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89 則留言。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0.30 發佈時間: 上午 11:40
該文章來源:http://www.islam.org.hk/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4729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0.30 發佈時間: 上午 11:38
倡言抵制以色列產品 法國女議員遭審判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侯賽因

時間:2010年10月16日 13:10

巴黎消息:2010年10月14星期四,法國一名叫哈莉瑪·布邁丁的參議院議員在巴黎市郊的一家法院受審,罪名是“煽動反國家的種族仇恨”,指控這名議員在參加示威遊行中,在巴黎的一家大商場中呼籲抵制以色列商品。

對此,哈莉瑪·布邁丁在接受伊斯蘭網站的獨家採訪中對記者說:法院之所以傳喚我受審,是因為我們呼籲貫徹歐盟決議,抵制以色列的商品。這些商品都是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被占領土上的猶太定居點所生產的。

布邁丁進一步補充說道: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反對以色列政府暴行,歐洲許多國家和城市掀起了抵制以色列商品的遊行示威活動。這些活動都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的,沒有絲毫的暴力。

現年54歲的哈莉瑪·布邁丁,積極投身於捍衛巴勒斯坦人民權利的活動。同時,她做為歐洲議會綠黨(1999 -2004)代表,還提交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規的提案,對以色列的侵佔政策加以譴責,維護歐洲少數族裔的權利,尤其是對歐洲的伊斯蘭恐懼症的譴責。自2004年9月以來,布邁丁一直擔任法國參議院議員一職。

針對她被指控的罪名,布邁丁說:“這不過是反猶主義罪名的另一種說辭而已,因為法國有很多組織是完全支援以色列的。在法國,只要有人批評以色列的政策或以和平的方式呼籲抵制以色列商品就會被冠以‘煽動種族仇恨的罪名’”

法國一些著名的團體,為保護以色列而提出了針哈莉瑪·布邁丁議員的訴訟。這些組織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法國“國民抵抗反猶主義辦公室”、“律師無國界組織”、“法國猶太組織理事會”這些組織。

一旦法院判定布邁丁“煽動種族仇恨”的罪名成立的話,那麼,這位法國綠党的女議員將被剝奪政治權利五年,以後也不得提名參加法國任何一屆議會的選舉。

對此,布邁丁說:“類似這樣的審判,不過是更加堅定了我和那些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的國際組織,繼續捍衛巴勒斯坦人民權利的決心;堅持抵制所有在被占領土的以色列公司所生產的商品。”

針對此次審判,法國110多位政界和文化界各派人士聯名簽署了抗議書,支持布邁丁女議員,為她以及所有在最近幾年因為倡議抵制以色列商品而遭致法院審判的人士。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一些支援以色列的組織和個人向法國的法院提起了一系列的訴訟,這些訴訟如:人權活動家斯蒂芬·哈塞爾(此人是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草案擬定者)被親以色列的組織指控犯有反猶主義。

此外,在今年九月底,法國南部波爾多市還判處了一名支持巴勒斯坦人權的的女活動家——薩吉娜·奧諾——一千歐元的罰款,以懲處她在一家商店裡把“抵制以色列商品”的口號傳單粘貼在以色列製造的飲料瓶上。

自2005年開始,在一些約旦河西岸的民間組織的倡議下,歐洲許多城市掀起了抵制以色列商品的熱潮。
-------------------------------------------
建議巴勒網也該盡快找律師來應付這類的訴訟。﹝雖然住以代表會提告的機會微乎其微﹞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7 發佈時間: 下午 9:19
王爾德那句話的原文是: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活著是世上最罕見之事,大部份人只是存在,如此而已.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6 發佈時間: 下午 4:29
有個笨蛋以為我是在為3D食人魚 "一直哭一直哭",說我這樣寫,一世藝術英名將會掃地,別人會以為這傢伙整天琴棋書畫原來品味只到食人魚.

要是真有人這麼笨,我倒也無所謂. 但要是有人說我品味到阿凡達或海角七號,那麼,這已經不是笨,而是個混蛋了.

王爾德說,"人不光是要活,還要活著." 活很容易,活著其實也不難,只是很少人活著.這是為什麼那通食人魚電話讓我 "一直哭一直哭"的原因.

活需要現實感,活著卻需要做白日夢. 夢裏的世界萬法皆空,連地心引力都走了樣,更不用說人為虛榮那樣一些骯髒無聊的東西了.

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以前的人不管幹啥只是純粹因為自己喜歡,但現在的人卻不是,不管幹啥背後總有個原因或目的,為了討好人,為了比別人強,為了讓別人佩服或羨慕,為了表示自己很行,總之是出於某種虛榮.

他不是真的喜歡什麼,他只是藉之來達成或滿足某種與他人眼光有關的目的.當虛榮無法滿足時,他就不安憤怒自卑自憐甚至產生恨意來.當虛榮滿足時,那副嘴臉就更難看了.

托爾斯泰曾經說,若一生能有個人心甘情願為你煮頓飯,你應死而無憾. 這話我從小便能體會. 就算是你為人而做的事也得自己喜歡自己甘願而且不做會死才行. 要是不做也不會死,那就表示你還不是真的很心甘情願,還不是真的純粹自己喜歡,那就不要去做.

