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標註 * 的欄位為必填欄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你的留言可能需要經過審核,核准後才會顯示在訪客留言板上。
我們保留編輯、刪除或不發佈留言的權力。
13790 則留言。
王修亮 發佈日期: 2015.01.29 發佈時間: 上午 11:41
一早起來,先看看人質被釋放了嗎?
沒有消息.....於是繼續煮著菜鍋裡的血水,掃著地板的憂慮。
意念和消息一起緊繃在懸絲上。

生命常常崩斷過,然後在黑暗裡會失心的沉睡很久。
中年後,我逐漸找到一種方法,在堅硬的視覺上丟一團文字,打破一道淺凹的裂縫,躲藏在其間暫時喘息。

巴勒網的面貌於我來說是變幻不定的,此刻是一堵無邊無盡的黑牆,厚實如鐵的觸感內層流動著黏稠的熱血。
無法移動的窒息。

非常抱歉,我無法移動,因而丟出了一團文字,在巴勒網意圖撞擊出一條看似常態的裂縫。文字並不重要,文字的內容也沒有意義,只是為了需要撞擊.....
我因為自己的感受而干預了群體版面,非常抱歉。
中年後善於躲避,太久沒有讓自己處在這種情境中,因此我疏忽了,下次會控制。

我無法解說得更好,感覺大家是緊密依靠的厚牆石塊,而我只是隨風飄浮在牆外繃緊的懸絲。
抱歉,雖然我知道大家應該是不介意的,我只是對自己的慚愧說抱歉。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8 發佈時間: 下午 10:48
日人質後藤有救! 傳約旦擬「黑寡婦」換囚

TVBS
作者李宜蓉 | TVBS – 2015年1月28日

伊斯蘭激進組織ISIS,對日本下達24小時最後通牒,期限原本在今天晚間10點到期,下午一度傳出,約旦打算用「黑寡婦」蕾莎薇,來交換日本記者後藤健二。

不過晚間最新消息是,ISIS透過官方媒體表示,日本和約旦已經就換囚達成共識,預計在幾個小時內,就能完成換囚作業,至於ISIS可能會釋放誰,則沒有明說。

ISIS挾持人質事件,有了大進展。日本新聞主播:「(約旦政府)同意以死刑犯蕾莎薇,交換被伊斯蘭國綁架的後藤健二。」

來自阿拉伯媒體的最新消息,約旦政府表示願意換囚,目前已經把蕾莎薇移出監獄,預計今晚就會放人,ISIS也答應,除了釋放後藤健二,也不會殺約旦飛行員,事實上,台灣時間27日晚上10點左右,ISIS已經發出最後通牒。

日本人質後藤健二:「我是後藤健二,這將是我的最後遺言,我只剩下24小時。」

照片上的日本人質「後藤健二」,手裡拿著約旦飛行員的照片,要約旦政府趕快答應交換人質,否則24小時之後,後藤健二、約旦飛行員,兩人都小命不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於如此卑劣的行為,我感到相當憤怒,我表示強烈的譴責。」

ISIS發出最後通牒,咄咄逼人,日本首相安倍也忍不住開罵,日本官房副長官也面色凝重地說,新的訊息影片,很可能就是後藤本人。

後藤健二母親:「健二對伊斯蘭國沒有惡意,請把我兒子送回日本,送回我的身邊。」

聽見自己兒子可能只剩一天壽命,後藤健二的媽媽,半夜12點,妝也來不及畫,素著一張臉,憔悴地向ISIS喊話,強調後藤從小就立志要幫助有困難的人,更拿出後藤小學五年級時畫的自畫像,盼望兒子安全回家。

後藤健二母親:「希望他能平安的回來。」

--------------
救人質有望? 約旦願放女炸彈客

民視 – 2015年1月28日

恐怖組織IS,要求在24小時之內,釋放女炸彈客,否則日本人質,以及約旦飛官,都將性命不保。這期限只到台北時間今晚10點左右,而現在傳出,約旦政府可能同意放人。

可以看到日本首相官邸前,許多民眾,手舉英文以及阿拉伯文字卡,為日本人質後藤健二,守夜祈禱。眼看時間逼近,阿拉伯部份媒體,傳出約旦政府,有意釋放女炸彈客蕾莎薇,並會將她移交給伊拉克西部的遜尼派部族,而IS網頁也透露,蕾莎薇正被帶離約旦監獄,準備換囚。但目前派駐約旦的日本外務副大臣中山泰秀卻表示,他們沒有接獲約旦官方任何消息。(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
約旦準備換囚 未提日人質

中央廣播電台

作者黃啟霖 2015年1月28日

約旦政府發言人莫馬尼(Mohammed al-Momani)今天(28日)發表聲明說,約旦願意以1名伊拉克女性死囚蕾莎薇(Sajida al-Rishawi),交換去年12月遭到伊斯蘭國俘虜的約旦飛行員馬茲.卡薩斯貝(Maaz al-Kassasbeh)。

莫馬尼的聲明中,並沒有提到同樣遭到伊斯蘭國綁架的日本人質後藤健二。

伊斯蘭國27日晚上上傳影音,內容是後藤健二表示,伊斯蘭國要求約旦釋放蕾莎薇(Sajida al-Rishawi)來交換他,時間只有24小時。

後藤在錄影中表示,如果約旦不同意換囚,被伊斯蘭國擄走的約旦軍機飛行員會死得比他快,而且兩人都會死。

蕾莎薇2005年在安曼對飯店發動恐怖攻擊,造成60人死亡,在約旦被判死刑。
王修亮 發佈日期: 2015.01.28 發佈時間: 下午 3:18
看看大家的留言,是很愜意的事。自我偶而也有一些感觸。但是我不解英文,接觸面也窄,專注於自己的國小教育中,感觸到的事也就非常細微,不過是內心的自言自語,不覺得需要告訴他人。
不過,似乎有一種低語會在腦中迴盪:這個版面因為眾多生命的灌注,所以是有生命的。有人是高遠的眼睛,有人當然也會是生活中時在的瑣碎。
我偶而當一次生活中實在的瑣碎吧!

