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89 則留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6.05 發佈時間: 下午 3:13
nausica,我不當 "大哥" 已經很久了.不過,訪談可以啊,只是這都應該以研究者本身的研究需要來決定要談些什麼,換句話說,他得先知道我是誰,然後才能知道,就他的研究而言,有沒有訪談我的必要.

當我還是個大學生,就純粹是個黨外人士,而且參與很深,無役不與,可說玩命.

一開始那幾年,周圍沒有半個學生同伴,比方說一直到1986年龍山寺的 "五一九反戒嚴綠色行動",整個活動只有我一個大學生. 當時的大學生,頂多只是在校園搞些撒嬌式的活動,鬧一鬧教官,寫些不痛不癢的文章,或做些代聯會主席普選之類的活動.

我當時寫了不少文章,批評這類宣稱與黨外劃清界限的所謂 "清純的" "校園民主運動" 之自欺欺人(比方說羅文嘉),我說,只有整個台灣的民主問題,沒有校園民主的問題,把後者和前者切割只是出於窩囊,而不是出於概念上的需要.

總之,把我看成什麼學運份子,那真的是天大的侮辱,我沒有那麼窩囊. 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很小嬲嬲,其實過去的大學生也完全一樣,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同樣就是很虛榮,喜歡結合媒體,做些不痛不癢的事,然後把意義無限膨漲,混蛋一點的,就藉著這樣一些純屬虛構的意義,吃香喝辣,顧盼自雄,比方說幾年後的什麼野百合,鎂光燈下的,大約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總之,訪談可以,但總該先弄清楚我是誰,別把我和那群混蛋看成一丘之貉;弄清之後,或許才知道我是不是你那位朋友進行研究之所需接觸的人.

如果是針對它媽的什麼野百合,我倒建議不如直接去訪問李登輝,因為他才是這個 "學運" 真正的 "學運領袖".

我的 email: emirchen@gmail.com
學姊 發佈日期: 2008.06.05 發佈時間: 下午 12:14
我們若7/29也可以, 不知其他人如何?

回應仔仔的問題. 以色列當然有它的一些文明面向, 但一切他所信仰的理應是"普世性"的原則, 當遇到巴勒斯坦人時, 即立刻瓦解失效, 這當然也就摧毀了他對種種普世原則的宣稱, 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何許多人會稱以色列為一法西斯政權, 只是我個人不傾向用這個已然有太多包袱的詞彙.
nausica 發佈日期: 2008.06.04 發佈時間: 上午 1:48
陳真大哥你好,
我有位法國友人來台灣研究台灣的民主發展,他想寫篇關於台灣的學運報告,像是野百合運動...關於這部份的資料,他希望最好是能做訪談讓他記錄。
我是貴站的潛水讀者,我只知道陳大哥對這很清楚,因此第一個想到的是跟他推薦陳大哥,本想請他直接來這個網站詢問,但又怕這樣會造成陳大哥的困擾...
想請問陳大哥如果他想訪談你可以嗎?或是有方式請他跟你聯絡?
如果不方便也跟我說一聲,我只是想幫朋友忙,不希望造成陳大哥的困擾。
謝謝!
怡靜 發佈日期: 2008.06.03 發佈時間: 上午 11:37
啊,歹勢,我突然忘了,7/19我可能得回醫院複診,所以26號比較恰當,但如果大家時間不好喬也不用特別遷就我,我也可以八月再上去就好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6.03 發佈時間: 上午 10:55
配合怡靜的時間吧,是不是19號較好?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6.01 發佈時間: 下午 6:21
這裡有個問題一直讓我想不通,那就是到底把以色列形容為法西斯主義何不合理「類似的話通常可以從像伊斯蘭之光這之類的伊斯蘭網站上看到。」?
有時候我總覺得就政治制度來說,以色列的民主選舉、多元政黨、和保障憲政自由﹝像言論、出版、集會、宗教等﹞這些可都是法西斯主義所否定的。
簡單的說,如果以色列的社會制度真的和當年的奉行法西斯主義的國家類似的話,那像諸如像Yesh Gvul(凡事有個極限)的和平團體根本無法生存。
但有的時候我又覺得它的一些行為,像對於其佔領區的各種不人道的政策和人權侵犯又很像二戰時,法西斯政權在其佔領區的各種行為類似;別的不說,光是其隔離牆就把當地弄得猶如二戰期間德國在波蘭各地建立的猶太區一樣。
所以到底把以色列形容為法西斯主義何不合理,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不知道大家的意見如何?
學姊 發佈日期: 2008.06.01 發佈時間: 下午 2:25
六月分靜站時間是六月十四日下午三點到五點, 大家不要忘記哦! 七月份不知道大家哪個時間比較方便? 如果選在19號或26號這最後兩周, 怡靜將有可能從高雄長途跋涉來參加, 這兩週哪一週對大家較方便呢?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5.27 發佈時間: 下午 10:04
今日晚報 2008.05.27 
美前總統卡特指以色列有一百五十件以上核武
中央社