這也是為什麼聽一般學界的人談知識或看他們寫東西很惡心很痛
苦的原因,他的生命跟他所談論的那些東西絲毫沒有瓜葛,那些東西純粹只是一種虛假的裝飾品,藉以炫耀他人.特別是聽人(尤其是臺灣人)談起哲學,那真是惡心到爆!

這樣一些 "人" 表面上會呼吸會心跳,但其實沒有半點真實血肉,沒有一絲人味. 與之接觸,痛苦尷尬不堪. 或許你可以教人醫學教人化學,但你沒辦法教人哲學,除非對方是個 "人",他得真的喜歡才行,他得真的想不開,他得真的對一為何是一而不是二這樣的疑惑感到百思不解痛苦不堪才行. 沒有這樣一種 "活著" 的條件,我不知道他念哲學是念個屁還是念個什麼碗糕.

我那朋友打電話來談公事,隨便談完幾句之後似乎才是重點,因為他耳聞謠傳說我被3D食人魚 "嚇死了",所以想多打聽打聽,說他也想去看. 我跟他說這電影還好啦,很有趣就是了.

幾周後,我跟學姐提起這通電話,我說: 這樣一些活生生的 "人",這樣一通電話,恰恰打中我的紅心,不只make my day,甚至make my life,讓我覺得生命儘管有再多痛苦都還是值得活.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5 發佈時間: 上午 5:14
(續)

天亮了,繼續睡吧! 怕你睡不著,所以我只好一直讓自己醒著,好唱催眠曲給你聽,希望你最好永遠都別醒來.

Mariangela 有一首義大利歌我超喜歡,好像叫Ninna Nanna,也是準備編入墓誌曲的,似乎唱的就是這意思.-> 必聽!!不好聽砍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cFq9ptcTM

向來是我催別人入眠,但有時倒也有人讓我沉睡,比方說前些日子有人打電話問我電影"3D食人魚" 的事,命中紅心,讓我 "一直哭一直哭" (形容詞,大家別緊張).

睡著總是好事. 掌握不了現實, 但故事裏的人物卻一個也跑不掉; 生命既做不了主,咱們卻能是夢的主人. 諸如螞蟻互毆之類的所謂小事,在夢裏就顯得很重要了.

還記得愛麗絲夢遊仙境裏那個 "瘋狂帽客"(mad hatter)嗎? 老是問人 "為何烏鴉像書桌?" 至於Humpty Dumpty,就是仙境裏那顆講話有點奇怪的蛋蛋. 蛋蛋講話其實不奇怪,只是 it says what it says. 所有的夢話似乎都有著這樣的文法. 任何一句夢話的意思就是它所要說的意思,不多也不少.

可悲的是,或許有一天夢將醒. 當愛麗絲準備離開仙境時,反問帽客想出 "為何烏鴉像書桌"?" 的謎底了沒? 帽客此時似乎反倒不關心這個他平常一直發問的重要問題了,淡淡地回答說: "我對此一點概念也沒有." 愛麗絲說: 或許你應該把時間花在一些有用的事情上,而不是老想著螞蟻互毆之類的事.

愛麗絲說得輕鬆,但就如瘋狂帽客所說,要是她真的這麼理智清醒,怎麼會創造出仙境這麼多怪咖來?

愛麗絲常發高燒,夢話不斷,有一天問她爹說: "爹,我是不是瘋了?" 爹說: "素啊,我想妳恐怕真的瘋了." 但他爹怕愛麗絲想不開,硬是補充了一句: 但妳要記住,"那些瘋狂者卻往往也是世上最棒的人!"

是不是最棒不知道,但一個人別太清醒總是好事. 我看我那朋友就不是很清醒,要不然怎麼會那麼關心怪魚吃人和螞蟻互毆之類的事?

可是,巴勒網不是要叫人關心世界嗎? 當然不是.混蛋才會希望別人關心世界. 世界沒啥好關心,就像維根斯坦說的: "我的哲學就是要你把整個地球丟一邊." 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維根斯坦怎麼講這麼奇怪的話,但我想瘋狂帽客和三月兔這些怪咖肯定都會贊同.

世界不關你的事. 天亮了,大家趕緊繼續睡吧.
懷軒 發佈日期: 2010.10.25 發佈時間: 上午 2:09
一兩個月沒去跟大家站樁,腳癢的很,站完了還覺得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異常忙碌了一陣子,也不是閒閒沒事幹,但是極力的想要來站一下...每天也沒忙啥了大不得的事,卻總覺得站在師大人行道這當舉牌人形倒是件比起平常更值得做的事。日復一日,所做的一切對自己或世界似乎都不怎麼有需要,乾脆生了根種在這也挺好,樹倒不需要煩惱什麼,要被砍了也任由他去吧。起碼可以貪貪忘著天上的雲。
智巽 發佈日期: 2010.10.24 發佈時間: 下午 12:41
昨天早上參加了小學校慶園遊會,校長很會"弄",搞得熱鬧氣剎,整天跟要競選的議員在一起,新蓋好的體育館等了大半年就是要等今天才開幕開放使用,順便吹捧為某某長官的政績.感覺就像這間體育館的屋頂上插了很多利劍,小朋友一不小心跳太高的話,就危險了.

