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誌
發佈日期: 2015.10.04
發佈時間:
上午 11:02
一早就看到這則令人悲傷的消息,在阿富汗的MSF醫院被美軍空襲。
===============================================
http://goo.gl/U7mYZQ
Afghanistan: MSF demands explanations after deadly airstrikes hit hospital in Kunduz
Kabul/Brussels –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organisation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 condemns in the strongest possible terms the horrific aerial bombing of its hospital in Kunduz, Afghanistan. Twelve staff members and at least seven patients, including three children, were killed; 37 people were injured including 19 staff members. This attack constitutes a grave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All indications currently point to the bombing being carried out by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forces. MSF demands a full and transparent account from the Coalition regarding its aerial bombing activities over Kunduz on Saturday morning. MSF also calls for an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attack to ensure maximum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his attack is abhorrent and a grave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aid Meinie Nicolai, MSF President. “We demand total transparency from Coalition forces. We cannot accept that this horrific loss of life will simply be dismissed as ‘collateral damage’.”
From 2:08 AM until 3:15 AM local time today, MSF’s trauma hospital in Kunduz was hit by a series of aerial bombing raids at approximately 15 minute intervals. The main central hospital building, housing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mergency rooms, and physiotherapy ward, was repeatedly hit very precisely during each aerial raid, while surrounding buildings were left mostly untouched.
“The bombs hit and then we heard the plane circle round,” said Heman Nagarathnam, MSF Head of Programmes in northern Afghanistan. “There was a pause, and then more bombs hit. This happened again and again. When I made it out from the office, the main hospital building was engulfed in flames. Those people that could had moved quickly to the building’s two bunkers to seek safety. But patients who were unable to escape burned to death as they lay in their beds.”
The bombing took place despite the fact that MSF had provided the GPS coordinates of the trauma hospital to Coalition and Afghan military and civilian officials as recently as Tuesday 29 September, to avoid that the hospital be hit. As is routine practice for MSF in conflict areas, MSF had communicated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hospital to all parties to the conflict.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attack, the MSF team desperately tried to save the lives of wounded colleagues and patients, setting up a makeshift operating theatre in an undamaged room. Some of the most critically injured patients were transferred to a hospital in Puli Khumri, a two hour drive away.
“Besides resulting in the deaths of our colleagues and patients, this attack has cut off access to urgent trauma care for the population in Kunduz at a time when its services are most needed,” said Nicolai. “Once again, we call on all warring parties to respect civilians, health facilities, and medical staff,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ince fighting broke out on Monday, MSF had treated 394 wounded. At the time of the aerial attack there were 105 patients and their caretakers in the hospital, alongside more than 80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MSF staff. MSF expresses its sincere condolences to the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its staff members and patients who have tragically lost their lives in this attack.
MSF’s hospital is the only facility of its kind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Afghanistan. For four years it has been providing free high level life- and limb-saving trauma care. In 2014, more than 22,000 patients received care at the hospital and more than 5,900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MSF treats all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medical needs and does not make any distinctions based on a patient’s ethnicity, religious beliefs or political affiliation.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15.10.04
發佈時間:
上午 4:40
以下分享普京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雖有少許的私心,但總體講得真好。謝謝觀察者網的翻譯,也不禁感嘆,這樣即時的翻譯工作在台灣是沒有媒體會做的。
========
轉載自 http://www.guancha.cn/f-putin/2015_09_30_336092.shtml
普京聯大演講:處在金字塔頂峰的國家產生了幻覺
弗拉基米爾‧普京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秘書長先生!尊敬的各國元首與政府首腦!女士們和先生們!
聯合國70週年慶典是個很好的機緣,讓我們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談談我們共同的未來。1945年,那些摧毀了納粹的國家,集合了各自的力量,為戰後世界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想提醒大家,國家交往之間的關鍵性原則,關於建立聯合國的決定是在我國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由反希特勒聯盟的首腦們做出的。雅爾塔體系久經磨難與考驗,(為了它的建立)付出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吸取了)20世紀兩次蔓延整個行星的世界大戰(的教訓)。而且客觀地說,在最近70年各種狂風驟雨般的事件中,它幫助世界避免了大規模的災難。
聯合國沒用了嗎?
聯合國是一個最具有合法性,代表性和多樣性的組織。是的,近年來對聯合國的批評之聲不絕於耳。說什麼它表現出無效率的特徵,而要取得原則性決定卻受限於各種難以調和的矛盾,這些矛盾首先存在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在聯合國當中總是存在著分歧,她存在的七十年來一直如此。否決權一直有人在使用:美國使用過,還有英國、法國、中國,以及蘇聯和之後的俄羅斯。對於一個如此多元和多代表性的組織而言,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在聯合國建立之日起就沒有考慮過,這裡會被單一主張所壟斷。而這個組織的本質,就是建立在尋找和形成妥協之上,其力量則來源於綜合考慮不同的意見和觀點。
在聯合國的舞台上討論各種問題、做出決定,以表決通過決議的形式產生,也有不能通過的時候——就像外交官們說的那樣:通過還是未過。無論如何,任何國家如果繞開這個規定,(它的所作所為)就是非法的,而且與聯合國憲章和現代國際法相衝突。
我們知道,在「冷戰」結束後——所有人都知道——世界上出現了唯一的單極霸主。那時,處在金字塔頂峰的國家,產生了幻覺,認為自己既然如此的強大和特別,那麼肯定比所有人都更加明了該怎麼做。由此推理出來,也就不需要考慮聯合國了,因為它不肯自動形成決議,為(這個國家自認的)「正確」事項來背書,而只是找麻煩,就像我國的諺語,「就是一塊絆腳石」。因此這個國家開始傳播些論調:什麼聯合國從建立時形成的模式,已經老朽了,已經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了。
當然,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而聯合國也應該符合這種自然的改變。俄羅斯願意在廣泛協商的基礎上,與所有的夥伴國家共同推動聯合國的發展,但是我們認為,那些動搖聯合國權威和合法性的企圖是極端危險的。這可能導致整個國際關係結構的毀滅。那時,除了叢林法則外,我們就真的什麼規則都沒有了。
在那樣的世界裡,就不會有集體合作而只剩下自私自利;在那樣的世界裡,就只會有越來越多的霸權和越來越少的平等、民主與自由;在那樣的世界裡,真正的獨立國家會被日益增加的、由外部操縱的傀儡國所取代。說起來什麼叫國家主權?之前已經有同僚在這裡談起過,這首先是個關於自由的問題,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
尊敬的同僚們,說起來與此同樣重要的,還有所謂的合法政權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玩弄和操縱名詞。在國際法裡,國際事務的每個概念都必須明確、清晰,必須有一個固定的理解和固定的定義。各國都是不同的,對此必須給予尊重。沒有任何人必須遵從單一的發展路線,即使這種路線被某些人一次性地定義為永遠正確。
中東為何恐怖分子遍地?
