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發佈日期: 2005.04.01
發佈時間:
上午 3:09
何止福全老兄沒看出來, 我都已經寫了澄清,學姐剛還問我貼曾志朗被毆的新聞目的何在? 可見這樣一種剪接式的 "引用", 任何人都難以判斷是不是我貼的.
這樣的例子太多,我有點受不了. 能不能請怡靜刪除? 但我不堅持刪就是了, 只是很討厭花時間做這些無謂的澄清, 甚至許多時候根本無從澄清起, 只好忍耐.
我寫東西只為 "好玩", 無意文以載道, 玩的感覺如果不見了, 寫起東西就很煩.
我對 "作品" 所有權挺敏感, 是誰的就是誰的, 容不得一點模糊. 我非作家, 對於文字使用沒有特殊喜好或使命, 只不過隨手寫寫, 但這些隨意之物畢竟背後仍得有個主人.
更重要的是, 所寫雖無公眾價值, 但我賦予它一種私人的重要性, 就像在寫家書或情書那樣, 旁人看來或許只是無聊之物, 但我賦予它一種重要性, 於是在我眼裏, 或是在我親友眼裏, 它就會變得有價值, 甚至獨一無二.
對我來說, “是誰寫的” 不是一件小事, 因為人們的一言一行不是獨立存在, 而是隸屬於一整個生命. 每個人自然有著一套與他的生命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與之不搭調時就覺得彆扭, 更何況是塞給他一些不是他講的話或不是他做過的事.
常有人誤以為我討厭讀者. 但我不是討厭讀者, 我只是討厭澄清. 我總覺得, 不管寫了什麼, 接下來往往是一堆誤解, 除了誤解, 還是誤解, 很痛苦.
「不是不是不是, 我不是那個意思」, 「不是不是不是, 我沒講過那樣的話」, 「不是不是不是, 我沒做過那樣的事」, 「不是不是不是, 我沒有那樣的居心」...我覺得這是我跟不認識的人 (比如讀者) 溝通時幾乎唯一能講的一些話; 永無止盡的澄清, 毫無底線地改變原意, 以便與人取得某種很形而下、已遭受嚴重扭曲的 “溝通".
好比我說活物自然比晶瑩剔透的概念來得難以理解, 此話無甚意義. 我雖不寫詩,但它其實就只是一種像 "詩" 那樣性質的東西, 不具現實意義, 不能老是對我講的一些話 take it seriously. 你只能take it metaphorically. 一旦剪接來做某種現實解讀, 就更是完完全全誤解了我的意思.
“誤解” 挺無奈而痛苦, 人的孤獨感也許就是這麼來的, 因為不管你怎麼說,人們還是會扭曲你的意思. 但我的 "思想" 理應三歲小孩都能 enjoy, 有這麼博大精深嗎?
貼文者很抱歉, 無意為難, 得罪之處也請海涵. 你可重貼, 用你自己的話去表達你的意思, 或引用我的話去表達你想表達的意思. 這樣是不是比較好?
陳真 2005. 3.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