沒讀過大學,總覺得大學應該是綱領式自律學習,課堂少、實務多。但是妹妹到大二了,課卻仍然幾乎滿檔,學校距離家又遠了點,通車要一個小時,每日幾乎都是早上6點出門,晚上6點才到家。對於喜愛聊天的我們兩人來說,一天12小時的分離,真是寂寞啊!所以一年級時,我總是陪著他坐捷運到內湖,車上可以閒聊一小時,然後他去上課,我去爬山運動。
捷運事件發生後,妹妹堅決不准我跟他坐車,也要求我出門運動時,坐公車別坐捷運:「你反應太慢,又老了,在密閉空間發生任何事,我不在身邊,危險太大了。」
好啦!這也是老年的一種學習吧!我們只剩下假日能悠然的討論了。
星期五妹妹放學回來,沒有明日早起的壓力,兩人開心地聊了很久。我閒閒說起一位學生A對龜兔賽跑童話的批判:「如果這是隻好烏龜,就該善意把兔子叫醒,不能就這樣偷偷地從對手身邊爬過。」
「我記得你以前聽這些寓言故事,好像很少有評語。」

妹妹笑著回答:「當然啦!小學時由班導師帶頭,四周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凌辱我,我那時看這個世界是黑色的,沒有我生存的空間,也絕不會從善的角度去思考人類各種腳色的心態。所以,當年第一次聽到這故事時,完全是從另一個方向想的:烏龜和兔子根本不是朋友,是敵人!因此不可能想到要叫醒兔子,而是很開心的悄悄超越,努力往自己的勝利爬。」

「你認為他們只是互相競爭的對手?」
「不!互相競爭可能是朋友,可能不是朋友,但是應該還保有某種風度與法則,因為競爭至少是公平的。兔子和烏龜連競爭的水準都不到,他們只是『相互踐踏以求勝利的敵人』。相互輕視鄙薄,以對方的落敗為自我的榮耀,踩著任何人向上爬,是他們兩人的生存價值。」
灰暗的記憶恍如寒流掠過,也迅速消融。

這兩年女兒成熟多了,成為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支撐者與監督者。使我從而學習、發現:在課堂上的我和實際生活的我,價值觀雖然完全相同,但是在行為實踐上,有一道極深的鴻溝。課堂上和學生的討論我本能地極為多元而廣闊,但是在真實中,我習慣從光明面去思考、肯定事物的本質與行為是善的。因此常常疏漏掉,這個世界大體來說,其實是灰色的,所以均衡範圍是非常多元的,難以條列標準行為模式的。這一點,愚魯的我,即使年歲徒長,總還是需要依賴朋友與女兒提醒。

「那你來幫我探索一下:A是願意交朋友、喜歡交朋友的,所以對兔子與烏龜之間的互動關係,會有不同於傳統的評價與要求。即使是競爭,即使競爭的結果是明知自己幾乎一定落敗,A還是認為應該叫醒兔子!這是非常善良的心。但是,朋友是雙方的,兔子是不是也該負自己的責任呢?烏龜為甚麼要這樣替他承擔?兔子如果不知道感激,這樣還算是朋友嗎?從教學來說,我不能只給學生正、反等等大方向的淺層思考,他們還在啟蒙的狀態,我必須引導他們更深入細微。正如我得帶著他們一起挖出自己不同於人的河道。」

妹妹想了想:「這樣就不是只談競爭的問題,而是要從更根本的『朋友』重新定義。從朋友的角度談競爭,不是你要體諒我,我才也會體諒你,這就成為了利益交換。朋友不是這樣的!但是做生意理所當然是這樣!因為商業的基礎是建立在『利益互信』上,對『情感互信』並沒有絕對責任。和一般泛泛之交呢,當然就是看相處的交情落在自我價值哪個點上,這是每個人都不同的,無法下斷語。」

這個孩子重心抓得很快啊!我很喜悅,不覺微笑:「那朋友是怎樣的呢?你怎樣判斷是友誼?怎樣判斷是利益?朋友的起始點,完全沒有利益嗎?友直友諒友多聞,無友不如己者,我一直都存有些許『利益交換』的疑惑,總會不知不覺想帶引學生從『情』的角度,而不是從『利益』的角度去定案。你怎樣能自我知覺的推論呢?」

「除了親情,都不能說完全沒有利益吧!對我來說,最早的記憶,是:我一個人好寂寞,希望有人來陪我。這出發點確實是『利己』,但是『想要人來陪我』的時候,表示我愛自己,同時也愛著群體陪伴啊!這就是和純自我利益的微小差別。當然也不是誰都可以來陪我,如果我們互相鍾情,才有可能成為朋友,或更加成為知交好友。這個鍾情我就不知道該怎樣講了,這是一種時間中雙方磨練出來的感覺,鍾情的時間可能很短,但磨練的時間應該很長。不是那種看長相、看氣質的『一見鍾情』,那個裡面其實有很多是無知的迷惑,而是在交談、觀察、互動之中感受出來的情誼。」

是啊!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自私自利和與群同樂,起始行為很可能完全相同:交朋友!但是內在的一點點微調,卻會使朋友之間後來的互動方式完全不一樣。
「我記得世說新語中,竹林七賢裡是誰說的?『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當時看到真是有會與心,看來古人和你想法一致啊!」
接下來查網路啊!給妹妹複習典故啊!忙了一陣,原來是王戎喪子所說的話。

