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89 則留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14 發佈時間: 上午 1:53
這是寫給全院同事的一封 "信".

................

有人 journal reading 之後問起我在會場上講的一些東西,補充如下:

1.我提到的那個著名社會學家叫 Erving Goffman(1922-1982),沒有馬克思或韋伯那麼有名,但也算是一代宗師;但我不是唸社會學,無法評價其想法優劣;我只知道我們一般所講的污名化(stigma)或精神科之機構化(institutionalization)這兩個概念他可能是最早提出的人,至少是最早有系統地講述這兩個觀念的人。

2. 我知道 Erving Goffman寫了幾本社會學經典,比方說:《Asylums,1961》講到精神病人的「機構化」與「污名化」問題。比方說《Stigma:notes of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1963》講到污名化的形成與社會成員因應策略;社會成員必須持續對所謂「正常」做出回應,避免污名化的危險。

3. 另外 Goffman更早之前(1959)還有一本《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講到關於「自我呈現」。Goffman認為,世界是異質的、流動的,同樣的人事物在不同狀況下,將會有不同的意義與不同對應方式;世界就像劇場,生活於是就像表演那樣,有不同的表演策略;觀眾定義角色,角色「應觀眾要求」而演出,但角色同時也企圖透過表演來影響觀眾的印象,台前台後有不同演出。在 Goffman 看來,所有社會關係幾乎都能歸結為一種戲劇。

4. 關於污名化,許多人認為,它伴隨著恐懼與無知;於是對精神病或愛滋病,有所謂天譴或惡魔附身的說法。一直到今天,人們其實並不是真的了解精神病或愛滋病等等,這些詞彙就像一種「隱喻」(metaphor),用來提供對於「非我族類者」一種幻想或抹黑的基礎。

5. 簡單說就是,對我所不了解的人事物,迅速建立起一種充滿偏見與誤解的概念或分類,把對方丟進這個框框,以此來理解對方的一言一行。但他並不是真的想了解你或有能力了解你,他只是喜歡對你做各種解釋與定型化的揣測,進而把定型揣測視為真實,於是他自以為了解了這些與他不一樣的人事物。

6.對於精神醫學之「社會控制」這方面的討論,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法國思想家傅科(Michel Foucault)應該是講得最多最凶猛的一個。

7. 至於今天林醫師所提供的那篇文章,裏面引了Norman Sartorius的一句話,這人是當代很有名的精神科醫師,國際上很活躍,身兼多職,是世界衛生組織在精神衛生方面的負責人,迄今一直在努力推動「反精神病污名化運動」。他兩三年前寫了一本書叫《Fighting for Mental Health. A Personal View》,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似乎也是在談這類問題。

8. 但我一直認為,這些熱衷於所謂醫學倫理的醫生,熱心有餘,道德敏感度或言行一致的誠實度卻不足,人文知識深度更是嚴重不足。醫生會治病,可是當疾病變成一種概念時,那就不是僅僅接受醫學教育的醫生所能適當理解與掌握的了。

9.就像今天那篇文章,任何人只要願意,幾乎都能寫得出來不是嗎?這樣的一種所謂實證研究十分盛行,佔了科學學術市場的99.9 %,但它其實就像缺乏內在意涵的一種街坊議論,只不過用一種類似民意調查的所謂統計做為一種包裝。除此之外,對於理解問題並沒有任何助益。

10. 這文章開頭引用 Norman Sartorius的一句話說:「要解決污名化問題,精神醫學從業人員就應先檢查自己對待精神病人的態度。」這話說得沒錯,問題是,態度問題卻不是這樣的一種所謂實證研究所能理解;我們更需要的倒也不僅僅是一種有別於實證研究的概念分析,而是一種更為完整的美學活動。

11. 林醫師今天提到那篇文章裏說:對精神病人越了解,排斥或污名化反而更嚴重。我完全不贊同這說法。這樣的一種所謂實證性的「了解」,其實只是一種更為深沉的誤解。有人說,科學是一種高級迷信,我想大概就是像這樣。

12.舉個例來講,看過Pedro Almodovar的「Talk to Her」(悄悄跟她說)這部電影的人,我看很少有人不被主角的癡迷所感動。可是,主角幹了什麼偉大的事呢?就「實證」意義來講,主角是個男護士,負責照顧一個年輕貌美的植物人,結果竟然強
暴了她,因為懷孕而東窗事發。這樣一件事如果讓台灣媒體來報導,肯定會講得很難聽,主角將會被貼上各種病態標籤,然後可能會送到精神科來「治療」。

13. 或許吧,或許這個男護士真的能符合某種精神醫學診斷也說不定。問題是,如果這就是我們的所謂「了解」,這世界將變得很扭曲很怪異很膚淺,美麗不見了,詩歌不再需要,因為科學彷彿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切。可是,這就是人事物的真實面貌嗎?當然不是。

14. 也許你會說,許多問題乃人性通則,舉世皆然。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可是,出國十年後我發現,許多問題,特別是價值單一與絕對封閉的問題,不但不是舉世皆然,甚至是舉世皆不然,唯有台灣與極少數國家才這樣。

15. 我因此常想,在台灣養成的各種所謂專業人員,到底能不能算是一種讀書人,甚至可以說他們連做為一個「人」都沒有完整發展其人格內涵。

16. 大多數精神病人都缺乏病識感,他們並不是因為少知道了「某些」資訊,而是缺少一整個「面向」(aspect),他們陷入一種無法自救的困境與盲點。我想台灣的專業人員也一樣,除非你意識到自己少掉某個面向,否則根本無法想像自己缺少了什麼東西,反而還顧盼自雄以為自己很專業,甚至「專業」到連不干你的事的非專業項目也要管,彷彿醫生不是醫生,護士不是護士,而是什麼道德導師或心靈導師。

17. 科學有專家,但有關美麗或道德的事卻無專家可言,就好像沒有孝順父母的專家或談戀愛的高手一樣;愛因其樸素笨拙與單純而崇高,而不是因為它的熟練,更不是因為它有著一套什麼心理機轉,於是能掌握這套機轉的就變成戀愛專家。在美學或道德事務上塑造專家是對這些重要事物的一種傷害。

18. 科學講「是或不是」,但「是或不是」之外,還有個有關美醜或對錯的世界。我們應該對這樣一個世界保持敬畏之心,而不是反而扮演起什麼專家,橫伸魔掌,傷害這些美好的事物。

19. 羅素說得對:「我們本來只是無知,接受教育後卻變得愚蠢。」當人們知道像「Talk to Her」那位男護士那樣一件事,往往只是像八卦媒體那樣,忙著污名化當事人,更不用說什麼感動了。可是,世界或生命卻不是長那副德性,世界或生命應該是美麗的、豐富的、彩色的、無法定論而只能無窮感受的。即便是一粒沙都有無數內涵,何況生命,何況一整個世界。

20. 文化需要一種想像。講實話很容易,說謊卻很難。一個小嬰兒必須長得夠大,比方說兩歲,才能夠學會說謊,學會理解與想像各種「與事實不符」的概念。或許台灣社會正需要這樣一種成長,至少要長大到兩歲大,才能夠學會想像,想像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事物;而不要總是以為大家都一樣,以為舉世皆然,以為大家都必然是這樣那樣地活著,以為大家都必然是這樣那樣地渴望著一模一樣的功名利祿,以為這就是所謂「正常」,進而污名化少數族群或非我族類。