昨天開車回去,去找家臭豆腐攤,吃個臭臭的東西..(因為家裡的人都吃素,我吃素太久,懷念以前的酒肉生活) 吃完臭豆腐跟大腸麵線還不夠臭,好像有種癮頭一樣,又去買個大亨堡加上所有的醬料還有一瓶啤酒,趁著回家當身心健康的孩子之前趕快到沒人的河提上"套"一下.. 正好是月圓,當然敬一下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於是想到這河床上的雜草不知道還有沒有一些孤魂野鬼,倒了一口酒在提岸上也敬一下吧!

暗暗的河堤上..只有月亮最亮,月亮下面有一層薄薄的雲霧,這個雲霧彷彿罩住整個大地,彷彿雲霧之下都是這些"好兄弟好姐妹",住在幢幢的大樓裡,車子咻咻叫的跑,高鐵站也一天到晚"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心裡覺得寂寞,想打電話給什麼朋友說笑一下,又覺得不太需要. 自己在堤上走著,心裡問自己,阿是能走多遠? 說也奇怪,旁邊的草叢又不是很高,怎麼蜘蛛絲這麼多,身上臉上弄到到處都是.. 走沒多久還不是乖乖走回來,來來回回走到酒氣消了,最後一口留給冥冥之中的兄弟姐妹,自己乖乖回去打個X槍也好睡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4 發佈時間: 上午 5:18
今天在老地方師大路站樁,熙來攘往似乎熱鬧,但究竟幾人前來索取小冊子或簽名,有待查證。雖然就站在七龍五鳳組成的靜站隊伍中央,但眼睛幾乎始終是閉著的。聽聲辨位,估計約有十多人前來駐足取閱或簽名。有時聞到某種化學藥品味道,我就大約心知肚明眼前走過一個何等裝扮甚至何種神情的女子。再這樣下去,早晚會練成盲劍客的本事。

記得林宅滅門血案剛發生後那幾年,林義雄經常閉著眼睛;即便面對鏡頭或在友人面前,依然習慣性緊閉雙眼。也許他很不想看見這個世界吧。

師大路這地方該怎麼說呢,雖是各色人等,但我總感覺他們全一個樣。於是,站不了幾分鐘,我就感到乏味而閉上眼睛。「逃走吧,逃走吧。逃到哪裡去呢?逃到一個有『彩色電視』的地方。難道你以為這裏是黑白的?」十多年前,心裏老盤旋著Bertrand Blier的這段台詞,十多年後,依然想逃。

據悉我武功還在,但內力全消,肌肉專用的「電池」經常說斷電就斷電,醫生對我得這怪病每天竟還能樓梯爬上爬下感到驚訝。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不過是一張眼皮,卻宛如千斤重。我跟學姐說,很想在眼皮上挖洞做個蓋子,白天掀開,晚上睡覺時就蓋上,像窗簾那樣,如此就不用費力張眼,即便抬不動眼皮也照樣能看見這個「黑白電視」了。

不過,雖說動輒沒電,但還不是照樣每天幹粗活。今天站完樁甚至還扛著兩百多本《若雪家書》以及一堆自己的書和DVD一路從台北搭車回台南。只是一上車或一坐下,往往就不省人事,也不知究竟是睡著或昏倒。一整天沒吃東西,回到家已九點。挨餓不足惜,比較痛心的是車錢,畢竟錢很難賺,一分一毫全是血汗,但南北來回坐一趟高鐵就得花上三千大洋,所以我和學姐每次只能推派一名代表前來站樁,畢竟我不是自己印鈔票。

呆站路旁,身上掛著世界和平的偉大牌子以示世人,可我心裏卻總想著與世界和平不相干甚至跟這世界也不相干的事。有些是我不方便說出來的,有些是說出來你們也不會信的。事實上我今天閉著眼睛站在那裡,忍受蚊子肆虐,心裏卻一直想著「嗎咧個逼」這詞有沒有更傳神的寫法。

這詞乍聽似乎罵人,可我卻懷著愉悅的心思索著。有時很難想像,早期的維根斯坦以及維也納學派(Vienna Circle)和羅素等人,為什麼會以為我們能夠給語言和它所描繪的世界兩者之間找到一種如圖像一般的邏輯關係。

比方說嗎咧個逼是啥意思?描繪了世界的什麼?什麼也沒描繪,啥意思也沒有。或者說,它可以是任何一種意思,就像蛋頭先生Humpty Dumpty所說:「當我使用一個詞,它的意思就是我要它所表達的意思,不多也不少。」就跟詩一樣。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2 發佈時間: 下午 4:28
巴勒網準備去巴勒斯坦參加一個會議,結果被以色列擺了一道,對於此事,巴勒網後台好像談得很激昂慷慨,但我覺得凡是公眾事務與其在背後議論不如公開談論,要不然,旁人其實也不知道我們幹了些什麼.有句話說得很對: (公眾)事物不存在,直到它被報導.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2 發佈時間: 上午 6:11
(續)金庸小說我是在大約小學二三年級時像逃犯躲避追緝一樣躲在漫畫書店看的,那時的漫畫書店屬高壓管制區,學校不許學生進,一被逮著就代誌大條; 一般所謂好學生不屑一顧,大多是一些逃學逃家的小孩出沒.