「兒子和朋友當然不同,但情感仍是相類的。我倒是很少聽到用一見鍾情來形容友誼,不過今天聽你這麼說,發現還滿貼切的。」
「所有的感情,都是一見鍾情,包括愛情與友情。但是鍾情之後,當然還是要從互動之中感受到雙方是否契合,這契合與道德善惡無關,正如我喜歡藝術,在藝術的學習上一拍即合,但是在數學的學習上,痛苦不堪,這不代表數學不好,或是數學特別晦澀,只是與我的天賦不契合。所以一個好人、善人,很可能與我互相敬重,但不一定會與我成為好朋友,因為不契合。至於本來就不真誠的、別有居心的交友態度,根本不需要討論了。」
哇!這可解掉我許多的疑惑,家教好像雙向流通了!我怎麼會生出來、教出來一個和我完全不同的女兒呢?能夠擁有在家庭裡時時刺激我、打破我的僵化、激發反向思考的親人,是多麼幸運啊!
「那回過頭來,照你的定義,烏龜和兔子的確不可能是朋友,不曾契合過。如果是真的朋友,兔子會陪烏龜散步,不會想和他賽跑,烏龜會叫醒兔子,不會獨自爬向勝利。」

「對!朋友之間的競爭是在友誼之內,就像我和好友K,我們兩個在班上都很努力學習,都得到過第一名,但不曾羨慕對方,也不會嫉妒對方,更不會故意不分享學習心得。只是一起開心。朋友之間的競爭也不需要為對方犧牲,這犧牲這種觀念是很無理、很莫名的。犧牲使對方虧欠了你,會形成一種很不好的價值循環:『我虧欠了他甚麼,所以我要需要償還他!』朋友之間需要做的是承擔:『他替我承擔了甚麼,所以我很心疼!』那不是對價利益,而是一種有情。就像兔子會陪烏龜散步,會很開心,不會覺得自己犧牲了善跑的天賦。而烏龜會了解兔子為自己的慢速擔待了甚麼,他會心疼,會叫兔子偶而也發揮一下天賦,跑到前面去等自己。畢竟好朋友不需要一直並肩走啊!」

這是我當年那個灰暗的女兒嗎?或者更早以前,哪可愛卻單純無知的寶貝?他何時開始超越我了?何時開始,可以和我侃侃而談人生價值,友情定義?
對,他還不夠成熟,他必然還需要經歷社會堅硬、嚴酷、甚至無情的衝撞折磨,但是,他已經準備好自己的矛與盾,準備好自己健壯的意志和柔軟的心,為他的理念艱苦的實踐。
我已經無能呵護他,只能維護自己的健康長壽,經營著溫暖的家,等待將來,為他洗清傷口與疲憊,陪他安然入睡。
2014/12/13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8 發佈時間: 上午 2:30
(續)

忍不住一看再看余秀華這篇 ""我愛你"",在心頭打下一個很深的印子,很感動。另外還看了幾首她的詩,只能說這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天才。

真難想像一個從事粗活的人,卻有著如此微妙動人的表達能力。如果哪一天,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一點都不會訝異。我甚至考慮是不是應該把 ""北島"" 的詩人寶座讓給她了。

世上若無詩歌,生命恐怕很難活下去。詩歌無法改變現實,卻能帶來一種深沉的安慰與理解。表淺慾望容易滿足,深層悲歡卻難有著落;再好吃的東西,吃上兩回也就沒啥意思了,唯有詩歌長存。

這兩天又跑去看婁燁的 ""推拿"",上演沒幾天都快下片了,因為觀眾只有小貓兩三隻;再不多看幾回就沒機會看大銀幕了。這樣一部片,看一次兩次其實是看不全的。有人聽歌只聽一回兩回便罷的嗎?

這片表面上講盲人,其實是講咱所有人;若它不是說出你的心,你怎麼會感動?情感細膩一點的,恐怕得從第一個鏡頭哭到散場再繼續哭個10 分鐘才行。對於美麗詩歌若此,只能讚嘆,而很難說出個所以然。

所謂不美不成活,世上要是全是醜八怪,不如死了算。黑暗世道,還好我們還有詩歌。有它就有光亮。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下午 5:08
(續)

生命是上天給的,而藝術也好,思想也罷,全是從這個生命裏頭長出來,像一種器官一樣,隨著這份生命一同長大。沒有那樣的生命,就不可能有那樣的詩歌。我看一個人怎麼活,就能知道他會唱些什麼樣的歌。

說到底,我們不是在談思想談寫作,而是談有關怎麼活的問題了。蘇格拉底面對嘲諷,回答說,我們不是在談玄弄虛,不是在清談小事,我們是在談怎麼活下去的大問題。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下午 4:52
維根斯坦有一天深夜,聽著莫扎特的曲子,心裏激動,忍不住從床上跳起來寫信給羅素說:""這才是上帝所揀選,你我都不是""。

我覺得他倆都是,只是揀選的用途不一樣;一樣是詩歌,形式不同而已。

我左腦比右腦大上恐怕一百倍,於是只能用數學寫詩,只能在思想世界裏浮沉,但我的右腦卻仍足以辨別右腦世界的狀況,我能分辨何為珍珠,何為垃圾,我能區分纖毫差異之千里落差。

哲學系從來都不是培養哲學家的地方,而是培養哲學評論家,猶如文學系不是養成作家,而是訓練一批(往往無能創作的)文學評論家。但作家或哲學家卻沒法訓練,它是上天揀選;老天爺選了誰便是誰,就如同美貌一般,並非後天努力人為加工可得。

天賦當然也是要努力,一棵樹要長成,總得千錘百鍊無數風雨數十年,但前提是你得必須先是一棵樹的種子胚胎;幸運的話,假以時日便能茁壯。可若你根本不是那塊料,再怎麼努力,受再多訓練也不會有用。你若不是一根火柴而是一根牙籤,再怎麼用力劃也點不著火。

剛剛看到這新聞:

http://goo.gl/DCWDNz

然後又看到這個:

http://goo.gl/OFQS6n

我看過的所謂詩人,一萬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都很不像話,如果市面上那些所謂詩也叫詩,那誰不會寫?文字多分幾段,裝腔作勢故弄玄虛一下不就得了。

原本不信一個農婦能寫得多好,也許是新聞炒作,或是人們因為看她腦性麻痺,出於同情,給她一點掌聲。於是,找了她的兩首詩來看,看完的感覺是:這是上帝所揀選。

http://goo.gl/tZOthj

http://goo.gl/i1fh4Z

《我愛你》

余秀華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
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
在乾淨的院子裡讀你的詩歌
這人間情事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而光陰皎潔
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
提心吊膽的春天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11:34
(再續)

