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標註 * 的欄位為必填欄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你的留言可能需要經過審核,核准後才會顯示在訪客留言板上。
我們保留編輯、刪除或不發佈留言的權力。
13790 則留言。
Ching huei 發佈日期: 2015.04.27 發佈時間: 上午 12:03
管先生這篇文章很長,以下是文本最後兩段。

江蕙不捨藝人cindy輕生,做為一名擁有廣大歌迷的公眾人物,她的發言並無不當,言論自由當然不是無限上綱,網路霸凌的問題,歐盟好像已經立法處理,或是討論中?江蕙的發言簡短,抒情,真摯,仍然可以因此而生是非,讓人藉題發揮牽扯國政一吐胸臆。

這種是非視聽,怎會不挫折一塊土地的淳善風氣呢!難道,我們對於自由社會的認知,真有這麼截然不同的看法和需要?如果是,那可能需要更大更多的克制,才能保障歧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請江蕙出任中國政協委員(管仁健)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5年4月25日 下午4:06

當然,我們好不容易走出戒嚴時代,搶回了憲法明定人民該有的言論自由,但「台灣言論太自由」這種謬論,江蕙絕非始作俑者,成龍早在2009年的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時就公開說:「香港和台灣因太自由而很亂,所以中國人一定是需要管的,否則便會為所欲為」。2012年他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訪問時,就「中國人是否需要文化自由」的問題時,再次重申「中國人一定要管」。

江蕙既然對「台灣言論太自由」這麼反感,我們也不可能再請宋楚瑜回鍋當新聞局長,宣布封麥之後的江蕙,日後在台灣還有什麼鴻圖大展的機會呢?我是誠懇地奉勸她「大膽西進」,如今大哥級的成龍因兒子吸毒,背後靠山周永康又倒台了,空出來的這席「中國政協委員」,有誰比台語歌天后江蕙更適合呢?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26 發佈時間: 下午 4:42
(3) 病識感

一個被告,跑去找律師,總是努力訴說對自己有利的論點;但病患看醫生,卻是盡量想讓醫生知道自己各種不利的毛病與症狀。不過,我這一科可不一定了;病得越重的,通常越沒有病識感;你說他有病,應該趕快治療,他罵說醫生你才有病,藥你自己吃。

台灣社會自然是屬於後者,不但缺乏病識感,而且以症狀為榮;動不動就是深化民主,台灣之光,""全世界都在看"" 云云。誰敢說一句不是,賣台、辱台的大帽子就會往頭上扣。

缺乏病識感有幾種固定措詞與思維特徵,一是 ""舉世皆然"",二是 ""沒什麼"",不用大驚小怪,遠目,微笑,故做高遠睿智狀,三則強調這 ""只是少數人的行為"",一副客觀理性貌,四最嚴重,反倒以症狀為榮,說 ""這才是正港的台灣郎啦!""。

你說 ""出人命了"",他說,人命可貴,但哪個地方不死人?你罵貪污,他眉頭深鎖,嗯,是貪污,但全世界哪個政府不貪污?你批評交通惡劣,他說,天底下,交通死傷多得是。不管你說什麼,他都說舉世皆然。

""思想"" 這東西沒什麼特別,我看不出古往今來世上有哪位所謂思想家的思想有多麼深奧難懂;但話雖如此,思想就如同任何一門學問例如數學一樣,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深度。但我發現,一旦遇到群眾,這一切全可拋諸腦後,你只能反覆講述幼稚園第一課,回應一些蠢到爆但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很蠢的普遍言論。

你得了癌症,去找醫生,如果醫生告訴你說舉世皆然,天底下哪個地方沒有癌症?不知道你聽了做何感想?比方說英國法國德國等等,當然也都會有交通事故工安事件或黑心食品,但這叫 ""舉世皆然"" 嗎?牙籤雖然也是一種木材,但它跟阿里山神木能相提並論嗎?

還有一說是 ""沒什麼""。反正死是死道友,不是死貧道,當然沒什麼。這類喜歡故做冷靜深邃狀的高遠睿智人士,當他是某種不利事件的當事人時,我敢保證他比誰都不冷靜。對此我還不曾見過一個例外。

最常聽到的說法是 ""這只是少數人的行為""。當你煮一鍋飯,估計約有 20 萬顆米粒時,裏頭竟冒出 20 顆老鼠屎,比例雖然僅佔萬分之一,你會覺得沒什麼嗎?一杯花茶飲料,農藥超標五百倍,但它所佔的比例卻只不過是整杯飲料重量的數十億萬分之一,但你敢喝嗎?

最病態的當然是 ""以症狀為榮"" 這一型,往往是台灣主流思維;一個病,他不但不以為意,反倒驕傲得意,說是台灣之光,民主的深化。

我打字比講話速度快三倍,寫這類通俗文字,一分鐘更是可以寫上一兩百個字。雖然所花時間不多,但回應或講述這樣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感覺還是挺浪費時間。一個數學家,如果他總是只能回應3加5等於12這樣一些蠢問題,心中挫折可想而知。

我能理解李敖為什麼說 ""有些話不該由他來說了"",因為我們已經說得夠久說得夠多,同時也承受得夠慘;而且,就像李敖說的,學生不能質問老師怎麼不用寫作業?因為老師早已過了 ""寫作業"" 的階段。

可我不太能理解,為何一個社會的普遍智能與道德素質,竟然會墮落與退化到這種接近蛆類生物的地步?這絕非舉世社會常態,更不是少數人的作為,而是這島上一種舉世罕見的 ""去大腦"" 、""去良知"" 的普遍現象: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只要顏色不對,就是敵人;只要目的能得逞,只要能傷害敵人或任何看不順眼的人,任何手段都可以合理化,造謠抹黑污衊羞辱等等等,無所不用其極,手段越是卑劣,反倒越是英雄。

最近看到一位前自立晚報的記者吳典蓉寫篇文章(這記者三十幾年來其實表現十分良好),聲援什麼 ""婉君"" (網軍)(婉君這種詞,我實在說不出口,只要是台灣人的慣用語,我都用不慣)。聲援的理由是說網路是多麼有助於民主人權的一種偉大發明。這話在西方世界或許是對的,但在台灣卻恰好相反,變成一種主流暴民橫行無阻、傷害醜化少數異己及弱勢一方的血滴子。誰敢攖其鋒,誰便身敗名裂,一身污名。

吳典蓉這樣一種 ""網路有什麼不好?"" 的辯護,就好像當我們批評台灣人開車橫衝直撞,不把他人生命當一回事時,卻有人跳出來辯護說:紅綠燈與斑馬線是現代文明的重要設計,有什麼不好?我們聽了,將一頭霧水,因為這時候並不是在討論紅綠燈好不好或斑馬線應不應該存在,而是在討論為什麼這島上的人們普遍無法遵守這一切現代科技產物的基本規範?

當一種制度或設計,完全以拳頭勢力論強弱時,拳頭大的一方就是王,這時候,還會有自由可言嗎?少數人或弱勢一方,還敢講話嗎?

吳典蓉還寫一堆,說匿名是一種自由,為什麼不能匿名?匿名當然是一種自由,但匿名抹黑、造謠、羞辱或侵犯隱私等等等,卻不是自由。

這麼簡單的一些道理,我們卻在這島上足足講了三十多年或甚至半個世紀,情況不但沒有一絲改善,反倒逐年惡化,變本加厲。過去人們好歹把它看成一種病,看成一種醜陋的民族性,如今連病識感都消失了,竟把無孔不入、無惡不作、為所欲為、令人噤聲的暴民文化說成民主深化,說成公義的高舉,人民的大勝利。

念大學時,校園內經常出現抹黑我的黑函,說我是黨外地痞流氓的走狗之類,甚至還會質問我我從反民主、反政府的各種陰謀擾亂社會的黑心勾當中究竟賺了多少黑心錢。

有一天,在一次校園活動中,一些同學抓到一個散發這類匿名黑函的同學,他嚇壞了,立刻招供說是教官叫他來散發的。後來,又陸續抓到幾個替情治單位辦事的所謂職業學生。

這些同學的身份及其惡行,原本都會被公諸於世。但我顧念這些人的名譽,強烈反對其他同學公佈這些匿名抹黑或暗中搞鬼者;只要他們願意改過,持有美名者,就讓他繼續持有美名,沒必要使其身敗名裂。(這類同學,在校通常功課很好,形象清新,飽受學妹們愛戴。黨國最喜歡吸收這種人。)

