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注意:2010 年 11 月 25 日以前的留言均保留在舊留言版檔案區這裡 (僅供核對,所有內容於 2022.06.21 已全部匯入留言版)。

寫下您的留言

 
 
 
 
 
13789 則留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2.03 發佈時間: 下午 1:23
仔仔先生別激動,意見不同不是很正常嗎?

福報我有看啊,一頁當然不代表愚民,但強調它只有一頁政治版,以 "只有一頁" 做為一種標榜,一種 "乾淨", 一種優點,那就有愚民之嫌. 眾人的一切生活全是政治,"去" 政治是愚蠢的.

至於只敘述不評論,我想那純粹癡愚妄念自欺欺人,天底下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媒體,"不可能" 並不是因為它是一種達不到的理想,而是因為它既非理想而是妄想,而且概念上邏輯上純粹不可能做到.

台灣媒體的問題又豈是在於評論太多? 正好相反,你很難在台灣各種媒體看到評論,除非我們把三姑六婆八卦男人的口舌也視為一種評論.可是,八卦跟評論畢竟完全是兩回事.

我最愛的 WSWS,不但全部是評論,而且不只一頁,從頭到尾全是政治,但它卻是我所見最好的媒體之一. 說什麼只敘述不評論,說什麼 "只有" 一頁政治喔,那是很傻的.
活動消息: 倫敦朋友請注意 發佈日期: 2007.02.03 發佈時間: 上午 10:08
SOAS Palestine Society
Presents:Israeli Apartheid Week

February 12 – February 15, 2007

Day One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Khalili Lecture Theatre,6:00 pm

Historical Roots of Apartheid

Chair: Dr. Laleh Khalili
Lecturer in the Politics of the Middle East,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 of London, UK

European Racism and it’s Magic Mirror: Israeli Apartheid

Speaker: Yitzhak Laor
Novelist, regular contributor to the New Left Review and editor of Mita’am,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Radical Thought

Day Two
Tuesday February 13, 2007
Khalili Lecture Theatre 6:00 pm

Normalizing Apartheid
6:00-7pm

Israel, the Mask of Democracy

Speaker: Jonathan Cook
A former staff journalist of the Guardian and Observer newspapers. He has also written to The Times, Le Monde diplomatiqu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l-Ahram Weekly. Author of Blood and Religion: The Unmasking of the Jewish and Democratic State

Followed by 7:00-8:30 pm

Construction of Double Standard Humanity through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Zionism, Israeli Media and Rationalising Racist Consciousness.

Speaker: Eyal Sivan
Filmmaker and writer, films include Route 181 co-directed with Michel Khleifi and Izkor: Slaves of Memory. Lecturer at Sapir Academic College.

Day Three: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Venue: G2 07:00 pm

Apartheid within 1948 Palestine

Chair: Dr. Laleh Khalili
Lecturer in the Politics of the Middle East,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 of London, UK

Worlds Apart: Apartheid and the Palestinian Citizens

Speaker: Nadim Rouhana
Founding Director, Mada al-Carmel: Arab Centre for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Professor of Conflict Studies,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De-Arabization of Land and De-Arabization of Jews.

Speaker: Amnon Raz-Krakotzkin
Professor of History, Ben Gurion University

Day Four: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Venue: G2 07:00 pm

Is One State an End to Apartheid?

Chair: M. Hazzan
LLM student at UCL, Human Rights Lawyer and former lecturer at Hebrew University.

Talk: Apartheid Practices in WB and Gaza; Questions for the Future

Speaker: Toufic Haddad
Activist, former co-founder, editor of Between the Lines, and co-author of forthcoming book Between the Lines: Israel, the Palestinians and the U.S War on Terror.