民主跟民粹只是一線之隔,差別也許在於一種公共議論空間的存在與否。我講的 ""空間"" 是抽象意義上的,不是說有沒有名嘴論壇或研討會或臉書等等這些媒介。簡單說就是一個社會到底還講不講理。

不講理的,純粹比聲音比造句比修辭比數目,誰掌握的渾蛋數目多或聲音大或手段夠卑劣,誰就能以民主之名控制這個社會。台式民主就是這麼一回事,渾蛋的數目與聲音分貝大小決定了是非,誰掌握了最多的渾蛋,誰就是這個社會的大帥。

你能不能想像一個社會好比是一個辯論擂台,在這擂台上不是比言論內涵的理性與感性,而是比哪一邊的麥克風聲音大,比哪一邊造謠抹黑的能力,比哪一邊的人數多,比哪一邊最卑鄙無恥,藉以來決定勝負。

所謂民主,往往就是這樣。這不叫民主,這只是以民主之名,只是個名稱而已。就好像夜市不是有賣 ""花枝米粉""嗎,你買一碗來吃,吃半天,只吃到米粉,看不到花枝,你跟老闆娘抗議,花枝呢?老闆娘說,花枝是我的名字啦。以民主之名的 ""民主"" 社會就是這樣,找半天看不到任何進步,也找不到半點民主的影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 ""民主進步"" 是那個鳥人黨的名字啦。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11:17
(再續)

李敖前陣子談到反伏冒糖漿的小表哥小表妹撒嬌運動時說了些話挺有道理。他說,不怕壞蛋只怕渾蛋。對此我也常有同感。

壞蛋很壞,但你知道他不管講不講理,基本上是個明白人,他只是故意使壞而已。但渾蛋卻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或做什麼。李敖說,這些小表哥小表妹全是渾蛋。(這話是李敖說的,若有異議,請渾蛋們直接找他算帳,與我無關。)

渾蛋很可怕,因為他傻到爆,但卻毫無病識感。壞蛋可預測,渾蛋不可測,你不知道他被壞蛋一煽動之後將會做出一些什麼樣的傻事來。

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寧可當個壞蛋也絕不當個蠢蛋渾蛋;壞,我還有個自主性,知道自己在幹啥,但渾就渾成一團被人耍著玩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11:05
我純粹就你們所講的話來評論,而非對人有任何不敬。比方說我看這位黃奕立所言也有類似的 ""一團醬糊"" 的問題,簡單說就是不知所云,看不懂你在寫什麼或問什麼,一團漿糊;只看到片片斷斷不知所云的修辭與鬥嘴。

諸如這樣一些言論,只能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吵架鬥嘴,而沒有任何實質的認知意義或問題意識。

我看時下市面上很多人造句能力似乎都很不錯,但卻沒有絲毫議論問題的能力,甚至連問題是什麼也是一團漿糊,不知所云。

劍橋有個女哲學家,很有名,但我不是很喜歡她,名叫Jane Heal。不過,她有句話我覺得似乎(有時候)還有點道理,她說: ""如果你沒法把話講清楚,你也很難說你真的懂得你所要說的。""

好比說在經濟課堂上,如果有學生舉手發問說希臘又要揮霍無度了,請問老師怎麼辦?我想那位老師聽了一定很想按LP自殺算了。

在一個議題上,正反雙方表面上站在對立面,其實他們是無法區分彼此的,同為一團漿糊。

我寫過一本沒出版的書叫 ""老師,我思想有問題"",找到幾百種螺疾思考問題,就是在講一團漿糊。

蘇格拉底(某個層次上來講)是對的,他說,我們之所以(道德上)做錯,是因為(智性上)我們根本沒有想清楚。

想清楚很重要。唯有想清楚了,才有可能講得清楚。思考一團漿糊是不知所云的。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9:59
志鴻,

什麼叫做希臘 ""又要"" 開始 ""揮霍無度""? 揮霍無度跟撙不撙節有何關係?反對撙節政策叫做揮霍無度?就算支持撙節的一方也不會用 ""揮霍無度"" 這種莫名其妙、毫不相干的道德指控方式來談問題。

歐洲央行最近決定QE(量化寬鬆),歐元應聲大貶,熱錢四處流竄。QE究竟好或不好,我不知道,就算我心裏有個譜,我也不敢亂說,畢竟經濟問題專業性太高,我個人可以有意見,但也只是一種很外行的意見而不足以表態。

同樣地,撙節好不好,我也不敢亂說,畢竟經濟決策就跟醫療決策一樣,在某些關鍵點上,該用哪些藥,要不要開刀,就連醫生之間也會有不同看法;但是不管採取哪一種療法,都扯不上任何廉價乃至莫名其妙的道德指控。

我知道很多左傾看法認為撙節只是撙到弱勢者,有錢人根本沒差,但窮人卻得勒緊褲腰帶,社福支出大幅縮水。但反過來說,我也不知道以債養債,擴大公共支出究竟是否就比較好。我也不知道繼美國好幾輪大量狂印鈔票(所謂QE)以取得經濟復甦之後,歐洲也來這一套,日本也來這一套,大家都努力印鈔票,會不會有一天埋下另一個更可怕的金融風暴。

我知道除了武器軍火,強國打壓弱國或敵國的方式之一就是經濟戰。例如近幾年越演越烈可用驚心動魄來形容的貨幣戰、油價狂貶以及美國主導的TPP等等等便是一例。俄羅斯要不是有祖國力挺,恐怕很難撐過這一波由美國發動的經濟攻擊。

我要說的是,你要支持撙節也好,反對撙節也罷,總得說出個道理來,而不是就光寫句沒頭沒腦莫名其妙的怪話說什麼希臘 ""又要揮霍無度""。這跟揮不揮霍扯得上什麼關係?
陳志鴻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2:49
看來希臘又要開始揮霍無度了

