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2.05.03 發佈時間: 上午 11:54
蔡亦鳴在2022.04.09貼的Jacques Baud的文章《烏克蘭的軍事局勢》,觀網上有翻譯了。請參考: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54160


原文:《The Military Situation In The Ukraine》
https://www.thepostil.com/the-military-situation-in-the-ukraine/
甄力民 發佈日期: 2022.05.03 發佈時間: 上午 12:12
推薦一個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W8B7HwZE
視頻最後給了台灣人在戰爭時刻的三個建議
1. 待在家裡頭哪都別去,遠離機場、發電站、油庫、軍營和民進黨,不要傻傻的散盡家財去國外當難民。
2. 保持雙手潔淨,拒絕參與戰爭殺人玷污自己人格的活動。
3. 拒絕被集中到一處去接受保護,不要向烏克蘭那樣淪為肉盾。

另外分享一篇之前看過的更詳細關於平民如何在戰爭中存活的文章,看了以後覺得很感慨

作者 邱世卿

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文長,慎入)

克勞施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他強調了戰爭的複雜本質中包含了的社會政治以及國家的政策。

我並不樂見海峽二岸發生戰爭,但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又有讓這場戰爭提前發生的可能。我個人經歷過921災區生活的經驗以及一點點對戰爭的理解,此文是為了幫助萬一爆發戰爭後,能提高各位朋友以及家人的生存機率。

所謂的戰爭第一波,指的是從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您必須注意或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些事項,我會盡量以重點、簡約的方式條列,以幫助您記憶。

不祥

由於海峽的寬度並不相等,海峽水域 臺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81英里);最寬處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250英里),平均為270公里,大約是從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到台南的奇美博物館的直線距離。

而距離決定了戰爭發動的方式。

由於台灣海峽的寬度並不寬,對於現代的遠程火箭以及巡弋飛彈、彈道飛彈來說都在涵蓋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的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會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地、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除了特殊的目的,戰爭的目標通常都是武裝部隊的有生力量或防禦體系,很少會以平民做為目標,因此美軍對於戰爭中的平民死傷,通常都會用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作為描述。基於戰爭的進程,解放軍必須在第一波中削弱爭奪空優的阻力,時間大約會在凌晨的4點左右展開,這樣才能趕得上第二波在始曉(太陽出來的時間)前發動。

警報

當飛彈來襲時,我們唯一能獲得的警示是雷達探測到朝台灣飛來的空中飛行物

防空警報定義:係指自臺灣本島沿海邊緣七十浬(八十哩)為警報發放線,澎湖地區沿海邊緣起六十五浬(七十五哩)為警報發放線,在空軍作戰指揮部空中管制中心(簡稱ACC)獲知敵機或不明機航跡,判明有進襲臺灣本島及澎湖地區之可能,並進入我警報發放線以內時,即下達緊急警報命令。

70浬等於129.5公里,以2倍音速換算,我們從偵測到飛彈落地大約有3到4分鐘的預警時間。

依照我們目前的國家警報發送機制以及各地區民防空襲警報施放設施的響應,這一場戰爭的序幕將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大家被手機接收的國家警報訊息以及全島同步施放的空襲警報驚醒開始。

請記住,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或社會的救濟或救難措施是不存在的,你都必須要依賴你自己。

避難

當接獲警報後,您首先的動作除了穿衣服之外,就是必須遠離任何房間窗戶的玻璃,因為隨後爆炸產生的震波可能會擊破窗戶的玻璃,四處濺射的碎片可能會造成您以及家人嚴重的割傷,此時也切勿衝到外面大街上尋求避難,因為現代建築大量使用的玻璃帷幕,可能在爆炸的震波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而這些從天而降玻璃碎片可能會讓您在街道尋求避難時,遭受到致命的傷害。

最佳的策略是找到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然後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強烈的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

如果您的每一個房間都有窗戶,那麼就要謹慎選擇臥倒或蹲坐的位置,您可以站在窗戶利用手電筒照射,無法被燈光照到的那一面牆,就是安全區域。

如果爆炸的地點距離您很近,請記得臥倒蹲坐時保持嘴巴微張,避免震波產生的壓差造成肺部急速擴張而受傷。

除非外面有呼喊救援的指示,否則請保持在這個位置,不要慌張等待天亮。天亮之後則可以收拾必須且必要的物品,然後尋找更安全的避難場所。

如果許可,請在外出前換上棉質的外套或衣物,因為高溫會使尼龍融化而黏在皮膚上,導致燙傷更為嚴重,您的帽子會是一種很重要的保護與包溫配件,即使是鴨舌帽都很有效果。切忌帽子請不要戴醒目的顏色,這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通往避難處所的路上,請盡量避免開車上所有高架的道路,因為當你在這種道路時,其中任何一截道路被炸而崩塌,都會使你被困在高架道路上無法下來,即使棄車也無法攀爬回到地面。

一個可以長期安全避難的場所,必須包含有:
1.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2.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3.應急的藥物。
4.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5.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掩蔽是指能夠阻擋爆炸所產生的破片,這些高速飛來的碎片,每一片都能夠造成致命的傷害。遮蔽是指能夠隔絕不良天候的影響,比如狂風或是降雨。

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在避難期間,我們依然必須補充熱量與水分,因此任何可以簡易處理就能食用的食物都是良好的選擇,視需要避難的時間長短而定,一個簡單的估算的方式為一個人每一天需要2磅(0.9公斤)的食物,如果需要避難一周,就約需要6.3公斤的食物。

相較於食物,乾淨的飲水就更為重要,因為脫水的情況下,人的體力會迅速流失,而不乾淨的飲水更容易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3000cc的飲用水,避難一周的情況下,必須取得21公升的乾淨飲用水。

應急的藥物
我們無法保證在避難的過程中不會生病或是受傷,因此準備適當的應急藥物就能夠避免傷勢惡化或挽回生命。

通常在戰爭的環境下,我們最容易受到的傷害是各種割傷、外傷以及因為不乾淨的水源或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不適,在極端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準備有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乾淨的繃帶、剪刀以及胃腸用藥,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得醫療資源前,盡量避免因感染而造成傷勢惡化或因拉肚子而造成脫水。