SOAS Palestine Society
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
Email:palsoc@soas.ac.uk
www.palestinesociety.org
仔仔 發佈日期: 2007.02.02 發佈時間: 上午 11:20
順便一提,如果要找巴勒斯坦更多的資訊的話,維基百科上就有許多了。
網址在這:http://en.wikipedia.org/wiki/Palestine,不過是英文的,如果有善心人願意翻譯的的話那就太好了。當然也有中文版的不過資訊比較簡陋。
仔仔 發佈日期: 2007.02.02 發佈時間: 上午 11:09
我不太清楚為何陳真先生對我文章的回應那麼激烈﹝就我個人觀點而言﹞不過我想可能是我那篇文章沒有清楚表達我的意思。我那篇文章主要是回應學姊所謂在電視上看不到半點國際新聞,因為我的興趣剛好就是看國際新聞,所以所以才順便介紹些比較有國際新聞的媒體。
對於所謂台灣觀點說實在我也不太清楚它的意思,如果真要說的話應該是它對大陸的報導大多是負面的﹝像打壓言論自由,貧富不均、在外交上壓迫台灣﹞應該是這些。其實我至所以介紹它,那是因為它是我目前所之唯一專門報導國際新聞的雜誌
,它的內容也整理的不錯,大概看一本就可以知上個月世界發生了什麼事。當然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話在上網找資料,只是一般人可能只是想知道個大概,而且網路上的資料也太豐富了讓人不知如何選擇,也沒時間。
對於先生對人間福報的反應,我在猜先生可能從來沒有閱讀過它。它政治新聞只有一頁不代表愚民,那是因為他的編排方式和其他報不太一樣,至於無黨派立場的意思是他的政治新聞大多只敘述不多作評論。其實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的編輯方式通常是簡潔﹝他一份只有四大張,﹞,但一看大概就可以知道今天發生什麼事,對於我這種很愛看新聞但時間又不多而且老覺得那四大報有很多是多餘的﹝如影劇版﹞的人,這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我在此的的說明,說實在也不太清楚。所以我對先生的建議是至少去7-11買一份從頭到尾閱讀一遍。如果您還是覺得它不好的話,那我也沒話說。
选择 發佈日期: 2007.01.29 發佈時間: 下午 12:10
以色列人权组织称以军今年打死660名巴勒斯坦人


时间:2006年12月29日03:45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廖吉波):以色列一家人权组织28日发布年度报告称,截至12月27日,以军在今年共打死了660名巴勒斯坦人。

  这家名为“被占领土人权信息中心”的组织发布的报告说,今年被以军打死的巴人数是去年的三倍多。 被以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也上升到9075人。

  报告指出,今年共有23名以色列人在冲突中死亡,其中17人为平民,6人为以军士兵,总人数不到去年的一半。

  报告说,自2000年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共有4700多人死亡。
选择 發佈日期: 2007.01.29 發佈時間: 下午 12:09
黎军方表示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投扔有毒气球

2007年01月28日08:3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1月28日讯 据来自黎巴嫩的消息,黎巴嫩军方发表声明,近来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地区用飞机投扔了一些有毒气球,有人已经中毒,要求居民提高警惕,不要拾捡或玩无主气球,并采取措施处理以色列投扔的有毒气球。


  黎巴嫩军方昨天发表的声明指出,近来以色列用飞机向黎巴嫩南部地区投扔了一些有毒的气球,目前已有9人中毒,其中两人是军人,都被送往医院抢救,但还没有人员死亡的报告。声明要求人们提高警惕,不要拾捡或玩无主气球,据一些接触到气球的人说,开始是闻到一股异味,然后就恶心,头晕。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国际维和部队已经派了一个由生化和核专家组成的小组前往发现有毒气球的地区,并于27日晚间开始对一些气球进行检测和化验,以确定气球内含有什么毒气。黎巴嫩军方已派出了一些技术小分队,搜集气球,并集中运到无人地区进行引爆销毁。

  黎巴嫩媒体报道说,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正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发展,并命令部队立即采取一切紧急措施。而以色列官方目前还没有对这一有毒气球事件发表任何看法。(安国章)
选择 發佈日期: 2007.01.29 發佈時間: 下午 12:08
沙龙故友死前曝:沙龙毒杀阿拉法特,布什允可

2006年1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因中风陷入重度昏迷。时至今日,沙龙中风住院已达一年之久,目前沙龙还住在特拉维夫的医院,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据英国媒体报道,就在沙龙昏迷一年未醒之际,西班牙《阿贝赛报》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一位朋友透露沙龙曾得到布什许可向阿拉法特下毒》的文章。
  