21. 如果「欣賞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事物」是一種能力,那麼,以這個能力來理解一個社會的文明與野蠻,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我提到說我知道一些劍橋的朋友,他們拿到博士學位後,並沒有申請大學教職,有的開書店,有的開雜貨店,有的甚至開起武道館,教起詠春拳。甚至有一位知己,是台灣學生,性情中人,唸的是超難的英國文學,治學嚴謹而勤奮,但他卻在拿到博士學位後,放棄明明可以錄取的中研院研究員不當,卻留在英國,選擇當小學老師的助教,協助維持課堂秩序。他不想返台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台灣社會的封閉。

22. 這些例子在台灣人看來,一定會開始進行污名化八卦活動,開始揣測當事人是否混得不好,是否吃不開,或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祕密;若是精神科人員,肯定會進一步揣測當事人是否人格有問題,是否精神有問題等等。整個台灣社會完全無法理解(更不用說欣賞)跟所謂主流不一樣的人事物,凡是非我族類者就劃歸為異端或病態,進而污名化其人格。

23. 羅素說他小時候常想著什麼是心靈(mind)或物質(matter)等等這些問題,他奶奶很擔心,以為這小孩腦袋不正常,奶奶對他說:“乖孫啊,What is mind? No matter! What is matter? Never mind!” 這段英文很難翻譯,因為它是一種雙關語,意思就是說,什麼是心靈,那不重要啦!什麼是物質?不用管它啦!

24. 羅素在這樣一種「污名化」的壓力下,就如Goffman講的,社會成員往往從他人眼光來定義自己(就像演戲,觀眾定義了角色),於是羅素說他開始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哪根筋有問題,可是他說,一直到了劍橋唸書後,他才知道像他這樣的怪人在這校園裏到處都是。

25. 劍橋創校超過八百年,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有些我平常出入的建築或樓梯,聽說已經維持數百年的原貌;樓梯或地板走起來吱吱作響,很像鬼屋。可是,古老並不保證某種成就。

26. 我看過一篇英文文章,討論劍橋的「傑出」與屹立不搖,該文章作者認為,劍橋的成就之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它掌握了做為大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異質性。簡單說就是:不但容忍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鼓勵之,由之產生一種學術所最需要的原創性。「異質性」更給成員彼此之間帶來各種用錢買不到的刺激與激盪。也因此,校方寧可放棄一個更為「優秀」的英國學生,而錄取一個「較不優秀」的外國學生,因為後者之異質與刺激,正是成就這所大學的重要因素。

27. 我並不認同這文章。我倒認為劍橋牛津招收大量外國學生主要是為了賺錢,其次才是想到什麼異質多元文化的刺激。我事實上也不認為劍橋有著什麼異質性;我倒認為劍橋師生幾乎都長得一個模樣;每次去電影院就是遇到這些人,很難受;感覺這些科學怪人或哲學怪人好像不是來看電影,而是來參加研討會。可是,我認同這文章講的有關異質性的道理。或許劍橋離理想狀況還很遠,但比起密不通風、跡近完全封閉或自閉的台灣學界或醫界,實在好太多太多了。

28. 至於阿吉問我的那個問題,我的回答只能做為一種想像,而不是說我真的要在現實意義上去反對「反對精神病污名化運動」,我只是反對所謂「運動」所必然帶來的一種粗糙與教條化特質。這樣一些特質跟它所要追求的目標,往往背道而馳。

29. 美感或道德感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於是它也只能以微妙而緩慢甚至完全不經意的方式去改變,而無法經由一種刻意形成的所謂「運動」去執行。運動當然有成效,但它不美;美醜理應比是非對錯都重要。

30. 就好像「Talk to Her」那位男護士,在法律上他當然是錯的,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很美。除了透過詩歌的表現方式來訴說之外,無法用三言兩語來呈現世界或生命之真實豐厚的動人內涵。

31. 我常引用Charles Stevenson的一句話:「最重要的問題從哪裡開始,我們的研究就應該在哪裡結束。」同樣地,我也常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從哪裡開始,我們的社會運動就應該在哪裡結束;我們應扮演詩人,扮演哲學家,而不是扮演革命家。革命只能革政治或政客的命,但美感或道德感之類的東西或文化,卻只能透過詩歌透過文史哲,以千百年為單位,或許才會有所改變。

32. 愛情很重要,但如果有人要發起一個「推廣真愛運動」,我將誓死反對。

33. 對於精神病人或愛滋病人的污名化也一樣,我不想發起運動禁止你怎麼想或怎麼說,但我希望詩人或哲學家們能改變你怎麼「看」;我相信,你只要戴上一副美學眼鏡,配上度數良好的詩歌鏡片,你就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美麗世界而不再恐懼或排斥。

written by 陳真 2007. 10 . 10.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13 發佈時間: 下午 4:43
陸以正說:

"""""""非洲蘇丹共和國西部達富爾(Darfur)地區的人間慘劇,已有20萬人死亡,250萬人流離失所。但聯合國甚至美、英、法國都不能解決,便是最顯著的事例。"""""""""

這段不痛不癢的評論,似乎是說美英法等國都 "很想" 解決該地區的人道危機,但卻無能為力. 但這從來都不是列強的屬性. 解決是解決敵人,敵人就是擋財路的人,而不是解決什麼人道危機.

中國時報很多這種不痛不癢看了要打瞌睡的文章,裏頭寫一堆專有名詞或人名地名日期時間等,乍看好像很專業,其實內容一片空洞. 不過,再怎麼空洞的文章,依然隱含強烈意識形態;行文論事的背後總是有著一套 "哲學" 或 "假設". 假設列強都很想解決問題,假設他們都只是一個事件的旁觀者等等.

但這些假設都是錯的或有問題的. 以 Darfur 為例,三年前,當WHO 估計死亡人數七萬時,從不關心伊拉克或阿富汗死多少人的英國卻高調地宣稱死亡人數是20萬,美國更誇張,預言兩年內將死掉上百萬人. 美國的 "台灣日報" -華盛頓郵報更是專文大力讚揚美國高層的 "誠實",鼓吹軍事介入.

可是,美國的 "自由時報"--紐約時報今年八月回顧這事件,專文指出各方勢力忙著在死亡人數上灌水,一度灌到四十萬,但幾乎所有的調查或研究都否認這個說法,認為誇大. 英國 "觀察報" 引述在該地區工作的國際人道組織的一些成員,他們也否認真實情況如主流媒體所報導,並且進一步指責這樣的灌水與誇大有其政治動機.

大家先別急著發怒,我並不是說Darfur 的衝突不嚴重,而是說沒有主流媒體及那些沒有利益在裏頭的列強所大力強調的那般嚴重,他們之所以如此高調地誇大或渲染,正如當初之對付米洛塞維奇一樣,純粹是一種鬥爭,是為了給進一步介入建立背景與藉口,這樣的行徑正如誇大伊拉克的海珊惡行或誇大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之什麼 "侵犯女權" 一樣.

