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90 則留言。
ethan 發佈日期: 2016.11.11 發佈時間: 下午 2:30
https://quasi-quasi.com/2016/11/10/secretworlduselections/
阿桑奇:美國大選的秘密世界

這文章所談到的問題,在主流媒體中幾乎沒有看到相關報導。就算拿來當八卦,陰謀論聊聊應該也比很多現在沒有營養的新聞來的好吧!
如果這些是真的,或有這樣的思想準備這可能是真的。也對於我們對這世界有更明白的認識。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1 發佈時間: 下午 12:42
(續之前有關討論)

平常看診最怕一種病人,就是谷歌醫學院畢業的。這些人,往往自以為念過書,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充滿自以為的懷疑主義精神,不管你開什麼藥給他或提供什麼治療,他都會回母校谷歌醫學院搜尋一遍,然後隔天或下回便會以專家之姿前來跟你討論。說 "討論" 還算客氣,其實是"質疑",乃至興師問罪,你這個藥是不是開錯了?那個藥是不是劑量不對?你是不是沒有注意到這個那個?人家哪個大教授說這樣那樣,怎麼跟你說的不一樣?你開這個藥是不是多餘的?有什麼副作用是要害死我嗎...等等等。

你不妨用屁股想一下,如果谷歌一下就能讓你擁有討論這些事關病理藥理生理的能力,那還需要念醫學院念七年、臨床訓練個四五年或七八年,然後才能有資格去報考專科醫師,考過之後才能獨立看診嗎?

就先別說各個科別及各種疾病汗牛充棟的無數個別專書,就光說一般必讀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教科書好了,血液學、循環學、神經學、神經生物學、消化學、電解質、腫瘤學、生化、生理、藥理、病理、心臟、腸胃、肝膽、X 光判讀、心電圖判讀、腦波判讀、內分泌學、腎臟科、皮膚科、婦科、產科、小兒科、基因遺傳學,耳鼻喉、微生物、寄生蟲、血脂糖尿各種新陳代謝問題...等等等等等,光是念大題目就念不完,那麼多的教科書,每一本動輒數千頁,倘若你只要花個幾分鐘或幾小時谷歌一下、看兩篇報導或各種來路不明的留言,然後就能討論醫學問題,那麼,人家念幾百幾千本書難道是在念假的嗎?

我不是要說專業圍牆高聳不可攀,而是說,我們得搞清楚專業的分際何在,有些是大家都可以談的,有些是只有屬於少數人的話題,有些更是在一個國家裏頭根本找不到幾個有能力談的。特別是人文方面的研究,更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人文學科往往是一條極其孤單寂寞的道路,因為,事實上沒有幾個人知道你白了少年頭、費盡青春、皓首窮經究竟是在忙些什麼。你想,在台灣或乃至在歐洲或任何一個國家,有幾個人有能力談比方說 Tractatus,或是談維根斯坦的數學哲學?有幾個人有能力談比方說關於但丁神曲?或是談比方說印度佛教的某種歷史?

網路資訊氾濫的年代,加上一種科技化的潮流傾向,帶來一種輕薄短小的誤解與錯覺,以為谷歌是一所大學,以為知識就只是孤狗一下便可獲得的東西,以為知識是這樣一種支離破碎的資訊。但是事實上,別說討論,就連請教一下恐怕都不太可能,畢竟沒有那個程度也不可能提出任何有意義的問題。

我不是要抬舉專業之高聳,我沒有那麼低能。所謂專業,其實就像學習打桌球一樣,花個八年、十年,你就會了。一旦會了之後,你會發現,媽的,這些東西哪有什麼困難?不過就是像在蓋房子那樣,一磚一瓦慢慢就蓋起來了,其實也不需要什麼了不起的智能。

但是,即便它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即便只是打個桌球,難道你以為只需要在谷歌體育大學搜尋一下桌球絕技,然後你就有能力跟我對打?我閉著眼睛、兩根手指頭持拍恐怕都能贏你。

最近搬家,因為新家空間小了一半,東西放不下,許多新書舊書被迫得清倉大拍賣或送人。但有一套書我卻捨不得賣,那就是許成章的一套台語書。因為在他還沒有被人知道之前,我就認識他了。他女兒許勤,是我念大學時教我生理學的老師。我去過幾次許成章老先生的書房,滿屋子的書,非常嚇人。他那時候已經七十歲,但是一天仍然工作十幾小時研究台語。

我發現,他坐的椅子上經常放了一疊精裝書。我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是因為怕工作時會打瞌睡,所以屁股就墊著這麼一堆硬梆梆的書,讓他只能很不舒服地坐著,藉以提神,類似古人懸樑刺股。許老先生研究台語少說也有三、四十年,從裏頭得不到任何好處;在他那個年代,誰要買什麼台語辭典或台語諺語?但他貞靜自持、無人聞問地就這樣懸樑刺股地在自己的一人書房裏幹了一輩子的研究工作。

有一天,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許老先生拿著三捲錄音帶給我,說是他親口用台語朗誦唐詩宋詞,希望我能夠想辦法幫他把這些錄音帶公諸於世,讓後人體會台語念古詩詞之美。他說,用台語念這些古詩詞,會比用當代的所謂國語或普通話來念,會更接近當時古人寫作這些詩詞時的意境和聲韻美感。

我無言地收下這三捲錄音帶。當時,許老先生長年早已完全不管紅塵俗事了,我原本很想告訴他,我上哪去公諸於世這些錄音帶啊?誰要聽啊?那年頭,光講幾句台語就會被人喊打喊殺或招來鄙夷,誰會想聽一個沒有人知道是誰的老頭子用台語念李白念杜甫?就算黨外也不會有興趣推廣這些沒法馬上兌換成選票的東西,更何況念的還是含有 "中國毒素" 的唐詩宋詞。但我終究沒有把這些話告訴他。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講台語,但是,難道你真會以為人家許成章花個至少三、四十年懸樑刺股般地研究台語是你孤狗一下就能與之對談的嗎?現代人的輕薄短小,往往令人驚駭莫名。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9:11
另外,也是第一段:

我做某件事情時承受了巨大壓力,跟我承受巨大壓力(要我)去做某件事,意思是剛好相反的。歐巴馬這些人渣是施壓企圖阻止維基公布希拉蕊等人的內部文件,而不是施壓要維基公布。

對岸常有及時翻譯,但是普遍而言,翻譯品質並不好。台灣當然也一樣,往往很不通順,要不就是太多錯誤。所謂信達雅,正確是基本要求,再來要通順流暢,最後就是求個微妙傳神。

前一陣子不是有傅園慧的洪荒之力嗎?一些國外媒體也普遍報導了這件事,但他們卻只能把洪荒之力翻譯成盡力而為。意思沒錯,但少了神韻趣味。

有些人中文外文都不錯,翻譯十分傳神,例如李敖,連詩都有能力翻。

網路崛起,取代了筆墨,會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人們習慣輕薄短小,看的寫的,往往短短幾句,寥寥數語。我看遲早有一天會出現AI寫手,或說人工智慧作家,畢竟人們的心靈越來越容易填滿,只要透過大數據,輸入特定元素與關鍵詞,AI 應該能成功扮演作家的角色。

至於人工智慧名嘴的誕生,我看就更容易了,幾乎連智慧也不用了吧,名嘴就是一張嘴,大腦是多餘器官,翻來覆去往往就那幾個句型。如果有人發明人工智慧名嘴的機器人,銷路應該會很好,商機無限,特別是在民主聖地,送禮自用兩相宜,買一隻回家,裝上電池,他就會開始為你評論時事, 深綠的,淺綠的,各色機器人,言論尺度內容均可調整,包你滿意。我們事實上就面臨這樣一種 “去大腦” 的困境,人腦越來越單調,許多時候,實在很難區分人和機器究竟在思維與表達上有什麼關鍵性的不同。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7:46
這個翻譯有待改進,很不通順,而且有些明顯誤譯,例如第一段:

In recent months, WikiLeaks and I personally have come under enormous pressure to stop publishing what the Clinton campaign says about itself to itself. That pressure has come from the campaign’s allies, including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from liberals who are anxious about who will be elected US President.