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在冬季或不良的天候下,失溫是對生命維繫最大的挑戰,熱源不僅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還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因此透過生火或其他器具產生熱源,對於避難場所內的幼童或生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火光的亮度,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撫慰與安全感。

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當戰爭爆發之後,隨之而來的社會秩序崩解,其他同樣避難的人可能會成為我們生存的最大威脅,尤其是當我們滿足了前述條件之後,沒有基本物資匱乏之虞時,您必須提防其他人會搶奪您的資源,這些人可能會用各種名義或是頭銜,但可能只是想要掠奪你手上僅有的物資或藥物。

一個能夠提供阻隔的措施,如一道堅固的鐵門、圍籬甚至是難以破壞的入口,都足以讓他們打消念頭,轉而尋找更容易下手的目標。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喊著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年輕人,他們只是想搶奪您以及您的小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是您漂亮的女兒作為洩慾的工具。

戰爭時期,高貴的人性比白犀牛還罕見。

通信

由於通信系統必然成為攻擊的目標,所以無論是電力、行動通訊或是網路、電話等通信基礎設施必然會在首波打擊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所有現代3C 設備只是加重您避難時的負擔,為了瞭解外界所發生的情況,您最好要準備一部收音機用以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最新訊息。

只要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訊息,生存的機會就會比別人高一些。

特別注意的是,請不要隨意使用具有發送無線電波的收音機或電台設備,即使有這樣的功能也不要隨意發送訊息,因為戰場上交戰各方都會利用無線電信號偵測作為搜敵的手段,萬一被誤解為目標,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砲彈落在你的避難場所附近。

自保

一個落單的避難場所或避難家庭是非常脆弱的,在這段時間內您應該盡可能的聯絡附近可信任的其他避難的人或是朋友,一個迅速組織起來的群體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持交換物資,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提供整個群體的生存機率。

除非您有十足的把握,否則請不要拿起槍枝作為自保的武器,因為在戰場上所有拿槍的都會被視為軍人,不管是不是穿軍服。

如果因為社會秩序混亂,被迫必須拿起槍枝或武器自衛時,最好能有接受過軍事或戰鬥訓練的人作為指揮,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保護避難的群體,因為戰場上老兵的生存機率通常是菜鳥的指數倍。

請記住,自保的目的並不是讓強者可以活下來,而是讓老弱婦孺能安然度過難關。

尾聲

當然更詳細的生存手冊不僅僅是上面所談的這些,但是臉書的篇幅也不適合寫得像一本紙本手冊,我只能就想到的一些問題提醒一下,希望對各位朋友多少有點幫助。

只要能在這危疑震撼的24-48小時存活下來,之後能平安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2.05.01 發佈時間: 上午 7:50
說一點個人的感悟,實際是不是這樣不曉得。往近的說,技不如人是事實,只能努力追趕。很多領域中國落後西方不是三五年,而是三五十年,比如航空發動機,比如工業 CAD/CAE 軟件,比如高階的加工機床,要補的課還很多 (一般人也許不曉得這些東西的重要性,但它們比起被禁運的晶片其實更基礎更重要,是一種屬於立國根本的東西,幾乎就和擁有核彈那樣重要)。

好在這幾年可以看到中國的科技水平以驚人速度在進步,在一些領域甚至已經超越了西方。至於所謂學術研究水平,那是以西方話語來定義的,未來也許慢慢就會顯現出它失真的一面。在中國日漸壯大的獨立自主意志之下,一些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很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在西方的學術期刊中,也就是所謂黑科技。是不是有這樣趨勢不知道,我只是憑一種對祖國的認識來判斷,因為現今中國人求取西方評價系統認同的心理已經愈來愈薄弱了,甚至很多人都不再仰望諾貝爾獎這樣的東西。

中國會不會有能力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科研水平評價體系? 我們只能拭目以待,這一代人也許在晚年能看到一線曙光,這東西完全靠實力說話的。

往遠的說,首先指出我個人認為的一個錯誤,那就是中國一直來在科技上不如西方。這是不對的,因為事實正好相反。從數千年長遠的歷史來看,中國一直都是世界的科技中心,謙虛一點說至少和西方是一樣的水平。世道起起落落,這幾百年我們剛好處於一個低谷,才導致人們會有這種"中國科技一直不如人"的錯覺。沒有人能預測歷史發展的結果,但歷史確實它有一定的規律,時間長河,人事再怎麼起伏,終會回到它們該有的位置,我對此一點也不懷疑。

厚重的歷史,也許在心理上確實造成一些影響,我在國外生活這幾年,此種感覺特別強烈。這和什麼「節儉」、「腳踏實地」、「尊師重道」無關,而是華人其實無時無刻都在回頭看,特別是遇到困難時,我們就會試圖從那些早已被總結的巨量歷史經驗中去找出對個人有所幫助的所謂”智慧”。我們似乎下意識認為,滾滾的歷史洪流,早已窮舉了各種可能性,世上沒有什麼新鮮事值得去探索和創造。

西方人卻不是這樣,至少統治世界的這一小群人其實是沒有多少歷史積澱的,他們並沒有這份資產 (或說包袱),遇事更有動機向前突破。

當然,上面這一切只是很簡陋很 simple-minded 的一種想法。
發佈日期: 2022.04.29 發佈時間: 下午 3:47
我是學理工的,對這一點也有一些體悟。學術研究上,北大、清華的實力依然比不上MIT、哈佛,舉凡大學理工科的教科書多為歐美的著作(我也是學得苦哈哈,定理和公式已經夠難了,還用英文呈現,這不得死人嗎)。真心期盼未來的中國扭轉這個局勢,做人類科學發展的引領者,中文能夠成為主導學術界的語言。不過短期之內很難改變就是了。
發佈日期: 2022.04.29 發佈時間: 下午 3:36
想打個岔跟各位先進討教一個話題。自五千年以來至今,中國人在文學、史學、哲學,乃至政治學領域所締造的成絕非一般璀璨(尤其中國人所強調的「天下為公」的世界觀,絕對是比西方高出一大截的)。然而,在科學與技術領域,西方就比較佔上風了。歷史上舉凡重大的科學發現與科技發明,多為西方人所開展的。相對之下,中國人似乎較善於技術上的模仿、突破與局部創新。即便在今日,西方在科研上的規模與實力依然優於中國,也導致中國在高科技的一些短版,成為被美國掣肘的把柄。

