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3 發佈時間: 下午 12:32
假日,輕鬆一下,底下的「空心蔡由來考」,是我認為用「天然空」比用「天然蠢」來形容比較貼切的理由。

原文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622/891448/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3 發佈時間: 上午 7:53
在一定時間的經濟優勢以及無數的洗腦下,台灣和香港長年以來,在潛意識中一直對大陸存在著一種高姿態,似乎中國或中國人或大陸人就象徵著落後與"沒水準"。這樣的傲慢存在於方方面面,包括所謂知識圈子。過去在台灣念書時,學校裡的教授與學者,一談起大陸學界,往往就會露出一副輕蔑表情,彷彿對岸的學術水平根本就"不配"與之放在一起討論似的。學生有樣學樣,特別是台大成大這類所謂台灣頂尖學府,年輕學子並無多少學術熱情,卻滿腹驕傲與虛榮,談起大陸或大陸人就好像在說什麼智能不足的人種似的。

但事實是,對岸的學者與學術成績不但不比台灣差,而且正好相反,遠遠是台灣所不及。即便不說現在,若把時間往前推,考慮到比如說二三十年前的大陸經濟況狀,當時的學術成就更顯得不易與突出。

如今,隨隨便便在鳳凰衛視或觀視頻找一任意主題的影片,不論你同不同意主講者的觀點,但其思考品質往往大幅超越台灣的學者專家。我相信在學術圈子內更是如此。

剛看到下面這影片,正好說到大家議論不休的法律和自由。

https://youtu.be/Ip-L1N0GgIY
在美国,究竟什么东西是真正“自由”的?|范勇鹏
穎芝 發佈日期: 2020.06.13 發佈時間: 上午 1:24
我從來不稱「天然獨」,這樣說就好像有人打從娘胎生下來就天生主張台獨一樣的荒謬,我寧可成為「人工獨」,這才比較符合實情,那些主當台獨的人都是經過教育、文化洗腦等後天因素養成的意識形態,當年我聽到從暴力老英的嘴裡迸出「天然獨」的詞彙,就覺得很可笑,我倒是認為她才是「天然蠢」、腦袋空空、滿肚子壞水的惡毒女人!
老羊 發佈日期: 2020.06.13 發佈時間: 上午 12:27
我在美國花了六年拿博士、一年半博士後研究、在硅谷待了二十年,參加過很多物理專業的國際會議,和「自己人」講「方言」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唯一的禮節是當中有不懂該方言的人時,就改用英文溝通。

公司裡什麼人都有:亞州、歐洲各國、印度、中東,大家也都是按照這種習慣;我在公司裡聽了不知多少德語、俄語、法語、義大利語、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韓語、印地語(Hindi)、還有阿拉伯語。每個人和同族裔的同事在私下都會用「家鄉話」溝通;只要考慮到周圍的人,說自己最熟悉的語言不算違反什麼社交忌諱。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10:13
「或者說這種霸權心態是從福佬沙文主義脫胎而來」

世勤,我認為上面這種說法比較貼切。當您嗆那位阿伯「她是客家人!」以後,阿伯應該啞口無言、滿臉通紅吧?這種霸權心態的主要對象是台灣閩南語族群和外省人(因為過去壓迫本省人的母語)。對於客家人、原住民和新住民,這種霸心態就沒有這麼強烈,甚至會不好意思要求這些族群一定要說「台語」。

客家人在這種霸權心態下最吃虧,因為從原住民和新住民的長相和膚色一眼就能判斷應該不是台灣本省人;客家人就沒有這種「福利」,沒說台語就可能被嗆。我猜,客家人在台灣本土意識的氛圍之下,應該會覺得蠻悶的。

另外,我還想起一位朋友,他是留德法學博士,有一次參加英語為主的國際法學研討會,在休息時間與另一位留德的同學用德語交換法學意見,這時一位留美的同學走過來,笑著拍拍我朋友的肩頭說:請不要說「方言」(開玩笑的)。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4:51
因為I can't breath引發的一連串抗議種族問題的運動,最近HBO Max下架了「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而引發討論。

