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談到金喜善。此姝甚優。在此談一下往事,如打擾板友們見諒。話說1999年左右,中視深夜播出韓劇《Mr.Q》,我無意中看了,想不到風趣曼妙,十分喜歡,女主角就是金喜善(另一女主宋允兒)。當時我用VHS錄影帶把每集錄下,想研究一下韓劇為何出色。這時「韓流」還沒興起,《Mr,Q》看的人不多。這部戲劇讓我決定學習韓文,正巧剛卸下工作,時間變多,於是透過韓國友人幫我找語言交換。一個19歲女孩(1980年次)來北師大語言中心學中文,她比一般留學生年紀小,他們很照顧她,說來台學中文她最年輕,介紹我倆交換。她叫金好敬,這名字很特別。我自己去買了韓文教材,請好敬教我,但搞了半天我是「三分鐘熱度」,沒幾天就不認真學,交換主要就只是我教好敬。韓流旋風不多久後說來就來,風風火火,但我當時不知道會有韓流,好敬等韓國朋友們全不知道,所以看我想學韓文覺得小小欣喜。
這好敬不用日貨,她說因為韓國什麼都有啊,若真的覺得品質差,我們幫韓國廠商買,讓他們賺錢可以做出品質更好的。她的韓國民族意識很鐵(但不是憤青那種),我有次說你長得比較不像韓國人,她生氣說怎麼會呢?附帶一提,我跟好敬在交換語言期間沒任何瓜田李下,我喜歡的是別的韓國女孩。只是我和該女後來也沒譜,此事略過。我和好敬等韓國朋友皆已失聯多年。
金喜善名聲響亮,但多年來似乎沒有因為韓流而走紅台灣,可能是因為台灣播映的韓劇後來都不曾有她(吾非韓劇行家若說錯見諒)。只有05年擔任成龍電影《神話》的女主。
陳真兄兩筆帶過金喜善,我眼睛一亮,但寫的是金善喜(後已勘誤),使我夜半去查誰是金善喜,也懷疑是金喜善。在此我只能說,金喜善美到不行,一種靈質之優。我對她素無狂熱,並非粉絲,但成龍那部我還是去電影院看了,必須要。
#
在娛樂圈資訊方面,且容我再佔點空間,斗膽轉貼香港藝人杜德偉在前陣子於臉書、IG悼念吳孟達的一篇文章。
2月28日上午1:57 ·
永遠懷念吳孟達,達哥。
達哥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前輩演員,有幸和他在2004年合作一部古裝電視劇《邊城小子》,戲內我們演一對驛城的小品芝麻官,雖然和他相處只兩個多月,但卻在我心中留下了無數點滴,他除了教會我什麼才是一個稱職的演員外,更讓我看到一個真正有俠義風範的前輩大哥。
2004年的12月初,我們在無錫古裝影視城裏取景。
拍劇本來就很艱苦,那裏的設備又比較落後,幕後工作人員工資微薄,一天開工時間超過十五、六個小時,六、七個人同睡一個房間,非常刻苦。一晚寒流侵襲,晚上氣溫下降至零下11度,幕後燈光組和道具組有很多小弟衣服都很單薄不能保暖,達哥當晚很貼心地安排助理隔天一早出城,買回來20多件羽絨服,分派給有需要的小弟們,溫暖受用的羽絨服讓大家都非常感激,我被達哥的舉動感動了,一直到今天還清楚記住。
其實拍這部戲對達哥來說並不容易,第一階段我們在北京一個偏僻的沙漠地帶進行一星期的拍攝,第一天開工達哥便被戲裡一隻駱駝用後腿踢碎了右腳的大腿骨,之後全程都要靠拐杖幫助行動,達哥從沒抱怨,每天帶傷準時開工,嘴裡還唱著”四隻腳一條尾係乜家伙?睇真啲係駱駝”,我會接著他唱”⋯係駱駝”。
拍電視劇的過程非常嚴俊,一天會拍攝十幾場戲,有些場次還會出現三、四頁紙的對白,特別是演出主角,幾乎每場戲都會有戲份。工作結束,天寒地凍,回到房間裏,在水力不足又忽冷忽熱的水龍頭下落妝、洗頭、洗澡,再算一算睡眠時間已經剩下幾個小時,體力又已非常疲累,隨便洗一洗便去睡覺了,睡前更要把隔天的劇本背熟。所以少不免會有帶劇本進場排戲的需要。在和達哥合作之前,已聽過很多演員朋友說他是一部人肉電腦,從來不會帶劇本進場。記得那時每朝早上和達哥一起化妝的時候,他會帶着笑容問我第一場戲的第一句對白是什麼?如果第一句對白是他的,他就會主動說出來然後要我接上,但十居其九我都是接不上,因為呆滯的我還在睡眠狀態之中。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他不是在跟我開玩笑,而是在鞭策我要我趕緊進入角色的狀態,就像一位高人,願意傳授武功給一個沒有功底的後輩一樣,告訴我這個享盡榮華富貴的歌手什麼叫做拍戲。
還有一次,我們開了一整天的工,進入最後一場群戲,在導演進來講戲之前,演員們都會自行商議站立的位置,我便選了一個自己覺得恰當的位置站立,然後達哥在另外一個位置笑騎騎的問我:「德偉,你想最尾收工呀?」。艱辛地拍攝了三個多小時後,一個接一個演員結束了他們的鏡頭後便陸續收工,我就真的是最後一個。到現在還不明白達哥是如何可以把一場群戲的拍攝取鏡,一開始就可以看得四通八達,清楚通透。
這部劇我和達哥的對手戲最多,不管在鏡頭裏看不看到達哥,他都會在我對面給我對白,這個工作態度令我終身受用,在和其他導演和演員合作時得到不少的讚許,不過,在達哥的世界裏這是理所當然的工作態度。
達哥在這部劇殺清的那天,我動了真情,抱著他大哭一場,不知道是因為要和這位亦師亦友的好拍擋分道揚鏢?再沒能每天和他一起化妝?還是拜師學藝終需有下山的一天,要與師傅分別後不知何日再可以相聚?