中世紀的歐洲,在神權統治當道下,提出顛覆性、革命性的學說是會遭到殺身之禍的。可即便如此,哥白尼、伽利略依然冒著大不諱,以「日心說」推翻了地球中心論。又如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事績,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可以看出西方人在科學的態度是大膽、敢於挑戰的。我在想,中華文化所建構的「節儉」、「腳踏實地」、「尊師重道」秩序,某種程度上是否成了制約中國科學發展的因子之一?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8 發佈時間: 下午 11:50
重貼兩篇2018年6月前後幾天(22日與25日) 的留言如下。原有的外部連結大多已失效,我做了點修改。

我先是喜歡《喀秋莎》這首音樂,經常聽,但不知其來歷,多年之後才知道有這麼一些故事。

我相信,時間將會證明俄烏戰爭的重要歷史意義。紀念在戰亂中死傷的無辜者,同時也感謝俄羅斯軍人為世人付出的代價。至於長年以來製造這一切悲劇藉以從中謀利的美國與其走狗,卻始終毫髮未傷。也許,數百年來,這個關乎帝國侵略、殖民與反抗的故事就快要走到它的最終章。

陳真

2022. 04. 28.

========================
陳真

2018.06.25 01:03

要是有來生,希望我是個俄國人。要是沒有來生,我還真想移民去俄國。

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貼一首曲子,常聽。心裏有事時,聽起來特別安慰。

這歌描寫一個女孩和男孩之間的思念(男的去打仗),非常動人,創作於 1938年。Matvei Blanter 作曲,Mikhail Isakovsky 作詞。

1941年6月22日,納粹向蘇聯宣戰。1943年8月,莫斯科一所女子工業學校的女學生,集體合唱這首歌,送別將上戰場的士兵。年輕戰士們對女學生行了莊嚴的軍禮,含著激動淚水,走上前線。幾天後,在第聶伯河戰役中,近衛軍第三師幾乎全部陣亡。

1943,好遙遠的年代,屬於我爸媽青春熱血的那一代。

我常想起羅丹寫給情人卡蜜兒的一封信。我在法國見過那封信的影本。當時卡蜜兒已因精神失常關在精神病院,院方始終沒有把這封信交給她。直到她死後多年,這封信才在破爛的雜物堆中被人無意中發現。羅丹在信件末尾寫了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時間會治療這一切"。

時間,似乎把種種可悲的人事物全變得美麗了。

以下是《喀秋莎》:

獨唱 (one of the b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0pEjVJ9Y

底下畫面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 "伊凡的少年時代" (看到第一幕我就震撼了,可惜還沒看過這電影,因為始終未能找到良好的電影對白翻譯版本,大陸盜版電影往往亂翻一通):

https://goo.gl/YNKtXH

鋼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OvQVokEdU

中文版獨唱,不知道是誰唱的,有點像鄧麗君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5cvsAZ7Z-4

中文版合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uxCMTxiDE

小提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l-cVPiQNo

吉他:

https://goo.gl/VPJHu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DysQdt_Aw

====================
陳真

2018.06.22 01:43

一旦置身於世上困苦的人們之中,
你就永遠離不開了,你會和他們同行 ——
他們的缺乏成為你的缺乏,
他們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
他們的難題也是你的難題,
他們撫育子女的重擔也成了你的重擔。
你無法離開、忘記他們,
也無法掉頭不顧。

--孫理蓮

我有訂閱基督教芥菜種會的電子報。這是一個慈善機構,成立已六十幾年,主要關注貧苦兒童與老人。創會者是一位我長年仰慕的人-孫理蓮 (Lillian R. Dickson)宣教士,是一位美國人,1901年出生,26歲 (1927年) 就來到台灣,立志為貧苦弱小者服務,1983年過世。

如果你打入 "孫理蓮" 三個字去搜尋,就能看到她的一些照片。我有時會拿她來當我的電腦桌面,比方說我最愛這幾張:

https://goo.gl/NVpw7M

https://goo.gl/u335Ux

一個人內心的善良,自然就會顯現在他的外表上。每當我看到她的模樣,心裏總有很深的感動與安慰,就好像看到我媽媽那樣的感覺。善良,應該就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東西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7 發佈時間: 上午 12:49
在這種時候,這樣的年頭,世界都快走向毀滅了,我實在很不想談瑣碎之事,例如島內倒皮倒灶的政治人事物。我之所以談它,常遭誤解。再怎麼瑣碎之物,都還是可以做為一種例子,藉以指向某種長遠不變的想法或原則或某種可能性。就好像小朋友的算數題常舉香蕉、蘋果一斤多少錢為例,目的並不是要討論水果行情,而是認識算數原理。

剛剛看到底下關於民眾黨發言人的新聞,並不訝異,畢竟台灣這二十幾年來就是這麼回事,政治或所謂社運,變成人渣橫行的競技場,蟑螂出沒,蛇鼠一窩,臭不可聞。藍稍好,綠則不用說了。藍是一鍋粥,裏頭約有一半老鼠屎;綠則是一鍋老鼠屎,裏頭勉強有幾粒白米,基本上就是個人渣大本營,越是下三濫,越往綠營靠攏。

至於什麼民眾黨,我其實很不想再多說,因為:

一,就跟藍綠一樣,它 "本身" 根本不值得談論。

二,我知道我說了你們也不會信。很多對綠反感、對藍失望的人,就會把希望寄託在這個以柯某人為主的小爛黨身上。

北京在幾年前也曾一度押寶柯。現在還押不押我不知道。照理說,北京再怎麼遲鈍,這下也該醒了,應該誰也不押了,畢竟黨島內選舉已毫無意義,全是美國走狗,選誰都一樣。除非白狼或高金素梅或勞動黨的人選或我有當選總統之一絲可能性,所謂選舉才有意義。

看清藍、看清綠很容易,看清忽藍忽綠的投機小爛黨卻比較不容易,因為它總能各自吸引藍綠雙方的反對者。

孔子說得對,"惡紫之奪朱"。一會藍、一會綠是可恥的。歷史上,這類投機政黨通常出自當權者的默許或授意存在,藉以混淆視聽,藉以在關鍵時刻打擊主要敵人。

這些年,常看柯某人和他太太在罵綠,罵得很對,很入骨,問題是,柯某人所罵的一切栽贓抹黑與網軍肆虐及媒體鋪天蓋地造謠撒謊摧毀對手人格等等等齷齪下流無恥行徑,樁樁件件,不就是柯文哲當年和綠營所聯手進行的政治勾當嗎?