===

希臘大選變天 歐元不支倒地

中央社威靈頓26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報導,歐元匯率今天不支倒地,主因希臘結束大選,根據出口民調,主張反撙節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勝券在握,希臘摒棄財政撙節的風險為之高漲。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2:15
(續)

我本來普通話講得還不錯,小時候還曾參加國語文朗讀比賽(學姐不信,但有獎狀為證)。但是,隨著小學、國中到高中,隨著各式各樣對於台語或台灣人的打壓與羞辱侮辱,我就越來越排斥講所謂國語,國語也就越來越不標準,講久了真是會花轟。

我這一代人都受過這樣一種公然且長期的折磨、羞辱與虐待,稍微講兩句台語,馬上就會招來羞辱與懲罰。小學和國中都在台南念書,醜化台灣人的狀況還不算太嚴重,但高中到台北念書之後,簡直就是得天天為此繃緊神經,準備隨時隨地招來羞辱或衝突。

我高中有一年就住在台北當時最熱鬧的西門町獅子林百貨的正對面,每天穿著校服在那附近活動,有時一開口就會招來衝突,隨便一個路人都有可能跑過來揪著你的衣領,抄下你的學號,痛罵你講台語就是不要臉,就是侮辱了你的學校云云。

搭公車更是苦惱。因為當時公車除了司機還有車掌小姐,免不了有時得跟他們講話,買票或詢問之類,只要你用台語發問,往往就會招來白眼或斥責。有幾次我還在公車上引起公憤,就只因為我堅持繼續講台語,乘客們說,沒水準,虧你還是念建中。

至於媒體上各種有關台灣人的形象之塑造更是不堪入目,只要是講台語的角色,不是智障就是壞人,要不就是三八阿花或猥瑣之徒,總之就是一些很低俗噁爛之人或貧病智障兼不衛生。但凡只要講標準國語的角色,肯定是好人,要不就是充滿理性與愛心的俊男美女。

台灣人是被當年那個典型的法西斯國民黨如此糟踏的。重點是,既然我們過去被這樣糟踏,如今何必再用同樣的心態去糟蹋別人?進而把整個大陸同胞全給醜化妖魔化。

國民黨造孽在先,民進黨青出於藍在後,進而發揚光大。歷史又走回第一章。造孽方法不同,本質同一;漂亮話滿天飛,其實全圖的兩樣東西:權勢與利益。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7 發佈時間: 上午 1:41
這位希特勒粉絲的蠢樣,請見:

http://goo.gl/jzQEcL

PEGIDA是三、四個月前才在德國成立的一個法西斯排外組織,因為查理漫畫槍殺事件而迅速茁壯。911發生後,歐洲(例如英國)也有類似氣氛,種族攻擊案件隨之遽增。

西方社會當然也有 ""自由時報"",只是還遠遠不及台灣的自由時報之卑劣齷齪與肆無忌憚。而且,國外這些 ""自由時報"" 通常是一些小報,以聳動挑撥為賣點;也就是說,這樣一種極端聲音畢竟是小眾。這跟台灣大大不同,台灣兩大無恥爛報 ""蘋果"" 及 ""自由"",卻幾乎囊括了台灣整個媒體市場的主要銷售量。

在西方社會,種族歧視往往是隱性的,一部份是因為嚴刑峻法伺候,人們不敢公然造次;一部份也許是因為整體社會依然尊崇理性與文明價值(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維持),對於挑撥族群仇恨與偏見或歧視等言行,大眾聲勢依然勝過小眾。

台灣則剛好相反,醜化、丑化、妖魔化大陸人士或 ""中國人"" 的言行 (例如 ""支那賤畜"" 之類的稱呼),俯拾皆是,而且罵得越猛越是英雄,越有掌聲。在這島上,幾乎完全沒有任何一點點對於法西斯或族群仇恨語言的警戒與厭惡之心,反而由各大媒體及主流政客帶頭,大力鼓吹之。

這樣一些放眼皆是的法西斯混蛋,他們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西斯。我的意思是說,他們只敢在嘴皮上或陰暗處使壞,但沒那個膽子殺人放火,算是一種山寨窩囊版的法西斯。

但是,法西斯在我的理解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就跟火苗一樣,平常星星之火沒什麼,成不了氣候,可當某種社會條件或政治因素具備了,只要一煽風往往就能燎原(不妨想想科索沃戰爭)。

台灣新一代幾乎都是在這樣一種仇中的氛圍與教育中長大,長期耳濡目染,人數眾多,聲勢浩大,你幾乎找不到幾個例外,但這樣一整個世代的表現卻是 ""果""而非 ""因""。這些腦袋進水的蠢蛋並不是 ""帶起"" 了什麼風潮,而只是長期洗腦下的一種可預見的必然 ""結果""。

至於有人說他們無腦,這點當然就更不用說了。我要強調的是這一切是果而非因,是驗收成果而非創新。重點是,你很難讓無腦的一代具有病識感。你不太可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無腦,因為他若知道,就不可能有這樣那樣一些無腦(卻自以為英勇進步)的行為了。

你說他們無腦,他們會對你產生敵意,認為你是在 ""罵"" 他們,但這其實不是罵,而是事實陳述,就像一種診斷那樣。這樣的診斷,請見無腦一代的偶像蔣渭水的臨床講義就有寫了,而且還寫得挺難聽呢。但再怎麼難聽都不是罵,而是事實陳述。沒有人會無聊到去 ""罵"" 沒頭沒腦的一整個世代。

這病始終都在,非但不曾痊癒,反而益形惡化,而且症狀越來越多,惡性程度也越來越高;若不及時改善,遲早大家都得承受這病更大的後果。畢竟一粒老鼠屎都能壞了一鍋粥,更何況一鍋若幾乎全是老鼠屎,那要吃些什麼呢?

