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560 則留言。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9:02
美籍部落客兼記者Gonzalo Lira因為報導俄烏衝突,被Zelensky及亞速營點名,目前下落不明,據傳有可能已經被烏克蘭納粹綁架甚至斬首。

https://www.rt.com/russia/554256-lira-blogger-ukraine-missing/

以往以愛好自由民主人權自居的美國及西方政客,對此事件倒是靜悄悄的。如果Gonzalo不是在烏克蘭失蹤,而是在俄羅斯失蹤,現在西方世界大概會大聲譴責俄羅斯侵犯報導自由、侵犯人權,並要求俄羅斯放人等。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9:01
外交部:阿桑奇被引渡到美国让人看清美国政府的伪善面目
https://youtu.be/HiY-puAld30

汪文斌:"阿桑奇的命运告诉人们,揭露别国的所谓“暴行”就是英雄,揭露美国的丑闻就是犯罪,这就是美式“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实质。"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2:56
看不懂你在寫什麼。請講大白話。
發佈日期: 2022.04.22 發佈時間: 上午 1:03
校園內又出現某輪子教的座談會,內容不外乎播放所謂的「迫害紀錄片」,要不就是宣傳他們的「藝術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場這樣子的座談會,主講人也總是是那幾個組織圈內人,公佈欄和周圍店家都可見他們的宣傳單,真是倍感噁心。
懷軒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下午 6:42
英國法院發出了阿桑吉的引渡命令,現在就只等英國內政大臣簽字授權,阿桑吉就將被引渡去美國受審。

https://www.rt.com/news/554209-london-court-assange-extradition/
和光同塵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下午 5:41
https://rudana.com.ua/uk/news/pihota-syla-znayomtes-ce-93-okrema-mehanizovana-brygada-holodnyy-yar-foto

1) 唉…,第一张照片的几位老兄哪里像是职业军人了?何不改行做喜剧演员或者就回家种田了?怎就踏入这杀戮战场?中间老者似乎是懂行的,満脸苍桑待死之貌。

2) 政治实在是修罗鬼刹之学,如不小心掌舵便可能将整个民族置入万劫不复之地。高道德情操的鄉愿蠢蛋如马英九之辈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曾经犯下的严重大错。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0:16
(又續)

我們平常開藥給病人,會跟他說這些藥大概有哪些療效與可能的副作用,藥袋上往往會列出一長串副作用清單。我們不會只跟他說吃藥好棒哦!多少還是會讓他知道一些潛在風險或常見的副作用。

但是,你看台灣所謂政府卻不是這樣,他只想騙你,當他希望你這樣時,他就說這樣有多棒哦!當他希望你那樣時,他又說那樣有多好!各位不妨想想這個人渣黨對萊豬與日本輻射食物的前後態度就能明白這些混蛋政客是如何操弄。對他個人有利時,他就講這樣,對他個人不利時,他又馬上改口講那樣,一下子說會滅國滅種,一下又說萊豬輻食好吃、環保又健康,是健康食品。它媽的真是什麼話都敢講。

現在也一樣,給小孩打基因疫苗明明有很大的長期不可測的潛在風險,他卻絕口不提,一味無限誇大其好處;特別是連美國自己都沒有緊急授權、連美國自己都還沒開放給兒童施打的莫德納,台灣的小孩卻被迫要身先士卒充當實驗品嗎?

BNT其實也一樣。美國只是開放其緊急授權,施打兒童人數不詳,據說數百萬,但是,美國有幾億人口,所謂 "數百萬",到底佔多少百分比?而且,基因疫苗的風險並不在於眼前短暫的一些身體不適,而在於長期未知的巨大風險。

你要幹啥都行,但你要把正反利害關係講清楚,不要欺騙,不要操弄,不要以科學服從政治,不要為了搞仇中反華的政治鬥爭而犧牲眾人尤其是犧牲下一代更好的選擇。

反過來說其實也一樣,你要反疫苗我沒意見,但你同樣也不應該信口開河,不該以偏概全,無限誇大,卻對新冠病毒的各種長短期傷害故意淡化不提。比方說 Long Covid Syndrome,指的是新冠病毒確診者,半數以上的人,在痊癒之後依然存在的長期性傷害,尤其是腦部萎縮與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最為嚴重。你不能為了反疫苗就故意不說,反而自己發明什麼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毫無根據地把各種身體不適全推給疫苗,無限誇大其危害。

