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89 則留言。
秉叡 發佈日期: 2011.05.09 發佈時間: 下午 6:46
正義伸張的正當性
2011-05-09 中國時報 【吳景欽】
 在經過十年追捕後,賓拉登終遭美國特種部隊擊斃,歐巴馬也宣稱,正義終於實現。惟觀之美國這十年來反恐工作,不僅代價驚人,且以強大武力來行使所謂的自衛權,其正當性也受質疑。

 美國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布希政府即發動反恐戰爭,由於幕後首腦賓拉登在阿富汗境內,因此,阿富汗成為美國反恐作戰的首要目標。不過,除非有證據顯示,九一一恐怖攻擊是由塔利班政權利用國家機器來指揮,否則若僅提供訓練基地與物資,即將整起行動與之連結,而以武力侵入阿富汗,雖推翻了不義的塔利班政權,卻也不能以此來為其出兵,所造成重大傷亡為合理化,畢竟百姓何罪之有,與賓拉登又有何干?

 美國的反恐策略,更讓人詬病的,即是強大武力的使用。雖然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並不禁止會員國在遭受武力攻擊時,行使單方或集體自衛權,但這種自衛權行使卻非毫無限制,不僅必須是對現在不法的侵害,也須是在不得已情況下,才得使用武力。雖然九一一造成上千人死亡,而使美國進入緊急的狀態,但使用武力是否是一種最後手段,實屬有疑。即便有出兵必要,而對窩藏賓拉登的阿富汗為出兵,尚可理解,但出兵伊拉克,顯然別有所圖。

 而美英等國為了因應反恐局勢,也頒布一系列對人權極度限縮的法案,對於戰犯的虐待與刑求,不僅時有所聞,甚而常以國家安全為理由,來對人身自由為拘束,如英國在二○○一年所頒布的反恐法中,不管其國籍為何,只要被懷疑有參與國際恐怖組織者,可以不經法院審理,即可拒絕入境與強制驅逐,甚而可以無限期為居家的電子監控。如此,不僅缺乏明確性,更缺乏程序正義,更可能是對阿拉伯族裔的嚴重歧視。

 一九九八年七月,國際社會簽署了《羅馬規約》,此規約除了將國際犯罪明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在國際刑事法院的設立,因長久以來,對於種族屠殺、戰爭、侵略與違反人道等的犯行,一向不明確,將之明文可以符合罪刑法定主義。又對於此類犯行,若由各國自行審理,難免陷入「成王敗寇」的情境,由國際所共同承認的刑事法院來為審理,不僅可以避免如此的情境發生,更顧及到人權保障。惟此卻受到某些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強力反對,原因即在於害怕美國官員與軍人可能因此受到審判,且給予反美國家一個反撲的機會,雖仍簽署了《羅馬規約》,但在一九九九年,柯林頓卻簽署了一項避免美國人受到國際刑事法院審判的保護法案,小布希亦在二○○二年簽署了《軍人保護法》,並與以色列一同撤回對規約的簽署。

 《羅馬規約》雖已於二○○二年生效,但基於不溯既往原則,對於九一一所涉及的犯行,國際刑事法院並無管轄權,惟藉由此規約的精神,卻告訴著世人,即便賓拉登十惡不赦,但正義的實現,卻不能只顧目的,而不擇手段。因此,美國對賓拉登的狙殺,不像是正義伸張,卻更像是一種私刑的處決,暴力循環也將持續。(作者為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9 發佈時間: 下午 3:04
更正:

賓拉登是1957年出生,才54歲,不是七十老翁.

我之所以以為他應該已經六七十歲是因為: 他在七零年代便已是對抗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一個領袖,我以為那時他理應已四十不惑,所以才會一直以為賓拉登已經是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實際上他才54.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9 發佈時間: 下午 2:48
老賓最後警告 美國將永無寧日

更新日期:2011/05/09 08:20

(法新社杜拜8日電) 蓋達組織(Al-Qaeda)通信管道的伊斯蘭網站Shamikh1.net今天報導,蓋達首腦賓拉登在他遭美軍突擊隊狙殺前錄製的最後錄音帶中警告,巴勒斯坦若沒有安全,美國也別想有安全可言。

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向美國總統歐巴馬喊話說:「在我們能夠於巴勒斯坦安全生活之前,美國別夢想有安全。您生活於平靜中,我們在加薩的兄弟卻沒有安穩生活可言,這很不公平。」

賓拉登在Shamikh1.net張貼的訊息中警告,「基於此,以及真主的示意,只要您持續給以色列撐腰,我們就會繼續對你們攻擊。」

賓拉登指出,他曾試圖透過奈及利亞內褲炸彈客阿布杜穆塔拉布(Abdul Farouk Abdulmutallab)向美國傳達訊息。

阿布杜穆塔拉布圖謀於2009年耶誕節當天,引爆爆裂物,炸毀1架飛抵底特律的西北航空班機。

賓拉登說:「如果能夠經由文字的方式,傳達訊息給您,我們就不必透過飛機傳達訊息。」

賓拉登表示,「我們經由這架飛機想要傳達的訊息,在確認我們911英雄所傳達的上一次訊息。」

這捲錄音帶只錄製了1分鐘多。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9 發佈時間: 上午 3:47
(續)

我們不該根據某人的某些言語來判斷其思維,因為語言無法賦予自身任何意義;重要的不是話語,而是話語跟說話者之間的關係.