真小人很討人厭,但是偽君子卻更齷齪。這就是所謂繼承蔣渭水精神、所謂創造台灣政治新文化、所謂捍衛善良價值的民眾黨。當然,我不是說這個黨每一個人全是人渣,而只是說一個黨的基本屬性。

事實上,幾個月前,我還幫一個參加民眾黨提名參選市議員的朋友寫推薦信。我問他說,"你真的要找我推薦?" 我說,"我推薦你,很可能反而會害你沒被黨提名。" 他說沒關係。所以我就幫他推薦了。我在推薦信裏主要是寫了一個意思就是:"莫忘初衷"。

這位朋友從事社運多年,以他的學經歷和各種社會歷練與能力,可說文武全才。如果他願意稍微乖一點、聽話一點或卑鄙一點,老早當個大官小官吃香喝辣,哪還需要我這個無名小卒推薦?但我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被民眾黨提名,估計可能性應該很低,因為我知道這個小爛黨會喜歡一些什麼樣的人,比方說底下那位發言人王小姐便是。那樣一種人,似乎才是小爛黨的最愛。

講到莫忘初衷,難道你以為那些老一輩的政治人物全是人渣嗎?當然不是。他們確實曾經勇敢,曾經正直,曾經付出重大代價。但是,當權力來到眼前時,他們卻忘了初衷,開始權宜措施,開始和稀泥,開始睜一眼閉一眼,開始上下其手,開始左右逢源,左擁右抱。

1997年春天,出國念書前夕,我特地向我的申請學校推薦人之一林義雄道別。我來到他家,談了一個下午,無所不談。我還隨手拿了本小學生練習寫字的作業簿,記下我跟他的談話。我常回想那一天所談的內容,那本寫字簿也一定還存放在家裡某個角落。

我記得跟林義雄談到所謂理想,我說,民進黨很多人滿口理想,一開始也許是真心的,但是,當權力與金錢的誘惑多了之後,所謂理想慢慢就變成了一種撈錢奪權的手段和工具;嘴裏講的全是仁義道德,所作所為卻是極盡貪婪無恥。

林義雄聽了非常認同,還跟我舉了一些實例。我尤其記得他用台語講了一個 "點點滴滴" 的特殊用詞。他說,第一流的人才應該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一定要從政才能改善社會改造世界。他說,政壇是很複雜的環境,充滿誘惑。他說,那些誘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許可以抵抗一天兩天,抵抗一段時間,但是,如果沒有對於良善價值具有強大的信念和堅持,很快就會向金錢與權力等誘惑屈服,你會越來越習慣大家捧你,抬舉你,對你畢恭畢敬,你會越來越習慣頤指氣使,濫用權力。

林義雄說,那就像滲水一樣,污水會一點一滴一點一滴地滲透到你的骨子裏。我還記得他一邊說一點一滴,一邊發出像水滴落地那樣的聲音,相當傳神。我聽了很感動。

這些都是1997年的對話了,距今25年,恰恰四分之一個世紀。如今的台灣,早已價值崩盤,面目全非,在美國的操盤下,人渣佔領了一切,誰還講什麼莫忘初衷?人渣們的初衷,打從一開始就是撈錢奪權,大權在握,坐擁金山銀山,一代傳一代,代代吃香喝辣,為所欲為。

底下是我說剛剛看到的新聞。這位王如意小姐是民眾黨的發言人,也是民眾黨提名的民代候選人,更是民眾黨的什麼 "月曆女郎",台灣價值滿滿,真是很有內涵,恭喜她。

她說她擁有 "相當大的參政優勢",那就是 "我擁有清秀臉孔、姣好身材、優雅舉止"。於是,她嗆陳時中 "顏值" 不夠,不配去酒店上班。

她的原文是這麼寫的("八大" 指的是酒店等八項聲色場所):

"阿中部長如果去八大上班,絕對被打槍!
想像一個畫面,
有人去八大消費,不久奪門而出,
看到鬼嗎?
不,他看到阿中部長了。

假如,阿中部長是跟「八大一樣」上班討生活,
不是來「千杯,千杯,再千杯」,
阿中部長一定活生生把客人嚇跑!

阿中部長明明靠顏值就被客人打槍,
他偏偏要靠實力,
「裝睡叫不醒」的堅強實力。

出來上班,就要有出來上班的職業道德,
至少要願意傾聽客人的訴苦抱怨,
阿中部長卻可以直接不演了,
他耍賴裝睡,

客人叫不醒阿中部長,又有滿肚子苦水,
客人只能掩面奪門而出!
即使被打槍,
被打千遍也不厭倦,
反正,阿中部長後面有老大在罩。
以後,阿中部長不要再說跟八大一樣了,
你不配!"

我努力看了好幾次,其實看不懂她在寫什麼碗糕,連最基本的表達能力都有問題。我並不歧視能力或學識,但是,這樣的能力,卻居然如此自滿,自我滿度破表!就只因為她說她有強大的從政優勢:"擁有清秀臉孔、姣好身材、優雅舉止"。

我很納悶,她知道自己是要來從政的嗎?她把政治當成什麼了?由此你大概就能知道這個黨的基本屬性與心態。這整個黨並不是具有什麼理想或理念必須透過從政才能實現,而只是想透過某些低俗手段或抹黑謾罵,製造所謂聲量,或是賣弄什麼顏值。

這年頭還有多少人投入政治是為了什麼初衷的嗎?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
民眾黨月曆女郎扯陳時中去八大被打槍

2022/04/20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王如意稱,由於自己擁有清秀臉孔、姣好身材、優雅舉止,空姐投入政壇,也確實擁有相當大的優勢。(圖/翻攝自台灣民眾黨 王如意臉書)

疫苗第3劑議題近日發酵,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19)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坐在上面的人,都跟八大一樣要打滿3劑」。對此,民眾黨議員參選人王如意竟扯,「阿中部長如果去八大上班,絕對被打槍!」。