精神科其實每天都會遇到許多病人,聽信坊間流言,提出類似質疑,老是說精神科藥物有多可怕,這個藥拒吃,那個藥也拒吃,說什麼吃了會失智會變笨會更遲鈍什麼的,事實上,長期失眠或有病不治、腦傷不醫,失智風險恐怕要更高出千百倍吧。

六零年代,美國有個反精神醫學運動,如今雖已成歷史而乏人問津,但是,對於藥物之誇大風險依然存在。當然不是說精神藥物無害,而是說利害不是絕對的,不是一面倒的,而是需要打打算盤,看看利害關係孰輕孰重,從而做出適當決策。

再說,世上會有什麼藥物無害?精神藥物並不特別。台灣人最喜歡吃的胃藥和維他命或是什麼保健食品,危害與副作用不也一大堆?甚至還更多。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9:39
科學論述必須避免看到黑影就開槍,所有的證據也必須經由一再驗證才能下一丁點的結論。作為研究人員,我碰過好幾次僅僅利用片面結果就下結論的,因為論述者所持有的證據可能只代表了5%以內的可能性,卻刻意忽略了剩下95%的狀況。舉例來說,我們每天不斷透過細胞模式篩選可能對抗癌症的小分子藥物,在細胞的反應中可以找出若干個具有潛力的候選藥物。但是我們卻無法僅僅透過細胞模式便宣稱某某候選藥物具備良好的抗癌效果,這些候選藥物在進入動物或臨床試驗的時候,失敗的機會很高。

生物醫學的數據在下結論的時候,還得再加上限定詞,也就是在某某條件成立下或某個範圍內,這個結果至少很大可能不會出錯。一旦出錯,作為理智的科學家,不是捍衛原本的立場,而是針對出錯的部分對原本的論述進行修正。不過還是會有不少科學家堅持原本的立場,因為科學要求客觀,人卻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加之生物類的論述因為變因過於複雜,很容易出現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情況,甚至有部分科學家會犯下偷換概念的低級錯誤。

關於施打基因疫苗是否會造成先天免疫的機制被抑制,就目前相關文獻的結論來說,多數是不贊成這個說法。有個調查結果是感染SARS-CoV2的患者中,先天免疫的第一型干擾素受損的患者死亡率高於可以正常表現第一型干擾素的患者,但是並沒有直接證據指出基因疫苗會破壞第一型干擾素的表現途徑。基因疫苗的疑慮主要還是在我們沒有足夠的驗證,無從精準判斷「可能的」長期性風險,就此大量施打猶如進行一場大型的人體試驗。其實防疫最好的情況,應該是全世界通力合作,生產信心程度較高、較為安全的減毒疫苗。至於基因疫苗要不要繼續進行?站在科學發展的立場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不應該把未知的風險讓一般民眾承擔。至於染疫後使用什麼藥物治療效果較好,一些感染科醫師根據其經驗有自己的壓箱寶,但是至今為止,許多壓箱寶在驗證過程中失敗了。看到某些初步結果的黑影就開槍,有名的例子就是Trump的支持者為了抗疫吃了hydroxychloroquine結果掛了。

打不打疫苗還是看個人的價值與邏輯判斷,是要承擔染疫的風險呢?還是承擔疫苗副作用的風險?打疫苗會怎樣?發生問題的概率多少?不打疫苗又會怎樣?發生問題的概率又有多少?綜合評估過後該打就打,不該打就不打。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31
(再續)

我有個病人,打完疫苗之後,當場噗咚倒地,不醒人事,送往急診急救,後來被判定為疫苗引起。

他告訴我這事時,我仔細詢問他昏倒的前後狀況以及施打時的情緒狀態,我認為與疫苗無關,而是與本身的情緒及過往曾經有過的針頭恐懼症有關。

當他想再打第二劑時,他媽媽也跟著來了,很不放心,怕他的兒子又再度休克。我跟他們說,如果你們不想打第二劑就算了。如果想打,我就開個抗焦慮的藥給你,相信應該不會再昏倒。而且,如果當天評估的醫師敢讓你打第二劑,那你就打吧。