應該這麼翻或許會比較好:

最近幾個月,維基解密以及我個人,遭遇極大壓力,企圖阻止我們公布柯林頓陣營的內部自我表白。這項壓力來自該競選團隊的盟友,包括歐巴馬當局,以及那些十分擔憂誰將會選上美國總統的民主黨支持者們。

原文並沒有“任意妄為”的意思,也沒有 “自由主義者” 的意涵。liberals 指的是民主黨的支持者,相對於共和黨的支持者叫做conservatives。

其它部份的翻譯同樣有許多問題或錯誤,我就不一一指出了。
李念淨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5:41
突然想起來,我在歷史系裡面上不少史記的東西,在史記裡面司馬遷特別把"俠"大書特書,還寫了"遊俠列傳"。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6382.htm

俠,不再社會的主流體制裏面,但他們某種程度上卻皆露的社會的弊端,也許Julian Assange大概就是這種遊俠吧。

有阿共翻譯了維基解密對大選以後的聲明,值得一看,維基解密表現的公信力是很好的,同時也順帶解說了為何爆的料多是希拉蕊這邊的

作者:zj wolf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392693/answer/130577680
https://wikileaks.org/Assange-Statement-on-the-US-Election.html
来源:知乎

Assange Statement on the US Election
阿桑奇对美国大选的声明

8 November 2016
By Julian Assange

In recent months, WikiLeaks and I personally have come under enormous pressure to stop publishing what the Clinton campaign says about itself to itself. That pressure has come from the campaign’s allies, including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from liberals who are anxious about who will be elected US President.
在近几个月,维基解密和我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去阻止克林顿在选举中任意妄为。这份压力来自于民主党选举同盟,包括奥巴马当局,以及对于将要被选为美国总统之人感到焦躁不安的自由主义者们。

On the eve of the ele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restate why we have published what we have.
The right to receive and impart true information is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WikiLeaks – an organization that has a staff and organizational mission far beyond myself. Our organization defends the public’s right to be informed.
在大选之夜,非常有必要再次重申为什么我们公布了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接受与传递真实的信息一直是维基解密的固有原则——这是一个拥有团队与任务编制,远超于我个人的组织。我们的组织守护着公众的知情权。

This is why, irrespective of the outcome of the 2016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real victor is the US public which is better informed as a result of our work.
这就是为什么,无论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如何,真正的胜利是美国公众对事实真相更好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成果。

The US public has thoroughly engaged with WikiLeaks’ elec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one hundred thousand documents. Millions of Americans have pored over the leaks and passed on their citations to each other and to us. It is an open model of journalism that gatekeepers are uncomfortable with, but which is perfectly harmonious with the First Amendment.
美国公众彻底接触了维基解密公开的与选举相关材料,总共超过10万份文件。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凝视着这些信息,互相引证传递并给到我们反馈。这是个很好的新闻业模型,也是令一些“守门员”们感到非常不适的。但是这与第一修正案完美和谐匹配。

We publish material given to us if it is of political, diplomatic, historical or ethical importance and which has not been published elsewhere. When we have material that fulfills this criteria, we publish. We had information that fit our editorial criteria which related to the Sanders and Clinton campaign (DNC Leaks) and the Clinton political campaign and Foundation (Podesta Emails). No-one disputes the public importance of these publications. It would be unconscionable for WikiLeaks to withhold such an archive from the public during an election.
我们公开获取到的材料,涉及政治、外交、历史或者伦理道德,并不曾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公开过。当我们得到满足以上条件标准的材料,我们公布。我们获得了相关桑德斯与克林顿选举(DNC泄漏邮件),克林顿政治活动,以及克林顿基金会(Podesta邮件)的材料。没有任何人怀疑这些材料的公开对于公众的影响力。如果维基解密组织在大选期间保留这些材料不让公众知晓,我们良心上无法接受。

At the same time, we cannot publish what we do not have. To date, we have not received information on Donald Trump’s campaign, or Jill Stein’s campaign, or Gary Johnson’s campaign or any of the other candidates that fufills our stated editorial criteria. As a result of publishing Clinton’s cables and indexing her emails we are seen as domain experts on Clinton archives. So it is natural that Clinton sources come to us.
与此同时,我们无法公布我们所不拥有的资料。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获得关于唐纳德·特朗普选举的相关信息,或是吉尔·斯坦因的选举,或是加里·约翰逊的选举,或是任何其他候选人的资料符合我们的材料审核标准。作为公布克林顿文件及其索引邮件的结果,我们看上去更像是克林顿档案的专家。其实克林顿的资料到我们这里非常正常。

We publish as fast as our resources will allow and as fast as the public can absorb it.
我们的信息源一旦允许,我们立即公布资料, 然后公众会最快速度吸收这些。

That is our commitment to ourselves, to our sources, and to the public.
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承诺,对我们的信息源头的承诺,对公众的承诺。

This is not due to a personal desire to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the election. The Democratic and Republican candidates have both expressed hostility towards whistleblowers. I spoke at the launch of the campaign for Jill Stein, the Green Party candidate, because her platform addresses the need to protect them. This is an issue that is close to my heart because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inhuman and degrading treatment of one of our alleged sources, Chelsea Manning. But WikiLeaks publications are not an attempt to get Jill Stein elected or to take revenge over Ms Manning’s treatment either.
去影响选举结果并不是出于个人的愿望。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们都对告密者们表现出了敌意。我在吉尔·斯坦因(绿党候选人)开始竞选之时开始发言,因为她的平台显示了他们需要保护。这是我心中一直惦记的事情,因为奥巴马当局曾残忍及可耻地处置我们宣称过的信息源之一,切尔西·曼宁。但是维基解密公布的材料并不是为了帮助吉尔·斯坦因竞选成功,也不是为了替曼宁小姐进行复仇。

Publishing is what we do. To withhold the publication of such information until after the election would have been to favour one of the candidates above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我们所做的只是出版公开。如果保留这些材料直到大选结束,这会使其中一名候选人正中下怀,也使公众失去了知情权。

This is after all what happened when the New York Times withheld evidence of illegal mass surveillance of the US population for a year until after the 2004 election, denying the public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cumbent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which probably secured his reelection. The current editor of the New York Times has distanced himself from that decision and rightly so.
说到底这是因为当年纽约时报保留了非法大量监察美国人口的证据将近一年直到2004年选举,拒绝公布对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的决定性信息,结果可能导致了他的再选受到保护。现今纽约时报的编辑把自己隔绝在那个选项之外,他当然这么做了。

The US public defends free speech more passionately, but the First Amendment only truly lives through its repeated exercise. The First Amendment explicitly prevents the executive from attempting to restrict anyone’s ability to speak and publish freely. The First Amendment does not privilege old media, with its corporate advertisers and dependencies on incumbent power factions, over WikiLeaks’ model of scientific journalism or an individual’s decision to inform their friends on social media. The First Amendment unapologetically nurture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knowledge. With the Internet, it has reached its full potential.
美国更有激情地保护着言论自由,但是第一修正案只有在不断反复实践中才能真正存活。第一修正案明确保护防止着企图阻止任何人说话以及出版自由能力的尝试。第一修正案不会给予传统媒体特权,即使是在其企业广告和对当权集团的依赖下,维基解密的科学性新闻模型或是独立个人通过社交网络传递信息的权力依然受到保护。第一修正案毋庸置疑地养育着民主化知识。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其潜能达到了完全地释放。

