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13 發佈時間: 下午 8:15
懸崖勒狗

陳真

2021. 07. 13.


從輔寫得太好了,深得我心。

所謂 "惡紫之奪朱",我最堵爛的也就是這一種,表面上好像在批評為惡者,其實小罵大捧,撒撒嬌嘔嘔氣而已。所謂批評,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更可惡的是,骨子裏的心機盤算與意識形態及利益來源其實跟他 "小罵大捧" 的對象是完全一致的。很少人能看出這一點,因此我也常感無言。

黨外時,也有類似角色,謂之 "開明學者" 或 "各界開明人士",其實是假開明真掩護;假裝很理性很開明地批評當權者,其實是把大罪惡給刻意轉化成小疏失來批評,用更加入骨的 "洗腦心經" 來淡化當權者之惡行,讓大家誤以為我們所面對的不是重大罪行,不是結構性剝削,不是根本上的權力壟斷與奴役本質,而只是一些技術上的錯誤或一時的無能與誤判,一種 "難免會發生" 的行政疏失,一種小缺點。

在小罵大捧的同時,讓人們敵視那些真正的批評者,讓人們認為那些人很偏激、很沒理性、只會謾罵,充滿仇恨,無法就事論事等等等。

所謂就事論事,其實就是一種洗腦與掩護,故意把一種結構上的問題降級為僅僅只是某種個別現象,某種瑕不掩瑜的行政疏失,以防止人們追究、思索權力本質與結構性問題。

這類手法,我真是見多了。比方說,1998年我在英國反起 CARD (反種族歧視運動),很多溫馨理性的"公知",就會裝模作樣噁心八拉地告訴大家說:"種族歧視只是少數人的不當行為哦",只是 "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問題哦",大家不可以因此有仇恨哦;防止人們從中檢討族群之間的權力失衡與政治剝削及軍事侵略等問題,把這類思索與檢討打為 "偏激"、"仇恨" 與 "政治化"。

更常見的是,故意把種族歧視導向一種 "一定是你自己哪裡表現不好才會被歧視,人家我這麼優秀,就從沒遇到過種族歧視耶"。台灣人最常見的說法與心態就是這樣,很低能,很腦殘,很沒出息。

至於從輔提到美國的殖民統治策略,更是一針見血。簡單說就是養兩條狗,鼓勵你互咬,謂之政黨競爭;這狗打那狗的小報告,那狗向主人告這狗的狀;主人一下疼這隻,一會兒又疼那隻,這隻看了就心急,努力表現得更討主人歡心。兩隻狗就這樣吵來吵去,謂之言論自由與政黨政治。但是,再怎麼吵,永遠都不會吵到 "主人與狗" 的關係與權力問題上。

主人藉著掌握這兩條狗的各種習性與缺點,不但方便統治,容易操控,而且樂趣無窮;狗兒們膽敢不乖,不妨就看看阿扁的下場,除了叫去狗籠子罰站,另一條狗也會應聲出來討伐。討伐來討伐去,謂之政黨競爭,其實永遠都討伐不到主人頭上。

兩邊的狗兒們,不管怎麼咬怎麼鬥,主人都看得笑呵呵,因為牠們都絕對不可能質疑主人的地位。難道你有看過會挑戰主人權力的狗?所謂兩黨政治,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

我知道有人是真的無知,你不能怪他講蠢話,他是真的沒有能力想那麼多。但是,如果像陳文茜、趙少康、楊照和龍應台等等等這些利用主流權勢所賜予的資源與獎賞,絕不可能無知,而是故意裝蒜。這類 "公知" 們,其實都知道自己的 "狗糧" 從哪來。

文藝路線的叫做兩黨政治,武打片的就是政府軍與反抗軍,或是一方面假裝反恐,一方面偷偷培植,好讓某個國家如此長長久久,永遠陷入這樣一種鬥爭或戰爭之中,方便主人繼續操控權力,從中掠奪最大利益。

美國在世界各地基本上就是這麼幹的。只要大權在握,他就釋放一點微不足道的小權力,讓底下兩條狗去搶,互咬互鬥,並以充當狗腿子為榮。

最近,邱義仁和美國唱雙簧。邱義仁那無恥混蛋說台獨不可能由台灣人決定,因為美國根本不同意台獨。美國隨即公開附和。一些反獨或統派人士想必很開心,這些傻蛋真的很 "單純"。我問你,你若是主人,你的狗兒叫啥名字有何重要性?狗還是狗不是嗎?

我這例子其實不太貼切,事實上,台灣原本是狗,但早已朝著 "狗肉炸彈" 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台灣這條狗,只是用來攻擊祖國大陸的一個工具,一顆狗肉炸彈。這炸彈叫啥名字有什麼意義嗎?

我很想說的一句話是:希望台灣人能夠嚴肅意識到島嶼的這項悲劇命運,認清敵我,力挽狂瀾,懸崖勒狗,以免深陷水火,親痛仇快。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1.07.13 發佈時間: 上午 11:55
反民進黨的“公知”中,我注意到陳文茜和楊照。最近他們談論疫情與台灣民主倒退,其觀點本質仍是民進黨和中共一樣“獨裁”,甚至提出民進黨和中共都「用自產疫苗打壓國際疫苗」的謬論,而他們言論下方居然是一片叫好,說他們是台灣少有的“理性的良心”,讓我很無語。我覺得和民進黨專注詐騙現實私利比起來,反民進黨“公知”用這種昧於現實的言論迷惑民眾,長期帶來的害處可能更大。

從大環境來看,美國操弄台灣政治的陽謀,就是將政治選項簡化,最好只剩兩種,再讓代表這兩種選項的勢力傾軋內耗。但無論這兩種勢力如何對立,都不能挑戰美國的利益與意識形態,比如說反共仇中、醜化中國必須是共識,不許理性思考,也不許“言論自由”。也許陳文茜和楊照等反民進黨“公知”的言論並不昧於現實,相反地,他們心中對如何迎合美國陽謀、如何維護美國現實利益清楚得很。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11 發佈時間: 下午 11:11
人渣黨與光頭黨共創民主奇蹟(2):柯林頓基金會的死亡名單

陳真

2021. 07. 11.


前一篇文章"人渣黨與光頭黨共創民主奇蹟"中,我提到海地總統被殺,可能是當地不滿人士所為。我得收回這個幼稚的想法,因為那時候事情剛發生,我並不知道這群殺手十多人竟然在犯案後,跑到台灣駐海地的 "大使館" 躲藏。這就有問題了,怎麼會有人這樣的 "躲" 法?這不像在躲,倒像是在按表操課。

這意味著台灣很可能涉及這起暗殺。由此,你自然就得想到有關柯林頓和希拉蕊那兩個血腥人渣的殺戮名單,簡單說:凡是準備要出面舉證或曾經爆料或報導或分贓不均準備舉發或任何企圖揭密這兩位人渣的人,除了阿桑吉至今還活著之外(但是希拉蕊曾經在白宮建議歐巴馬以無人機刺殺阿桑吉),其他統統都會突然 "想不開" 而 "自殺",或是突然遭到天災人禍等 "意外",或突然遇到 "搶匪" 奪命,或突然 "心臟病發",或突然遇到奇怪的 "車禍" 等等等等等。

最近就死了兩名,同樣匪夷所思,其中有一個也是突然就想不開於是就 "自殺",另一個則是負責調查柯林頓和希拉蕊在海地的貪腐、洗錢與販賣人口等罪行,也是突然就死掉了。

無數的巧合,無數的死亡,我不相信老天爺偏偏就是如此疼愛這對狼狽為奸的血腥人渣夫婦,總是會讓那些企圖對其揭露罪行者突然就活得不耐煩而 "自殺",或突然遭到死亡橫禍。

我知道自以為理性的腦殘人士一定會要我拿出證據,我要是有第一手證據,恐怕今晚就會突然想不開而 "自殺" 了,成為這一長串神祕死亡名單的其中一個。

但我倒也不是說柯林頓和希拉蕊及台灣人渣黨的 "民主友人"--海地總統摩伊士,100%就一定是專門在世界各地撈錢洗錢謀財害命的 "柯林頓基金會" 或 "柯林頓-布希援助海地基金會"(Clinton Bush Haiti Fund)命令狗腿子去幹的,但你若要說這一切全屬巧合,那也未免太自欺欺人。

每天忙碌不堪,等我有空,再把人時地等各種情節寫具體一些。好萊塢電影常有政治驚悚片,其實哪需要編劇,光從現實中直接取材,就有許多現成的黑心題材與靈感。西方政治之貪婪腐敗與泯滅人性,比起電影更要齷齪千百倍。

我這輩子,好像永遠都面臨一種身為極端少數的痛苦局面:

三十幾年前,黨外時,我說蔣家王朝濫殺無辜,周圍幾乎沒有一個人信。人們說,蔣總統仁民愛物,是民主燈塔,是世界偉人,連一隻螞蟻都不忍心傷害,哪會殺人。

二十幾年前,我說人渣黨貪婪腐敗,整個黨被蟑螂蒼蠅所佔領,周圍幾乎沒有一個人信,人們說,民進黨為民主打拼,勤政愛民,清廉正直有理想;蔡英文更被西方媒體刻意捧為 "民主的世界領航人",一如當年吹捧蔣介石伊拉克海珊是 "捍衛自由的鬥士",是"世界民主的燈塔"。

同樣是二十幾年前,當我開始寫下反美文字,我說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半個多世紀來,四處侵略屠殺,姦殺擄掠,無惡不作,泯滅人性的程度史無前例,殺害數千萬人,上億人淪為難民,周圍同樣幾乎沒有一個人信。人們因此對我叫罵不斷,百般抹黑與惡搞;人們說,西方國家熱愛民主自由與人權,不惜犧牲自身生命與財產,也要保護世人免於專制獨裁。

一樣是二十幾年前,我由台獨叛亂犯變成統派,我說,中國共產黨是全世界惟一令人尊敬的政黨,祖國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國家,是我所見過、聽過、接觸過、讀過的全世界國家之中,真正以民為主、造福全世界的國家,沒有 "之一"。周圍幾乎沒有一個人信,人們說我言論荒唐,說我發神經;人們說,中共是惡魔,是人類公敵,專制獨裁傷害人權。