記得剛出國時,常常收到轉寄,訴說神學士政權如何傷害女權,類似訊息如火如荼地流傳,我當時就覺得很不尋常,而美國更是高調地談論,彷彿搖身一變變成什麼人權鬥士似的.

人道危機就應該用人道方式進行處理或外交斡旋,而不是忙著動刀動槍,就好像當年美國從中煽風點火引起的南斯拉夫內戰,如果美英等國及北約國家真的那麼關心人道,他們只要撥大約戰爭費用的百分之一,就能讓難民不再挨餓,但他們不但一毛不拔,而且各國更忙著緊縮入境政策,防止難民進入.

至於法國,就跟中國一樣,在 Darfur衝突中,護衛著當政者.當美國企圖發起禁運時,中法都反對,行使了否決權.

由此也可見,與帝國作對的另一方陣營,實際上所圖仍是利益. 為什麼? 比方說,中國在該地區佔有四成的石油市場,若真的進行經濟制裁,美國會爽死,因為這將大大傷害中國的經濟.

不過,話說回來,經濟制裁在我看來必須因不同個案而有不同考量,該怎麼考量法那我就不敢多說了.可是,一個國家如果已經那麼窮,全靠賣石油維生,這時你若禁運,舉國上下豈不一起餓死. 經濟制裁是為了傷害當權者的統治實力,而不是以傷害人民為對象,就好像過去大家都反對美英等國對伊拉克進行民生經濟制裁一樣,因為那將製造哀鴻遍野,但海珊卻毫髮無傷.

至於像緬甸,禁運是好是壞我也不敢多說,但若根據翁山蘇姬的說法,外國除了不該經援之外,其他像觀光事業,這些收入大多由軍政府取得,而不是由人民獲利,因此你去緬甸觀光,只是圖利了軍政府,讓他有更多錢貪污或買軍火鎮壓異己.

翁山蘇姬一直鼓吹對緬甸軍政府進行經濟制裁,有些支持者反對,認為這會傷害無辜人民,但她說: 難道我會鼓吹一種傷害人民的作法?

當我們缺乏能力或資訊來獨立判斷一個事情時,採信可信的人之證詞或意見,或許也是個方法. 因此,對緬甸以及對蘇丹,作法就該不一樣,我相信對後者進行禁運,將會造成像伊拉克那樣的人道災難,製造千百倍於獨裁者所製造的苦難. 但我對這兩個案例都缺乏了解,所以關於禁運適當性的問題,也只是一種完全僅供參考的個人見解.

不過,關於列強如何在非洲等地利用人道包裝進行政治軍事鬥爭與角力,這一點毫無疑問.這絕不是像陸以正或台灣媒體的各種膚淺評論所說的那般輕描淡寫或正義凜然,真實情況遠遠比這複雜深沉而且卑劣萬分.
仔仔 發佈日期: 2007.10.11 發佈時間: 下午 9:16
中國時報 F2/國際新聞 2007/09/17
《陸以正專欄》第62屆聯大開議 台灣仍擠不進議題

【時報】
  今天是第61屆聯合國大會的最後一天。明天起,第62屆聯大將正式登場。主席與21位副主席人選早就由各區域推定,明天的投票只是形式,基於尊重各會員國投票權的國際禮儀,目前仍不公布,媒體也不好預報。我曾有幸參加中華民國出席聯大代表團一連九年,略知聯大 (UN General Assembly) 運作與慣例,趁此機會,正可談一下國人對聯合國的認識與誤解。
  63年來,聯合國雖在維護和平與集體安全方面,不無貢獻。但離國人過份浪漫的憧憬,認為它是公平正義的化身,甚至國際間的仲裁者,還有很大距離。今日的聯合國,雖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仍受幾個超強控制。非洲蘇丹共和國西部達富爾(Darfur)地區的人間慘劇,已有20萬人死亡,250萬人流離失所。但聯合國甚至美、英、法國都不能解決,便是最顯著的事例。
  上周,國務院亞太事務局柯慶生副助卿(Thomas J. Christensen )在美台商會年度國防工業會議上,對台灣放話說:民進黨搞入聯公投,只是「內部政治消費」,美國堅決反對。他的話雖不中聽,卻一點沒錯。即使民進黨提的「入聯公投」獲得全民百分之百的支持,聯合國就會接納「台灣」為會員國嗎?
  聯合國憲章(UN Charter)第一章第四條後段,寫得清清楚楚:新會員國申請入聯,須經安全理事會推薦,與大會過半數以上投票通過。中共既為常任理事國,此事百分之百不可能。我要加上一句,外交部雖然浪費數以千萬計的公帑,希望把「台灣入聯案」列入今年的討論議題,也沒有可能。
  明天聯大第62屆首次大會要票選主席、副主席、六個委員會的主席、與證書委員會委員。副主席名額原為8人,因會員國日增,現在已增加到21位。
  除安理會五強外,其餘的副主席與各委員會主席照例從五大地區周而復始地遴選。所謂五大地區是︰非洲、亞洲、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東歐、與西歐。前三區國家數多,後兩區國數少,將來難免會引起議論。
  掌握大權的總務委員會(General Committee),由主席、21位副主席、與各委員會主席組成。如果將聯大比作一家公司的股東大會,總務委員會就像董事會。自然,聯合國平素運作時,安理會才是它的董事會;但本文討論範圍僅以聯大會期為限,大會要討論任何議題,必須先經總務委員會通過,才能列入議程,我想讀者不會把兩者混為一談。
  今年的第62屆聯大已列入議程的議題有多少?多達161項,每項都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關係全球所有國家福祉,因此大會排定從9月24日至28日,作為高層專題周(High Lev el Event),各國元首或政府領袖都會出席。
  10月1日起那一周,前三天是「總辯論」(general debate),後兩天則排作「各宗教與文化間的瞭解與合作」也當作高層專題日,無非讓各國元首、總理、乃至外交部長可以天南地北暢談該國政策,藉以提高他們在本國的聲望。平時「總辯論」至少要浪費兩星期時間,今年特別安排兩次高層專題,縮短了總辯論,使議事略有改進,應歸功於新任秘書長潘基文。
  潘基文接任才八個半月,毀譽參半。雖號稱通曉英、法語文,聽過他演講的朋友說,他只會照稿宣讀,口齒不清,態度木訥,在歷任秘書長裏,個人魅力最差。從北韓核武問題到阿富汗人質危機,潘氏都未能發揮聯合國秘書長的特殊地位、功能與影響力。在制約聯合國內部龐大國際官僚系統,整頓各有後台不聽指揮的屬僚上,成績也不高明。
  為急求表現,潘基文上周專訪非洲,會晤利比亞、查德、與蘇丹三國總統,獲得蘇丹總統巴希爾同意,10月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召開達富爾和平會議。這表示他也得到格達費的支持。如能有成,將為就職迄今首項政治性的成就。
  今年的聯大是潘基文接任後首次大會,列入大會的161項議題,每項都可談上個把星期,而會期僅三個月,年底前必須結束。我敢擔保台灣入聯案絕對擠不進去,在總務委員會就會被打消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11 發佈時間: 下午 3:25
這應該貼在隔壁,但那邊因為垃圾信件量每天破百,一周不理便上千,刪得手軟,根本無法運作,只好無限期關閉.