  这位“朋友”就是刚刚离世的沙龙密友、以色列知名作家乌里.达恩。他与沙龙在上世纪50年代相识,并建立了深厚友谊。他对沙龙的生活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也曾利用记者身份为沙龙写了大量的赞美文章和好几本书,甚至一度成为沙龙的代言人。
  
  同时,以色列《国土报》也报道称:乌里.达恩透露,他提前几个月就知道阿拉法特将被以色列下毒。沙龙曾经向乌里.达恩说过,他决定弄死阿拉法特。并说,他在2004年4月初,与布什总统的一次电话交谈中提出了这一要求,并且得到了布什的许可。
  
  2004年10月,阿拉法特患病。11月11日,阿拉法特离世。
  
  阿拉持特死因迷雾重重
  
  早在2004年,即阿拉法特去世前后,无论官方、民间,还是媒体就早有关于沙龙下毒暗害阿拉法特的传闻,只是没有如今类似乌里.达恩提供的较为确凿的证据而已。
  
  从阿拉法特患病时起,关于他的身体状况就一直笼罩着重重迷雾。阿拉法特的高级助手巴萨姆.阿布.谢里夫表示, 2004年10月29日阿拉法特去巴黎治病的前一周,他一直是“健康、快乐,非常有活力的”。他质问:“究竟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使他的病情恶化得这么快呢?”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前内阁秘书长艾哈迈德.拉赫曼表示,阿拉法特2003年就已中毒。
  
  拉赫曼说:“大约1年前,阿拉法特遇到了一些怪事。2003年9月25日,阿拉法特同前来声援的大约30个人在官邸内握了手,他们中间有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和其他外国人。此后,阿拉法特就呕吐不止。也就是从那时起,总统的健康开始缓慢恶化。2004年10月12日阿拉法特病倒时,症状与那次相同:呕吐,拒绝进食,表现出所有的流感症状,却并没有得流感。”
  
  阿拉法特的一位密友也宣称:“在登上约旦的直升机前往法国之前,阿拉法特曾低声说‘我终于落到了他们手里!’”“他们”指的是谁?难道一生躲过无数次暗杀的阿拉法特是在说以色列人?
  
  阿拉法特住进位于巴黎市郊的贝尔西军医院后,立即被送进了血液科,这时候他的症状是腹痛、呕吐和腹泻。2004 年11月3日晚,阿拉法特突发脑溢血,自此陷入昏迷。11月11日法国当地时间3:30分,阿拉法特去世,享年75岁。
  
  阿拉法特去世后不久,有一名曾给阿拉法特治过病但至今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医生表示,阿拉法特的直接死因是全身血管血液凝固堵塞症(DIC)。这是一种血液失调病症,血液中的血小板耗尽,周身血液在血管里凝结成小块,导致栓塞而亡。这名医生同时表示:“我们知道阿拉法特出现了DIC症状,利用了法国所有的化验手段——毒物化验、生物化验和化学化验,都没有查明病因。但排除了他患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的可能性,并不排除滤过性病毒和生物原因致病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1.29 發佈時間: 上午 8:51
所謂台灣觀點什麼觀點也不是,那只是一群粗暴地自以為代表台灣的政客或其支持者的想法或利益; 分貝很高,但分貝高並不意味著他們所屬的利益就等於台灣眾人的利益.

講什麼台灣觀點,在我看來,只是反映了一種粗暴與低能.在他們來說是利益,對我們來說卻很可能是一種災難與折磨,但他們卻毫無病識感地繼續宣稱,彷彿他們真的能比我們自己更知道自己需要一些什麼似的.

台灣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島,島上居民無數,各有所需,各有所好,它不該也不可能僅有一種利益或想法; 以為某種想法代表著什麼 "全民" 的心聲或利益,政治上沒有比這更反智更令人窒息的事了.