四十年過去了,記憶力從受邀公開表演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到現在卻是兩目一行過目就忘,可我卻總還記得書上人物細節,每當我面對是非凶險或義利之爭感到徬徨,我就從書上人物處得到力量與慰藉.

四十年前看的書,至今依然記得. 可見它已經不只是一種記憶而是一種生活了. 或許江湖其實就是世界,世界便是江湖,對我來說無絲毫兩樣,差別只在於書本總得美化結局,給讀者吸點鴉片取個樂.

跟書上一樣,現實世界中囉嘍很多,人物很少,所謂名門正派差不多就是那個樣,一個比一個卑鄙齷齪,岳不群左冷禪到處都是,心態類似,只是功力大小有別.

大約二十年前,我寫文章或公開談論時就常以岳不群來形容當時聲望崇隆如日中天的阿扁. 當時大家說我睜眼說瞎話,明明忠肝義膽理想高遠,怎麼被我說成陰險狡猾短視近利. 現在大概不太會有人說我比喻失當了吧. 可我這兩年倒覺得自己錯了,阿扁算老幾,真正的岳不群哪輪得到他? 只是不想再多說. 江湖人事不值得議論,只能盡量遠離之.

不管是政界醫界學界文化界,凡是有個界字的,差不多就是那麼一回事那樣一些人,真不知道究竟是生活模仿了藝術或藝術描繪了生活. 制度可以千變萬化,但人心卻千古依然. 很多有為人士老想改變世界,但我想世界即是人心寫照,是不太會改變的了. 改變自己的心和生活,當個像樣的人,或許還有點可能.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20 發佈時間: 上午 4:46
現在是半夜三點,傳說中這是魔鬼顛倒日夜黑白最為囂張的一刻,可我卻總是在這類黑暗時光中獲得光明,給滄桑人事找回一點美感與安慰.

從夜裏下了班十一點開始一直到現在,我邊工作邊吸鴉片,已經把某個片段給聽了看了大概八百個回合,家中有人最近還氣沖沖半夜下樓來給我強制電視關機,說我中毒已深,再看就沒救了. 但關得了電視電腦,關得了我腦海澎湃嗎?

黃霑的笑傲江湖夠好聽了吧? 但同樣也是偶像級的趙季平的笑傲江湖之 "天地作合" 卻更得我心. 前者帶點囂張,後者似乎才是厭倦江湖渴望寧靜的隱士心聲. 頭一次聽它,光第一個音符就碎了他的心,讓人想找眼淚瓶.

也許王爾德是對的,他說: Heart is made to be broken. 心是為了被打碎而存在,要不然,要這顆心做什麼?

--------
天地作合
央視笑傲江湖 插曲
作詞:易茗 作曲:趙季平 演唱:宋祖英

莽莽蒼蒼兮 群山巍峨;
日月光照兮 紛紜錯落;
絲竹共振兮 執節者歌;
行雲流水兮 用心無多;

求大道以弭兵兮 凌萬物而超脫;
覓知音固難得兮 唯天地與作合。
----------

"笑傲" 或許是個誤解,這詞的 "深層文法" 恐怕是悲而非喜,是血水淚水而非口水,更無可能有驕傲之意. 隱士是被江湖打傷的人,他或許什麼都有,但不會有驕傲之情; 他或許什麼都沒有,但悲愴之心難免. 要不然何必隱? 何須遠離江湖?

因此,這曲子理應在刀光血影中而非太平時光的背景中來聆聽才對. 如下兩段 --> 必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PCPEMfxMf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LsfAI6SzI0&feature=related

孔子說 "不知生,焉知死",這話應倒過來才對. 一個人沒被 "死" 打傷過,就不知 "生" 為何物. 同樣地,除了一些心理變態或好命到爆的人之外,誰不想脫離江湖? 誰不嚮往綠竹巷? 可是如果你不知江湖,不曾被江湖所傷,如何可能嚮往江湖之外的天地?

伍迪艾倫今年在坎城受訪,他說他老了,可他想法沒變,他依然 "堅決反對死亡". 這話挺有趣,沒聽過死亡也能反對的. 我也堅決反對死亡,可我們卻被死亡所包圍. 他還說,"就連尼采也承認,人生唯一能快樂的事就是自欺欺人." 這話說得很對,自欺欺人如果太難聽,倒不如說給生活編進個故事裏,做個白日夢,讓生命儘管可悲,但依然美麗.

學姐要我趕緊找塊墓地,她怕將來自己一個人弄不來喪葬事宜. 其實葬倒挺容易,不過就是埋到土裏. 難恐怕是難在美學的部份,她說我經常編列曲目,讓她都已記不清我死掉後究竟想要在墳前播放哪些曲子了. 她說如果這事對我那麼重要,最好趁身子還能動時自己先列張曲目清單.