從這裏,你可以看出一種對於惡事在態度上很大的不同。三十幾年前那個政治高壓年代,主流媒體及政客雖然跟現在一樣卑鄙黑暗,無數被洗腦的追隨者及年輕一代,雖然跟現在一樣蠢不可及,但是,當匿名抹黑、散發黑函這樣的事被抓到後,當事人的表現卻是痛哭流涕,羞愧難當;一般同學對於這類陰暗人事物的反應更是十分鄙視,於是也才有所謂若公佈其身份將使其身敗名裂的問題。

但是,這年代,即便再怎麼卑劣無恥陰暗齷齪的抹黑造謠或冒名製造是非等等行徑,卻根本引不起人們的一絲厭惡與不屑。只要顏色對了,再怎麼陰暗齷齪都是英雄,都是愛台的偉大義舉。旁觀者更是無所謂,反正受害人不是我就好。

在過去,卑劣齷齪的陰暗事,很久很久偶爾發生一次就讓大家印象很深刻。但這年頭,匿名造謠抹黑羞辱等等卑鄙齷齪的陰暗事卻分分秒秒在網路上不斷發生。人們不但不以為意,反倒很得意地說這就是民主。

我只能說,希望很久之後的有一天,當人們回顧這一切時,能為惡行之曾經橫行無阻感到駭然,從而對人性之滄桑,心生憐憫,悲從中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26 發佈時間: 上午 2:24
(2) 誰人之死?

我常提起李敖沒錯,但我並不認為他是先知。我自然也不認為有誰是。

至於李敖引用的那段話 ""If I had time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ime and eternity), it would take eternity for you to understand it."" 是錯的,那是愛因斯坦回答一位美國婦女對其相對論的發問,不是 Martin Buber 講的。如果你了解 Buber的思想及為人,就知道他應該不可能講出這樣的話。

打從兩千五百年前蘇格拉底整天探究個不停開始,一直到笛卡兒的 ""我思故我在"",西方哲學有這樣一種 ""以我為尊、認識世界"" 的思想傳統,開啟了知識論,自然也開啟了科學,於是世界種種變成 ""我"" 的思索與探究的 ""對象"";彷彿我是活的,而對象是死的;我是動態的,主動的,而世界及其萬物就只是一個個被動、靜待觀察與型塑的概念對象。

我常說,我們不可能親知萬物,自然也就不可能避免形成概念,藉以理解世界,但在概念化的同時,世界枯萎了,生命消失了,而 ""我"" 呢?豈有可能獨自燦爛?

Buber 的思想核心,就是希望讓異化於 ""我"" 之 ""外"" 的乾枯世界與萬物,又重新回復其應有的血肉。世界與萬物不再是沒有生命的 ""它"",而是親愛的你、活蹦亂跳的你、血肉如斯的你、""永恆的你"";你跟我之間不但距離拉近,而且處於一種平等互動的 ""關係"" 中。在這樣一種關係中,上帝將會顯現祂永恆的容顏。

Buber 認為,我們不可能關起門來追尋上帝,上帝(或說永恆)不是那樣一種存在物;我只能在 ""你我之間"" 這樣一種充滿血肉的關係中去尋找;透過 ""你"",""我"" 也將於焉誕生。

聖經不是說 ""太初有道"" 嗎?道就是話語(word)。歌德和維根斯坦把它改為 ""太初有為"",為就是行為(deed),意即唯有實踐,唯有作為,萬物生命與概念方才取得真實意義。

至於Buber呢,他說 ""太初有關係"",什麼關係?就是你我之間這樣一種關係;在這關係中,你不再是 ""它"",不再是一種抽象概念,而是一種血淋淋的存在;透過這樣一種血肉關係,""我"" 也方才活生生地誕生,從而真正意識到那概念不可及的 ""永恆""。於是Buber 說了句名言,""所有真實的生命都是一場相遇""。唯有當我遇見 ""你"" (而不是它),""我"" 才終於活了過來。

你的死,我無法不動心,因為你不是別人,你其實就是我;或者說,你是你,我是我,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 自然也不是什麼遠在天邊的稀客貴人,而是生活周遭識與不識的芸芸眾生。Buber相信,在 ""你我之間"" 這樣一種 ""相遇"" 中,話語或對話也才有可能存在,並因此顯得珍貴。

維根斯坦常說,他的一切寫作全是 ""竊竊私語"",但即便是對著牆壁自言自語,心裏也必然有個聽眾。那個聽眾不是別人,就是 ""你"",用維根斯坦的話來說就是 ""那些跟我呼吸著同樣空氣的人""。

講這些很容易,你若願意,隨時能寫成一篇又一篇酷炫艱澀的學術論文。重點是,你究竟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的在乎?還是 ""它"" 其實也只是你行使概念的一種話語演出而已?

20幾年前,金炳興有部片叫《我為妳狂》,我至今仍常唱著它的歌。一對男女相愛,愛到如此之深,竟把對方給殺了。剛上大學時,我書桌牆上也始終貼了張小紙條,寫著「我為妳狂」四個字。旁人見著,總以為是某位少女,其實不是。她是我媽,有心臟病,當我還在念國中時,她每每在看病時就會跟醫生說她小孩將來會把她的病醫好。但就在我當醫生的第一年,她死了。生前因為種種人禍包括政治,我們已兩、三年沒能見面,就連最後一面也沒見著。我之前無法想像,一個人的死,竟能把另一個人的所有明天也帶走。

知道一件事跟了解它是兩回事,了解它跟在乎它卻又是另一回事。一場戰爭,一段悲劇,一些陌生人的處境,要知道這些事很容易,但重要的是它究竟傷你有多深?

沈從文有篇小說,三個女生感情深厚,一個在革命中死了,另一個知道噩耗後決定明天去告訴另一個,她心裏想著:明天一早就告她此事,「給她一個重重的打擊」。我讀此言,感動甚深。

還記得路易馬盧的《鬼火》嗎?一個憂鬱的人在親友無謂的寒喧中更憂鬱了,後來舉槍對著心臟自殺,留下一些話:「我不再愛妳,而妳也不再愛我,我們之間的連結鬆了,我的死,要在妳心頭打下一個傷痕,打下一個深深的印子,把鬆掉的關係給重新拉緊。」

我們或許無法制止一場戰爭一場饑荒或一場又一場的暴行,但它或許能在你我心頭劃出一道道傷痕,打下一個個深深的印子。總有一天,藉著這樣的印記,我們會在另一個時空重逢,就像一個破碎的家總有一天會再團聚那樣。
丁迅之 發佈日期: 2015.04.25 發佈時間: 下午 2:37
  常看陳真先生提到李敖。這幾天,敖之終於發表了新書,《雖千萬人,李敖往矣》與《李敖風流自傳》。其中,網路上可以預先看到的文字,有篇描述了先知之苦。

==

  給他們時間,但我不再給我時間了/李敖

  我一生被蠢人罵,自台灣而海外而海內而大陸,不知凡幾。最近最流行的罵法,是我應該慶幸被蔣介石關。這真是賤種邏輯。若說李敖應該慶幸被蔣介石關而沒被毛澤東關,因為毛會殺他。同一邏輯:應該慶幸被毛關而沒被希特勒(Hitler)關,因為希特勒會放毒氣毒他。更應該慶幸被希特勒關而沒被阿敏(I. Amin)關,因為阿敏會吃人肉吃他。依此類推,只要找個更狠的王九蛋、王十蛋、王十一蛋,就可開脫王八蛋了。怪哉怪哉!他們這些蠢人,太怪了吧?一位女士問猶太宗教哲學家馬丁.布勃(Martin Buber):時間與永恆之別在那裡?布勃說:即使我肯花時間說給你聽,你也得經過永恆去了解它(It would take an eternity for you to com­prehend it.)。對先知說來,他必須有心理準備:蠢人可能跟不上你,他們尚在永恆中浮沉,要給他們時間來罵你。雖然,我已八十歲,能給出的罵我時間也不多了。但罵不罵我,已被我「耳順」掉了,我的人生方向,顯然已經意不在此。我要把我的餘生主力,用在永恆的、世界性的文學作品上,像我一九九一年寫的「北京法源寺」、二○○一年寫的「上山.上山、愛」、二○○三年寫的「紅色11」、二○○八年寫的「虛擬的十七歲」、二○一○年寫的「陽痿美國」、二○一一年寫的「第73烈士」。除了這類頂尖的書,我將「老棄台灣」、也「老棄祖國」。也不是很多話不該說,只是不該我說了。我給他們時間,但我不再給我時間了。八十歲了,我更朝前走了。

《李敖風流自傳》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25 發佈時間: 下午 12:45
(1) 為了一個人

我打算寫的這些,當然不是什麼 ""為了台灣好"";台灣好不好,我無從表態,因為我不覺得任何人有這項拯救這個病態社會的義務。

就好像假若我有些鄰居,個個很有錢,但卻品性不端,行事邪門,心眼很壞,而且又髒又亂。不過,他們覺得這樣很棒很勇,好開心,自我滿意度很高,覺得這才是正港的台灣郎,真正的民主自由。這時候,我 ""該"" 去拯救他們嗎?當然沒有這個 ""該""(ought)字。

""該"",意味著一種 ""必須去做的"" 道德義務,但在這種狀況下,""該"" 字並不存在,因為對方並非受到任何壓迫使然,何來 ""拯救""?