你看,就連那些所謂反民進黨的人,十之八九也是腦殘,少有例外,動不動就說什麼 "民進黨比中共還壞"。那就好像說某個齷齪人渣 "比耶穌還壞" 那樣荒唐。

但你真的很難說服腦殘,明明事實就在眼前,人們也不會相信。要不然,你只要花個頂多幾天時間,馬上就會相信我所言之一切。

大多數人的理性能力似乎很難單獨作業,而是具有某種 "從眾性"。因此,一個人一旦被洗腦,很難以個別的身份再洗回來,除非經過某種 "整體性的" 風向集體轉變,大多數人才會跟著變。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脫離身為極少數一方的痛苦宿命。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11 發佈時間: 下午 9:58
第二個網址是無效連結。
Ethan 發佈日期: 2021.07.11 發佈時間: 上午 11:22
下面文章有提到一些二戰以來,美軍相關的生化實驗,計畫的歷史及手法。有些都沒聽過。有空可以看看。

https://bit.ly/2UImJXe

https://bit.ly/3xy3gaB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1.07.11 發佈時間: 上午 8:20
我看完了怡靜轉貼的這個一小時的訪談,謝謝轉貼。這位根納季·奧尼先科顯然不但是專家中的領導班子,他的態度應該一部份也反映了俄羅斯官方的觀點和立場。雖然不懂俄文,但從肢體語言和他和主持人 (不怎麼良好) 的互動中,我可以感覺到他的一種巨大擔憂和急迫。

出國後這幾年,特別是新冠爆發後,感受到許多巨大的衝擊,尤其是想法上的轉變。平時經常足不出戶,但透過網路以及有限的人際交往,我從異鄉的空氣中,從陌生人們的語氣和舉手投足間,彷彿就能像天線那樣,吸收到許多訊息,甚至窺探到人們的內心想法。我的英文就是這樣學的,鈺錠常問我為什麼不需要去語言學校,不需要去工作場合,甚至不需要和人說話,卻能夠持續讓英文進步。其實那是因為我經常在心裡自己和自己對話,但和我說話的那個人卻是我從周圍人們身上"偷"來的一個人格,我能想像他/她會怎麼思考事物,怎麼擠眉弄眼,怎麼使用語言表達。

同樣地,面對使用中文的同胞,我同樣也能輕易窺見他們的內心。會門外語還是有好處的,多門外語就像多了一個折射角度,你能看到所謂思想路徑是怎麼行進的。特別是在所謂西方國家,我感覺出國就像一面照妖鏡,一個華人的人格品性,出了國後立刻就會顯露出來,藏都藏不住。

至於我自己,來了一趟西方,也算是開了眼界,對人類能傲慢,自私和愚昧到什麼程度有了新的認識,對西方的各種險惡用心更是感到心驚。反過頭來,對過去那些在西方教育思維下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持有負面印象的一些中國傳統或現代的思想和制度,我開始重新思考它們代表了什麼意義。我們總是有個人類文明是在持續進步的錯覺,認為舊的不如新的,實際上只要人性不變,人類的狀態也不會有多少改變,而人性是亙古不變的。

我仍然相信世界和平最終將仰賴於中美俄三個大國間的平衡,其他所謂國際關係都屬次要,就連歐盟恐怕都只能算個配角。而中國的成功與否,多大程度上不再是她在所謂現代文明標準下表現得如何,而是她如何能從幾千年的歷史智慧中提練出那些最合適自己的發展形式。

我不曉得別人會不會懂我在說什麼,我的意思是比如以中國抗擊新冠的成功為例,或許這位俄羅斯專家口中所謂中國民眾的配合態度和觀念只是一個表象,實際上還是國家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帶來的成果。還好新中國並沒有被西方一眾豺狼虎豹給欺騙,沒有被這類多黨制的自由糖衣給投毒成功,否則別說新冠,恐怕任憑過去一場針對中國的金融或能源或大宗糧食的攻擊,都能讓整個國家輕易崩潰。

身處亂世,凡事難料,但人都得為自己的思想找一個錨點,對你所愛之人,對你的下一代給個說法,才不枉來這世上一遭。
怡靜 發佈日期: 2021.07.10 發佈時間: 下午 6:57
昨天在微博看到的,我把它轉成繁體貼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搭配陳真寫的生物武器:一個更陰暗的未來 系列文章閱讀會有更清晰的面貌.
翻譯是網友義務幫忙的非專業,可能有些辭不達意或錯譯(裡面有提到全球人口數,翻譯錯數字了)
,不過不妨礙理解影片.

如果連過去網址看,不是微博註冊用戶,有時候會跳出來要你註冊,所以
我把影片上傳到這裡,也可以連到這裡看影片
https://sendvid.com/vklje7xz

=======================

https://m.weibo.cn/status/4657077064569028

今天發的視頻,是俄羅斯國家杜馬教育和科學委員會負責人、流行病學家根納季·奧尼先科,5月18日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采訪的記錄,全長1小時。

奧尼先科重點對獨聯體國家的米國軍方實驗室、疫情防控、中國疫情情況、生物武器、新冠疫情體現了混合戰爭什麼特點等問題深度談了自己的看法。

我把重點問題談到的時間點列一下,各位可以選擇觀看:

2:02 - 米國對印第安人使用了哪些生物武器

2:47 -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類型。為何生物武器成為首選

6:32 - 米國在前蘇國家的軍事生物實驗室在幹些什麼

8:31 - 為什麼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生物實驗室更危險

10:45 - 米國是如何控制住前蘇國家的衛生事業的

12:23 - 對國際專家組在中國武漢調查情況的理解

15:42 - 米國人從在阿拉木圖的實驗室能獲得何種收益

17:22 - 新冠疫情如何展現未來混合戰爭的特點

24:35 - 各國官方知道米國實驗室在幹些什麼嗎

25:55 - 當前已知米國在做那些實驗,為什麼米國一直沒有停止對天花病毒的研究

29:02 - 病毒是人造的嗎?

36:44 - 俄羅斯邊境上的生物實驗室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50:26 - 俄羅斯人應從中國應對生物威脅中學到什麼?

53:22 - 新冠是否已成為季節性疾病?

57:11 - 如何解決俄邊境生物實驗室問題?

有時間的話請各位看完這個視頻。

(嘉賓部分觀點僅為自己理解,並不全面,僅供參考)
王修亮 發佈日期: 2021.07.09 發佈時間: 下午 10:05
該對抗的,本來就應該是美國。
該對抗的,是洗腦。

在流行的汙濁裏成長到了高中大學,潛意識裡的習性早已腐化完成。
唯有從小教育可以對抗洗腦,很慢很冗長,很需要時間與技巧。
但可以有效對抗洗腦。

沒有武力,就需要教育。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即使力量甚微,人數稀少,也是涓滴成流。
繼續努力。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1.07.09 發佈時間: 下午 5:21
不管是什麼制度,領導班子如果尊重事實與邏輯,舉凡任何政策皆能實事求是,那麼最終受惠的就會是人民。大陸以國家政策領導產業發展,並確保政策制定的話語權,這在實踐上已經驗證是正確的。

台灣在經濟起飛的年代,產業政策的制定也是由政府主導方向。如果放任自由主義的「市場機制」,那麼一定是大吃小,劣幣驅逐良幣。今天台灣的產業體質不能提振,跟這個自由主義有關。自由主義下,一切回歸叢林法則,民眾只是成為待宰的羔羊。只是這種「自由」,應該最符合人渣黨跟美國的利益。

美國貴為世界獨強,但是政策的決定往往在資本家組成的政治遊說團體,國家的命運決定在Big Tech, Big Pharma, Deep State,所以在疫情底下就這麼眼睜睜看著美國人民染疫、死亡。

台灣還要繼續自我陶醉在這種夢幻的「民主、自由、人權」中?

看到大陸的碳中和政策,各項分析有條有理,讓人不禁羨慕起大陸同胞。再回頭看台灣的「綠能」政策,卻看不到這種理性。
梁成功 發佈日期: 2021.07.09 發佈時間: 上午 7:35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tMcMuiWiK6pYnUzQRd1JEw
===========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原创 丁仲礼 科学大院 前天
(本文由科学大院根据丁仲礼院士在中科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的报告整理而成,首发于科学大院)
各位院士,针对“双碳目标”(编者注:”双碳目标“指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一个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由张涛院士、高鸿钧院士和我来牵头,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

“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欧盟国家是“碳中和”的首倡者,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我国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多年以来,美国由于党派争执,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但是民主党上台以后,他们提出的目标还是非常激进的,尤其是提出2035年要达到无碳发电,2050年要达到碳中和。鉴于美国这么多年来的反复立场,其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还是要“走着瞧”。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在制定碳中和计划,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但又极其艰难的目标。
图1 不同大国碳排放现状

图1是一些典型国家1930年到2019年之间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我们能够看到,美国自1930年以来,一直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1970年代,美国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英国和法国大概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达到最高峰。经常有人讲,“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有60年时间,而中国只有40年”,其实这个表述是不够准确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实际上是有70到80年的时间。

从人均角度来分析的话,美国、英国、法国的碳排放已经处于下降阶段,正在走向碳中和。印度的人均排放量增长刚刚“启动”,大概相当于我国60年代的人均排放水平,尚未真正到达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基本上从2012、2013年开始就进入了碳排放的“平台期”。世界上还有许多农业国家尚未启动工业化,所以还没有”启动“碳排放。

现在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碳达峰,一个是碳中和。在碳达峰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并没有一个天花板,也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目标。理论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峰调高,以后的减排数据会好看一点;第二种是尽量把峰值压低。我个人认为,出于改善空气质量的考虑,还是要追求尽量把峰值压低。所以,碳达峰其实不需要太多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碳中和。


图2 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图2显示的是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的对比。我国的生产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28吨/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比美国要低很多;从消费端来看,我们的人均排放量比英法美都低;最核心的是图2最右边图中展示的人均累计排放,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逐年累积的,这张从1900年算起的人均累计排放对比图显示,全球平均水平是209吨/人,我国才157吨/人,美国是1218吨/人,欧洲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比我国多得多。所以计算人均累计碳排放,我国远远低于全球平均,这个结论大家一定要记住。我国现在的碳排放总量比较高,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有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碳中和应该会比其他国家要困难,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400亿吨,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来自化石燃料利用。排放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这个数据可能不是特别准,但一百年以来碳循环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规律。

碳固定过程非常多,我在这里举一个不被大家特别关注的例子——土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中含有很多钙离子,不像南方酸性土壤钙离子很少,这些钙离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降水的时候就会淋溶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自然过程。做黄土研究的专家经常说,黄土里面有料姜石,这就是碳酸钙的结核,还有在温暖时期沉淀下来的钙板。我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个自然过程对碳的固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接下来讲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我们要考虑到,接近2060年的时候,因为人为排放下降了,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海洋吸收可能也会相应降低,但降低的幅度现在很难预测。陆地土壤沉积的固碳过程还是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强。所以,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措施去除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