光是話語本身是無法理解的,就好像我們無法理解一塊木頭上面寫個 "炮" 是什麼東西一樣. 這東西,唯有當它屬於一種棋局時,它才能被理解為一個 "棋子",否則 "炮" 這東西不過就是一塊小木頭,不可能憑空翻山越嶺.

我前兩篇留言對達賴的批評,當然也不是因為他針對賓拉登之事講了一些傻話而來. 我不用聽他說,大約事先就能猜到他會講些什麼.

應該是去年吧,達賴來台灣,我還跑去聆聽教誨,其實我只是想近距離看看 "活佛" 眉宇之間的神色模樣究竟如何.至於他說些什麼,我早已不怎麼在意. 一來是因為對其人其思太過熟悉,二來是因為他這幾年來的一些表現,讓我對他的 "宗教性" 大大打了折扣.

至於打折的原因,並不只是像底下Guardian這篇文章所批評,而是許許多多的事例讓我相信,達賴並沒有忠於其信念. 比方說,老是和美國眉來眼去,不但接受其頒獎,甚至互相標榜一些與事實完全相反的東西,彷彿美國是什麼純潔的白雪公主似的,為了什麼自由人權而奮鬥;對於美國所發動的各項侵略戰爭以及殺害數百萬人性命的各項嚴重違反人道罪行,卻從來沒有一句批評;對於所謂恐怖份子倒是批評一堆,雖然最後都會掛上幾句慈悲憐憫.

底下這文章提到,達賴於1992年應邀充當據說有 "時尚聖經" 之稱的 法國Vogue雜誌的客座編輯. 我不知道一個和尚跟一堆奢華無度的名人明星或有錢大爺拍照搞時髦編時髦雜誌,是不是屬於一種我還無法參透的最新佛法?

至於文章中提到,1950-1974年之間,達賴每年定期接受美國 CIA 情治單位的供養. 此事真相如何,我不知道. 雖屬歷史往事,或有其苦衷不得而知,但連續拿了二十幾年的錢也未免太誇張.

更重要的是,如果那只是一種非常時期互相利用的權宜之計倒也罷了(就好像賓拉登也曾經是美國打擊蘇俄的重要馬前卒),可是,一直到現在2011年5月9日,達賴依然十分樂於充當美國或西方列強攻擊中國的一個工具.

今天,如果他也以同樣的普世價值來批評或甚至對抗美國與西方列強之遠甚於中國的侵害人權行為,那麼,我們不會說他是西方的工具,也不致失去對其言行話語原有的崇高敬意.

陳真
==============

Down with the Dalai Lama

Why do western commentators idolise a celebrity monk who hangs out with Sharon Stone and once guest-edited French Vogue?

Brendan O'Neill

guardian.co.uk, Thursday

29 May 2008 20.00

Has there ever been a political figure more ridiculous than the Dalai Lama? This is the "humble monk" who forswears worldly goods in favour of living a simple life dressed in maroon robes. Yet in 1992 he guest-edited French Vogue, the bible of the decadent high-fashion classes, which is packed with pictures of the half-starved daughters of the aristocracy modelling skirts and shirts that most of us could never afford.

He claims to be the current incarnation of the Tulkus line of Buddhist masters, who are "exempt from the wheel of death and rebirth". Yet he's best known for hanging out with clueless western celebs like Richard Gere and Sharon Stone (who is still most famous for showing her vagina on the big screen). Stone once introduced the Dalai Lama at a glittering fundraising ball as "Mr Please, Please, Please Let Me Back Into China!"

The Dalai Lama says he wants Tibetan autonomy and political independence. Yet he allows himself to be used as a tool by western powers keen to humiliate China. Between the late 1950s and 1974, he is alleged to have received around $15,000 a month, or $180,000 a year, from the CIA. He has also been, according to the same reporter, "remarkably nepotistic", promoting his brothers and their wives to positions of extraordinary power in his fiefdom-in-exile in Dharamsala, northern India.

He poses as the quirky, giggly, modern monk who once auctioned his Land Rover on eBay for $80,000 and has even done an advert for Apple (quite what skinny white computers have got to do with Buddhism is anybody's guess). Yet in truth he is a product of the crushing feudalism of archaic, pre-modern Tibet, where an elite of Buddhist monks treated the masses as serfs and ruthlessly punished them if they stepped out of line.