當一群人事物在某個意義上相對於另一群人事物時,我們或許能在這對比上創造一種觀點,但市面上躁動不休的所謂本土或台灣觀點,究竟是對比於什麼呢? 依我看,它只是一種政治動員語言,就好像過去的諸多政治口號事實上除了反映一小撮人的政治利益,並不具有多少認知意義. 比方說誰能告訴我昔日如雷貫耳的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思維內涵?

至於大愛台,光憑這樣的自己往臉上貼金就知道它跟愛背道而馳. 除非我們準備把愛貶低為一種可以量化而且眼見為憑宛如商品般的低俗之物,否則我實在看不出慈濟或其相關組織有著什麼樣動人的愛. 依我的品味,我倒覺得整天說自己大愛菩薩什麼的,實在很沒愛心,很討人厭.

講到公視,故做正人君子健康狀,凡進步界之惡評,幾乎都可全盤套其頭上,相較於大愛台,表面上一左一右,骨子成份其實差不多,它只是包著進步面具的一種 "大愛台".

若論低劣程度排行榜,公視恐怕得排第一,大愛台只能排第二,排完這對同卵雙胞,然後才排得上其它所謂腥羶色之新聞或節目.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應拒看,這只是說這些表面上光鮮亮麗的東西,其實比啥都醜陋,至於節目看不看倒無所謂. 重點不在看或不看,看不看不過是收放一種資訊,但重要的不是資訊或內容,重要的是表達任何一種資訊或內容的方式與態度.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1.26 發佈時間: 下午 6:26
台灣媒體問題不是出在少了什麼 "內容",而是出在對任何內容的態度,而這態度的問題,恐怕與這個台好或那個台爛一點關係都沒有. 它是一種空氣,籠罩整個島.

若非分高下不可,在我看來,大愛台與公視恐怕才是爛之極致(不好意思,此乃敝人偏見,但我是這麼看待人事物之水平).

新聞不需 "乾淨",蔣公時代的新聞最乾淨,但越乾淨恐怕越髒.

至於一份報紙如果政治新聞僅有一頁,恐有愚民之嫌不是嗎? 至於任何媒體若號稱無黨派立場,那就好像有人說他的皮膚沒有顏色一樣,就算水母全是水做的,也不至於透明不是嗎? 凡是透明的,意味著它根本不可見. 既然不可見,誰能觀之?

至於什麼是 "台灣觀點",聽起來很反智,你可以左觀,可以右看,但台灣何曾有過什麼具有共識性的思維觀點? 就好像我住大橋五街,難道我能說我秉持著大橋五街的觀點? 若觀點只是意味著一種利害,那我倒寧可不要這樣一種沒有觀點只有利害的 "觀點".
仔仔 發佈日期: 2007.01.25 發佈時間: 下午 6:49
對於受不了台灣一般新聞台的人,可以去看大愛電視台和公共電視的新聞﹝晚上八點﹞比較乾淨。如果想要看比較有內容的國際新聞的話,公視每週一到週五晚上七點的全球現場是不錯的選擇﹝好像也是唯一的﹞。如果受不了四大報紙的政治廢話新聞的話人間福報是另一種選擇﹝政治新聞全部只有一頁而且無黨派立場﹞。另外有一本叫做新聞大舞台的雜誌不知大家有無聽過?中央通訊社出版的,它是一本台灣觀點的國際新聞雜誌,在此推薦給大家。
偉煜 發佈日期: 2007.01.25 發佈時間: 上午 10:53
新聞與健康

有朝一日,新聞必將取代垃圾成為世界環保人士最頭疼問題。屆時,人類每日心靈受污染程度將不再以重量或面積單位計算,而必須改用正子造影技術進行偵測,並配合《夢的解析》一書閱讀才能精確估量。但到時就算個人心靈損傷程度能被正確診斷出來,各國名醫們恐怕也不能在冷凍過的人體組織當中,找出適合幹細胞來修補損傷器官。因此,敦促行政機關儘速立法約束病態新聞肆無忌憚報導、避免嗜血媒體繼續危害純潔國人身心健康,顯然已成立法當局和偉大領導人未來搶奪政權時最需正視議題。