""該"" 字不但不存在,你若 ""硬要"" 去 ""救"" 他,也許反而會有一些道德問題產生,因為你的 ""拯救"" 預設了一種否定,否定對方的基本理性與德性;也就是說,連這麼基本的德性和理性都會出問題,意味著對方已經無法自理,缺乏行為能力。這時候,我們只能選擇撒手不管,或是把他們當成動物一般來進行強制管理,因為對方已經不具備管理自己的能力。如果 ""拯救"" 台灣是這麼一回事,我倒是不反對。

我不敢說我看過全世界,但至少對於西方世界略有見聞。華人和洋人的一個基本差異就是缺乏自律能力;稍微擁有一點自由,馬上無限擴大,盡情使壞,完全不在乎他人死活,徹底發揮人性中最邪惡的成份,並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甚至為了享受連利益都根本稱不上的一種瞬間爽快,或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利益與快感,他也不會在乎製造他人的巨大傷害與痛苦;甚至從他人的痛苦中反而能獲得一種病態的滿足與興奮;特別是只要四下無人,保證他任何陰暗卑劣的事都絕對幹得出來;人性之壞,似乎完全深不見底。

在一個社會中,當這樣一種人性之惡,不但不受遏止,反而以民主自由之名,普遍受到極大的鼓舞時,你除了沉默忍耐之外,大概只有移民遠離一途,所謂良禽擇木而棲。特別是下一代,他將來可以窮可以病,但基本品性不能壞,否則生命便沒有意義,他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我講的不是僅具相對意義的一種行為好壞,而是指一種理應不該有任何爭議的絕對道德狀況。當然,也許你會說,台灣還沒壞到這個層次來。對此其實毫無爭論之餘地。宛如美感一事,既是主觀也是客觀。主觀無從爭議,姑且不談;客觀上亦難以否認。

比方說,我們都知道不該強姦。在印度或非洲或南非等地,強姦卻十分盛行。任何這樣一種敗德本身,並不可怕,因為這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都認為強姦乃卑劣無恥之事。可怕的是,如果有個社會,覺得強姦很好啊,沒什麼啊,民主自由啊,很勇啊,正港的什麼人啊;當大家普遍漠視,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或甚至反而強烈鼓舞時,你是不是會覺得這個社會在基本理性和德性上徹底出了問題。這時候,你還能說什麼?

好比說,當我們討論數學,但有個社會卻普遍這麼說,三加五就是等於五十三啊,三角形的三個角的總和是500 啊,800也可以啦。這時候,除了沉默與駭然,你還能說什麼?

既無話可說卻依然訴說,總得為了些什麼。當你討論數學,你可以說,為了純粹,為了數學本身;道德美感亦然,我不為別的,只為一個美字;或者你也能說:我不為社會,我只為一個人,一個無辜卻痛苦死去的生命。

陳真

=========
楊又穎自殺亡 遺書控網路霸凌

2015年04月23日

楊又穎是網拍界知名的「巴掌臉」麻豆,臉書粉絲團有26萬人氣,但也招來網友匿名謾罵。翻攝臉書

【綜合報導】

「新宅男女神」楊又穎前天驚傳在台中住處自殺身亡,家人在她房間發現一封遺書,抱怨網路酸民罵她「很愛假掰,偽善又天真」、「搶人男友,心機重」等。許多粉絲對她輕生上臉書表達不捨,認為「根本是鍵盤殺人!」

她的父親、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昨低調到殯儀館處理後事,家屬表示正在整理資料,今上午將開記者會說明,不排除發動串聯反網路霸凌。

下午二時許,楊女反鎖在中市中興街住家十三樓房內,家人找來鎖匠開門,驚見她躺在床上無生命跡象,趕緊打一一九送醫急救仍不治。由於死者沒有外傷,門窗未被破壞,屋內只有一只氣體鋼瓶,檢警初步研判可能吸氦氣致死。

家人擬發動反霸凌

法醫昨到殯儀館相驗,抽取死者血液鑑驗以確認死因,彭作奎強忍悲痛伴愛女最後一程,不時輕撫愛女臉龐。法醫高大成說,吸氦氣自殺過程痛苦難耐,呼籲切勿用自殺解決問題。

家人在死者房間發現一封遺書,密密麻麻寫滿整張A4紙,前半段勉勵自己努力工作,後半段抱怨遭網路酸民攻擊,連買東西送人都被同事譏諷「巴結人」,但詳細內容警方不透露。死者的哥哥表示,他已著手整理妹妹留下的遺書及手稿,並指妹妹自殺與感情無關,是工作遭霸凌、在臉書《靠北部落客》遭酸民中傷,妹妹預定周五或周六火化,不排除發動串聯反網路霸凌。

彭作奎昨po出與女兒的合照稱,希望女兒「隨時隨地靠在我身邊。」令人鼻酸。

父不捨盼女兒長伴

死者哥哥另在臉書po文:「對於發生這樣的不幸,家人感到震驚與不捨,Cindy有留下一些話想對粉絲們說,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整理,謝謝大家體諒,今早十一時家人將統一對外說明。」

楊又穎是家中獨生女,上有一個大她十二歲的哥哥,一家四口感情很好,除到台北上通告外,假日都會回台中與家人團聚。痛失愛女的彭作奎昨在女兒靈堂前不發一語,只在臉書貼出他與女兒的合照,還寫「真希望女兒永遠長不大,隨時隨地都靠在我身邊。」

中興大學主秘陳吉仲表示,彭作奎曾任興大校長,目前是應用經濟系兼任教授,聽到此事學校深感遺憾,盼彭教授節哀。

曾抱怨自己被冤枉

去年十一月楊女曾在臉書留言:「這一年來,那些說是我好朋友的人,你們真的是我的好朋友嗎?」昨她自殺消息傳開,網友紛紛在她臉書留言「難過」、「不捨」,還有網友罵:「酸民的嘴害死一條生命,《靠北部落客》之前把她講得超難聽的。」

美妝部落客波痞昨晚po出兩張對話截圖,指楊女月初與素未謀面的網友私訊對話,提及「被冤枉、很想自殺」。對方詢問是否因為《靠北部落客》?楊回覆:「對啊!已經低落好久,真的不想活了。」

《蘋果》統計二○一四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底,就有六十五篇匿名網友以「心地(Cindy)楊」、「心機楊」在《靠北部落客》影射她「很愛假掰,偽善又天真」、「拿了廠商的錢不po文」、「產品推薦文仿他人內容去貼文章騙錢。」等負評。

昨有網友前往《靠北部落客》留言,怒罵:「用匿名方式行霸凌之實,會有報應。」也有網友認為「這個版應關一關。」而《靠北部落客》管理員稍早聲明:「網路霸凌、工作霸凌固然都不對,本專頁已經盡力去審核文章。」

「應透過法律譴責」

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郭麗安表示:「鄉民的批評成為最利的殺人武器,鄉民往往認為不必負任何責任,這種行為真的應該透過法律譴責。」
隆誌 發佈日期: 2015.04.23 發佈時間: 下午 1:42
看到這則聲明,感到令人唏噓。
反思網路的言論自由,到底成就了什麼?
尤其網路的匿名特性,讓人拋棄社會約束,也扯破道德底線。
純粹基於“你不知道我是誰”,而不去思考自己的言論傷害性和後果。

隆誌
=================================================
楊又穎自殺 兄聲明全文

http://goo.gl/V6s5fe

藝人楊又穎自殺過世,楊又穎兄發表聲明全文如下:

