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0:16
豐遠兄:

討論社會現象就要顧慮現時環境及各種客觀條件。「去中國化」明顯是一個政策,既然是「政策」就要明白這是目的?還是某項目的的手段。

首先,目前樓下朋友幾乎是從「去中國化」是「目的」這個角度去討論。如果台灣要去中國化,從文字上最簡單的方式是廢除中文,禁用中文,一切以英文為官方及民間語言,不懂英文的「文盲」就再教育。但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就算是中共也不可如此文化大革命式的「改革」。

以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為前提:

如您所說「一個人乃至一整個社會或國家的身份屬性是固定的,無法自己說改就改,哪怕你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的。」,例如台灣民間大多數已認同及習慣化的中華文化與民俗(含國定民俗節日)等皆是,「文字」也是。

當政客以「去中國化」為目的時,要顧慮民主制度下的選票,所以必須選擇大多數人民可接受的改革的方式及程序,不然的話,沒有選票就沒有權力;若是失去政權,還去個什麼中國化?所以,民主國家會透過溝通、教育、洗腦等方式,讓多數民眾接受「去中國化」這項政策。再來,施行步驟方面,先就容易「去」的部分,而且是多數民眾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來施行這項政策,這是民主制度之下可預測的「理性」做法,不必擔心政府突然來個文化大革命式的「改革」。

再來,也如您所說「中國大陸也用繁體字,並不是只用簡體。」,但一般台灣民眾不是這麼認為。台灣民眾大多認為大陸就是使用簡體字。繁體字只是中共官方不禁止,而且大陸同胞即便看得懂繁體字也只有少數人在使用繁體字。而台灣是使用繁體字的,在文字上與中國之間也就了主要的區隔。既然與中國了有區隔,就無大礙,何況也很難去除台灣普遍使用中文的習慣。如此一來,政府就會把「文字」的去中國化,放在遠程而非近期的規畫。

最後,我的理解:

「去中國化」只是台灣民進黨政府為了避免台灣民眾有「我是中國人」這個意識,以達到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的目的。當台灣「民智大開」(我知道本版多數朋友不這麼認為,所以加個引號),而且民進黨方面洗腦的方式包括:「中國」不等同於中華文化,這是全世界華人地區所共有的,即便是民俗節日相同,也跟是不是中國人無關,例如,台灣人也過聖誕節。然後語言文字相同也不能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同美國從英國獨立後也使用英文。簡單來說,綠營的洗腦方式是:華人文化(含文字語言)不等同於中國。這樣,不管反對人士如何嘲笑綠營「去中國化」去的不徹底,但這反而更能證明綠營即便有意識形態,但在執行這項政策時,還是符合民主與理性的。所以,除非從最根本的「兩國論」或台灣獨立去解開這個結,讓多數已經「天然獨」的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不然只從「去中國化」這一點去討論,我會覺得這是枝葉末節。
欧阳阳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9:46
“前南斯拉夫各邦,尤其波士尼亚首府塞拉耶佛,原本各族杂处,其和平共存的美丽画面,在一九六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瑞克笔下,令人无比神往。想不到强人狄托死后十年,前南斯拉夫境内已经腥风血雨,波士尼亚的“种族大清洗”更是骇人听闻,以往互敬互爱的邻居,一夕之间成了最可怕杀手。”

“印度和巴基斯坦边界有无数村庄,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村民几百年相安无事。
印巴分治的时候,两边的独立运动领导人都不断的鼓动民众: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在一起不会有好结果”。
就是这句话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独立日那天,成千上万起种族仇杀在边境上演。
阿里真纳和甘地还天真的以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历来就是兄弟,分家的时候可能会激烈点,以后就能和睦相处了”。
然而两国的仇恨持续到了今天,导致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你想让你的后代像叙利亚的少年一样,10岁就拿着枪在寒风中发抖吗?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在一起不会有好结果”。
这句话是个魔咒,它让人们相信,自己过不好的原因在对方。
分裂以后日子变好了,果然是对方的错。
日子没变好,那是我们对你们还不够狠。
这句话造成了南斯拉夫解体后的连年战火,
也让同源同种的卢旺达人变成了两个民族,互相残杀”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挑拨分化,民粹操弄手法,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现在他们用的是“民主自由”作为借口,两岸同文同种,本可以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
葉小慧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9:43
對於語言和文字,我向來以為就是一種溝通的工具,要使用哪一種,要怎麼用,為什麼而用都有它的目的和脈絡。比如單純溝通上,英文就是目前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和文字,但中文正在急起直追,我認識的很多外國朋友,無論俄國、英國、法國、美國都很努力學習中文,有助於更廣泛的交流。這樣無論簡體或繁體,我認為都很好。當然,對於一開始學習簡體的外國朋友,繁體會形成一些困擾,正如同大陸朋友有些人也對繁體有些門檻,但在廣州學習漢文學的俄國朋友雖然抱怨,他也知道要學好漢文,古代以來的繁體是必要的,才能看得懂歷史累積下來的這些漢文精華。