The Dalai Lama demands religious freedom. Yet he persecutes a Buddhist sect that worships a deity called Dorje Shugden. He outlawed praying to Dorje Shugden in 1996, and those who defied his writ were thrown out of their jobs, mocked in the streets and even had their homes smashed up by heavy-handed officials from his government-in-exile. When worshippers complained about their treatment, they were told b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Dalai Lama that "concepts like democracy and freedom of religion are empty when it comes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Dalai Lama".

As the Dalai Lama tours Britain, lots of people are asking: why won't Brown receive him at Downing Street? I have a different question: why should Brown, who for all his troubles is still the head of an elected political party, meet with an authoritarian, fame-chasing, Apple-loving monk?

The Dalai Lama has effectively been turned into a cartoon good guy. In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where backward anti-modern sentiments are widespread amongst self-loathing sections of the educated and the elite, the Dalai Lama has been embraced as a living, breathing representative of unsullied goodness. Despite the fact that he advertises Apple, guest-edits Vogue and drives a Land Rover, he is held up as evidence that living the simple eastern life is preferable to, in the words of Philip Rawson, westerners' "gradually more pointless pursuit of material satisfactions". Just as earlier generations of disillusioned aristocrats fell in love with a fictional version of Tibet (Shangri-La), so contemporary un-progressives idolise a fictional image of the Dalai Lama.

Most strikingly, the Dalai Lama is used as a battering ram by western governments in their culture war with China. The reason he is flattered by world leaders and bankrolled by the CIA is not because these institutions care very much for liberty in Tibet, but rather because they want to ratchet up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their new competitors in world politics: the Chinese. You don't have to be a defender of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in Beijing (and I most certainly am not) to see that such global sabre-rattling is more likely to entrench tensions between the Tibetan people and China, and increase instability in world affairs, rather than herald anything like a new era of freedom in the east.

Far from "helping Tibet", the slavish western worshippers of the Dalai Lama are helping to stifle the development of a real, lively movement for liberty and democracy in the Tibetan regions. One author on the Tibet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rgues that "the Dalai Lama's role as ultimate spiritual authority is holding back the political process of democratisation", since "the assumption that he occupies the correct moral ground from a spiritual perspective means that any challenge to his political authority may be interpreted as anti-religious".

At least one reason why the Dalai Lama can pose as "the ultimate spiritual authority" and all-round supreme leader of Tibetans and their future is because influential elements in the west have empowered him to p1ay that role. In doing so, they have been complicit in the infantilisation of the Tibetan people. Tibetans now suffer the double horror of being ruled by undemocratic Chinese officials on one hand, and demeaned by the Dalai Lama and his western supporters on the other.
漢堡 發佈日期: 2011.05.09 發佈時間: 上午 1:27
留言板被垃圾訊息塞爆啦~快被洗版了!!!麻煩管理者清掃一下...我從以前就懷疑過了,這難道是對手的策略?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7 發佈時間: 下午 6:37
美軍剛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時,達賴都曾分別公開表達類似的模糊立場,例如在美國本土的演講,聽起來就是支持入侵,可是在另一些場合或回到家中或入了廟,便說起和尚的話,籠籠統統地講些和平慈悲反戰言論.

我並不認為達賴有意如此規避,我只是覺得他在現實問題上的想法很主流很一般,缺乏深思熟慮,而且毫無批判性.特別是在道德是非這層意義上,除了空泛的所謂慈悲,並無深刻內涵.

不管是有意模糊或無意識地蒼白,基本上都很讓人感冒,因為講了等於沒講. 記得高中時有個化學老師,他說考試時實驗題如果不會寫,千萬不要空白,好歹也講些廢話,說不定還能掙點分數. 他說,你可以寫說:""加入試劑時,動作宜輕柔,以免噴濺四處,劑量需適當,不宜過量,但也不要劑量不足將影響判讀"". 我看達賴這方面的言論,其道德內涵也差不多只是這樣一種水平.

但是,李敖有句話說得很對,""你可以左袒,也可以右袒,但做壁上觀是可恥的."" 你可以支持這一方,也可以支持那一方,甚至可以兩邊都不支持而只支持某種理念,但不管怎麼樣,面對是非,你總得採取一種態度,騎牆是可恥的--不管是有意或無意.
漢堡 發佈日期: 2011.05.07 發佈時間: 上午 2:41
感謝陳醫師的回應和youtube連結!有空我再去聽聽。我想布希給達賴頒獎這一件事,加上達賴和西方世界的聯盟關係是釐清媒體解讀達賴的重要線索。我都忘了他領過大戰犯的獎...fucking disgusting!