空姐出身的王如意上個月底在民眾黨提名記者會中稱,由於自己擁有清秀臉孔、姣好身材、優雅舉止,空姐投入政壇,也確實擁有相當大的優勢。

她今(20)天在臉書發文提到,「想像一個畫面,有人去八大消費,不久奪門而出,看到鬼嗎?不,他看到阿中部長了」王如意說,假如,阿中部長是跟「八大一樣」上班討生活,不是來「千杯,千杯,再千杯」,阿中部長一定活生生把客人嚇跑!王如意更批評陳時中長相,「阿中部長明明靠顏質就被客人打槍,他偏偏要靠實力,『裝睡叫不醒』的堅強實力」,「以後,阿中部長不要再說跟八大一樣了,你不配!」(附註:王如意是民眾黨月曆的五月份月曆女郎)」。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6 發佈時間: 下午 5:54
每天都會有人問我這些問題。我乾脆做個簡單說明,免得不斷重覆回應。但我講的不一定正確無誤,只供參考,切勿當成指南,正如同別人或任何所謂專家一樣,他們的言論也不一定會比我講的更可信或更具有參考價值。

尤其是那些政治腦殘者或政治馬屁精,他們扛著某種專業,卻一點都不誠實,而只是為了某種政治目的或迎合當權者來敲邊鼓,扭曲資訊,愚弄人民,蓄意偏頗,缺乏參考價值。

不管所謂防疫政策要怎麼亂搞,確實做好個人防疫事項才是最根本,畢竟各種細菌病毒一大堆,並不是只有新冠病毒。

最重要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常洗臉,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群聚,尤其是人潮洶湧的餐廳或活動。還有就是小朋友別亂挖鼻子揉眼睛,要先隨時把手洗乾淨。

至於疫苗,打不打只能自己判斷,但是有些基本事實應該了解。

一,基因疫苗的短期安全性有問題,致死率太高,長期傷害性更是一無所知,風險難料。

許多世界著名相關領域的學者強烈反對基因疫苗。但是這些人不是突然無故死亡,就是臉書或推特被消音,或是遭到不明網軍的集體攻擊。

島內外很多所謂學者專家或什麼毒物專家,其實他們就跟每個醫生一樣,懂的東西都差不多,但是,那些反對基因疫苗之強制施打者,有幾位卻是世界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非但沒有獲得任何好處,反而飽受攻擊及生命安全威脅,甚至已死於非命。妳可以不採納他們的主張,但你沒法說他們的專業言論缺乏重大參考價值。

二,大陸滅活疫苗相對十分安全,畢竟它已有百年使用經驗,而且不涉及不可測的基因免疫,但是台灣因為政治操弄而強烈抵制,即使它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與批准,島內依然禁止進口。

三,基因疫苗用於小孩,長期風險更大,因為餘命長,變數多。

而且,小孩並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各種生理生化狀況,特別是腦神經,在12歲前未發育完全,尤其是在7歲前,非常脆弱。

四,莫德納是美國公司,但美國FDA至今連緊急有限度授權使用於兒童都不敢,台灣人卻反而被拿來當實驗品。

四,BNT在美國可使用於兒童,但它並無取得完整藥證,而只是緊急授權,也就是安全性仍存疑。

五,即使是美國早已緊急授權BNT,但是美國截至目前為止,也也只有13%的兒童接受施打。換句話說,87%的美國12歲以下兒童並無施打任何疫苗(這個數據是我記憶所及,並不及時)。

六,台灣目前死於新冠病毒者約800多人,但是死於接種疫苗者卻是一千五百多人(這也是舊數據)。

而且,妳要知道,這一千五百多人是經過非常嚴苛的刁難之後才認定死於疫苗。實際上的致死率,必然遠高於此。

致死率這麼高,那麼,尚未致死的種種傷害性恐怕也同樣駭人聽聞。

最可怕的不是短期傷害,而是基因疫苗的長期不可測的危害風險,你根本不知道它對人體生理生化與基因免疫到底將會產生何種長期傷害或影響。

這類基因免疫上的傷害,往往不可逆,禍延子孫,後患難料。

七,我不是要勸人打或不打疫苗,而是說,在妳決定打不打之前,應該對這些基本事實有所了解,才不會聽信既得利益一方的片面偏頗之詞。

國際藥廠往往是以兆元計的大財團,向來與當權者利益掛勾得很緊密,數千億的暴利當頭,妳沒法期待他們會平實告訴大家基因疫苗的利弊得失。

八,新冠疫苗的有限性。它不是像麻疹那樣一勞永逸,而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失去大部分保護力,所以得一直追加劑量。問題是,要追加到幾時方休?到底有完沒完?這樣一直追加,藥廠當然開心死了,一直永遠撈下去,問題是,都不用考慮個人的健康後果與長期巨大風險嗎?

而且,追加很可能根本沒有用,因為病毒變異非常快,舊疫苗跟不上新病毒的變異速度。

所以,我對所謂群體免疫的主動性作為是很存疑的,它其實就是躺平,放任病毒肆虐,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到底該躺平還是該積極對抗病毒?我沒什麼定論,但我傾向於後者而非躺平。問題是,對抗的前提是要有安全可靠的疫苗,例如大陸的傳統滅活疫苗。

九,我是醫生,被迫打疫苗,很無奈。如果我有得選擇,我絕不打基因疫苗。

每打一劑,身體就像遭到一次轟炸,出現一些似乎長期性的不明症狀,例如莫名的疲憊以及注射後短期發燒等等。

一個月前,當我打到莫德納第三劑時,感覺就像被美國轟炸過的伊拉克一樣,五臟六腑仿佛全遭到破壞那種奇怪的不適感。至今已一個月,依然不適。將來我若再被迫打第四劑,豈不口吐白沫?妳們恐怕很快就可以帶薇薇的小孩來我墳上玩耍了。

十,有些人說西方基因疫苗比大陸的傳統滅活疫苗在預防感染上效果較好。確實是這樣。問題是,在防止重症上,兩者卻無差別,一樣有效。

傳統滅活疫苗的好處是它的傷害是短暫的,可預期的,表面的,而不是像基因疫苗那樣,長期風險不明,影響重大。

十一,根據這個病毒的特性,我個人的看法是不管你有沒有打疫苗,島內大部份人(至少六成以上,亦即1400萬人)恐怕遲早都會感染。

至於感染後果,非死即傷。沒死的人或輕症,其實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它有長期後遺症(long covid syndrome),而這後遺症至今不是很清楚,其中的主要長期傷害就是腦部傷害與萎縮。