隨著電視頻道不斷擴充,狀似罹患「莫凡氏症候群」(Morvan's syndrome)之病患亦有急速增加趨勢。該病主訴症狀為:失眠、頭痛、盜汗、肌肉僵硬、體重減輕、週期性幻覺,偶爾,患者亦會萌生想摔電視之衝動或亟欲購買耳塞將自己與紅塵隔離等困擾。由於病患發病情形與噬人靈魂之精神官能症頗為類似,為此患者經常獲得不人道待遇。所幸,領有健保卡患者在服用善心醫師開立之各類安慰劑後通常能暫時忍受上述症狀,並安然度過心靈危險期。然,「莫凡氏症」患者卻仍有極高機會因慢性擴張、未得適當醫療,以致長期無法安眠入睡,而引發輕生念頭。由於該項死亡原因過去並未被自殺研究先驅─涂爾幹先生所重視,所以世人始終無緣知悉病灶真正源起。所幸,我國最高統計單位已順應民主潮流、接受受害民眾call in陳情,未來或將考慮把「收視新聞」列入自殺原因項目當中。到時,「收看新聞」或能如各大媒體所願,榮登「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盟主寶座,一舉得名天下。

天真讀者切莫遵從常識指導,以為只有電視觀眾才易染上惡疾,其實媒體記者才是最大受害族群。後者為了微不足道的工作獎金和除自己以外沒人在乎的獨家新聞榮譽,不惜動用各種有害人體健康的夜視、微波、衛星、電子偵防器材,沒日沒夜封鎖包圍採訪對象及其無辜親友住宅;期盼藉此攝得殺人魔王倩影,或尋覓壞蛋痞子芳蹤。其死守陣地之大無畏英勇精神和嚴防敵人向外逃出之滴水不漏態度,連當年用性命護衛馬其諾防線的法蘭西戰士都難望其項背。

當然,這群在校求學時,因漏讀《資本論》而被處罰終身都要被資本家老闆剝削「剩餘價值」的新聞從業人員,其苦難遭遇還不僅如此。當採訪對象受飢餓或性慾驅使而被迫從其避難處所亡命逃開時,媒體尖兵必須立刻拋棄雞腿尚未啃完的便當(環保當局怯於第三勢力,對此屢屢有特別通融),迅速扛起與富士山等重的錄音、錄影和燈光器材,然後以緊迫盯人、夾擊包抄等游擊作戰方式,大步快跑朝逃犯方向奔去。他們奮力以肉身夾擊敵人,並以「新聞自由」為名,團團圍住對《六法全書》毫無所悉的採訪對象;非逼迫受害人做出觀眾愛看的自殘動作或自白可以連載十天的煽情言論方才罷休。經過日復一日的戰鬥操演,這群新聞尖兵終於被訓練成:面對弱者,能夠張牙舞爪;對抗強權,懂得口蜜腹劍。其人格兩面程度,連享譽全球的阿Q先生也自嘆弗如。

可惜,如此賣命日久必病。如今,資深記者先生、女士們,能不罹患五十肩、網球軸、胃穿孔、狹心症者,幾稀已。

吸煙有害身體健康的常識早已透過行政法令強迫煙商於香菸盒上標示自毀事業前程的警語而廣為國人所熟悉。但新聞報導有損吾等身心發展的事實卻仍未能相傳於市井口耳當中。據查,這可能是因為客觀公正、執中兩端的媒體,尚未順利取得反新聞團體的廣告經費贊助而負氣決定不予報導所致。為降低國人心臟病、高血壓、氣喘、腦中風、胃潰瘍、近視眼和脊椎側彎等疾病的發生率,建議虧損累累的健保局主動編列經費在各大媒體刊登公益廣告,向瘋狂偏愛對他人傷口灑鹽的八卦國人介紹新聞報導對身心健康的種種危害。如此,既可避免健保虧損擴大、又可救民健康於水火。當屬萬民之福。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1.24 發佈時間: 下午 12:09
台灣的 "新聞" 不過就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嗜血八卦或吃喝玩樂的資訊,連聲調都極其低能怪異,反智無聊到極點,但我看四周男女似乎都很能 enjoy,如魚就水,通體舒暢,真難體會台灣人這種特殊品味.還好我們已經有了鳳凰衛視和幾家歐洲電視台,否則根本沒必要買電視.上周終於再度看到冷暖人生,感動不已,找回一種久違的活著的感覺.