「各位關心及愛護Cindy的朋友大家好,我是Cindy的哥哥,首先我要向大家說聲抱歉!妹妹Cindy做了不好的示範,身為兄長的我,沒有盡到完善照顧責任,很遺憾。

過去幾個月來,家人持續陪伴Cindy到醫院就診,從診所到大醫院也到自殺防治中心,沒有辦法讓她回心轉意,最後她仍以讓家人朋友傷心難過方式解決情緒問題,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我們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因此說明一下Cindy想留給各位的話。

她分析她情緒起伏最大原因之一,就是現在網路流行的「污衊式霸凌」,這些匿名攻擊,扭曲事實真相與前因後果,就算反駁,可能會更被排擠討厭,更令她失望的是,抹黑造謠的人很可能就是身邊朋友,刊登出來後還來安慰她不要在意,讓她非常苦惱,不知可相信誰。

我們一直勸她放寬心,別去理別去看,很遺憾她走不過這個關卡,她在遺書中提到,希望她的死能告訴大家「言語霸凌」值得被重視,雖然她很希望能知道這些匿名攻擊究竟是出自誰,但家人無意把矛頭指向特定對象、特定網站,只希望所有曾在相關網站投稿、按讚、收看與留言的人都能知道,不要以為說幾句話而已、不會怎樣,別成為網路言語霸凌共犯。

我們社會已習慣各式各樣發言與批評,表面上看似是多元與包容的表現,一旦少了尊重與善意維繫,帶來的可能是紛擾與傷害。

Cindy說,「每人都會為保護自己而說謊,但請記得誰也騙不了自己,我將帶著事實到別的地方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地獄」。網路霸凌讓她身陷憂鬱地獄,只有愛能讓她離苦得樂,我必須感謝粉絲對Cindy的支持,自事件發生後,我妹的手機一直傳來大家安慰的訊息,我們無法解鎖,更捨不得關機,希望妹妹感應到愛她的人遠比抹黑她的人多很多。

請大家不要再追究誰是霸凌兇手,媒體也保留家人一些隱私空間,讓我們好好與Cindy道別,我們只希望她的離開,喚醒更多人抵制匿名抹黑,我們將在臉書成立反匿名霸凌活動,希望募集夠多力量,以Cindy名義回饋社會,確切如何進行,請容我們思考後再公布在臉書。

Cindy是個熱心社會的孩子,我們相信她一定會希望自己繼續帶給社會美麗和溫暖,我們尊重她的遺願,讓Cindy的骨灰植存在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讓她的身體回歸大地,化為春泥,守護我們這塊土地上的自然草木,延續生生不息的青春生命。

Cindy人生最後一段路,原計畫是家人安靜陪她走完,沒料到引起這麼多關注與關心,我們決定4/25上午8點家祭結束後進行簡單追思祝福會,一了許多粉絲想送Cindy最後一程心願。

也希望喚起所有陷入困境、想自殺的朋友,請別讓愛你的人和妳愛的人難過傷心,請提起愛惜自己和親人的力量,多給自己兩分鐘,消褪腦海中想傷害自己的念頭,用家人朋友的愛去除種種幽暗絕望的心情。跨過一時的關卡,接下來的人生,一定可走出充滿希望的道路。

最後我代表Cindy與家人,再次謝謝所有支持及鼓勵過Cindy的好友們,謝謝你們!
書熙 發佈日期: 2015.04.23 發佈時間: 上午 3:19
政治人物的文章稍微認真看,就會有好多另人不解的地方。

「有助成長」這點有很大的解釋空間,但不了解哪裡扯得上「生涯的接軌與發展」。難道國軍還要兼職訓局,當兵要兼做就職訓練?

套句台北市長的名言,真的是「怪怪的」。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23 發佈時間: 上午 2:11
我曾說過,高中有位化學老師很好笑,他對同學說,實驗題如果不會寫也千萬不要整個空白,多少瞎掰幾句,改卷子的老師也好方便偷偷給你分數。

例如,""放砝碼的時候,動作不能太大,不能太用力,但也不能不用力,最重要就是力量要輕柔穩健,適可而止""。

""加熱時,火不能太大,但也不要太小,太大怕會有危險,太小則費時太久,恐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本實驗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力求準確,但也不能為了準確而不顧安全,兩者絕不可偏廢。""

至於如果考試考到統獨呢,不能不獨,但也無須太獨,統中有獨,獨中有統,和而不同,同而不和;既不可冒進,但也不可原地踏步,必須穩中求進,進中求穩,思考出一套完美圓融的政策方針,絕不可迴避,必須嚴肅面對,以專業冷靜而且充滿熱情的態度,努力找出問題點,切實加以克服、改善,精益求精,以臻天人合一、人人安居樂業的最高境界。

陳真
=========
蔡英文:在全募兵制與全徵兵找出一個制度

新頭殼 – 2015年4月21日
林朝億/綜合報導

針對執政後,民進黨是否會恢復徵兵制議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21)天受訪表示,目前最不應該做的事,就是把兵役制度的議題過度選舉操作,使得社會討論的理性基礎流失。

她說,回到傳統全徵兵制事實上不太可能,但走向全募兵制遇到困難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必須嚴肅面對,並檢討問題根源,必須要在全募兵制與全徵兵制之間,尋找一個可以達到整體國防目標的最好制度。

蔡英文指出,若民進黨有機會執政,將會在執政後,做一個總檢討,並且務必達成2個目的:第1、國防能量必須要精實;第2、年輕人在軍中所做的訓練要有助於他們成長,且有助於將來生涯的接軌與發展。

蔡英文指出,總統領導國家,對於國防事務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確保國家戰力精實,有充沛的國防能量。因此,國防總目標必須先釐清,確立在整體國防軍力的組成上要如何思考,以及究竟要走向什麼樣的兵役制度。這是個對台灣非常重要的課題,應該用專業且冷靜的態度去面對。
隆誌 發佈日期: 2015.04.19 發佈時間: 下午 7:35
比較侯孝賢和王家衛兩位導演電影,我比較看得懂侯孝賢執導的電影。相較之下,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我真的看不太懂。可能我沒有抓到導演的思路,所以往往看不出電影所呈現的意境。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9 發佈時間: 上午 2:23
每個人表面言行的背後,有個隱喻,從中散發某種味道,決定了一個人究竟 ""是"" 什麼。維根斯坦說,不同隱喻之間的差異之巨大,往往超乎想像。

""說"",不重要,""做"",其實也不是很重要,""是"",才是生命的根本。一頭病獅,終究 ""是"" 一頭獅,牠只是病了老了,就算死了,也仍然是一頭獅;但一隻活力旺盛的貓,卻不會因為活力旺盛而變成獅。生命具有這樣一種氣味與屬性,各自有不同的天性與覓食方式。

這年頭,與其說豺狼當道,不如說蟑螂亂飛也許更貼近現實一些。小學時,曾有同學在我書桌裏放一隻死蟑螂,我嚇得奪門而出,不只衝出教室,而且還一路衝出學校大門,直到老師親自前來接駕,再三保證蟑螂已移除,我才願意回到課堂。只要有蟑螂在的地方我都不敢去,蟑螂實在很可怕,但牠畢竟是蟑螂。打蟑螂不是我們的工作。

一個黨外時的好朋友也是同學,來電感嘆台灣政治三十年來不但原地踏步,甚至開倒車;人渣當道,暴民橫行。他說,奮鬥三十年,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切努力白費?我只能勸他在30後面最少要再加一個0。我說,就連知識以及很多概念的成就與改變,也往往需要千百年光陰。

面對失敗與挫折,痛苦與冤屈確實非常難以忍受,但仍然還是杜斯妥也夫斯基那句老話:我只擔心我配不上我的痛苦。(我甚至擔心我究竟配不配得上我的話語?)

依稀記得達賴講過這樣的話,他說,有個人,為了某種信仰,承受許多痛苦;當他痛苦到幾乎無法忍受時就很想放棄,但他總是鼓勵自己說:我們平常為了溫飽,為了肉體的存活,不惜承受種種艱辛折磨;如今,為了更加艱鉅且重要的精神價值與信念,為了靈魂,難道不值得付出更大的痛苦代價?

