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06
(續)

過去大約半年多來,經常有病患求診,說他打完疫苗之後出現哪些症狀,例如疲憊,胃口變差,失眠,頭痛,月經失調,搔癢,視力模糊等等等,幾乎所有身體不適統統都會被病患認為是疫苗引起。

這時候,難道我就可以大胆地論斷這些就是疫苗造成的後遺症?不管我有多麼不信任基因疫苗,我也不會因此就見獵心喜,把這些症狀全說成是疫苗引起。

事實上,經過我的仔細問診與檢查,我到現在都還沒法確認一個病患確實是疫苗所致的症狀,因果關係不是輕易可以確認的不是嗎?反倒是有一些自以為是疫苗造成傷害的病患,我卻幾乎可以很篤定地排除是疫苗引起。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2:51
專業人士當然也有鬼扯蛋的自由,問題是鬼扯還是要有一點點最起碼的實證性不是嗎?尤其是自然科學,三分證據講五分話我勉強能接受,但是零分證據卻講一百分的話,那就是鬼扯。

臨床上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問我該不該打疫苗、該打幾劑、該打哪一種疫苗等等?更多的人詢問我打完疫苗的一些身體異常狀況是否疫苗引起?

我的回答通常都是含糊的,因為依照實證資料,除了告訴對方勿打高端之外,我實在沒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對方往往缺乏相關知識,我的過度評價很容易就會誤導對方做出判斷。

我通常只會以自身的選擇為例,供對方參考。至於我的判斷對不對,我不敢打包票。我只能說,基因疫苗是一種新科技,我們對它所知甚少,缺乏長期數據,潛在風險難料,不應該打在幼兒身上。萬一出現問題,等於是傷害一整個族群,一整個世代,甚至綿延不絕的禍害。

同理,就大人來講,當你沒有傳統滅活疫苗可以選擇時,儘管我對基因疫苗充滿疑慮,我也不可能叫別人不要打。為什麼呢?因為不打的話,你就得承受天平另一端的罹病風險。罹患新冠病毒的後果,恐怕也不是你能承受得起。

因此,面對這樣一種左右兩難卻無大陸疫苗可供選擇的狀況下,我沒辦法替你做決定,你得自己打打算盤。

我想說的是,專業基本上意味著一種責任,不應言過其實,不應毫無根據地危言聳聽,誤導非專業者做出不適當的決定。反疫苗也不應該反到一種信口開河的地步。

你看那些反對基因疫苗的著名學者,他們的反對理由都是相當紥實的,通常與其不可測的長期潛在風險有關,是一種可能性,而非確定性。他們的反對態度強烈,但他們的反對論述卻同樣嚴謹而非信口開河。

相反地,一個人飛躍一切證據而做出極端且獨斷的(dogmatic)論斷,並不會因此而更有說服力;實證性的東西,終究還是得回到複雜的證據上,而不是回歸一己好惡或想像。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2:11
請問哪來的什麼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2:03
這不是喜不喜的問題,鬼扯蛋就是鬼扯蛋。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9
我持續觀察那個部落格很久,

網路上假訊息很多,我沒有在用 google 去搜尋過醫學問題,資料都是從李教授那邊來的!

不好意思,叨擾了,陳先生若不喜這幾篇所謂「鬼扯蛋」的留言,可以刪除掉,謝謝!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8
什麼科系呢?

科學是這麼幼稚的一種東西嗎?反疫苗也不用反得這麼無厘頭。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3
我 53 歲!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2
我是大學學歷!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48
Jackie同學,很好奇你幾歲了?教育程度是?