......................
澳洲環境部長上YouTube 批日本假科學名義獵殺鯨魚

更新日期:2007/10/11 11:14 記者:記者梁立/編譯

當全球正努力保護瀕臨絕種的鯨魚時,日本依舊以科學研究名義大量捕殺鯨魚,實際上卻讓鯨魚成為美食。為了促日本停止獵捕鯨魚,澳洲環境部長直接在知名影音分享網站上公開批評日本政府,並呼籲盡快停止獵殺鯨魚。

澳洲政府為了保護南極的鯨魚,並抗議日本漁民無情的捕殺,由環境部長邁爾肯‧坦柏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上,公開呼籲日本政府,趕快停止捕鯨的行動。

邁爾肯‧坦柏在影片中一開始就說:「您好,我是邁爾肯‧坦柏,我是澳洲的環境部長,您能想像如此美麗的生物,有一天會在我們的地球上永遠消失嗎?」

這段影片訴求對象是日本的青少年,並打上日文字幕,坦柏在影片中說,「我希望捕鯨的國家,尤其是我們的好友日本,可以趕快停止獵殺鯨魚的政策。」

生存在地球上上千年的鯨魚,因為數百年來的獵殺瀕臨絕種,為了保護鯨魚,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開始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但是愛吃鯨魚的日本,政府以科學研究的名義繼續允許獵殺鯨魚。在東京的漁港,宰殺鯨魚的過程甚至成為小學生的活教材,這看在澳洲小朋友眼裡,只能說不可思議。

一名澳洲學生說:「澳洲民眾是非常反對殺鯨魚的,我所認識的人當中,都很愛鯨魚,不希望鯨魚受到傷害。」

澳洲政府愛鯨魚的行動,已經從全民擴大到外交的層面,要與日本等獵捕鯨魚的國家正面交鋒。

澳洲呼籲日本停止捕鯨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DeptEnvironmenthttp://jp.youtube.com/DeptEnvironment
柳春春阿忠 發佈日期: 2007.10.11 發佈時間: 下午 12:30
嗯......
我想,不聽演講內容,去看看你也好。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11 發佈時間: 上午 6:29
別啊,別來聽,所以我把時間地點都給打馬賽克了.不歡迎親朋好友來聽是因為這畢竟不是什麼光采的事,多少出於無奈,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而且,這些都是很通俗的演講,其實就跟看巴勒網或親系譜差不多,把文章公開念一遍罷了.通俗沒啥不好,但那就跟醫學衛教一樣,把原本複雜細膩的東西給粗糙化簡單化,我還沒有能力做什麼值得讓人家來聽的演講.

以上所述全屬肺腑.
懷軒 發佈日期: 2007.10.11 發佈時間: 上午 2:35
我想去聽演講耶...是真的有要講嗎?有在北部嗎?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5 發佈時間: 下午 6:02
對啊,每天吃早餐,看一堆(大多是女)學生排排坐面向電視,專心看著新聞,有時看到趣味處眾人竟然還會相視而笑,很 "溫馨".

另一方面,我的一舉一動因其 "怪異" 而幾乎都可以被連結到英國,我總辯解說跟英國無關,我本來就是這樣;比方說,我並不是因為到了英國才 "看不起" 台灣的新聞與政客,也不是因為出國後我才關心國際事件;更不是因為出國後我才不收紅包或出國後才批評台灣醫界之扭曲人性與糟蹋病患.

當大部份人都有幻聽時,沒有幻聽的人於是就顯得很怪異. 回國後,忍教教主的忍功段數迅速又提昇到更高境界!巴勒網網站應該弄個浮水印,寫個 "忍" 字! 除了忍忍忍忍忍忍忍七忍功之外,還能怎麼樣?!

雖然忍功高強,跟台灣人講話我還是很害怕,感覺就像一隻兔子跟獵人講話一樣,很緊張,而且常讓我無言以對,只能被迫默認各種奇奇怪怪的誤解,迎合各種奇奇怪怪的價值觀,在眾人的那樣一種價值觀底下被迫做各種表演與迎合.

但所謂物極必反,當人們大多誤解你時,你將會從另外一個世界得到更為深刻的理解.

前些日子台大分院舉行隨堂考,考說什麼台大醫院的願景是啥使命是啥核心價值是啥等等. 核心價值的標準答案竟然是 "正直誠信".

我給全院同事寫了一個公開信如下:

===========
今天竟然有隨堂考, 考說本院的什麼幾大核心價值願景使命什麼的, 標準答案之一是 "正直誠信", 真是很荒唐. 這種把人幼稚化極具羞辱性的官僚舉措, 能叫做 "正直" 嗎?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不是嗎? 就算對小朋友也不該這樣愚弄.

我看到一些同事帶小抄, 寫出滿滿一篇 "正確答案". 我則只寫了兩個字: "拒答". 後來又用英文補充了一句: "如果你真的在乎這些東西, 你將不會這樣發問!"

如果發明類似這樣一些考卷去考政客有關為國為民的大道理, 我敢說他們統統會得滿分.

=========
還有,民進黨那個公佈胡志強病歷的醫生高大成,現在竟然變成全國醫師公會的什麼倫理委員會之召集人,夠離譜吧?!

我也針對此寫了一封 group mail 給全院同事:

============
台灣的所謂醫學倫理, 近幾年變得超熱門, 但它往往只是醫界掌權者的囊中物, 用以自欺欺人的一種沒有任何學術或道德價值很八股很反智的 "偽知識" (我當然不是說 "所有人" 都是這樣, 而是說普遍有這樣一種現象), 對於現實醫界弊病不但無絲毫助益, 反而使得年輕一輩更看不起這樣一種基本專業素養, 把複雜的倫理學看成一種沒有大腦而且言行不一的無聊說教. 這可以說是台灣的一種特有的怪異現象, 舉世所無.

在醫界裏, 權位高的, 連講個根本不相干的議題都能申請為 "倫理學分", 位階低的, 就算你在哲學界裏對 "倫理學" 多麼學有專精, 在醫界這個封閉圈子, 別人根本不鳥你, 或甚至說你這個不能算倫理學分演講, 十分荒唐. 這就好像大老闆們算帳很精打算盤打得很快, 統統可申請為數學學分, 可是, 羅素來演講, 卻說他講的不是數學.

台灣醫界真的很敗壞, 有這樣一種前科的人竟然是倫理委員會的召集人! 在台灣, 進入醫界而能保持人品不受污染真是很困難, 簡直是不可能; 各種風氣與文化實在太差. 在台灣當個病人真是很不幸, 很難被當 "人" 看待...

台灣醫界理監事選舉之本質與政治選舉如出一轍, 完全著眼於權力與利益, 而無關什麼理想; 至於什麼倫理委員會, 更往往是一種權力分贓的結果. 對這些陳年舊疾感到悲哀的人, 應該自我期許像個獨立自主的現代選民, 獨立行使你們的投票權, 而不要接受也不要搞配票或換票這些把戲. 也不要以自我醫院的利益為考量, 而應該考量所有病患, 考量整個醫界的良性發展.