 美國前總統卡特昨天在英國舉行的一項文學節慶記者會中說,以色列已經擁有「一百五十件以上」的核子武器。節慶發言人已經證實卡特曾談及此事。

 被問及未來美國總統如何與一個可能擁有核武的伊朗打交道時,這位八十三歲的前總統說:「美國有超過一萬兩千件以上的核子武器,蘇聯(卡特說話原文,其實應為俄羅斯)也有大約相同數目的核武,英國和法國有幾百件核武,以色列有一百五十件或更多核武。」

 據「海文學節」(The Hay Festival)一名發言人表示,卡特在這項活動的「書節」記者會中說:「我們擁有龐大數目的武器、不只是龐大數目的武器,而且還有投送這些飛彈到精確目標的火箭。」

 外界廣泛相信,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的核子強權,但以色列的政策是既不證實也不否認擁有核武。

 在同一個記者會中,卡特形容以色列封鎖加薩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人權犯罪之一」。曾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卡特也說,歐洲聯盟未能支持巴勒斯坦人的目標極為「令人難堪」。

文章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4+132008052701618,00.html
----------------------------------------------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5.26 發佈時間: 上午 10:38
以巴文學,難分難解數十年友善列印


郭光宇(自由評論者)  (20080526)




 今年5月14日是以色列建國60周年,以色列文學當仁不讓成為國際書展的熱門話題。不過當然也不會普天同慶,像去年6月以色列慶祝「光復」東耶路撒冷40周年,看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的眼裡,卻是傷口撒鹽的「侵佔」紀念。

 今年3月,先是巴黎書展「圖書沙龍」(Salon du Livre)以以色列文學為主題,邀請作家如阿默斯.奧茲、David Grossmann、Abraham Yehoshua等人為座上嘉賓。儘管這幾位對以色列政府多有批評,主辦單位此舉照樣遭人詬病:主題既然是以色列文學,阿拉伯語同樣也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講俄語的人也不少,為什麼只邀希伯來文作家?

 然後是歐洲第二大書展──杜林國際書展(5月8至12日),再次榮顯以色列文學。雖然主辦單位同時也邀請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作家參展,反對聲浪依舊此起彼落。不只阿拉伯人士群起抗議,義大利知識界如知名哲學家Gianni Vattimo和左翼團體也紛紛表達不滿。抗議群眾不但在杜林大學召開兩天的講座,抨擊以色列政府,更在廣場上焚毀以色列國旗。主辦單位痛斥抗議人士扭曲書展原意,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也堅定背書,聲明「批評以色列政府的政策絕對合法…,但否定以色列國家合法性的立場,我們卻不能坐視不理。」一場書展辦得風聲鶴唳,鎮暴警察場外待命。
 再來是5月11日,兩場都是第一次舉辦的文藝節,同一天在耶路撒冷頭尾相接:「巴勒斯坦文藝節」(Palestinian Festival of Literature)閉幕,「耶路撒冷國際作家節」(International Writers Festival in Jerusalem)開鑼。來自全球各地及聖城當地的藝文界人士要不蜂擁進入位於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家戲劇院,不然就齊聚在耶路撒冷古城外的猶太「靜地」區(Mishkenot Sha’ananim)。