賓拉登被殺,達賴當然得從符合自身政治立場者的角度表示意見:「我朋友的敵人被幹掉了,找個和我宗教立場相投,卻又不會觸犯朋友的講法表達吧...」反過來說,媒體只是把達賴言下的 ""政治取向"" 給攤在陽光下,美國殺了賓拉登,我是美國的朋友/棋子,當然會支持美國的行為。

達賴偶爾也會遣責伊拉克戰爭,不過當然也是在不觸犯大東主的前提下,講得伊伊啊啊模糊不清。

http://www.democracynow.org/blog/2010/5/24/amy_goodman_questions_dalai_lama_about_iraq_and_afghanistan_wars_and_about_tibet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7 發佈時間: 上午 1:46
漢堡,達賴的演講在此有一兩小時的整個影音錄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97WIuT8Ks

我看不出媒體有曲解了達賴的任何原意.我對於達賴的熟稔程度,已經到了 "不用聽他說什麼就能事先會料到他將怎麼說" 的地步.

達賴是個好人,只可惜頭腦不清,所以我只尊敬其為人心之良善,卻不把他的看法當一回事,畢竟他對國際諸多現實的看法,基本上只是把如雷貫耳的西方主流意見給覆述一遍而已.

至於你提到的 "語境",既然是語言的環境,自然就不能只從話語本身來字斟句酌,畢竟語言不可能賦予自身任何有效的意義.

簡單這麼說吧,不就只是在大約三四年前嗎? 也就是 2007年的10月,布希在白宮公開頒獎給達賴,表彰他對 "和平與容忍" 的貢獻,布希說,此一表彰,同時亦在於彰顯美國對於自由和人權的貢獻,布希說:"在整個美國歷史,我們驕傲地和那些為世界各地受蹂躪和壓迫者提供希望的人站在一起".

我想這就是語境,看一個人的話語,恐怕得看他的一切話語(而不是某句話語)究竟是呈現在一種什麼樣的世界觀底下. 當一個人願意接受布希這個兩手血腥萬惡不赦的人渣頒發什麼自由人權獎時,意味著他對於頒獎者所代表的勢力之認同. 或者倒過來講其實也一樣,今天一個這樣的人渣竟然要公開頒獎給你,說你跟他們一樣都是為著某種偉大理想在奮鬥時,這意味著,人渣是把你看成同一國的(我敢保證我這一生絕不會得到這樣的獎).換句話說,他們頂著即便不是完全一樣至少也是品味極其類似的一片天.

羅素說得很對,戰爭或許不一定能分得清誰是誰非(right or wrong),卻分得清誰左誰右(right or left). 這話並不是指的政治學上的左派右派,而是指的某種迥然不同的世界觀. 羅素這話換個方式說也一樣,對於人渣的態度或許分不清形而下的是非,卻肯定分得清某種品味某種形而上的態度之基本差異.

陳真
漢堡 發佈日期: 2011.05.07 發佈時間: 上午 1:11
順帶一提:斯洛伐尼亞文化批評家紀傑克(齊澤克)針對所謂 ""西方佛教""的批判一針見血,指稱其為填充晚近資本主義道德黑洞的鴉片。不過他是透過分析星際大戰:西斯大帝的復仇來闡述他的論點...(笑)

http://www.inthesetimes.com/article/2122/
漢堡 發佈日期: 2011.05.07 發佈時間: 上午 1:00
我不特別同情達賴喇嘛,甚至很討厭西方世界對他的過份崇拜,不過我認為他的話語被美國媒體曲解了。關鍵是兩句話,都被媒體從他的整體語境套出:

1.) ""Forgiveness doesn't mean forget what happened...if something is seriou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you have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2.) “said [that] in the case of bin Laden, his action was of course destructive and the September 11 events killed thousands of people…so his action must be brought to justice.”

從第一句我們可以看出達賴支持某種反擊甚至反抗,可是報導者都有沒有明確指出,他指的 ""counter-measures""是怎樣的行動。許多媒體就大肆發揮想像力,解釋成 ""賓拉登死,達賴表示贊同""。第二句呢,我認為關鍵在justice一詞。巴基斯坦史學家Tariq Ali 在接受GritTV採訪時表示,狂歡中的美國人所信奉的正義,是「遊俠式的正義,暴民私刑的正義」,而非合乎法理程序的正義。
(連結:http://grittv.org/2011/05/02/tariq-ali-sonali-kolhatkar-and-voices-from-ground-zero/)所以美國媒體(包括如NPR等公共廣播電台)就順水推舟,迎合民意地認定達賴所講的""justice""就等同這次暗殺行動的正義。我在網路上怎樣也找不到他在USC演說的全文,沒看到全文前,我不會輕易信任媒體。

http://gawker.com/#!5798813/dalai-lama-says-bin-laden-is-worthy-of-forgiveness-bullets

http://blogs.wsj.com/indiarealtime/2011/05/05/dalai-lama-in-bin-laden-quandary/
良哲 發佈日期: 2011.05.06 發佈時間: 下午 10:45
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2011/04/25_29.html

