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遠兄:
討論社會現象就要顧慮現時環境及各種客觀條件。「去中國化」明顯是一個政策,既然是「政策」就要明白這是目的?還是某項目的的手段。
首先,目前樓下朋友幾乎是從「去中國化」是「目的」這個角度去討論。如果台灣要去中國化,從文字上最簡單的方式是廢除中文,禁用中文,一切以英文為官方及民間語言,不懂英文的「文盲」就再教育。但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就算是中共也不可如此文化大革命式的「改革」。
以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為前提:
如您所說「一個人乃至一整個社會或國家的身份屬性是固定的,無法自己說改就改,哪怕你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的。」,例如台灣民間大多數已認同及習慣化的中華文化與民俗(含國定民俗節日)等皆是,「文字」也是。
當政客以「去中國化」為目的時,要顧慮民主制度下的選票,所以必須選擇大多數人民可接受的改革的方式及程序,不然的話,沒有選票就沒有權力;若是失去政權,還去個什麼中國化?所以,民主國家會透過溝通、教育、洗腦等方式,讓多數民眾接受「去中國化」這項政策。再來,施行步驟方面,先就容易「去」的部分,而且是多數民眾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來施行這項政策,這是民主制度之下可預測的「理性」做法,不必擔心政府突然來個文化大革命式的「改革」。
再來,也如您所說「中國大陸也用繁體字,並不是只用簡體。」,但一般台灣民眾不是這麼認為。台灣民眾大多認為大陸就是使用簡體字。繁體字只是中共官方不禁止,而且大陸同胞即便看得懂繁體字也只有少數人在使用繁體字。而台灣是使用繁體字的,在文字上與中國之間也就了主要的區隔。既然與中國了有區隔,就無大礙,何況也很難去除台灣普遍使用中文的習慣。如此一來,政府就會把「文字」的去中國化,放在遠程而非近期的規畫。
最後,我的理解:
「去中國化」只是台灣民進黨政府為了避免台灣民眾有「我是中國人」這個意識,以達到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的目的。當台灣「民智大開」(我知道本版多數朋友不這麼認為,所以加個引號),而且民進黨方面洗腦的方式包括:「中國」不等同於中華文化,這是全世界華人地區所共有的,即便是民俗節日相同,也跟是不是中國人無關,例如,台灣人也過聖誕節。然後語言文字相同也不能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同美國從英國獨立後也使用英文。簡單來說,綠營的洗腦方式是:華人文化(含文字語言)不等同於中國。這樣,不管反對人士如何嘲笑綠營「去中國化」去的不徹底,但這反而更能證明綠營即便有意識形態,但在執行這項政策時,還是符合民主與理性的。所以,除非從最根本的「兩國論」或台灣獨立去解開這個結,讓多數已經「天然獨」的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不然只從「去中國化」這一點去討論,我會覺得這是枝葉末節。
阿水
發佈日期: 2020.06.12
發佈時間:
上午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