 由Roddy Doyle、Esther Freud、David Hare和Ahdaf Soueif諸位作家發起舉辦的第一屆「巴勒斯坦文藝節」,揭櫫的副標題是「文化力量和力量文化」(The power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wer),獲得英國文化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幾個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大有可能成為每年例行舉辦的文化節。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17位來自英、美、印度及阿拉伯世界的作家,先後參訪耶城、拉馬拉、伯利恆等約旦河西岸城市並舉辦座談演講。

 現居倫敦的埃及小說家,同時也是「巴勒斯坦文藝節」籌備委員的Ahdaf Soueif表示:「我反對那種孿生作法,每次一說到巴勒斯坦就要邀請一位以色列人,反之亦然。」她希望藉此鼓勵出版社將更多的文學作品翻譯成阿拉伯文和英文。蘇格蘭作家Andrew O’Hagan也認為這並不是選邊站,而是擁護理智和想像的自由。

 也許因為時序在後,不少應邀出席「耶路撒冷國際作家節」的作家卻因為不知情而耿耿於懷。《愛的歷史》(天下文化)作者妮可.克勞斯就對出現打對台的情況深表遺憾:「我覺得很悲哀,我們其實可以一起做些什麼的,甚至辦成一個盛會。很可惜沒有聯合舉辦,這是一個錯誤。」和她一併出席的先生《啥都瞭了》(行人)作者強納森.佛耳則覺得作家節應該是去政治化的:「一般都誤以為你到一個國家去,就是支持那個國家的所作所為──你會因為不贊成華府的某些政策,就不參加美國的文學聚會嗎?」

 情況的確也不是那麼涇渭分明,像以色列作家奧茲和遠道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娜丁.葛蒂瑪,便在台上討論他們對以巴衝突的看法,二者都對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的動作不以為然。

 國際政治勢力當然也不會錯過以色列建國60周年的時機。賓拉登就再度以錄音帶揚言:「奉上帝旨意,我們會繼續反對以色列和它的盟友…,而且不會再放棄任何一寸巴勒斯坦,只要地球上還有一個真正的穆斯林!」而和布希總統剛剛結束中東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萊斯,日前一歸來就放出風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目前正在進行祕密談判。

 不論虛實如何,和平是否指日可待,以巴之間的國際較勁顯然不會因此塵埃落定。像在巴勒斯坦國家戲劇院的舞台上,愛爾蘭作家羅迪.道爾就俏皮引用了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名句:「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文章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Book/0,3427,112008052600414+11051303+20080526+news,00.html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5.21 發佈時間: 下午 8:44
最近有個 IQ 不高但似乎自以為很聰明的老讀者,也許是學成歸國混得不錯吧,寫信來 "問候",問候內容是 "你沒有進步,而且退步了." 原因是他看了 "不捨初衷" "被綁架的519" 及 "情色當前黨國止步" 等文章而有此評. 另外還指導說什麼國族主義是人性,不可批評,也不可視為惡等等,傻得不得了.

重點不是傻,而是傻蛋怎麼會變得這麼驕傲? 是吃錯藥嗎? 學姐訝異,怎麼人會有這麼戲劇化的翻盤? 以前不是把董事長捧成大師嗎? 大師言論,怎麼一下子就被貶到谷底了? 學姐跟他說,想不到你也會變成這種人.我倒一點也不訝異,插嘴說: "他本來不就是這種人嗎? 他從沒變過."

林肯說得對,"你想要看清一個人的品性很簡單,給他權勢." 權勢就像一種照妖鏡,使人露出原形.

世上有美麗,亦有醜陋至極,生活對我來說,不過一個逃字,逃離後者,嚮往前者.