图3 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然过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只能理解为自然界存在的一个基数,比如海洋吸收的碳就不能归结为哪个国家的功劳。我们要考虑如何依靠人为努力,比如生态建设、工程封存、土壤固碳等措施来进行碳固定。也就是说,碳中和等于排放量同自然过程吸收、生态碳汇、工程封存等等抵消。

中国如何达到碳中和

我们这个学部咨询项目是从排放端、固碳端、政策推动这几个角度来考虑的。要特别说明,这个项目只是想把碳中和框架设计出来,把问题清单列出来,至于碳中和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大家共同进行大量的研究。我们现在只是设计一个初步路线图,供大家研讨完善。这个咨询项目设立了九个专题,我把每个专题简单向大家报告一下。

专题一: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第一个专题由江亿院士他们来负责。这个专题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不同时间节点(面向2060),我国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能源需求以及全社会能源总需求。

这里有个主要的几个边界条件要明确:

一个是到2035年,我们GDP比目前还会翻一番,2060年还需要再翻一番,达到人均4万美元,生活水平也要相应地同发展阶段相当,产业结构从目前的中低端发展到中高端。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变动,少子、老龄化这些因素必须考虑进去,要建立一个预测的模型。但预测常常是不准的,2009年有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44亿吨标准煤,但实际上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达到50亿吨标准煤。所以我们希望高中低都有预测,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观点。

专题二: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

这个专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尤其是电力供应系统,如何逐步增加非碳能源,特别是风、光、水、地热、核等的比重。

其次,我们要重点回答,中国西部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从各种发电、储能、转化、输电、消纳等等环节协调发力,让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

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风、光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如何保证稳定输出,需要一套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来保证稳定输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需要有一个框架。


图4 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另外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能源供应系统,我们需要列出一个技术清单,到底需要哪些技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图4是我国2019年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可以看出,非碳能源实际上只占15%,另外85%是煤、油、气,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我国现在大约排放100亿吨二氧化碳。假如到2060年,我国还不得不排放20到25亿吨二氧化碳,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初步的认识是:非碳能源占比不会是线性提高的,主要靠技术组合和技术突破。煤炭作为主力能源,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因此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进步仍需十分重视。另外一个是核能,我们不该追随某些“弃核国家”的脚步,还要加强核能利用,甚至在内陆地区建厂,把核能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风、光资源,是我们实现碳中和最大的底气,我们要考虑如何来稳定输出。

专题三: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

这个专题的核心问题是,不可替代的化石能源必然会转化为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对于这部分排放要有一个预测,来自于何处、来自于什么行业、总量有多少。

我们现在讲碳中和,首先要考虑替代,就是用电、热、氢能等来替代,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替代难度肯定是不一致的,我们能否从目前的情况来按照难易排序,这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我们能否确定不可替代的领域有哪些?在这些领域不得不排放二氧化碳,那就是碳中和需要中和掉的部分,我们就需要进行针对性预测。现在初步认为:居民生活比较容易用电力、地热、太阳能来替代,关键在于国家如何推动;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后可能用氢能驱动船和飞机等,这个替代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农业领域大部分也可以替代;比较难替代是工业领域,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矿山等等如何替代,还需要特别研究。

另外,我们要克服风电、光电等输出不稳定性的问题。未来我们的电力系统如何保证稳定输出将是需要考虑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提出来2035年就要实现无碳电力,中国什么时候实现低碳电力或者无碳电力,这也需要认真研究。

目前有很多国家对氢能寄予了很大希望,我们的院士当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氢能战略也需要国家拿出方案。我国大约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发电端占比约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等占了53%,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在发电端用更多的非碳能源来发电、在消费端用电和氢能等来替代,构建一个两端共同发力的系统。

专题四: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

非碳能源技术发展是个迭代的过程,需要逐渐进步,但具体分几步来做是一个问题。大化所的刘中民院士他们提出来三步走,第一步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第二步,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第三步,低碳能源智能化多能融合。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最后还要和第二个专题一起“收口”。


图5 排放端专题分布及关系

前四个专题主要研究排放端。在固碳端,我们也列了四个专题。

专题五: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

第五个专题是关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就是说我国生态系统现在到底有多少固碳能力,以及碳汇的功能与速率,不同有机碳之间什么时候会达到平衡?还有我刚才讲到的碱性土壤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还很少,也需要加强研究。

中科院已经做过一些关于碳收支项目的研究。现在认为,我国目前地表碳储量相当于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是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的峰值,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还很难估计。图6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来的碳源,数据差别比较大。


图6 当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


图7 中科院碳专项中有关陆地碳汇研究成果

大家从图7上可以看出来,我国建设的生态工程固碳总量是非常大的,约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的56%,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

专题六: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

计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的潜力,主要有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陆地和近海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如何,以及未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它们会如何变化;二是我国生态恢复、建设工程这些面状分布区未来的固碳潜力如何;三是新增点状分布区的固碳潜力如何,比如城市造林绿化等;四是其他一些人为措施,比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马后西部干旱区变绿、海水淡化等实现之后,在其影响下新增的固碳潜力如何;还有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措施,比如秸秆闷烧成碳屑等。我们还需要研究证明这些增汇措施的长期性。

专题七: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评估

第七个专题是碳捕集利用工程封存技术。我们谈到的负排放技术目前有图8中列出的这些,包括将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将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等。这些负排放技术中,前面几项是国际上所谓的CCUS技术,后面用红箭头标出来的这两项——矿物碳化和生物炭,我国研究得还比较少。


图8 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还没有必要马上就大规模工程封存,那是要在2060年之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进步是比较快的,未来会进步到什么程度还不好预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不要单纯地封存,那样不产生经济效益,还是要想办法如何利用二氧化碳。

专题八:青藏高原率先达标示范区建议

第八个专题是建议在青藏高原建设一个率先达标的示范区。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面积有250万平方公里,我国正在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同时我国可能也要开发一些河流的水电,如果能把青藏高原建成一个率先达标示范区,我们就能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处于一个道德上的制高点。青藏高原固碳的潜力非常之大,因为它有很多退化的草地,所以我们现在要对它进行专题研究。

另外还要考虑,以后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碳中和程度如何评价,这要从生产端、消费端共同来做,也需要拿出一个思路。

专题九:政策技术分析研究

第九个专题是政策如何推动的问题,包括如何推动非碳技术,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增加碳汇。目前来说,我国在减排问题上,政府约束性政策大于市场机制,以后可能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


图9 政策技术分析框架


图10 咨询项目的最后情景设计与综合

如图10,这个项目最终会做一个情景设计:假如我国每年不得不排放25亿吨二氧化碳,这些排放来自哪里?根据目前观测比例,自然过程可以吸收13亿吨,如果生态系统吸收8亿吨,可能还要考虑用风化和碳酸钙沉淀吸收2亿吨,还有2亿吨可能要变成生物炭埋到土壤中。然后就是各种技术如何迭代,最后考虑如何收口。整个情景大概是这么一个设计。到2060年,如果我国能够做到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个人认为是非常了不起了。

最后再说几个观点:

第一, “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要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项目组强调: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之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加快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速度。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和产品出口。

第三,本项目只能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以供科技界讨论、修正、完善。期望汇聚众智后,学部的建议对我国如何推动此大转型,如何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责任明确的技术研发体系等重大问题,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项目组也认为,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千万不要急于“收口”,千万不要急于强力推进。

第四,这个大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的协调共进非常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间不能协调共进,势必会使“不作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完成,这个非常关键。

第五,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 ,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即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即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由此,国家要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

当然,这里面还有国际上的合作与斗争,比如未来的排放权如何分配?未来排放的天花板应该如何确定?“共同又有区别的责任”未来怎么来体现?西方国家一直在说“资金与技术援助”,但是一直没做,他们如何兑现?每个国家排放量如何计量?另外我国该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舆论抹黑,比如西方国家总说中国是第一污染大国,其实从图2看,我国人均累计排放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但是我们没有人就此问题发声。另外,针对外国对我国绿色产品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设立高额关税,我国该如何应对?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

还有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到底1.5℃、2.0℃增温对应什么样的二氧化碳当量浓度?以前国际上经常说450ppm二氧化碳当量浓度,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浓度,但增温并没有达到1.5℃。我个人认为,格陵兰冰盖融化之前,变暖对中国是有利的,融化之后海平面要上升,对中国就不利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研究目标。

总之,科技界任重道远。

谢谢大家!


原创 丁仲礼 科学大院 前天
(本文由科学大院根据丁仲礼院士在中科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的报告整理而成,首发于科学大院)
各位院士,针对“双碳目标”(编者注:”双碳目标“指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一个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由张涛院士、高鸿钧院士和我来牵头,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

“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欧盟国家是“碳中和”的首倡者,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我国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多年以来,美国由于党派争执,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但是民主党上台以后,他们提出的目标还是非常激进的,尤其是提出2035年要达到无碳发电,2050年要达到碳中和。鉴于美国这么多年来的反复立场,其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还是要“走着瞧”。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在制定碳中和计划,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但又极其艰难的目标。
图1 不同大国碳排放现状

图1是一些典型国家1930年到2019年之间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我们能够看到,美国自1930年以来,一直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1970年代,美国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英国和法国大概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达到最高峰。经常有人讲,“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有60年时间,而中国只有40年”,其实这个表述是不够准确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实际上是有70到80年的时间。

从人均角度来分析的话,美国、英国、法国的碳排放已经处于下降阶段,正在走向碳中和。印度的人均排放量增长刚刚“启动”,大概相当于我国60年代的人均排放水平,尚未真正到达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基本上从2012、2013年开始就进入了碳排放的“平台期”。世界上还有许多农业国家尚未启动工业化,所以还没有”启动“碳排放。

现在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碳达峰,一个是碳中和。在碳达峰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并没有一个天花板,也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目标。理论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峰调高,以后的减排数据会好看一点;第二种是尽量把峰值压低。我个人认为,出于改善空气质量的考虑,还是要追求尽量把峰值压低。所以,碳达峰其实不需要太多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碳中和。