依我看, 最好不要投給大老, 因為大老應該為不良現狀負責, 他們已經做太久了, 如果你覺得種種重要問題一如往昔, 甚至逐年變得更差, 那我不知道你還投給他們做什麼? 當然, 我並不否認也有心存利他深具理想性的大老.

==========
另外我還寫了:

==================
稍微瞄了一下院長所傳來的文章, 我看裏頭有底下這麼一段話:

""""""""無論多麼標榜「人性化」的企業,都不是完全民主的,
畢竟,在組織內能夠看到「全局」的人不多,過分民主
可能會導致無效率甚至方向謬誤。不管你喜不喜歡,都
必須承認,企業向來也不是民主制的,它會有一套價值
信仰,並希望所有員工都對這個價值心悅誠服。""""""""

關於民主, 上面這些話有說等於沒說, 但講到 "價值" 二字卻讓我有點 "精神分裂"...

過去與台大從無瓜葛, 只知道它 "曾經" (?) 以拿紅包出名. 來到 "貴院" 之後, "價值" 二字卻如雷貫耳, 就像莒光日教學, 不時被迫聽些什麼 "正直誠信" 的 "核心價值" 之類, 至少聽了二十次以上, 平均一個月聽兩次, 但在現實作為中卻什麼也看不到, 反倒是強烈感受到一種 "我要贏" "我要成功" "我要勝利" "我要第一" 之類的功名利祿; 這些心態一點也不正直, 甚至不健康.

另外還看到很多很跩但不知道在跩什麼對病人愛理不理的醫生. 醫療如此, 學術亦然. 講起學術, 只有業績狂熱, 沒有知識熱情.

我不是反對進步, 我只是反對一心要贏要成功要勝利那種心態, 就好像我不反對升學, 但我反對升學主義.

這些 "我要贏" "我要成功" "我要勝利" 的心態, 擺在企業上或許還 OK, 但醫院卻與那樣的成功無關. 醫院就是醫院, 醫院的基本價值就只是平等尊重每個人的生命與尊嚴.

醫療無關輸贏, 它根本不需要附檔文章裏頭說的什麼員工應具備什麼 "求勝的榮譽心". 一個醫護人員就只需盡責地把病人照顧好就好, 不會有什麼 "勝利" 可言, 更不該有什麼 "獲勝的榮譽心". 對一個醫護人員來講, 不會有一種榮譽比得上病人或家屬的平安與信任.

這樣一種莫名其妙的 "獲勝" 心理, 恐怕才是當前台灣醫界惡形惡狀之最大問題所在. 在西方社會就醫當個病人是這麼有尊嚴甚至如此愉快 的一件事, 但在台灣生了病, 你卻得祈禱不要遇到惡醫惡護或惡劣無禮的檢驗人員.

相對於台大, 比方說門諾醫院, 現在的門諾如何我不知道, 但幾十年前或十幾年前的門諾是我由衷佩服的. 出國前我曾每周坐火車, "從沙鹿到門諾", 在那裡工作了兩年, 一毛錢也沒拿, 無非也只是出於敬佩那樣一種醫院. 它或許規模不大, 也沒什麼學術, 但偉大並不是比規模大小或比業績高低, 更不是比賽什麼論文排行. 就好像愛情偉不偉大並不是看當事人的銀行存款也不是看他的學經歷或身高體重一樣.

論文再多, 都不可能使台大成為一所令人尊敬的醫院, 因為它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價值. 英國劇作家王爾德 (Oscar Wilde) 說得對, "犬儒主義者對價格 (price) 一清二楚, 對價值 (value) 卻一無所知." 依我看, 不但一無所知, 甚至輕視有加.

就算真的要比賽台大所最重視的所謂學術, 台大也不過排名世界第一百九十幾名不是嗎? 平庸之至, 有啥值得驕傲之處呢?

據說 "核心價值" 所提到的那些 "字眼" 比如 "正直誠信" 等, 是大老們苦思了兩年才想出來的. 可是, 除了 "講出" 這些 "字眼" 之外, 我不知道台大 "做了" 什麼? 它哪一點配得上正直? 哪一點配得上誠信?

我不是說它很邪惡, 我只是說它很平庸, 甚至有點墮落不長進, 但卻缺乏病識感, 自我陶醉得很誇張, 這有一點像精神醫學上的 "誇大妄想". 明明不是一所具有人道精神的醫院, 卻給自己貼上如許昂然的道德標籤.

我有個結拜兄弟, 大學及研究所都唸台大, 畢業後也一直在台大校本部某科系工作. 他寫了篇文章, 就叫做 "台大醫院,沒有人性", 相當膾炙人口, 我給它存檔在資料庫裏一時找不到了, 否則就貼出來, 建議院方不妨找來當員工教材.

台灣人並不是尊敬台大醫院, 而是迷信分數, 迷信規模, 迷信種種反智愚昧的無謂評比, 事實上, 台大醫院給一般人的印象不就是愛錢收紅包看人大小眼態度傲慢作威作福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等等等嗎? 它哪有什麼正直誠信值得吹噓? 實在太自欺欺人, 聽到這個我真的會 "精神分裂"; 我該相信我所看到的實際作為與盛行文化, 或相信我所不斷聽到如雷貫耳的 "漂亮字眼"?

台大的根本問題就在於缺乏價值, 缺乏對價值的信仰, 缺乏實踐價值的勇氣與熱情, 它只知道價碼或價格, 只在乎莫名其妙的勝利與輸贏不是嗎? 它從根本上忘記了什麼是醫療, 甚至忘記了什麼是學術與知識.

許多人道屬性的 NGO, 比方說一些國際人權組織. 同樣也朝著企業化的方向發展, 我承認這是必要之惡, 但企業化的同時, 不應遺忘初衷, 不應扭曲那最基本的價值.

下個月, 小弟在xxxxx和 yyyyy分別有一場演講, xxxxx的那場屬於五十分鐘濃縮版, 講給愛聽不聽的醫生護士聽, yyyyyyy那場則是講給學生聽, 足足兩小時, 保證一刀未剪; 歡迎旁聽指教.

不過, 老實說, 小弟走的是英國路線, 習慣照本宣科唸稿子, 毫無演講技巧可言, 加上內容貧乏, 根本沒有什麼聽的價值, 唯一有價值的恐怕只是講者一顆赤誠的心; 講者對這些東西十年寒窗, 以命相許.