生活在這種社會蠻苦悶,只要看到人就覺得挺緊張,感覺就像獵物看到獵人,只能任其宰割;彷彿接受綜藝節目主持人訪問一般,你得從頭到尾不斷強顏歡笑,就像背景罐頭笑聲那樣,僵硬迎合眾人一個接一個毫無幽默感可言的 "幽默笑話",忍受各種曲解簡化或加諸於你的偏見或人格扭曲或羞辱或極其粗暴的侵略性言行,表面上嘻嘻哈哈,實則毫無尊重,噓寒問暖工夫很夠,但你感覺不到任何熱情或任何想理解你的真實意願. 除了姓名和性別或許正確之外,周遭人们即便朝夕相處,彼此其實一無所知,因為這個人根本沒有意願和能力理解另一個人. 雖說存在就是真理,可我不相信能有人如此孤單而躁動吵鬧地活著.

恐怕得去買個耳塞,才能忍受充斥各處的噪音;不管開車或騎車或走路,彷彿身陷戰場,子彈和敵人會從四面八方突然襲擊而至,彼此彷彿有著什麼深仇大恨,出奇制勝,爭奪各種優先與優勢.至於馬路,沒有馬也沒有人走的路,只有大車小車呼嘯飛奔,推輪椅或老人沒處走,被迫走車道,後頭車輛要不視若無睹,壓死就算了,要不幹聲喇叭聲齊飛,嫌你擋路,路旁卻許多標語,愛心禮讓溫馨云云.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1.24 發佈時間: 上午 10:46
不好意思,補充一下.女性原住民學生訪談一事,我是想幫當事人問問,有沒有人知道或認識這樣的大學生或研究生? 或是有沒有人能提供資訊,看看是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或許比較容易找到這樣的訪談對象? 如果你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學生或同學最好,請通報一聲,以便能與對方連絡.
學姊 發佈日期: 2007.01.23 發佈時間: 下午 9:33
回台許久了, 仍深陷個人各項忙不完的事情當中. 好在巴勒網還有許多朋友維持著. 最近主要也得感謝良哲, 因為他替新使者主編的一本戰爭專輯, 我們也才能連帶受惠, 多了許多篇好文, 尤其是由基督徒立場所寫的文章.

回來看台灣的電視新聞, 每看就想砸電視. (終於理解為何一個朋友説在台灣每天會處於憤怒的情緒當中!) 其它的汙染扭曲不說, 也完全看不到正經像樣些的國際新聞. 可是另一方面, 又不敢積極再追蹤過去在英國所慣看的媒體與消息來源, 隱約知道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情勢都更加惡化, 情緒上卻又不想知道, 很想就這麼一直做個將頭藏在沙中的鴕鳥. 另一方面卻知道這樣下去不行, 網站也不能這麼荒廢著, 但是... 我會努力調適的... 也請大家持續給巴勒網支持!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1.22 發佈時間: 下午 12:05
不好意思,有事請求:

有位在劍橋唸博士的大陸同學,因論文研究台灣原住民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些相關問題,須訪談數位原住民學生,對象必須是大學或大學以上,女性. 哪個大學都行,中部地區更好.

若有人能提供協助,請與研究者尚小姐直接連絡,謝謝.她的 email是: shang33332@yahoo.com.tw,可收閱繁體中文. 或與我連絡也行,但我的email (hc228@cam.ac.uk)這陣子無法看中文.

