒腦,跟蛆一樣多,蠕蠕而動很嚇人。先知卻如鳳毛麟角,最為罕見,就如尼采所說,他們通常都是在死後才誕生。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1.02.14 發佈時間: 上午 7:52
對於趙少康之流的一群精緻利己"聰明"人最近所作所為,我的觀察如下。一人之言,姑且聽之。

1.
美國將資源投向世界各地操控當地政治,早已形成一個成熟穩定的市場。成熟市場的一項特徵就是消費者不用提出需求,生產商就主動依消費者的偏好將產品做出來,還送消費者一些樣品免費試用一下,試用滿意後再付錢購買。這裡掏錢的消費者就是美國政府。美國政府換屆後,對他國操控手段的偏好也跟著改變,因此形成一筆新的利益等人接收,最近俄羅斯反對派鬧事就是一個例子。有人說俄羅斯反對派鬧事是美國在背後操控,我認為即使美國還沒來得及計畫操控,也會有一些勢力主動做些「樣品」給美國新政府看看,試用滿意後再付錢。台灣執政黨和川普靠得太近,轉起彎來比較慢,那麼拜登政府的資源要給誰的問題,自然會趨使各方精緻利己"聰明"人等搶當賣家,主動生產「樣品」給美國試用。

2.
明白人都看得出,兩岸統一快則十年,慢則一代人,這是大概率事件。統一後,中共中央政府會投放大量資源來維持台灣社會穩定與人民福祉,那麼誰來使用這些資源來執行呢?很可能是比照香港,例如「用愛國愛台的台人治台」等等,選出台灣人民和中央政府能同時接受的人來治理。(雖然我認為這樣就失去了讓台灣徹底改革的機會,但依中共穩健務實的作風,維持台灣社會結構現狀是大概率的政策。)因此,能「挾民意」與中共中央談判的人,利益便會源源不絕,但曾在嘴上喊過台獨的政客卻很難獲中央信任了。想要接收這筆資源的各方精緻利己"聰明"人等,自然要做長期規劃,並從現在就要開始行動,累積自己的談判籌碼。

3.
雖然台灣會獲得高度自治,但因有香港前車之鑑,中共中央會嚴格管理台灣的教育和媒體。靠低俗、造謠、抹黑來獲利的台灣媒體界,將會變成風險很高的產業,不但無利可圖,還可能和黎智英一樣犯法被抓。因此媒體界裡精緻利己"聰明"人等,自然懂得避開走下坡的大趨勢,準備轉換跑道。

將以上這三點趨利避害的方向取交集,我認為可以用來解釋這些精緻利己"聰明"人最近的所作所為。如果這個解釋是對的,未來將會看到愈來愈多這樣的人出現。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14 發佈時間: 上午 3:03
Lucy好,


我並沒有討厭趙少康及陳文茜,當然也沒有喜歡。事實上,就跟任何路人甲一樣,他們不曾存在我心裏頭,過去不存在,未來應該也不會存在,對之沒有任何好惡與重量。

我並不是在討論「他們」,而只是提到人們所議論之趙少康或陳文茜「現象」。這「現象」讓我感到很荒唐。我所表達的只是對於這樣一種「荒唐現象」的「事實性陳述」。事實陳述之外,在我看來,他們不值得絲毫議論,就如同我不會去關注什麼「館長」一樣。

我知道我的「惡評」不可能傷害得了他們不知從何而來、膨脹破表的「自信」,因此我也不擔心說出實話。倘若在別人看來,他們很值得關注,那只能說我跟人們有著某種心靈或品味上的巨大落差。我並無絲毫打算去說服任何人認同我的ways of seeing the world,我也不認為這樣一種關乎如何看待人事物的「眼光」能夠被說服或改變,我只是表達我所看到的「世界」。 

我更不會低級到以一己好惡來扭曲事實。比方說,三十年來我對阿扁諸多惡評,但我對阿扁始終懷著某種好感。總之,我所言與我對於任何個人之好惡 (或根本無感) 一點關係也沒有。