對於學習和思考來說,我一直認為先掌握好語文和文字是相當重要的。功利主義一點,拿以中文為官方文字的台灣社會為例,老是希望孩子們學好數學考好數學(算數)這回事,首先中文(國文)就要先學好,因為這是理解老師教授數學內容的基礎,包括應考的基礎,因為看不看得懂考題在問什麼,才能決定你到底會不會算這個題目。一般數學成績好的,國文都不會太爛。我一位在高中任教多年的中文系學姊,她實證了這件事情,讓同學的中文(國文)好一點,對於其他科的成績都有幫助。從這一點,我並不支持韓國瑜讓孩子從小學英文的主張,主因台灣並無英語環境,其次先在一種語文有好的基礎再去理解與學習其他語文,我認為才能事半功倍。

耳濡目染,最利洗腦,這或許是所謂台文派主張用什麼台羅文的原因,但是這怎麼可能敵得過數千年來中文的發展?我的意思是,要最快最好方式的理解這個世界的繽紛萬象,發展長久的語言和文字才比較能在人相對宇宙極為短暫的時間之內達成吧?而且人類至少累積數千年以上有紀錄的生命軌跡了,卻遲遲沒辦法系統性的提供人過往的智慧結晶來避免走冤枉路,反而因為政治的利用不斷的破碎化,這是我一直覺得可惜的地方。

有感而發,粗淺的想法。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9:40
許世勤說的再同意不過。
陳默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9:37
繁体字难道不是中国字吗?甲骨文不是中国字?金文不是中国字?小篆不是中国字?真的匪夷所思。政治上你可以不承认是中国人,你文化上不是中国人吗?你血源上不是中国人吗?你人种上不是中国人吗?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9:23
幾天前在YouTube看了個英語視頻,由一個美國人、一個英國人、一個澳洲人說明三地不同的語言習慣。比如說,薯條在美國稱作french fries,在英國或澳洲稱作chips or finger chips。其他林林總總的,有些相同文字但發音略有差異,或相同的事物,有著因地制宜的稱呼。要注意的是,他們不會因為這些微妙差異,就把自己的語言「獨立」出來,認為它成了「另一種」語言。這些Anglo-Saxons,他們說自己是American,British或Australian時,是一個來自何方的概念,但他們都認知自己是Anglo-Saxons,說的都是English。同樣的,在德國的、法國的、美國的Jewish,他們在國籍上「知道」自己是Germany,French、American,但是他們一概認同自己是Jewish,不會因國籍而改變。換句話說,他們視分散在世界各「國」的「自己人」都是「一家人」,即使吵架也屬於「內部事務」。你如果是「香蕉」,你就永遠是「香蕉」。

過去看過探討兩韓問題的文章,作者曾問過「南韓」一個女學生對於朝鮮半島歷史的認知問題。女學生認同兩韓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歷史傳承,即使是分屬兩個不同的政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名學生提到「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來自何方,我們就不會知道未來該往哪走」。

統獨理當是個政治問題,是政治體制選擇的問題,怎麼選擇對人民比較好的問題。如果無限上綱成「種族」問題,把台灣腔的閩南語「獨立」出來成為「台語」,拚命找出各種差異來宣稱「台語」不是閩南語,這有任何意義嗎?再用盡各種「血源」論來說明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我只看到一種基於高度自卑而來的歇斯底里。

面對衝突時的智慧應該是「求同存異」,但存異前的重點必需先「求同」,認識到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著各樣煩惱的「人」。或這麼說好了,即使大家都使用不同品牌的手機,但內建都是Android系統,那麼大家在交換資訊時就會更為便捷。從內建的共同文化、共同語言來進行對話,探討兩岸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簡簡單單閒話家常,我相信最後總能解決一些政治上的歧異。假如堅持「你是你,我是我」,那最後一定會造成衝突,而衝突總是「力強者勝」。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8:47
中國大陸也用繁體字,並不是只用簡體。
欧阳阳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8:19
阿水,