我們所有人都不應該忘記歷史的經驗。比如說我們都記得蘇聯的歷史。輸出社會變革實驗,試圖從自己的意識形態原則出發來改造這個或是那個國家,經常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沒有推動進步,而是造成了退步。但是好像沒有人去學習他人的錯誤經驗,而是不斷的重複錯誤,現在繼續輸出所謂的「民主革命」。
只要看看中東和北非的情況就足夠了,之前的演講人也提到了那裡。當然,這一地區早就積累了大量政治和社會問題,而那裡的人們也確實期盼著改變。但是實際上得到的是什麼呢?本來應該進行的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改革,結果被極具侵略性的外部干涉無情地摧毀了。本來想慶祝民主和進步,得到的是暴力、貧窮、社會災難,而人權乃至人命本身更是一毛不值了。
在這裡,我非常想問問造成這種局面的那些人:你們現在到底明不明白你們究竟都幹了些什麼?但是,恐怕這個問題也會在空氣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那些自信的、相信自己的獨特性、自認不會被懲罰的政治家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觀點。
現在已經很明顯了,中東和北非的一些國家裡形成的權力真空,導致無政府區域的出現,並立刻被極端分子與恐怖分子所填充。在所謂的「伊斯蘭國」的旗幟下,已經有幾萬人的武裝人員在戰鬥。他們當中有過去伊拉克的軍人,他們在2003年伊拉克被入侵後流落街頭。恐怖分子的兵源地還包括利比亞,而正是對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的粗暴破壞,導致該國體制被摧毀。而現在一些被西方國家支持的、所謂的敘利亞理性反對派們,也開始投奔這些極端分子了。
他們首先被武裝,被訓練,然後就被投入所謂的「伊斯蘭國」的行列。而「伊斯蘭國」本身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最早被哺育出來作為反對世俗政權的武器。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建立練兵基地之後,「伊斯蘭國」開始積極地對外擴張,準備在阿拉伯世界中取得控制權,而他們的目標還不侷限於此。現在的局面遠遠比想像的危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虛偽和不負責任地一面高聲喊叫國際恐怖分子的威脅,與此同時,卻對恐怖分子的資金來源和支持渠道——包括販毒、非法販賣石油與武器——閉眼裝作看不到;或是企圖操縱極端組織,拉攏他們幹私活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與此同時,卻寄希望於未來總會有對付他們的辦法,說得簡單點,就是消滅的意思。
那些正在這樣做和這樣想的人,我想對你們說:先生們,你們正在與之打交道的那些人都非常殘忍,但他們可不都是愚蠢的或頭腦簡單的,他們一點都不比你們傻,還不知道最後是誰利用了誰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最近這次「理性反對派」把武器交給恐怖分子的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認為任何與恐怖分子的遊戲,尤其是對他們進行武裝,都不僅僅是短視的,而且和玩火一樣危險。最終會導致全球恐怖威脅成長到極端危險的地步,蔓延到地球上新的地區。更別說在伊斯蘭國的營地中,正在「鍛鍊」著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多國武裝人員。
非常可惜的是,必須直接指出,尊敬的同僚們,俄羅斯在這裡也不能置身事外。不能允許這些已經品嚐過血腥味的殺人犯,在日後回到自己的故鄉,然後繼續進行自己的骯髒勾當。我們不想要這種結果。也沒有人想要,不是嗎?俄羅斯一直都堅定並持續地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
我們今天向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及該地區其他與恐怖組織作鬥爭的國家提供軍事技術設備援助。我們認為,拒絕與敘利亞當局和敘利亞政府軍合作是個巨大的錯誤,正是他們在勇敢地與恐怖主義面對面作鬥爭。現在到了認清現實的時候了,除了阿薩德總統的政府軍和敘利亞的庫爾德民兵們,沒有其他人在敘利亞真的和伊斯蘭國以及其他恐怖分子戰鬥。我們知道當地所有的問題、所有的矛盾,但還是要立足於現實出發。
我們需要真正的反恐聯盟
尊敬的同僚們!被迫指出的是,最近這段時間我們這些誠實並且直接的做法被某些人當做藉口利用,為的是指責俄羅斯的野心在擴大。就好像說這些話的人一點野心都沒有似的。但是問題不在於俄羅斯的野心,尊敬的同僚們,而是世界上形成的種種局面已經讓人不能容忍了。
實際上我們提議不要被野心操控,而是要從建立在國際法基礎上的共同價值觀與共同利益出發,團結力量以應對我們面前的新問題,建立真正的、廣泛的國際反恐聯盟。就像當初的反希特勒同盟一樣,它可以把各種不同的力量團結起來,並且準備好堅定地反擊那些如同納粹一樣邪惡和反人類(的組織)。
當然,同盟的核心成員應該是穆斯林國家。因為《伊斯蘭國》不僅僅給他們帶來直接的威脅,也用自己血腥的罪行給偉大的世界性宗教——伊斯蘭教抹黑。武裝分子們的意識形態是對伊斯蘭教義的侮辱,扭曲了其真正的人道價值觀。
現在想對穆斯林的精神領袖們說,你們的個人威望,你們的教導都非常重要。要把那些想去當武裝分子的人拉回來,不能讓他們去做沒頭腦的事情。對於那些已經被騙或是因為種種原因加入恐怖分子行列的人,要幫助他們找到回歸正常生活的道路,放下武器,停止兄弟之間的血肉相殘。
作為安理會的輪值主席,俄羅斯很快會(提議)召開部長級會議,以對中東地區的危險進行綜合性評估。首先要討論,是否可能通過決議,協調各種力量,對抗「伊斯蘭國」和其他恐怖組織。我重複一下,這樣的協調必須建立在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上。
我們寄希望於國際社會,可以制定出讓各方都接受的恢復中東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的方案。尊敬的朋友們,那時就不需要修建難民營了。那些被迫背井離鄉的人們,最初是塞滿了他們的鄰國,之後又奔往歐洲,數量不是幾十萬人,而是幾百萬人。這實際上是新的悲慘的民族大遷徙,以及對我們,包括歐洲在內所有人的沉重的教育課。
我想強調的是:難民們,毫無疑問需要同情和幫助。但是想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在那些體制被摧毀的國家將其恢復,對那些還保存了國家機構的國家,幫助它們將其強化或是重建,要對他們提供全面的援助——軍事的、經濟的、物質的,幫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國家和經歷磨難但是還留在故土的人們。
當然,任何對主權國家的幫助都可以乃至必須是非強迫性的,而是建議性的,並且只能建立在聯合國憲章的基礎上。所有在這一領域的行為都必須符合國際法,應該得到聯合國的支持,而所有與聯合國憲章矛盾的行為都應被否決。
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幫助利比亞恢復國家組織,支持伊拉克的新政府,對敘利亞的合法政權進行全方位的支持。
北約東擴與烏克蘭危機
尊敬的同僚們,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還有一個關鍵性任務,就是保障和平,以及地區和全球的穩定。在我們看來,這應該是形成平等並且未被分割的安全區域,不是只有少數「被選者」獲得安全,而是所有人。是的,這是複雜的、困難的、長期的工作,但是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但非常可惜的是,冷戰期間形成的陣營思維方式,以及部分同僚擴大自己政治版圖的行為,還是佔據了主導地位。首先,北約擴張這一路線在持續。這就要問問了:既然華約已經不存在,蘇聯也解體了,北約擴張的目的是什麼?與此同時,北約不但繼續存在,還不斷擴張,就像其軍事設施一樣。
然後,在前蘇聯國家面前擺出來一道虛假的選擇題:究竟是和西方站在一邊還是和東方(俄羅斯)站在一邊?這種挑釁性的邏輯肯定遲早會導致嚴重的地緣危機。最後在烏克蘭確實發生了這種情況,利用大多數人民對當時政權的不滿,從外部挑撥發動了武裝政變,終於導致內戰爆發。
我們堅信:停止流血衝突,找到離開死胡同的出口,只能是全面、真正執行今年2月12日簽署的《明斯克協議》。依靠恐嚇與武器的力量不能保障烏克蘭的完整。必須這樣做。需要真正考慮頓巴斯人民的利益和權力,尊重他們的選擇,與他們協商,而這些在《明斯克協議》中都有體現,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國家政治構建部分。這是烏克蘭作為一個文明國度發展的基石,是建設共同安全空間的重要鏈接點,這樣它才能作為經濟合作的重要夥伴,同時與歐洲和歐亞聯盟發展關係(觀察者網註:歐亞聯盟,俄羅斯主導的獨聯體國家經濟同盟。)
經濟自由?經濟自私?