Yet, some weeks ago, in a tactic reminiscent of Senator McCarthy and the red scare, Wikileaks, Green Party candidate Stein, Glenn Greenwald and Clinton’s main opponent were painted with a broad, red brush. The Clinton campaign, when they were not spreading obvious untruths, pointed to unnamed sources or to speculative and vague statements from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to suggest a nefarious allegiance with Russia. The campaign was unable to invoke evidence about our publications—because none exists.
即便如此,几周前,在一份参议员麦卡锡的战略回忆录和红色恐怖中,维基解密、绿党候选人斯坦因、格伦·格林沃德(律师、新闻从业员),以及克林顿的主要参选对手被一把红色的大刷子涂了一身。克林顿选举团队,当他们散布显而易见的虚假消息,指向无法验证的信息源或是推断出模糊不清的声明来描述效忠于俄罗斯的不法邪恶力量之时,克林顿选举团队还是没法找到与我们的公开材料相关的不利证据——因为根本不存在那些证据。

In the end, those who have attempted to malign our groundbreaking work over the past four months seek to inhibit public understanding perhaps because it is embarrassing to them – a reason for censorship the First Amendment cannot tolerate. Only unsuccessfully do they try to claim that our publications are inaccurate.
最后,那些尝试去诽谤我们开创性成果的人在过去的四个月去禁止公众了解我们,可能因为这对他们是个大大的尴尬——这会成为第一修正案无法容忍的审查制度的原因。他们声明我们的材料不准确,这份努力最终是失败徒劳的。

WikiLeaks’ decade-long pristine record for authentication remains. Our key publications this round have even been proven through the cryptographic signatures of the companies they passed through, such as Google. It is not every day you can mathematically prove that your publications are perfect but this day is one of them.
维基解密保留着数十年的原始资料。我们的这一轮关键性解密已被证实通过密码学签名传递到一些公司,例如Google。并不是每一天都可以用数学技巧证明公布材料是完美的,但今天并不例外。

We have endured intense criticism, primarily from Clinton supporters, for our publications. Many long-term supporters have been frustrated because we have not addressed this criticism in a systematic way or responded to a number of false narratives about Wikileaks’ motivation or sources. Ultimately, however, if WL reacted to every false claim, we would have to divert resources from our primary work.
我们承受了强烈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克林顿的支持者们对我们的公布材料。许多我们的长期支持者们非常沮丧,因为我们并没有用系统化的方式理睬这种批评,或是回应对于维基解密动机、信息源的虚假叙述。然而最终,如果维基解密对每一份虚假声明都去回应,我们就不得不将一部分工作量从主要工作中转移出来了。

WikiLeaks, like all publishers, is ultimately accountable to its funders. Those funders are you. Our resources are entirely made up of contributions from the public and our book sales. This allows us to be principled, independent and free in a way no other influential media organization is. But it also means that we do not have the resources of CNN, MSNBC or the Clinton campaign to constantly rebuff criticism.
维基解密,就像所有的出版者一样,终极目标是对其投资者负责。那些投资者就是你。我们的资金源完全来源于公众捐赠和我们出版的书籍销售。这让我们保持自己的原则,独立并自由,没有其他任何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机构可以做到。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不拥有如同CNN / MSNB,或是克林顿选举团队所拥有的资源去持续性对抗批评。

Yet if the press obeys considerations above informing the public, we are no longer talking about a free press, and we are no longer talking about an informed public.
但如果出版者遵从报酬多过让公众知情,我们就不是在谈论一家自由的媒体了,我们也不是在讨论公众知情权的问题了。

Wikileaks remains committed to publishing information that informs the public, even if many, especially those in power, would prefer not to see it. WikiLeaks must publish. It must publish and be damned.
维基解密确保承诺公布信息给公众,即便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当权者并不愿意见到。维基解密必须公布信息。它必须公布,并被一些人诅咒。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4:42
以下與任何人無關。涵文寫什麼,我確實幾乎一個字也不懂,無法回應。

我雖然很不喜歡教書(因為總是只能教一些很幼稚的東西),但我自信是個教學能力應該還不錯的老師。特別是在教人思考這一點上(如果思考可以教的話)。為什麼呢?因為就像一面鏡子,我很容易就能發現你身上哪裏不對勁,石門水庫忘了關,還是臉上有個米粒等等。 

看清楚一個病很重要,因為唯有當你看清楚之後,你才知道如何治療。治療並不難,難往往是難在病識感。特別是我這一科,這問題特別明顯。其它科的病人來到診間,肯定是努力訴說自己有哪不舒服、哪兒有病痛。但我這一科的很多病人卻往往無絲毫不適感,許多人反倒自我滿意度非常高,所謂自大妄想。你說他有病要好好吃藥哦,他會罵你或揍你,說你才有病。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怕台灣人找我討論的原因。不管是討論還是要我幫忙改論文給意見等等等我都怕。因為我知道不可能說實話,但我卻又說不出這方面的假話,就如同一個人彈琴彈得有夠爛,你硬要我誇獎為天籟之音,我實在說不出口。我頂多只能做到假裝沒聽到沒看到,保持沈默。

應該是孔子說的吧?他說,聞過則喜。這是廢話,但在華人社會卻幾乎不可能。就如吾友柏楊所說,一般是聞過則怒,聞過則踢。

上周車子後車廂沒關好,路上有個騎機車的小姐跑過來拍我車窗示意。我聽了,難道不是應該“則喜”,難道不是應該跟她道謝?難道是跟她說幹妳娘?

你寫了篇論文,倘若有人指出你的錯誤或指出種種問題,你難道不是應該 “則喜”,趕緊跟他說謝?難道你應該痛毆他一頓或想辦法抹黑他損他?你想拉好小提琴,一個小提琴高手好心指出錯誤,應該這樣拉,不是那樣拉,那樣拉會聽起來像殺豬。你難道不是應該很感謝別人花寶貴時間免費教你?難道你要反過來想辦法攻擊傷害對方不會拉琴。他會不會拉,他自己難道會不知道?你若真能指出對方哪裡拉錯,人家當然也是會感謝你。

這麼簡單的一些道理,在華人社會裡卻恐怕根本不存在。

你知道我一開始怎麼認識柏楊先生的嗎?因為他在一篇文章裡頭說,大家要小心發高燒,若不趕緊退燒會把腦子燒壞。我當時念高中,於是寫信給他說你講錯了啦,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子,不用急著退燒。柏楊先生確實聞過則喜,於是就跟我魚雁往返,通起信件來。但他始終還是不相信發燒不會燒壞腦子這件事,還問我的生物老師是誰,說要去跟他請教個仔細。

當然,台灣人還是會聞過則喜,重點是得看指出錯誤的那個人是誰,只要地位權威夠大,或是直接影響自己的利害關係的,人們絕對會喜得要命,甚至還會視為一種榮耀呢。

討論是有趣的,我經常懷念劍橋那段日子,特別是頭兩年每星期交一篇小論文,接受老師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審問的那段時光,給我心靈上很大的愉悅和滿足。這就跟我從小很喜歡下棋一樣,從別人的回應中,可以讓我想到關於概念與思索上更多的問題及可能性。

但是,你有可能輕易在華人世界跟人討論嗎?很難吧!你還是自言自語比較安全愉快些,因為討論太痛苦了!痛苦得要死,因為你絕不可能說實話。所謂不可能說實話當然不是說你很想罵對方這個人,而是說,你根本不可能誠實說出對方的思考內容問題或思考本身的問題。你膽敢說上兩句,往往就是一輩子的仇恨似的。除非……除非你在他心目中合乎某種社會評價或身份。

結論是:除了基本誠意,除了知識與能力的對等,除了生命屬性的對等,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基本態度上的對等。就像下棋一樣,三兩下痛宰對方多有趣,但是倘若贏棋的後果與下場不堪設想,你還會想下棋嗎?

