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地球>駭客王子 與傳統報紙(杜念中)2010年12月04日蘋果日報 新聞快訊 列印轉寄(0)引用(1)
點閱(1058)維基解密突然拋出超過25萬筆美國國務院和駐各國使館的通訊資料,引發國際震撼。稱為美國外交界的911,或外交界的核爆都不為過。美國政府的尷尬就不用提了,其他遭涉及的多國領袖與高官也同樣受害,許多糗事都爆了出來,成世人的消遣話題。
是的,維基解密傷害了美國的信譽,傷害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也傷害了許多知名人物的形象,更傷害了美國外交官員的工作。許多傷害都無法彌補。不難想像現在美國政府上下都如得了恐慌症一樣,手足無措,亂成一團。外館和國務院之間可能要重新研究恢復外交郵包的溝通方式,甚至重要機密必須透過保密電話口頭傳送,而且不能留下文字紀錄。美國這個首先創造網際網路的國家,絕對沒想到有一天被網路打得潰不成軍,被迫回到前網路的洪荒時代。當然美國政府不可能對維基解密(WikiLeaks實在應譯成「維基洩密」,解密只有政府或檔案擁有人能做,而維基表明存心洩密)善罷甘休。美國對解密創辦人艾桑吉提告,瑞典政府要通緝他,英國政府知道行蹤卻不願意拘捕。看來國際間即使最親密的夥伴,對維基的看法也無共識。美國訓練的大批網軍,這回使出渾身解數,對維基解密網站發動全面攻擊,但是成效有限。
美應檢討保密機制
美國中情局照理可以派出殺手,迅速做掉艾桑吉。但美國很清楚,做掉了艾桑吉,還會有更多的艾桑吉出現,維基解密本來就是無數個駭客、維權人士(包括中國民運領袖王丹),異議份子和政府內不滿份子的組合。這些人有些共同理念,但並無嚴密組織,和恐怖團體「基地」不同。做掉文明恐怖份子艾桑吉只會引發更大的國際浪潮,於美國已經遍體鱗傷的形象地位只會雪上加霜。美國真正該檢討的是政府自身的保密機制。這次許多人為了維基是否享有新聞自由,和洩密是否具有正當性瘋狂展開辯論,而且少不了把維基透露的資訊,與越戰時期的《越戰報告書》相比。但少有人討論為何維基解密把同樣的資料,分送給全世界5個國家的6家傳統報紙和1家電視台:美國的《紐約時報》(《紐時》間接取得,《華爾街日報》和CNN拒絕)、英國的《衛報》、法國的《世界報》、德國的《明鏡週刊》和西班牙的《國家報》。照理說,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維基可以選擇恩澤普及,對全球媒體隨意發送。但是維基卻偏偏鍾情於幾家傳統媒體。當然這問題可能只有艾桑吉和報紙高層才能回答。不過可合理推測的是,這些傳統媒體雖都在不同程度的式微過程中,發行量也不敵許多其他報紙,但是就公信力、嚴謹度和獨立性而言,這些報紙的確受到全球高度認可。而且這些報紙資深新聞工作者對政情和外交事務的嫻熟,也遙遙領先同業。他們在取得文件之後,必然要做一番詳盡的專業查證,和極為謹慎的編輯工作,否則不可能刊出。幾家報紙同步刊登維基提供的文件,等於是替維基做了背書。而維基提供資訊給這些報紙也是對5家報紙公信力的強力背書。《紐約時報》為了刊登《越戰報告書》不惜與政府對簿公堂,立下爭取言論自由的里程碑;英國的《泰晤士報》自從被梅鐸收購後,信譽下降,老牌的《衛報》自然脫穎而出。媒體的形式會改變,但媒體的獨立、公正性和嚴謹度永無法替代。艾桑吉的選擇不是為此做了最好的說明嗎?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
只是現在這位仁兄現在也自身難保了,總覺得這位先生的強暴罪是被栽贓的。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2.04
發佈時間:
下午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