雖然我不曾看過這部電影,但HBO Max下架這部電影的原因,據說是備受爭議的種族議題。似乎是因為劇情內容懷念美國南方「美好的種植園」生活,美化了壓迫「黑奴」的歷史。極為諷刺的是,當初因為該片得獎的女性黑人演員Hattie McDaniel,卻受限於種族隔離政策而不能上台接受頒獎。

這次的Black Lives Matter的運動,王孟源博士認為很大程度是政治動員的結果:
「美國政經精英要制定新的政策方向或做重要的變革,傳統上必須先以輿論洗腦、製造出共識。70年代財閥反撲是如此,2009年準備反中也是如此,其實現在風起雲湧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也同樣是一個宣傳活動推動多年的後果;只不過這種事不能明説,所以過去幾年的美國大衆又是溫水煮青蛙,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早已在被組織動員的過程當中。」

原文網址: 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38397162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4:18
我的女朋友是客家人,有次她被一個阿伯嗆說「不會講台語不是台灣人」,我則用「台語」反嗆回去「她是客家人!」一些老一輩的閩南人,自稱台灣人,但他們壓根不把不會說「台語」的人看作台灣人。

這個霸權心態,以往的說法就是「福佬沙文主義」吧?或者說這種霸權心態是從福佬沙文主義脫胎而來,或多或少再摻入些許後殖民的「被殖民過比較高級」這個心態,很有「乞丐趕廟公」的味道,原住民的語言反而變得不道地、不本土了。這也很有美國的「白人優越主義」及「美國例外論」的味道,只要符合「政治正確」,一切傷天害理的事都可以合理化。但回歸到語言,我的看法還是應該以溝通的實用性來做為取捨。像我三不五時就在練習英文,畢竟那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哪天英語或中文被「正名」為「地球語」,那對這些過於強調自己語言的霸權心態者,豈不是要嗆他「不會說英語(中文),不是地球人!」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3:08
世勤提到『如果無限上綱成「種族」問題,把台灣腔的閩南語「獨立」出來成為「台語」,拚命找出各種差異來宣稱「台語」不是閩南語,這有任何意義嗎?』

為了獨立出來而強調應稱為「台語」,還有一個問題:閩南語(台語)的霸權心態。

台灣島內有不同族的原住民、客家人等,還有新住民。而台語是「台灣話」的簡稱,這樣不利島內族群和諧,也不尊重其他不同語系的人民。

我有一個外省網友曾經在論壇上表示,現在政府說學校要教母語,但所教的母語只有主要族群的母語,可是台灣外省人的母語不見得是「國語」,而這些來自大陸36個省(現在不是)的母語都沒教,這對外省同胞是不是不公平。
衛思燕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2:26
美國這邊確診數超過兩百萬,大家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對疫情有點麻痺的感覺。媒體現在的焦點,大多集中在非裔美國人的人權問題。
有關Covid-19的相關研究,英國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只有0.08%病毒毒株與中國有關,但來自美國的也只有2.07%。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Covid-19 virus samples in Britain originated in Spain, France and Italy — and only 0.08% can be traced back to China, study claims
11 June 2020 Daily Mail
https://reurl.cc/E7edq0

英國科學家原以為病毒樣本都能追溯到中國,結果僅0.08%相關
環球時報新媒體2020-06-11
https://m.huanqiu.com/article/3ybryfIzLOM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0日報導,研究顯示,英國至少3/4的新冠肺炎病例是源自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的病毒毒株,而源自中國的病毒毒株只引發了全英國0.08%的病例。
來自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從16500名新冠病毒陽性的英國人身上提取了樣本,對這些樣本的基因組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34%的病毒樣本可以追溯到在西班牙流行的毒株,29%追溯至法國,14%追溯至義大利。這些占到所有病毒樣本的77%。
剩下的部分,15%的病毒樣本可以追溯到比利時(6.47%)、荷蘭(4.48%)和愛爾蘭(3.1%)。2.95%的病毒樣本來自瑞士、2.07%來自美國。而能夠追溯到中國的病毒樣本只占0.08%。
還有一些病毒毒株是在英國“土生土長”的,但它們的祖先來自其他國家。由於中國最先發現新冠病毒疫情,因此科學家們原先設想,所有的病毒毒株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再以此為基礎進行接下來的研究。另外,這項研究沒能發現有關病毒何時在英國首次出現的任何資訊。
據介紹,目前英國官方公佈的首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出現在1月31日,但現在很多英國人都懷疑,自己或親人在此之前就已經被感染了。數百名英國人曾表示,他們在去年耶誕節期間出現過明顯的流感症狀。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1:55
陽陽兄和版友們,這裡不是聊天室,以後我對您的意見同意、認為可以兩案並陳或不置可否的部分,我就不回應了,但絕不是擺高姿態不理您,我還是會潛水偷看。而這個聲明只有一次,以後不再說明。
qegg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1:28
看到豐遠的清單,覺得好有趣,我也來加幾個:
調頭
光柵
曝光
還有一個我總是想不懂的就是瓜地馬拉和危地馬拉...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1:17
https://www.rt.com/op-ed/491561-hong-kong-blm-jimmy-lai/