女士們,先生們,我並非偶然提起共同的經濟合作空間。不久前,人們還覺得,在經濟領域有客觀的市場法則,我們都學會不再使用隔離線,我們都會以透明的、共同制定的規則——包括關貿總協定的原則來行事,開展自由貿易和投資,公開競爭。但是,今天繞開聯合國憲章的單方面制裁卻幾乎成了固定規則,而且不僅僅用來達成政治目的,還包括用來消滅市場上的競爭對手。
這裡要指出另外一個「經濟自私主義」的症狀。一些國家走上了封閉性特殊經濟聯合體的道路,而且相關談判是悄然進行的,瞞著本國的公民、商界與媒體,當然也瞞著其他國家。而那些相關利益會受影響的國家,卻得不到任何通知。最可能是想讓我們面對既成事實:規則改變了,而這種改變卻只對少數的「被選者」有利。所有這些都是繞開關貿總協定在進行的,會帶來貿易體系失衡的風險,導致全球經濟空間的分裂。
這些讓人關注的問題關係到所有國家的利益,所以建議在聯合國、關貿總協定和G20的框架內進行討論。俄羅斯在反對「獨特性政策」的基礎上,建議將各個區域經濟項目和諧化,推動以國際貿易通用透明為原則的「融合之融合」。作為例子,可以舉出俄羅斯推動的「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相融合的辦法。同時我們也看到歐亞經濟聯盟與歐盟的合作前景。
女士們,先生們,在所有關係到整個人類未來的問題和挑戰中,也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我們對12月將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取得成果寄予希望。在這方面,俄羅斯的貢獻將是,截至203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代的70-75%。
但是,我們也建議用更加開闊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通過對有害氣體排放制定配額,以及採取其他的戰術性措施,我們會在某個期限內降低這一問題的尖銳性,但毫無疑問的是,無法徹底地解決它。我們需要本質性的新辦法。這裡談的是全新的仿生態技術,這種技術不但不會破壞環境,還會與其和諧共處,讓因人類活動而遭到破壞的生態圈與技術圈之間的平衡得到恢復。這確實是整個行星級別的挑戰。我堅信,人類具備回應這一挑戰的智慧潛能。
我們首先需要團結那些科研力量雄厚,有足夠基礎研究能力的國家。建議在聯合國的穹頂下建立一個專門的論壇,用來系統地審視與自然資源消失、生存環境被破壞和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俄羅斯已準備好成為論壇的組織者之一。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同僚們。1946年1月10日,在倫敦召開了第一次聯合國代表大會。當時,籌備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外交家Zuleta Ángel,提出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有內涵的原則,而聯合國的行為也應該建立在其上,這就是「善意,鄙視陰謀和狡獪,合作精神」。
今天這些話對我們來說仍舊極具意義。俄羅斯相信聯合國具備巨大的潛能,而這種潛能將有助於避免新的全球對抗,轉入戰略性合作。與其他國家一道,我們將會堅定不移地鞏固聯合國居中協調的角色。
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將會讓世界更加穩定和安全,讓所有國家和民族都獲得發展的機會。
感謝關注。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10.04
發佈時間:
上午 3:28
“整個地球就是我的祖國,所有人類都是我的同胞。“--紀伯倫
有人問我紀伯倫。這裡有個簡介:
http://www.ylib.com/hotsale/jibran/gibran.htm
簡介裡提到一個名字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維根斯坦最喜歡的詩人之一。巴勒網舉辦過他的詩的翻譯比賽。所謂物以類聚,似乎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一種生命氣味,自然就會仰慕什麼樣的人。反之亦然。氣味相去甚遠、乃至南轅北轍者,便招來輕蔑與衝突。
換句話說,如果人渣或馬文才鄙視你或憎惡你,那其實只是理所當然的一種基本榮耀,他不鄙視你要鄙視誰呢?他不憎惡你要憎惡誰呢?哪一天,如果他們視你為同類或榜樣,那才是你的悲哀。
林弘宣翻譯的 “瘋子”,就是紀伯倫寫的書。我常提起的一個全村起肖、正常人反而被視為瘋子的故事,就是出自這本書。不過,這故事我是從吾友柏楊先生那裡聽來的,經過我加油添醋。
我還特別喜歡紀伯倫的一個 “小草與秋葉“ 的故事:
話說天氣逐漸轉涼,秋聲近,一片美麗秋葉脫離樹梢,飄落地面。小草雄雄嚇了一跳,抱怨說,“吼,你是嘜驚死郎喔,你嘛卡小聲ㄟ,你跌的可真夠響的。你打攪了我一冬的美夢你知不知道。“
秋葉不甘示弱回嘴說,“你這個位居卑賤、沒有美感沒有文化的小東西,整天呆立地面,不曾領略天空之美,自然無從理解大自然聲音的美妙。“ 說完便在泥土上闔眼長眠。
隨著冬去春來,秋葉再度悠悠醒來,前塵已去,化為一株小草。然而,時序依舊不曾停下腳步,深秋旋即又至,小草迷迷糊糊地墮入夢中。
有一天,又一片秋葉由天空飄落。小草受到驚嚇,嘴裡碎碎念說,“吼,你嘛卡差不多咧,跌這麼大聲,倫家本來好好的春夢都讓你給嚇跑了啦。“
秋葉微笑無語,闔眼長眠。
以上是我憑印象自行瞎掰對白,紀伯倫文筆優美,當然不是我所轉述的這般粗俗。然而,要是能給我一片海,一個安靜的夜,然後再給我一個社會化程度比我低、不會讓我感到害怕的聽眾,也許我可以把這一切故事講得更動人一些。
隆誌
發佈日期: 2015.10.03
發佈時間:
上午 11:39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幹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胡適
=================================
以前讀過這段話,沒啥太大感覺,反而認為他在胡說八道。出社會以後,開始國內外到處跑的生活,對他這段開始有些體悟。特別是這幾年的台灣社會,多的是大道理﹑高道德滿街流竄,可是卻對法律嗤之以鼻。道德﹑人情、理念的光芒,徹徹底底掩蓋法律的底線。滿足了野心家的慾望,卻使得社會螺旋向下沈。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10.03
發佈時間:
上午 3:32
維根斯坦說,‘’我的著作包括兩部份,一部份是有寫出來的,另一部份是沒有寫出來的,然而,恰恰是沒有寫出來的那部份才是重要的;唯有藉著講述那些不重要的,那些重要的或許才有可能傳到你心中。‘’
我的著作同樣也有兩部份,一小部份是寫給大家看的(如果這也能稱為著作的話),一大部份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日夜不休,卻始終束之高閣,羞於見人(因為我不知道有誰會對它感興趣)。可悲的是,不管是第一部份或第二部份,似乎一點都不重要。那真正重要的,我不去說它,它還在,可我一說,它就跑了,越去說它,離得越遠。紀伯倫說得對,‘’思想是天空的飛鳥,困在語言的牢籠裡,或能展翅,卻無法飛翔。‘’
他說,‘’當我還不懂得愛情時,日夜吟唱情歌,可當我開始懂得愛情時,我便無言了,只剩寂靜。‘’‘’當別人讚賞我多言之過,卻責備我沈默的美德時,我的寂寞就誕生了。‘’
語言如果是一種治療與處方,服用者理當就該知道它的副作用。服藥本身從非目的,不言而喻才是。維根斯坦以強調沈默聞名,一生卻寫了上千萬字;直到臨終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當下,仍寫個不停,關注著窗外雨滴的真實性。但是,雨滴有什麼重要呢?訴說這無甚意義的千言萬語,無非也只是為了企圖說那不可說的。
在我1993年寫的一本(幼稚但並不可笑)、取名為 ‘’我略知她一二‘’的 哲學講義的封面,引用了梵谷的一段無言之言,感動我甚深。在一個深夜裡,他說:‘’也許……可能……或許……但是……然而……我究竟想說些什麼呢?於是我走出戶外,把星星畫了下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10.02
發佈時間:
下午 5:54
有個好朋友長年移民美國,在醫院裡做研究工作。雖然夫妻兩人年薪總和上千萬,但他覺得住在美國很沒有安全感,出出入入方方面面樣樣都要大筆錢,難以有效儲蓄,很怕哪天突然失去工作能力,很可能就會由天堂一角瞬間滾入煉獄。講起美國,無一字好感。
兩人見面話題,常是有關高等教育。有一回講到美國的某個高教政策,他覺得那只是在自殘,傷害學校自身的發展,不過,他講完卻笑呵呵。他說,美國要搞爛自己,是他家的事,盡量自我做賤沒關係,樂觀其成。
我對台灣過去這二十幾年的理性埋葬、道德瓦解、人渣當道、殘害忠良、急速墮落退步、自我封閉、自鳴得意、自我做賤且任意糟蹋他人的瘋狂局面,差不多也逐漸發展出這樣一種 ”那是他家的事” 的心情。雖然不至於幸災樂禍(因為我還住在台灣,它的腐敗與瘋狂仍然會影響到我),但也只能用 “那是他家的事” “墮落與瘋狂也是一種屬於大家的自由” 來 ‘’安慰‘’ 自己,盡量忍受這樣一種瘋狂齷齪低能敗德的所謂同胞長相左右,共處一隅。
所謂瞎子不怕槍,真懂的真怕,不懂的不但不怕,而且還得意非凡。我並不能算是那種會去特別關注台灣的人,但是,如果連我都能看見這二十年來顯而易見的無數病態、敗德與瘋狂,看見無數指標數據的劇烈變化,一般人難道真的愚蠢到完全看不出來?有可能嗎?