今天給小可愛講了個真實的故事:

二十七年前,我在沙鹿童綜合醫院當一人主任。有一天,我騎著機車去上班,親眼目睹一輛大卡車急速左轉,從後方撞倒一輛機車;姐姐載著妹妹去上班,卡車就從姐姐雙腿輾過,鮮血頓時流出一條小河。我趕緊叫了救護車,把她們送到我工作的醫院。幾天後,外科病房通知我去會診一個病患,會診單上還註明是「病患主動要求會診」。走進病房,我馬上認出就是那對姐妹。

姐姐有一隻腳已截肢,另一隻腳還在搶救中。在病床旁邊陪伴她的就是當天僅受輕傷的妹妹。我跟她們打了招呼,她們也立即認出我就是當天幫她們叫救護車並通知急診的醫生。我當下並不清楚她的腳之傷勢如何,於是問了一句「還好嗎?」姐姐掀開被單,露出僅剩的半條腿。雖不意外,但我當時心裏頭仍然有點震驚,一個漂漂亮亮的年輕女生,一條腿就這樣沒了。

讓我更驚訝的是,在那位姐姐掀開被單露出殘肢的當下,卻對我綻放一個很燦爛的笑容。至於輕傷的妹妹,則在一旁頓時號啕大哭。我想,我能理解那樣一個笑容,至今難忘。姐姐拉過妹妹的手,又摸又揉,笑咪咪的,神情就跟娘一樣,很不捨這「傻孩子」似的,一直哄她別哭別哭。

各種傷殘病痛,在醫院倒也不是什麼很特別的事,但是,這事已經二十多年,我卻依然記憶鮮明,許多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對姐妹。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她們,記得那個嫣然一笑。

我想說的是,方寸之間到頭來為誰留下一席之地?誰能夠在我們心底打下一個深深的印子?別人的心思我管不著,但我明白自己的一顆心,我知道它裏頭裝了哪些人哪些生命哪些事。

扯得也許有點遠,但關乎我所言的一切根源,的確就是這樣。

至於李敖說誰是什麼「台灣最聰明的女人」,我只能呵呵。陳文茜要是稱得上聰明,台灣至少有一千五百萬人是聰明的。李敖的貢獻在於他在一片黑暗的時代敢於唱反調,沒有人能否認這一點,但若要說他有什麼非凡的聰明才智,我也實在看不出來,更不用說平庸乏味人云亦云的陳文茜了。

我看那些真的很會寫字的,往往很不喜歡被人稱讚文字,例如沈從文、尼采。我看那些思想高遠者,卻對思想棄如敝屣,例如古人維根斯坦與今人范光棣。我看那些真正稱得上美麗的,特別厭惡人家說她美,反倒是庸脂俗粉整天擠眉弄眼個不停。我看那些真正頂尖聰明的,例如愛因斯坦和維根斯坦,卻反而看輕智能;你誇他聰明,他反而覺得受辱。因為,一個人如果真的夠聰明,他就不會得意於所謂聰明了。一個人如果真的夠聰明,怎麼可能蠢到天天對著大家說「我是全台灣最聰明的女人(或男人)」?

忘了是誰說的,好像是歌德吧?他說,「大師總是睥睨自己的才華」。這話挺有道理,一個人如果那麼得意於某個東西,那他還會是那個東西的大師嗎?

曾有人問史蒂芬霍金關於自己的智商,他說「我不關心那些,只有魯蛇才會在意智商。」這話其實不太對。何止是魯蛇,越是現實上功成名就者,通常就越會以為自己智能非凡;比方說以為當醫生、當教授或考試第一名很厲害,整天「我們台大這樣,我們台大那樣」。你覺得這樣一種俗蛋和蠢蛋會有多聰明嗎?一個人不用很聰明,他只要有一點點基本智商,都理當明白所謂智商是怎麼一回事,更不用說各種考試的成績之無足輕重了。