其實不只是香港的示威者被視為跟極右法西斯站在同一個陣線,台灣的太陽花世代又何嘗不是呢?那些標榜所謂「進步」價值的各個外圍團體,個個都是披上「民主、自由、人權」外衣的法西斯集團。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12:58
看完陳真兄的論述之後,底下那篇「枝葉末節」中的「除非從最根本的「兩國論」或台灣獨立去解開這個結,讓多數已經「天然獨」的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修改為:

『除非從最根本的台灣民意主流--「兩國論」(或台灣獨立)去解開這個結,讓多數已經「天然獨」的台灣民眾認為:與中國統一是台灣長治久安之策,而且慶幸自己還有這個選項,因為中國一直把台灣人當同胞。』
欧阳阳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下午 12:56
阿水 ,

关于「政治正確」,陈真的文章前面已经谈了很多,30多前也是一样,那时候大部分政客文人也是讲「政治正確」,只不过此「政治正確」非彼「政治正確」,那时候是忠党爱国,现在也是忠党爱国,相信如果中共将来能够控制台湾舆论政权,大部分政客依然会忠党爱国,依然会「政治正確」。

30多前的民进党可能还会讲民主,反独裁,但是后面人多了一个,美国势力渗透,牛鬼蛇神混入,再有旧国民党时期的变色龙,民进党也只是一个外壳而已,一个用来争权夺利的外壳。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1:55
陽陽,

「我感觉你没有理解台湾政治的本质,」

台灣政治的「形式」就是:政客會先站在「政治正確」的一邊,甚至洗腦民眾什麼是「政治正確」,然後用所謂符合「民主與理性」的做法(因為手段合理、合法、可接受),來達到「政治正確」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當然,民進黨的本質已經不民主及不理性了。可是就「去中國化」這項政策的執行面,還沒有偏離民主與理性。可是,本版是看本質面的,不會被假相所欺騙。用法律專業用語來說,民進黨就這個政策的執行雖然符合「程序正義」,但「實體正義」就要以陳真兄底下的論述去理解。這樣,就不會被騙了。

好了,我不說了,陳真兄那一篇論述才是問題的根本認識,我底下所說的,也算是「枝葉末節」。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1:31
講到語言,說個題外話。

剛剛吃中飯時,無意間看到這個影片 (影片主人公是中國駐俄大使):
https://youtu.be/YC_gulOPigI

真的是把我給羨慕死了,我不知道三字經也能翻譯 (不是草泥馬三字經)。我的日常之一就是翻譯,即時中英口譯或台英口譯現在對我都不是事了,專業工作上我也翻譯軟體 (大陸稱軟件之漢化),但或許是水平不足,或許是境遇關係,這樣的本事終究沒有真正的發揮。我常想,人生若重來一次,若能有所選擇,或許我不會走上科學道路,甚至不會成為一個藝術家或音樂家,而可能會成為一個語言專家或外交大使。
李念淨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1:21
https://thegrayzone.com/2020/06/09/hong-kongs-far-right-us-politicians-crush-black-lives-matter/

Hong Kong’s ‘pro-democracy’ movement allies with far-right US politicians that seek to crush Black Lives Matter

As a Hong Kong protest leader promotes far-right condemnations of US anti-racism demonstrations and activists shut down a Black Lives Matter rally in the city, Hong Kong organizers forge close ties with hardline Republicans in Washington.