图2 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图2显示的是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的对比。我国的生产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28吨/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比美国要低很多;从消费端来看,我们的人均排放量比英法美都低;最核心的是图2最右边图中展示的人均累计排放,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逐年累积的,这张从1900年算起的人均累计排放对比图显示,全球平均水平是209吨/人,我国才157吨/人,美国是1218吨/人,欧洲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比我国多得多。所以计算人均累计碳排放,我国远远低于全球平均,这个结论大家一定要记住。我国现在的碳排放总量比较高,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有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碳中和应该会比其他国家要困难,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400亿吨,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来自化石燃料利用。排放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这个数据可能不是特别准,但一百年以来碳循环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规律。

碳固定过程非常多,我在这里举一个不被大家特别关注的例子——土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中含有很多钙离子,不像南方酸性土壤钙离子很少,这些钙离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降水的时候就会淋溶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自然过程。做黄土研究的专家经常说,黄土里面有料姜石,这就是碳酸钙的结核,还有在温暖时期沉淀下来的钙板。我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个自然过程对碳的固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接下来讲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我们要考虑到,接近2060年的时候,因为人为排放下降了,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海洋吸收可能也会相应降低,但降低的幅度现在很难预测。陆地土壤沉积的固碳过程还是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强。所以,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措施去除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


图3 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然过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只能理解为自然界存在的一个基数,比如海洋吸收的碳就不能归结为哪个国家的功劳。我们要考虑如何依靠人为努力,比如生态建设、工程封存、土壤固碳等措施来进行碳固定。也就是说,碳中和等于排放量同自然过程吸收、生态碳汇、工程封存等等抵消。

中国如何达到碳中和

我们这个学部咨询项目是从排放端、固碳端、政策推动这几个角度来考虑的。要特别说明,这个项目只是想把碳中和框架设计出来,把问题清单列出来,至于碳中和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大家共同进行大量的研究。我们现在只是设计一个初步路线图,供大家研讨完善。这个咨询项目设立了九个专题,我把每个专题简单向大家报告一下。

专题一: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第一个专题由江亿院士他们来负责。这个专题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不同时间节点(面向2060),我国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能源需求以及全社会能源总需求。

这里有个主要的几个边界条件要明确:

一个是到2035年,我们GDP比目前还会翻一番,2060年还需要再翻一番,达到人均4万美元,生活水平也要相应地同发展阶段相当,产业结构从目前的中低端发展到中高端。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变动,少子、老龄化这些因素必须考虑进去,要建立一个预测的模型。但预测常常是不准的,2009年有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44亿吨标准煤,但实际上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达到50亿吨标准煤。所以我们希望高中低都有预测,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观点。

专题二: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

这个专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尤其是电力供应系统,如何逐步增加非碳能源,特别是风、光、水、地热、核等的比重。

其次,我们要重点回答,中国西部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从各种发电、储能、转化、输电、消纳等等环节协调发力,让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

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风、光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如何保证稳定输出,需要一套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来保证稳定输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需要有一个框架。


图4 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另外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能源供应系统,我们需要列出一个技术清单,到底需要哪些技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图4是我国2019年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可以看出,非碳能源实际上只占15%,另外85%是煤、油、气,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我国现在大约排放100亿吨二氧化碳。假如到2060年,我国还不得不排放20到25亿吨二氧化碳,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初步的认识是:非碳能源占比不会是线性提高的,主要靠技术组合和技术突破。煤炭作为主力能源,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因此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进步仍需十分重视。另外一个是核能,我们不该追随某些“弃核国家”的脚步,还要加强核能利用,甚至在内陆地区建厂,把核能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风、光资源,是我们实现碳中和最大的底气,我们要考虑如何来稳定输出。

专题三: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

这个专题的核心问题是,不可替代的化石能源必然会转化为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对于这部分排放要有一个预测,来自于何处、来自于什么行业、总量有多少。

我们现在讲碳中和,首先要考虑替代,就是用电、热、氢能等来替代,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替代难度肯定是不一致的,我们能否从目前的情况来按照难易排序,这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我们能否确定不可替代的领域有哪些?在这些领域不得不排放二氧化碳,那就是碳中和需要中和掉的部分,我们就需要进行针对性预测。现在初步认为:居民生活比较容易用电力、地热、太阳能来替代,关键在于国家如何推动;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后可能用氢能驱动船和飞机等,这个替代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农业领域大部分也可以替代;比较难替代是工业领域,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矿山等等如何替代,还需要特别研究。

另外,我们要克服风电、光电等输出不稳定性的问题。未来我们的电力系统如何保证稳定输出将是需要考虑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提出来2035年就要实现无碳电力,中国什么时候实现低碳电力或者无碳电力,这也需要认真研究。

目前有很多国家对氢能寄予了很大希望,我们的院士当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氢能战略也需要国家拿出方案。我国大约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发电端占比约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等占了53%,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在发电端用更多的非碳能源来发电、在消费端用电和氢能等来替代,构建一个两端共同发力的系统。

专题四: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

非碳能源技术发展是个迭代的过程,需要逐渐进步,但具体分几步来做是一个问题。大化所的刘中民院士他们提出来三步走,第一步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第二步,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第三步,低碳能源智能化多能融合。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最后还要和第二个专题一起“收口”。


图5 排放端专题分布及关系

前四个专题主要研究排放端。在固碳端,我们也列了四个专题。

专题五: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

第五个专题是关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就是说我国生态系统现在到底有多少固碳能力,以及碳汇的功能与速率,不同有机碳之间什么时候会达到平衡?还有我刚才讲到的碱性土壤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还很少,也需要加强研究。

中科院已经做过一些关于碳收支项目的研究。现在认为,我国目前地表碳储量相当于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是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的峰值,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还很难估计。图6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来的碳源,数据差别比较大。


图6 当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


图7 中科院碳专项中有关陆地碳汇研究成果

大家从图7上可以看出来,我国建设的生态工程固碳总量是非常大的,约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的56%,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

专题六: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

计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的潜力,主要有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陆地和近海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如何,以及未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它们会如何变化;二是我国生态恢复、建设工程这些面状分布区未来的固碳潜力如何;三是新增点状分布区的固碳潜力如何,比如城市造林绿化等;四是其他一些人为措施,比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马后西部干旱区变绿、海水淡化等实现之后,在其影响下新增的固碳潜力如何;还有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措施,比如秸秆闷烧成碳屑等。我们还需要研究证明这些增汇措施的长期性。

专题七: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评估

第七个专题是碳捕集利用工程封存技术。我们谈到的负排放技术目前有图8中列出的这些,包括将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将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等。这些负排放技术中,前面几项是国际上所谓的CCUS技术,后面用红箭头标出来的这两项——矿物碳化和生物炭,我国研究得还比较少。


图8 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还没有必要马上就大规模工程封存,那是要在2060年之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进步是比较快的,未来会进步到什么程度还不好预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不要单纯地封存,那样不产生经济效益,还是要想办法如何利用二氧化碳。

专题八:青藏高原率先达标示范区建议

第八个专题是建议在青藏高原建设一个率先达标的示范区。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面积有250万平方公里,我国正在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同时我国可能也要开发一些河流的水电,如果能把青藏高原建成一个率先达标示范区,我们就能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处于一个道德上的制高点。青藏高原固碳的潜力非常之大,因为它有很多退化的草地,所以我们现在要对它进行专题研究。

另外还要考虑,以后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碳中和程度如何评价,这要从生产端、消费端共同来做,也需要拿出一个思路。

专题九:政策技术分析研究

第九个专题是政策如何推动的问题,包括如何推动非碳技术,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增加碳汇。目前来说,我国在减排问题上,政府约束性政策大于市场机制,以后可能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


图9 政策技术分析框架


图10 咨询项目的最后情景设计与综合

如图10,这个项目最终会做一个情景设计:假如我国每年不得不排放25亿吨二氧化碳,这些排放来自哪里?根据目前观测比例,自然过程可以吸收13亿吨,如果生态系统吸收8亿吨,可能还要考虑用风化和碳酸钙沉淀吸收2亿吨,还有2亿吨可能要变成生物炭埋到土壤中。然后就是各种技术如何迭代,最后考虑如何收口。整个情景大概是这么一个设计。到2060年,如果我国能够做到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个人认为是非常了不起了。

最后再说几个观点:

第一, “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要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项目组强调: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之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加快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速度。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和产品出口。

第三,本项目只能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以供科技界讨论、修正、完善。期望汇聚众智后,学部的建议对我国如何推动此大转型,如何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责任明确的技术研发体系等重大问题,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项目组也认为,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千万不要急于“收口”,千万不要急于强力推进。

第四,这个大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的协调共进非常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间不能协调共进,势必会使“不作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完成,这个非常关键。

第五,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 ,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即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即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由此,国家要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

当然,这里面还有国际上的合作与斗争,比如未来的排放权如何分配?未来排放的天花板应该如何确定?“共同又有区别的责任”未来怎么来体现?西方国家一直在说“资金与技术援助”,但是一直没做,他们如何兑现?每个国家排放量如何计量?另外我国该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舆论抹黑,比如西方国家总说中国是第一污染大国,其实从图2看,我国人均累计排放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但是我们没有人就此问题发声。另外,针对外国对我国绿色产品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设立高额关税,我国该如何应对?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

还有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到底1.5℃、2.0℃增温对应什么样的二氧化碳当量浓度?以前国际上经常说450ppm二氧化碳当量浓度,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浓度,但增温并没有达到1.5℃。我个人认为,格陵兰冰盖融化之前,变暖对中国是有利的,融化之后海平面要上升,对中国就不利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研究目标。

总之,科技界任重道远。

谢谢大家!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08 發佈時間: 下午 11:49
人渣黨與光頭黨共創民主奇蹟

陳真

2021. 07. 09.


海地也有個「人渣黨」,也是極度親美的走狗政權,叫做「光頭黨」(Haitian Tèt Kale Party),說穿了,其實就是海地的一個「把政治當成生意」在搞的一個黑幫組織;貪贓枉法的本質與民進黨如出一轍。當然,貪污規模恐怕還只是台灣這個人渣黨的九牛一毛。

光頭黨的頭子、海地的總統叫做摩依士 (Jovenel Moïse) ,前兩天被暗殺。誰殺的不知道,但他鎮壓異己的手段之殘酷,民怨已深;如今被殺,並不令人意外。依我看,應是國內不滿勢力所殺。

海地跟台灣有所謂「邦交」。這位貪污、血腥的獨裁總統是人渣黨最麻吉的「民主同盟」之一。2019年7月11日,人渣黨頭子蔡英文,展開為期12天的所謂「自由民主永續之旅」,第一站就是海地。人渣黨隨即發動綠媒與走狗文人,把台灣人全當成白癡,高聲歌頌人渣黨這番「民主結盟」的偉大成就。而且,一口氣就給了這位貪污血腥的獨裁者四十五億的見面禮。請見我底下這篇文章,強烈推薦詳讀:

https://bit.ly/3AJHMJw

我知道現代人不喜歡看文字,只想看圖,只要多寫兩行就看不下去。問題是,理解任何一個東西,難道不是應該要有點基本知識,否則你如何可能形成合理的判斷或結論?