我不光是在講政治,而是講生活與生命的一切。我心裏始終有個天平,我知道,我若想要撐起另一頭珍貴事物的沉重,我就得跟它至少有著一樣的重量。你當然也可以挑一些輕薄之物,輕鬆又寫意,但什麼樣的物種,自然就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麻雀做麻雀該做的事,老鷹自然也有屬於老鷹的一份天命。對此我不曾見過一個例外。

人當然不可能永遠不疲憊不心寒不懷疑,但天平兩頭的 ""匹配"",卻宛若數學定理般,無可置疑;困難之處在於你有沒有勇氣去挑起這份重量。

維根斯坦說,""思想"" 這東西,你可以給他一個價碼,有些很廉價,有些很珍貴;他說,你想得到它,就得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什麼呢?維根斯坦說,就是勇氣;你有多少勇氣,決定了你的思想有多少價值。

這年代,輕薄當道,猥瑣為王,諸如像維根斯坦這類 ""沉重"" 思維,大概已經跟不上時代,聽起來也許很迂腐,但相信它的人自然就會信。你 ""是"" 什麼,自然就會相信什麼不信什麼。我始終相信:今天,如果我們想要的東西卻還要不到,依舊難產,原地踏步,也許除了天意之外,那是因為我們的努力,我們的為人,都還不夠深沉厚重。

當然,我不是在講政治。台灣人很愛講政治,我也挺無奈。台灣人好像很 ""關心"" 別人在想什麼。侯孝賢說,他拍電影的祕訣是 ""背對觀眾"",忘了觀眾的存在。在我看來,何止拍電影,凡事都一樣,你只要想你自己就好了,不用考慮觀眾。把自己想清楚了,其實也就等於想清楚了這個世界。

政治其實也一樣,想你自己就好,不用管觀眾怎麼想。再怎麼說,我們總不能老想著蟑螂吧,除非你想把自己和蟑螂擺在天平的兩端進行比賽。

我看底下侯孝賢一些話挺有道理,心有戚戚。我想我能懂得他背後的那個說不清講不明看不見摸不著的 ""隱喻""。

侯孝賢說:影像與文字一樣,所謂的深度就在表面,在於結構,在於其中傳達的某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不清道不明但你可以感受到的訊息。“你透過表面的結構,表面呈現的這些蛛絲馬迹中間,有些人就能感受到這個深度,它會自己去延伸。那你做到做不到,是你自己能力的問題。”

侯孝賢說:“拍戲要不停地突破,要打破慣性,要往困難處走。”

候孝賢說,想用手持攝像機。這與武俠片的3D 風潮正好相反。侯孝賢說:“我對數位化很謹慎,畫數的精致只是物理上的,電影的問題不在畫數,而是整體呈現出的美學質感的問題。”

侯孝賢強調自己拍電影的名言就是 “背對觀眾”,這樣創作才不會受到干擾。

陳真
===============
《聶隱娘》投資9000萬 侯孝賢:這次讓大家看懂

2012年10月23日

長江日報

繼2007年《紅氣球的旅行》後,侯孝賢近年作品多爲短片、紀錄片,好不容易開拍《聶隱娘》卻是一部唐代武俠片,投資上更是引入內地資金達到9000萬元人民幣。無論從何角度,這都是一部看起來很不侯孝賢的影片。但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侯孝賢透露《聶隱娘》仍將關注人性,主題爲“一個殺手的自覺”,但這次他會在堅持風格的同時讓大家看懂。

主題不是簡單的殺人行俠

《聶隱娘》的小說中有武俠、有歷史、有奇幻,但就如侯孝賢所說:“每個人關注的焦點不同,骨子裏的東西逃都逃不掉。”這個故事吸引他的,就是一次險些失敗的刺殺。原來,聶隱娘五年習武,已練成“白日刺人﹐人莫能見”的本領,但在第二次執行任務時,目標身邊的一個小孩讓她動了惻隱之心。

侯孝賢說:“聶隱娘沒有辦法殺一個小孩,這是她的弱點,也是她的可貴之處,我就往這條線發展,全片是她從瞬間殺人到自覺的過程。”他還透露:“聶隱娘最終會有一個改變,往事會浮現出來,成爲她要一一克服的障礙,影片主要講述的是這一主題,並不是簡單的好人壞人,殺人行俠。”

這次讓大家看懂

侯孝賢=文藝=看不懂,當記者提出“是否會繼續文藝”時,侯孝賢笑了出來,調侃道:“你說的文藝是指別人看不懂吧?”影片投資達到9000萬元人民幣,侯孝賢笑稱:“花那麽多的錢,搞得大家都看不懂就危險了。”

在侯孝賢看來,影像與文字一樣,所謂的深度就在表面,在於結構,在於其中傳達的某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不清道不明但你可以感受到的訊息。“你透過表面的結構,表面呈現的這些蛛絲馬迹中間,有些人就能感受到這個深度,它會自己去延伸。那你做到做不到,是你自己能力的問題。”

想用手持攝像機

文藝片名導轉向武俠題材,看起來令人意外,侯孝賢卻稱:“拍戲要不停地突破,要打破慣性,要往困難處走。”這次拍攝《聶隱娘》,他本來想用手持攝像機、甚至二戰期間拍攝新聞的發條式攝像機,“平時拍戲總是一大堆器材在那擺來擺去,框景取景,這些設備可以拿起來就拍,對攝影師來講是一個直覺,直覺可以改變你以往拍片的調性,我就是用這些方式來不停地實驗跟調整。”

想用手持攝像機?這與武俠片的3D 風潮正好相反,侯孝賢說:“我對數位化很謹慎,畫數的精致只是物理上的,電影的問題不在畫數,而是整體呈現出的美學質感的問題。”

===============
侯孝賢拍武俠片《聶隱娘》 舒淇張震成敵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7-10-10

侯孝賢表示,自己非常愛看武俠小説,以前沒拍武俠片是因為技術手段無法實現小説中的很多想像,而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自己也有了信心來圓這份武俠情結。

第一次拍攝古裝武俠大片,侯孝賢強調自己在動作設計方面更傾向於實打,電腦特效只是輔助,不會過多使用。他認為實拍越多機會越多,虛擬特效反而耗費時間,如果把影片拍成《超人》那樣就沒有任何意義。要造就一部成功的武俠電影,選擇一個優秀的動作指導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不過侯孝賢目前還未選定動作指導方面的合作夥伴,他認為首要任務還是先設計好影片的武俠情境。

在發佈會的提問環節,有人指出,近來中國的許多古裝武俠大片儘管擁有豪華的明星陣容,絢麗的色彩,結果卻拍出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很多內地有名的導演都開始嘗試拍武俠片,而內地觀眾在某種程度上也産生了審美疲勞的心理,那麼侯孝賢的《聶隱娘》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來吸引觀眾呢?

對此,侯孝賢顯得有備而來,他強調自己拍電影的名言就是“背對觀眾”,這樣創作才不會受到干擾。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7 發佈時間: 下午 2:00
前一陣子的毒油事件發生在屏東,綠營卻大肆抹黑造謠說馬英九拿了多少錢,是該財團的 ""門神"",完全子虛烏有。但在南部,這類永無止盡的造謠卻幾乎是南部人朗朗上口、每天都要罵上好幾句的 ""事實""。有時連我到陽台晾曬個衣服,都能聽見鄰居的歐巴桑經常一邊煮飯一邊高談闊論說連戰連勝文一家 ""搶我們老百姓的錢,不要臉""、""馬英九這隻狗,畜牲"" 等等。

毒油事件調查結果發現,走漏風聲給財團以避免稽查的卻是綠營的屏東縣政府。毒油的事,早在事件爆發前兩三年就已經有人不斷檢舉,但屏東縣政府不理不睬,逼得檢舉人只好跨縣市跑到台中市找胡志強。

台南當然比這更離譜一萬倍,我經常懷疑,台南市政府蓋得像個美國白宮那樣冠冕堂皇,裏頭究竟有沒有人在上班?可以說根本就是無政府狀態。在台南是很 ""自由"" 的,只要你拳頭夠硬,後台勢力夠大,絕對沒有你不能做的事;整個城市就是你的城市,我家就是你家。

前些天出門辦個事,在商家門口暫停,地上是黃線,但我估計只會花一兩分鐘的時間,所以按下警示燈,表示暫時停車。我問老闆說,""車子暫放你家門口,會不會有人來拖吊?"" 他噗嗤一笑說,""你是外地來的嗎?你有看過台南警察會這麼勤勞的嗎?然後說他車子停在那裏停十幾年也不曾被開罰單,一直取笑式地問我是哪裡人,北部來的嗎?意思是說我怎麼這麼狀況外。