以前不懂華人社會的陰暗微妙,人家大牌明星教授寄來文章要我指正,恰好是我的哲學專長,我還真以為所謂指正是真的要我指正,我就給他塗塗改改,指正個通篇滿江紅,結果對方氣炸了,從此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後來我懂了,要我指正,原來就是要我表達佩服的意思。

念大學時,常在筆記本上塗鴨寫字,常常寫上亞里斯多德的一段話。從中感到一種很深的安慰,很感動。那句話是這麼說的:

“把是說成是, 把不是說成不是,是對的。把不是說成是,把是說成不是,是錯的。”

歲月像無情的流水般逝去,浪花淘盡一切,但似乎還是有一些任憑時光也帶不走的東西。R.M.Rilke說,有限人生,不如就好好學這麼一點技藝在身,貞靜自持地過完這一生,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好一個 “貞靜自持”,想起這話,我都忍不住想掉眼淚了。
鄭涵文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1:28
1.我寫的很糟糕,這跟立場和其他都無關。是一件很客觀的事實,很感謝各位願意討論這麼久。

2.一個人罵髒話算不上討論,但很多人一起罵髒話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不應該忽視。

3.不論在哪個立場,每一個人似乎都以自己認為最具有良知的方式行動。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每一個人。因為他們也下了功夫、也十分理性。我們評價他們似乎也只是依照自己的直覺與立場。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12:29
(再續)

我雖然很不喜歡教書(因為總是只能教一些很幼稚的東西),但我自信是個教學能力不錯的老師。特別是在教人思考這一點上(如果思考可以教的話)。為什麼呢?因為我就像一面鏡子,我很容易就能發現你身上哪裏不對勁,石門水庫忘了關,還是臉上有個米粒等等。

看清楚一個病是很重要的,因為唯有當你看清楚之後,你才知道如何治療。治療並不難,難往往是難在病識感。特別是我這一科,這問題特別明顯。其它科的病人來到診間,肯定是努力訴說自己有哪裏不舒服、哪兒有病痛。但我這一科的很多病人卻往往無絲毫不適感,許多人反倒自我滿意度非常高,所謂自大妄想。你說他有病要好好吃藥哦,他會罵你或揍你,說你才有病。

俺得出門幹活了。再說吧。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下午 12:14
(續)

我還蠻喜歡的一位哲學家叫 Jaakko Hintikka,去年過世了。圈內人應該知道。不識此人者,不妨自行孤狗,例如:

https://goo.gl/17WmAv

我見過他,還私下跟他說過話。但我不是十分確定我經常引用的一個隱喻究竟是否由他那邊聽來。那隱喻是在批評一些蹩腳的哲學家,"不過揚起幾粒灰塵,但他們卻裝模作樣地說:唉呀,滿天疑雲啊,我看不到前面的路了。"

很多人必然會同意,哲學起源於一種對理所當然之尋常事物的懷疑或讚嘆。有些時候,一些蠢蛋便以為懷疑是一種了不起的深度或能力,於是便裝模作樣地懷疑個不停,以為懷疑越多越厲害,甚至以為只要在旁人的每個句子後面打上問號就等於是在進行思考。這個隱喻就是這麼來的。事實上,你只是走路時腳下揚起一點絲毫微不足道的灰塵,但你為了表示自己思想之深邃不凡,就大呼小叫地說,"可疑啊可疑,真相難尋啊!我們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與思想,因為我們陷在一團深邃高聳的迷霧之中!" 但是事實上,你馬卡拜託欸,哪有那麼複雜?

為了買房,到處借錢,問遍所有銀行,一年內一共借來了六、七筆款項,東拼西湊才勉強湊足頭期款。湊足之後得開始還錢。還不起,只好再去借或想辦法拖,幾乎每天在跟銀行打交道。銀行決定要不要借錢給我,當然得研究一下我究竟有沒有還款能力。這時候,他們就得想辦法了解我。了解什麼呢?他們會要求我提供各種收支資料或財力佐證。我要說的是,銀行應該不會要我提供小學的一堆獎狀,也不會要我提供模範兒童獎牌,更不會要我提供著作列表。我在全台南市踢毽子比賽曾得過獎牌,這東西應該也不會要我提供。我每天強迫扶持老太太過馬路的日行一善,應該也無助於我申請各項貸款。

這意思是說,對應於某個問題,你只需要 "某些" 資訊或資料便可,其他的全屬不相干。如果你只是要了解我的還款能力,何必在乎我是不是曾經當過小學班長?或是有沒有闖紅燈?如果有人以這樣一種方式來理解問題,我們只能說,他顯然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理解什麼問題。

對於這種裝蒜,我常舉維根斯坦一個例子,當然,這例子是被我稍微修改過的,不過意思一模一樣。維根斯坦說,假若有一天升旗典禮,全校師生在操場集合。教官大喊說:"請大家來操場集合","請隊伍往操場的左邊再靠攏一點"。這時候,來了一個蠢蛋哲學家卻說:"操場?操場的界限在哪裏才算是操場?我還沒法弄清楚。在我弄清楚之前,我不知道要去哪裏集合?我只能在原地繼續思考操場的意義。"

你聽了,是會很佩服這位 "哲學家" 的思考能力?還是會覺得他在裝蒜?若非裝蒜,恐怕就是腦袋進水了。

這道理跟揚起灰塵的例子是一樣的。有那麼難嗎?太假了吧。維根斯坦說,"我們對於懷疑主義者往往只能說:真的嗎?你真的確信自己很懷疑嗎?" 還是在故意裝蒜,以示思想不凡?(這一句是我加的)

自由時報的編輯是我昔日好友,毫無疑問是個好人,只是誤入歧途而已。他看我罵大腸花,私下寫信問我什麼民主程序啦、黑箱啦等等,我一聽就火大了。咱們都是成年人,又不是第一次出社會,何必裝蒜呢?這事跟什麼爭民主爭自由有啥屁相關?台灣這島上,請問有哪幾個案子是像服貿那樣充份討論且透明得像個水晶球的?在一個政治操弄事件中,你要採取什麼立場就儘管表態,何必裝蒜?要理解那些東西,需要什麼ˊ智商或什麼不得了的專業知識嗎?要拆穿那一大堆純屬捏造的謊言,需要智商50以上嗎?何必裝模作樣?

這又回到所謂討論的基本誠意問題上來了。如果你明明視線良好,卻硬要說你的不凡思想與懷疑精神挑起了漫天的疑雲,漫天的可疑灰塵,需要動用一千個偉大的專家學者來進行解析研究,否則你根本沒法走路。這若不是裝蒜,什麼是裝蒜?若非裝蒜,肯定就是腦袋進水了。
葉小慧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11:43
閱讀了一些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出線的文章,有一篇是今年(2016)提交的經濟解釋論壇徵文《特朗普的選戰營銷》 。前幾個月當美國幾大脫口秀節目重炮嘲笑川普,我先生就直言他們腦袋壞了,正在幫川普免費宣傳,在徵文當中也引述了一些數據,顯示川普並沒有如外界想像砸比希拉蕊陣營多的錢,同時解釋了川普的語言風格等等因素,解釋力很強,成為我看到最早的支持川普預言。

此外,中國知乎網站上也有一片因反彈打川普而起的討論文章。若有興趣可以參考。


----
第一屆(2016年)經濟解釋研討會獲獎征文的《特朗普的選戰營銷》(作者:方毅,網上ID為francofang)2016/2/28提交
網址縮:https://goo.gl/YWXlE7

----


(文轉自梁歡微博)

梁歡:看到好幾個分析,知乎網友為什麼這麼支持川普,把原因歸結為對陰謀論的偏愛啊、東西方價值觀差異啊、裂痕嚴重啊、民粹主義啊什麼的,全沒說到點兒上。

知乎上川普的支持者,最初也最忠實的幾位就是在美的中國留學生,實在受不了美國大學裡「提川普者人人得而誅之」的高壓(如果你不知道這種高壓多嚴重,可以看看這個回答: http://t.cn/RfANXGz),他們聚集在 Reddit 和 4chan 的川普相關版塊和小組,搬運了一些川普的優質內容到知乎,語言風格也延續了這些網站的幽默、政治不正確,很快聚集了一些支持者;又隨著直播電視辯論,極大擴大了影響力(我最初看他們的回答,點贊數都在十幾、幾十,到直播電視辯論時就幾千了),又伴隨著跟希拉裡粉絲的罵戰而極大增加了團結性與戰鬥欲。