我當時之所以寫那文章,是因為韓國瑜那時候當高雄市長,需要兩千多萬的登革熱防治經驗,人渣黨卻硬是百般刁難與拖延。有人在私人Line群組中質疑動輒數十億數百億金援外交之不當,一群人竟然立即被移送法辦,其中還包括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

這個人渣黨真的是骯髒齷齪到爆。如果你跟我知道得一樣多,你一定也會對這個蟑螂黨恨之入骨。至於台灣的司法與檢調系統,其實也很沒出息,從來不去抓這些貪贓枉法無法無天的骯髒狗官,反而整天配合狗官傷害人民。人民僅僅只是「質疑」這樣一種金援外交之不當,人渣黨頭子蔡英文從海外一聲令下,竟然立即把那些私下質疑的民眾統統移送法辦,說他們散播假消息。

但我不是「質疑」,而是論斷;甚至連論斷也不是,而是「純粹描述」一些基本事實。詳情請見上述文章。

我寫的,只是一些普通常識,但在這個極端封閉的小島上,人們卻連普通常識都極端匱乏,這也是為什麼像海地這樣一個貪污腐敗的美帝走狗黑幫政權,在台灣居然被宣傳成「世界民主友人」;四、五十億元就這樣不乾不淨地「援助民主友邦」,卻反而被高調宣傳成人渣黨「走向世界」的偉大「永續民主之旅」。

我常感無奈與不解,台灣人為何這麼好騙?為何如此極端無知,卻又如此極端自信?還真以為自己每天在享受什麼民主自由與人權。了解一些普通常識真有那麼難嗎?你隨便查一下資料也能破解人渣黨的荒唐謊言不是嗎?你看這像個什麼偉大的民主友邦嗎?

https://www.storm.mg/article/1748631

台灣的所謂「總統府」網站上,至今都還能找到人渣黨花了至少五十幾億元和光頭黨所牽署的、旨在「捍衛民主、宏揚自由與法治」的兩國「聯合公報」: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3387

上頭寫著:「兩國元首重申對於民主價值及原則之重視,並且共同崇尚自由及法治」。人渣黨及其走狗文人們,很得意地告訴大家說:「台灣No.1,台灣向全世界推廣民主,推廣台灣價值,建立民主戰略夥伴」云云。

到底一個黨是要骯髒腐敗邪惡無恥到何種程度,然後人民才會醒來說:「夠了!我將與你誓不兩立!」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08 發佈時間: 上午 9:24
【怒氣包圍獨夫邸,捲起袖管打疫苗】

[爭回生存權,懇請廣分享]

蔡英文頑冥拒絕購足國際疫苗,把我們的命賭在不知成效、三期驗證方法已遭FDA否決的本土疫苗上。行動吧!為死去的七百多同胞討公道,為我們所愛的人爭回生存權!

時間:7月10日(周六) 下午13:30至15:30

地點:總統官邸周邊道路 (如圖,愛國西路>>南昌路一段>>南海路>>重慶南路二段>>愛國西路…重複繞行)
媒體聯絡人:給我異苗行動聯盟 蘇偉碩 0953xxxxxx 陳致曉 0916xxxxxx

活動流程:

一、 下午13:30 ﹝網路記者會﹞ (連結將透過更新在此公佈)
二、 下午14:30 ﹝開車、騎車包圍總統官邸﹞

A. 請自行開車、騎摩托車,不分車隊前後加入圖示包圍圈繞行。
B. 繞行途中請遵守交通規則,維持安全車距。不下車、不聚集、不停留(除非紅綠燈或警察攔截)。
C. 建議自行製作標語布置車輛,並請一定在兩側後視鏡綁上「黃絲帶」。
D. 若行車途中欲發表意見,請自備大聲公。但仍請不任意停留。
E. 建議每車一人,遵守防疫守則。活動結束時,請自行解散。
F. 本活動並無三人以上群聚,故非屬集會遊行。若遇警察攔截,以手機直播,要求警察出示證件與編號,質疑他為何將你攔下、質疑他認為你違甚麼法、要求放行。若仍遇困難,請私訊您的手機號至「給我異苗行動聯盟」粉絲頁,並簡述狀況。我們將有律師協助。
G. 為因應政府隨時封路,若遇路況不可前行,請至「給我異苗行動聯盟」粉絲頁查看最新包圍路線:

https://bit.ly/3AFlqsD

====================

給我異苗行動聯盟

6月27日

【《為所愛的人鬥爭》-- 疫苗正義行動宣言】

[捍衛生存權、懇請廣分享]

冠狀病毒疫情已造成六百多人命喪失、醫護人員疲憊、人民生計受嚴重衝擊。在此急難,更令我們憂心的是,政府的抗疫主軸似乎對抗的是「國民認知」而非「病毒」。

國人的自律,為政府爭取長達一年的時間來充分準備疫情衝擊。然而,政府「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的驕傲自滿,在編列一兆五千億防疫預算的「超前佈署」後,竟仍使台灣面臨「疫苗稀缺」、「普篩能量不足」的窘境。「疫苗稀缺」不只造成台灣染疫死亡率飆高,亦已產生親友偷打、權貴插隊之特權亂象。

若非去年十月林全欲購3000萬劑BNT疫苗遭不知名勢力莫名阻斷,台灣應已憑藉高疫苗施打率來避免六百多條人命的無端犧牲。相較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皆開放且鼓勵民間進口疫苗。台灣政府竟對企業界與宗教界捐贈疫苗行動,多有刁難、拖延,甚至表示感到「困擾」。

我們認同本土疫苗的重要性。然而,「為了疫苗而犧牲人命」實為本末倒置。「未將變種病毒列入實驗」的本土疫苗更不足以對抗已在台灣肆虐的諸多變種病毒。政府公布之「免疫橋接」EUA認證標準,更已遭FDA否決。但是,在本土疫苗尚未完成二期實驗之前,政府緊急下單1000萬劑。繼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因「蔡英文介入專業審查」而請辭,政府不尋常地撤換半數國產疫苗審查委員。在蔡總統指示七月初開打本土疫苗後,各工業區與學校相繼調查「有意施打國產疫苗名單」。

上述事實,讓民間普遍質疑「政府為了本土疫苗商機,阻擋國際疫苗」。在此全民應當團結抗疫之際,「BNT是中國勢力、雙北害全台坐牢」等國族與政治操作又一如往常地分化國人、製造仇恨,扮演「捍衛民進黨」的角色。過去在勞工、環境、土地等議題常見的「特定商業利益凌駕政治、政治凌駕專業、統獨操作模糊焦點」的現象,又一次出現在「人命關天」的防疫上。今年四月,就是因為「政治凌駕專業」,使得NHCC沒有專業審查地接受立委關說,而出現3+11破口。我們擔心,「政治凌駕專業」也將逼使全民在缺乏國際認證疫苗的情況下,「被迫自願」成為6547白老鼠!

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彭博社、英國衛報、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不約而同批評「政治凌駕專業、官僚文化、人民不敢違逆政府、政府自大自滿」造成台灣防疫破口。「監督、批判」才能讓台灣回到「對抗病毒,發揮專業」的抗疫正道。我們因此主張:

一、 政府立即加購足量國際疫苗。
二、 撤除行政障礙,立即開放、授權民間進口國際疫苗。
三、 本土疫苗未經國際認證,不得對全民施打。
四、 公開本土疫苗審議資訊,讓科學證據決定本土疫苗成敗。
五、 公開疫苗接種順序審議資訊,以專業倫理落實分配正義。
六、 公開去年致使林全購買疫苗破局的會議紀錄與往來公文。
七、 公開造成防疫破口的3+11會議紀錄與決策過程。

「生命」是至高價值。包含蔡英文的所有人,皆沒有權力以「意識形態」或「商業利益」要求他人承擔生命風險。在此疫情嚴峻之際,疫苗是最根本的人權。我們期盼有血性的台灣人民站出來捍衛你、我、和我們所愛之人的「生存權」!

〈附註〉

註冊本粉絲頁時,臉書將「疫苗」設定為敏感字彙。粉絲頁名稱若包含「疫苗」,系統顯示「無效命名」,拒絕註冊。

每當選舉,民進黨總把鄭南榕抬出來。然而,朝廷利用臉書後台使「疫苗」相關粉絲頁不得設置,以便輿論控制。台灣還堪稱民主自由國家嗎?

為求變通,我們選擇了「異苗」來代表「6547、聯亞」之外,被民進黨官方所嫌惡、已經通過國際認證的國際疫苗。

此外,當臉友欲至本粉絲頁按讚時,總是出現「此粉絲頁可能違反『社群守則』」警語。可見朝廷有多麼害怕「疫苗」。
為突破「老大哥」的箝制,懇請各位努力將本文廣發,撕掉民進黨虛偽面紗。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08 發佈時間: 上午 2:53
我這一生最大的成就

陳真

2021.07.08.


人渣黨頭子蔡英文的特助洪耀南(人渣黨前祕書長洪耀福的弟弟),看到底下這件事,竟然覺得很好笑,說這樣好棒,拿來大開玩笑!

https://bit.ly/3woSGBp

https://bit.ly/3AChHMu

台灣人已經死了上千人(包含打日本鬼子送的疫苗死的),蔡英文照樣每天笑呵呵,而且還跑去哀悼拜登死掉的一條狗。即使在島內外因此一走狗行徑被批評,但她繼續照幹不誤:日本人有點土石流小災害,她馬上哀悼,美國人樓塌了,壓死幾個人,她馬上如喪考妣。

大陸人民在6月中旬,疫苗就已經打了超過十億支,美國甚至連動物園的動物都要開始施打了,台灣卻是打剩的幾滴,開放給大家在現場搶;有人提前一天漏夜排隊,當搶奪時間一到,眾人狂奔,以百米賽的速度搶奪,結果有婦人因此跌倒,人渣黨這些狗官,看到大家搶疫苗殘劑搶到跌倒的畫面,居然看得笑呵呵,樂開懷。

我不是要譴責人渣,畢竟人渣就是人渣,人渣沒什麼好譴責。我想說的是:當你看到無數的荒唐惡行時,你又能怎麼樣?台灣人真的應該醒一醒,別再說些什麼民主自由的傻話。一個人究竟是要蠢到何種地步,才會以這樣一種極端醜陋邪惡的什麼民主為傲?