陳真

==============
德國反伊斯蘭運動領袖扮裝希特勒引爭議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 2015年1月22日

德國反伊斯蘭運動領袖在發表貶損難民的言論以及假扮希特勒的照片曝光之後請辭。(夏明珠報導)

(歐洲愛國者反對西方伊斯蘭化)組織領導人(巴赫曼)罵難民是畜牲和人渣,他今天在臉書上道歉,不過對他扮裝希特勒拍照一事,沒有說明。

反伊斯蘭運動,在德國繼續發酵,星期三,萊比錫又有上萬人上街,也有移民團體前去叫陣,警方派員警戒,預防雙方衝突。

巴赫曼侮辱移民的言論,激化了對立氣氛,他被迫請辭反伊斯蘭運動領導人的職務,組織發言人也說,他的言論已經太超過,不過扮裝希特勒拍照,就只是在開玩笑。德國政府顯然無法以玩笑視之,副總理(加布瑞爾)說,正派的人不會擁護納粹。

(歐洲愛國者反對西方伊斯蘭化)組織,在全德國號召民眾上街,愈來愈頻繁的動作,挑起社會對立,在它的領導人脫軌演出之後,星期三,萊比錫的示威,仍然吸引了一萬五千多人,參加的群眾理由形形色色,一名男子估計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人是出於種族歧視,不過就連罵移民是畜牲的巴赫曼,都不承認自己有種族偏見,然而他的言行,已經涉及煽動仇恨,司法單位立案調查。(圖片取材自網路)
黃奕立 發佈日期: 2015.01.26 發佈時間: 下午 6:09
引一位自稱北約的退役軍階是准將後部上校(真假不詳..)

Quote1
身為在台觀察12年政治觀察駐台派駐員;我發現武先生的論述本身就是台灣問題的根源
1.缺乏台灣本土一門族主義認同觀點
2.表準的納粹主義敘述認知
3.缺乏正確的民主認知
4.敵我意識概念錯誤
這幾點剛好是 武之璋 的問題
同樣的這也是台灣支那主義的問題
關於服務貿易救台灣利益主義上去認知
有幾個構成所謂的(外交叛國)事實
1.台灣跟支那依然是處於所謂的法律敵對國事實.
2.服務貿易屬於無限制自由貿易;嚴重牴觸台灣利益
3.服務貿易缺乏戰略經濟學觀點
4.台灣市場從未真正的自由化前提
基於上述幾點,武先生領中華民國的退休俸
卻基於維護與圖利中華民國的法定敵對國事實,請問伍先生在寫這篇文章前
是不是該先歸還所謂的終生年金?
改向支那解放軍拿您的終身年金?
關於太陽花本身他們本身不過是在維護(民主基本權利)
人民對於政府有監督權力.
又沒歐洲抗議常見的汽油彈跟土製炸彈
又沒謀殺警察
其相關人士年少無知
台灣政府濫用其媒體造神毀神狀況
謝師凱與政治情報單位背後介入
對於異議人士非法監聽
敢問武先生政府非法介入民間遊行;軍方情治單位非法介入
我請問這是一個民主國家該有的行為?
還是一個納粹主義的行動?
最後送你一句話
這是身為同樣身為前軍官的相互勉勵
當軍人忘記我們是為了保護公民抵抗公民的敵人而存在時;只不過是所謂的納粹養的狗.
身為軍人我們效忠的是公民利益不是領袖與政黨;因為我們不是納粹黨衛軍
我們不是納粹的走狗)
UnQuote.

Quote2.
台灣的公法運作本身就不合乎基本的民主國家運作概念
公法是規範政治運作的法律
實際上五權憲法跟三民主義概念就錯誤必須被消滅
因為五權憲法本身就違反權力制衡的基礎點
簡單說必須回歸到歐洲基礎哲學下論述
跟棄毀中文
UnQuote

最近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大,也有與台灣民主國支持群眾、台灣華僑結合的現象。面對這些厭惡中華、看扁中文(實用上老是喜歡中文在語文中低等低等的說,即便可能是事實)的外地僑民。可以怎麼面對?


----------
關於武之璋,參照FB 粉絲頁,歷史流言終結者,頁面左側的Post to page

http://goo.gl/dXUj88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6 發佈時間: 上午 5:16
1996年,因為Emir Kusturica有關南斯拉夫內戰的一席話 (他說,這些戰爭都跟美國搞鬼有關),我開始參與反戰及反軍火貿易,特別是反對大規模殺傷武器如貧鈾彈、集束彈及化武與核武等。這樣一些武器的主要使用者當然就是美國。

巴勒網之前一度叫做 ""紀念若雪不銹鋼網頁"",沒有網 ""站"",就只是一個免費頁面;我給每樣跟自己有關的東西都給冠上 ""不鏽鋼"" 三個字,聲援一位筆名叫 ""不鏽鋼老鼠"" 的大陸女學生劉荻,直到她獲釋。她因言論賈禍被捕,關進北京秦城監獄一年多。

""紀念若雪不銹鋼網頁"" 更早之前是 card228,連頁面也沒有,只是一個 mailing list。228是我的劍橋學號、帳號,學校給的,""CARD"" 則是1997年我在英國發起的一個 Campaign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反種族歧視運動)的縮寫。CARD反對的是西方社會之歧視,沒想到這運動招來的唯一敵人卻是我所要捍衛的台灣同胞,實在很諷刺。

在CARD的運動中,我深切體會到,國、民兩黨支持者的水平都一樣:陰暗,邪惡;特別是當台灣人有了網路和email可以任意、輕易匿名行事時,其邪惡程度遠超乎想像。

我是歷經蔣家白色恐怖的黨外年代風風雨雨走過來的人,身心俱疲,家破人亡,見識過種種違反人性的陰暗與邪惡。我原本以為這就是人性之惡的極限了,沒想到這還只是幼稚園大班而已。一直到了CARD,感謝台灣同胞,我這才總算真正領教了人性邪惡的無底深淵;你根本看不到底的,沒有極限的,只要四下無人,什麼事真的都幹得出來;若非親身經歷,實難想像,更難以對外人訴說其陰暗邪惡與複雜。