其實世上美曲雖多,至今也只有莫札特的安魂曲入選,但我此時此刻倒也考慮讓這首 "天地作合" 在我墳前飛揚.

這曲子美,詞也棒,其中有一句 "行雲流水兮,用心無多",特別賺人熱淚. 令狐沖和任盈盈都是隱士性格,用心無多,不帶虛榮,但江湖卻似乎最饒不得這樣的人. 江湖是個奇怪的世界,它似乎不相信世上有人真的不喜歡什麼武林盟主或神功秘笈之類的東西.

科波拉曾經說,他拍的片子以 "現代啟示錄" 最具藝術性,但他說: 若論及浪漫,卻非 "教父" 莫屬. 我其實很不喜歡提 "教父",因為我知道就連很多小鼻子小眼睛整天提著大榔頭吆喝的小癟三都喜歡看 "教父",只是我不明白一個人豈有可能真的熱愛一種人物而自己的生活卻完全與之背道而馳?

教父之浪漫或許就來自於這樣一種弔詭: 一個隱士,卻終究註定要在江湖中終其一生,至死方休.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0.16 發佈時間: 下午 1:11
司馬觀點:猶太共和國即將誕生?(江春男)
2010年10月13日蘋果日報

以色列內閣通過一項新法案,要求非猶太裔的以色列新公民必須向「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宣誓效忠。這個具有強烈種族和宗教歧視色彩的法案,一旦付諸實施,以色列逐漸變成猶太教國家,和以伊斯蘭為國教的阿拉伯國家幾乎沒有兩樣,將對以色列的國際形象造成更大傷害。以色列外交部長利伯曼所領導的「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政黨。該黨主張以色列是猶太共和國,與伊斯蘭嚴格區分,他們懷疑阿拉伯裔公民對以色列的忠誠。但是以色列760萬人口中有160萬人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佔人口的五分之一,且比例在上升之中。不尊重少數族群,就不配稱為民主國家。

阿拉伯成次等公民

總理納坦雅胡在國際壓力下,不得不與巴勒斯坦和談,凍結西岸建屋計畫。此舉受到右派和宗教政黨的杯葛,他以宣誓效忠法案換取他們支持,再次印證「愛國主義永遠是惡棍最後的庇護所」這句名言。

利伯曼是一個世界少見的外長,毫無外交手腕和素養,在聯合國和各種國際會議中放言高論,言行誇張,努力幫以色列樹敵。但他所領導的小黨在國會有15席次,他一造反,納坦雅胡的政府就會垮台。聯合政府變成小黨的人質,以巴和談20年原地踏步,即受制於這種政治結構。

要求阿拉伯裔公民向猶太國效忠,真正的目的是要阿拉伯人永遠放棄返鄉權利。阿拉伯人要做以色列公民也可以,但必須先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阿拉伯人只能當次等國民。

三個猶太人有五種意見,到底什麼是猶太人,或猶太國家,誰也搞不清楚,但這個法案一旦變成法律,以色列即會逐漸往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前進,到時候,它與伊朗的差距就越來越小了。
==============================================
一句話,這個國家越來越不像話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16 發佈時間: 上午 3:53
有小孩的,請家長儘速帶離現場!! 驚爆!!震撼!! 狗仔淫蕩暴行實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CHGfXCOFBs&feature=player_embedded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15 發佈時間: 上午 3:55
底下是WSWS的文章,批評卑鄙齷齪惡心下流的諾貝爾和平獎及其背後的真正大老闆.

羅素曾獲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從未寫過一個字是稱得上 "文學" 的,倒是寫了很多反美反戰的評論性文章,因此他開玩笑說這獎是不是頒錯人了,他若要得獎也應該是得和平獎而不是文學獎才對.

在某些層面上,Chomsky 類似當年的羅素,但哪一天如果Chomsky獲獎,應該也不會是和平獎,除非風水輪流轉,換另一批品味截然不同的人當上這獎的幕後大老闆.

陳真
================
Nobel Peace Prize: Another exercise in political cynicism

WSWS12 October 2010

Last Friday’s announcement awarding the Nobel Peace Prize to jailed Chinese dissident Liu Xiaobo was a highly political decision designed to stoke up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US and European powers.


US President Obama immediately seized on the prize to call for Liu’s release, declaring that it “reminds us that political reform has not kept pace [with economic expansion], and that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must be respected.”


This year’s award to Liu is of a piece with last year’s Nobel Peace Prize for Obama—even as the US president was escalating the neo-colonial war in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Neither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peace” or “democracy”.


Just as the 2009 prize was a sign that European elites were mending relations with Washington after tensions under President Bush, so the 2010 award signals European support for Obama’s pressure on Beijing over a range of issues—from currency revaluation to US “freedom of navigation” for its warships in waters near the Chinese mainland.


Predictably the Chinese regime reacted angrily, denouncing the Norwegian Nobel Peace Prize committee’s choice as an “obscenity” for honouring “a criminal who has been sentenced by Chinese judicial authorities for violating Chinese law”. Chinese authorities hauled in the Norwegian ambassador for a dressing down and warned that Sino-Norwegian relations could be affected.