那之後,他們基本脫離了 Reddit 和 4chan 的內容搬運,開始第一時間發布各種消息和見解(以對 WikiLeaks 泄露的郵件分析為主),他們時間充裕、英文讀寫能力無礙、雖然發布的內容和判斷很多都被辟謠打臉但也願意反復修改,到這個階段(從第三次電視辯論結束到大選日),知乎確實是全世界範圍內討論川普最熱情、相關信息最集中的地方。

川普獲勝以後,這幾位留學生慶祝了一下,乖乖去補課業了。深藏功與名。

這就是「知乎網友多支持川普」的全部由來——幾個留學生被惹毛了。
辛柏林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10:36
Trump當選了,
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這個世界會因為Hillary的不當選,在未來幾年裡減少更多大量的殺戮,也許至少有一百萬人因而獲救吧。

但即使如此也難讓人高興太久。許多地方戰爭與殺戮仍持續當中,西方與台灣的民眾多數仍對政治無知,任由政客弄權驅使發動戰爭機器。

Julian Assange和其他一些努力揭發真相的人可說是這次阻止未來可能更多殺戮的大功臣,他們付出個人巨大代價,只為了能讓世界知道多一點點真相。

Chelsea Manning attempted suicide a second time

https://goo.gl/GmF0KD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10:32
學過速讀,看書很快,小時候還曾像小猴子一樣上台當眾表演過,一分鐘可以看大約一萬兩千字,一秒鐘兩百個字,稱不上一目十行,但六七行肯定是有的,而且不是亂看,看完得接受測驗,理解力往往滿分。一年看個幾百本書,易如反掌。

但這項本事有個前提,那就是得能看懂才行,有些天書我是有看沒有懂的。當我瞄一篇文章兩三秒鐘都還不知道它究竟在寫什麼時,那大概就有兩個可能,可能之一就是我的理解力跟不上我的閱讀速度,因此是我的問題。這種狀況曾發生在我和黑格爾之間。因為文章裏的一個註腳所需,我曾奮鬥過黑格爾一兩年,頂多也只能說略懂皮毛,或連皮毛也談不上,因為此人行文字句太文言。Popper 曾說,黑格爾只是在裝神弄鬼。但我不認為如此。

第二個 "有看沒有懂" 的原因,當然就是對方的問題。我們平常講話好像沒遇過完全聽不懂的,但文字卻常有此情況發生,特別是在華人社會。奇怪的是,洋人用洋文寫東西,我倒是幾乎不曾遇過有看沒有懂的,而且,越是思維艱微深厚的,寫起東西卻似乎卻越是簡單清楚,例如Chomsky在語言學或語言哲學上的文章,內容應該夠艱難了吧,但每一個句子恐怕連國中生也能看懂。

華人世界卻很常見這類 "有看沒有懂" 的狀況,而且,似乎越是初學者,例如研究生,或越是沒什麼話要說的,寫起東西宛如鬼畫符,乍看艱深神秘無比,其實空洞不知所云。

台灣學界很喜歡用一些詞,我聽了常會起雞皮疙瘩,例如 "文本",例如 "論述"。不過就是寫個東西留個言嘛,卻硬要說什麼論述文本有的沒的,學一種裝神弄鬼彷彿高深莫測的調調。

我念碩士那年,有個全系的師生大會,做些簡介,其中包括有一堂課就是談怎麼寫東西。我的指導教授之一,也是當時的系主任 Peter Lipton主講,他講了一些超好笑的例子,可惜我忘了他自己發明的那些鬼畫符般非常好笑的句子。那堂課只是要說:把你所知道的,清楚、簡潔地講出來,那才是最好的一種文字形態,至少就思想上來說是這樣。若是寫小說或寫詩,當然就不在此範圍內了。

這個意思我挺能認同。一個好的思想,往往是艱難或微妙的,你得想辦法用最淺顯而且盡量不傷其深意的方式說出。但許多時候,人們卻反而倒過來,他所要講的東西,不過就是西瓜一斤八塊錢之類,但他卻偏要講得玄之又玄,扯到羅素的數學原理來了。同樣地,如果你只是要說主詞加動詞加受詞這樣一個意思,有必要扯到比方說Chomsky的generative grammar(生成文法)嗎?

涵文寫的,我也是幾乎完全有看沒有懂,所以我瞄兩眼就放棄了。劍橋有個女哲學家Jane Heal,我跟她有點八字不合,但她在某本書上有句話我雖不太認同,但仍有其八分道理。她說:"倘若你連話都講不清楚,事實上你也很難說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討論需要兩個東西,一個是基本誠意,一個是能力。你大概不會笨到跑去綠油油的地方跟人討論,因為那不是有誠意討論任何東西的地方,而是一種作戰、殺敵、抹黑、搞宣傳、造謠之處。你大概也不會想跟一個一心只是想吊書袋但卻連話都講不清楚的人討論(我不是指涵文,我對涵文寫的無法判斷,也沒再往下看,只能說我完全看不懂那樣的中文)。這樣的人,充斥整個台灣的社會科學界及人文學界。一個簡單到爆的想法,卻偏要講得玄之又玄。

至於能力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愛因斯坦願意花時間跟我討論相對論,也無從討論起,因為程度相差太多了。我常對一棟建築物蓋完之後怎麼不會馬上風一吹就倒下,感到很驚奇,想必裏頭一定有一番我無從討論起的學問。若是我來蓋房子,我能保證,只需來一個三級微風就能吹倒。數學也一樣,從小做為一個數學天才,你現在就算要跟我討論國中數學,我恐怕都已喪失這個能力。

總之,能力很重要。在英國時,我曾隸屬於一個email討論群,Chomsky也在上面,每天很多人問他問題。他人很好,很有耐心,往往收集問題之後,一次性地一併作答,經常把他早已講過 N 遍的話,用不同的陳述方式,一講再講。但那幾年內,我沒看過有誰罵他怎麼不跟人討論。回答不也就是一種討論?他不斷反覆回答一大堆同樣的笨問題,就已經算超有耐心了。

有些人,相較於一般人,也許就像一本字典。這意思並不一定是說他比較厲害(我怕我若這樣說,人們會抓狂),而是說,他所曾寫過的東西數量之龐大,與一本字典或百科全書無異,你只須查閱,你的問題往往就已經包含在這字典裏頭了。你很難怪罪字典怎麼不跟你討論。你倒不如說,你自己怎麼不先查查字典?

字典的另一層意思當然就是指的能力。討論是需要能力對等的,否則就只是一種請教或教導。不管是討論或請教或教導,基本上你得先展示你的能力和疑問究竟是什麼,否則別人怎麼知道你的能力等級在哪?究竟是要跟你從ㄅㄆㄇㄈ談起還是從第幾課說起?倘若你展現出來的能力只是幼稚園大班,別人能跟你討論什麼?只能教你ㄅㄆㄇㄈ不是嗎?如果你連自己的疑問是什麼,或想討論什麼,統統都說不清楚,別人如何可能跟你討論?

討論之所以可能,除了誠意與能力之對等,理當還有個前提就是生命的對等,特別是當你談到一些跟道德或價值事物有關的東西時,說話者之生命究竟為何,就顯得異常重要,就像歌德或R.M.Rilke所說,你不可能、也不應該說出某些話語,除非你的生命配得上那些話。

我們不會願意跟一個空口說白話或言行不一的人討論,因為話語有什麼好說的呢?倘若你不是那樣的人,我們之間其實就不應該討論那樣的一些話,因為那是一種褻瀆。難道你會想跟阿扁或宋盼仔討論真誠?想跟民進唬爛黨討論誠信問題?

