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人對外歧視的問題,我想說一個小故事。
大學時代,學校附近有一個天主教教會。漸漸地,每到週末,就有許多來台工作的菲律賓人聚集。附近的商店,也配合這樣的週末市場趨勢,開始有相對應的動作。最有趣的是,一家連鎖服飾店,每到週末就推出花車特價。自然而然,生意熱滾滾,甚至常被搶購一空。據說那間店因為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太好,但是靠著外來消費群,活過經濟不景氣的時期。我的一位朋友對於那家連鎖服飾店嗤之以鼻,直接表示:「我不會去那家服飾店買衣服,因為我不想外勞穿制服。」
然而今年那位朋友即將和丈夫去美國工作生活,她將變成和那些來台工作的菲律賓人一樣,成為當地人眼中的外勞。真不知道,如果她聽到當地人用同樣的話語形容她時,她會有什麼反應。
台灣的狹隘已經逐漸浮現,甚至逐漸衝擊未來台灣的生活。二戰結束,台灣選對邊、做對事,所以及早脫離貧窮。台灣的眼光總是往東太平洋看和大西洋看,鄙視台灣海峽以西和南海地區的國家。總是自認較這些地區的人高尚。現在媒體努力找些歧視性的報導,試圖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可是這些年下來,台灣的一些行徑,也沒比別人高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過去那些被台灣人鄙視的國家,將成為未來市場主流。
文中對於那些報導,套在台灣人也是一體適用。去到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除非那種當地出生的台裔人士,成年移民過去的台灣人也是自成一生活圈,不太融入當地人。
隆誌
發佈日期: 2014.09.21
發佈時間:
下午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