顛倒過來 /施善繼

顛倒過來,位置把它顛倒過來,
侯賽因變成布希變成布萊爾,
誰要斬誰?誰要斷誰的頭?
讓布萊爾的手勾住布希的肘。

一萬兩千次空襲紙上談兵,
他倆拿捏如何不偏不倚,
分六千次給華盛頓特區,
配六千次到倫敦唐寧街口。

精靈轟炸定點兩千磅,
像春天挑在迷人的季節怒放,
一千磅撒在白金漢宮前院,
一千磅鋪在皚皚白宮的周邊。

兩萬一千三百枚戰斧,
畫出雄姿然而淒美的拋物,
掉進密西西比河;落在洛磯山脈;
掉進泰晤士河;落在英倫三島。

布希用肘鎖緊布萊爾的手,
侯賽因變成布萊爾變成布希,
誰要斬誰?誰要斷誰的頭?
顛倒過來,位置把它顛倒過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6 發佈時間: 下午 9:36
依照達賴的邏輯,我們應該把至少一半以上的美國人視為敵人,並予以殲滅!因為這些混蛋美國人選出殘害數百萬人的一堆人渣總統,並縱容甚至鼓勵他們為所欲為. 至於這些人渣總統,我們更應積極緝捕,包括他們的家屬,包括他們的太太小孩以及兒孫媳婦等,甚至包括鄰居同學老師等等等,同樣必須予以強力殲滅.

(看診中,待續)

陳真
===========

達賴:殺賓拉登合情理

2011年 05月06日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周二表示,美國擊斃全球頭號恐怖份子賓拉登「合乎情理」,雖然賓拉登可能值得同情、甚至被寬恕,但「寬恕不代表忘記發生過的事。倘若發生了嚴重而必須反制的事件,就必須採取反制行動」。

達賴辦公室事後在網站發表聲明,指稱達賴強調必須對行為與行為者之間做出區隔,以賓拉登為例,儘管「其行動必須受到制裁,但我們必須對行動者本身抱持同情和關懷」。編譯蔡佳慧
懷軒 發佈日期: 2011.05.06 發佈時間: 下午 8:15
巴勒斯坦踏上崎嶇和解之路
2011年05月06日 13:47:30  來源: 新華網

對立兩派破鏡重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4日報道】對立的巴勒斯坦派別今天簽署了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和解協議,發誓要共同反對以色列佔領。

法塔赫運動領導人、美國的盟友(至少目前還是)馬哈茂德‧阿巴斯與總部設在敘利亞的哈馬斯領導人哈立德‧邁沙阿勒攜起手來。伊斯蘭組織哈馬斯拒絕以色列的存在,並且從伊朗那裏接受武器和訓練。

在埃及情報總部舉行的簽字儀式上,來自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控制著約旦河西岸)的代表與統治著加沙的哈馬斯的代表互相擁抱,甚至開起了玩笑。4年來,兩派都視對方為不共戴天之敵。現在,他們卻表達了共同的堅定決心。

“我們將只有一個民族權力機構,一個決定,”邁沙阿勒在講臺上說,“我們需要實現共同的目標:一個建立在1967年邊界之上、擁有完全主權、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沒有定居者,我們不會放棄回歸權。”

初步發生變化的一個跡象是,哈馬斯電視臺的信號首次進入西岸,而巴民族權力機構電視臺的信號進了加沙。

多重因素促成團結

關于巴勒斯坦團結協議最令人好奇的元素是它在達成時所處的地區環境。兩派不是一下子就消除不信任感的。相反,雙方都感受到了席卷中東的重大變革的余震。

對阿巴斯來說,埃及胡斯尼‧穆巴拉克政權的垮臺表明他失去了一個關鍵盟友,他所屬的“溫和”軸心解體了。一份備受巴勒斯坦人歡迎的團結協議可以增強法塔赫的力量,提升這位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在境內乃至整個地區的地位,因為在這個時候,法塔赫和阿巴斯的主要賣點(與以色列通過談判實現和平)已經失去吸引力了。

對哈馬斯來說,穆巴拉克的下臺同樣具有決定意義。一個與民意更步調一致的政府,再加上一個更強大的穆斯林兄弟會(哈馬斯是其分支),預示著一個更熱絡的雙邊關係。敘利亞愈演愈烈的騷亂是另一個因素。10年來,敘利亞一直在為哈馬斯領導層提供庇護所。哈馬斯認為,即使不會馬上就出現政權更迭,敘利亞政權無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從長期來看,埃及是個更重要的國家。朝埃及傾斜是個更安全的賭注。接受埃及斡旋的協議則是第一步。

