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發佈日期: 2014.03.13
發佈時間:
上午 12:25
我從不看所謂影評,就如我從不需要樂評,我自己有耳朵能聽有眼睛能看,我不知道看那些評論有何意義. 當然,如果你喜歡那個評論者,那他講的話自然就會有參考價值,你會想知道他怎麼聽怎麼看.
雖不看評論,但有時在查閱電影時刻表時,仍會不經意看到一些評論,每當台灣觀眾說好棒好棒哦, 那我就知道這肯定是一部大爛片,反之亦然,當人們惡評連連,我就會想這可能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我約略能理解salinger為何對麥田捕手的暢銷感到沮喪,據說他曾透露,如果時光可以重來,他不會出版這本書,他說,出版這書很可能是個錯誤. 原因難以陳述,但我猜或許那一部份是因為這部眷戀 innocence的小說,卻被世故已極的社會大眾所熱愛,它是要逃離社會的,卻反倒被社會所接受,就如維根斯坦,一個盡全力避免公眾化的人,終究卻被公眾所議論不休.
當然,熱愛某一種人事物並不意味著你真的了解他或真的喜歡他,大多數人只是喜歡一種 "感覺",一種讓自己以及讓別人 "以為自己喜歡某種事物" 的感覺. 即便我也有好多粉絲, 但誰與我同種, 誰只是模仿效法某種毫無意義的外在模樣, 其實一清二楚.
我常看到很多人,幾乎以年輕女性居多,明明台語非常流利,但在某些場合,她卻喜歡強調或喜歡有意無意讓大家以為她台語不太會講,故意怪腔怪調講台語,以示....以示什麼,不用說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以示某種高貴.
相反地,我倒從沒見過一個英語或法語德語非常流利的人,會故意怪腔怪調講這些語言,他們通常會講得比一般的音量還要大上至少50分貝. 就算是這些語言很差的人,明明聽不懂,但在一場演講集會中,他也會猛點頭,努力跟著其他聽眾一起露出微笑,以示...以示什麼,不用說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以示一種高貴,即便攀不上高貴,我也絕不能示弱,不懂也要裝懂,人家都還沒講完他就已經在猛點頭表示聽懂了.
言歸正傳,愛或不愛,往往滲透太多純粹愛恨以外的因素,例如古典音樂意味著高尚,不愛也要假裝愛,講起台語明明完美無缺,硬要把音階講歪了,以示台語離俺很遠,但在一般狀況,愛恨反映著一種品味,品味這東西就像身上的氣味那樣,在不經意之中就會忠實地流露出來.
所謂爾之美食,俺之毒鴆,你的美食佳餚,我聞了就想吐,吃了便中毒,你眼裏的美女甩哥,在我看來很可能醜到爆.
我們通常只習慣於根據生殖器來分類,把人分男女,但我要說能藉以一刀切分成兩個類別的東西可多了. 維根斯坦說,人們怎麼使用隱喻,骨子裏的差異,遠遠大於表面上所呈現. 也就是說,你我使用隱喻的方式與態度之不同,透露出咱們彼此之間的物種差異事實上遠遠超乎想像,遠遠超乎表面上的不同.
曾有個喜歡龍應台的讀者說她也喜歡我寫的東西,我聽了很無言,因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你也許可以喜歡山又喜歡海,但你沒法喜歡兩種互斥的人事物,就好像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愛上帝又同時仰慕撒旦,這兩種世界是無法並存的.
這樣一種差距是 “範疇性的"(categorical), 一個人跟一隻蚯蚓即便有再大的不同, 總是能彼此找到一些交集, 但範疇性的差異卻非但無交集甚且互斥, 有此便無彼. 這就好像一個人不可能一心想避世逃世卻又一心愛慕喧囂塵世;一個人也不可能一方面厭惡鎂光燈厭惡公眾化,卻又一方面很想成名成為名人成為大眾的偶像.
也曾有人 "祝福" 我將來能成為某個名人,或 "期許" 我當官當民代或 "安慰" 我沒當官當民代當這個當那個等等...聽了很無言,不知道怎麼跟這樣一個人講話,因為不管我怎麼努力表白努力澄清都不可能讓他理解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我們彼此之間 "使用隱喻" 的方式南轅北轍. 在他的隱喻或說他的看世界的眼光底下,他註定永遠都不可能適當地理解另一種截然不同甚至完全互斥的隱喻.
那麼,這個一刀切的東西,這樣一些隱喻究竟有哪些呢? 當然說不完. 氣味只是俺的一種統稱. 從一個人怎麼使用隱喻,你就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用何等眼光看世界.
講這些其實不是芝麻小事,不只是琴棋書畫的選擇,也不只是投給誰一票的問題,即便終身大事或一般交友也脫離不了這一點.
今天假設我被白宮那群恐怖份子逮住了,不久,傳出口供,口供上若寫著俺正在進行一場改變世界文化改造人心的偉大公民覺醒運動,毫無疑問,那一定不是我講的話,我就算被刑求被舉槍對準腦袋,也決計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因為那非但不是我使用隱喻的方式,而且恰恰是我這個物種的天敵,彼若是光,俺便是那黑暗,不可能並存.光來了,俺就消失了.
就跟宗教一樣,不同的隱喻各自有不一樣的信徒,散發截然不同的氣味. 我這一物種為數稀少,生肖屬蝙蝠,畏光,執著,害羞,自信不足,見光便自慚形穢,幾乎要化成一灘血水,晝伏夜出,夜裏展翅,無聲無息.
西方哲學所學何事,建造於三千年前的古希臘阿波羅神殿前的大柱子上刻著一句神諭:know thyself(認識你自己). 何等物種,便以何種樣貌去存活.
陳真
==============
柯文哲演講 稱正改變台灣文化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3月12日
(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12日電)台大醫師柯文哲今天到中山醫學大學演講,場內場外擠滿了人,他說,他正在進行一場改變台灣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
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晚間在校內舉辦「醫學大學學生應有的社會責任」演講,演講廳裡擠滿數百名學生及各地聞訊而來的民眾,不但走道上擠得滿滿,許多學生寧可席地而坐,仰望著柯文哲,還有許多學生在演講廳外擠不進去,枯等了一晚。
柯文哲表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阿米巴有什麼兩樣」,人因有夢想而偉大,如果一個地區的年輕人沒有夢想及理想,那會很可怕,台灣現在已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貧富懸殊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