聽起來很可怕沒錯,但是基因疫苗也一樣很可怕。

台灣在政治操弄下只有两條路,一是上刀山,一是下油鍋。上刀山就是不斷追加疫苗,充當大藥廠基因疫苗的免費實驗品,承受長期不可測的巨大風險。

好處是,萬一仍然染疫,重症機率會下降。

下油鍋就是等待有一天遲早會被感染的高機率。其中,尤以年長者或有慢性心血管疾病者,發展成重症機率較高。

上刀山或下油鍋之外的第三條更好的路就是:施打大陸的傳統疫苗。

當然,你也有可能始終不被感染,或是感染後沒有產生長期性的傷害。

這有點像賭博,看妳想下哪個賭注,恐怕得自己決定,因為這牽涉到當事人年紀及身體狀況和生活型態(長年離群索居者何必打疫苗?)以及不同體質的不同後果,沒有必然的對錯。

小孩則是由大人替他決定。我目前不會讓小孩打疫苗,除非是傳統滅活疫苗。我曾經考慮帶小孩去大陸打疫苗,但是來回得隔離至少一個月,技術上實在很難做到而作罷。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2.04.26 發佈時間: 下午 1:22
最近打開公司電腦,映入眼簾的「國際新聞」,比如說某個自稱「台灣人的眼睛」的電視台,清一色都是報導「俄軍在烏克蘭姦殺、強姦、搶劫,姦淫擄掠無惡不作」。這些所謂的「新聞」中所提到的惡行,不管這些台媒是哪裡來的消息來源,不過我知道那些對民進黨死忠的人,對這些「新聞」一向深信不疑,而且「堅信」地球就是長這個樣子。

又,剛剛吃飯滑手機時,臉書突然跑出幾個綠媒社群,比如說什麼民視新聞,大意是「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6%,世界第一!人均所得3.6萬美元超越南韓!」重點是底下一堆綠色屁民或1450深信不疑,皇城一片和諧再加歌功頌德,或是罵馬英九(沒錯,還在馬英九),說什麼不跟「中國」好結果台灣的經濟更好啦!總之,他們就是「堅信」在蔡英文治下,每年幫台灣省下愈來愈多的錢,還賺了更多,台灣南波萬!

顯然,不少台灣媒體已經開始公然瞎掰、造謠,愈來愈肆無忌憚,但他們有的是信徒。閱聽群眾也基本缺乏基礎的邏輯判斷與對事實的追求,活在編織好的美夢中。俄軍到處姦淫擄掠,那美國歐洲怎麼不趕快派兵,美國不是一向最喜歡以「人道」之民讓美軍「拯救」他國人民嗎?如果人均所得3.6萬美元超越南韓,不需要中國大陸的市場,口袋既然那麼深,那麼最近物價飛漲又是在哭叫什麼東西?一個人被騙一次是笨,被騙第二次是傻,如果三次、四次、N次被騙,那一定是真愛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5 發佈時間: 上午 1:44
高達是個天才。天才型人物再怎麼謙虛,似乎都很難由衷讚賞他人的才華,更何況是高達這樣一個炮火四射完全不謙虛的人。就連向來崇拜高達的昆汀塔倫提諾,都曾被高達看扁。 昆汀塔倫提諾開了一家電影公司,叫做 Bandeàpart (法外之徒),就是取名於高達的一部電影片名,以表敬意。高達對此一恭維非但沒給好臉色,反而開嗆依照美國資本主義邏輯,別光只是致敬,更該付版權費。

可是,苛薄的高達,卻以「電影始於格里菲斯(美國電影之父),止於阿巴斯」這樣一句極端評價來讚美一個風格與內涵跟高達完全不一樣、充滿溫情的阿巴斯。

我對阿巴斯感覺so so,直到看了他的 "像戀人一樣"(Like Someone in Love),觀感才大為改變,據說高達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而對阿巴斯做出上述前所未見的高度評價。

這個月,高雄電影圖書館正在上映阿巴斯的電影,我在百忙中去看了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看這電影的前三天,一連三天,我幾乎都沒有時間睡覺,連續三、四天每天只睡兩、三小時,原本預期我可能會在電影院裏睡著,結果沒有,看了很感動。另外,我還發現片中主角,一位小男孩,長得有點像阿遠。

看完之後,我立刻向大樓管委會提出建議,請他們播放這部片。後來,得到回覆說這電影已經租不到,所以我就自已上網去找,找到了,準備找時間在家播放給小孩看。

另外,王家衛的 "重慶森林" 最近也重新上映。我已經看過N遍 (N大於10),尤其是王菲一邊聽著 "California Dreamin'",一邊扭來扭去,或是一邊在梁朝偉房間幫忙 "裝修" 的片段,我更是看過N遍(N大於2000)。昆汀塔倫提諾說得對,看過這電影的人都會著迷於這些片段,以後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到王菲。他說,若無王菲,這歌簡直就不值得聆聽了。

電影原始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rB3RwOjwY

有中文歌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R6HQ1d1d4

電影片段剪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l9qzDsCCQ

電影片段剪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aNL-FyyXQ

電影片段剪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klDP1uKWs

原始主唱,將近三億人次點閱,我大約貢獻了1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K6JnyFmk

底下是昆汀塔倫提諾談王家衛的 "重慶森林"。裏頭字幕提到說王家衛深受 "戈達爾" 的影響,那是港譯,"戈達爾" 指的就是 "高達"(Jean-Luc Godard)。至於"低俗小說" (Pulp Fiction),指的是昆汀塔倫提諾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那部電影,台譯 "黑色追緝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pj3Ld4aSw

不過,電影院裏不光只有美夢,更有骯髒的謊言抹黑宣傳戰。我看到一些預告片,全是關於CIA幾年前在香港策動暴亂的影片,好像有三部,叫做什麼 "時代革命"之類。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種人渣片居然也拍得出來,真的是有夠無恥下流。片中把那些人渣全捧成人類文明的救世主一般的偉大英雄,而中共則成為 "殘暴不仁的人類公敵"。