我常覺得,CARD就像是我的成年禮,經過這樣一場邪惡人性的洗禮,我告別了童年,告別了台灣社會,回到洞穴,走回一個人的世界。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還真想回到娘胎,成人世界太複雜太陰暗,我應付不來。但我既然來到世上,生命沒法往回走,總得往前走下去。

轟炸南斯拉夫之後,藉著2001年所謂的911事件,美國隨即又開始大展鴻圖,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一直到現在,包括敘利亞和利比亞等等等,一個個國家遭受美軍入侵,成為人間煉獄。

在這過程中,我接觸無數資料,往往不忍卒睹,包括美軍虐囚的殘酷、貧鈾彈和美軍越戰期間所使用的橙劑化武所造成的大量畸形新生兒與急速飆升的各種癌症,以及無數的戰爭血腥與虐殺婦孺。看著這樣一些資料與圖片或影片,任憑鐵石心腸,恐怕都很難不受到傷害。

我是醫生,生老傷病的事見多了,而且也不是那種婆婆媽媽的個性,但即便是像我這樣一個遇事冷靜近乎冷血的醫生,都還是不忍心看到那樣一些完全異於生命常態的殘酷與血腥。

我有很多資料,實在缺乏勇氣去閱讀或觀看。因為日本人質的關係,今天中午鼓起勇氣看了幾則YOUTUBE上的戰爭影像,結果一整天什麼事也提不起勁,很憂鬱,眼前一片黑暗。心想,那不如就睡覺吧,睡一覺也許就能好一些。可是,睡了兩小時就睡不著了,滿腦子戰火悲劇,很挫折,不知道在這樣一個世界中,生命究竟要如何走下去?悲劇恐怖如此巨大,如何可能承受?

我不曾經歷戰爭,卻一直被戰爭所困擾。曾寫過一百多篇 ""我略知戰爭一二"",其實我所知不只一二,遠遠超過我所寫出來的,但我就是沒法覆述我所知道的。

有幾篇翻譯老早都請人翻好了,至今卻都還卡在我這裏,因為實在提不起勇氣去面對;痛苦的事,你自然就會想把它一直擱著,風花雪月的事卻永遠不嫌多。

可是,一直逃避也不是辦法。巴勒網雖然不做宣傳,關注者卻不少。每個月站在街頭,我常想,過往行人知不知道我們站在這裏幹啥?罰站嗎?還是吃飽太閒?

事實上,人們對巴勒網的關注遠遠超過它應有的關注。我的意思是說,我們所呈現的文宣資料實在太少,而且嚴重過時。例如我寫的 ""伊拉克淪陷紀實"",都早已過時,眼前的中東之血腥又豈是那麼一點過時的記錄可以呈現。我們總不能行禮如儀一直站著,卻不說出有關戰爭的種種現實狀況。

但我一來的確公私極度繁忙,無數忙不完的事,每天很難有時間好好正常睡個覺,二來對於戰爭的心理創傷實在太嚴重,種種巴勒網的相關工作到了我這裏常得卡關動不了。對於一些翻譯者實在感到很抱歉,人家幫忙翻好的文章卻被我無限期卡住。但我實在沒辦法,我得花很多時間才能鼓起勇氣去做一點事。

我自己做不到的事當然也沒什麼資格要求別人,但是,資料呈現嚴重不足且落後的問題確實很明顯,有點辜負人們的關注。我也不知道這事該怎麼辦。我知道怎麼做,但我自己做不來,戰爭使我多多少少失去某種功能,只能期待看有沒有強壯一點的人能想辦法在這問題上著力。

我能想到的著力點大約是這樣:

1. 伊拉克小冊子發完就不再印,哪天我若想更新補足後來這六七年的內容再說,或是看誰想在這個基礎上來更新內容也行,寫個PART 2。

2.同上,以巴問題若要編輯成冊,現有的文章內容是不太夠的。

3. 另外,除了特定地域衝突的小冊子,其實也可以考慮編輯一些反對軍火之類(特別是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反戰文章。

4. 還有,翻譯上字斟句酌經常很耗費時間心力,其實可以考慮用 ""編譯"" 的方式寫作比較容易,也比較好閱讀,省略原文一些枝節或細節或語意曖眛不清之處。

5. 當然如果文章可以自己寫最好。靜站時就發一些比較具有時效性的文章。

6. 還有,每次站樁,路人常有疑問,你們是誰?站在這裏幹啥?所以我覺得需要一篇簡單的說明,每次都可以用。

7. 我還想到,每個區域若都以小冊子形式出現,一般人恐怕也很難閱讀,其實可以採用一種所謂FACT SHEET的簡易方式來呈現,簡單扼要做個說明。可以按區域、按議題來寫作,讓一般人可以迅速掌握問題。

做事最沒效率、最容易因多愁善感而卡關或逃避的人卻來跟大家說我們應打起精神來,好像有點奇怪,但我只是說出我的認知與期望,也許別人可以做到。

其實不這麼做也不行,要不然,光是傻傻站在街頭,過往人們難免一頭霧水。大家來巴勒網若只是想看藍綠衝突這樣一種茶壺裏的風暴,倒也意義不大。外頭世界烽火漫天,難道我們就只在乎那些鼻屎大的台灣小政客的一些低級言行。那些事理應都只是一種例子,藉以理解整個世界及種種問題所在。

現在網路科技發達,過去我好不容易取得的很多資料或光碟,現在都輕易能在網路上找到。底下兩則影像,我並非刻意挑選,純粹只是隨手舉證,供大家參考,看看真實世界和卡通世界、漫畫世界、好萊塢世界的差別有多大。

http://goo.gl/eqBqZ7

http://goo.gl/0efr5b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5 發佈時間: 上午 12:07
日本人質湯川遭IS殺害

中央社 – 2015年1月24日 下午11:30(中央社東京2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NHK快報,日本人質湯川已遭伊斯蘭國(IS)殺害。
陳真 發佈日期: 2015.01.24 發佈時間: 上午 1:04
Oscar Wilde 說,""The heart was made to be broken."" 心是拿來碎的。不碎的心,還稱得上一顆心嗎?