.............................
題目:道德的知識論地位(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Morality)

講者:陳興正

地點:xxxxxx醫院
日期:2007. xx. xx. xx

地點: yyyy系
日期:yyyyyyy

演講摘要:

道德知識(moral knowledge)有可能嗎?眾說紛紜。講者對此持否定態度。講者認同 Charles Stevenson 和 Ludwig Wittgenstein 等人的看法,認為道德非關認知。邏輯實證主義者常被認為對倫理學亦採類似立場,但講者指出,該立場與 Wittgenstein 的「沉默主義」(Quietism)在精神上剛好南轅北轍。「道德直覺主義」(moral intuitionism)似與此一「非認知」立場相符,但講者指出,兩者實際上有根本差異;此一差異可由知識論之笛卡兒「基礎主義」(foundationalism)和G. E. Moore的「普通常識知識論」(common sense epistemology)二者與維根斯坦之「確定性」(certainty)觀念之差異來做為一種類比上的理解。

另外,若時間許可,本人欲藉著哲學命題與實證命題之分屬不同範疇,質疑所謂「應用倫理學」(applied ethics)或整個「應用哲學」(applied philosophy)
之可能性,並附帶指出台灣醫界盛行之「官大道德高」(有權力的人,才有資格談倫理或醫學倫理)及信口開河(以個人心得感言或人生觀或道德八股訓話取代智性討論)之學科議論方式之反智與反倫理。

===================
以上這些不痛不癢的言論,在這封閉體系中,感覺就像講了什麼多麼可怕的話一樣,許多同事私下偷偷寫信來表示認同,卻一方面很關心我的前途安危. 可見有多封閉.
懷軒 發佈日期: 2007.10.05 發佈時間: 上午 1:54
每看到一次新聞都要好幾個禮拜才有辦法再看第二次,每次看到新聞就有極度厭惡的感覺。可怕的是,中午出去吃飯,幾乎每間店都在撥新聞,所有用餐的人也都目不轉睛的盯著看...這才讓人感到害怕...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4 發佈時間: 上午 3:57
用買的叫廣告,但我最受不了的不是新聞變成廣告,而是受不了不管是對於新聞或廣告或對於一切資訊一切人事物那種猥褻低級的八卦態度,完全缺乏任何真實意圖,純粹就只是一種一心要表現得很有趣很興奮很新奇很不得了等等等的那樣一種充滿評價與扭曲很低能猥瑣充滿偏見與歧視的躁動與衝動,流里流氣的感覺,很齷齪,很下流,足以用上人類所能想像有關齷齪或骯髒或愚蠢低能和猥瑣的所有形容詞,恐怕都還不足以描述其病態.

回國後有幾次有記者求見,院方上級也曾要我接受訪談,雖然談的是醫學方面,但我統統都沒接受. 因為我怕死記者,我對他們的人品和理解力完全沒有信心. 他們不可能不扭曲或剪接我的談話;他們不可能讓我的想法在一種獨立或正直的context下來呈現.
良哲 發佈日期: 2007.10.03 發佈時間: 下午 10:50
是,台灣的"新聞"充斥著"業配",花錢買就有了,七八萬就可以買"新聞",國家與商家都在買。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3 發佈時間: 上午 1:32
好消息好消息,今晚兩件 "焦點新聞" 跟各位報告:

某某餐廳吃一餐一人份至少要6666(台幣),有鹿兒島黑豬肉,有龜山島鱷魚湯,還有專機進口的法國炒螺肉喔,各種精美食材讓你自由搭配,一天只招待四桌客人,而且用巨型布幔隔開,外頭有至少十八名空手道五段以上的守衛,讓你吃得開心,吃得安心,保有你的隱私權.

怎麼樣? 心動了嗎? 心動不如趕快行動. 陳文茜也是這家店的常客喔,她最愛點的是用龜山島盛產的烏龜蛋做成的蛋包飯.

另外再帶你來看看,別小看這個皮包喔,小小一個售價台幣 450 萬? 啥咪?! 有影抑無影?(台語,真的還是假的?)怎麼那麼貴?! 原來這是用九隻鱷魚皮做成的鱷魚皮包,全球限量發行一百個,要買要快!

==========

p.s.: 巴勒網有很多共匪出沒,偷看留言板,另外還有一些不太懂台灣文化博大精深的海外移民,你們一定會以為我在唬爛,它媽的天底下哪有可能天天都是這種 "焦點新聞"? 但我對天發誓, 真實狀況比我講的還離譜. 台灣就是整天都是這類新聞,沒有別的正經事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2 發佈時間: 下午 8:31
緬甸軍政府的殘暴很像古代君王,其殘酷程度若非出於AI 報告,我甚至會懷疑其真實性,因為實在太殘忍了,實在很難置信,就比方說之前說的先輪姦後燒死案例.

這樣一個政權,居然能一直存在幾十年,繼續胡作非為,依靠的就是國際列強的撐腰,其中又以中國應負最大責任.

中國說要和平崛起,但你若觀察他的所作所為,你將很難相信這話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 就跟美國一樣,利益是其最高甚至唯一考量; 只要能從中獲利,你再怎麼殘暴都沒關係,有老大哥給你撐腰.

不過, 我很懷疑底下第一則新聞的可信度,不知道是不是台灣記者從我這邊得到的 "寫作靈感",因為緬甸軍政府雖然很壞,但他們一點都不笨,他們不至於笨到會在這種舉世矚目的時刻還燒活人給你看,一來沒必要,二來,就算要燒,依其嚴密控制程度,幾乎也不太可能讓人們親眼目睹或傳出什麼消息.

台灣的媒體我幾乎完全沒信心, 專業品性太差,一切只能說僅供參考.

陳真
====================
緬甸紅潮/驚爆!冷血! 僧侶直押火葬場燒死

TVBS 更新日期:2007/10/01 18:34 記者:張家齊

緬甸展開軍事鎮壓後,軍政府極力防堵仰光對外的訊息聯絡,鎮壓當天有目擊者拍下軍警在街頭,對群眾開槍的震撼畫面,這段畫面輾轉寄到新加坡,今天正式曝光,此外今天有消息傳出,鎮壓當天,軍政府把受傷的抗議群眾抓走後,不是送往醫院救治,而是直接抓到火葬場,活活燒死!

緬甸街頭鎮壓,發生瞬間的最新畫面,透過民主團體以偷渡方式輾轉寄到新加坡,正式曝光,其中這一幕,紀錄下疑似日籍記者長井健司受傷時的關鍵時刻,當時一名好心民眾試圖伸出援手,但在煙霧彈和士兵一波波襲來,最終只能看見倒臥不起的記者,和手邊也許還在運作的攝影機。

緬甸軍政府,到底如何無情,從這段畫面就能知道,軍警無預警的朝人群開槍,直到有人倒地,路人奮勇救人,卻想不到軍方繼續掃射。

消息甚至指出,受傷的僧侶被抓走後,其實根本沒送醫,而是被軍方直接丟進火葬場,活活燒死,官方強調只有10人死亡,但是光從畫面中看到的死亡人數,就不只這個數字。

正因為如此兇殘,星期天幾乎已經沒了抗議民眾,2萬軍方警戒封街,所謂的紅潮,只剩下小和尚出門購物,而且除了街頭抓人的緊張氣氛,每天夜裡都有無數人莫名被捕,槍桿子掏出來,讓20年來最大的示威,瞬間被壓得煙消霧散。

國際壓力不斷湧入,迫使緬甸軍政府終於讓步,讓聯合國特使甘巴力,親自見到民主精神領袖翁山蘇姬,而且會面1個半小時,日本也提出經濟制裁,並要求歸還殉職記者長井所遺失的攝影機。

然而,軍政府高層幾乎都躲在仰光400公里外的新首都奈比多,對抗議視而不見,聯合國安理會中又有大陸撐腰,不怕遭到國際制裁,鐵幕下的自由,看來還要好久好久!