我高中念建國中學,整天聽一些同學或老師講「我們建中如何如何」地自我陶醉個不停。之前在台大雲林分院工作,也是整天聽「我們台大如何如何」地自我陶醉個不停,真是有夠可笑。如果要論排名,台大排世界一百多名,這有什麼好得意的嗎?居然得意到就好像自己是宇宙的王似的,真的是有夠蠢。

劍橋經常排名世界前幾名,有一次,劍橋校長接受採訪,記者提到劍橋始終保持優秀排名。校長說,知識與智能的發展理應多元進行,他不認為這類排名有何重要意義可言。

在台灣,你很難有一時半刻不聽到關於台大的自我吹噓,可是,我在劍橋十年,卻幾乎不曾見過或聽過一個會以劍橋為傲的老師或學生,至少我一點都感受不到他們對於其他學校的任何高人一等的想法。會不斷吹噓這類東西的,通常是台灣學生或亞洲學生。

記得剛去劍橋時,有個過去不認識的劍橋台灣留學生,特地跑來找我講話。我原本跟他談話談得很自然,後來他卻冒出一句話說,他只願意跟劍橋人或牛津人「對話」,至於其他學校,他才不屑浪費唇舌跟他們講話。我聽了之後,突然感到啞口無言,他顯然覺得身為什麼「劍橋人」很厲害,但你會相信這樣一個人有多聰明嗎?他要是真的夠聰明,就不可能蠢到以為自己是什麼「劍橋人」很厲害了。

至於趙少康或陳文茜,他們捲起多少雪,對我都沒有意義,毫無興趣,引不起絲毫熱情;就好像「館長」就算島上有兩千三百萬個粉絲,對我而言,依然是個路人甲。我知道我講這樣,得傷了多少藍營支持者的心,但我只是實話實說。我不知道那些所謂名人所謂知名度,矯揉造作搔首弄姿的,有何意義可言。
Lucy 發佈日期: 2021.02.13 發佈時間: 上午 11:48
看來,先生真的很討厭趙少康,雖然他比起民進人渣黨,不算壞人。連發言祝福趙少康的陳文茜,這位被李敖稱讚台灣最聰明的女人,您也一併酸了。酸趙少康還好,酸陳文茜就有待商榷。

我相信您一定有資格消譴趙少康和陳文茜,因為您擁有發明家特斯拉"影像記憶"的能力;他們之於您,可能只是比一般人多些"小聰明"--有助於算計--而已,仍然歸於平庸一類。也許您會說,"也不至於會小看他們也有捲起千堆雪的能力"。

說起來,趙少康也是"民進黨+李登輝"算計下的受害者。"外省&本省"的分化刺激,他輸給了陳水扁。"省籍"魔咒,幾乎可以重重輾壓"執政能力"和"品格操守"的要求。2016年以前,唯一打破省籍障礙的人是馬英九,他奇蹟般地阻擋有七成以上滿意度的陳水扁北市長連任。馬英九憑藉的是什麼?我覺得是"外貌和溫柔敦厚"。韓國瑜是唯二的奇蹟,除了他那被民進黨吃相難看拔掉北農總經理職的受害形象之外,韓冰以及和她同樣清麗且嬌滴滴的女性小朋友們(當然還包括那位神秘女超人許淑華),以"外貌"和無懼綠營粗暴抹黑的"溫柔"實實在在幫了大忙。

面對台灣受制於"省籍情結"而使能力品格都要靠邊站的特殊現象,若要打敗選舉專家民進黨,還非得有點"算計"才行。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10 發佈時間: 下午 7:12
與前輩一席談(24)

陳真

2021. 02. 10.


其實我都不太想講國民黨了。這個黨,只有韓國瑜、洪秀柱及張亞中再加一個羅智強等少數人讓人尊敬,其他大多就像出來謀職找工作那種感覺,缺乏熱情,缺乏嚴肅性,追逐市場,缺乏政治態度。

除非擁有媒體可以洗腦、造神,否則,人與人之間一定是這樣:惟有心靈才能贏得心靈,惟有熱情才能點燃熱情。

但你會對趙少康那樣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產生熱情嗎?幾乎從未下凡來到人間,每次一開口就是「我最棒、我最行」、「沒有一個人比得上我」。如此平庸的一個「不平凡」的人,我都很懷疑他有沒有追過垃圾車?有沒有自己洗過衣服?有沒有去超商買過醬油、雞蛋?有沒有給自己煮過一碗泡麵?懂不懂怎麼挑水果?