你們應該都是谷歌醫學院畢業的。
賴志昌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47
陳真您好

關於李偉平的文章(我不知道那位版主是不是李偉平,也沒興趣去查,但我這幾個月有持續看他的部落格),他文章中

並沒有說蕁痲疹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也沒有那個意思。應該是您誤會了。

我的專長是不動產業,不是醫學,無力按你們醫師的言語說話,只能用一般的話語來解釋,請您見諒。

他的意思,應該是我們一般吃的牛排,如果沒有經過蛋白酶分解為胺基酸,或是我們腸道中有著無數的細菌與病毒,進入消化系統後,會被我們腸道擋下,沒有進入血液之中。如果有闖進去的,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這些外來蛋白/細菌/病毒,將它們驅逐出境,這就是蕁麻疹的妙用。

會冒出這一段,主要是他的部落格裡,有許多訪客,都擔心著被打針的人感染,我不知怎麼正確說這個詞,那些訪客們稱之為雪丁(Shedding),一而再,再而三尋問這件事,那位版主是用蕁麻疹為例,解釋自然界的雪丁時常在發生,吃個牛排都有,但我們身體不只腸道,包括皮膚,上皮組織,淋巴,都有強大的能力阻擋,大家不必過於擔心雪丁。

版主對抗新冠病毒,主要依靠的是紅黴素(Erythromycin)。大環內脂類的抗生素,有大量的體內研究證實,對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抑製作用。但臨床上還不能確定。這裡我很驚訝,我一直以為感冒是沒藥醫的,便何況抗生素明明是殺細菌。關於機轉,原諒我難以說明。在原研究裡,用的是克拉黴素,版主將它改成紅黴素。並用了醫治疱疹的一篇研究,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加阿昔洛韋(Acyclovir)有奇效,他將奧美拉唑改為耐適恩(Nexium),而將耐適恩40mg 加紅徽素 500mg 早晚服用一次,如有感冒症狀,服用三天,做為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這倒有些像東拚西湊出來的,也應該是那位版主長年研究並試驗的結果。這組合並不是為了治療新冠,早就有了,只是洽巧遇上新冠,版主以為有效。

我講這兩段話,是反覆解釋那位版主沒有蕁麻疹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的意思,恰巧我看了比較多篇部落格的文章,稍微知道那位版主的說法。擔心得新冠的,回答就是耐適恩加紅黴素。大部分打了疫苗的訪客,身體出現病痛,前來問那位版主怎麼辦,絕大多數我看到的回答都是無解。蕁麻疹是解釋病毒攻破腸道侵入體內後免疫系統的反應造成的一種結果,不是得了新冠病毒的反應,新冠也不是從腸道攻進去的。

陳真我知道您時間很緊,我不該打擾,原本也住口不談。但這事來回提了兩次,我因為知道一些,忍不住說一些我知道的。

賴志昌

————
大環內脂類治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原址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mi/2012/649570/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45
陳先生誤會了,李醫師從沒有說過【蕁麻疹的妙用,能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


「保護台灣幼童,請拒打新冠疫苗」文章裡頭是說:『⋯蕁麻疹的妙用,其實是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的【外來蛋白 PrLP】逼到皮膚表層⋯』,

新冠病毒對於有天生 T-cell 的人而言,新冠病毒就能在上呼吸道被人體天生的 T-cell 給抑制住、消滅掉(自然感染,只有局部淋巴組織參與對病毒作戰。打疫苗是傾全身淋巴系統,去製造一些不一定有用的抗體,破壞免疫系統原有的平衡,沒撈到好處,後遺症卻一堆。),新冠病毒並不是靠蕁麻疹來排除⋯


至於『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英國衛生安全局)的研究報告:研究關於打疫苗
有助於改善Long COVID Syndrome』的說法,研究說減少Long COVID Syndrome,但卻大大增加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

安全的疫苗,要經過十年以上研發,請十年以後再考慮,先讓別人去試!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8:22
我不知道李偉平醫生或教授是誰,但我不相信一個具有醫學與免疫學專業背景的人會這樣毫無根據或違反事實地胡扯,而且東拼西湊,連蕁痲疹都能變成抗新冠病毒的妙方?