至于阿水说的“簡體字”,这显然是中文发展的一种趋势,马来西亚等海外都有中文简体化的趋势,一种文字的普及,终究会取决于使用者的多寡。
不过,简体与繁体,这个差别不多,只要会一种,基本上能看懂另外一种,连发音都相同,其实就是一种。

至于去“去中國化、台獨”,这些东西也只是能够在台湾内部起作用,世界局势的发展,终究不是取决于台湾内部的所谓“民意”或者说其作用力非常有限。
想“去中國化”也不会那么容易。
欧阳阳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8:09
湯嘉宏,

去中國化、台獨这些只是鼓动民粹,以此来夺取政权选票,但是要去中国文字,台湾那些“绿民”“觉青”都是用中文,你要他们用英文,他们也不会啊,这个没有这么简单。至于什么“閩南語”,“台湾語”就更加不具可行性了,出了台湾就没人会用,连“觉青”都不会想学。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8:05
阿水律師,

我看不懂你寫的。你想要說什麼?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7:35
嘉宏,
兩個方向;
1 我們是民主國家,中華文化,民俗節日等短期內無法不中國,政客也不會去中國化去到選票沒了。
2 中國是簡體字
鄭豐遠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7:25
嘉宏你好,

我覺得一個人可以有不同政治立場,但一個人乃至一整個社會或國家的身份屬性是固定的,無法自己說改就改,哪怕你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的。語言作為一個載體,如你所說其實有著根本的重要性,一個民族乃至文明的面貌如何,其實主要就看它的母語是什麼。

當然我所說的語言更廣泛包含了與之所連結的各種文化、知識、習俗與價值觀,是一種身份屬性網絡,像神經系統那樣嵌在一個身體裡的,無法說換就換,說移除就移除,個人政治意願在這裡沒有意義的,因為所謂意願之產生過程,其實也和這整個身份屬性框架脫離不了關係。人性相同,但思維的微妙處差異很大; 說英語的人思考一件事,和說中文的人硬是不一樣的。當然,我這樣講在字面上很容易讓人誤會,但其實這是一件明明白白的事。

我喜歡文字,對文字的各種細節經常感到著迷而反覆觀看玩味,但我不喜歡玩文字遊戲,更討厭因個人的政治立場或虛榮心理而隨意搬弄文字意義,在我看那是一種低能的表徵。

撇開文字概念裡的地理或政治成份,除了台灣原住民外,台灣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在我看根本是無需討論的事。講中文和閔南話,過春節,吃中餐,看中醫,信仰上又多是儒釋道相關的傳統中式信仰,有著不折不扣的中國家庭價值觀,這不是中國人是什麼? 事實上打這段話都讓我覺得很愚蠢,因為如果一個人還需要去解釋那些不需解釋的東西,那表示 something is wrong 了。至於一個人或一個社會能不能去中國化,那得看這四個字到底是在說什麼? 有多少政治成份在裡頭? 我其實一點都不在乎台灣是不是一個獨立的現代意義的國家,但你要叫我不再做一個中國人,那不就是叫我去趕投胎嗎? 除非一死,哪有可能?

香港和台灣許多人會這麼自卑,這麼急欲與中國人撇清關係,不就是因為自己就是中國人? 反觀其他華僑卻是不同光景,我們有一些馬來西亞華僑朋友,沒有中國護照,從來沒在中國生活過,但卻完全不影響他們稱呼自己為中國人,每一個都相當看重自己的身份。除了口音和一些日常生活偏好習慣,他們的身份語言就是”中文”。總之不管正與反,人們的態度其實說明的都是同一件事。

一個人大凡超過十二歲,整個”母語”就定了,就算之後再怎麼環遊世界,外語說得再呱呱叫,他的整個思維和身份認同也不大可能再改變了。即便基於情感或政治或現實理由而選擇冠上另一種身份,拿上另一本護照,那也不具任何意義,因為你的內在”語言”不可能改變。