之前也找了良哲幫忙打聽,但因訪談對象篩選上有點難度,可能需要找到更多數量與來源,然後再從中挑選適當對象,時間上可能有點緊迫,所以就順便也利用這留言板打個廣告,敬請各界舊雨新知幫忙提供訊息,多多益善. 多謝.
yywong 發佈日期: 2007.01.16 發佈時間: 下午 10:31
在這網站給我個人有更廣闊之窗,尤其對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之了解能更清晰。其中有若雪和許多人,都為只公義和平獻上保貴生命的真實故事都使我十分感動。我會惜珍在這裏閱讀的空間,並為他們禱告。
謝謝!
yy姑娘
偉煜 發佈日期: 2007.01.15 發佈時間: 下午 4:12
對我來說,寂寞是像這樣一種沈重之物、輕飄東西:

一雙腳踏車的輪子就讓我輕快起來,再不然,一場微風拂面的黃昏也行。

我的天堂並不在外太空,也不在對誰的誦經禮拜裡,只要有人願意讓我對其靈魂送上片刻聆聽與專注;即便荒誕不羈,或者平實無奇,也能讓我立刻失魂、丟神。以為現在就是永恆。

我感覺生活缺少豐富的語言;至少,在我四周缺少一種「沈默的語言」。太短的生命,被過多地擲入與喜悅無關的爭議與爭奪裡。但其實,卻什麼也不存在那裡。

單調的語言,是一切「過度單調」的根源。

吵雜不能給我什麼。沈默和寂寞,才是我最大的感動力量。那些對我不發一語的星空、雲海、花朵、小巷、老樹、古廟、舊照片、一場睡夢,這些讓我最感孤獨、卻從不對我狂鳴嘶吼的東西,難道不是我心獲得寧靜與安慰的最大原因?

「無言」藏有豐富。

在含情脈脈裡,情人得到甜蜜。坐在一把舒服的轉椅上,把幻想交給閱讀而不是交給政客,我才得到一夜和平。站在山頂,讓視線隨金黃光線灑落大地,世界就能被冥想者擁有。一片枯葉從空中落下,明明沒發出什麼聲音,情感卻一下從空盪的大地躍起。情緒原本被午後弄得昏昏欲睡,卻突然被遠處一個朝自己奔跑過來的小孩以微笑驚醒。再不然,一場失戀也能讓靈魂洶湧起伏。

沈默窒息紛擾,然後,感動才活了起來。

當我發出聲音,想用語言征服世界之時,我卻感到自己已先被它征服。對別人說話,形同一個把自己身上各種可能性牢牢困住的無形牢籠。在開口說話之前,我明明什麼都不是,又什麼都可能。但當我大言不慚的把話說出之後,就只能把自己變成話中的那個模樣。否則,我就變成別人口中所謂的騙徒。

但難道,我真的不吝惜浪費身上那些難得的自由?

於是,我喜歡孤獨。在無可選擇的生命裡,我選擇擁抱寂寞。

對我來說,寂寞像是一場靈魂昏迷。

我樂於在醒時昏迷;昏迷於我清醒時在不可見之處所張望到的一切。

當我面對一張殘破的紙片;面對一張陌生的笑臉;面對一片叫不出地名的景色;面對夜裡無墨染指的回憶;面對被松針穿刺、卻劃不破的藍天;面對流水潺潺、卻無物漂流的小溪;面對擴張一切、卻不把什麼併吞的日夜交界;面對站在路邊揮手攔車、卻遲遲沒被載走的歸鄉遊子;面對一條搖尾乞食、我卻沒什麼可以給牠的小狗;面對有人在不遠處開口說話、但我卻隔著一層玻璃聽不見的時候,我就立刻在醒時昏迷了。

在無語相對時,對無物存在的目光凝視注入想像,我就立刻讓自己陷入一場未眠的陶醉之中。在那裡,我為那些看不見的可見,在無頁書寫的心之紙上,寫下遊走夢境的真實紀錄。在一場又一場醒時的精神沈睡裡,我明明看不見那些我本來就不可看見的;但在其中,我卻又確確實實看見比不能看見的更多。當語言在我嘴裡發吐不出去的時候,我的冥想就立刻替精神建好一座宏偉王國。

我一再被各種不曾預期的意圖引領,曲折走進一條條不通往何處的斑駁命運小巷;為此,我的身體總是過度疲倦的。但在晚霞把黃昏悄悄席捲之前,神采奕奕的幻想總會突然竄出,替我把昏昏欲睡的感覺振奮、搖醒。