一篇獨立記者的報導
很明白指出香港抗議活動與華府共和黨鷹派的緊密關係
其口徑如出一轍的同步,甚至連黑人反種族歧視的問題上均持極右翼立場。
欧阳阳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1:16
阿水,

我感觉你没有理解台湾政治的本质,
“必須選擇大多數人民可接受的改革的方式及程序”,“但在執行這項政策時,還是符合民主與理性的”,“已經「天然獨」的台灣民眾”。

你这个观点的有一个假设前提: 多数人的意识是独立自主的,是理性的;
但是这不是事实!

近年来一些心理实验表明人类的自由意志可能是幻觉,我的理解是,大多数人的所谓自主意识是可以被舆论环境塑造的,也就是陈真前文中提到的,“谁掌握了麦克风,谁就掌握了所谓民意”,「天然獨」当然是个假命题,它是由台湾舆论氛围塑造的“人造独”。

綠營「去中國化」去的不徹底,这与所谓“多数民意”无关,他们也并不是真的想「去中國化」,甚至也并不是真的想搞台独,这只是他们可以利用的一种政治工具,它只是想渲染一种意识形态“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会欺负我们的,所以你们要把票投给我们,我们会帮你们反抗他们。

民进党也不是真的想消灭“国民党”,因为失去国民党,他们就会失去标靶,再去操弄「去中國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没有了对手盘。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1:13
我其實真的不知道這有什麼好討論的,繁體或简体,不管閱讀或打字,一個按鍵的事,構成什麼障礙和分別? 台灣人就算真的要直接讀簡體,有心的話,幾天或幾個月就能手到擒來的事,算是個什麼事 (反之亦然)? 如果有人真的和我說什麼讀簡體中文對他是一種障礙,那我會想問他你中文到底是怎麼學的? 造成障礙的肯定是你的中文水平,哪是什麼繁簡差異?

至於之前有人在留言版說什麼兩地用語或發音差別,說這個也會被人政治化,被拿來當作壓迫人的理由,真的是很難想像。台灣號稱自由開放,但言行總是一副沒見過世面的蠻荒部落的樣子,對與自己稍有不同之物就極其排斥與努力劃分,爭些雞毛蒜皮之事,到底意義何在?

好吧,我承認我也很喜歡關注一些雞毛蒜皮小事,平時最喜歡研究的一件事就是兩岸用語和口音,經常吱吱不倦地練習,比如說我有個關鍵字清單,兩岸發音大不同,只要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可以騙過大部份初次見面的大陸同胞,讓他們分不清楚你是哪裡人,是我最喜歡玩的遊戲。為了嘉惠廣大的巴勒網同胞,特此公開如下,不要太感謝我。

混淆
曝露
蝸牛
熟悉
研究
因為
邂逅
企業
校准
報導
影片
矩形
洞穴
奇跡
亞洲
俄羅斯
法國
質疑
質量
常識
甲烷
伽利略
垃圾
佐料
下面
遏制
共識
常識
識別
微信
細微
利息
前夕
關卡
檔案
建築
究竟
熟悉
成熟
摯肘
擁抱
攻擊
期待
給予
轉載
浙江
天下為公
口吃
更替
秘鲁
暫時
血液
挫折
削弱
衣裳
頭髮
指摘
懸崖
教室
複雜
寂寞
發酵
南轅北轍
陳真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0:52
人肉炸彈與次殖民

陳真

2020. 06. 12.


嘉宏,我原本以為「次殖民地」這詞是我發明的,後來才知道國父比我還早。所謂「次殖民地」,有雙重意義:

一是說,一個國家表面上有主權,其實沒有,他上面還有個主人,決定大小事。例如台灣就是一個例子。在島內,事實上所謂藍綠,其實就只是美國養的兩條狗,顏色略微不同而已,一條藍色,藍中泛綠,一條綠色,綠中透藍。狗就是狗,顏色不重要。就如阿扁所說,AIT 隨便一個職員,都能對台灣之所謂總統頤指氣使,下達指令。