你看,人渣黨根本不在乎你怎麼想怎麼看,他愛哀悼美國狗就哀悼美國狗,他以戴著畫有美國走狗圖案的口罩為榮就為榮,他愛擋疫苗就擋疫苗,他喜歡每天不斷撒謊造謠就每天撒謊造謠,他喜歡抹黑異己就抹黑異己,整個腦子無時無刻就是想著怎麼造謠抹黑,每天無時無刻幹的事就是貪污;他要用幾十倍的荒唐價格去採購就去採購,他想用八倍以上的天價去購買根本都還不存在的黑心土產疫苗就去買,他想用什麼藉口幹什麼醜事就去幹,他想用什麼藉口阻擋什麼好事就去擋,随口造謠,隨口抹黑,大撈特撈,無法無天,而且牽親引戚拼命撈,拼命卡位與酬庸,每一隻都吃得肥滋滋,而且可以吃喝幾十代子孫都沒問題,每天就是搞這些。

我問你,那你又能怎麼樣?你說,這就是讓你引以為傲的民主?

我問你,台灣民意是不是想要疫苗?當然是。可是,然後呢?人渣黨不鳥你就不鳥你,而且一個人說了算,想怎麼胡搞瞎搞,就怎麼胡搞瞎搞,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他媽的你說這就是你所引以為傲的民主?

我常想,一個人到底是要蠢到何種地步,才會相信這麼蠢的一種民主鬼話。

我知道台灣沒有幾個人會認同我底下要說的,不過,它其實只是一個明明白白的基本事實:

我不敢說我懂得全世界,但這三十幾年來,我了解西方,了解東方,了解十幾個主要國家,了解一點歷史,了解無數戰爭,了解各種社會制度與權力結構,了解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各種關係,我惟一看過在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就是中國;我惟一看過真正不斷努力要讓普遍社會大眾都能過著安居樂業好日子的國家,就是中國;我惟一看過擁有權力和武力卻從不壓迫別人的國家,也就只有中國共產黨執政下的中國,而且還四處幫助窮國,卻從不藉此干涉或壓迫別人。

北京清華大學這兩天舉辦 "重塑大國關係" 的研討會,英、法駐華大使指控中國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他國之上,俄國駐華大使回應說:"如果有人能夠在過去四、五十年之中,找到一個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人的例子,那我就謝謝他。" 他還說,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思想就是 "為人民服務","這樣的想法有什麼不對"?英、法大使繼續要說些什麼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鬼話,俄國大使回應說,別再鬼扯那些東西了,你們怎麼不說說你們在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幹了些什麼。

底下有這段對話的視頻:

https://news.ifeng.com/c/87bvqgLY3t9

這二、三十年來,我真的是受夠了無恥下流的西方國家,不管如何傷天害理泯滅人性的事都幹得出來。但是,世人卻被洗腦,把撒旦看成天使,把至善說成至惡。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這麼說:我這一生,最大的一個足以讓我感到榮耀的成就就是:生為一個中國人。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07 發佈時間: 下午 8:57
今天早上台塑林園廠大爆炸,下午換小港也大爆炸,他媽的真是有夠誇張,很像在演災難片:

https://bit.ly/3AKJBGv

人渣黨及其文人走狗們,透過全面掌控媒體與校園,用盡各種下三濫的抹黑造謠手段幹掉韓國瑜之後,高雄幾乎三天兩頭就在爆炸或各種槍戰與凶殺案,特別是工安與空污,治安與交通,整個市政就是擺爛,根本不當一回事,荒唐事罄竹難書。

明明非常優秀傑出且清廉認真的韓國瑜,硬是把他抹黑得臭不可聞,打成過街老鼠;明明一百分的施政,卻能睜眼說瞎話抹黑成零分。反之,人渣黨完全就是胡搞瞎搞的所謂 "市政",不管爆炸幾百次都沒關係,就算天天街頭槍戰也好棒!

針對韓國瑜,僅僅15例登革熱,人渣黨及其文人走狗們和骯髒綠媒就整天哭爸哭母,抹黑得好像世界末日,整天哭爸哭母什麼民主淪喪了,大家都要完蛋了,要趕緊光復高雄,恢復高雄的光榮。

但是,陳菊和賴啥小當市長時的登革熱病例卻是好幾萬人,居然完全當做沒看見;現在來了一個更是爛到爆的陳雞賣,高雄就像無政府似的,工安大爆炸居然變成一種生活日常,一到深夜,高雄市無數工廠更是肆無忌憚排放毒氣黑煙,非常可怕;X他媽的這叫做 "政府"?真是有夠無恥下流。

我不知道各位對此心裏是怎麼想的?我對台灣或西方這種所謂民主自由,可說是深惡痛絕,完全就是一種無恥至極的詐騙、洗腦與攻擊;越是下三濫的人渣,越是大權在握,貪贓枉法胡作非為,毫無底限可言。正直良善的人,卻幾乎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存活的機會。

長年以來,跟這些人渣、綠蛆、蟑螂一起生活在一個小島上,真的是有夠痛苦,痛苦到極點。我無時無刻不想著台灣解放的一天,無時無刻不想著這群人渣蟑螂的下場之到來,無時無刻不想著台灣早日脫離美日殖民的生活折磨與道德凌虐;特別是美國,一切所作所為,完全就是泯滅良知。

林義雄被國民黨滅門前,說過一段對於所謂民主選舉與和平改革徹底絕望的話,知情者感到很震驚,也因此埋下滅門之禍。林義雄當時是這麼說的:"國民黨是個叛亂團體",但 "我對於遊行、發傳單等等這些抗議活動已經不感興趣";意味著唯有暴力反擊才是正途,並且還說 "大家怎麼決定,我就怎麼追隨"。

過去這六、七年來,在美國的主導下,台灣仇中反華的瘋狂浪潮幾乎可以說是到了一種極端病態的地步;人渣黨掌控所有權力與資源,控制媒體與教育、控制校園和醫界、學界與文化界等等等,大權在握,瘋狂貪污,為所欲為,形成一種分贓結構,並洗腦下一代,每天就是永無止境地瘋狂造謠抹黑。

我想說的是:面對這樣一種局面,你卻每天忙著澄清永遠澄清不完的謊言與抹黑,每天忙著講道理,每天忙著指出無數的荒唐事,不累嗎?你就打算這樣講道理永遠講下去嗎?永遠一直澄清或指出永遠說不完的骯髒齷齪事嗎?會有人聽你的嗎?你什麼工具也沒有,能改變什麼?

不管是文或武,我們其實都是絕望的。台灣人洗腦都已經洗成這樣了,連自己的血統都能說是賤畜血統,你還能跟他講什麼道理?中美兩國,一個至善,一個至惡;一個天使,一個惡魔,各種明明白白的事實,完全就在眼前,可是,人們會在乎嗎?會想聽嗎?聽得進去嗎?

至於武,更不用說了。我常聽到一些過去的黨外同志說應該革命。可是,革命是要死人的,你準備以死相博了嗎?革命需要武器,槍炮呢?彈藥呢?又有幾個人這輩子真的開過槍?而且,你要殺誰?要殺幾個?殺完之後呢?就能更換政權了嗎?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敵人哪會是這群毫無存在意義的人渣綠蛆蟑螂?我們的敵人是美國才對,美國才是革命的對象。要不然,我若是美國人,看你們台灣人在我的操弄之下,互相殺來殺去、罵來罵去,心裏一定覺得很好笑,很好玩,就像在看狗兒們互相撕咬狂吠一樣有趣。

因此,我想清楚了,對於那些喊說要革命的,這等心思我是敬佩的,但恕我就不追隨了。因為,除非軍方政變,否則,所謂革命只會成為一種個人的刑事案件,因為台灣人不可能支持。

武的行不通,相較之下,或許文的路線還有一點點作用。但是,這恐怕得依賴更多有識之士願意站出來反洗腦,看看能不能讓多一些人從荒唐透頂的洗腦謊言中清醒。除此之外,我真的是感到很絕望,也很無奈,我們的一生就浪費在對付各式各樣的台奸與人渣;充當我們的領導,吸血啃肉,無惡不作,而我們卻根本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台灣事實上根本從來沒有改朝換代過,所謂藍綠,只是表面幌子,其實只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一股黑金勢力在進行內部分贓與權力重組而已。時下這個人渣黨之主要掌權者,十之八九全是舊黑金黨國的餘孽,不然請你告訴我有哪幾個不是?

陳真

2021. 07. 07.

==========================

台塑林園廠凌晨驚傳火警 超大爆炸聲嚇醒附近居民

2021-07-07

聯合報 / 記者陳玫伶、林保光/高雄即時報導

高雄市林園區石化一路台塑林園廠今天凌晨2時許傳出爆炸火警,廠內SILO區膠粒成品儲槽疑粉塵爆炸,包括林園汕尾、昭明、龔厝及屏東新園等地區居民都聽到爆炸巨響。

==================
高市小港工廠爆炸大火釀空污 影響鳳山等7區

2021/07/07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市小港區高坪七路工廠發生爆炸大火,現場火勢猛烈、濃煙密布,造成空氣污染,影響鳳山、鳥松、仁武、燕巢、田寮、大樹、大寮區,市府環保局到場監控中,提醒民眾留意。

小港區高坪七路、高坪六街口1家工廠今天近午11時發生爆炸大火,消防局出動高桂、小港、大林、鳳祥、林園、前鎮、瑞隆分隊共20車37人前往搶救,現場係燃燒戶外堆置現場的鎂合金,燃燒面積約20平方公尺,目前在周圍出水做周界防,並調請消防沙及怪手支援。
何德明 發佈日期: 2021.07.06 發佈時間: 下午 11:06
疫情在全球上演的情況中,最不按美國的劇本演出的部分就是:中國對疫情控制得太出乎意料的好,而美國,即使預先演練準備了,也表現得出乎意料的差;這點可能是影響了現在疫苗發展狀
況的一個意外因素。疫情之前,疫苗對全球大藥廠而言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即使是美國Deep State策畫了這齣生物戰爭,他們不見得叫得動藥廠資本事先去花錢研發生產一項賺不了錢的
疫苗生意,沒料到美國疫情大失控,美國政府只好直接間接給了大筆補貼(緊急使用核准讓藥廠可以提早開始銷售拿錢,而延後支出一部分本來應該事先花下的三期臨床實驗成本,間接節省了經費),
美國大藥廠才願意投入疫苗開發;所以如果美國早在2016年有此圖謀,找到台灣來開發疫苗就顯得可以解釋,當初設想的劇本應該是:中國疫情大失控,美國率領全球對中國大封鎖,台灣開發出疫
苗作為逼迫中國的籌碼。沒想到中國不但迅速控制了疫情,連疫苗都比台灣還早開發出來,這齣戲已經完全脫離了原來的劇本,Deep State現在還在絞盡腦汁改寫吧?
李念淨 發佈日期: 2021.07.06 發佈時間: 下午 9:18
說到烏克蘭

https://www.zhihu.com/people/huanhunji/posts
這裡有在烏克蘭留學過的大陸人,每天整理烏克蘭的新聞

個人覺得烏克蘭當前政府的各種所作所為,其行為模式與人渣黨大同小異。
陳真 發佈日期: 2021.07.06 發佈時間: 下午 7:18
台灣人真要坐以待斃?(二十九):詭異疫苗劇本所圖何事?