至於靠著充當漢奸撈大錢的黎智英,以及一些CIA走狗叫什麼之鋒的,最近更被西方政客們提名諾貝爾和平獎,西方媒體則稱呼這些人渣走狗是 "香港的良心"。

以美國為首之西方國家的齷齪無恥,你根本看不到底限,他們真的是什麼離譜的謊話都敢講,再怎麼血腥齷齪的骯髒事都敢做。我若是西方人,我真的會慚愧到想不開,乾脆自己掐LP自殺算了。
怡靜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下午 7:41
Gonzalo Lira的知名度救了他,他現在還活者,但他也的確被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逮埔,他的電腦和手機也被沒收,並要求他不得離開哈爾科夫(Kharkov 烏克蘭第二大城 以俄語人口為主)。

https://youtu.be/R2yeSOcNlgE

Gonzalo 怎麼爆紅的我不知道,因為我在社交平台關注的一些人推薦了他的油管,所以我看了幾段他的視頻。(譬如我先前留言裡提到的訪問Scott Ritter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xpPT4b4vnDlX0sBGz3r4Q

雖然不是同意他的許多觀點,但他有些看法的確頗有意思,不過再怎麼樣,他的誠實其實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殺傷力”,所以我想美方或烏克蘭高層應該是下令不得殺害他,只是逮捕他給予警告(畢竟他還有妻子小孩在烏克蘭境內)

但是對於親俄的烏克蘭老百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底下是王孟源在他的部落格提到的
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71980706

【後註六,2022/04/20】在過去八年,作爲其奪權的手段之一,烏克蘭的新納粹勢力不斷對親俄派做出綁架、處決和暗殺,受害者至少數千,可能上萬。俄國出兵之後,他們更是變本加厲,先針對政客,然後在過去幾周開始有系統地清除媒體和自媒體人;Gonzalo Lira是外國人、知名度高,但本土的被害人其實遠遠更多,甚至連俄佔區都不安全,例如今天位處Kherson的知名博主Valery Kuleshov在自家停車場被人用自動步槍連人帶車打成蜂窩;這裏是烏方自我慶功的文章(參見《Rich Biography of a Pro-Russian Blogger Shot Dead in Kherson: Crimean Trace》),
https://arc.construction/29691
其中吹噓這已經是該市被俄軍解放之後的第二起類似事件。

這是Valery Kuleshov被殺害的現場視頻
https://t.me/UkraineHumanRightsAbuses/2210

另外底下這個視頻,是一個領退休俸的中年婦女,只不過在VK(俄羅斯版的臉書)張貼散佈俄羅斯勝利日(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對蘇聯正式簽訂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條件投降(蘇聯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紀念日)的圖片貼紙,她被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人員毆打並被帶走,命運未卜。(這讓我想到韓國瑜選總統期間,一些老百姓被查水表的新聞,我的某位親人也因為當過韓的志工被電話關切)
https://t.me/UkraineHumanRightsAbuses/2260

如果你有註冊Telegram(簡稱TG)

https://t.me/UkraineHumanRightsAbuses

這個帳號裡有著上百個烏克蘭侵犯人權的視頻,都是施虐者或旁觀者上傳到自己的TG。
他在推特的帳號是@Youblacksoul 之前貼出這些視頻時被推特封禁,現在暫時恢復了,不知何時又要被封。另外推特刻意對他的帳號限流,你必須註冊推特才能看到這個帳號的內容。

戰亂時,你不見得會被敵人的炮火擊中或殺害,但社會失序,私刑氾濫,你卻很可能死於自己同胞的手上(我想問問那些主張給平民發武器的,居心何在),骨肉相殘莫過於此。

至於阿桑奇,我就不說了,我很難過。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9:02
美籍部落客兼記者Gonzalo Lira因為報導俄烏衝突,被Zelensky及亞速營點名,目前下落不明,據傳有可能已經被烏克蘭納粹綁架甚至斬首。

https://www.rt.com/russia/554256-lira-blogger-ukraine-missing/

以往以愛好自由民主人權自居的美國及西方政客,對此事件倒是靜悄悄的。如果Gonzalo不是在烏克蘭失蹤,而是在俄羅斯失蹤,現在西方世界大概會大聲譴責俄羅斯侵犯報導自由、侵犯人權,並要求俄羅斯放人等。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9:01
外交部:阿桑奇被引渡到美国让人看清美国政府的伪善面目
https://youtu.be/HiY-puAld30

汪文斌:"阿桑奇的命运告诉人们,揭露别国的所谓“暴行”就是英雄,揭露美国的丑闻就是犯罪,这就是美式“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实质。"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2:56
看不懂你在寫什麼。請講大白話。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1:03
校園內又出現某輪子教的座談會,內容不外乎播放所謂的「迫害紀錄片」,要不就是宣傳他們的「藝術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場這樣子的座談會,主講人也總是是那幾個組織圈內人,公佈欄和周圍店家都可見他們的宣傳單,真是倍感噁心。
懷軒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下午 6:42
英國法院發出了阿桑吉的引渡命令,現在就只等英國內政大臣簽字授權,阿桑吉就將被引渡去美國受審。

https://www.rt.com/news/554209-london-court-assange-extradition/
和光同塵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下午 5:41
https://rudana.com.ua/uk/news/pihota-syla-znayomtes-ce-93-okrema-mehanizovana-brygada-holodnyy-yar-foto

1) 唉…,第一张照片的几位老兄哪里像是职业军人了?何不改行做喜剧演员或者就回家种田了?怎就踏入这杀戮战场?中间老者似乎是懂行的,満脸苍桑待死之貌。

2) 政治实在是修罗鬼刹之学,如不小心掌舵便可能将整个民族置入万劫不复之地。高道德情操的鄉愿蠢蛋如马英九之辈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曾经犯下的严重大错。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0:16
(又續)

我們平常開藥給病人,會跟他說這些藥大概有哪些療效與可能的副作用,藥袋上往往會列出一長串副作用清單。我們不會只跟他說吃藥好棒哦!多少還是會讓他知道一些潛在風險或常見的副作用。

但是,你看台灣所謂政府卻不是這樣,他只想騙你,當他希望你這樣時,他就說這樣有多棒哦!當他希望你那樣時,他又說那樣有多好!各位不妨想想這個人渣黨對萊豬與日本輻射食物的前後態度就能明白這些混蛋政客是如何操弄。對他個人有利時,他就講這樣,對他個人不利時,他又馬上改口講那樣,一下子說會滅國滅種,一下又說萊豬輻食好吃、環保又健康,是健康食品。它媽的真是什麼話都敢講。

現在也一樣,給小孩打基因疫苗明明有很大的長期不可測的潛在風險,他卻絕口不提,一味無限誇大其好處;特別是連美國自己都沒有緊急授權、連美國自己都還沒開放給兒童施打的莫德納,台灣的小孩卻被迫要身先士卒充當實驗品嗎?

