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聽話則一切 ok, 否則就 "解放". 所謂民主人權自由平等云云,往往只是一種鬥爭工具.
當價值變成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價值便一文不值.
政客玩價值,所謂自由開明的文人雅士專家學者更是此中高手,有過之無不及. 沽名釣譽裝腔作勢長袖擅舞,既有福利,又有美名.
一個人的所謂理想,有無價值,是真或假,就看一件事,看他為此付出多少代價. 這代價不光是指的坐牢或退學槍斃之類,而是更深沉的,指的一種無所不在全面性的生存挫折與痛苦.
維根斯坦說過一句話挺有道理,他說,思想的價值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越高,價值也越深刻.
因此,重要的不是聽一個人 "說" 什麼,也不是看他 "做" 什麼,而是看他 "是" 什麼.
"是", 翻譯成英文就是 being,一種存在方式,簡單說就是你怎麼活在這世上.
嘴巴裏喊耶穌喊媽祖是毫無意義的,聖經背得滾瓜爛熟也沒用,這些東西有多少價值,就看你為它承受多少痛苦. 我不相信這樣一種教徒: 過得很爽,生活無憂,品學兼優,老少咸宜,飛黃騰達,眾人稱羨.
一個真正的教徒,他的遭遇或處境是不可能被眾人所羨慕的,理應眾人避之唯恐不及才對. 實踐一種理想如果那麼爽那麼好康,理想還需要鼓勵嗎? 大家早就搶破頭去實踐了.
一個真正的教徒,他不一定得去 "做" 什麼,更不用說去 "說" 什麼, 但他必須 "是" 什麼,這個 "是", 不是某一種行為或某一段義舉,這個 "是" 就是生命的樣貌本身,也就是他究竟是如何活在這世上.
我總相信美感足以救世界,因為世界的良莠就跟人們怎麼看待是非美醜的能力與方式有關. 孔子說得對,"惡紫之奪朱",可怕的不是黑色黃色,因為人們很容易就能看清楚他們與紅色的不同,可怕的是紫色,因為你若聽其言("說")觀其行("做"),你會誤以為他就 "是" 紅色,但他其實不但不是以 "紅色" 的生活方式存在這世上,反倒是靠這樣的魚目混珠來左右逢源名利雙收.
許多時候,當我看到有人爽爽地優雅地對著社會大眾 "呼籲" 些什麼理想或叫大家應該關心些什麼時,我總有一種想吐的厭惡感. 在我的美學字典裏, 沒有比這更醜陋的人事物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08.03.23
發佈時間:
下午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