災難就跟權勢一樣,當大難來臨,人性善惡美醜很難隱藏.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5.21 發佈時間: 上午 2:04
裕康,別這樣說啊,老兄來 say hello, 歡迎都來不及,何來污染? 我不是那種自以為是的龜毛人士.

我對這類活動總希望它能以一種 "好的感覺" 來進行,意思是希望它能有別於台灣向來特有的那種婆婆媽媽式的所謂衝撞場面(要衝撞就幹真的,不是跟警察北北在那邊撒嬌式地推來推去)或純粹依靠鎂光燈或新聞熱度或兩方勢力鬥爭所聚集的烏合之眾(所謂 XX 學運之類).

上回舉牌,有個國中女生(?),膽怯好奇地跑過來問學姐說: "你們是要做什麼?" 學姐或阿忠拿傳單給她,她大概是看到厚厚一疊二十幾頁的傳單,臉上有點訝異,沒見過這麼厚的 "傳單". 離去時經過我面前,露出一抹友善微笑,印象挺深刻. 想回禮,但倏忽已過.

四川地震後,一有空就守候電視前,想多知道些,卻又不忍,與其說慘,不如說動人,我總忘不了那些影像和聲音,一個人消失了,另一個人竟為之肝腸寸斷,這神奇的力量我是深深感受到了,一個人的生死哀痛,竟牽動另一個人心頭那根弦.

學姐宿舍無電視,只能聽我轉述,但說不上來的東西,存乎一心,難以言傳.

有個衣著不錯毫髮無傷的女童,大雨中,媽媽撐傘帶她離開災區,女童不知心裏想著啥,邊走邊哭,一路抹不完的眼淚,當她走過鏡頭前,一臉淚痕.

還見到個女童,原本只見到最後一幕,很動人. 為了把影像完整錄下,守候多時等重播,才得錄成. 女童面對溫家寶,哭得像個淚人兒,許久之後抬頭看總理的信誓旦旦,那眼神只有一秒,但能讓人記住一輩子.

一位男子,壓在巨石下數十小時,被找到時很激動,急促地反覆自言自語要堅強要挺住要堅強要挺住,為了家人,一定要挺住. 救難人員要他別講話了,保存點體力,但他依然兀自鼓舞自己. 救難人員喊他 "這傻子",的確像個傻子.

他還對記者自我介紹說他叫陳堅,太太叫啥,正懷有三個月身孕.記者遞給他電話,幫他撥給太太,電話不知是否已接通,但他已然對著電話筒急切地說話: "我這輩子沒抱太大希望,就只希望咱們兩人和和睦睦地過一輩子."

當夜幕低垂,陳堅終於被救出來,救出那一刻,他還唉唷唉唷地一直喊疼,但幾分鐘後卻斷了僅存的一口氣. 記者哭著搖他,救難人員邊急救邊喊著: "傻子,傻子,你這是幹啥?!"

向來討厭流行歌星,卻有個人,歌聲裏有一種感覺,讓我多年前第一次聽聞心便幾乎要碎掉.一個人有沒有感情是裝不來的. 也許天才不光是熱情,而是一種純粹的感情. 那些想當演員想寫作想當什麼什麼家的,除了練習技藝,也許也該捫心自問一下心中感情有幾分純粹.

許久之後才知道這人叫王菲,我對她至今幾乎一無所知,但了解一個生命其實並不需要知道太多細節.

前天,在外頭吃飯,電視上突然又聽見那歌聲,很熟悉,是誰呢? 看到一個白衣女子,看不出是誰.(我不太能記得王菲長啥模樣)
想忘忘不掉,那人是誰,那歌聲太悲傷.回家後,只好又守候電視機前尋找解答,並且透過鳳凰衛視把曲子整個錄下.