而且,這位老兄向來意見一堆,信口開河,前言不罩後語,一下說這樣,一會兒又說那樣,像個事不關己的「觀眾」似的,他到底有沒有認真想過事情?他是炒股炒昏頭了,只會根據當下的買賣價格來衡量人事物的輕重嗎?跟柯文哲很像,他到底是相信某種信念?還是相信某種信念的買賣價格?

趙少康自我滿意度破表,十分類似他的麻吉陳文茜,屬權貴一族,往來無白丁,生活在雲端。

對自己很滿意不是什麼壞事,問題是,我都不知道他倆膨脹破表的自信心是打哪來的?論品味,很庸俗;論IQ,頂多大概105到110之間;論學識與見解,人云亦云,乏善可陳;論勇氣,應該是零吧。難道伶牙利齒與生意手腕也能算是一種優點?  

雖然對趙少康不具好感,但他畢竟也不是什麼壞人,只是算盤打得精加上唯我獨尊而已。他想選總統,以為盡量向對手示好就能選上,以為反罷免及反「反萊豬」,以為歌頌漢奸及CIA走狗黎智英,民進黨就會開心,綠營民眾就會認同他。這種如意算盤如果打得通,何不直接加入民進黨?

綠色政治人物用這一套討好手段來欺騙藍營選民是騙得過的,但是反之則不然,藍營政治人物想騙綠營民眾是騙不了的。至於什麼「促進藍綠和解」,更是自欺欺人,空洞不知所云。政黨之間若要和解,還叫做政黨政治嗎?依他們的說法,那叫做專制獨裁了不是嗎?若要和解,何不解散國民黨,統統加入民進黨不就藍綠一家親了?

關於台灣領導人,我有個看法,歷經二十幾年始終未變。我認為,最適合者就是高金素梅。論能力、品格,論眼界,論勇氣與膽勢,論聰慧與用功,放眼台灣政壇,無出其右。

但是,台灣腦殘的年輕一代,很可能連高金素梅是誰都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一些奇葩,比方說前輩所提拔的這一位:

https://bit.ly/3cZnYsb

https://bit.ly/3a3jRcZ

這樣也能當立委,不如把票投給一隻蟋蟀。你看,人家要罷免他,居然也能扯上習近平,說是「中國針對他」,「針對台灣的整個民主制度進行攻擊」。他說他不怕,他「願意為台灣人擋子彈」,會「繼續謬(ㄇ一ㄡ)力為大家服務」。

每天就是瞎掰一些仇中反華的腦殘言論,很難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選民選出這種立委?不過,光批評他一人其實也不公平,畢竟其他政治人物也比他高明不了多少,包括以假學位詐騙一輩子的所謂「總統」蔡英文,跟這位3Q 哥有何兩樣?

整個政府機器,整個台灣社會的長遠發展與生存福祉,就掌握在這樣一些無品無德無才無學的貪婪之徒手裏,這就是前輩所謂要「統一大陸」(而不是被統一) 的民主優勢嗎?
洋洋 發佈日期: 2021.02.10 發佈時間: 下午 5:05


英國記者點名幾個西方媒體接受CIA與NED資助製造假新聞...
他在影片裡提到的人與事也在影片介紹裡放上參考連結,如他推崇的作家兼記者Andre Vltchek


How China ISN'T crushing Uyghurs in XinJiang! Exposing BBC anti China agitprop. Chinese subtitles
https://youtu.be/Cso5gsS6bYY
張萬康 發佈日期: 2021.02.09 發佈時間: 下午 1:11
趙少康主持政論節目,特別讓我反感的是,無論對藍紅白綠或何方何人,他都有一種掩不住幸災樂禍的臉面。不是在真正愁慮國家社會的人。不誠懇。當然不是說他不能輕鬆說笑,何況他也很少說笑。總之這個人不大OK,讓我不舒服。