前兩天,室友要和長達十年的雇主寫辭職信,夫妻倆寫了半天都寫不好,非常苦惱,我於是伸出援手,花了五分鐘給代寫了,並當著他們的面念出來,兩人當場佩服地五體投地,說自己講英語講了十五年,但恐怕一輩子也寫不出這麼得體的英文信。我心想,這算啥? 老子的中文水平恐怕是這個十倍百倍都不止,可惜你們是無緣瞻仰了。題外話。

在國外,我最為同情的一個群體就是所謂 ABC,因為他們的母語及認同非常錯亂,在兩個社會都格格不入,無時無刻充滿困惑,挫折與憤怒。這一點,沒有出國前我是完全無法理解和想像的,只有當我真的出了國,真的進入洋人的社會走了一遭,才明白了那種困境。例子數不完,想來都辛酸,一個人的出身並非他的原罪,但卻必須活成這樣,有如一種懲罰。

世局險惡,中國或中國人在未來可見的十幾二十年內我看是有得受了,好在我看中國人並沒有語言危機,並沒有身份認同障礙,在一種內在的精神核心部份是很自在,很坦然的。洋人特別是英語母語者往往低估了這一點,以為所有人都會迫於形勢或現實而產生那種殖民者帶來的去語言化,進而去自信化的效應。這種傲慢在中國人面前是行不通的。常有洋人問我是哪裡人,我都說我是 Chinese,有人知道了我來自台灣還面露同情, 好心幫我”緩頰”: Yeah I know, but you’re actually Taiwanese, right?

語言就是這樣一種東西,短短一句話,你就能知道對方很多事,知道一個人內心的天使與魔鬼。
老羊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7:01
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Malcolm X 曾經說過「你不可能恨一棵樹的根,而不恨那棵樹;你不可能恨自己的來源而最後不恨自己」。美國和英國打了一仗而獲得獨立,但是美國不但沒搞去英國化,美國到處都是與英國有關的地名;獨立戰爭之後既沒改地名,在文化上更沒有醜化英國(而且還正好相反)。那台灣和香港在幹什麼?去年香港廢青中有人公開說自己就算當英國人拉出的屎上面停的蒼蠅,也不要做中國人(沒瞎編;我既沒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也沒有這種高尚的品味);當然,我承認人各有志:吾非屎上蠅,安知其樂。

把中文當外國語、尤其還想在閩南語的基礎上來創造新語言是特別搞笑;那還不如直接規定英文是官方語言算了,至少「和國際接軌」。
林書楷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6:19
嘉宏,

其實是有的。這幾年來很多視頻賣點是教閩南語,其中一個頗有臭名、嗆過李佳芬的叫做「阿華師」;他就自稱永遠不再說「官話」。而且政府似乎正大力推動拼音、改編閩南語文字,這都顯示了國外勢力「拔根」的企圖。
孫從輔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5:01
To 嘉宏,
你的問題反過來推敲即可。既然文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礎,而政客們用中文大談去中國化,可見是玩假的,一切都只是為謀取私利而表演。網路愚民們則是重覆宣傳機器講的話,本身並無理性思考,不會理解你所說的矛盾。
湯嘉宏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56
各位版上的先進:
一直以來我都擔任一個好聽(觀)眾,喜歡各位分享的觀點與言論,但我一直有個想不透的問題,只好留各言,看是否能找到一絲方向。
不管是選舉時,或是網路在討論去中國化、台獨等等議題時;都會極力的撇清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但就我自己的認知,文字應是一切事務的根本,如我所學、所知無誤的話,我們現在的繁體字應該是遙遠的中國古代人發明的,那為什麼我們在討論那些議題時,卻沒有先改變我們使用的文字?就像以前英國、法國等等,這些曾在世界上到處殖民的國家,它們也會在當地留下它們使用的文字、語言。
不知道版上的各位能否幫在下開拓一絲思考的方向。
陳真 發佈日期: 2020.06.11 發佈時間: 下午 10:57
卡韓政變(248):與君共舞,與有榮焉

陳真

2020. 06. 11.