或是很多人其實也都看得出來,只是 “樂觀其成” ,因為 “我正好可以從中獲利、上下其手”?或是 “那是他家的事”、“大家高興就好”?眼見同胞們瘋狂給船鑿洞,我能逃就逃,能自救就自救,萬一逃不了,就也只好認了?因為這就是神聖的台式民主,不容你不敬?
這一代人,其實日子很快就會成為過去,跳不跳船,來日無多。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下一代或瘋狂鑿船的這一代,他們註定將以一輩子的力氣去承擔瘋狂與敗德的後果。
一群人,如果他遭受壓迫,我們會願意以命相許去改變壓迫的現狀,但若是一群人自身便是壓迫的來源,而且,他們如此樂於自我毀滅,自我做賤,難道你, morally speaking, 應該去 ‘’拯救‘’ 他們嗎?在我看來,‘’拯救‘’ 在此是不存在的,因為你打算要拯救的人不但不覺得需要被拯救,反而認為企圖救援者就是敵人,人人得而誅之。
存在的是 ‘’自救‘’,而不是 ‘’拯救 ‘’ ,船再鑿就要沈了,房子眼看已快變成一片廢墟,你得自己想辦法看要怎麼辦,特別是往後人生還有一大段的年輕一代更應自救。我不是鼓吹移民,一走了之,我只是說,醒醒吧,船都快沈了。
若干年後,所有我們目前還在這版面上的這些人,全都化為塵土;如果生命已逝,文字與思想還在,後代的人有一天當他看見這些文字,我有十足的把握,他會覺得一種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點在於:如此明明白白的事,過往人們卻竟然必須用如此大的力氣與痛苦代價來陳述。就好像我們現在講兒童人權、兒童福利講得如此理所當然,但在三十年前,我們卻必須以一種四面楚歌、家破人亡的悲劇代價去陳述。
鄭豐遠 (啟承)
發佈日期: 2015.10.02
發佈時間:
下午 2:54
http://goo.gl/nFFgQu
世界格局劇變 中俄同時挑戰美國
2015-10-01 11:37:39 世界日報
只要稍留心觀察,會注意到一星期來,世界形勢地動山搖,變化真大。習近平走訪美利堅歸國,收穫清單和成果評價不一,但本月20日,他將國事訪問英國,爭取歐洲支持,扮演世界大國企圖心很難視而不見。而本屆聯合國大會,美俄中領袖大國博弈,歐巴馬和普亭唇槍舌劍;習近平宣佈逾182億美元外援,空前大手筆。昨天,俄國戰機轟炸敘利亞、美國指責炸錯對象;中國十‧一國慶黃金週前夕,卻發生連串郵包炸彈爆炸,「別讓李嘉誠跑了」餘波盪漾……。世界變化太快,讓人目不暇給。
習近平參加聯合國大會活動,被美聯社稱為「中國式支票簿外交」。這個「封稱」既帶羨慕嫉妒,也描繪出中國富了,外匯存底世界第一,底氣十足的現實。歐美正逢經濟低迷、財政緊絀,力有未逮,習近平宣佈中國將成立8000人常設維和部隊,成聯合國調派維和軍人最多國家。目前中國已有3100名維和部隊常駐非洲、中東,中國也扮「世界警察」角色加重;當然,管轄事務、軍力規模和干預實力都和美國天差地別,但加碼總是好的開端。
除了維和,習近平宣佈連串捐款、免除低開發國家債務。香港媒體統計,四天內他不包括免債金額,最少開出182.1億美元支票:15年內對最貧窮國家提供120億美元援助、出資31億美元支援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20億美元、設立中國與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10億美元、向非結盟國家提供無償軍事援助1億美元,以及向聯合國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
這樣豪爽大手筆,是中國空前創舉。然而國內引發爭議,不少網民嗆聲,中國還有2億貧困人口、4000萬赤貧人民、1000萬學費無著輟學生和1億生活低保民眾,應先把錢花到自己人民頭上。當局顯然意識到民眾顧慮反彈,「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不是冤大頭、窮大方」文章,列舉五項事實,包括免債是大國常做的事、大國須承擔更多責任、國內扶貧並未耽擱等澄清。
習近平主政後力行「走出去」策略,鼓勵國企民企投資外國,外交出擊「支票轟炸」低發展國家元首新潮派夷平,日前聯合國排隊爭相與習總握手,反映國際現實面。其實美國二戰後「馬歇爾計畫」,也曾透過大量援助歐洲,換得今天美歐密切關係和美國受舉世尊崇的地位。北京「一帶一路」也被形容為「中國版馬歇爾計畫」,雖在輸出中國過剩產能和資金,維持國內經濟成長,但大規模撒錢援外,美蘇都有先例,中國要提振國際地位,履行大國責任,錢花多少、回收多少,時機已到,就看算盤怎麼打。
相對於中國大步跨向國際,普亭蓄意挑戰美國更明顯。他在聯合國大會和歐巴馬互相指摘,形同罵戰;提議打擊恐怖主義決議案,企圖搶奪美國反恐主導權。部署大量先進戰機坦克進敘利亞後,1日知會美軍後發動逾20次空襲,攻擊敘國叛軍。
普亭藉打擊伊斯蘭國(IS)鞏固敘利亞地盤,看準美國領導的聯軍反IS師老無功,3萬多聯軍空襲IS早逾5000次,但伊斯蘭國攻城掠地,地面戰節節勝利,授普亭介入口實。美俄對敘利亞態度南轅北轍,華府以推翻阿塞德政權為目標,或導致未盡全力攻打反阿塞德的IS;普亭則全力扶持阿塞德,藉口攻擊IS打擊美國扶持的叛軍。敘利亞已淪為另一個烏克蘭,成強權角力場。
歐巴馬中東政策遇挫連連,阿富汗大城昆都茲28日陷入神學士之手,需美軍支援反攻。美國綏靖軟弱的中東和對外政策,中俄都趁機部署新行動,構成歐巴馬跛鴨任期的艱鉅挑戰,國際勢力版圖可能開始新一輪洗牌。
反觀中國,倒也不那麼一派樂觀和一帆風順。國際外交花錢如流水,經濟維持中高速成長成敗未卜,這是已開啟的國際軍備競賽的最大籌碼。而中國內政挑戰尤其多,十‧一前夕廣西連環爆炸或屬個案,不致動搖根本,但官方立即定調屬刑事案而非恐襲,遭外界質疑定論太快。敏感時刻,中宣部立即下令各網站撤下頭條新聞,嚴禁炒作,反而令外界感到蹊蹺。
對照華人首富李嘉誠回應「別讓李嘉誠跑了」文章,再引官媒駁斥,顯示中國對港台資金和外國企業開放門戶的偏好,或進入轉變的新關口。「李超人」形容「文革式思維復甦」,令人「不寒而慄」,他的敏銳理解和切身感受,可能比我們看到的表象更洶湧駭人。這些是正能量或負能量?我們正目擊世局和中國內外的巨變一步步到來。
鄭豐遠 (啟承)
發佈日期: 2015.10.01
發佈時間:
下午 8:22
厭倦了台灣的窒息感,總想找個生命的出口。文化上,中國是我的一個根,說是我的袓國絕不為過,但我是傾向多重國籍的,因為袓國是個悲情的城市,而我是亟欲逃離悲情的。精神上總尋覓著某個想像中的國度,能見著快樂的人類、快樂的動物,澳洲的某種氣質吸引了我,讓我一度相信它就是我心目中那個袓國。若無意外,不久後我就要踏上這片巨大的土地,也許就在這裡度過我的下半生。對於將來要居住生活的地方,自然也多了些關注,慢慢就更加瞭解。與其說幻滅,不如說較懂事了,該真正長大了,我真正明白事物表面看起來再美,但作為一個國家的本質,在這個齷齪的時代都將不會有再多的差異了。
生性寂寞,總想著""外頭""的世界,整天想著外太空,但我慢慢想通了,就算移民到火星,生命的困境也不會有絲毫改變。基督降世兩千年了,但救贖之日卻仍遙遙無期。
豐遠
-------------------
http://www.oursteps.com.au/bbs/portal.php?mod=article&aid=1118693
【超長篇評論】我們是怎樣一個澳大利亞?