Liu was arrested last year for initiating the “Charter 08” rights campaign and jailed in January for 11 years for “inciting subversion”. He speaks on behalf of a layer of the Chinese ruling elite that advocates limited democratic rights as a means of forestalling a social explosion. His Charter 08 warned that protests and strikes were “becoming more militant and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violent conflict of disastrous proportions.” Liu’s jailing was not so much directed against him personally, but at keeping the floodgates closed to far broader political opposition by the working class.


All of this underscores the fact that China remains a police state that tramples on the basic democratic rights not only of middle class dissidents, but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working people. However, the decision to pluck Liu Xiaobo from relative obscurity is not aimed at fostering democracy in China, but rather is to further the interests of the European powers and the US against a rising economic rival.


One only has to recall the reaction of the Western powers to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in 1989. Liu was a leading figure among liberal intellectuals who initiated the student protests that were crushed by soldiers and tanks after workers began to join and voice their own class demands. Hundreds, if not thousands, were killed and many more students and workers were arrested in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throughout China.


The US and European powers shed crocodile tears for the dead and imposed a token arms embargo on China. Later that year the Nobel Peace Prize Committee handed the 1989 award to the Dalai Lama in a further diplomatic slap in the face to Beijing over “human rights”.


However, the actual conclusion drawn by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was expressed in the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in foreign investment that flooded into China. Far from being concerned about the abuse of democratic rights, investors took the massacre as a guarantee that the Chinese regime would use all means to suppress any threat by the rapidly expanding working class to their property and profits.


By becoming the cheap labour “workshop of the world”, China has undergone a vast economic expans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propelling the country from the tenth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in 1989 to the second largest this yea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at erupted in 2007-08 highlighted the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tensified the debate in Washington over how to respond to the Chinese challenge.


The awarding of the Nobel Peace Prize to Liu gives a boost to the ideological component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aggressive campaign to demand economic concessions from Beijing, particularly on the revaluation of the yuan, and to undercut growing Chinese influence in Asia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lack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s exploited to highlight Chinese support for repressive regimes on the world stage such as Burma and Sudan—while keeping a diplomatic silence, for instance, on the oppressive US-led military occupations of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Nobel Peace Prize announcement came amid the rising danger of a “currency war” over the undervalued Chinese yuan.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recently passed a bill enabling Washington to impose tariffs on China for allegedly manipulating its currency. A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eeting last weekend, US Treasury Secretary Timothy Geithner again called “on countries whose currencies are significantly undervalued”—that is, China—to do more to boost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rebalance global growth.

Over the past yea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aggressively reasserted U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Asia. Obama pointedly met with the Dalai Lama earlier this year, despite protests from Beijing, and sold sophisticated weapons to Taiwan, resulting in China putting an end to high-level military talks between Beijing and Washington. At an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summit in July, US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 supported ASEAN members in their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 Chin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ost recently, the US tacitly backed Japan in its diplomatic row with China that erupted over disputed isl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Whil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did not publicly 1ink Liu’s Nobel Prize to these broader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ssues, the American media has not been so reticent. In an editorial last Friday declaring that China should be “ashamed” over Liu’s detention, the New York Times issued the following call to arms: “Beijing is used to throwing its weight around these days on currency, trade,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many other issues. Too many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are afraid to push back. Maybe someone in China’s leadership will now figure out that bullying is not a strategy for an aspiring world power.”

“Chinese bullying” is becoming the rallying point around which the US is seeking to marshal support to throw its own weight around in Asia and internationally. By enlisting in this ideological campaign, the Nobel committee is not advancing “peace”, but is helping to fuel the drive to currency and trade wars that ultimately will produce war itself.

John Chan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0.14 發佈時間: 下午 3:00
找到了,在第一頁,﹝* 在倫斯斐與海珊的該次會面中,美伊雙方討論油管合作及美援事宜,相談甚歡。美方稱讚海珊是民主世界的「忠實盟友」,正如當年稱讚對抗蘇俄入侵阿富汗的賓拉登是「維護自由的鬥士」。此次會面,居間穿針引線者正是Bechtel公司的總裁—舒茲,而Bechtel卻也正是伊拉克戰後重建的少數內定得標、獲取鉅額暴利的公司之一。﹞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13 發佈時間: 下午 2:51
同學,陳老師講課你都沒有在聽,這些事講了N 遍,伊拉克淪陷實錄裏就有寫.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0.13 發佈時間: 上午 8:06
當海珊聽話時,就說他是民主的鬥士
===========================
真的假的?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12 發佈時間: 上午 11:06
前些天收到一份不起訴書,針對7. 7.在以色列辦事處門口的靜站活動. 我只稍微看了一下,但學姐有看,她說承辦檢察官是個女的,對我們的活動甚至還蠻肯定.我只記得檢察官說,依集遊法的"精神",我們的行為並無構成任何干擾或危害,自然不該以違法論處.

台灣法律不是講判例,但這多少也意味著往後大家只要沒有推擠衝撞或阻止他人行動等行為,不管你有多少人,光是呆呆站著是不算違法的.