後來,他照我說的,先吃一顆抗焦慮藥再打疫苗,結果打完一點事也沒有,一路談笑風生。

那麼,我就可以因此論斷說他第一次的休克一定與疫苗無關嗎?當然也不行。

我的意思是說,做出實證性的因果判斷,理當要有更堅實的證據基礎,而不是打完疫苗從此之後的大小毛病就全都能推論說是疫苗引起。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06
(續)

過去大約半年多來,經常有病患求診,說他打完疫苗之後出現哪些症狀,例如疲憊,胃口變差,失眠,頭痛,月經失調,搔癢,視力模糊等等等,幾乎所有身體不適統統都會被病患認為是疫苗引起。

這時候,難道我就可以大胆地論斷這些就是疫苗造成的後遺症?不管我有多麼不信任基因疫苗,我也不會因此就見獵心喜,把這些症狀全說成是疫苗引起。

事實上,經過我的仔細問診與檢查,我到現在都還沒法確認一個病患確實是疫苗所致的症狀,因果關係不是輕易可以確認的不是嗎?反倒是有一些自以為是疫苗造成傷害的病患,我卻幾乎可以很篤定地排除是疫苗引起。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2:51
專業人士當然也有鬼扯蛋的自由,問題是鬼扯還是要有一點點最起碼的實證性不是嗎?尤其是自然科學,三分證據講五分話我勉強能接受,但是零分證據卻講一百分的話,那就是鬼扯。

臨床上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問我該不該打疫苗、該打幾劑、該打哪一種疫苗等等?更多的人詢問我打完疫苗的一些身體異常狀況是否疫苗引起?

我的回答通常都是含糊的,因為依照實證資料,除了告訴對方勿打高端之外,我實在沒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對方往往缺乏相關知識,我的過度評價很容易就會誤導對方做出判斷。

我通常只會以自身的選擇為例,供對方參考。至於我的判斷對不對,我不敢打包票。我只能說,基因疫苗是一種新科技,我們對它所知甚少,缺乏長期數據,潛在風險難料,不應該打在幼兒身上。萬一出現問題,等於是傷害一整個族群,一整個世代,甚至綿延不絕的禍害。

同理,就大人來講,當你沒有傳統滅活疫苗可以選擇時,儘管我對基因疫苗充滿疑慮,我也不可能叫別人不要打。為什麼呢?因為不打的話,你就得承受天平另一端的罹病風險。罹患新冠病毒的後果,恐怕也不是你能承受得起。

因此,面對這樣一種左右兩難卻無大陸疫苗可供選擇的狀況下,我沒辦法替你做決定,你得自己打打算盤。

我想說的是,專業基本上意味著一種責任,不應言過其實,不應毫無根據地危言聳聽,誤導非專業者做出不適當的決定。反疫苗也不應該反到一種信口開河的地步。

你看那些反對基因疫苗的著名學者,他們的反對理由都是相當紥實的,通常與其不可測的長期潛在風險有關,是一種可能性,而非確定性。他們的反對態度強烈,但他們的反對論述卻同樣嚴謹而非信口開河。

相反地,一個人飛躍一切證據而做出極端且獨斷的(dogmatic)論斷,並不會因此而更有說服力;實證性的東西,終究還是得回到複雜的證據上,而不是回歸一己好惡或想像。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2:11
請問哪來的什麼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20 發佈時間: 上午 12:03
這不是喜不喜的問題,鬼扯蛋就是鬼扯蛋。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9
我持續觀察那個部落格很久,

網路上假訊息很多,我沒有在用 google 去搜尋過醫學問題,資料都是從李教授那邊來的!

不好意思,叨擾了,陳先生若不喜這幾篇所謂「鬼扯蛋」的留言,可以刪除掉,謝謝!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8
什麼科系呢?

科學是這麼幼稚的一種東西嗎?反疫苗也不用反得這麼無厘頭。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3
我 53 歲!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52
我是大學學歷!
陳真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48
Jackie同學,很好奇你幾歲了?教育程度是?