kate chang
發佈日期: 2015.09.29
發佈時間:
下午 4:15
NASA破天荒證實:火星地表今日仍有流動的液態水
http://www.storm.mg/article/66585
NASA開記者會證實火星上有液態水,這遲來又保守的官方說法,還是讓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宇宙角落也能找到同類的我非常興奮!多半時間生活在過度乾燥的北京,難免對水有著無限渴望,貼出連結與大家同樂。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9.28
發佈時間:
下午 5:34
習近平:中美衝突 全球災難
中時電子報
2015. 09. 25.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西時間22日在西雅圖發表演說指出,中美兩國一旦陷入對抗和衝突,將引發全球災難,必須加深彼此互信,減少猜疑。他也說,中國在兩千年前就認識到「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強調「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展」。
以下為習近平演說全文:
尊敬的基辛格博士,
尊敬的英斯利州長、普里茲克部長、穆雷市長,
尊敬的希爾斯主席、菲爾茲主席,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謝謝基辛格博士的介紹。基辛格博士總能說出一些新穎的觀點,他的介紹讓我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角度。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是我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第一站,有機會在這裏同各位新老朋友歡聚一堂,感到十分高興。首先,我謹向在座各位,並通過你們向美國人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我對華盛頓州和西雅圖市並不陌生。人們常說,華盛頓州是“常青之州”,西雅圖市是“翡翠之城”。這裏有雄偉挺拔的雷尼爾山、波光瀲灩的華盛頓湖。電影《西雅圖不眠夜》使這座城市在中國民眾中有很大吸引力。目前,華盛頓州對華出口居全美之首,中國也成為西雅圖港最大貿易夥伴。華盛頓州和西雅圖市成為中美人民友誼、中美互利合作的一個重要象徵。
眾人拾柴火焰高。中美關係發展,離不開兩國政府、地方、友好團體、各界人士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呵護。特別是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中政策基金會、美國商會、美國中國總商會、百人會、華美協進社、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協會、布魯金斯學會等友好團體和一大批友好人士,長期為促進兩國友好合作奔走努力。中美關係持續發展,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這裏,我謹向所有致力於中美友好事業的地方政府、社會團體、大學和智庫機構及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歷程,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對此有著切身的體會。
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陝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插隊當農民,在那兒度過了7年時光。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裏、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瞭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麼!後來,我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我瞭解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願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
今年春節,我回到這個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我們用了30多年時間,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13億多人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準,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文明巨大進步,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重要貢獻。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球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則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城鄉有7000多萬低保人口,還有8500多萬殘疾人。這兩年,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這些情況表明,中國人民要過上美好生活,還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為此,我們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既定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我們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大家都關心中國的發展走向,關心中國的政策取向,這裏,我就其中一些主要的問題講幾點意見。
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中國經濟運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增速仍然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總體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環境下,這是來之不易的。
當前,各國經濟都面臨著困難,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們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水準。
現在,中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空間很大,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
今後,中國將更重視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消費拉動,更加注重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使中國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保持強勁發展動力。
前段時間,中國股市出現了異常波動,引起了大家關注。股市漲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防止發生大面積恐慌。這次,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穩定市場的措施,遏制了股市的恐慌情緒,避免了一次系統性風險。各國成熟市場也採取過類似做法。中國股市已經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階段。8月11日,中國完善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加大了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目前,人民幣匯率偏差矯正已初見成效。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我們將堅持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改革方向,允許人民幣雙向浮動,我們反對搞貨幣競爭性貶值,反對打貨幣戰,也不會壓低人民幣匯率刺激出口。發展資本市場、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定價機制是中國的改革方向,不會因為這次股市、匯市波動而改變。
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我們改革的目標,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提出330多項改革措施。2014年,我們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出臺70多項重點改革方案,其作用將逐步顯現。改革關頭勇者勝,我們將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決心,義無反顧推進改革。我們堅定不移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將繼續在市場、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對外開放、民生等領域集中推出一些力度大、措施實的改革方案。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中國尊重非歧視性規則的國際營商慣例,遵守國民待遇等世貿組織原則,公平公正對待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歡迎跨國公司同中國企業開展各種形式合作。我們將及時解決外國投資者合理關切,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高效的行政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尤其是保護好知識產權,為我們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合作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
中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動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中國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領域將公平對待外國機構和企業。我們願同美方就法治問題開展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中國是網路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中國也是駭客攻擊的受害國。中國政府不會以任何形式參與、鼓勵或支持任何人從事竊取商業秘密行為。不論是網路商業竊密,還是對政府網路發起駭客攻擊,都是違法犯罪行為,都應該根據法律和相關國際公約予以打擊。國際社會應該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中國願同美國建立兩國共同打擊網路犯罪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
中國肯定境外非營利組織的積極作用,只要這些組織的活動對中國人民有好處,我們不僅不會限制和禁止它們的活動,而且要通過法律保障它們的活動,保障它們在華合法權益。境外非營利組織在中國活動應該遵守中國法律,依法開展活動。
中國繼續推進反腐敗鬥爭。我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這裏說的打鐵的人,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有8700多萬名黨員,黨內也必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任其發展下去,人民就不會信任和支援我們。
所以,我們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大力查處腐敗案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就是要順應人民要求。這其中沒有什麼權力鬥爭,沒有什麼""紙牌屋""。中國願同國際社會積極開展反腐追逃合作。中國人民希望在這方面得到美國支持和配合,讓腐敗分子在海外永無“避罪天堂”。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剛剛紀念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歷史給我們一個重要啟迪就是,和平發展是人間正道,一切通過武力侵略謀取強權和霸權的企圖都是逆歷史潮流的,都是要失敗的。
中國人20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真理。中國歷來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我願在此重申,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為表明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決心,我不久前宣佈中國將裁軍30萬。我們願同各國一道,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佔,樹立建設夥伴關係新思路,開創共同發展新前景,營造共用安全新局面。