另外,從2010年9月阿巴斯認定巴以談判已經壽終正寢時,他就開始走上另一條道路———與哈馬斯和解,許多了解他的人都認為,他希望在團結的氛圍中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重重困難有待克服

【以色列《國土報》網站5月5日報道】在經過近4年的分裂之後,對立的兩個派別法塔赫和哈馬斯的領導人昨天在開羅簽署了協議。

協議的簽署不是馬上就具有實質性意義。相反,雙方代表現在預計會開始漫長的談判,商討如何實施協議的條款:建立一個由技術專家組成、由一個獨立人士領導的民族團結政府,在一年之內舉行主席、立法委員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全國委員會的選舉。

昨天的簽字儀式由于一些事情而耽擱了。哈馬斯領導人邁沙阿勒想要對與會者發表演講,但遭到阿巴斯的反對。在一個半小時之後,邁沙阿勒同意演講時間短于阿巴斯。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4日報道】盡管達成了和解協議,巴勒斯坦兩派在協調相互衝突的意識形態和做法時將面臨巨大的困難,許多人在想該協議能否得以實施,會否導致暴力。眼下,在一個委員會就安全合作和囚犯問題展開談判時,各方將獨立管轄各自的地盤。

另外,哈馬斯政治人物出現在新的執政機構很可能意味著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的美國會切斷給巴勒斯坦人每年提供的數以億計美元的援助。

美國態度至關重要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5月4日文章】題:給這份協議一個機會

巴勒斯坦兩個主要派別法塔赫與哈馬斯達成的團結協議最受爭議的一個方面就是,將對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造成什麼影響,但它幾乎肯定是最不重要的方面。迄今,美國對這一出人意料協議的反應一直是負面的,這也是可以預測得到的。華盛頓對與一個沒有改頭換面的哈馬斯組建一個和解政府提出了警告。這麼做表明,美國從一個過時的角度來看待該協議。

反對兩派團結的最具說服力的論點一直是,這將破壞以巴談判的前景。即便如此,這也絕不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論點。因為很難想像一個四分五裂的民族運動可以達成和平協議,更不要說履行和堅守它了。巴勒斯坦和解更可能是和平的前提,而不是和平的障礙。

這份團結協議有多重意義。如果我們堅持用舊有的想法來看待中東新政治,我們就會冒忽視最吸引人的意義的危險。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4日報道】美國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中東南亞小組委員會主席史蒂夫‧沙博周一說,他確信新的巴勒斯坦過渡政府將是“披著羊皮的狼”。哈馬斯可能會對這個政府以及和平會談擁有為所欲為的影響力。

但是,一直在促進和解的西岸商人穆尼卜‧馬斯裏說,應該給該協議一個機會。“哈馬斯會變的,”他在接受採訪時爭辯說,“讓他們進來吧。法塔赫過去也像他們那樣。”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6 發佈時間: 上午 1:58
這幾天,不管多麼疲憊,半夜常守在電視機前看半島電視台的白宮記者會現場轉播.看完之後,有個心得,其實我已經不相信賓拉登已死的說法.

就跟911一樣,當事件剛發生時,誰會那麼小人,竟然會去想到911究竟是不是美國自導自演? 但隨著各項證據的浮現,如今我已 100% 不相信美國對於911的各種主要說法.

我所知的證據,並不足以得出911是美國自導自演的結論,但卻足以肯定美國老早事先知情的事實,同時也能肯定,布希及其周遭一群極其冷血而惡名昭彰的權力核心份子,事實上早在911之前,就已希望來一個 "珍珠港事件",以便做為一種藉口,藉以展開各種大規模侵略計畫.

十幾年的經驗和閱讀讓我發現一個極其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絕對不要輕易相信美國的每一句話,不管它乍聽之下多麼合情合理都不能立即相信.

連911這麼大的一件事竟然都背有蹊蹺,何況其它. 我不相信賓拉登已死,因為,假設你有個心腹大患的重大組織分佈世界各地,十幾年來,終於抓到它的頭頭了,你會笨到馬上打死他嗎? 不可能吧! 今天我若是賓拉登,要是讓我給逮到布希,我會馬上殺死他嗎? 當然也不會. 殺死他,不就等於殺死一切亟待澄清與透露的真相.

連我們一般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國家" 會不懂嗎? 特別是像美國這樣一種無數恐怖手段都敢使用的邪惡帝國,他怎麼可能讓他的死對頭馬上一槍弊命?

就連當年國民黨也知道故意放走施明德,然後暗中跟蹤追查一個多月,進而 "收網",把一干 "黨羽" 給一網打盡. 對付施明德都知道要耍這一招,以便查出背後更多人脈金脈與組織真相,更不用說像賓拉登這樣的一個擁有無數祕密無數資源與無數支持的世界級頭號敵人了.