我從他的口氣中聽得出來,他表面上好像在嘲笑台南市政府的荒廢與荒唐,但骨子裏其實帶有一種得意與滿意,滿意這樣一種無政府狀態下帶給他個人的種種 ""方便""。

很多人說台南有什麼美食,我只能說,如果你不想洗腎,在台南吃東西最好還是小心一點,盡量避免外食。台南別的沒有,地下工廠到處都是,表面上好像是住家,其實是工廠,生產各種老闆自己絕對不敢吃的所謂 ""美食"" 或美食原料。

當然,我不是說每一家店都很可怕,都會用恐怖方式製作食物,我只是說,在台南,恐怖店家的比例相當高,你得睜大眼睛仔細看,如果你不想洗腎或肝硬化的話。

這幾天爆發的毒茶事件,也是發生在台南,總部就在台南所謂首善之區--東區;茶葉裏竟然有劇毒殺蟲劑DDT;而且明明是伊朗進口,竟然也能改成德國。

前一陣子不是有毒豆干事件嗎?添加一些會要人命的乳化劑什麼的,主嫌就是我的國中物理老師,父子一家人就是賺這黑心錢。但他們絕不會覺得自己黑心,因為 ""大家都是這樣"",不是只有我黑而已,我只是比較倒楣被你抓來祭旗。

其實不管是毒油毒茶毒豆干毒海帶毒蝦等等等,風頭上,媒體喜歡湊熱鬧大幅報導,但是過兩天大家也就忘了,一切都還是跟以前一樣。

我當然不是說只有台南才這樣。台灣人之黑心不分南北,遍佈各行各業;即便只是多賺一點點根本微不足道的利潤,他也寧可傷害絕大多數人的健康與生命,而不會覺得良心不安。

黑是黑全台,不是只有黑台南,差別只是在於程度上還是有差別。台南是個無政府的城市,黑白共治,順我則昌,逆我則亡;以特定利益為其行事標準,而非以眾人之普遍利益為考量,正所謂沒關係就有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關係夠好的話,幹啥都行。

1997年出國之前,我對台南充滿好評,對台北很感冒;那時還沒有捷運,交通混亂,空氣差。但十幾年後,南北竟然整個倒過來,台南已經不是人住的地方,恐怖到極點的混亂交通,行人完全沒有地方走路,每天只能冒生命危險走在快車道上,一邊走路一邊得不斷回頭,小心閃躲後面飛奔過來的各種車輛。可以這麼說。如果有人可以在台南因為交同違規
例如蛇行或飆車或逆向行駛而被警察攔下開單,那我就佩服你。

交通如此,更不用說污濁的空氣和極度嚴重污染的河川,以及四處可見、任意排放的各種廢水油污;還有更荒唐的,四處黑影幢幢,黑道氣燄高張,而政府是完全不存在不作為的。

我有時也很想入境隨俗,沒事故意逆向行駛,或是表演飛車特技、蛇行超車等等,很想體會一下究竟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何快感?否則的話,為何台南人這麼滿意這樣一種完全沒法想像的恐怖生活方式。

不管什麼民調,不管問什麼題目,只要是綠營掌權,台南人就會給他滿分,即便爛到實在完全超乎想像的爛,還是會在所有項目上得滿分。我是台南人,我知道台南人如何行事。

我常說,成大校門口有一段走廊,約五十公尺長,走廊上依舊堆滿雜物包括瓦斯桶,商家就在走廊上煮飯作菜做生意,但這走廊勉強挪出一個僅供一人通過的空間,算是台南難得一見的模範,所以市政府在走廊上掛個牌子寫著 ""示範走廊""。很好笑是不是?可當你住在這樣一種城市中,你就知道一點都不好笑而是很痛苦了。

成大不遠處小東路上有個 ""公園"",裏頭有個很大的官方告示牌,牌子上竟然寫了一篇 ""文章"",還蠻長的,真是很奇怪的告示,竟然寫一堆,足足寫成一篇文章。文章裏頭像在對著某個人講話那樣,寫說,我警告你哦,你如果再亂搞破壞,我 ""被迫"" 就只好用法律來辦你。竟然是 ""被迫"",竟然寫得落落長的一篇像什麼勸世文,這像政府的告示牌嗎?

公園附近大馬路上方,有個橫跨整個馬路的跑馬燈,有幾回我竟然看到一排閃閃發亮的告示走馬燈,寫著:""馬路不是你家的垃圾桶""。台南的文化水平與所謂市政,由此可見一斑。你能想像在台北市中心的重要街道上寫著:""馬路不是馬桶,請勿隨地大便"" 嗎?

很多人不喜歡政治,我恐怕比一般人還更不喜歡。但是,你不理政治,政治卻無時無刻在理你。你不理它,意味著你把你的生命和生活給交付到一群文化水平極低智能道德極差但卻對政治充滿狂熱與偏見的恐怖群眾手上。

老一點的人,過兩年死了就算了,上天國享清福,地面上沒他的事了,但年輕一代還是會有人繼續活著,政治的好壞,也就決定了下一代人的命運。

因為家裏開電影院,父親三天兩頭常得北上選片、簽約等等。我唸小學時,常隨父親北上,住親戚家。三十多年前上來台北念高中,因為喜歡孤獨,經常一個人往郊外跑,例如板橋、新莊、永和、中和、新店、淡水等等;大學畢業後,又在台北工作了好幾年,對於台北這幾十年來的變化,我是十分清楚的。對於台南,更是瞭若指掌。半個世紀來,見證這兩個城市的興盛與衰亡,難以置信,彷如隔世。

我若關心遠在千里外的人命與戰火,自然也不可能不關心自己周遭的生活與安危。因其醜陋,很多人都不喜歡政治,生命若光是藝術洋溢多好,但醜陋乏味之事,你越不去管它,它就越是反過來管你,進而支配你一家老小長此以往的生死禍福。

總之,政治不能不管。就算不是出於公義之心,也該為自己與他人的利害打算。但我也知道,越是離你越近的政治越難插手,因為你會擋到他人的財路與名利之路,往往會有很可怕甚至超乎你所能想像的後果。

台灣確實是一國兩制,南北差異很大,而且這趨勢越來越明顯;南部基本上跟軍閥割據沒啥兩樣,黑白共治,純私利取向,缺乏現代社會應有的基本文明。在北部能批評的事,在南部若再多說,甚至會有殺身之禍。我發現,即使急公好義、膽大包天的邱毅也明白這一點,而只能噤聲。不可思議的是,卻有這樣一群人民,自願活在這樣一種野蠻社會中,甚至引以為傲。民主的危險與可悲就是:當蠢蛋人數比正常人還多得多時,蠢蛋就統治了這個社會,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家鄉的淪亡。

陳真
=============
英國藍毒玫瑰茶 千斤已下肚

2015年4月17日

中國時報【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英國藍玫瑰花瓣含農藥殘留案,高雄市衛生局16日繼續追查供應商原宜貿易公司進口的玫瑰花流向,再追回881.6公斤,但當初原宜進口的4500公斤的玫瑰花,恐有逾1000多公斤DDT玫瑰花苞已被消費者喝下肚。

英國藍DDT玫瑰花瓣冰茶事件爆出延遲公開、罔顧消費者健康之情後,台南市衛生局長林聖哲口頭自請處分、副局長林碧芬等人遭記申誡處分,但林碧芬認為,當初抽驗的是苗栗縣,「依照SOP」應由抽檢的縣市發布;但苗栗縣衛生局長彭基山則認為,「依往例」應由總公司所在地的衛生局發布檢出消息。兩地衛生局各說各話,卻無法掩蓋延遲發布罔顧國人健康的事實。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7 發佈時間: 上午 11:57
《聶隱娘》入圍競賽片

2015年4月17日

中國時報【陳亭均、徐定遠╱台北報導】

第68屆坎城影展16日公布入圍名單,侯孝賢執導的《聶隱娘》從1854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競賽片。該片是侯導至今規模最大的作品,投入4億4000萬,製作過程曠日廢時。他花7年籌備,2012年起拍攝近兩年,隨即後製,據悉,該片後製尚未完工,但坎城藝術總監佛赫莫提及該片時,以一句「這是部侯孝賢的電影」作結,已將侯與「經典」畫上等號。

暌違8年膠卷拍攝

一位大陸記者昨針對《聶隱娘》問大會對於武俠片在世界影壇演進的觀察,佛赫莫不急不徐說:「《聶隱娘》裡有武打有古裝,但重點是,這是部侯孝賢的電影。」該片是侯自2007年《紅氣球》後,暌違8年的電影長片,完全以膠卷攝製,使用底片多達4、50萬呎。