陳真

2021. 07. 06.


我對於如何理解路透社那則「獨家新聞」始終感到很困惑。它提到,黑水前老闆及創始人Erik Prince 取得台灣聯亞疫苗的全球銷售權。藍營據以提出指控,這我能想像。可是,就連無恥骯髒綠媒例如自由時報,卻也口徑一致地指控聯亞的幕後黑手就是黑水公司,指控黑水是如此惡名昭彰濫殺無辜的一家國際傭兵公司,跟疫苗生技能扯得上什麼關係?

可是,這位黑水前老闆Erik Prince,事實上早在2010年前後就已經把黑水公司整個賣掉了。也就是說,聯亞疫苗代理權跟黑水本身無關。

這位前老闆,賣掉黑水之後,揚言不再從事戰爭,解除武裝,改走保安路線,更憑其黑白通吃的豐厚全球人脈,轉型成為風險諮詢公司,提供保安、運輸、投資戰略與風險決策等等。目前大展鴻圖的事業中心,就是在香港和大陸;大力參與「一帶一路」以及中國在非洲的各項投資項目,並與俄羅斯友好,反倒是在美國國內樹敵無數。

Prince是川普人馬,是川普的「地下軍師」(shadow adviser),很多民主黨人跟他在利益分贓上並不對盤;也許還不到死對頭的地步,但他畢竟不是美國建制派人物。

【神通廣大的黑水前老闆】

詭異的是:如果這位黑水前老闆取得聯亞疫苗的全球銷售權就等於是聯亞疫苗「幕後黑手」的話,那豈不也可以說聯亞的幕後黑手就是中國大陸?因為這位黑水前老闆過去幾年來的事業中心就是在大陸。

比方說,黑水前老闆在香港成立的上市公司「先豐服務集團」,它的第三大股東就是中國國企「中信集團」。2019 年,「先豐服務集團」在新疆投資興建一座可以容納八千多人的「培訓基地」。早在 2017年,更斥資買下北京「國際安全與防衛學院」25%的股權,負責訓練從事解救人質與反恐任務的「安保人員」;稍早在雲南亦有類似的「培訓基地」投資案。

於是有人說,這位黑水前老闆可能是在美國仇家太多,混不下去,於是就投靠中、俄懷抱,變成親中人馬。可是,若要因此推論說台灣聯亞疫苗的幕後黑手就是中共。這樣的推論也未免太過於違反常識,錯得離譜。

但我不明白的是:一個前川普政府的核心要角,在川普在位期間,卻又同時為中、俄效勞 (例如私運軍火給親俄的利比亞反對派)。可是,在極其關鍵的國防事務上,卻又效忠於美國。舉個最近喧騰國際的重大事件為例:

https://bit.ly/3hqLQ8U

全世界軍用航空引擎的龍頭是烏克蘭的 Motor Sich 公司,有「動力沙皇」之美譽。另一方面,中國解放軍據說在這方面的技術落後幾十年。因此,中共千方百計想取得這家公司的技術,於是打從2016年起,透過「北京天驕航空」等中企,收購該公司近六成的股權,眼看就能成功併購。

不料,川普政府卻派出黑水公司前老闆從中攔截,提出併購計畫,企圖捷足先登。後來生意雖沒談成,但是,就跟台灣一樣,拼命努力當美國走狗的烏克蘭,竟然於今年三月,宣佈把這家公司整個收歸國有,中國憤而向國際仲裁法院提出千億台幣的求償告訴。

由於這件事,也讓世人再次注意到這位神出鬼沒的黑水前老闆 Erik Prince。

這也許說明了四件事:

一,Prince 近幾年雖然事業版圖移到中國,但他終究還是美方人馬,在關鍵事項上效忠於美國。

二,Prince 雖然賣掉黑水,但他依然呼風喚雨,游走於CIA和中俄之間,非常神通廣大,一個人幾乎就等於一個國家,各國政府都得買他的帳,非常不可思議。

三,Prince 既然是台灣聯亞疫苗的全球銷售代理商,意味著聯亞其實就跟高端一樣,都是一種由美國主子欽定的疫苗計畫;表面上是土產,實際上卻是美國操盤。這也說明了人渣黨為何不計一切人命代價與政治負評、完全不擇手段,就是要阻擋疫苗進口,就是要阻止防疫,就是要逼迫台灣人施打土產黑心疫苗。

四,更重要的是:Prince 之所以突然跑出來搞疫苗生意,豈是著眼於那麼一丁點利益?而是跟烏克蘭的Motor Sich 併購案一樣,奉命出征。也就是說,其所代表的並不是十幾年前早已賣掉的黑水,而是代表美國軍方。

絕大部份人只把箭頭指向人渣黨,指責其詭異地嚇阻積極防疫,指責其藉著疫情進行島內政治操弄,更指責其阻擋疫苗等等怪異作為之不合常理,絕大部份人卻幾乎完全忽略美國才是這一切詭異行徑的發號施令者。這才是整齣黑心疫苗大戲的核心劇本。

【大可謀財,何必執意害命?】

詭異之處就在於:美國國家衛生院 (NIH) 為何早在五年前就看上這樣一家過去惡名昭彰的小小生技公司?為何要將兩支候選疫苗的其中之一授權給它?

更令人費解的是:美國為何執意要做出如此違反常理、違反人性之事?透過人渣黨,千方百計阻擋疫苗進口,千方百計阻撓、恐嚇、抹黑、威脅甚至以司法懲罰鼓吹基本防疫措施的人,不惜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生命、健康與財產為代價,硬要逼迫台灣人以身試苗。究竟目的何在?

首先,謀財當然免不了。人渣黨及其同夥與走狗,在這個極其詭異的黑心疫苗計畫的過程中,透過罄竹難書的各種下三濫手段與無數謊言,大炒股票,大撈黑心錢,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一般人面臨危機都很緊張,因為危及生活穩定,乃至傷害生命與身家財產。但是,政治蟑螂看到危機卻往往很開心,經常沒事也硬要弄出事來,為什麼呢?因為危機就是商機。

問題是,人渣黨的存在目的只是為了撈錢奪權。為了謀財,當然可以害命。可是,這些人渣大權在握,撈錢的管道和手段千百種,而且徹底掌控媒體,早已成功洗腦大眾,想怎麼撈就怎麼撈,根本都已經毫不掩飾;比起阿扁和扁嫂偷偷收集發票申報私帳,人渣黨的貪婪可說是千百倍於扁朝,整個國庫根本就是這些人渣的個人金庫。因此,為何執意要害命?不害命也照樣能謀財啊,何必硬要與全體台灣人為敵?

人渣黨是美國養的狗,主人賜給狗吃的東西當然不可能比主人吃得好。也就是說,如果人渣黨不害命也照樣能謀大財,更何況美國。美國隨便賣個什麼武器給台灣,全是索取天價,想怎麼撈錢就能怎麼撈。

因此,不管是美國或人渣走狗黨,光是以謀財動機來解釋這齣詭異的黑心疫苗大戲是說不通的。他必然有著比撈錢更龐大更黑心的政治圖謀,否則不可能明目張膽硬要阻撓正常防疫,硬要阻斷台灣人取得疫苗,硬要強逼台灣人施打黑心土產疫苗。

你看,AZ 疫苗一劑才110元,根本不合格的土產疫苗卻居然花了我們納稅人八倍以上的價錢去購買至少一千萬劑。如果這不是圖利,什麼是圖利?另外還有各種動輒浮報十數倍的荒唐採購,擺明就是貪污。

可是,你算一算,就算讓它一劑撈個五百元好了,假設全台灣八成人口每人打兩劑,全打黑心土產疫苗,總共也才撈了180億。如果只是半數者施打,就只剩一百億都不到。撈這麼一點錢,在美國或人渣黨看來哪算一回事?光是一個什麼防疫預算就有八千多億,一百億算什麼?

另外,什麼綠能產業就好幾兆,光是烏七媽黑的各種軍購就動輒幾兆幾千億,這些人渣要撈大錢的管道多得是,何必為此違背全體民意硬幹到底,硬要阻擋疫苗,硬要傷害人命。因此,光是為了謀財是說不通的。

更何況,透過黑心疫苗以及炒股所賺的這些錢,又不是全部進入某人口袋,而是一大群政治蟑螂分而食之。對他們而言相對微小的一點利益,何必搞得天怒人怨?

當然,還有其他各種以防疫為名的數千億甚至上兆預算,全是油水,全部加一加,利益確實也相當可觀,可我還是覺得難以置信。因為,好好進行防疫,照樣能撈取各種油水,甚至撈更多不是嗎?

高端和聯亞,當然都是人渣黨奉美國主子之命,不擇手段、不管害死多少人也要圖利的公司。問題是,美國人所圖不可能只是錢財,畢竟台灣做為一個殖民地,美國人愛怎麼吸血就能怎麼吸,愛怎麼啃肉就能怎麼啃,哪需要搞得如此詭異,如此天怒人怨也要硬幹到底。

【根本就是未卜先知】

話說高端。就如我前幾篇文章所說,這間2018 年4 月17 日才上市的「高端疫苗公司」,它的母公司就是過去整天吹牛、炒股害死許多散戶的「基亞」。但是,很奇怪,這間基亞居然就像未卜先知那樣,早在2016年就和美國國家衛生院搭上線,合作研發疫苗。這樣一種最高層級的合作,不可能沒有經過雙方官方的籌謀。

美國衛生部長來台,絕不是為了推銷萊豬,而是別有任務。畢竟萊豬哪需要推銷?美國人把台灣人當成貓狗,人渣黨更教導台灣人要以成為美國人的貓狗為榮;美國人要台灣人吃毒豬,台灣人就得吃,哪需要特地跑來台灣跟「貓狗」商量?