她就是王菲. 電視上說: 奧委會找她演唱奧運主題曲,她婉拒,說要相夫教子. 瑪丹娜基金會(?)以四億勸其復出,她不要. 這回地震卻主動演唱,曲子是蘇東坡那詞: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相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些畫面看了一遍又一遍,就像一種糧食,我總忘不了那些美麗的東西,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微笑一聲嘆息,如果我能忘懷,生命將不值得眷戀,一切痛苦將毫無價值.
梁裕康 發佈日期: 2008.05.18 發佈時間: 下午 11:35
陳董:

記得在柏楊(您的好友)的書中曾讀到,拿破崙在臨終前說過:讓他依戀的,只是那些生活中的小小樂趣。

拿破崙不留戀他橫掃歐洲的豐功偉業,只記得日常生活裡的點點滴滴。當時讀來覺得心有戚戚焉。如今讀到你的文字,不禁又回憶起這一段。

本想到你們抗議現場跟你打招呼,但是又不知到去了要說什麼,所以還是不去算了。我雖然「知道」美國很可惡,但總不像你有種感同身受的情緒,所以還是別去污染你的活動了。

酒後胡言亂語,請勿見怪。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5.17 發佈時間: 下午 5:22
小讀者你好,你人在山谷裏嗎? 謝謝你的 "回音式" 問候..候..候..候...

我也想移師高雄,但分身乏術. 不過有些活動實在很簡單,不需要什麼領導,不過就是弄個牌子找個地方站著.

Andrei Tarkovsky 的電影 "犧牲",主人翁對他小孩這麼說: "一個人每天某個時刻做著同樣一件事,世界就會因此改變."

這些極其簡單的小事卻似乎因其簡單而顯得特別難,也許難是難在人們根本不相信這些東西有何意義可言. 今天如果媒體大幅報導,馬上就會來一大群人,但我反倒比較相信人們一般所不相信的一些東西,而比較不相信數量或聲光或技巧.

一個戀人之所以是戀人並不是因為他有著高超的戀愛技巧或廣為人知的戀愛聲望,而是因為他相信愛.

但別誤會,別以為我真的相信世界會改變,現實世界是沒有指望的了,仍有指望的是天堂或地獄,是死之後的永恆世界.我很不喜歡Krzysztof Kieslowski (奇士勞斯基),但他說了一句話蠻合我心,他說:

我唯一的優點是:我悲觀.

一個人對現實悲觀, 對人事絕望, 那他究竟還為了什麼活著?

"麥田捕手" 裏有類似這麼一段話,我給它改寫一下大約可以這麼說: "一個不成熟的人的特徵是他總想為某種偉大的東西死去, 成熟的人卻為美麗的人事物卑微地活著."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5.14 發佈時間: 上午 8:26
立報的專欄最近刊出兩篇和中東地區有關的文章,在此就把網址列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井邊之蛙 北京奧運與中東情勢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0504


衛報週評 沙烏地阿拉伯的務實主義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0652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5.09 發佈時間: 下午 4:04
因為陳真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時常提到甘地的名字,加上近年來隨這印度的經濟發展,它在媒體的曝光率也隨之增加。我想應該有網友會想要更加了解甘地和印度的故事,剛好我這裡有本書,內容就是介紹甘地的一生和印度的前生今世,在此推薦給大家。

【甘地與印度-20世紀歷史回顧】
I S B N:9620424247
作 者:詹尼˙索弗里﹝GIANNI SOFRI﹞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出版日: 95/04/01
中國圖書分類: 亞洲傳記
定 價:NT$ 270 元

內容簡介:

1869年,莫罕達斯˙卡爾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在博爾本德爾出生。當時的印度世大英
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自那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英國殖民統治的故事便與甘地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先是在南非,這位在倫敦接受了教育的年輕律師在為印度僑民爭取尊嚴的鬥爭中尋回了自己的根。继而在印度,在同英國統治的鬥爭中,甘地的思想逐漸發展成形:取代恐怖主義的誘惑的非暴力主義;反對一切基於種族和宗教的分裂和不寬容;建立一個一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能夠和睦共處的自由統一國家的夢想。

因為甘地,印度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其他許多國家“非殖民化”道路的獨立之路,以相對和平的方式獲得了成功----雖然聖雄最終也眼看著國家分裂印穆衝突以及他畢生反對的不寬容現象回潮而無力回天。在甘地與印度一書中甘地的故事是置於印度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展開的,書中對於印度發展的道路的探究一直持續到今天。
本文來源:這本書的封底