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我們堅決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改革完善。這符合世界各國和全人類共同利益。
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要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我們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設立絲路基金、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目的是支援各國共同發展,而不是要謀求政治勢力範圍。""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我們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
我們積極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目標,是要推動形成自由開放、方便快捷、充滿活力的亞太發展空間。我們宣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是要同地區各國以及國際社會一道,維護好亞太和平和安全。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2013年,我同歐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達成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共識。這是雙方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從兩國國情和世界大勢出發,共同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兩年多來,雙方按照達成的共識,不斷推進各領域協調和合作,取得重要進展。我們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共同努力。我們深化各領域務實交流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雙向投資存量、人員往來總數都創歷史新高。我們圍繞伊朗核、朝核、南蘇丹、阿富汗、中東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以及抗擊埃博拉病毒、打擊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些成果豐碩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有力展現了中美關係發展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如何在新起點上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美應該怎樣攜手合作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答案就是要堅持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正確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中國古人說:“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這其中,有幾件事尤其要做好。
第一,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同美方一道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實現雙方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政策優先方向。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瞭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我們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第二,堅定不移推進合作共贏。合作是實現利益唯一正確選擇。要合作就要照顧彼此利益和關切,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美衝突和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中美應該和能夠合作的領域十分廣闊。我們應該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增長,共同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我們應該早日談成一個雙向平衡、高水準的雙邊投資協定,深化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建設,拓展在清潔能源、環保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執法和反腐敗、衛生、地方等領域交流合作,挖掘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潛力。我們應該深化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全球性挑戰上的溝通和合作,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妥善有效管控分歧。“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正是因為有了差別,世界才多姿多彩;也正是因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純而又純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管控。最關鍵的是雙方應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採取建設性方式增進理解、擴大共識,努力把矛盾點轉化為合作點。
第四,廣泛培植人民友誼。國家關係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係。中美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230多年前,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跨洋過海首航中國。150年前,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同美國人民一起,鋪設了橫貫東西的美國太平洋鐵路。70年前,中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國並肩奮戰,共同捍衛了世界和平和正義。在那場戰爭中,數以千計的美國將士為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不會忘記美國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贏得自由和獨立給予的道義支持和寶貴援助。
中國人民一向欽佩美國人民的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我青年時代就讀過《聯邦党人文集》、湯瑪斯‧潘恩的《常識》等著作,也喜歡瞭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還讀過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瞭解。
在漢字中,“人”字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中美友好,根基在民眾,希望在青年。我願在此宣佈,中方支持未來3年中美兩國互派5萬名留學生到對方國家學習,中美將在2016年舉辦“中美旅遊年”。中國將為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說:“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馬丁‧路德‧金先生也說過:“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今天,我們再次來到關鍵的歷史當口。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開創中美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中美兩國人民幸福、為世界各國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陳真按:演說中所提之「兩個一百年」是中共中央和習近平於十八大中提出的國家發展奮鬥目標,屬於中國夢的具體化陳述之一。
第一個一百年是2021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達成全中國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二個一百年,亦即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達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9.26
發佈時間:
上午 12:48
透過林弘宣,我彷彿看見了基督的身影,他讓我相信,宗教並非只是一種概念。古今中外,除了維根斯坦,除了甘地,我不曾見過一個比林弘宣更配得上“聖徒” 這個稱號的人。-陳真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9.25
發佈時間:
下午 1:05
三十年前,高醫學生會委託我辦理一個高醫影展,從尋片、簡介、做傳單、寫影評,我一人全包了。我刻意避開當時附庸風雅的台灣藝文人士一談起電影就是高達、雷奈等等這些歐洲大師,找了12部片。
除了路易馬盧的 ""童年再見"",其它大多是一些當年大家連聽都沒聽過的導演。包括侯孝賢的 ""童年往事""、Emir Kusturica 的""爸爸出差時""、許鞍華的""小姐撞到鬼"",章國明的""邊緣人"" 和""點指兵兵""、Ridely Scott 的 ""Blade Runner"" 及Milos Forman的""Hair"" (毛髮) 等等。
同學們說,""怎麼沒有大師?"" 我說這些就是大師,大師就在你眼前,只是當他還沒成名前,人們總是視而不見。一旦成名後,大家卻又開始吹捧瞎捧。
聶隱娘一個人,沒有同類。Blade Runner裏頭卻有些 ""人"",雖有少數同類,卻連 ""人"" 都不是,只能算是人造物,一種生物機器。聶隱娘殺人,他們卻是被人追殺。
還好後來出了個武藝高強的王,一身絕學,智力高超,倒過來追著人類殺,為同類復仇。原本負責殺他們的殺手根本不是對手。王要殺他輕而易舉,於是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殺手嚇得四處逃竄...
雖是人造生物,但人類很厲害,在造物程式裏寫入各種鉅細靡遺、從小到大的 ""一生記憶"",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真的曾經擁有過那樣一些生命歷程。到頭來卻發現,那些潛藏他們內心深處、不為外人所知的珍貴美好記憶,原來只是人類植入的各種公開程式,一點都不珍貴,難免心碎。生命雖是人造,感情卻是真實。但也正因為生命經驗得來不易,他們特別在乎自己的身世,在乎生命中僅有的一點記憶。
故事結局出人意表,本不應多說,不過三十年老片了,說了也無妨。電影好壞,終究不在劇情,事先知道或事後知道,無關緊要。很多書,很多電影,我倒背如流,熟悉一字一句,依然震撼。
王最後不但沒有殺掉殺手,反而出於憐憫,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了他。救起殺手後,王自己卻時辰已到,生命即將告終。
殺手四處逃命之際,最後反被對手救起,驚駭莫名。王臨終時,看著殺手,念了一段(若我沒記錯,應是)Rilke 的詩;帶著微笑,手裏抓著一隻白鴿,吟詩般地自語著,他曾參與宇宙盛事輝煌,目睹千萬星辰起落,然而這一切終屬微塵,生命憾事,何止於此,到頭來,究係雨水或淚水,似乎也沒什麼差別了。
殺手看著王靜靜垂下頭死去,白鴿縱天飛起。殺手愣在現場,百感接集,心裏想著:""也許他們的問題,也恰恰是我們的問題:我從哪裏來?我往何處去?我能活多久?""
物種各異,生命卻只有一類,你的問題也正是我的問題,你的悲歡也恰是我的惆悵,無所差異,無人落單。生命千絲萬縷,歸於一端。欲了塵緣者,塵緣難了。
kate chang
發佈日期: 2015.09.25
發佈時間:
上午 3:13
聽說《聶隱娘》上映一週的時間,票房開始大幅滑落,我仗著侯孝賢說這是「一個人,沒有同類」的故事,票房不是導演的重點,便再次提起、自說自話。
我和一位先生去看,電影結束後和他聊了一下,先生說道:為什麼不用寬螢幕、而採用4:3的長螢幕?為什麼地景環境如此跳躍?他的為什麼,自是有他的思考,又也只有侯孝賢能夠回答,不過「為什麼」提醒了我,便穿鑿附會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故事。
聶隱娘二度因為子幼不殺,不因為她的刺客身份而舍棄她的紅線,甚且這條紅線還成就了主公的天下;孤獨如她,泰半時候默默等著,等著明白,等著痛哭,等著出手,等著放手。觀影時我是我她是她地陪她等著,聽見蟲鳴鳥叫才知時間流逝,這是我們的蒼涼人生;而膠卷上每一格美成明信片的風景,卻不是我們的真實人生!——這難道是侯孝賢的不忍之心?鋪排了蕨類松針、夏蟬火堆的衝突景色,讓我們從中尋找自己心屬的風景,留下一點記憶想念?明白如他,不可能不知道,只要稍加裁切出寬螢幕,在電影院裡的我們,視野一旦拓寬,感官刺激就一爽字形容。——這難道是他的工匠堅持?老師傅拿到了一塊木頭,便只願意完整地呈現那塊木頭本質,好讓一度被風景明信片迷惑雙眼的我們,還留著一點理智,提醒自己所面對的真實人生,是手上那塊有限的木頭?