再來是腦子,一個字,慫。(不是大陸民間或網路講的慫,而是台語的慫。)鼓動、煽動的講話方式則是慫中帶廢,叫人翻白眼。他鼓動時會有一種奇怪的手勢在指,從上往下指。有種警告威脅恐嚇的感覺。我講得還不夠精準,真不知該怎麼講他。他講國語「誰」的發音是ㄕㄨㄟˊ,我沒有啥標準國語的崇高觀念,給語言定標準是低級且無知的,但每聽他講ㄕㄨㄟˊ的時候我就感到這人有點噁。

趙少康和綠營的人相比,只是不同風格的守舊封建法西斯。國民黨基本上在兩岸關係上是兩岸一家親,在島內則是希望藍綠反共一家親,或說反共親美一家親。綠營在兩岸不是一家親,在島內也不跟你藍營反共一家親,它說你藍營親共你藍營就是親共,標籤貼得牢牢的。藍營拚命想證明自己反共,這是沒用的。藍營該想想,反共到底對不對,而不是反共是否有利於台灣與藍營。如果反共真的很對,那就反,沒有跟隊伍的問題。問題是反共對嗎?對中共成見之深,還停留在「你看文革多可怕」、「中共很會做事情是因為極權」的年代。說後面那句時還要佐以似笑非笑的眨眼,趙少康這種思維的人就是這德行。

藍綠白都該看《山海情》這部陸劇,認識一下中共對人民的付出,做事的努力,規劃的用心。山海情對中共當局與社會問題的批判也做得比台灣影視界更勇敢且更多。
洋洋 發佈日期: 2021.02.09 發佈時間: 上午 11:31


德國記者承認接受中情局賄賂撰文反俄
https://youtu.be/_K1dgCzcmJ8
Ethan 發佈日期: 2021.02.08 發佈時間: 下午 3:02
又一部解析BBC 風格的新聞報導 (歪果人研究協會出品)
https://youtu.be/5OosRPfhcQY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08 發佈時間: 上午 11:47
與前輩一席談(23)

陳真

2021. 02. 08.


謝謝從輔,我傳給前輩夫人看了。如文末。

大學時,利用課餘時間在黨外雜誌待了幾年,後來待不下去。因為我發現這不是一門良心事業,而是撈錢造勢工具。當然,不是每一本黨外雜誌都很爛,例如鄭南榕和李敖的《時代》系列可信度就比較高,至於其它許多黨外雜誌似乎旨在賺錢,言論越驚悚誇張就越好賺。

有好幾次我問幾位前輩:「我們 (黨外) 的很多指控事實上都沒有任何根據,有些根本就是隨口瞎掰隨便抹黑,為什麼不顧好言論的誠信品質?」前輩們大多這麼回答:「我們又沒有調查權,怎麼調查?而且,國民黨那麼壞,再怎麼抹黑它都不為過。」

後面這句話才是精髓。簡單說就是先鎖定凶手,再來找證據。不管有沒有證據,反正他一定就是凶手,非是凶手不可。沒有證據沒關係,我就自己瞎掰造謠製造「證據」。你看,從輔貼的BBC的回應便是如此,造謠被揭穿,他不但不覺得抱歉或可恥,反而趾高氣昂理歪氣壯。為什麼呢?因為他認定你是凶手就是凶手,再怎麼抹黑都不為過。這就是西方人的普遍基本心態。

你的不好,他會自動再乘以一千萬倍,儘可能誇張 (所謂新疆「種族滅絕」就是一例,他媽的連一個人也沒死叫做種族滅絕,極盡造謠誇大之能事)。你的好,他絕不會報導,就算報導,也會提醒大家要小心這是「中共的假新聞」或是「洗腦文宣」。