蘇格拉底說得好,他說,"千言萬語我們終究不是在清談,而是在談怎麼活下去的問題。" 這意味著,話語理應是有靈魂有重量的。重量不對,難以成其言。

討論是重要的,但台灣似乎仍處在一種只能討論如何才能討論的原始社會。在這方面,幾十年來,我應該貢獻了足足有一本字典那麼多的數量了,我唯一能做的,只是憑著超乎常人的耐心,以及更重要的,忍耐著一種極其強烈的自我做賤感,把字典裏同樣的話一講再講。天底下,能夠有此耐心以及願意自我做賤到這種下流地步的人,我看是找不到幾個了。
隆誌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10:10
我真的不懂涵文要表達什麼,所以完全不知到怎麼回應。

在這裡,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模式公告,那就直觀地描述。畢竟我們都未必相識,甚至自始自終都路人甲乙丙。更不是面對面地談話,或許涵文的文字描述,透過口說與肢體語言,可以讓人瞭解。僅僅透過文字時,請直接地點出問題。

講一個在前公司任職研發部門主管的小狀況,這狀況也許可以反應出僅透過文字溝通與面對面溝通的差別性。某日早上,收到來自業務部門的高階主管來信詢問某新產品的功能,並且希望製作sales kit提供業務人員可以簡介新產品。交辦給專案負責人員後,他也很快地完成相關文件與資料整合製作,交給該業務主管。不到二小時,業務主管打電話過來,直接言:「看不懂」。正當下屬與該主管討論的不可開交時,我將他製作的文件讀一遍。

我的天阿!!他完全忘記,他是透過文字說明該產品功能,但是忘記轉換描述方式。那個文件簡直是小論文一般,繁複與艱深。業務人員完全不知道,如何以該文件讓客戶透過文字瞭解公司產品,特別是從未合作過的客戶。從未合作過的客戶,不知道公司過去產品特徵,無法聯想新舊產品的差異性。若是他親自與人面對面溝通,配合他那如小論文的文件,我相信對方還是可以輕易瞭解,甚至對他的專業感到佩服。不過現實狀況卻不允許!

涵文的文字,就好像我那位負責專案的同事所寫的sales kit。對於不認識的人,簡直是天書一樣,完全抓不到思維重點。我想法學訓練出身的涵文,文字功力有相當的水準。發表任何文章和文字之前,考量閱讀對象是陌生人,將自己的想法以更直觀且通俗的說法描述。

ps. 光是「暴言」一詞,在你的文章顯露似乎僅僅一種語言上的突出。可是在我的想法裡,卻是直接連結語言暴力等等。或許對、或許錯,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鄭涵文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8:14
1.討論事情的時候需要理性,一旦我們聽到,不理性的發言,那些話也算不上討論。

暴言當然不是理性的字句,在討論的評價中屬於沒有價值,不該出現在討論之中。

最後當暴言出現得比討論更多,就證明我們很不理性,只想著打字發洩情緒。

2.那暴言的人究竟想甚麼?

就是發洩情緒嘛,在錯誤的地方發洩很可能導致圍剿,這個時候就沒辦法達成目的了。

對暴言的人根本不用說好話,那只是他們發洩的一百零一種方式。

就像你討論虐待動物的人,說老實話也是發洩,沒太多道理,暴言會那麼主流,是因為這種發洩方式比較沒那麼多道德包袱。

3.那為什麼選擇某個議題出來發洩?

因為不滿的人夠多,而且自己理解他們的不滿,也覺得很不滿。

4.他們理解了甚麼?

問題、跟基於常識而來的想像,有時候外加些不全面的事實。

5.但這些東西不是錯漏百出,一個有理性的人可以輕易地點出這些錯誤?

我可以死不承認、可以顧左右而言他、甚至可以乾脆當沒聽到,封鎖、退出,這些動作又沒甚麼難度,何況那些所謂理性的人,也可能拿錯誤的事實、也會站錯邊不是嗎?

這個時候我當然可以覺得自己反而站得住腳,況且我只選在大家會為我歡聲喝采的地方,我說不定反而顯得很理性。

6.那不說話的人呢?

不善言辭吧、也可能想當個看客,只要站對立場,看暴言不是很快樂嗎?

7.所以這是選擇的問題?選擇暴言的人也選擇當一個比較膚淺的人?反之我們就必須付諸努力,好好的把答案交出來?

對,所以我們在討論,就是為了把答案慢慢扳正確。

8.那我們怎麼評價不說話的人?

不知道。他們可能想得更少,畢竟當你願意回答問題,不論你是用暴言起手還是如何,都會逼你去思考怎麼回答嘛。

9.所以理性討論的人當然會討厭那些了不願意去聆聽、任意妄為的預斷、對於專業無妄的否定?

理所當然,因為我們的重點在於,你說的話對不對。

10.所以我們不開口說話,不就是因為討論的門檻過高?

去逐步剖析追求真實是討論應有的態度。

11.被理性的討論逐步駁斥,這樣恐懼討論的人不是會增加嗎?如此一來仍然想說話的人怎麼辦?

確實沒有人會願意讓自己看其來很蠢,不說話的人會比較多吧。

12.這樣不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我們只能選擇堅持理性,說實在的暴言跟認真的討論相比肯定是暴言更多,幹嘛反而去幫多數的暴言說話?

13.因為我不明白,如果暴言的只是想發洩,那想討論的人在想要甚麼?

可能差別不是那麼大吧,也是基於一種想說話的念頭。

14.沒說話的人真的不想說話嗎?

那他只能選擇兩個途徑,要嘛理性然後接受其他人的挑戰。要嘛可能就選不這麼理性的那條路。

15.我還是覺得暴言有其意義,他表達了立場、想發出聲音的渴望,他可以不願意、也可能沒有能力參與某個討論,但光是他想要發出聲音這點,不就很重要了嗎?難道其他不說話的人沒有情感嗎?難道不說話的人真的認為說話者的討論已經足夠,才不說話嗎?

但是理性的人厭惡暴言,在一片暴言之中誰想說話?

16.所以我想說的就是,理性的人不要全然去排斥那些暴言、錯誤、不理性。因為我們無從也無力去改變多數人,對於個別議題比較無知的這一點。

17.憑甚麼理性的人要去忍受暴言?

重點是動機吧,同樣只是想說話的情感,理性的討論要求蒐集正確的事實、大量的資料、正確的判斷、反覆的思考,我們追求的到底是甚麼?是為了讓別人多知道一點,還是讓自己多知道一點?

如果是為了前者,當然要把事情講得更清楚,說服更多人。如果事後者我仍然可以把我的想法丟給其他人,因為是在討論中。

同時作為後者,我想知道的東西就不僅僅是有說話的人說了甚麼,沒說話的人、暴言,這些東西絕非沒有意義,FB出現一萬則XXX廢死,我們可以知道多數人討厭廢死,當FB天天都出現恐龍法官、官官相護、清真,我們可以知道台灣的暴言狀況有多嚴重。我們也可以知道多數人情感的所在。

忽略這些討論不是反而不全面了?

況且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只想讓別人知道,那即便他再理性,那也根本不是再討論,是教導。

討論在最初就應該假設彼此間有無知的地方。

19.但事實上是,暴言根本就沒辦法溝通。即便可以成本上也不成比例。

這點我無法反駁,但暴言是一種極端的展現,可能只有觀察的價值,沒有彼此討論的餘地。除了暴言之外,一些極其偏頗的話語反而值得加以思考,畢竟也有可能我們自己反而是比較極端的那一位。

20.例如一些主流的媒體,其實都是歧視。但是如果我們因為覺得噁心全然不接受,對此閉口不言的話,我們不會去思考這些東西,因為我們早就已經有了答案。

但這個時候其實他們也覺得那些少數思想很噁心、也不細究,這個時候我們不就一模一樣了嗎?問題就在於我們兩者之間到底甚麼時候出現這樣的分歧?