緬甸袈裟革命/示威轉向施壓中國 呼籲抵制北京奧運

東森新聞

更新日期:2007/10/02 11:16 記者:記者陳廣先/編譯

緬甸軍政府以強烈手段對付和平示威的僧侶及民眾,引起全球一陣撻伐,世界各地都出現抗議緬甸軍政府的人潮,各方要求軍政府重視緬甸人民的心聲,不要逃避眼前的問題。

大批居住在英國的緬甸民眾聚集在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外大聲吶喊,希望英國當局能幫助緬甸,讓緬甸也能享有民主自由,不用遭受軍政府的脅迫。

在紐約,同樣也有大批民眾走上街頭前往聯合國總部,要求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立即向緬甸軍政府施壓,否則恐怕將面臨全球聯合抵制北京奧運。

美國抗議民眾:「我想我們應該抵制北京奧運,直到中國立即撤回他們對於這個軍政府的支持。」有民眾甚至以打坐抗議等方式,要求釋放民運領袖翁山蘇姬。

尼泊爾甚至中東的以色列都有大批民眾在街上大聲吶喊,希望緬甸軍政府停止鎮壓暴行。

自從緬甸開始鎮壓民主示威後,泰國當局也隨即加強泰緬邊界管制,擔憂會有大批難民湧入。目前在泰緬邊界總共有15個難民營,難民人口總數多達15萬5000人,由於湧入人口日益增加,泰國擔心會不堪負荷,過去一年採取關閉政策,對新來的難民盡量不發援助口糧,任其自生自滅,不過如此恐怕仍無法杜絕大批的難民潮擁進。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2 發佈時間: 上午 1:42
報告晚間新聞

帶大家來看,台中有個辣妹,身材婀娜,卻刺滿刺青,近身一看,哇,不得了,有天使也有魔鬼耶,天使的臉蛋,魔鬼的身材,加上火辣辣的刺青,全身上下,讓人看了真的是 "凍未條" 耶(台語,受不了挑逗的意思).

還有更大條的新聞:

帥哥馬英九與企業型男--裕隆公司董事長嚴凱泰相見歡,酷酷的模樣,兩名帥哥互動不多,企業界誰也擔不起貼標籤,還是保持距離得好. 但很難得的是,嚴董才幾歲大的小女兒也首度在媒體前曝光,你瞧你瞧,父女兩人還真像,(鏡頭大特寫)從額頭到眼睛,哇,真是太像了. 還有還有,你看鼻子也超像,相似度高達 90 %!

============
各位真的能忍受這種低能八卦猥瑣封閉到極度病態的環境?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1 發佈時間: 下午 1:45
民進黨為了當選,不惜往自己身上製造槍傷,但這是小case,國民黨為了逮人,為了抹黑群眾,初期抗爭幾乎每一次都會派人假冒,丟石頭或喊打喊衝製造假新聞,以便逮人有個藉口;美麗島事件就是這麼幹的,找來兩百個流氓,動手打警察,然後嫁禍黨外,一網打盡,殺林義雄一家更狠,殺完之後,中時等媒體還配合官方當起偵探來,企圖嫁禍給林義雄自己,暗示說他及其海外同夥是用苦肉計,藉此來抹黑政府. 可是,會有人被關在監獄中,卻能指使同夥在光天化日上百個便衣警察保護下,用幾十刀砍死自己母親及一對雙胞胎女兒,並把大女兒殺成重傷,為的只是抹黑政府?

但是,這些跟緬甸比起來,統統是小case. 比方說,據AI一份資料,緬甸軍營士兵,看到路邊走過一個漂亮美眉,二話不說就拖進去給大家輪姦,姦完之後綁在柱子用火烤死. 事後無人遭受法律制裁.

五六年前吧,為了再度把翁山蘇姬抓起來或是最好當場幹掉,不惜派幾百個流氓冒充暴徒,攻擊和平示威者,不但當場殺死一百多人,事後更據此嫁禍翁山蘇姬,以此做為她殺人放火的罪證. 美國在第一時間出面指控這純粹是緬甸軍政府一手自導自演,各國也聲援翁山蘇姬,方才保她一命迄今.

這樣一個無法無天的可怕政權,卻有著中美英俄日等幾個重要宗主國,其中又以中國在該地區利益最大(好像是天然氣或其他能源的開採),因此護衛緬甸更是不餘遺力.

比方說這次在聯合國大力反對經濟制裁的,就是中國. 中國說他會動用一切影響力來制止緬甸的惡行,但他會有什麼影響力比得上各國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來得有效?

政治是很醜陋的,除了想當官的之外,誰也不想管,問題是,不想管還是要管,因為你不管它,它卻會管你. 你不管它,它會變得更加醜陋.

你可以有任何主張,但任何主張都不能違背基本是非原則. 你不能因為支持統一,然後就對中國睜一眼閉一眼;你也不能因為支持台獨,然後就故意要醜化中國人或是對自己人所幹的各種鳥事醜事大表支持.

台灣是一個只重視立場卻完全不問是非的地方,許多正直的政治人物,只因為不願同流合污或想法不同,便被抹黑攻擊,反之亦然,像李登輝那樣亂七八糟的政治人物,只因為現在喊起台獨來了,於是就變成了他們的領袖與教主. 今天如果林義雄支持統一,我敢保證他也會被鬥臭.

同樣的話講過無數遍,但我想除非天空下起紅雨或太陽從西邊出來,否則這樣一些文化或民族性的問題,大概在一百年內也不可能改變. 這東西不改變,我們就不可能宣稱在政治或社會發展上有什麼真實的進步.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1 發佈時間: 上午 3:19
東森新聞

緬甸軍政府奢華殘暴 16億嫁女 人民當人肉掃雷機

更新日期:2007/09/27 11:44 記者:記者李怡慧/編譯

緬甸最近由僧侶領導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引起了各國關切矚目。而這場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行動,也是民眾隱忍了20多年的反撲,因為在緬甸,軍政府折磨、壓迫當地民眾,人民受到的是聯合國紀錄中最差的健康醫療,而緬甸軍事頭子丹瑞卻極其奢華,嫁女兒時所給的鑽石珠寶,價值上億新台幣。

一個被當地民眾偷偷拍攝下來的畫面中,可清楚看出緬甸軍人的惡行惡狀,軍方甚至把老百姓當做「肉身掃雷機」,讓人民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逼迫他們腳踩在地雷密佈的土地;而緬甸軍政府領袖丹瑞的女兒,結婚時全身上下超過100顆大鑽石,軍方各單位所送來的珠寶,價值高達16億5千萬台幣。

對於這個緬甸軍事高層不願讓西方世界看到的畫面,緬甸分析家賴瑞加光表示,「她(丹瑞的女兒)的禮物,價值至少上百萬美金,但緬甸這個國家,每五個5歲不到的孩童中,就有2個嚴重營養不良;緬甸已經是聯合國紀錄中,醫療健康最差的國家之一。」

這麼糟的生活環境,不難想像在僧侶登高一呼下,每天都有受不了生活困苦的10萬緬甸民眾走上街頭,對抗奢侈的軍政府;緬甸民眾表示,「我們需要幫助,我們沒有自由,更遑論言論自由。」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10.01 發佈時間: 上午 3:13
緬甸鎮壓,死了許多人,但台灣電視新聞照樣還是報導那些完全稱不上新聞的東西,比方說今晚 "焦點新聞" 是報導墾丁小學教導學童沖浪的女游泳教練穿著比基尼. 記者說 "可別以為小朋友們只顧著眼睛吃冰淇淋唷,人家可是認真學習呢!",之後還訪問學童,問他們對穿著比基尼的沖浪女教練的看法.