1997年之前,我跟大家一樣,對西方媒體的信任度很高。但是,在英國待了幾個月之後,我就發現,原來西方媒體是如何蓄意造假抹黑。更何況我在英國待了十年,對西方媒體十分清楚,完全就是充當政治傳聲筒。比方說,每當美國或西方國家想要侵略哪個國家或製造它國動亂時 (所謂「爭取民主」),就會出現鋪天蓋地的大量假新聞,極盡妖魔化之能事,然後無限吹捧通常是殺人不眨眼的極右派武裝組織或CIA豢養的一大堆文人走狗,說他們是「民主鬥士」、「人權鬥士」。

侵略伊拉克或阿富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美國有個研究機構指出,美國官方所發布關於伊拉克的將近一千個訊息,居然全部都是假的,純屬捏造,甚至是自己派人去演出來的。

我說了你一定不信,不過底下所言是事實:

在我看過全世界無數的媒體之中,可信度最高的就是中國大陸的媒體及RT(《今日俄羅斯》),極其專業、深入、客觀且不具刻意煽動性,至少不會造謠,不會把媒體當成一種宣傳戰的工具。這當然是好事,但也使得祖國吃了很大的啞巴虧,因為西方媒體根本不是媒體,它們是一種戰爭機器,一種鬥爭敵人的武器。

【給前輩夫人的信】

報告長官:

上回您傳給我的影片,證實是一場反恐演習。請看影片1:50 處可見到演習標示牌:

反恐演習未剪接版:https://bit.ly/36RoDbg

雖然演技有點差,但它就是一場演習,不是中共暴政哦。

那麼,到底是誰刻意移花接木呢?就是BBC,真是有夠無恥,不過我不意外,我在英國住十年,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描述如果能信,X 都能吃了。請看:

BBC 造假:https://bit.ly/39ZlNDc

不可思議的是,被抓到造假之後,BBC 不但死不承認,而且還能自誇自家的新聞「精準無誤」,每天提供「資訊」服務全球四億人。

死不承認還自誇:https://bit.ly/2O8bl3K

以上是我朋友提供的調查結果。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1.02.08 發佈時間: 上午 9:57
前輩夫人「轉傳沒有查證」的「特警抓捕民眾」影片只有半套,整段影片在此:

https://haokan.baidu.com/v?vid=4477341005688950560

標題是「保障百姓生命安全,河北老家的疫情突发事件防恐演习」,1:50開始可清楚看到反恐演練標語。 (搜索"疫情期間教科書式反恐演練" 也可在騰訊視頻找到同樣的影片。)

半套影片怎麼來的?原來是BBC首先將其移花接木到“重返湖北”視頻報導中。新聞在此:

BBC“重返武漢”,被武漢市民懟了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1_26_579330.shtml

報導涉華疫情假新聞卻死不承認,BBC的回應再被網民罵翻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2_05_580522_s.shtml

再次驗証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2.08 發佈時間: 上午 1:52
一個人的智能及品味,究竟得低到何種程度,才會把票投給這樣的人來當所謂立委?

https://bit.ly/2N4V92C

人們常說,政治立場不應該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話表面上是對的。但是,這只是一種道德期許,而非現實狀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事實上卻決定於某種美感,而這所謂美感或品味,必然也深深影響了政治選擇與判斷。

在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影響下,我們通常會去做自己認為美的事,會去認同我們覺得順眼或具有美感的人事物。因此,當彼此之間的美感落差越大,心的距離就越遠。

當然,家人不在此限,因為家人之間存在太多來自血緣或共同生活經驗所產生的感情,但是,家人以外的人,政治品味的落差越大,事實上也就越難有所交集,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並非因為我們無法包容對方的政治立場,而是因為我們對美感的判斷與認同落差太大。