侯孝賢的不忍,編織風景如畫,聶隱娘的不舍,封刀遠離江湖。聶隱娘選擇違抗師命、留道姑一人舞鏡,背對江湖與磨鏡少年同行。而一心背對觀眾的侯孝賢,用飽滿的風景(冒著不連戲的大忌)鼓勵我們,還是難了塵緣。
人們總是有自己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一個人一支草一點露,目光之所及生命之所在,孤絕此「在」的蒼涼,只消聶隱娘掩面痛哭可以安慰;「存」是世間萬物亙古的現實難題,面對生存再怎麼用正能量來鼓勁,終要落一個飄零的下場。但如果這故事是關於一個殺手的自覺,那最後的不忍不舍之心,興許就是侯孝賢真正想說的,至於殺手當如何、自覺又如何,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9.24
發佈時間:
上午 1:42
我在2015.08.02 那篇提到鄭南榕的文章裏頭的 ""二"",提到一本書,就是這位何榮幸先生所寫的什麼碗糕喧嘩。
我知道,很多事即便我願意說出,大抵也很難取信於人。越是關鍵問題,越是不可能有人相信;於是,我們(至少是我)總是刻意迴避關鍵問題,而儘在皮毛問題上做些無甚意義的議論。
這樣一種議論之所以缺乏意義是因為,你不可能適當理解某個概念系統 (或說某個觀念或觀點或世界觀),除非你對該系統據以成立的基礎有著一種起碼的理解。
或者倒過來說也一樣,當你對某個基本命題或所謂河床命題(bedrock propositions)充滿誤解或一無所知時,事實上你也不可能適當理解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所產生的整個概念體系。套句維根斯坦的名言:""獅子就算會說話,我們也不知道牠究竟在說什麼。"" 即便獅子說出完全合乎標準文法的中文也一樣,比方獅子說 ""嗨,你好嗎?"",我們也不可能聽懂這句話的意思。
為何如此?因為獅語有獅語的一套 ""河床命題"",一套 ""深層文法"",但我們卻無從知曉這套基礎究竟為何。當然,除非我們成為一頭獅子或獅子的某種近親物種,自然就能輕易理解其所說出的一切。
曾有個人說,他很喜歡我的文字,同時也很喜歡某某某的文字。事實上,這當然是 ""邏輯上"" 絕對不可能。這就好像有人說他好喜歡髒亂,但又超有潔癖一樣矛盾。也許在某些事物上或某些表達上,我跟這位某某某有著某種乍看雷同的見解或說法,但這樣一種雷同其實毫無意義,因為骨子裏不但是 ""截然不同"" 的兩種生物,而且恰好站在對立面,就如同光與黑暗。某某某若是那光,我必是那黑暗,總之概念上不可能併存。一個人不可能既拜耶穌,又拜撒旦,他只能二選一。如果有人說他兩者皆愛,那他其實只是在自欺欺人。
許多時候,我光從旁人的一個句子或一個眼神,我就能知道我跟他之間的真實距離;少數近在咫尺,宛若知音,大多卻相去甚遠,甚至以億萬光年計。
為何光憑一句話就能知遠近?因為世上沒有一句話能單獨成立並取得意義,所有句子必然屬於一套 ""語言"",從單一句子自然就能推出該句子隸屬於什麼樣的一種語言,什麼樣的一種世界觀,什麼樣的一種生命造化。
李之釗
發佈日期: 2015.09.24
發佈時間:
上午 12:21
看到以色列抓丟石的小學生 ,實在很生氣 。想去以色列在台辦事處丟石頭! Go to Hell ! IOF !
王修亮
發佈日期: 2015.09.23
發佈時間:
下午 4:52
我們沒有漏掉甚麼,只是我們的立足點很深,一般人潛不到這麼底層來觀看思考。我們的效能很慢,十年樹木的耐性,在如今求快求現的社會來說都是不可等待的,何況是百年樹人。
我最近自覺已經「認命了」,不是算命卜卦的這個命,而是五十而知天命的命,盡己之力,隨命所行。任它水清水濁,歷史的循環,其實非常類似的,總是少數人堅持某種不可撼動的價值,默默推移繼續。
比較可惜的是同伴太少,非常希望在專業上有切磋琢磨,卻總是獨自佇立。
kate chang
發佈日期: 2015.09.23
發佈時間:
上午 11:47
我想,過去廿年恐怕是龜兒子暴打王八蛋的過程。時空環境不同也必然有不同的權宜之計,我懷疑李敖在黨外時代的解方用在當下,會否令人更生頹敗黑暗之感(畢竟龜兒子是王八蛋所生)?何榮幸曾特意成書肯定這過程中的眾聲喧嘩,這個肯定或許恰恰反映了最大問題:喧嘩不是多元,而是陳真醫生一再指出的,語言文字被綁架,喧嘩的原因不過是大街上的推擠,為了掩飾護航扒手竊取錢包而已。
我沒有解方,本不應冒泡貼文,但感到我們一定漏掉了什麼,才會不斷墜落、黑夜無盡。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9.22
發佈時間:
上午 2:32
一封信
不管柱柱姐做出何種決定,我們自然都會支持。我那文章,只是角色置換,說說我若是她,我將如何。僅供參考。
二十年前,原以為昔日陰霾已去,黑夜將盡,台灣將在一種自由且充滿理性的氛圍下,往文明飛奔。沒想到卻以光速般的速度直線墜落,至今都還沒見底。
白日已盡,黑夜漫漫無期。我敢說,在我有生之年,絕對看不到一線曙光,但也許這才是人性與歷史之常態。
人生不過百歲光陰,我們卻總是傾向於以一己生命來做為一種度量衡,彷彿這稍縱即逝的短短一生便是歷史長河理當走過的春夏秋冬。到頭來卻發現,也許這回還只是初秋,冬都還沒來呢,何況春夏。
時間長河中,各人各自選擇了一份角色,成敗皆屬細微,也許無甚差別,但求無愧;至於旁人說法,其實也就只能聽聽罷了。
某個意義上,這些當然都是高調;高調自有高調的價值,但畢竟與現實相去甚遠;人總不能老是把自己想像成浩瀚長河裏的一粒沙那般為人處世。
若以現實論現實,我倒是相信,讓王金平去打蔡小姐,對台灣比較有利。黨外時代,李敖有句話說得很對,我們應該 ""支持王八蛋去打龜兒子""。在我看來,這很重要,因為唯有讓王八蛋和龜兒子打架,才不會兩者進一步結合,生下一隻更恐怖的怪獸。
國民黨內,以馬英九為代表的這股較有理想與文明素質的良善勢力,既已淪為絕對少數,就應更加珍惜,認清自己的處境,專心扮演異議角色,而不要輕易被勝敗論英雄的選舉遊戲給進一步摧毀。
我寫東西,只是說出一己之心,很怕對他人造成影響。就說這樣。謝謝諸位所做的,很感激。
陳真
隆誌
發佈日期: 2015.09.19
發佈時間:
下午 6:26
日本通過安保法,總覺得是老美在後面默許的結果。也許以後老美只要在後面當個影武者,叫日本小老弟出頭就行了。
=============================================
148:90強渡關山! 日本參院凌晨通過安保法
http://goo.gl/4emlum
【中央社/東京19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國會今天通過安全保障相關法案,這項法案將允許自衛隊70年來首度赴海外作戰。大批反對這項法案的民眾,聚集在國會大廈外抗議。
儘管大眾反對,在野黨以拖延、牛步戰術因應,執政聯盟仍希望速戰速決表決通過。
首相安倍晉三表示,這項政策轉變對因應中國大陸崛起之類新挑戰至關重要。這是自衛隊1954年成立以來日本最大的防衛政策改變。
但這項法案引發大規模抗議,抗議民眾表示這項法案違背70年來所奉行的和平憲法,並可能使日本捲入美國所領導的戰爭。首相安倍的民意支持度因此受創。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安保相關法案一旦成立,1990年代以來的擴大自衛隊海外活動路線,無疑將進一步加速。