難道是良心嗎?應該不是吧,很多人都是基於良知再主張事情,甚至暴言也是,就是認為自己堅持的事是對的,而手段不論,這一定有良知的因素存在啊。

我只是認為我們一旦忽視了這點,我們就是跟對方沒有了區別。
鄭君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8:10
道德經裏有句話:不失其所者久。

川普的贏,就在於其腳踏地,無論是議題上苦民所苦貼近民生,也在競選過程中不顧疲勞每個州頻繁的集澮,宣導自己的理念。川普的價值核心,咱我負責,無論是對於外人,還是對於自己。

競選過程中,他幾乎被所有主流媒體,主流社會詆毀--包括共和黨內,他的話被扭曲,被掐頭去尾,被抹黑被謾罵,他的集會被惡意攻擊,他的支持者被人圍剿,但他越戰越勇。

說實話,妳們許多人將川普類比柯文哲,真是笑話,就那只猴子?它的競選過程中是什麼待遇?主流媒體百般呵護,主流社會萬般擁戴,對其稍露異議被謾罵圍剿,它懟應的是希拉里,最建制腐朽不過。

在大陸,多数從一開始就看好川普,就象一開始就看出柯文哲是個小醜,不因為其他,就是我引用道德經的那句話,具體到我們中學政治棵本中的一句話:經濟基礎抉定政治建築。到此次美國大選,妳只要在知乎上一搜川普,連篇累牘各個角度的分析,藪據事例歷史自身經歷等等等等,應有盡有,倒是公蜘站的希拉里方全球一個德性,空洞虛偽只會政治正確道德高度扣帽子,當然還少不了舉報這招。

只有正視問題,才有可能解抉問題,在這恭喜美國人民,這是次蛻變的機会,競選的勝利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這世界巳被媒體機器蒙敝太久,被利益集團所邦架,說實話,大陸媒體也不例外--沒錯就是被大量綠油油的港臺媒體人控制的,央視自身都不乏其人。
看臺灣的新聞,眼界之狹隘無知令人可笑--本留言版也時有出現,媒體餵什麼吃什麼,整壹復讀機,對大陸的了解更是荒漠--有時我實在懷疑到底真正的墻在誰那,被人操縱玩弄尚不自知--空放著對岸世界上第二龐大的網路資源而不屑,甚至陳醫師咱己也不例外--就範冰冰在武漢華中師大哪事,擴大衍生的謠言,我很奇怪為何妳明知綠油油媒體之不可信卻偏全盤接受這則新聞,而知乎上大量經歷者的親身講述和各坊不同意見辯駁卻被斥為綠油油網軍一言堂,在這我再次指出,綠油油般的是港臺同行参合控制的媒體,養網酪水軍的是名人影星背後的大公司和資本--官方只剩官僚,不用遠香近臭,那些大導演明星妳們臺灣什麼德性大陸也基本一样,本來就是妳們那傳授過來的啊,要不妳們的戴立忍為啥在大六如魚得水直到網民忍無可忍,資本無國界上層都一家人,馬雲還給希拉里捐款呢。在這推薦知乎,中文世界乃至全球內容最豐富信息最全面的網站之一,川普的勝利妳在那或許能找到答案,雖然臺彎在上面基本淪為了笑話可能令妳們有些不舒服。此次美國大選看知乎,國外白左也如此,巳經喪失分析事物的思考能力,甚至面對問題的勇氣。

最後,關於政治正確,盧梭早就說過,哲學家之所似愛遠方的韃靼人為的是免得去愛他們的鄰居。不過如此。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2:58
從早忙到半夜,剛剛才回到家,錯過了歷史性的一刻。

中午抽空去銀行辦事,四處都可聽到台南民主聖地的國民們義憤填膺地發表反川普談話。其中有個中年婦女,對著銀行警衛激動地代替希拉蕊發表 "即將" 敗選談話 (那時還沒開完票),就像受害者家屬在痛罵一個應該槍斃一百次的人渣惡棍那樣。痛恨程度能與之比擬者,大概只有親中賣台的馬英九。晚上,在高雄某個大賣場,迎面走來一群年輕男女,嘻笑怒罵,居然也是川普川普個不停。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的是:就連向來不問藍綠以外事務的永康民主共和國國民都如此痛恨川普,可見川普在世人心目中,非奸即惡,外加愚癡、貪婪、無知、幼稚、人格扭曲兼性變態,儼然全世界的笑柄與公敵。

1999年,我在英國,近距離見識過英、美等西方媒體,每天藉著無數純屬捏造或極端誇大的謊言,鋪天蓋地般地妖魔化米洛塞維奇及塞爾維亞人;並以此為藉口,發動科索沃戰爭。那應該是我在西方社會生平第一次參與的反戰活動。記得北約發動戰爭的隔天,學姊一早衝進我的書房,劈頭就說:"他們丟飛彈了!" 於是我們就自己製作了兩個牌子,寫著:"Give Peace a Chance" (給和平一個機會)。當時仍是冬天,非常冷,舉個牌子站在市中心,看著眼前人來人往,而人們也紛紛盯著我們看,兩個黃皮膚的華人舉牌站在此處,所為何來?

我要說的是,當西方媒體要醜化或妖魔化一個人時,力量是非常大的。還記得已成冤魂的海珊嗎?同一個海珊,當他胡作非為時,美國卻說他是民主鬥士,給予武器軍火,任其恣意屠殺異己。當他逐漸改邪歸正但卻失去利用價值時,卻反而每天瘋狂報導,說他是惡魔,必須即刻鏟除,否則全世界將會被他毀滅,於是發動伊拉克侵略戰爭,生靈塗炭,數百萬人喪生,如今已成人間煉獄。

川普當然不能和米洛塞維奇或海珊相提並論,但其遭受來自主流媒體完全一致性地瘋狂抹黑與醜化,方式卻差不多,幾乎把他抹黑得就像個惡棍人渣小丑兼性變態。主流媒體大團結,完全不顧什麼新聞倫理,這樣一種針對候選人所發動的抹黑規模之巨大與瘋狂,前所未見。一個人,面對這樣一種全球性的、全面性的人格毀滅戰,居然還能始終維持四成多的支持度,由此可見其實力肯定遠遠大於此。反過來說也一樣,倘若妖女的支持度如主流媒體所言那麼強那麼高,那麼,主流媒體就等著放榜那天功成名就即可,何必天天氣急敗壞地瘋狂抹黑?

我在一星期前的留言就判斷希拉蕊大勢已去,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這樣一些常識性的判斷,同時也看了一些中立機構的研究調查,似乎都指向川普將會勝選。我唯一沒料到的是居然贏這麼多。剛剛打開電視看了一下,居然是 287: 218,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認為這是民主的 "糾錯" 機制所致,當然更不是因為選民知道希拉蕊是個長年無惡不作、兩手血腥的戰爭販子,這恐怕只是反映美國人越來越受不了生活上的痛苦現狀,於是渴望一個體制外的救星,哪怕是個唯利是圖的混蛋也無妨,哪怕這個混蛋所開出的藥方多麼復古與原始乃至可笑無恥也沒關係,因為現狀不可能更壞了。

這樣一種選擇,看來並不是展現了所謂民主的偉大,而是展現了一種假民主的無奈、暴衝與混亂。羅素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曾如此說道,他說,美國的所謂民主是假的,它實際上是一種世襲制,幕後的主子是由軍火商與大老闆們所組成的一個統治集團;而所謂美國總統,羅素說,只是從這個由極少數人組成的團體中選出執行者或代言人來繼承權位。川普最大的貢獻是他史無前例地打破了這樣一個世襲壟斷 (推倒妖女的最大推手就是被英國政府非法軟禁多年的政治犯阿桑吉),而我擔心的卻是,川普也許很快就會變成這個世襲集團的一份子。我幾乎沒法想像有人能違反真正主子的意願行事,卻又能人身安全無恙。川普會是這麼勇敢而正直的人嗎?似乎一點都不像。

我們知道,倘若希拉蕊當家,必然烽火漫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支持川普。這只是假民主底下的一個無奈選擇,而不是一種所謂民主成就。如果所謂民主就是這麼一回事,我不知道民主究竟有何價值可言。我年幼無知時曾相信一句話:"民主無法保證我們上天堂,但能保證我們不會墮入地獄。" 這話我早已不信。所謂美式民主,讓眾人下地獄的機會,顯然還更高,而始終留在人間天堂吃香喝辣的,卻只是一小撮真正意義上的 "主子"。
懷軒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2:46
涵文的留言是文言文嗎?說實在的我完全看不懂。

