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寫信來問怎麼去以色列,我沒去過不知道。困惑者不妨在此發問,畢竟去過的人很多,或可提供有用資訊。
至於我呢,神遊已久,早晚得踏上 "故土"。我出遠門向來都是找意義而非看山水;山水有時盡,意義卻無窮,尋找一種似曾相識的歸屬感。早年無家的人,失去家園者,對 "家" 的渴望就越強烈。
反中,反華,謊言,操弄,小至一般生活與交通,一出門就像面對一群敵人仇家般得殺出重圍;住台灣,因之越來越陌生,逐漸成為異鄉人,島上人們講的 "語言" 全是我聽不懂的。以色列,耶穌的家亦如是。也許意義到頭來不過就在方寸之間。我亦非教徒,但是,套句林弘宣的話,對於耶穌,"雖不能至,心嚮往矣"。在劍橋時,行走大街小巷,心中常有一絲激動,在我腳下的土地曾是維根斯坦走過,彷彿沿著前人足跡,便能踏上故土。
陳真
發佈日期: 2016.10.12
發佈時間:
上午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