比方說,你別以為換柱或卡韓是一種藍綠鬥爭或藍營內鬥之下的現象與結果,我坦白跟各位說,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換柱也好,卡韓或卡管(管中閔) 也罷,完完全全百分之一百就是 AIT (美國在台協會) 所下達的指令。當然,我不是說藍綠或無惡不作的奸商郭台銘之流完全沒有個人私心因素在裏頭,而是說,藍綠之私心,惟有當主人點頭或授意時,才有可能進行;狗兒喜歡吃,但仍得主人點個頭才行。

洪秀柱和韓國瑜都是被美國所排除的人,美國沒暗殺你就已經夠客氣了,換柱或卡韓算什麼?台灣高等教育之全面綠化、全面仇中反華,是美國的基本政策,他哪有可能輕易讓管中閔上任?

你看,現在連傅斯年竟然都成為被台大學生批鬥、被「轉型正義」的仇恨對象,美國事實上在台灣就是在進行一種文革,培養腦殘綠衛兵,將來肯定會派上用場。

我有不少文章談過這個事情,不再贅述,簡單說就是:CIA打從大約二十幾年前開始,在全世界各地有一套關於培養「顏色革命」種子的政策,鎖定年輕一代進行洗腦,啟動大量資金與人力投入這項「政策」,並從中培植政治代理人。台灣這些什麼社運或學運的冒牌貨(候孝賢語),就是一例。

一般人談台灣政治,總是講得好像哪個黨或哪個人有能力自行決定這樣那樣似的,而完全忽略背後主人才是一切政治意義及意志的來源。

「次殖民地」的第二層意思是國父說的:不光只有一個主人,而是有好多個,例如當年的中國,西方列強入侵,共同蹂躪,日俄也來分一杯羹,整個國家被各國蠶食鯨吞。國父說,殖民地有難,主人還會來照顧一下,但是「次殖民地」則不然,眾人分而食之,至死方休。

英、法等國過去四處殖民,但美國不是,美國是四處入侵,培植傀儡政權,製造內部動亂。美國也有養一些狗,例如日、澳,符合「次殖民地」的第一種定義。但嚴格說來,台灣連狗的地位也根本談不上。你可以說它是「次次殖民地」,是另一種殖民地的衍生物。這樣講很複雜,其實改稱「人肉炸彈」就一目了然。

美國並不是到處養狗,而是到處布置炸彈,不但用來內爆,更用來外鬥。比方說一會兒支持遜尼派,一會兒又支持什葉派,促其兩派廝殺,從中漁利;一方面假裝支持庫德族,一方面卻又提供武器給比方說土耳其,大量屠殺庫德族人;提供生化武器給海珊,助其殺害庫德族人,嫁禍伊朗,製造雙方仇恨;一方面假裝打擊 ISIS,一方面卻又大力軍援ISIS,提供金錢與軍火,甚至派人臥底進行領導,助其製造區域動亂...不管是在中東或巴爾幹半島,抑或是在東南亞各國,甚至是在台灣島上,向來都是這麼幹的。

比方說,一方面強力支持蔣家政權,藉以肅清島內左派與親共力量,製造十幾萬個政治案件,殺害數萬人。但是,另一方面卻又長期扶植反蔣、反國民黨勢力,促其彼此相殘,彼此消耗,擴大雙方矛盾,藉以政治操弄。

這樣一種型態的統治,既非傳統意義之殖民地,也不是「次殖民地」,而是當成一種「消耗品」,一種「人肉炸彈」,既可互相炸,製造內部分裂與動亂,同時也能發揮外鬥功能,也就是拿來炸敵人。台灣目前的處境就是這樣,無數的跡象表明,美國積極要把台灣這顆人肉炸彈加速完成,用來傷害對岸大陸。

這樣各位清楚了吧?誰會無聊到去管一顆人肉炸彈究竟是講哪一種語言?能夠引爆,製造最大傷亡,才是炸彈的基本功能。

出於方便溝通起見,我有時候也會說「台灣是美國殖民地」,其實這是錯的,這是自我抬舉,台灣連國父當年所感嘆的中國那樣一種「次殖民地」也根本談不上。台灣就是被美國當成一顆人肉炸彈來進行政治塑造。沒有人會在乎一顆炸彈究竟是使用哪一種語言。當一個主人有心要長期經營一塊殖民地時,才會要求語言上的變更。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