情感與理性應該是兩個層面的事情,當口口聲聲的說討論,應該就理性層面思考進而發言才叫做"討論",不然是在談情說愛嗎?如果你今天所說的發言是要在"討論"的這一個框架之下,那麼我認為情感與情緒都沒有任何立場,那是另一回事,所以你所說的"暴言難道是沒有意義的嗎?",那肯定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我們今天是在吵架洩憤,那麼就是有意義,因為我們會達到傷害對方的意義。

懷軒
鄭涵文 發佈日期: 2016.11.10 發佈時間: 上午 1:10
回隆誌:

對於稱謂這點,我認為你的說法有所道理,我承認這些稱呼同時可以帶有著鄙視、尊重、親暱、厭惡、不認同這些多餘的部分,討論的時候不言更善,但我不贊成你後面所言。思想是否空洞與否與稱謂無關,年紀、職稱更多是展現人的生命歷程,我們會因為彼此的言語與行徑去建構一個不完全的對方,但如果我們用我們自身的價值,發現一個人他生命的各方個面都如此的空洞,不就在否定他做為人的價值?人生當中沒有毫無意義的部分,我如此確信。

我贊同我的傲慢,但不贊同我是因為專業而傲慢,剛好相反我是因不專業而傲慢。

因為我那些言論涉足在一堆與我專業無關的事物上,用我片面的常識去進行判斷,當然也可能我基於我的身分而認為我有資格發言,但實則我必須澄清一點,我只是單純想要發言。

我明白每個人都認為最難以改變的是心態,心態成就了不願意去聆聽、任意妄為的預斷、對於專業無妄的否定、甚至句句暴言,它們顯得毫無意義,使理性的人希望這些聲音消失。

但暴言真的沒有意義嗎?是甚麼使他們拋棄理性只表達自己的感情?是因為他們也跟我一樣,是個想要發言卻沒有足夠資持自己言論的資本,批評他們是因為他們有機會充實自己到,足以發出有意義對話的程度卻不為。我或者他們都關注了太多沒時間理解的事,或對於知識的追求半吊子、沒有那樣的耐心跟體悟。

我猜想口出暴言者也懂得自己一旦理性,不僅僅將在他們所不能贊同的答覆中敗退,更重要的是他們(我)的無知會被眾人審視,情緒是他們的盔甲,給他們一個告訴其他人,自己只是一時沖昏了頭的藉口,絕非實際上的無知。

當每個人都害怕自己的態度被他人審視,我們就只會瑟縮在專業的窩,只對我們所知的部分議論,好一點對他物一無所知,更多的時候卻傲慢而偏見。會那麼做的人最後都閉上了嘴。

我一直認為最可怕的東西不是開口說話的,而是閉口不言的。因為我們只能關注在有聲音的東西上,但我不正是在閉口不言時築起一道道的偏見,只有在說出之後才可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我們知道不說話的人也在觀看,找尋符合他們價值與好奇的答案,我們唯恐不說話的多數人,被說話的少數人的偏見所影響,才是我們對每道聲音加緊力度批評的主因,我們更希望發出聲音的人能維持一個品質,至少心態正確,因為即便無法如前者一般用文字警醒他人。正確的心態也更容易引出一段有意義的對話,也就是常常聽見的拋磚引玉。

然而無言無知的我們是多數人,不論甚麼時代、甚麼地點都是多數人。對專業的尊重不能使人變得專業,必須努力的學習,放棄一瞬即逝的情感,但這份感情是人性的一環,是促使我們行為的動機,如你我互相的回文之始,都必然有某些感情驅使著,最開始必然是喜或惡的一者,以及某種程度的覺悟,他們都不是理性的一部分,只會在感情中潛伏。

我不全然贊成一個人必須在討論的時候放下執念、偏見、擺正心態,因為這不只是要他清楚承認自己的無知與錯誤,這是完全信賴其他人為前提的作法,不論以何種方式我們都有隔閡,全然的信賴只會形成自我否認,否認到一個更深層的價值規範。

追求幸福使自己膚淺有何不可?如果我們對於愚昧懷抱憤怒,平等而言我們該要釋放的怒火是一大群有聲和無聲的人。這時跟憤世嫉俗又有何區別?對這兩個問題,我只能以前者對後者回答。

但我接受你的批評,我並沒有一開始就試圖擺正自己的無知,但我仍可能發言,抱著我所看不見的無知跟偏見,因為他們不會在我不去言語的時候不見,只會日益壯大。

無知者的狂言,與深思熟慮的話語,究竟何者應該優先被保護? 我總覺得很多時候後者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理性者的潔癖語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前者反而更像一個人發出它人性中真實的聲音。
杜振揚 發佈日期: 2016.11.09 發佈時間: 下午 10:45
第一個不敢相信,一個貪汙叛國,初選作弊外加賄賂司法官員的總統候選人,可以在司法機關的強力護航下,繼續面不改色的參選到最後一天。

第二個不敢相信,身處不分左右保守進步,傳統紙本或新興網路媒體,一面倒的攻擊與選擇性報導,外加政治財經文化音樂運動娛樂各界名人的力捧,美國人民還是能選出川普。

第三個不敢相信,川普能夠兌現競選承諾,收縮國際戰略與海外武力,對跨國企業加稅並驅趕非法移民(廉價勞工),這幾項政見形同斷了美國財閥的財路,而川普還能活著做完四年任期。

前兩個不敢相信在今年都實現了,而最後一項.......還有待未來驗證。
隆誌 發佈日期: 2016.11.09 發佈時間: 下午 9:55
回涵文

這邊大家都是平等,只要闡述想法互相討論,不要隨便加什麼輩份尊稱。思想沒有年齡之分,有年紀大卻思想空洞,也有黃口小兒思考極度成熟與前衛。

查緝人力不足,不代表檢驗人力不足,查緝和檢驗是不同的單位進行。現在的食品檢驗,除了樣品前處理之外,其他都是自動化檢驗設備進行。(自動進樣,校正分析,檢測分析,與數據演算等~)相信我,各個檢驗機構的主管,不會讓操作員亂動這些價比一間豪宅的高階檢驗設備的設定。

查緝單位包含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衛生局與農業局的人,這些人力真的有限,頂多就是抽查而已。講坦白的,查緝可不是隨便就可以衝進一家商店或工廠,也是要有證據才行。而查緝過程可不是隨便從菜市場或商店,拿幾個樣品送檢驗單位,甚至採樣方法都有特殊程序。這樣繁瑣程序,要將市面上的商品完完全全盤查過一次,是不太可能。

之前頂新的餿水油事件,為何到最後頂新無罪,就發生在這些程序正義問題。檢察官根本就不懂得怎麼做標準採樣,而且檢察官更搞不清楚快篩與正式檢驗之間的差別,胡亂搞一通。最後推出來的數據完全顯示不出頂新有任何違規,更何況我也不太認為頂新會直接把這爛油直接使用做為原料或是不經過精鍊處理就賣給消費者。

我打一個比方,警察抓酒駕。警察依規定設立攔檢點,包含人員、攔檢告示等等,可不是隨便在路上抓人來測(就像查緝人員去市場抽查)。測定酒駕過程,警察會先親自聞一下有沒有酒味,這就猶如食品檢驗裡的快篩。當警察聞到酒味,不能直接就將那個人以酒駕犯逮捕,必須再以法規認可的設備和方法程序測定,這樣得到的數值才具法律效力。

從你的文章描述,似乎是法律專業之類。我想以你的法學專業,也應該知道法律規章不是無所不能,人心與道德還是一切的基礎。以上這些都有相關的規範用於特定領域,不過你可能沒有興趣讀。不過這些都規範程序等等,都基於所謂的無罪推定原則。至於事情發生之後,請聽聽該領域專家的見解。不要隨便用「專業的傲慢」,批評這些專業人士。畢竟搞文青和搞民粹,是解決不了事情。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