該片改編自唐代短篇小說集《傳奇》,講述刺客聶隱娘的故事。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幼時被尼姑擄走,被訓練成技藝高超的刺客,一次她奉命刺殺張震演的節度使,卻被對方氣度折服,幫助他抵擋其他刺客的行刺。侯孝賢曾說:「我希望發掘聶隱娘從能夠隨便殺人到不殺人的自覺過程。」

賈樟柯入圍競賽片

侯孝賢是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影展常客,從1989年《悲情城市》勇擒威尼斯影展金獅獎開始,他每有新作問世,三大影展必爭相邀約。此次是侯導第6度入圍坎城影展。

大陸導演賈樟柯日前已獲得坎城「金馬車獎」(終身成就獎),再度靠趙濤、張艾嘉、董子健、張譯等人主演的《山河故人》闖入競賽片,他曾說,侯孝賢是他偶像,侯也曾誇賈樟柯深具潛力,兩岸大導惺惺相惜,更同台爭逐大獎。

賈樟柯第4度入圍坎城影展競賽單元,2013年,他曾以《天注定》獲最佳劇本獎。當時《天注定》被大陸禁映,佛赫莫昨主動提及該片,並平靜說:「大陸應該要讓《天注定》上映。」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7 發佈時間: 上午 12:11
今年的評審團主席是柯恩兄弟,對侯孝賢是不利的,因為兩者風格相差太大。

陳真
========
侯導首部武俠片入圍 坎城盛讚風格獨特

2015/04/16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16日專電)台灣導演侯孝賢的新作「聶隱娘」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主辦單位推崇侯孝賢的獨特風格說,「無論他拍西部片、推理片或武俠片,都是侯孝賢的電影」。

第68屆坎城影展主辦單位中午在巴黎公布今年競賽片入圍片名單,侯孝賢新作「聶隱娘」將與其他16部片共同爭奪金棕櫚獎。

坎城影展總代表佛里莫(Thierry Fremaux)在唸出侯孝賢的名字前,還賣了1分多鐘的關子,製造懸疑感,台下笑聲四起,他才公布是「侯孝賢的盛大重返(坎城影展)」,並稱他為「大師」(grand maitre)。

稍後在問答時間,有記者提到「聶隱娘」是侯孝賢第1部武俠片。佛里莫表示,「不管侯孝賢拍攝西部片、推理片或武俠片,都是侯孝賢的電影」。

他說,侯孝賢當然也會從前人作品汲取靈感,但「這是1部侯孝賢的『作者電影』(film d' auteur,意指有作者獨特風格的作品),他以自己的觀點挑戰1種電影類型」。

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的17部片,除了「聶隱娘」,還有中國大陸導演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海街diary」、美國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Sant)的「The Sea of Trees」等。

影展將於5月13到24日舉行。1040416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6 發佈時間: 下午 10:45
索倫堤諾就是絕美之城的導演。

做為一個導演,賈樟柯我看其實是普通而已(“小武“應該算是例外,其他幾部都很普通),整體來說,比婁燁好一些,但比起候孝賢,我看是根本沒法比,但西方世界却很捧賈樟柯和婁燁。我以小人心來猜小人腹,這裡頭估計是有一些故意要給大陸官方難看的味道,因為他們兩人似乎都有點反體制。

大陸的好導演很多,代代人才輩出,但他們的 “好” 似乎都有個上限,少了一種深刻和原創性,不像比方說蘇古諾夫那樣一種凡人無法企及的境界。這也許跟大陸這個社會的強烈務實性有關,凡事全在屬肉的水平上打轉而缺少一種靈性上的深刻,而且模仿性很強,缺乏個人語言。

更糟糕的是,他們的自我滿意度似乎都很高。反倒應該睥睨眾生的蘇古諾夫,却對自己的作品給以很普通的評價,甚至說他不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拍的電影更優秀。

當然,我明白他講這話的意思。一個總是帶著宗教眼光在看事情的人,所謂聰明才智上的優劣好壞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巨大,他不可能會低俗到因此驕傲得意;就好像八樓確實比二樓高,可當你站在萬丈高峰上往下看,八樓二樓都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而已,看不出什麼差別,更無可誇。

陳真
========
第68屆坎城影展競賽片名單:

 片名/導演/出品國

《聶隱娘》/侯孝賢/台灣

《卡蘿》(Carol,暫譯)/陶德海尼斯/美國

《比爆炸響亮》(Louder Than Bombs,暫譯)/尤金提爾/美國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日本

《馬克白》(Macbeth,暫譯)/賈斯汀庫札/英國

《龍蝦》(The Lobster,暫譯)/約哥斯蘭西摩斯/土耳其

《瑪格麗特與朱利安》(Marguerite and Julien,暫譯)/華蕾莉唐澤利/法國

《我的國王》(Mon roi,暫譯)/瑪溫/法國

《山河故人》/賈樟柯/中國

《我母親》(My Mother,暫譯)/南尼莫瑞提/義大利

《樹之海》(The Sea of Trees,暫譯)/葛斯范桑/美國

《流亡戰士》(Erran,暫譯)/賈克歐狄亞/法國

《火線行動》(Sicario,暫譯)/丹尼斯維勒弗/美國

《青春》/鮑羅索倫提諾/義大利

《簡單男人》(A Simple Man,暫譯)/史蒂芬布塞/法國

《流言蜚語》(The Tale of Tales,暫譯)/馬提歐賈洛尼/義大利

《所羅之子》(Son of Saul,暫譯)/拉斯洛納梅斯/匈牙利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6 發佈時間: 下午 10:02
戛纳影节曝片单 贾樟柯《山河故人》角逐金棕榈

电影新闻腾讯娱乐

2015-04-16

腾讯娱乐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第68届戛纳电影节公布了本届电影节入围名单。由贾樟柯执导,赵涛主演的新作《山河故人》入围主竞赛单元。

《山河故人》由上影集团、法国MK2、日本北野武事务所、北京润锦投资、北京西河星汇影业共同投资。故事从1999年掠过2014年,然后抵达2025年,刻画了一个女人跨越数十年的爱与别离,是一部时代巨变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史诗。影片在中国、澳大利亚两地取景,有约三分之一的英语对白。

《山河故人》是贾樟柯继2002年《任逍遥》、2008年《二十四城记》、2013年《天注定》后,第4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在近5年的时间里,贾樟柯成为华语电影在戛纳最重要的存在,2013年,《天注定》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4年贾樟柯出任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2015年,贾樟柯除凭《山河故人》入围外,还获得了戛纳“金马车奖”,这个奖项旨在奖励“纯粹的电影天才”。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6 發佈時間: 下午 9:40
與有榮焉。

陳真
========

坎城終身成就獎 賈樟柯華人第一

2015-03-15

聯合報 記者王惠琳、蘇詠智/綜合報導

大陸導演賈樟柯獲坎城影展頒發終身成就「金馬車獎」。 圖/摘自微博

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13日宣布,將在5月14日影展上頒發終身成就「金馬車獎」給大陸導演賈樟柯,同時放映賈樟柯2000年的電影作品「站台」,賈樟柯將是首位獲得此獎的華人導演。「金馬車獎」為坎城影展中的獨立影展「導演雙周」在2002年所創立的終身成就獎,由法國導演協會評選,獎項名稱取自法國電影大師尚雷諾瓦的作品「金馬車」,過去包括克林伊斯威特、吉姆賈木許、大衛柯南伯格等導演都曾獲獎。

影展委員會表示,賈樟柯的電影是影像的詩歌,每一個鏡頭都無比精準,作品中蘊含了詩人與預言家的氣質,探索人的孤獨與精神,展現出的生命力令人折服。賈樟柯28歲時以處女作「小武」揚威柏林、釜山影展;2000年「站台」獲威尼斯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2006年「三峽好人」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2013年「天註定」拿下坎城影展最佳編劇獎。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6 發佈時間: 下午 9:14
哇!也有賈樟柯。

陳真
=========
舒淇生日帶喜《聶隱娘》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啦!