胡扯只需三言兩語,但是,對之做出澄清卻需千百倍以上的說明。

我的相關知識跟一般醫師沒兩樣,無法獨立做出專業見解,但我能看得懂大多數的相關知識,更能夠判斷哪些是鬼扯。

基於對實證知識的保守態度,我不會叫別人去做什麼,也不會叫別人不要做什麼,但我會跟別人說,我若有所選擇時,我會怎麼做出選擇的原因。人們參考也罷,嗤之以鼻也無妨,畢竟我管不著別人,而別人也別企圖管我。

比方說,我常提到,大陸疫苗是我的惟一選項。為什麼?因為它是傳統滅活疫苗,相關經驗與數據充足,傷害性很有限。但是,基因疫苗卻不然。它是一種新技術,缺乏相關後遺症的長期數據,而且涉及基因免疫,傷害與影響深遠,難以預料。

可是,島內因為人渣黨當權,出於政治考量而故意排除大陸疫苗,於是我們只好被迫在基因疫苗與感染新冠病毒之間做出選擇。此外,還有強制施打的因素。比方說,我是醫師,我若拒打,很可能會工作不保。

當然,我也考量到萬一罹患新冠病毒的後果,我在乎的不是重症與否,畢竟重症機率不高,而且我對自身健康有信心,我沒什麼慢性病。我在乎的不是重症,而是腦部的潛在長期傷害,甚至產生類似阿滋海默症的失智後果。可怕之處在於,即使是輕症,很可能同樣也會有腦部萎縮的後遺症。

到底新冠病毒的腦部傷害如何造成,相關機轉目前仍不清楚,有研究認為嗅覺與味覺的損害可能與此有關。至於腦傷是否可逆,是否會持續進展,目前也不清楚。很多疾病也會造成類似的腦部萎縮,例如頭部外傷、憂鬱、失眠、流感、阿滋海默症等等,但其相關機轉並不一樣。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377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69-5

https://bit.ly/37muvgx

至於Long COVID Syndrome,指的是在初期症狀改善後依然持續數月或更久的長期症狀。相關定義仍無共識,主要包括呼吸困難、疲憊與衰弱、胸痛、喉嚨痛、嗅覺與味覺受損、腸胃不適、頭暈、姿勢性心博過速、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或頭痛等等各部位疼痛,另外也包括焦慮、憂鬱、專注力下降及認知功能與記憶的退化等等。

Long COVID Syndrome 很常見,一半以上的感染者都會有長期後遺症,這不是西方人的專利。腦部萎縮的機轉,也不是Long COVID Syndrome的惟一原因,它是包括一大串的症狀。

至於疫苗是否有助於改善Long COVID Syndrome,許多研究得出正面結論,請看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英國衛生安全局)的研究報告:

https://ukhsa.koha-ptfs.co.uk/cgi-bin/koha/opac-retrieve-file.pl?id=fe4f10cd3cd509fe045ad4f72ae0dfff

不過,若是只針對腦部萎縮的後遺症,感染後打疫苗是否能改善腦傷,也許就比較有爭議。但我沒聽過越打疫苗之後腦部萎縮反而越嚴重的,更沒聽過什麼感染後打疫苗是腦部萎縮的原因這樣一種毫無根據的說法。

至於蕁痲疹的 "妙用",什麼透過蕁痲疹發作,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那就更是鬼扯蛋了。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3:54
【保護台灣幼童,請拒打新冠疫苗】此篇文章是北榮李偉平教授所寫,如果陳先生認為這篇文章是「⋯確認作者,確認出處,匿名⋯」的,特在此澄清!