即便我的靈魂早就像腳下的舊鞋底那樣,斜了一邊。但我仍在日復一日的衰弱裡,與反覆重來的活潑不斷遭遇。

只因,我樂於醒時昏迷。

敬愛的阿真哥學長,你見之於文章裡的憤怒、想望、說理、召喚,近來也屢屢成為我醒時昏迷的原因。

只要耽溺靈魂、向其陷落,我們又怎可能真正寂寞、孤獨?
陳真 發佈日期: 2007.01.15 發佈時間: 上午 9:58
謝謝偉煜講這些,有點無言以對.

還沒有時間收信看信,剛忙裏偷閒到一家國立網咖中心上網,可惜看不見信箱中文.

崇拜很好啊,但必須是正確的 "崇拜",簡單說就是理解.

這一兩個月來只看了兩部片,一好一爛,但即便爛片仍有可觀之處.爛片叫 "夜宴",挺惡心做作的電影,但片中有個人說了一段話倒還挺有道理. 他說: "一個人不可能了解另一個人",萬一了解了,"那就不寂寞了".

這個自以為是宇宙中心的混蛋,他的自以為中心使他備感寂寞,可卻有個女人真的視他為中心,並為他而死,臨死前問說: "現在你還覺得寂寞嗎?" 混蛋泫然.

或許經此一死,宇宙中心不再是中心,因此也不再寂寞.

爛片說完,好片叫滿城盡帶黃金甲. 在我看來,是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之一,安靜內斂,頗有古悲劇之風. 上刀山或下油鍋,人生不管怎麼選擇,都是折磨,這就是悲劇.

常想起片中一句歌詞: A fate hard to swallow. 中文是 "命運不堪"(?),但英文似乎較傳神一些. 苦酒滿杯,喝不喝都一樣,當調子定了,風浪高低不過音符起伏,奏的仍是同一首曲子,來自同一片海.

當我明白這些事,早已放棄選擇,而逐漸學會隨波逐流; 隨命運的波,逐時間的流,就連訴說寂寞都顯得多餘.

陽光灑落處,明暗對比,常可見微塵飄浮,難謂去從,無所依附,不知從哪來何處去,誰能不寂寞?
偉煜 發佈日期: 2007.01.02 發佈時間: 上午 1:02
生活和「資料」之間
永遠有個很大的距離


我舉個不相干卻完全雷同的例子,請自行「心領神會」一番

美國政府經常代表全體美國人對少數族裔提供很多「官方版本」的友善舉措
(之所以要對後者"特別"友善,代表不少人平常對少數族裔一點也不友善,所以,政府才需要出面粉飾、彌補一番)
但這並沒有改變美國少數族裔與多數族裔之間「難以言喻」的矛盾
如果有人看了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書、看了國務院的會議記錄
看到各種官方公佈的權威資料信誓旦旦記錄:美國少數族裔比多數族裔享受更多「平等化」待遇
就以為美國人很「挺」非裔、拉美等少數族裔
那麼,這就會把真相看錯
(同樣例子也適用於法國非裔移民、台灣原住民、外籍勞工、外籍新娘,等等)(人性虛情假意惡例不勝枚舉;凡有心之士,皆不怕沒有更多證據)

難以言喻之物有時「不科學」、無法「統計」
但只要置身其中,給予感受
就像被一場風吹、被一波草動感動那樣
有時,皮膚的毛細孔就會突然自動張開
那些經感觸和感動而被打開的「毛細孔」
往往,反而比科學證據蘊藏更多智慧

(一陣風吹來所「說」的話,比任何人所能做的解釋更多幾許)

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伊斯蘭各教派的衝突
中東各國極其複雜的合縱連橫關係
誰人可以三言兩語交代清楚

不妨,帶著「毛細孔」
親自置身他們其中
看看其「難以言喻」的身體交會
也許,方便一些
困惑 發佈日期: 2007.01.01 發佈時間: 下午 9:54
請問阿拉伯人與波斯人間有著什麼樣的情節與矛盾呢?伊朗在中東議題上似乎是很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