我不能理解的是:這間「高端疫苗」家族企業,為何能夠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不但獲得台、美雙方不擇手段的瘋狂支持與荒唐圖利 (一支根本不合格的疫苗卻能賣得比國際認證的疫苗貴上八倍),更不可思議的是,高端與美國官方真的是極有「遠見」!根本就是未卜先知!彷彿老早就知道會有疫情發生,真的是太有「遠見」了!早在疫情發生前幾年(2016年),美國就透過台灣政府和高端公司搭線合作,研發登革熱疫苗(我不相信)。你若要跟我說這一切只是巧合,我當然也沒那麼幼稚。

所謂巧合,意思是說它是一種機率很小的事件。我能接受一個巧合,或是再加另一個巧合,頂多再加第三個巧合,但你若要跟我說每次都是無數的巧合所構成的一種大事件,而這些大事件,每次都剛好天佑美國,天佑台灣,天佑人渣黨搞選舉,那真的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傷害中國才是劇本核心】

從至少七、八年前開始,美國只專心搞一件事,那就是顛覆中國,傷害中國,摧毀中國。我既然認定新冠病毒是美國刻意在中國施放的生化武器 (請見〈生物武器:一個更陰暗的未來〉系列:

https://bit.ly/3k0E7S3

那麼,它就不可能只是一次性的作為;天底下也許有洗一半的頭,但沒有打一半的戰爭,絕對還會有更多更惡毒的後續作為;而所謂疫苗研發,自然也不可能是一個獨立事件。

如果你回顧台灣整個防疫過程,就會越發覺得極端詭異,比方說千方百計拒絕普篩,千方百計防止發現確診病患,甚至動用司法進行威嚇鎮壓與懲罰,確保沒有任何機構或單位膽敢對台灣的疫情有任何實質調查或積極防疫或合理推論,甚至連提出意見都會遭到攻擊與抹黑,拼命污名化那些對防疫有積極意見者,把他們全打成政治陰謀份子,打成中共同路人。

正常社會進行防疫,當然是努力找出確診者,哪有人千方百計防止確診者被發現?千方百計阻止篩檢,千百方計攻擊、抹黑積極防疫者,這太詭異了。如果背後沒有圖謀,難道是美國和人渣黨集體發神經?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人渣黨就大開方便之門,同意讓高端免於三期試驗。這樣的「超前部署」太過於不合常理,就如退出疫苗審查委員會的陳培哲院士所說,這一切都是既定劇本。

問題是,為何要制定這樣的詭異劇本?為何會有這樣一個所謂「政府」,這樣一個黨,居然全黨一致,千方百計阻撓防疫,千方百計阻撓疫苗進口,卻以八倍以上之荒唐高價去購買一支根本不合格、連八字都還沒一撇的土產黑心疫苗,硬要強迫台灣人施打。

這些行為全都極端詭異,完全不合常理。人渣黨並非「不願」積極防疫,反而是積極嚇阻他人防疫,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硬要蠻幹如此怪異之事?我能理解無能與偷懶,但我不能理解不擇手段阻止防疫究竟是所為何來?

至於阻止疫苗進口,表面上是人渣黨派系之間分贓不均的後果。但我不相信這個說法,人渣黨的分贓技術世界一流,而且整個台灣都是這個政治蟑螂黨的食物,吃喝管道那麼多,不可能因此而讓疫苗不准進口。

有人說是一位「吳姓立委」從中阻擋疫苗進口。這也說不通。光憑一個立委是不可能阻擋的。人渣黨是一個政治黑幫,一個犯罪集團,權力高度集中,底下成員不可能阻擋疫苗。疫苗進不進口,顯然是蔡英文一人主導,而蔡的背後之發號施令者當然就是美國。

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何美國要禁止疫苗進口台灣?我更不相信疫情爆發只是偶然,我不相信所謂「3+11綠委施壓事件」只是一種偶然與巧合。也就是說,我認為讓疫情爆發很可能是蓄意為之,否則土產疫苗誰會去打?

除了台灣人被迫施打,全世界絕對沒有人會去打這種未經合格檢驗的黑心土產疫苗。因此,倘若沒有疫情,倘若根本沒有人會去打土產疫苗,相關數據如何取得?這兩支疫苗豈不等於兒戲一場?

前些日子,人渣黨藉著人數優勢,在立法院否決了所有相關提案,包括反對公布政府官員施打疫苗的特權名單;十幾萬支疫苗下落不明;另外還反對調查人渣黨的各種關於疫苗的一系列造謠撒謊事件;反對公開疫苗的採購價格及過程;反對土產疫苗之緊急授權審查比照國際全程公開;反對公佈「3+11綠委施壓事件」的會議紀錄,甚至反對土產疫苗進行三期試驗。

更離譜的是,人渣黨全黨立委還一致反對進口足夠的國際合格疫苗!無數的無恥作為,完全肆無忌憚,而且非常詭異!

如果裏頭沒有見不得人之事,為何要反對這些理當稀鬆平常之事之公諸於世?而且,你要知道,人渣黨是全黨立委一致反對這些提案,非常「團結」,真的是非常詭異。這些人渣到底是在掩蓋什麼見不得人的骯髒事?到底是在圖謀一些什麼邪惡勾當?要不然,天底下哪有一個黨或所謂政府,居然全體民代一致否決充足的疫苗進口。

我的結論是:傷害祖國才是劇本核心。

簡單說:

一,謀財害命只是表面事實,但是,毀滅中國,恐怕才是整套詭異疫苗大戲之核心劇本。

二,你不可能理解某種現象,除非你理解這現象之所屬意義架構。也就是說,你得先搞清楚一整齣詭異萬分的戲碼究竟是隸屬何種根本圖謀,你才有可能理解整個謀略或陰謀底下的各種詭異現象。

天底下會有這麼奇怪的事嗎?世界各國都在拼命防止病毒,惟有台灣這個美國殖民政權卻拼命阻止疫苗進口,阻止對疫情進行防治,而且似乎極其有意地配合政治上的需要,操弄整個疫情的發展。無數的詭異行徑,究竟所圖何事?

我不相信這只是為了撈錢。因為,乖乖進行防疫,乖乖讓疫苗進口,照樣也能撈上一大票。你看,光是人渣黨採購醫療物資的那種離譜到爆的荒唐價格與荒唐行徑,你就能明白,他如果好好防疫,照樣也能輕易地大撈一票不是嗎?因為,人渣黨在這島上根本所向無敵,愛怎麼幹就能怎麼幹,愛怎麼撈就能怎麼撈,根本沒必要如此狼狽地硬要做一些天怒人怨、與全民為敵的反防疫之事。

當一種所謂「疫苗」,千方百計、機關用盡強迫台灣人充當實驗品時,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裏頭很可能有著某種「族群針對性」。我並非說這就是一種針對中國人的「基因武器」的實驗,畢竟很多疾病與藥物原本就有種族差異性。

問題是,如果你只是單純想了解某種藥物或疫苗的族群差異性,大可通過正常程序進行研究,根本一點困難也沒有,何必如此鬼魅陰暗?何必如此蠻幹?何必如此違反常理、如此泯滅人性地大規模進行整個島嶼兩千多萬人口的人體實驗?

我相信,這一切詭異之事,美國之所圖謀必然與傷害中國有關。更直白地說,這是一場生物武器戰,而且只是首部曲。
蔡亦鸣 發佈日期: 2021.07.05 發佈時間: 下午 5: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v394CKRZE
郑智化的大国民,此时听来,竟是恍如当下。
蔡亦鸣 發佈日期: 2021.07.05 發佈時間: 下午 5: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v394CKRZE
郑智化的大国民,此时听来,竟是恍如当下。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1.07.05 發佈時間: 下午 1:58
其實我也有相同的感想,過去在實驗室曾跟學弟聊過,提到「總覺得我們不是在追求科學,更多時候我們學到的是政治」不過我也不是基於對科學的熱枕而投入科研工作,而是為了鹹魚翻身。

對一個祖先是佃農背景的人來說,我不知道富能不能過三代,倒是我們家潦倒超過了三代。我追求學問的原因,最初是曾祖在過世時所留下的遺言,希望後代子孫能讀到博士或當上醫生。家族有長輩當上醫生,曾經的聯考榜首,但我沒這麼優秀,只好繼續念書,希望哪天可以鹹魚翻身。

多年過去,鹹魚還是鹹魚。今天早上在細胞房,主管提到他的車子里程已經超過16萬公里,經常需要修繕,每次修理就是兩三萬。但是小孩子下個月幼稚園開學就要三萬元註冊費,防疫線上課程一個月要再加六千元,根本不敢去想換車的事。看到政府在大談所謂的生技產業,一個新藥開發的博士級主管,卻連自己的生計都自顧不暇。最近幾支「防疫生技股」狂漲,聽說有人因此資金翻了好幾倍,相比之下實在諷刺。

我家附近過去是一大片鐵皮屋廠房、棺材店、摸摸茶、釣蝦場,「都更」之後是好幾個建案的「兵家必爭之地」。一次騎車從「都更」後的整齊又乾淨的街道騎車回到家裡,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曾經的鐵皮屋,轉眼變成現在的「豪宅」區。這些「豪宅」大多是炒作的物件,多數人買不起,卻在一個市區中明顯區隔出階級差異。

我生活的地方是傳統市場,我們家就在那裏做生意。從小到大不是聽到誰家的老婆跟人跑了,誰賭博欠了一屁股債,誰家小孩跟人飆車死掉了,真的是悲慘世界。貧賤夫妻百事哀,大概是我從小就親眼得見的道理。許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到頭來還是打水漂。以多數年輕人來講,如果不是家裡有一定的基礎,買房是不可能的。我家附近的那些豪宅,現在還有好幾棟在蓋,每天上下班我都看到工人在工地進進出出。可是多少工人奮鬥一生,可以買得起自己蓋的房子的?更別說一些有能力買房的人,在富麗堂皇的「豪宅」中看到滿身臭汗的工人,嫌棄地有如看到細菌一樣。

主管問我會相信一個吃不習慣自助餐,而以每個月六萬聘請御廚的人,卻能理解市井小民生活的艱辛嗎?更不用說人民染疫死去沒說一句話,美國總統的狗死了卻立馬發文悼念了。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