「寧可『數百名』幼童被天擇淘汰⋯」,依據李偉平教授其免疫學的思路:因為華人約有 0.05% 以下的人口天生就沒有 T-cell ,沒有 T-cell 的人就算打疫苗也生不出來(因此新冠肺癌的死亡率大約落於總人口的 0.05% 左右),因為疫苗會破壞Innate immunity,使Omicron容易突破Natural antibody及Natural killer cell的防線,在鼻咽喉建立感染基地,使確診人數暴增3-4倍⋯。

而施打了歐美毒苗的幼童,就算沒被打死,也會一輩子受毒苗產生的後遺症疾病所苦,而且把歐美毒苗當中的外來蛋白成分,打進人體會與DNA結合,會遺傳給數代子孫⋯

以下回覆網友的言論,也是來自於李偉平教授:

⋯99.9%的華人靠T cell immunity可輕鬆清除入侵口腔鼻咽黏膜細胞的病毒, 感染後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的不適, 當成一般感冒治療. ⋯


????兩岸新冠肺炎死亡率驚人的雷同
https://tinyurl.com/2p8ejujv

????華人世界的新冠疫情
https://tinyurl.com/3wt62rye

????科興疫苗為何勝出?
https://tinyurl.com/2p8jn2d5


如果陳先生認為李教授的言論是「鬼扯,是故意惡搞,胡扯瞎掰⋯」的話,請把此篇及上一篇「保護台灣幼童,請拒打新冠疫苗【原址PO文已經撤除】 」的留言刪除,謝謝!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2:46
高達說,“美國人很喜歡問我:What do you mean exactly?”高達回答說:“I mean, but not exactly.”

我很喜歡這段對話。但我小時候腦子還不是很清楚,越是糊塗的腦袋,似乎越喜歡一清二楚。直到成年之後,我才有點開竅,喜歡曖昧,喜歡模糊,喜歡不清不楚難以言喻。

小時候很討厭聽老師說到“文化”二字,總覺得它就像個垃圾桶,把人們無能思索的事物,就統統推給“文化” ,丟到“文化” 垃圾桶裡,仿佛把難以說明的現象或概念往裡頭一丟,就等於對它們做出了解釋。

不過,長大之後,尤其是三十多歲漂洋過海之後,從無數生活經驗與觀察及知識研究之中,我就慢慢相信了“文化” 。我覺得,西方文化在本質上似乎有別於東方。前者相信眼見為憑,相信分析,相信數量,相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特別是非常相信拳頭,相信優勝劣敗物競天擇,相信勝王敗寇。

但是東方似乎比較隱晦,比較風花雪月,相信很多難以言喻的東西之根本價值,甚至抬舉弱,相信日月星辰,相信水般之柔弱。

也許東西方這樣一種文化差異之主導地位歸屬,將型塑未來千百年世界的不同樣貌。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2:19
(續2022.04.17.)

對岸防疫的一切措施,純粹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盡一切可能保護人民的健康與財產。

但是美國不是,美國殖民下的台灣更不是。美國根本不把一般人(尤其是弱勢者或所謂低端人口)的生命當一回事。

台灣更是如此,直接聽命於美國,從一開始就拼命瘋狂阻擋疫苗進口,無數荒唐惡劣無恥的反疫苗進口之變態行徑,藉以掩護美國所屬意的根本不合格之高端疫苗之荒唐開打,把台灣人當實驗品。

現在又來了!美國主子要我們與病毒共存,我們就得與病毒共存。美國主子要我們打美國人自己都還不敢讓美國小孩打的莫德納,我們就要讓台灣人的小孩當莫德納的白老鼠。

你很清楚可以看得出來,台灣之所謂防疫,美國主子的命令,才是真正的決策來源,一切措施或荒唐行徑的唯二考量就是私人暴利與政治鬥爭及選舉,拿它來圖謀私利,拿它來充當政治工具,甚至背後非常有可能還隱藏著美國針對華人的基因武器之實驗開發用途,藉以取得相關數據。

至於台灣人民真真切切的身家性命財產,從來不在於這個人渣殖民走狗政權的考量之中,當然更不會是美國主子所在意。

這個世界,幾百年來一切侵略戰爭與屠殺滅種及無數動亂掠奪的根源,背後思維有二:

一,西方人始終不把非西方人當成 “人”看待,而是當成一種藉以斂財擴權的必要消耗品。在西方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裡頭,這個世界是為西方人而存在。他們始終認為,非白人有義務為西方人的利益付出一切代價,包括付出生命。