以色列應該會很不爽這樣的結果吧. 他們每次看到我們來,不是打電話給警方,而是打給警政署,姿態很高.

不過,不起訴只是明槍,重點是暗箭,暗箭更可怕且難以想像,至於細節,一言難盡,只能說應了西方諺語那句話:"當你想吊死一條狗,不用擔心找不到理由". 當一個人跟 "國家" 有那麼一點關係時,即便他只是個交通警察,照樣能找到整你的一百個理由.萬一什麼理由也找不到,他也能免費幫你製造一個.

這讓我想起高醫的校規,不但千百條,條條含糊且離譜,很像華山派岳不群的幫規,比方說:"上課不專心" "白天精神萎靡" "不用功,沒有按時溫習功課" "未經允許擅自在黑板上寫字" "外出穿著涼鞋或拖鞋" "見同學跌倒未給予協助反而嬉戲取樂" "衣著欠整齊" "頭髮太長" "沒有按時正常作息" "大便大到馬桶外,小便沒有射準" "言行有損校譽"...等等.

你一定以為我在開玩笑,但唯有過來人才知道這些像笑話一般的東西,當它拿來整人時,你也只能百口莫辯,點滴在心.當年曾有正人君子型(我是說白天人很多的時候)的同學說: "如果你沒做壞事,別人要怎麼整你? 人家怎麼不來整我?" 我說: "你這麼乖這麼聽話,大家疼你提拔你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有人整你?"

那些不是真正在戰場上打仗的人,永遠不可能明白戰爭的卑鄙齷齪無恥下流.

別說戰火,甚至有些連鞭炮都沒放過一個的混蛋,老喜歡擺姿態說風涼,彷彿證嚴法師在講道似的,動不動就是一堆裝模作樣的漂亮話,總以為別人不夠平靜不夠灑脫不夠有愛心或不夠如何如何. 這樣一些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如何如何的混蛋,於是總期盼別人也要跟他一樣如何如何地美妙.但事實上,別說戰火摧折家破人亡,光是一個鞭炮聲就能讓這些自以為是的混蛋哭天搶地.

我不是在罵誰,請各位施主別對號入座,畢竟這樣的混蛋到處都是.

這故事不光是要告訴我們有關混蛋的嘴臉,更是要告訴我們戰場上和戰場外兩種世界的根本差別;簡化來說還是那句老話: 理解.

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時候它是註定不可能的.就好像我雖然每天宅在被窩裏冥思,但至今依然未能參透蚯蚓鑽在泥土裏究竟是什麼感覺.

"不能理解" 往往是一種宿命,但一個人的品質好壞在此可見端倪. 一個好人不會不理解卻自以為理解;相反地,一個混蛋對人事物充滿誤解但他卻總是以為自己什麼都了然於胸,包括你的心靈運作彷彿他也都能親眼看見似的,於是動不動就想 "關心" 人,或以自身為榜樣,勸人為善或勸人如何如何,以便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哪天在神明的審判庭上,當宣讀罪狀時,我想我的千萬條罪名中應該沒有 "關心" 人或勸人如何如何真善美這一項. 我頂多只會勸人卡早睏卡有眠而絕不會勸人向善,因為我們都與善無關.我們全都活在陰溝裏,差別只是在於我們之中有些人依然仰望著星空.

倫敦某條街上有個王爾德雕像,我常覺得自己跟他品味和身世都很像. 這個倒霉鬼,青年不幸中年悽慘,最後連晚年也沒有了,慘慘慘慘慘慘慘慘慘九個慘字連在一起,豈一句家破人亡了得,簡直就是眾人恥笑的笑柄,集污名於一身.可我發現,當一個人越悽慘,有時候似乎就越下流越有趣越好玩.

糟蹋王爾德的英國政府及一些教會,十幾年來陸續為他平反,設立各種紀念碑或雕像,就像平反Alan Turing一樣,雖然正義遲來了一百年,雖然死者都已經不知道輪迴到哪個世界了,但有平反總比沒平反好. 雖然無法帶給死者任何安慰,但至少能帶給類似的生靈與未亡人一點希望,希望在遙遠的將來的某個時空,至少能有著一些不會令人痛苦的對待與遭遇.

倫敦那個王爾德的雕像,上面就刻著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活在陰溝裏,但我們之中有些人卻還仰望著星空",過往男女在這雕像上留下許多唇印,上面用各自的各國文字寫著: "我愛你".

王爾德還曾經說了句話,一直存在腦海,揮之不去,與我心有戚戚焉. 他說: "我寫文章只是憑著一點本事,但我的生活卻依靠我的天才!"
陳真 發佈日期: 2010.10.11 發佈時間: 下午 4:16
美國或西方列強對外侵略,理由之一就是民主;明明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制度,卻硬要說成非如此不可的普世價值.於是,民主就像個強姦犯一樣,強行輸進輸出,非如此不可.

慢慢地,一聽到民主我就想吐了.與其說它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不如說它倒比較像是一種意義模糊的言語暴力,一種武器,一種可任意調整內涵的說詞.