從去年(2019年)的兒童節那天開始,犧牲了無數夜晚的睡眠,一直到今天,光是這一系列就寫了兩三百萬字;匆忙寫就,言語粗鄙。其實,濃縮來看,不過三言兩語;我手寫我心,字字皆音符,曲調不美但真情。

我常覺得,生命宛若一聲嘆息,轉眼成空,如飛而去。然而,在這無常的變幻與試煉中,這世上總還有些不變的東西。

無傷不成愛,真情總是誕生於烈燄之中。感謝韓國瑜,以他的一己之傷,見證人性的良善與勇氣。與君共舞,與有榮焉。

惟願上蒼紀念這一切,在人心留下一個美好印記。

====================

正式告別高雄!韓國瑜曝未來動向「不會接受任何職務」

TVBS新聞網

高靜瑤

2020年6月11日

高雄市府團隊今(11)天下午舉辦告別音樂會,市長韓國瑜在15分鐘的演說中宣布,「目前我不會接受任何邀請、職務、組織,以及任何形式的活動」,先沉澱身心休息一下。

韓國瑜致詞全文:

我們就將卸下市府職務,離開這裡。謝謝你們讓我們有機會在此相聚一場,更謝謝你們今天還特地來這裡為我們相送一程。

古時周武王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能敵紂王億兆夷人。我不敢自比周武王,但我敢說我們這個團隊裡的首長是真的個個都有經世濟民的才能,並且我們同心同德,都懷抱著奉獻社會的真心誠意、有所不為的道德自律。今天,大家共聚在此、臨別在即,請容我最後一次以市長的身分好好謝謝他們。

謝謝這一群讓我感到驕傲與不捨的市府團隊,謝謝他們願意放下原本舒適的生活,來到熱情的高雄;謝謝他們不少人離家背井、放棄高薪來這個城市和我一起打拼。

他們都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事而來。我怎麼謝也謝不夠。

這一年多來他們為高雄做牛做馬、承受巨大壓力。這一年多來,他們每一件事都做得比以前好、但是雜誌民調排名卻都是吊車尾⋯,這些,我知道,都是因為我的關係,所以我一定要為他們討個公道。

他們是最辛苦、最被唱衰、卻是做事最認真、最有作為的一群模範公僕。在這裡,我一定要好好向他們每一個人說聲謝謝:

我要謝謝葉匡時葉副市長、謝謝李四川李副市長、謝謝陳雄文陳副市長、謝謝工務局吳明昌吳局長、謝謝都發局林裕益林局長、謝謝水利局李戎威李局長、謝謝農業局吳芳銘吳局長、謝謝海洋局趙紹廉趙局長、謝謝財政局李樑堅李局長、謝謝經發局伏和中伏局長、謝謝青年局林鼎超林局長、謝謝交通局鄭永祥鄭局長、謝謝觀光局邱俊龍邱局長、謝謝捷運局范揚材范局長、謝謝教育局吳榕峯吳局長、謝謝運發局許文宗許局長、謝謝文化局林思伶林局長、謝謝新聞局鄭照新鄭局長、謝謝社會局黃淵源黃局長、謝謝民政局曹桓榮曹局長、謝謝地政局黃進雄黃局長、謝謝環保局王玨王局長、謝謝衛生局林立人林局長、謝謝勞工局王秋冬王局長、謝謝毒防局阮清陽阮局長、謝謝法制局吳秋麗吳局長、謝謝研考會李銘義李主委、謝謝客委會黃永卿黃主委、謝謝原民會吳慧琴吳主委、謝謝消防局黃江祥黃局長、謝謝行政國際處蔡淑貞蔡處長、謝謝新住民辦公室林麗蟬林執行長、謝謝我們邱源寶邱主任以及市長室的所有工作夥伴。

我也想謝謝之前曾經陪我們篳路藍縷、一起走過好多風雨、但因為公私因素而離開崗位的前任局處首長們;更謝謝每一位認真做事、任勞任怨的高雄市政府同仁;同時,我也要謝謝我們高雄市議會國民黨黨團,與無黨團結聯盟黨團對我的支持。

謝謝各位這段日子的付出與辛勞,我會永遠記得您們。您們的辛苦和成績,高雄市民會記得、歷史會記得。

我謝謝您們!

離開高雄,對我個人而言,雖有萬般不捨、一些遺憾、和滿滿的祝福,但唯獨沒有怨尤、心中盡是坦然。因為我知道我是為何而戰、我和團隊是為了什麼樣的價值、理想和願景而奮鬥努力,所以無論結果,我都會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只是,這幾天我實在有點難以平靜,許議長的決絕讓我悲痛不已,而更讓我覺得痛心不解的是網路上那些對許議長惡毒的詆毀、幸災樂禍的發文和留言。如果台灣的民主,只因為政黨不同,就可以這樣殘忍地對待一個逝去的生命,失去人性、失去做人最基本的溫柔與慈悲,那這樣的民主有什麼值得追求、能夠倚仗的?