每天就是這些東西,非常莫名其妙,完全看不到任何新聞. 這島真是很特殊,完全與世隔絕;不知道大家是否真能忍受這樣一種污濁低劣的社會文化與環境? 是否真能忍受下一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

緬甸可說是全世界最貪污最可怕最獨裁的政權,偶語棄市,稍有不敬就要你的命,但中美英等國,出於自身的各種政經利益,卻表面譴責實則掩護. 就連號稱開明的鳳凰衛視自然也在這種關鍵問題上消音.

很多人,包括Chomsky 在內,都相信以中制美,與其單一霸權,為所欲為,不如兩霸抗衡,彼此有個牽制. 這話沒錯,但支持王八蛋打龜兒子的目的是要讓王八蛋與龜兒子的敗行劣跡都能逐步改善,而不是讓他們輪流上台為惡.

中國對緬甸以及一些人權紀錄不佳的非洲國家之掩護撐腰,其所做所為與美國向來作風並無不同.一個新帝國崛起了,但是否和平崛起卻讓人缺乏信心;期待它能對抗舊帝國的人,得注意看看新舊之間究竟有多少不同;以為帝國會主動行善或主動克制為惡衝動的人,恐怕是自欺欺人.
仔仔 發佈日期: 2007.09.30 發佈時間: 上午 9:02
中國時報 F2/國際新聞 2007/09/26
《林博文專欄》誰敢捋以色列遊說團的虎鬚

【林博文】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邀請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演講,引發美國媒體與猶太社區(尤其是紐約)歇斯底里的抗議,令人想到以色列遊說團在美國政界與媒體所擁有的呼風喚雨力量。剛好最近出版了一本嚴厲批判以色列遊說團的著作,抵制、杯葛和謾罵這本書和兩位作者的聲音,竟像閃電交加那樣可怕!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歇摩(John Mearsheimer)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事務教授華特(Stephen M. Walt),去年在〈倫敦書評〉雜誌發表了一篇〈以色列遊說團的美國外交政策〉的長文,當時即引起大西洋兩岸學界與政界的極大關注。這篇論文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以色列遊說團對美國外交的負面影響,已成為美國的「戰略負擔」(Strategic Liability)。

  米爾歇摩與華特教授將這篇文章擴大成書(書名與文章題目一樣),在本月初出版,書還未正式上市,即已經吹皺了一池秋水。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人文研究中心、芝加哥環球事務協會和其他幾個團體,原本約好請作者演講,但在壓力下,臨時取消。壓力來自何處,大家心知肚明。九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紐約時報書評周刊〉刊登了一篇火力旺盛的書評,痛批這本書,作者是腳跨政界與媒體的前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前〈外交關係協會〉會長、猶太裔的雷斯利.戈爾布( Leslie H. Gelb)。

  所謂〈以色列遊說團〉(Israel Lobby),並不是專指一個組織,而是包括好幾個幫以色列出力出錢出氣的團體和個人。如紐約《每日新聞》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發行人、猶太裔地產商朱克曼(Mortimer B.Zhckerman),即是一個狂熱的以色列遊說團主將。這幾天,《每日新聞》特日痛罵伊朗總統,首頁大標題稱他是「邪惡的人」。

  米爾歇摩和華特指控以色列遊說團劫持美國外交迫使美國向以色列一面倒,鼓吹侵略伊拉克,現在又以侵略伊朗而吶喊。這兩位學者說,以色列對美國已不再具有戰略價值,放棄以色列並無損於外交政策,不能賡續自縛手腳,否則只會受到以色列的羈絆而失去重整中東外交的契機。

  卡特時代的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在《外交政策》雜誌上對史爾歇摩和華特的新書,褒多於貶。不過他說,力量強大的遊說團何止以色列遊說團,古巴遊說團和亞美尼亞人遊說團都是效率最高的遊說團。布氏亦表示,台灣遊說團和希臘遊說團也是名列前茅的遊說組織。戈爾布則認為今天的以色列遊說團已比不上之蔣介石政府的中國遊說團,他說中國遊說團在冷戰時代成功地阻止了華府和北京的接觸。

  美國社會中強大而又敏感的猶太勢力,常引起許多人的反感,如卡特年前出版一本批評以色列、幫巴勒斯坦說公道話的書,馬上被猶太社區指責「反猶太」(anti-Semite)。史爾歇爾和華特的書出版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猶太裔保守派戰略學教授伊略特.柯恩(Eliat Ccken),立即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咬定他們的著作是「反猶太」。哥大邀請伊朗總統蒞校演說,哥大教授柏林杰(Lee Bollinger)亦被貼上「反猶太」的標籤。柏林杰在強大的壓力下,不得不在歡迎伊朗總統的致辭中,當面痛罵他是個「卑微、殘酷的獨裁者」,完全喪失地主應有的起碼風度。很明顯地,哥大校長是為了應付難纏的猶太社區與媒體,而「表演」一番。

  《以色列遊說團與美國外交政策》這本書的正面價值是,喚醒政界、學界與媒體,此時此刻應該開始檢討美國與以色列的特殊關係了。布希的跛鴨政府僅剩一年半,不可能改弦更張,只能寄望於2009年的新政府。然而,以色列是美國的「養子」,每年向華府拿三十億美元經濟援助(軍援不算),加上以色列遊說團和龐大的猶太勢力在旁押陣,美國要想改變中東政策、邊緣化以色列,有可能嗎?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9.27 發佈時間: 上午 5:16
最近電影 "色戒" 很熱門,董事長因塞車沒能趕上首映,但也看了一遍,預計會再看幾遍.

這電影在我看來是李安拍得最好的一部,但與其說電影感動我,不如說是音樂. 我是電影上映幾天前在預告片中聽到配樂,當下就去買了 CD,看電影前就先把音樂給聽得滾瓜爛熟,透過音樂,感覺彷彿我已經看過了電影.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與其說導演是李安,不如說是配樂者Alexandre Desplat. 那音樂讓人更能體會影片本身想表達但卻似乎沒有表達出來的一種感覺. 不是音樂配合了影像,而反倒是影像成為音樂的一個旁白配件似的.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9.02 發佈時間: 下午 10:15
老兄,你的文字全刪了. 最後,替林義雄說幾句公道話. 他並非如您所想像的那樣 "愛台灣".

出國前夕,我一個人去找他,那時民進黨已經很爛,我跟他說,我不相信有人能用卑鄙的手段追求正當的目的;我還說,我不相信那些品性不端的檯面政治人物會愛這個社會,因為這是矛盾的,他聽了點頭表示認同,並批評許多我不方便點名的政治人物的政治作為.

他也沒有期待我回國後貢獻什麼台灣. 相反地,他大概是怕我是那種為了台灣會選擇回國定居與鄉土共存亡的那種人,可我不是那種人,但他或許以為我是,所以舉了一些實例,一直跟我說何必一定要回台灣,此番出國後就一直留在海外不必回來了不也很好? 我沒有回答什麼,只說往後的事還很難預料.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