二,誰阻擋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的利益,誰就是敵人,必須消滅。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上午 10:11
西方與其走狗們宣傳戰的作法之一就是冒充反對者,故意瞎掰一些很離譜的言論來 "抹黑" 自己,然後人們就會對反對者的道德與理性水平失去信心並反感,從而對其所言所行一概嗤之以鼻,不當一回事。

有一些則是純搞笑。比方說,最近看到一個報紙截圖,是華盛頓郵報,上頭大標題寫著 "中國每年強迫數億棵樹木栽種",文中譴責中共並未考慮過樹木的感受,也不曾詢問樹木是否願意被栽種,很明顯侵犯了樹權。

你一看也知道這是故意瞎掰,可是,偏偏有人相信,於是就大作文章,批評西方之抹黑中國。可是,你要知道,西方及其走狗們只是壞,他們並不笨;你用肚臍想也知道,他們怎麼可能會寫出這種報導來攻擊中國。

諸如這些,都是故意要混淆視聽。當真真假假的訊息滿天飛,當信任的基礎一再被侵蝕,久而久之,人們於是也逐漸失去了對於真理或真相的義憤與敏感度,從而不再在乎是非對錯;腦海留存下來的,就只剩下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謊言宣傳所產生的印象。

中、俄媒體並不會(當然也不可能,更不必要)報導所有真實,但它所報導出來的,幾乎全都是可信的。西方媒體則不然,它的手段花樣可多了,例如用一分的真相掩護九分的謊言;例如自編自導低能的假批評來抹黑自己,使人們對批評者的理性與道德水平喪失信心;例如把敵人一分的問題或根本不存在的問題,渲染成一萬分、一億分;例如允許根本無害不痛不癢的所謂批評大量存在,製造自由假像,至於有害其惡行的言論則使其無限消音,使之從絕大多數人的視線中消失。

至於顛覆性的真相或行動,報導者或從事者通常就會遭到暗殺或拘禁,例如被暗殺的Andre Vltchek,以及被全球獵捕的阿桑吉。至於Noam Chomsky或John Pilger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他們(或我們)事實上都從主流媒體上徹底消音。

Emir Kusturica在七、八年前曾經到處在公開場合批評美國扶植烏克蘭的納粹勢力之血腥猖狂,認定烏克蘭將會是美國用來對付俄羅斯的人肉炸彈。烏克蘭軍方曾因此揚言要他的命,並曾發動一次未遂攻擊。Kusturica和史諾登之所以至今還活著,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舉世名氣夠響亮,使得美國投鼠忌器,同時俄羅斯也保護了他們,而不是因為西方有什麼見鬼的言論自由。西方對於言論的管控,事實上要比中國要嚴密千百倍,控制得滴水不漏,而且一方面還能發揮強大的造謠抹黑功能。

但是,中國的造謠抹黑能力卻是0,連指控西方滔天罪行的能力也幾乎是0。中國在這方面毫無作為,這是不對的,會吃大虧的。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上午 9:32
科學數據的邏輯推演必須加上限定詞,也就是說在某某情況下,這個結果可以成立,在這個情況之外無法保證。即使透過推論,這個推論也必須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且符合邏輯原則,而不是看到黑影就開槍。看到黑影就開槍的例子,有名的就是Trump的支持者為了治療新冠肺炎去吞了hydroxychloroquine結果掛了。如果把花花綠綠、形形色色的結果,不經限定,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言之成理,實際上卻是在胡謅。坊間流行的偽科學很多都是這一類,個別看似正確,但科學並不是全都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就得了。更何況科學數據本身能否被重複、命題是否正確都還不一定,科學數據出現悖論的情況多得是。「假設」必須經由反覆的實驗、觀察來驗證,至少要有95%的信心才能夠下定在某個範圍內的結論,並以此為依據進行決策。