根據我看了幾天的白宮記者會,美國一開始說賓拉登炮火猛烈反擊,繼而改口說他手裏拿槍,後來卻說沒有啦,倫家手無寸鐵啦.不管有無武器,就算拿著一堆火箭砲好了,幾十個號稱全世界最厲害的美國特種武裝部隊,難道連一個七旬老翁也對付不了? 更不用說對方根本手無寸鐵.

美國面對質疑時卻回答說,他們也想捉活的,但賓拉登反抗拒捕,只好一槍轟頭把他斃了. 你相信嗎? 有這麼兩光的特種部隊嗎?

美國還說,為了尊重回教文化,屍體在24小時內就已丟到海裏了,而且還請美軍隆重幫賓拉登唸了回教祈禱文(真沒想到美國這麼溫馨體貼). 但聽說回教根本沒有這樣的海葬文化,更沒有什麼必須在 "一天內" 處理完畢的回教習俗. 於是美國又說,那是因為他們認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接受賓拉登屍體的掩埋. 在我聽來,這一切全是鬼話.

如果賓拉登真的死了,美國一定會非常害怕賓拉登的屍體或墳墓公開, 因為那肯定會變成一種反美聖地或反美象徵. 因此,既不可能公開埋葬,似乎也不太可能海葬,因為萬一隨海水漂流上岸,豈不完蛋? 最有可能的處理方式是分屍滅屍,或者搞不好像日軍對付莫那魯道那樣,肢解其屍體送去台大做研究.

綜合一切我不想細說的無數跡象與情理考量,結論是:

1. 我不太相信賓拉登已死,我想他還活著,而且正被美國給刑求逼供.

2. 賓拉登因為某種與檯面說法全然不同的原因真的死了,但絕不是什麼24小時內以回教儀式溫馨海葬.

3. 可以肯定的是,賓拉登不管死活,的確都已經落在美國的手裏.

4. 美國對外所講的一切,大概除了賓拉登名字沒拼錯之外,其它都是謊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6 發佈時間: 上午 12:16
漢堡,歡迎暑假歸來.時間過得真快,距上回在中研院見面,似乎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們別來無恙,希望你也是.
秉叡 發佈日期: 2011.05.05 發佈時間: 下午 11:42
冷血、非法 國際有異聲 格殺 海葬 刑求…道德爭議漸浮現

2011-05-05 中國時報 【劉屏/華盛頓四日電】

 面對手無寸鐵的人,美軍照樣格殺勿論?「基地」組織首腦賓拉登身亡兩天後,開始陸續出現道德爭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他怎麼死的,二是海葬,三是刑求。

 本來是「開槍拒捕,交火時被擊斃」;後來變成「持槍,但不確定有沒有開槍」;最後是「無武裝被殺」。此一變化,是媒體的頭條新聞。畢竟從西部電影中也可得知,對方手無寸鐵時,不該下手殺他。

 白宮發言人卡尼說,賓拉登反抗,所以遭到美軍射殺,「反抗不一定要有武器」。

 美國官員本來說,特種部隊「海豹」接獲指令擊斃賓拉登,後來改口說是接獲「授權」。兩者的差別很大。尤其賓拉登十二、三歲的女兒,當場看著爸爸頭部中彈而死。

 前西德總理施密特告訴德國電視,美國「明顯違反國際法」,可能在回教世界激起難以預料的後果。澳洲的人權律師基歐福瑞.羅伯森也說,歐巴馬說「正義彰顯」,其實不是,因為真正的正義是「法治」,也就是把嫌犯帶上法庭,根據證據判刑;美國的作法是直接處決,「是冷血的暗殺」。

 羅伯森說,納粹戰犯在紐倫堡受審,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塞維奇在海牙國際法庭受審;賓拉登也應該在紐約受審。

 第二個爭議是海葬。回教徒可以海葬,但前提是死在海上、來不及回到陸地。賓拉登明明死在陸上,卻海葬送終,已經在回教世界引起議論。此爭議遠甚於他是怎麼死的,因為回教徒葬儀極其嚴謹。

 美國的辯解之一是不願賓拉登的墓地成為聖地。不料他的喪命地已有了聖地的架勢,已有數百人前去,還有人在那兒高呼「賓拉登還活著」。逼著巴基斯坦重新封鎖。

 第三個爭議是刑求。美國能夠發現賓拉登的行蹤,關鍵是對恐怖嫌犯刑求(水刑一八三次)。共和黨當政時,刑求事件曝光,大眾發現布希總統同意動刑。今天賓拉登被擊殺,不少人感謝布希。可是民主黨人不同意,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范士丹說,整件事與刑求沒有一點關係。
漢堡 發佈日期: 2011.05.05 發佈時間: 上午 1:39
陳真老師和各位近來可好?小弟身在美國賓州州大,大學部學生聽聞賓拉登死訊,週日晚間大肆上街狂歡,噁心透頂。平日州政府砍教育經費、聯邦政府計劃刪去婦女福利、環境保護預算時不聞不問,反而在毆趴馬耀武揚威時群起囂鬧,著實可悲。不過學界朋友和同學們的反應多半很沉重、認為這是個反思的時機(無論賓拉登真的翹辮子了沒),所以美國人民還算有些希望吧。