序言: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就甘地作為一位屬於全世界的人物的重要性,進行著爭論。他的經驗是放之四海皆標準呢,還是必須先強調他的印度性,強調他的傳統和文化的特殊性?實際上這兩者並不矛盾,這一點隨著本書的展開,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雖然生為一名印度人,並堅守一些印度傳統,但甘地的遺產卻仍然可以為全世界所有的人所享用。我們將看到,在他的思想中,來自印度傳統的成分,以及其他要素是如何與原自西方的觀念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的:意味深長的是,有一位俄國人------托爾斯泰一為英國人---------羅斯金;還有一位美國人---------梭羅都是他非常喜愛的作家。而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將他和他的地理歷史和文化背景割裂開來,我們也將難以理解甘地。因此,我們無疑必須將介紹這些背景作為本書的開篇。

本文來源:本書的第9頁

內容目錄:
序言
第一章:印度人的世界:引言
第二章:甘地:孩提時代、學生時代、南非時代
第三章:甘地:薩亞格拉哈在印度的實踐
第四章:獨立後的印度
第五章:甘地的遺產:總結
小讀者 發佈日期: 2008.05.09 發佈時間: 上午 8:32
陳真大哥好~(叫大哥是因為我年紀還是小您太多)

我是來自高雄的一位小讀者
從高中開始
來這裡或是親系譜是我喜愛的活動之一~

不過我現在的身分是遠距離戀愛的受害者,哈哈
我會認真談戀愛的!

Anyways,只是想說聲「陳真大哥好~好~好~」(回音貌)
-------------------------------------------------
看到"正確的罪名卻是一種文明"...
我的感覺是,在台灣,按上罪名一種經濟活動,可以藉此刺激報章雜誌銷售~ 人在成為文明動物之前,是經濟動物(至於事實,並不是我們關心的..)

ps:希望下次有活動可以到南部來舉行,要平衡城鄉差距一下:p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5.06 發佈時間: 上午 12:22
最近台灣發生兩件事,一悲一喜,悲的不說了,喜的本來準備要放鞭炮普天同慶,到後來卻不知道為什麼竟悲從中來.

悲喜兩位主角我都認識,而且都認識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談不上深交,卻曾一起走過漫漫長夜. 一個魚雁往返,一個併肩街頭;一個呼風喚雨,大權在握,一個飽經風霜,在握僅一枝筆,而且是走的一種舊路線,一格一格地爬,自稱爬格子動物.

如今,爬格子動物連一格也爬不動了...我常想,我手上這枝筆能寫出多少字是已經預定好的了,遲早我也會寫下那最後一個句子最後一個字. 到那時候,世界將真正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日頭起落全與我無關了.

至於顧盼自雄的那一個,竟顯出倉皇,那是過去砍頭年代我不曾在他身上見過的狼狽.

我能說這是一善一惡嗎? 但他們的確來自同一個起點,卻似乎止於全然不同的終點. 我送出 EMAIL 說,最好是槍斃! 真想不到有一天我會對這樣一個人產生這樣一個 "願望".

說他會貪污不是侮辱了他的品性,而是侮辱了他的 IQ. 恰恰因為他夠壞,所以他不會貪污;貪污多少是一種低能的表現,他需要的不是錢,也不是權力,而是勝利. 如果他會貪污,那他顯然還不夠壞; 但他應該是那種壞到根本不可能貪污的人.如果他真的貪污,我反倒額手稱慶,原來他沒有我所理解的那麼邪惡.

人生真的很可悲,善惡到頭似乎終究半點不由人,沒得選擇,全是命. 註定是兵就是兵,賊就是賊;一生能看幾回夕日晨曦全是命.

中共文革鬥爭謝雪紅,硬把她的頭壓下,然後說 "永不低頭的謝雪紅終於低頭了!" 自欺欺人很好笑,把獅子頭砍了仍是獅子,死活不影響獅子的本性.