BNT其實也一樣。美國只是開放其緊急授權,施打兒童人數不詳,據說數百萬,但是,美國有幾億人口,所謂 "數百萬",到底佔多少百分比?而且,基因疫苗的風險並不在於眼前短暫的一些身體不適,而在於長期未知的巨大風險。

你要幹啥都行,但你要把正反利害關係講清楚,不要欺騙,不要操弄,不要以科學服從政治,不要為了搞仇中反華的政治鬥爭而犧牲眾人尤其是犧牲下一代更好的選擇。

反過來說其實也一樣,你要反疫苗我沒意見,但你同樣也不應該信口開河,不該以偏概全,無限誇大,卻對新冠病毒的各種長短期傷害故意淡化不提。比方說 Long Covid Syndrome,指的是新冠病毒確診者,半數以上的人,在痊癒之後依然存在的長期性傷害,尤其是腦部萎縮與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最為嚴重。你不能為了反疫苗就故意不說,反而自己發明什麼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毫無根據地把各種身體不適全推給疫苗,無限誇大其危害。

精神科其實每天都會遇到許多病人,聽信坊間流言,提出類似質疑,老是說精神科藥物有多可怕,這個藥拒吃,那個藥也拒吃,說什麼吃了會失智會變笨會更遲鈍什麼的,事實上,長期失眠或有病不治、腦傷不醫,失智風險恐怕要更高出千百倍吧。

六零年代,美國有個反精神醫學運動,如今雖已成歷史而乏人問津,但是,對於藥物之誇大風險依然存在。當然不是說精神藥物無害,而是說利害不是絕對的,不是一面倒的,而是需要打打算盤,看看利害關係孰輕孰重,從而做出適當決策。

再說,世上會有什麼藥物無害?精神藥物並不特別。台灣人最喜歡吃的胃藥和維他命或是什麼保健食品,危害與副作用不也一大堆?甚至還更多。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9:39
科學論述必須避免看到黑影就開槍,所有的證據也必須經由一再驗證才能下一丁點的結論。作為研究人員,我碰過好幾次僅僅利用片面結果就下結論的,因為論述者所持有的證據可能只代表了5%以內的可能性,卻刻意忽略了剩下95%的狀況。舉例來說,我們每天不斷透過細胞模式篩選可能對抗癌症的小分子藥物,在細胞的反應中可以找出若干個具有潛力的候選藥物。但是我們卻無法僅僅透過細胞模式便宣稱某某候選藥物具備良好的抗癌效果,這些候選藥物在進入動物或臨床試驗的時候,失敗的機會很高。

生物醫學的數據在下結論的時候,還得再加上限定詞,也就是在某某條件成立下或某個範圍內,這個結果至少很大可能不會出錯。一旦出錯,作為理智的科學家,不是捍衛原本的立場,而是針對出錯的部分對原本的論述進行修正。不過還是會有不少科學家堅持原本的立場,因為科學要求客觀,人卻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加之生物類的論述因為變因過於複雜,很容易出現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情況,甚至有部分科學家會犯下偷換概念的低級錯誤。

關於施打基因疫苗是否會造成先天免疫的機制被抑制,就目前相關文獻的結論來說,多數是不贊成這個說法。有個調查結果是感染SARS-CoV2的患者中,先天免疫的第一型干擾素受損的患者死亡率高於可以正常表現第一型干擾素的患者,但是並沒有直接證據指出基因疫苗會破壞第一型干擾素的表現途徑。基因疫苗的疑慮主要還是在我們沒有足夠的驗證,無從精準判斷「可能的」長期性風險,就此大量施打猶如進行一場大型的人體試驗。其實防疫最好的情況,應該是全世界通力合作,生產信心程度較高、較為安全的減毒疫苗。至於基因疫苗要不要繼續進行?站在科學發展的立場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不應該把未知的風險讓一般民眾承擔。至於染疫後使用什麼藥物治療效果較好,一些感染科醫師根據其經驗有自己的壓箱寶,但是至今為止,許多壓箱寶在驗證過程中失敗了。看到某些初步結果的黑影就開槍,有名的例子就是Trump的支持者為了抗疫吃了hydroxychloroquine結果掛了。

打不打疫苗還是看個人的價值與邏輯判斷,是要承擔染疫的風險呢?還是承擔疫苗副作用的風險?打疫苗會怎樣?發生問題的概率多少?不打疫苗又會怎樣?發生問題的概率又有多少?綜合評估過後該打就打,不該打就不打。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31
(再續)

我有個病人,打完疫苗之後,當場噗咚倒地,不醒人事,送往急診急救,後來被判定為疫苗引起。

他告訴我這事時,我仔細詢問他昏倒的前後狀況以及施打時的情緒狀態,我認為與疫苗無關,而是與本身的情緒及過往曾經有過的針頭恐懼症有關。

當他想再打第二劑時,他媽媽也跟著來了,很不放心,怕他的兒子又再度休克。我跟他們說,如果你們不想打第二劑就算了。如果想打,我就開個抗焦慮的藥給你,相信應該不會再昏倒。而且,如果當天評估的醫師敢讓你打第二劑,那你就打吧。

後來,他照我說的,先吃一顆抗焦慮藥再打疫苗,結果打完一點事也沒有,一路談笑風生。

那麼,我就可以因此論斷說他第一次的休克一定與疫苗無關嗎?當然也不行。

我的意思是說,做出實證性的因果判斷,理當要有更堅實的證據基礎,而不是打完疫苗從此之後的大小毛病就全都能推論說是疫苗引起。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