陳醫師這幾篇文章令人感觸很深,小弟六月底回台,待到八月中,期待到時一起站樁抗議。
陳真 發佈日期: 2011.05.04 發佈時間: 下午 7:09
參加過這麼多次所謂示威活動,卻從來不曾有 ""威"" 的感覺;示威稱不上,亦非我所願,不過是示點心跡罷了. 我們儘管一時無法阻止槍炮飛彈,但再大的威嚇暴力卻絲毫無法動搖我們對於惡事的厭惡與排斥,就如王洛賓那句話: ""我心裏有一架鋼琴,手斷了,心還在彈,沒有人能使我離開音樂.""

很多事其實也是這樣,小人當道或北七飛黃騰達,跑到我們頭上撒尿,把我們踩在腳底下,但這其實一點力量也沒有,因為就算你擁有世上一切權力地位,在我眼裏,你仍然只是劉三,而不是什麼漢高祖;馬文才一樣是馬文才,不會因為拿了一百個博士或當了某種高階職務而變成唐伯虎.

我們雖然沒有權勢,但我們這顆心究竟依著誰仰慕著什麼,或許才是關鍵. 心的力量一時看不出來,但終究也只有它才能長存.

三十年了,參加過這麼多活動,能記得的不多了,卻常想起2003年3月美軍入侵伊拉克的第一天. 劍橋當地幾十個居民,相約夜裏在市警局前的大草地聚集. 每人手上拿著一盞燭光,舉著反戰標語,面對寒夜裏空無一人的大草皮.

活動結束後,我和學姐兩人不想離去,於是就繼續舉著燭光站在原地. 那麼大的一片草地,空蕩蕩的四周,行人絕跡,天氣非常冷,越是入夜就越冷,每吸一口寒氣入肺似乎都是一番折騰.

天寒加上天色那麼暗,手上那一點燭光,能起的作用,大概就跟一隻螢火蟲的照明作用差不多.除了往來車輛,根本沒有人會經過我們面前,可以說是毫無作用毫無效果的一個舉動,但我們還是像路燈一樣站著,因為就像梅蘭芳故意禁食蓄鬍打針使自己生病拒絕為日軍演出一樣,他說: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一生能做的也就只是這樣了.

印象很深的是,後來駛過一輛車,在經過我們面前時,故意同時加速又踩煞車,製造劇烈噪音,車窗裏探出兩個英國青少年的頭,用英文大叫著 ""殺死伊拉克人!"" 然後興奮地揚長而去,彷彿打了一場勝仗那樣威風.

夜更深了,我感覺自己的肺好像快要結凍,於是就結束一夜的靜站.結束之前,也是一個英國年輕人,踩著腳踏車,帶點羞怯與尷尬地送來兩包餅乾,他說他只是路過,剛好出來買東西. 但我感覺他不是路過,而是特地送來餅乾.
睡薯 發佈日期: 2011.05.04 發佈時間: 上午 1:52
5月1号下午,翠容在京讲座,中途打开巴勒网,映入眼帘的就是站桩活动的通告,翠容说:“嗯,就是昨天……”。每次看到站桩的通告,我的心似乎也在那一刻随着你们去了,和你们站成一排……,一次又一次,当它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令我欣慰的力量和坚韧。我不知道它是否带去了我的祝福和歌声,我一直都不敢问……只是日复一日的分享着共同的悲伤和喜悦,以及日复一日的生活。
睡薯 發佈日期: 2011.05.04 發佈時間: 上午 1:27
本月2號,92高龄的德国前总理斯密特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就本.拉登之死,发表如下意见:

对本.拉登,我不会流什么眼泪;

(美国该军事行动)根本就违反现行国际法;

我表示怀疑,一个法治国家的总统是否可下令到另一个国家去杀人;

(安理会第1973號决议)是个奇怪的决议,(不允许派遣地面部队的情况下)竟想通过飞机与船只去防止平民遭受杀害;

我担任总理时期,不曾在波斯尼亚与科索沃问题上支持过军事干预;

我要指出,信奉伊斯兰教的广大群众多为穷人,因此阿拉伯世界的动乱多有其社会、经济根源;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为主的两大地区要想和睦相处,必须由基督教世界采取主动行动,而实际上我们却在教我们的公民如何藐视伊斯兰;

西方对伊斯兰一向所表现的傲慢,将迟早得到报应。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