但,什麼都不信什麼都不看在眼裏的他,為什麼卻有那樣的倉皇與狼狽? 尼采說得對,"當千夫所指,惡棍便成代罪羔羊". 群眾就跟僵屍一樣, 聞到血腥味就興奮起來,

這回善惡又倒過來了. 我們若要置之於死地,也該給他一個與之匹配的罪名,而不要把他窩囊化; 指控一頭獅子挖泥鰍吃是荒唐的,那不是牠的覓食方式.

打死一頭獅子是一種技術,但給牠正確的罪名卻是一種文明.蘇格拉底理當該死,因為他的罪名恰如其分--蠱惑青年,不敬神明等等. 萬一罪名改成貪瀆,我看原本拒絕逃走的蘇格拉底馬上會逃之夭夭.

p.s.: 插播: 5月 10 日周六下午三點到五點在和平東路與師大路口反侵略伊拉克站樁活動. 歡迎大家告訴大家. 若能舉成一排十個人,我看視覺效果應該還不錯.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4.28 發佈時間: 下午 6:16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抨擊卡特“偏執”

2008年 4月 25日 星期五 18:42

路透紐約4月24日電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吉勒曼(Dan Gillerman)周四表示,美國前總統卡特在敘利亞會晤巴勒斯坦好戰組織哈馬斯領導人的做法顯示他是個“偏執狂”。


吉勒曼對這次會晤表示悲哀,稱在他心裡卡特已經因為參加該會晤而“成為一個偏執狂”。卡特“帶著骯臟的手來到該地區,又帶著沾滿鮮血的手離開。”


位於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沒有對此發表評論。


曾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卡特在上周會晤哈馬斯最高領袖米夏(Khaled Meshaal),之後表示“如果得到巴勒斯坦人民支持的話”,哈馬斯將“同意按照1967年的邊界基礎上建立巴勒斯坦國。”


美國周一對此反應冷淡,強調哈馬斯基本立場仍未改變,比如在其憲章中誓言消滅以色列。


美國國務院表示,一位負責中東事務的美國外交官曾呼籲卡特不要會見哈馬斯,國務卿賴斯也重申了這一立場,但是卡特予以否認。哈馬斯被美國、歐盟和以色列視為恐怖主義組織。(完)


翻譯:程華 發稿:王燕焜


© 路透 2008 版權所有
-------------------------------------------------
到底誰才是偏執狂?像以色列政府不理會國際法,不停的在佔領區上大興屯墾區,也不管這些舉動會尾巴和談造成多麼大的障礙。這種做法不是很偏執嗎?

另外許多猶太人組織不分青紅皂白地把為巴勒斯坦人說話或批評以色列政府政策的言論視為﹝反猶太﹞,彷彿這些言論就像當年希特勒用來攻擊猶太人的言論一樣的惡毒。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偏值嗎?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4.23 發佈時間: 下午 11:19
中國時報 2008.04.22 

與哈瑪斯有約 卡特穿梭中東

郭崇倫

 中東地區的外交向來互動頻繁,但上周有項國際穿梭外交,卻特別引人注意,不是因為相關國家都熱烈支持,相反的是因為美國、以色列與西歐國家同聲譴責不予支持。這就是美國前總統卡特與美國政府所認定的恐怖團體哈瑪斯領導階層的會面。

 卡特行前,布希政府白宮與國務院都發表不滿聲明,國務院表示,曾經兩度建議卡特不要會見哈瑪斯代表,國務卿萊斯不點名的指出,看不出與阻礙和平的哈瑪斯談「有甚麼幫助」,甚至連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都要批上一句,「此事我完全不同意卡特」,好爭取猶太人選票。

 以色列要員更是集體抵制,在卡特抵達時不見他,只讓虛位總統裴瑞斯當面表達不滿,總理歐默特稱,如果見了卡特,會讓外界誤認以色列與哈瑪斯間接透過卡特在談判,以色列也不准許卡特從以色列進入加薩走廊,逼得卡特不得不到第三地與哈瑪斯領導人見面。