當貪腐不是罪惡、犯法可以原諒,當我們真心相信、全力捍衛的法律和道德可以因為政黨的不同而有所妥協,我們這幾十年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所爭取和守候的究竟是什麼?

當社會多數不在乎政府負債、不在乎官員貪汙、不在乎國家經濟與安全、甚至不在乎是非黑白,只要顏色正確、言語嗆辣、官網圖文並茂,仇恨對立和黨同伐異都是被允許的。但仇恨對立和黨同伐異所豢養出來的民意,究竟是民主、還是猛獸?

民主如此珍貴難得,民主所創造和成就的應該是良善與和諧、而不是仇恨和對立。仇恨和對立所創造和產生的「民主」,是披著民主外衣的暴政。

對於千千萬萬支持國瑜的好朋友們,我在此再次表達對各位深切的敬意、謝意與歉意。我依然心繫高雄、心懷社稷、心存正氣。但目前我不會接受任何邀請或職務,也不會參與或組織任何形式的活動。

請容許我在這風雨如晦的時刻,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謝謝你們,你們每一雙手的託付、每一雙眼睛的期盼,我們都謹記在心、未曾或忘。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裡,市府團隊都全力以赴、不敢辜負。

謝謝你們這一路的溫暖與支持,請讓我和我的市府團隊最後一次向各位說聲謝謝。

================

最後一天韓國瑜哭了!「目前不會接受任何職務及組織活動」

新頭殼newtalk

周家豪 綜合報導

2020.06.11.
     
被罷免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告別音樂會中流下眼淚。   圖:張良一/攝

照片:https://bit.ly/3dXHnHO

高雄市長韓國瑜6日遭到罷免,今(11)日是市府團隊最後一天上班日,韓國瑜也特別於下午3點半時,在鳳山行政中心前草地舉辦「真愛高雄,珍重再見」告別活動,他也發表長約15分鐘的演說,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表示「目前他不會接受任何邀請或職務,也不會參與任何組織活動」了。

隨著現場校園民歌《萍聚》的響起,韓國瑜一邊向支持者道謝,一邊致詞表示,謝謝高雄市府團隊一路走來,勞苦功高的支持;有些支持者為了與他道別,甚至前一晚在這邊過夜,「謝謝你們讓我們有機會在此相聚,更謝謝這麼多好朋友今天特別來這替我們相送」。

現場上萬名韓粉對著被罷免的韓國瑜高喊:「我挺韓我驕傲!」。 圖:張良一/攝

照片:https://bit.ly/3dXHnHO  

韓國瑜說,這是最後一次以高雄市長身分向大家道別了,雖然團隊一年以來民調總是吊車尾,但是他很清楚,每件他們做的事情都比以前還好,「都是因為我個人的關係」,因此他今天要幫團隊討公道,「他們是最辛苦、最被唱衰,卻是做事最認真的模範公僕」。

韓國瑜擁抱副市長李四川。 圖:張良一/攝

照片:https://bit.ly/3dXHnHO  

韓國瑜一一向高市府各局處長表達致謝後,深深一鞠躬,並同時宣布「目前我不會接受任何邀請或職務,也不會參與任何組織的邀請,及任何形式的活動」,也希望支持者能容許他,在這風雨如晦的時刻,「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最後韓國瑜向在場民眾致謝,也感謝高雄市民的託付和期盼,「我會謹記在心不敢忘記。」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1 發佈時間: 下午 3:31
陽陽兄,謝謝您提醒我會追著細枝末葉,這讓我想到一件事,差點給忘了:
在陳真兄的許議長當年質詢陳菊的影片譯文中,在第5個「許:」後面「在此我要跟各位市民報告,當年投票前夕那一晚,(來,請坐) 競選活動已經…」
上面的「(來,請坐)」是陳真兄漏未譯出的。
李鑑慧 發佈日期: 2020.06.11 發佈時間: 上午 9:35
阿桑吉近況