自衛隊成立於1954年7月,當年6月的參院全體會議上表決通過了禁止將自衛隊派往海外的決議,之後很長時間一直進行極為有限的運用。
日本的盟邦美國對這項改變表示歡迎,但是曾飽受日本戰爭侵略之苦的中國大陸,一再對這項法案表示關切。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天說,由於歷史原因,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一直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大陸也注意到,日本國內反對新安保法案的呼聲日益高漲。
他表示,希望日本政府認真傾聽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正義呼聲,確實汲取歷史教訓,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在軍事安全領域慎重行事,多做有助於促進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昨天傍晚,在眾議院院會上,民主黨幹事長(秘書長)枝野幸男發言說:「安倍想讓安保相關法案立法通過,這是破壞立憲主義、扭曲戰後日本骨架的作為。戰後最惡劣的法案,以戰後最惡劣的手續強行表決的姿態,根本是暴行,安倍內閣已處於暴衝狀態。」
日本今天起到23日有5天的長假,安倍擔心在國會大廈周邊聚集的反安保民眾會大增,為避免夜長夢多,希望今天參議院就能表決通過法案。
民主黨等在野黨展開拖延戰術,從前天以來,陸續向參議院提出了針對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委員長鴻池祥肇、對防衛大臣中谷元、首相安倍的問責決議案,但都遭否決。
包含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保相關法案有2大法案,一是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有10項目修法法案),以及國際和平支援法案。法案於7月16日在眾議院多數決通過後,送交參議院審議。反對安保相關法案者稱此為「戰爭法案」。
作為自民黨推薦的參考人,出席憲法審查會的早稻田大學教授長谷部恭男抱有強烈危機感稱:「創下可根據執政者的判斷來改變憲法解釋這一先例,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他並敲響警鐘稱:「日本現在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和平又安全國家。如果自衛隊成為美國戰爭的幫手在海外殺人的話,其後果有可能殃及國內。」
同樣在憲法審查會上主張「違憲」的慶應大學名譽教授小林節也嚴厲地表達憤怒稱:「政府和執政黨憑藉人數優勢強行通過了未能就內容進行誠實說明的法案,這等同於掌權者的政變,簡直不可想像。」
參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前天表決通過了安保相關法案,民眾對強行表決表示憤慨,但同時堅信「關鍵時刻才剛開始」,抗議行動絲毫沒有停止。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9.19
發佈時間:
上午 3:43
國菘,
除了上述各種標籤,我也常被誤以為是個理想主義者。貼標籤很容易,但標籤內容究竟意味著什麼卻往往隱而不宣。
當我們說某人是個理想主義者時,通常隱含一種意思,意即對方高舉某種道德原則或立場,並且堅定不移。我尊敬這樣的人其心意之良善,可我終究非其同類。
個人心意之良善,並不意味著其想法或作法是合理的或道德的。例如我從不懷疑林義雄的無私與利他精神,但對其近十幾年來之所作所為卻無一認同。也許你可以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理想主義者對於特定主張或原則之 ""堅定不移"" 或所謂 ""擇善固執"",卻往往帶來道德災難。
我對道德之為物,倒是向來有個堅定不移的原則,那就是 ""道德無法原則化""。在我看來,道德原則是很不道德的。相對於道德原則之堅定不移與顛撲不破,我比較傾向於隨時根據現實狀況做調整,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我自己轉。聽起來很後現代,很虛無,但其實恰恰相反。西方哲學各種主義標籤少說也有幾百個。如果硬要給我自己挑一個,我會挑實用主義 (pragmatism)。我也向來派給維根斯坦這樣一個標籤。
如果拿起一頂帽子裝水喝,那它此時就是個 ""茶杯"",我並不堅持、也不相信 ""茶杯"" 非得有個什麼內在必然的本質或形象。就算你拿電子顯微鏡來尋找,也找不到 ""茶杯"" 的必要成份。意義總是隨其用途而定,一個容器,拿來放骨灰就是骨灰罈,拿來撒尿就是尿壺,用途不同,意義也隨之不一樣,即便兩者外表上一模一樣。骨灰罈很神聖,但其神聖並非來自其內在有個什麼神聖的本質,而是來自它的用途,我們的態度也因之而有所不同。
對實用主義者而言,各種乍看對立的概念,多少都還是可以找到彼此相容的可能性。
也許你會說,當意義具有如此的相對性與不確定性,絕對價值從何而來?難道實用主義者只是一種務實取向的後現代主義者?當然不是。不過,這就說來話很長而且很難通俗以之了。
就算口才再好,經過高度通俗化的哲學講述,所能表達者依然極其有限,而且往往充滿扭曲。圈外人聽之,只能當做趣談,當做啟發,當做一種思考上的刺激,而不是當成精確陳述。若要細究,只能進入浩瀚經典。就跟任何一門學科一樣,例如高度通俗化的醫學講述,或有助於養生及預防;若要細究,恐怕也只能花十年、八年,進入無數的醫學專著。
曾經有人問羅素,""你會為理念而死嗎?"" 羅素說,""當然不會啊,我又不是笨蛋。"" 旁人追問,此話怎說?羅素答,""我不會為理念而死,因為理念有可能是錯的。"" 人可以為愛死,可以為錢亡,但若要為理念而死,恐怕得三思。當然,除非這個理念連結到你個人生命的生存價值上,或許另當別論。願意為它而死者,不見得更高貴;不願為它而死者,也不必然因此而卑下。
十多年前,我曾一反常態,從書架上拿了幾本哲學書,送給一位初次見面、從未念過西方哲學的朋友。原因無它,因為他問問題時讓我感覺很好笑,他似乎 ""真的"" 被某些哲學問題所困擾。一般人談問題總是談在嘴巴上,很少有人真的因此感到困擾。哲學是一種病,但它是一種世上最罕見的疾病,真的得病者似乎鳳毛鱗角。他問我一個有關 ""絕對價值"" (absolute value) 的問題。他說他一方面相信絕對價值,但一方面卻又很不想要宣稱它的絕對性,那他不免要懷疑自己到底是信還是不信?
我跟他說,我覺得我媽媽是全宇宙最偉大的媽媽,對此一信念我毫無疑問,但我需要強迫大家也要跟我信仰同樣的結論嗎?絕對價值難道不能有個適用範圍?許多時候,它之所以絕對,恰恰就是因為它不出方寸之間而只存乎一心;它只適用於我一人。套句維根斯坦的術語,你可以說它是一種全天下就只有我一個人能懂的 ""私密語言"" (private language),別無同類。
私密語言即便說出,亦無人能懂,如詩一般。
陳真2015. 09.19.
p.s.: 至於劉莉真所言,抱歉我有看沒有懂。你似乎是在抗議什麼或表達某種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