之後我一直有跟達哥聯絡,每次找他只要我們都在同一個地點,他都會邀我出來吃飯,感覺就像家人一樣。聽見他離世的消息,心裏面有一種刺痛,卻在我腦海裏出見了一個鏡頭,時光回到我們在北京沙漠拍戲的一天,那天天很冷,我們在沙漠裏拍攝了一整個早上,放飯的時候飯盒已都冰冷,打開飯盒突然吹來一陣風沙,便在涼瓜蛋飯上加料,吃進嘴裏一粒一粒沙子的,我臉上呈現了厭惡和憤恨的表情,然後聽見達哥在旁邊笑嘻嘻的說:「德偉,食啦」。
(照片裡是達哥在2004年送給我的一本書《角色的誕生》,他說這本書改變了他對演戲的整個概念,由最初的「霸」變成後來的「王」。
附:杜德偉上傳的本書照片(這算是中國最早談表演藝術的一本名作)。
https://ibb.co/MSWCMR7
#
再觀摩一篇:香港作家馬家輝在大陸文青網站「豆瓣」寫吳孟達。
马家辉
2021-02-28 08:20:41
見過吳孟達一回。在北京的餐廳,我和香港朋友在一個房間,突然,達哥和兩個人進房,向我的朋友敬酒。他半躬著腰,瞇起眼睛,誇張地笑,不斷說:「謝謝關照!謝謝關照!」
人在江湖,酒裡來,酒裡去,達哥是好泳手。然而,終以肝癌逝世,等如泳手泅水,達哥想必有憾。
年輕觀眾想起吳孟達,通常跟周星馳連在一起。我輩記憶中的,卻是單獨的他,從電视劇訓練班出道,不紅不黑,其後發福變胖,卻又忽然曝瘦。再之後,私生活出了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低沉消退。再之後,積極復出,以笑聲走紅,終於走完一生。起起落落,痛苦折騰是必然的了,但快樂亦必是有的。
我想起山田洋次執導的《寅次郎的故事》裡的男主。在2019的最新一齣裡,外姪子問浪子阿寅,人為什麼要活?他思量一下,眨眼回答,大意是,可能就是為了有那麼幾次機會,感慨一下,啊,生命終究有值得回味的美好片刻。
吳孟達有過他的美好片刻,也替華人觀眾創造了無數的片刻美好。
我覺得,這照片的感覺最切合吳孟達的灑脫心聲。感謝達哥。
附:馬家輝上傳的吳孟達照片(這句粵語意思是你能拿我怎樣?)
https://ibb.co/kxxk2G8
#
陳真常談到審美,無獨有偶這二字我也常談,用我的說法就是,審美就是審醜,看人事物(包括政治也一樣),「要能有一種感覺」。與其說眼光不如說感覺。92年我快退伍時營裡來了一個預官,他是理工科研究所畢業。剛來報到那兩天他想熟悉營部,他是「聯絡官」,職掌通信裝備與業務,我領他進去一個放通信裝備的房間,開門剎那我告訴他警鈴壞了,他當下傻呼呼喃喃落了句洋文:「Sensor壞了。」我向來有點反感講話烙洋文的人,但他這句我印象深刻。此人倒不像愛炫耀英文或崇洋的人,這不是重點,何況他以後就知道台語在部隊比英語重要。重點是我英文不大靈光,後來去查他講啥。在此借用這個英文(聲吶),很多人欠缺一種感應、呼應的感覺,沒有一種靈動力,感應的能力。要說「滲屎」(sense)亦可。
杜德偉不是作家,但他寫出如此優美動人的小文章。馬家輝是作家,但他寫的這篇超廢,很無聊,通篇是硬寫硬湊的。套句我朋友尤三姐(此人智慧之高常啟發我,乃一轟天無敵靈明之大Gay)講的:「悼文這種東西真的是不熟或沒有愛,真的就不要寫」。誇張的是,大陸文青在豆瓣瘋狂轉這篇,很愛這篇,他們的基本感覺這麼差嗎?
陳真醫師在本板寫的東西,除了觀念,眼光,我認為在感覺、感受、冥冥中類似鯨豚聲吶(聲納)隔空遙遠的一種通透,通感,這是相當重要且讓我共鳴的。這個很難學,我們靜靜慢慢吸收。臨時舉一例,蔡英文在指東指西的手勢,講「去跟你老闆講啊」那種模樣,這人有腦嗎?心地不奇怪嗎?看過這個畫面還需要非常瞭解台灣政治才能看穿台灣政治嗎?這不是一種「基本感覺/感應」就可以get到的嗎?
大家週末好。萬康敬上
張萬康
發佈日期: 2021.03.20
發佈時間:
下午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