之所以稱減毒滅活疫苗是比較理想的疫苗,是因為這一類疫苗已經累積許多實驗數據與實際調查經驗,我們可以有較高的信心來決定使用這一類的疫苗。其餘新世代的核酸疫苗等,由於累積數據不夠,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這一類疫苗「趕鴨子上架」的施打彷彿在進行一場大型的人體實驗,更像是為了藥廠的利益在服務。如果從科學嚴謹的角度來看,全世界通力合作開發人類信心較為足夠的疫苗不是更好嗎?更不用說第三劑的決定,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一個科學決定,而是政治決定。許多第三劑的施打結果,都是後續追蹤來的,對於造成後續不良反應的原因也莫衷一是,打個疫苗卻像在賭命。

「寧可『數百名』幼童被天擇淘汰」這句話不就是在說「與病毒共存」嗎?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上午 12:44
各位貼東西應寧缺勿濫,要懂得查證,確認作者,確認出處,匿名且完全不可考的無主言論就直接當成垃圾;有撒謊造謠前科的,或是曾經蓄意歪曲渲染的,不管他的立場是否跟你一樣,其實都不值得關注。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8 發佈時間: 下午 8:14
這完全是鬼扯,是故意惡搞,胡扯瞎掰。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8 發佈時間: 下午 2:44
保護台灣幼童,請拒打新冠疫苗【原址PO文已經撤除】
wleemc Apr 14 Thu 2022

許多沒打疫苗的人擔心被打過新冠疫苗的人Prion-like protein(PrLP) aggregates的Shedding感染,這種憂慮大可不必。其實我們每天吃下去的蛋白質及腸道病毒/細菌含有成千上萬數不清的PrLP,若沒被蛋白酶分解成胺基酸,PrLP經由Endocytosis進入腸道上皮細胞,會被上皮細胞附近的淋巴組織驅逐出境,如果沒被驅逐出境,PrLP進入血液中,會引起過敏反應。許多醫師不知道蕁麻疹的妙用,其實是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的外來蛋白逼到皮膚表層,然後經由排汗驅逐出境。

新冠疫苗中的Spike protein是一種PrLP,歐美人感染新冠病毒,Spike protein容易經由鼻腔嗅神經細胞進入產生PrLP鏈鎖聚集(Aggregate),Aggregate越聚越多,蔓延至大腦,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這就是Long COVID syndrome的病因。感染新冠病毒後又打疫苗會加速PrLP鏈鎖聚集,在短期內引起腦部萎縮,下文中的案例可能是感染+疫苗造成,單純的新冠輕症就引起腦萎縮難以說明病因。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69-5

在台灣反而是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非常多,我們的腸道與皮膚每天都很努力將PrLP驅逐出境,不懂免疫學的防疫專家們卻每天狂推疫苗,把PrLP往身上打。如果你的腸道無法有效將外來蛋白驅逐出境,讓外來蛋白進入血中,由皮膚產生蕁麻疹來驅逐入侵的外來蛋白,甚至常引發過敏性鼻炎,這種人容易罹患巴金森氏症(外來的PrLP促使a-synuclein 鏈鎖聚集)及阿茲海默症(外來的PrLP促使Tau protein鏈鎖聚集)。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請搜尋「Allergy Parkinson」及「Allergy Alzheimer」,搜尋後你會驚訝發現,原來腸道免疫如此重要,隨便把一個外來蛋白,尤其是已經證實是PrLP的外來蛋白(Spike protein)打進人體是多麼愚蠢的行為。


https://tinyurl.com/5bnz6nks

腸道MALT(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每天都努力把PrLP驅逐出境。同樣吃一桌酒席,有人吃了會發生蕁麻疹,原因就是腸道MALT無法將經由Endocytosis入侵上皮細胞外來蛋白完全驅逐出境,因此要靠皮膚起疹子排汗將外來蛋白驅逐出境。

保護台灣幼童,請把這篇文章傳出去,寧可「數百名」幼童被天擇淘汰,也不要讓「數百萬名」幼童罹患不可逆的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