 卡特與他們共見了三次,一次在開羅,兩次在大馬士革,雖然哈瑪斯最後拒絕單方面停火30天,但是據卡特轉述,哈瑪斯正在考慮承認以色列,也同意由阿巴斯的政府,在1967年以前邊界的前提下,與以色列去談協議,最後只要經過巴人公投通過,哈瑪斯不會反對。

 中東問題公認是國際政治問題的根源,而中東問題的核心又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對立衝突,任何想在國際事務中留下成績的政治家,都會在公職生涯中某個時段介入以巴問題。

 卡特也不例外,他曾經在1978年促成埃及與以色列的停火,擔任總統時其實乏善可陳,但大衛營協議卻是他事業的高峰,卸任後的卡特積極參予全世界各地的內戰調停與民主選舉,但是中東還是他的終極關切。

 卡特在2006年年底發表新書《巴勒斯坦:要和平不要種族隔離》中,使用過去南非「種族隔離制度」詞語來描述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發生的壓迫和殘害,引發以色列大怒。

 但卡特卻是有第一手的觀察的,在2006年1月,他與其他國際觀選團見證了巴勒斯坦人的選舉,雖然完全符合民主程序,但選出哈瑪斯為執政黨之後,美國與以色列就開始抵制。

 美國與以色列的看法很簡單:哈瑪斯是壞人,成天對以色列發射飛彈、從事自殺炸彈攻擊,既然大軍進入清剿不可能,就堅壁清野,用經濟壓力,對外切斷交通,截停所有收入,讓人民起來推翻哈瑪斯政權。

 但卡特認為,經過將近一年已經證明,這是不可行的,民眾依然支持哈瑪斯,反而讓反擊以色列變得有正當性,他認為要談就必須把哈瑪斯拉進來一起談,不能只與約旦河西岸的阿巴斯政府談,那是沒有用的。

 同樣是退休國家領導人,比起卡特來,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格局小的太多,布萊爾是美、俄、歐盟、聯合國等各方敦請的中東以巴特使,在耶路薩冷設有專屬辦公室,名義上有各方授權,但只能在小框框裡打轉,迄今卻一事無成。

 或許一事無成是太強的批評,有人會舉出像日前成立有五億元資本的房貸公司,就是在布萊爾建議之下成立的,預備在未來五年建造十個社區,加上在當地雇用的建築工人以及房地產業者,會替經濟注入新動力。

 但是與此同時,以色列政府卻又批准在西岸增加一百戶新屯墾家庭,這是政治上敏感犯忌的,去年底以色列與阿巴斯政府協議,絕不在目前西岸的25萬戶之外再增加新的以色列屯墾戶,可是現在卻食言,這讓布萊爾的努力,看起來是欺哄瞞騙。

 卡特的外交穿梭努力,目前看起來,美國政府與以色列即使沒有暗中破壞,成功的機會也不是很高,但是重要的是,他的作為暴露了美以的不作為,讓許多人開始反省檢討美國與以色列的「不神聖結盟」,這在美國大選年,是關鍵性的。

 ﹝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仔仔 發佈日期: 2008.04.19 發佈時間: 上午 7:18
經濟觀察報針對三月時,以色列政府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分別採訪巴勒斯坦駐華大使和以色列駐華大使對此事的看法。想知道詳細採訪內容的人,可以到下列網站閱讀:

巴勒斯坦大使:抵抗是巴人民的权利
http://liubo.blshe.com/post/176/175630

以色列大使:国家有保护公民的义务
http://liubo.blshe.com/post/176/176931
-----------------------------------------------
另外,我們常常在電視上聽到以色列不停的對哈瑪斯要求他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否則就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但是我們可曾想過何為「以色列生存權」這一辭的意思呢?這篇文章或許可以靠訴你答案。

什么叫“以色列的存在权”?
作者:约翰•怀特贝克(John Whitbeck)

译者:刘波
http://liubo.blshe.com/post/176/14644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