我始終很難想像,世界上怎麼會有人去支持這樣那樣的一些人,就如同我沒法想像怎麼會有人覺得大便很好吃一樣。那真的是完全超乎我的美學經驗。

這不是什麼主觀問題。主觀只應存在於某種範圍內,而不是所有人事物之認同都能以所謂主觀來解釋,就如同大便好不好吃,應該不存在所謂主觀問題。

不可思議的是,不可思議的事卻發生了,不但發生,而且成為一種普遍狀況。也就是說,你覺得爛得一塌糊塗的人事物,事實上卻成為一種流行,眾人趨之若鶩。在我看來,這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洗腦與從眾的威力其實遠超乎正常理性與感性的想像。

就比方說台灣有位「館長」,算是台灣的國師,據說粉絲幾十萬或幾百萬,每位政治人物都得去跟他拜碼頭,稱兄道弟一番,但他到底哪一點有其可觀之處,我實在無法理解。另外還有什麼「博恩」什麼秀的,韓國瑜那一集我看過,你真的覺得那樣的主持人具有幽默感而值得你花錢去聆聽?

還有比方說,在高雄,隨處都可以看到一些看起來智商顯然不高的年輕人,得意洋洋地在身上或皮包上、機車上懸掛著「光復高雄」的小布條,一副惟恐旁人不知他是腦殘的那種得意神情,而且到處都可以聽到他們對於韓國瑜的不屑之聲,非常非常非常的不屑,滿口「草包」。

很不可思議吧!這樣一些人,腦殘、草包到真的會嚇死人,真難想像一個人的基本美學與道德認知居然可以被人為扭曲與操縱到這種地步,但他們卻完全缺乏病識感。

【後記】

從我上高中起,就經常為此深深感到困擾,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比方說把柏楊先生看成一個無恥惡棍,把林義雄視為一個地痞流氓,把蔣介石當成人類救星、民主的燈塔。後來有一天,無意中讀到愛因斯坦一段話,讓我彷彿理解了一些什麼。我在哲學上對於 "moral epistemology" 這類議題有著某種偏好,也許那是因為早在我念高一時就已經在心裏頭埋下一顆相關的思想種子。

愛因斯坦那段話的原文我忘了,大約是提到道德感和智能之間的某種關係。那些話和我的原始關切並不是很相關,但是,道德究竟是否具有一種知識地位,對於一位16歲少年來說,卻十足是個謎。它的謎底存在於大腦之中嗎?也就是說,如果有「道德知識」這種東西的話,那麼,它是一種可以naturalized 的東西嗎?亦即我只要透過對於大腦的研究就能揭開有關「道德」的謎底?抑或它只是語言哲學的一個邏輯問題?

十幾年前,我還拋頭露面的年代,面對著神經科學近十幾年來甚囂塵上的fMRI (功能性磁振造影) 研究 ,我給它潑了冷水,在台大和高醫做了幾場演講,我把 fMRI 和十九世紀同樣風靡科學界的「顱相學」(Phrenology) 相提並論。這事說來話長。我相信我的基本判斷是對的。

總之,人的大腦真是很奇怪,我們到底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

哲學上或認知科學上的事,跟現實事物沒啥關連,但兩者也許仍然交會在一個根本問題上,那就是我到底有沒有可能「教」你善惡美醜?我可以教你數學、化學、物理、英文等等等,但我能教你認識善惡美醜嗎?我能把我的道德熱情以及對於某種人事物的愛也一併教導給你嗎?一部電影,你覺得很難看,透過我的教學講解之後,你就會覺得它很好看而深深著迷嗎?

有些很天真的研究者,透過fMRI的研究,宣稱找到「愛情中樞」,彷彿從此將揭開愛情的神祕面紗。你覺得有可能嗎?找來一個人,掀開他的頭蓋骨,在他的「愛情中樞」裏頭裝個電池什麼的,然後他就從此獲得了「愛情」,沉浸在源源不斷的「愛的感覺」之中嗎?愛是這麼一回事嗎?

可是,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大腦作祟,為何我對人們也許根本無感的某些東西感覺卻如此強烈?誰會在意「杯子為何是杯子?」、「一等於一」這樣的傻問題?並為之廢寢忘食,終身不離不棄?如果不是大腦主宰了這一切,難道我還能有其它的認知與感受來源?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