李鑑慧

2020.06.10

【4月】


阿桑吉現今仍被監禁於英國重刑犯監獄Belmarsh,等待著5月18日的下一個引渡庭。

基於Belmarsh的Covid-19疫情以及阿桑吉的健康狀況,阿桑吉律師提出保釋要求但遭法院拒絕。

厄瓜多大使館警衛公司遭西班牙法庭偵調,被指接受美國CIA收買,監控阿桑吉所有言行並企圖取得阿桑吉小孩尿布採驗DNA。

阿桑吉律師向英國法院請求保密阿桑吉未婚妻Stella Morris與兩名孩子身分,但遭拒絕。

阿桑吉的未婚妻Stella Morris近日選擇公開身分,接受媒體採訪。以下是這段採訪影片。Stella Morris是南非裔律師,2011年因協助阿桑吉案件與阿桑吉相識。片中可見到阿桑吉分別為三歲與一歲的兩個兒子,Gabriel與Max。片尾,Stella Morris說道:「我擔心阿桑吉的性命就將結束」。

〔以上資訊主要參考 theCanary文章 "UK authorities provided with a convenient way of ridding the world of Julian Assange"。見https://bit.ly/2VvVtrW 〕

影片請見首頁:https://bit.ly/2Ux0rVP

【6月】

原本排定於5月中的引渡庭,再度被法官延期至9月7日。

由於阿桑吉並未被定罪,英國依法必須每30天開一次庭,了解囚犯健康狀況、拘留情形以及案件進度。

但是這類開庭多流為形式,阿桑吉應有的權利也多受剝奪。他在開庭前無法與其律師會面,電話溝通也幾近斷阻,是以完全無法針對案件進行充分討論。阿桑吉的律師Aitor Martinez透過推特顯示電話撥打紀錄,因為獄方問題,阿桑吉在一日之內撥出的電話十次只有一次接通,每次被允許通話時間也不超過十分鐘。

因為疫情,目前每個月的例行性開庭禁止媒體記者現場旁聽,只能透過電話聆聽庭內發言。但是如5月4日之開庭,因為法院疏失,記者完全無法接通庭內,過去即便可收聽,也多半不清楚。

阿桑吉律師多次因為健康理由與Covid-19感染威脅,提出保釋要求,但皆被拒。4月份,英國因為全國監獄的嚴重疫情,釋放了4000名低危險囚犯,但是阿桑吉並不在名單內。

因為健康因素,特別是長期的肺部問題,阿桑吉已經無法親自出席6月2日的開庭,也無法透過視訊參與。

5月21日,阿桑吉的未婚妻在推特上表示:「Covid不能合理化單獨監禁,朱利安〔阿桑吉〕已經超過八周時間,每天有超過23小時的時間被關在單獨獄房,完全沒有任何訪視。如果他不是因病毒〔Covid-19〕而死,也將因自殺而亡。長時期的單獨監禁就是刑求。」


〔以上資訊主要參考WSWS文章 “Administrative Hearing in Julian Assange’s Extradition Case to be Held Today", 2020.06.01. https://bit.ly/3ffOHyW〕

〔阿桑吉於今年二月開引渡庭時,被置於一透明隔離廂內,完全無法與律師溝通或聽到庭上發言。照片與說明參閱https://bit.ly/3dYoPY8〕

照片請見首頁:https://bit.ly/2Ux0rVP
許世勤 發佈日期: 2020.06.11 發佈時間: 上午 8:57
最近論壇的內容更新真快,大家心裡都有很多想法。有些討論難免有了一點火藥味,但還在理性範圍。如果台灣的政治能夠如此,說不定能少點違法濫權的事。

提到許崑源議長,我對他的印象僅是過去他在議會質詢陳菊的片段。因為一直以來我對南部的印象就是一片綠油油的,綠到黑綠到亮的「民主聖地」。雖然我自己也在雲林長大,但對南部人總有種偏見,或說現在的台灣人,他們對政治的追求,完全是一種宗教式的狂熱。在這個宗教中,教主以及底下的傳教者,完全代表了「神」的聲音,而選民總是期待著神的降臨。彷彿只要反中、反華,就可以有神蹟發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難以想像在高雄竟然有這麼一位議長,敢於糾正腐敗的人渣集團。再看到有人提起他是從黨外開始努力的,爾後基於理念,卻加入一個在南部相對不利發展的政黨,我認為這表現出一種理想主義式的人格。

許議長的死是一種殉道精神,只是對於能否喚醒多數的台灣人,對此我是悲觀的。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