2015年04月16日

蔡曉婷、周郁蘋

由侯孝賢導演、舒淇主演的電影《聶隱娘》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第68屆坎城影展今(16)日下午公布正式競賽入圍片,由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舒淇與張震主演的《聶隱娘》,與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一同入圍競賽片,今剛好也是舒淇39歲生日,喜訊傳來令劇組都相當開心。

據悉,競賽片入選名單還有凱特布蘭琪主演的《卡蘿(Carol)》、丹麥導演Joachim Trier的《比爆炸響亮(Louder Than Bombs)》、Justin Kurzel的《馬克白(Macbeth)》、由是枝裕和導演合作綾瀨遙主演的《海街日記》等。

名單公布前,坎城影展主辦單位便透露今年有許多熟面孔重返坎城,指的應是與坎城影展有過多次交手的侯孝賢,侯孝賢導演1993年就曾以《戲夢人生》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2007年他受邀指導坎城影展60周年紀念短片,也獲得不少好評,2015年坎城影展將於下月13日開幕。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6 發佈時間: 下午 7:46
很久沒有這麼令人振奮的事了!等這電影真是等很久。要不是缺盤纏,非去一趟坎城當啦啦隊不可。以前在英國要去法國很容易,現在可難了。

坎城的海很漂亮很漂亮。經常早上天未亮,我就迫不及待衝出門,看這城市在晨曦中慢慢醒來的模樣。一年一度的影展,非常熱鬧,沒有影展的平常日,卻又是完全另一副面貌,寧靜,祥和,海浪聲。我能體會環境對人的影響,那樣的城市,那樣的海,人也會變得不一樣。一個人,如果不缺銀子,那他一生中真該去一些比較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住上一陣子,看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海。

陳真
=============
侯孝賢執導聶隱娘入圍坎城競賽片

2015年4月16日

侯孝賢執導聶隱娘入圍坎城競賽片(中央社)

第68屆坎城影展今天公布16部正式競賽入圍片,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聶隱娘」入選,這是坎城影展主辦單位之前就一直宣稱今年有人重返坎城。

「聶隱娘」是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電影作品,改編自唐代作家裴鉶的作品「聶隱娘」。

侯孝賢是台灣知名大導演,他執導的「悲情城市」1989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1993年他的「戲夢人生」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5 發佈時間: 上午 10:59
陸生:收穫多 但台灣學歷不好用

天下雜誌作者: 天下編輯部

2015年4月14日

第一批來台的中國留學生,即將在6月從大學畢業了。目前的中國學位生有5881名,外加快速膨脹的短期研修生,4年總計超過8萬人次,平均每年兩萬人。

這4年間,陸生改變了台灣高教的面貌:他們的拼勁顛覆高教學習;他們成為台灣老師教學和研究的生力軍;最後,陸生來台灣不只為學歷,他們已經深入台灣的校園和社會。

現象一
陸生念書夠拚 重燃台灣教授教學魂

跟一般外籍生、僑生相比,陸生來台資格篩選更嚴格,多半是出自沿海、來自可以進入中國前5%的大學。

在銘傳大學等許多陸生聚集的私校裡,陸生拿書卷獎是普遍現象。銘傳大學學術副校長兼教務長王金龍說,「各系前3名獎學金,全校共200多個名額,其中5、60個,都被陸生拿走!」

放棄中國名校赴台,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二陸生何陳勇,拚命讀書,還擔任政大陸生聯誼會會長。何陳勇說,「我是最會發問的,課上、課下都問,台生都走了,我還在問。但也是因為我看過書,才問得出來。」

陸生的積極,正改寫大學裡的學習風氣。特別是陸生多的私立大學,受訪老師們都表示,如今的課堂氛圍,「很像只對著陸生在上課。」一位文化大學教授說,「課堂上,他們總是第一個舉手,踴躍提問發言。下了課,他們圍住你,問你問題。你相信嗎?陸生是燃起我教學熱情的來源!」

現象二
台生當人頭 陸生來工讀

在老師眼裡,中國留學生堪用、好用,甚至成為為老師研究的生力軍。

事實上,「三限六不」裡諸多對陸生的限制,已在大學招生現實下,不斷鬆動。最被陸生詬病的兩項:不能在學期間工作、不編列政府獎學金,已在過去一年間大量開放。

其中獎學金的部份,國立大學透過自籌經費、私校則編列陸生獎學金給優秀陸生,讓陸生開始當起老師的教學和研究助理,還有不少陸生私下擔任老師處理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等研究專案助理,但為了符合「不拿政府獎學金」的限制,也有老師請台生當人頭,再轉手給陸生。

一位北部私校老師就透過這方式,聘用陸生做課堂助教,「這位陸生還是台生幫忙找的,台灣學生們很樂意當人頭,因為陸生很肯學、也願意付出,」這位老師點出陸生研究出現的「黑戶」現況,也透露三限六不在現實運作上的不切實際。

現象三
台灣學位值不值?「文化氛圍,才是我要的」

第一屆陸生學位生、曾為她的留學經驗寫下《我在台灣,我正青春》的淡江大學大四生蔡博藝不諱言,「我們沒有獎學金、沒有健保,比起外籍生差多了,僑生還能拿僑委會獎學金。這是一個政策不友善、輿論環境又不友善的地方。」

從美好幻想到小小幻滅,走過4年的台灣學習之路,陸生之間開始彼此討論,「台灣學位值不值?你會不會後悔到台灣讀書?」

政大政治所碩二陸生王雲飛這麼評價台灣學歷,「如果你覺得可以帶給你就業機會,不好意思,做不到。如果你以為碩博班有豐厚獎學金,不好意思,做不到。」但王雲飛個人卻覺得有所獲得,「這裡的文化氛圍和師資素質,是我要的。」

而政大陸生聯誼會長何陳勇的結論是,「這邊環境(指三限六不)真的很惡劣,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你想明白,回去之後,其實學歷也沒什麼用。」

4年來的密切交流,台灣高教是否因陸生變得更有競爭力?陸生的走向也將是盱衡台灣高教競爭力的重要尺度。……( 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570期 )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4.15 發佈時間: 上午 10:54
博科聖地 年綁2千女當性奴

150萬奈國人逃離「違抗就躺亂葬崗」

2015年04月15日 蘋果日報

大屠殺堆屍

博科聖地血洗奈國果扎後留下亂葬崗,令人不忍卒睹。歐新社

【簡竹君╱綜合外電報導】奈及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去年4月14日在奇波克市綁架276名女學生;昨事件滿周年,多數女學生仍不知所蹤。「國際特赦組織」前天發表報告指,博科聖地去年起,在奈國綁架至少2000名成年或未成年女性,她們遭性侵、奴役、成為戰士或遭殺害。為躲避該組織,150萬奈國人逃離家園,其中80萬為兒童。

女學生被囚

博科聖地去年5月發布奇波克遭綁女學生影像,她們披頭巾,稱已改信伊斯蘭教。資料照片

博科聖地(Boko Haram)以推行伊斯蘭律法為宗旨,活躍於奈國、喀麥隆、尼日等國,奈國半數人口為基督徒,基督徒女性常成攻擊目標。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發表90頁調查報告指,去年起博科聖地在奈國至少發動38起綁架。

在奇波克遭擄的276名女學生,約50人自行逃脫,另219人從去年5月出現在博科聖地發布的影像後,音訊全無。奈國新任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前天在事件的周年紀念儀式承認政府不知人質下落,沒把握能救回:「但我們會盡一切力量讓她們回家。」聯合國官員指,女孩可能被當成人肉盾牌,關押在該組織要塞薩姆比薩森林。

夏庫(圖)領導的博科聖地,綁架奈國逾2千名女性。資料照片

不滿10歲被迫賣淫

奇波克牧師馬克的17歲女兒同遭擄,他不顧危險堅持留守當地逾半年:「如果她回來,我得在這裡等她。但我聽逃脫的女孩說,她拒絕改信伊斯蘭,如果她因此而死,我也是最驕傲的父親和牧師。」博科聖地的2000名女性肉票,最小的不滿10歲,她們被迫賣淫、改信伊斯蘭、嫁給戰士,淪為苦役、性奴、戰士。

奈國民眾前天持「即刻把我們的女孩帶回來」標語示威。美聯社

「割喉到刀子變鈍」

報告中訪問一名去年9月遭綁架的19歲女性,她曾多次遭輪暴:「我也接受射擊和製作炸彈訓練,學會如何突襲村莊。」她說膽敢違抗者現都躺在亂葬崗。報告說遭性侵者多為女性,但也不乏成年或未成年男性。另2名男性則指證,去年12月博科聖地1天內殘殺逾百名拒絕加入該組織的村民,有的村民能倖存:「因為不斷割喉後,他們的刀子鈍到不能再殺人了。」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