你們應該都是谷歌醫學院畢業的。
賴志昌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47
陳真您好

關於李偉平的文章(我不知道那位版主是不是李偉平,也沒興趣去查,但我這幾個月有持續看他的部落格),他文章中

並沒有說蕁痲疹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也沒有那個意思。應該是您誤會了。

我的專長是不動產業,不是醫學,無力按你們醫師的言語說話,只能用一般的話語來解釋,請您見諒。

他的意思,應該是我們一般吃的牛排,如果沒有經過蛋白酶分解為胺基酸,或是我們腸道中有著無數的細菌與病毒,進入消化系統後,會被我們腸道擋下,沒有進入血液之中。如果有闖進去的,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這些外來蛋白/細菌/病毒,將它們驅逐出境,這就是蕁麻疹的妙用。

會冒出這一段,主要是他的部落格裡,有許多訪客,都擔心著被打針的人感染,我不知怎麼正確說這個詞,那些訪客們稱之為雪丁(Shedding),一而再,再而三尋問這件事,那位版主是用蕁麻疹為例,解釋自然界的雪丁時常在發生,吃個牛排都有,但我們身體不只腸道,包括皮膚,上皮組織,淋巴,都有強大的能力阻擋,大家不必過於擔心雪丁。

版主對抗新冠病毒,主要依靠的是紅黴素(Erythromycin)。大環內脂類的抗生素,有大量的體內研究證實,對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抑製作用。但臨床上還不能確定。這裡我很驚訝,我一直以為感冒是沒藥醫的,便何況抗生素明明是殺細菌。關於機轉,原諒我難以說明。在原研究裡,用的是克拉黴素,版主將它改成紅黴素。並用了醫治疱疹的一篇研究,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加阿昔洛韋(Acyclovir)有奇效,他將奧美拉唑改為耐適恩(Nexium),而將耐適恩40mg 加紅徽素 500mg 早晚服用一次,如有感冒症狀,服用三天,做為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這倒有些像東拚西湊出來的,也應該是那位版主長年研究並試驗的結果。這組合並不是為了治療新冠,早就有了,只是洽巧遇上新冠,版主以為有效。

我講這兩段話,是反覆解釋那位版主沒有蕁麻疹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的意思,恰巧我看了比較多篇部落格的文章,稍微知道那位版主的說法。擔心得新冠的,回答就是耐適恩加紅黴素。大部分打了疫苗的訪客,身體出現病痛,前來問那位版主怎麼辦,絕大多數我看到的回答都是無解。蕁麻疹是解釋病毒攻破腸道侵入體內後免疫系統的反應造成的一種結果,不是得了新冠病毒的反應,新冠也不是從腸道攻進去的。

陳真我知道您時間很緊,我不該打擾,原本也住口不談。但這事來回提了兩次,我因為知道一些,忍不住說一些我知道的。

賴志昌

————
大環內脂類治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原址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mi/2012/649570/
jackie 發佈日期: 2022.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45
陳先生誤會了,李醫師從沒有說過【蕁麻疹的妙用,能把新冠病毒從汗腺排出去⋯】


「保護台灣幼童,請拒打新冠疫苗」文章裡頭是說:『⋯蕁麻疹的妙用,其實是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的【外來蛋白 PrLP】逼到皮膚表層⋯』,

新冠病毒對於有天生 T-cell 的人而言,新冠病毒就能在上呼吸道被人體天生的 T-cell 給抑制住、消滅掉(自然感染,只有局部淋巴組織參與對病毒作戰。打疫苗是傾全身淋巴系統,去製造一些不一定有用的抗體,破壞免疫系統原有的平衡,沒撈到好處,後遺症卻一堆。),新冠病毒並不是靠蕁麻疹來排除⋯


至於『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英國衛生安全局)的研究報告:研究關於打疫苗
有助於改善Long COVID Syndrome』的說法,研究說減少Long COVID Syndrome,但卻大大增加Long COVID vaccine syndrome。

安全的疫苗,要經過十年以上研發,請十年以後再考慮,先讓別人去試!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