當海珊聽話時,就說他是民主的鬥士;當蔣介石為美國打擊主要敵人時,蔣就成為發光發熱的民主燈塔. 當他們不聽話,就說他們阻礙了民主的偉大道路.

於是當有人滿嘴民主時,我總是不禁要懷疑起對方的智商或人品,要不是腦袋很蠢,就是心眼很壞. 或許他笨到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要不就是存心使壞吃人豆腐.

美國自稱民主,但我不知道這樣一個每天對外燒殺擄掠強取豪奪對內由軍火商及大富豪全盤掌權近乎世襲的國家,究竟民主個屁?從半個世紀前的羅素,到半個世紀後的Chomsky,都否認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大概只有蠢到爆的阿西才會以為美國是什麼民主國家.

台灣也號稱民主,但除了整天選舉抹黑,藍綠徒子徒孫搖旗吶喊幫忙殺敵之外,做為一個人的一切生命品質,幾乎一概往後倒退,在所謂民主的煙幕彈之下,幾乎徹底淪陷,造就出一種低能到爆的新世代人種.

當劉曉波獲得諾貝爾沒有意義獎之後,民主又來了!如雷貫耳聽了實在很痛苦. 中國的問題何在,姑且不論,但絕不是出在什麼民主不民主.

很多概念的提出有它的良好作用,比方說動物權比方說階級,但也有一些概念的提出卻似乎弊多於利,帶來更多的卑鄙和痛苦,民主就是一例. 我們或許應該拋棄這樣一個早已污穢不堪的詞彙,再另外尋找一些更適當的概念.
李秉叡 發佈日期: 2010.10.09 發佈時間: 上午 9:01
蘋論:「我沒有敵人」的劉曉波

2010年10月09日蘋果日報

新聞快訊 列印轉寄(0)引用(1)點閱(292)

遭中國重判11年徒刑的民主鬥士劉曉波博士,昨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重重搧了嚴厲警告挪威不得頒獎給劉的中國政府一耳光。此事形同譴責馬政府對民主自由的收縮退化、鼓舞了台灣追求民主深化的大多數人民、也啟發我們要多麼勇敢地去呵護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並且讓年輕一代對照了解台灣的民主先賢們,當初是如何為民主自由打拼犧牲,就像劉曉波的遭遇一樣,才有台灣今天的自由空氣。

中國重判劉的理由是他寫的一連串文章,尤其是《零八憲章》,踩到中共政權的痛腳,違背胡錦濤的「維持穩定」的政策,遂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看過《零八憲章》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篇極其溫和、理性、毫無煽動暴力的書生之見,也沒有任何組織反政府的行動,而且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中,有關人民權利的條文。《零八憲章》中所載的基本理念有:自由、人權、平等、共和、民主與憲政,也是《中國憲法》所明文規定的。憲章的基本主張是:修改《憲法》中不符合主權在民的條文、分權制衡、立法民主、司法獨立、公器公用、人權保障、公職選舉、城鄉平等、結社自由、集會自由、宗教自由、公民教育、財產保護、財稅改革、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聯邦共和、轉型正義,共18項。

這些主張在台灣早已像呼吸一樣理所當然,沒人再提;但在中國卻是恐怖的禁忌。中國共黨政權放任人民吃喝嫖賭、經商賺錢,但別去碰他的政權。「把13億人口餵飽就是人權」。可是沙俄時代的左派思想家,中共的祖宗之一,普列漢諾夫說過:「人民沒有政治的民主和個人的自由,吃得再好、住得再好,無異於一群飼養得精美的牲口。」劉曉波們要爭的是做為人的尊嚴和權益,不是以做為被餵飽的豬為滿足。《零八憲章》的靈感來源是1977年捷克共黨政權時代,一群以哈維爾為首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所宣布的《七七憲章》,後來也遭政治鎮壓。哈維爾看過《零八憲章》後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30年後,一群中國公民將我們的微薄努力當作他們的榜樣,發出類似的呼籲──人權、良政、尊重公民監督其政府的義務,以確保國家按現代開放社會的規則行事。」

和平改革反對暴力

中共政治局決定逮捕劉,就是根據與《七七憲章》的關聯,定性為「顏色革命綱領」,意在顛覆共黨政權。劉否認有此意圖,他自己定性為「因言獲罪」,並在法庭上說:「希望我是中國最後一個因言獲罪的人」。劉的妻子今年初發表劉曉波在北京法院被禁止發表的「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一文,除了感謝妻子的愛,特別說明所有鎮壓他的國家機器都不是他的敵人,表現出和平改革,反對暴力的立場。劉的「文字獄」誠如網友所說:「是一次中世紀宗教裁判所的審判,暴露出來的,正是審判者內心的恐懼──對思想和表達的恐懼。」感謝中國政府的愚蠢,使劉成為和平的反極權英雄,也因他的受難而被諾貝爾獎所青睞。達賴喇嘛和劉曉波的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恰恰是中國政府製造出來的。
==================================
同意作者最後一句話,要不是中國政府太過神經質,對一篇無傷大雅的文章如此大驚小怪,劉先生今天或許也沒機會拿到這個獎了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