底下這歌貼過,再貼一次無妨。歌詞裏有一句:Who will I sing My song to, if there is no one Who shows herself On the balcony. 生命往前走,故事卻只能回頭望;所有的美麗都是過去式。可若佳人已杳,故人遠去,我這悲歌還能唱給誰聽呢?

http://goo.gl/wK26kH (電影男聲原唱 1)(附英、義歌詞)

http://goo.gl/1rwbTh (電影男聲原唱 2)

http://goo.gl/tlXXrG (女聲-Adela)

http://goo.gl/mgZ4w9 (Adela的現場清唱,從一分鐘處開始唱。Adela唱歌很有感情)

http://goo.gl/TJ5IxW (另一男聲)

陳真
=============
西西里民謠""Brucia la Terra"" (Burn the Earth) 英文翻譯

The moon is burning in the sky And I am burning with love The fire that is consumed Like my heart

My soul cries Painfully

I'm not at peace What a terrible night

The time passes But there is no dawn There is no sunshine If she doesn't return

My earth is burning And my heart is burning What she thirsts for water I thirst for love

Who will I sing My song to

If there is no one Who shows herself On the balcony

The moon is burning in the sky And I am burning with love The fire that is consumed Like my heart

My soul cries Painfully

I'm not at peace What a terrible night

The time passes But there is no dawn There is no sunshine If she doesn't return

My earth is burning And my heart is burning What she thirsts for water I thirst for love

Who will I sing My song to

If there is no one Who shows herself On the balcony

The moon is burning in the sky And I am burning with love The fire that is consumed Like my heart
旭揚 發佈日期: 2015.01.23 發佈時間: 下午 6:34
前些日子因金馬影展觀眾票選,也在電影院裡看了推拿。
這片說深度有深度,說畫面,也是樸質動人,劇情更是一時之選。可我就是覺得這片實在太痛了,他就是一路這麼永不回頭的疼痛,彷彿這個世界裡每一絲美好都是為了失去而存在。
看完深覺鬱悶,真的只有鬱悶。
今日再看留言版,才注意到那詩。當時主角之一唸在嘴裡,我心中所想只有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相親,便沒對詩多加注意。這才發現,我錯漏了什麼。
謝謝陳醫師推薦。
宗益 發佈日期: 2015.01.23 發佈時間: 下午 5:16
看陳真醫生那篇關於陳長文投書的隨筆時,不禁悲從中來,之所以悲,原因不在醫生文章的內容,而是來自在下看文章的習慣。經反福懋熱飲大亂以後,凡我見聞文章、耳語有引用他人言論者,必查其引用的原出處、原內容,兩相參照。此舉並非針對陳真醫生,實在是不知覺間養成這種習慣,不這麼做總覺心裡不踏實。若有冒犯之處,懇請海涵。

當我下意識輸入""陳長文""關鍵字,立刻便後悔莫及,應該多些關鍵字以縮小搜尋範圍,以免不小心看到一些新聞(應該說大部分新聞)下的標題。這些標題竟和醫生所分享的投書內容南轅北轍,不待細看,就能感受到其散發的濃厚惡意,霎時嚇得我不知所措,當然也不敢按進去。這感覺就好像綁一把匕首在我手上,刀尖抵在一處發炎潰爛的瘡口,只要一個不經意抖動,隨即會刺進去,迸出惡臭難聞的血膿,同時在耳邊傳來惡少年惡作劇時的輕蔑笑聲。突然間我只想到推背圖一句讖:""帽兒須戴血無頭,手弄乾坤何日休""。

我是鄙俗之人,長期以來關起門只專注自己喜歡的事物,生性不好評論,很多事聽到看到,內心常覺難過,所以索性不去理會,裝做甚麼都沒發生,倒也樂得輕鬆。但是最近這些日子,有種東西悄悄滲進每個我足跡所到之處,四處增生滋長:台灣版youtube側邊上的推薦影片、台北博愛路的書店裡、親朋好友的談笑中,無孔不入,使我無所遁逃。噁心、噁心、噁心!曾幾何時我生活的地方是這樣?究竟什麼時候開始的?是不是因為我長期不聞不問,理所當然也成了放任其肆虐的幫兇?可是我沒有顯赫的學歷、嚇死人的職稱,我又能做甚麼?

以前新聞上有商人賣空氣,當時只覺得荒唐,隨處可得的東西如何有利可圖?現在我曉得了,仇恨、矛盾、衝突的製造成本最賤、獲利最大,假使商人真如世人所言般個個見利忘義、吸血無良,那麼不跟風逐臭者又算甚麼?這種東西我也不想買,為何總是要來敲我的門、把擴音器塞在我耳邊,跟我說這個、這個好?這世道容得下我說不嗎?老說什麼自由、民主云云,生活中說一句心裡話,眼前看到的是沉默,背後聽到的是鄙視詬誶;網路上說一句心裡話,一年之後電子信箱、臉書訊息還會收到不認識的人所發出,惡意曲解、玩弄文字遊戲的無端指控。

實在對不起,在這裡發牢騷。本來昨天就想寫些什麼,一想到要形容搜尋""陳長文""時遭到的驚嚇,便又作罷。經過一天,又覺得橫豎不是滋味,真的寫出來卻又想作嘔,心裡只是疑惑,,要想相信人,為什麼這麼困難?

好些日子我心情恆常痛苦,因為覺得很多事物正在消逝,幸好家裡塵封的書架上還有熟悉的氣味,以前讀書時買回來想看未看的書,在出社會後的這幾年都蒙塵了,反倒成為我一處無限遼闊的避難所。
裕勝 發佈日期: 2015.01.23 發佈時間: 下午 4:16
剛看到yahoo新聞上陳真先生po的後藤先生母親的新聞
看到下面好幾個人對這他母親連媳婦生小孩都不知道來質疑他母親的意圖, 我感到非常氣憤且悲哀, 台灣人就只能注意在這些莫名其妙的點嗎? 更何況就只是別人的家務事, 這就是言論自由下的國際觀?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