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主
發佈日期: 2005.01.12
發佈時間:
下午 9:01
底下這篇第一段講的很對. 醫界之故做驚訝狀是很不要臉的,彷彿這只是一種特例, 事實上, 它一點都不令人驚訝,它只是每天發生的千千萬萬個案之一.正是這種故做驚訝狀,顯示出台灣醫界有多麼惡劣和腐敗.
今天若不是女童處境特殊,若不是媒體因此大做報導,誰管你死活?
真正的恐怖是: 當你聽一個人說 A 時,你無法相信他是在講 A 或 B 或 C 或其它一切.你根本無法信任他講的任何一句話,因為他根本沒有心好好做事好好講話,他的 A 是變形虫,隨時可以調整面貌調整說法,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即便這個 A 只是一個純粹事實性的問題,比方說有床位或沒有床位,你也無法相信對方講的,因為他只是隨口說說,敷衍應付一下了事,你無法對他所講的話或所做的事 take seriously, 凡事僅供參考,除非你有特殊關係或社會地位和身份.
英國社會有無數的問題,但他們不會在這種最基本的信任和負責態度上出毛病.一個英國醫生如果跟你說沒床位,那就是沒床位,你不會懷疑他只是隨口說說,你也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關係不夠或社會地位不高.你更不需要去找什麼國會議員來拜託. 如果有人因此去找人關說,恐怕會被送到我這一科來,因為那等於是一種 "怪異行為" 或 "妄想".
但是在台灣卻剛好相反,所有怪異行為全部變成生存下去的正常管道,所有妄想全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大家見怪不怪. 相反地,正常行為卻被視為異常,視為怪異或怪人.連堅決拒拿藥商好處, 都能變成一種怪異想法或怪異行為,反而是和藥商眉來眼去,吃香喝辣才是正常.
這個社會,不管哪一行,你就是很難正直地過活,你總是被迫要去做或去配合許多不正當的事,或忍受許多莫名其妙的作假和虛榮.
就以學歷來講,我看前一陣子有位醫生作家,學歷上寫著 "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可是,他沒有博士學位,哪來博士後研究? 這種事幾乎也變成了一種醫界常態.把代表著 "醫生" 這個頭銜的 Dr. 故意膨漲為代表 "博士" 的 Dr.
不但普遍頒給自己一個 "博士" 或 "博士後", 甚至有的還進一步宣稱自己在 "一年內取得博士(後)學位",或 "八個月內" 在美國某著名大學 "寫完八篇博士後論文".
醫生學歷已經夠高了,但卻不滿足,硬要故意混淆博士的 Dr. 和醫生這個 Dr.的區分,頒給自己許多"博士後研究" 的公開頭銜,像這種醜聞,有可能發生在英國嗎? 但台灣卻俯拾皆是,難得遇到一個講話老實的人,簡直要驚為天人.
而且,所謂 "研究",通常不過是去 "玩" 或 "觀摩" 個幾個月或頂多一年,但是,這種不具多少學術意義的經歷卻往往作假成 "博士後研究" 的實質學歷.
如果八個月可以完成八篇 "博士後論文",那我八年恐怕都寫不完一篇博士論文,豈非智能不足?
台灣醫界只是一個台灣人的縮影,就好像人蛇並沒有破壞什麼台灣人的形象,人蛇只是具體而準確地呈現了台灣人的性格.
我們都是人蛇,只是虐待弱者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台灣醫界是一個腐敗到外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團體,它的腐敗和醜陋,絕對比人蛇還殘酷還下流.但是,你講這些話沒有用,因為台灣人並沒有真正認清它是個問題.
各行各界菁英都一樣,並沒有誰比較高尚或高明.即便是一般賣東西的也一樣,你就是無法信任他會考慮你的健康,會把你的生命當一回事. 好吃是好吃,但有多少東西是乾淨的衛生的合格的無害的? 當他賺錢時,他才不管你的死活,碗隨便洗一洗,菜更是連洗也不用洗,凡事都不會考慮對別人的傷害,但是,當他在家自己吃東西時卻洗得很乾淨,保護自己總是保護得很周到.
問題是, 一個社會, 如果大家都只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卻不顧他人利益, 豈有可能誰能不受害? 除了大官或大富豪, 誰能不受害?
陳真 2005. 1. 12.
============
2005.01.12 中時晚報
不是連繫有誤 而是醫界有病
中晚社評
北市受虐女童遠送中縣開刀,醫界紛紛覺得不可思議,這才真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類似這位女童成為人球的情形,今年以來在各大急診室都曾發生,中風病人成人球、車禍重創病人也會成人球,甚至連癌症末期患者合併急症都很難入院…;人球對醫界來說,不是新鮮事,但今天因為邱小妹妹輾轉花了六個小時北病南送的離譜事被指責,醫界的「理性」全都站出來了、都說這不對,但事實呢?
邱小妹妹這案子豈止暴露台灣的緊急醫療網絡問題重重,醫者是否有心,更引人議論。
先談緊急醫療救護網路,擁有全台灣最密集的醫療資源的首善之都,發生找不到病床安置急診女童事件,北市緊急醫療體系運作顯然有重大瑕疵!
再說醫療技術,仁愛醫院擁有的神經外科醫療資源已是市立醫院資源最豐的醫院,要說沒有能力救治女童,實在難以置信。很多醫師現在都站出來指責第一線醫師未及時救治種種不當,但類似個案如果發生在自家醫院時,事實又會如何?重症患者半夜或是假日送醫面臨求救無門的窘況絕對不單只有邱小妹妹這一樁。但在醫療糾紛暴增的情況下,多數醫師不都是寧可採取防禦性醫療、盡可能把病患往外推?
目前相關單位報告邱小妹妹輾轉就醫的調查中,根據已公布的通聯資料,焦點都集中在病床或災難應變的指揮調度上,但這都不該是拖延救助的藉口,若是依此推託,無人能予認同。畢竟邱小妹妹事件暴露醫療「人球」與緊急醫療網有重大缺失,也凸顯訊息通報系統的連繫程序出現問題,調查點不能僅依賴通報系統。
至於最難介入調查的醫者心態部分,這事涉良心;所有當醫生的都同意醫者以救人為本務,但事實上呈現的醫療供應環境又是什麼樣?看看健保推動自主管理後,各醫院的應變吧。給付不好的病人,醫院管理者端出多少好理由往外推?大家能推就推,甚至寧願安排高門診量的名醫出國遊玩也不願多收多賠,想寄望醫師有醫德、有良心,問題並不單只靠醫師身上。
目前的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在醫療系統內的人都知道,「床位」可成為醫院給予有某種身分地位的人的關說工具。或許資源的使用關係著民眾對就醫單位的信心,所以總是可以看到很多大醫院的急診室走廊「堆」滿病床、一床難求的盛況,而南病北送更是家常便飯;但習慣就是一種自然嗎?
有急症、生重病變得很可憐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當醫師的、開醫院的、管醫療的人請自己問一問:如果邱小妹妹的就醫過程沒被批判,是不是就是一種理所當然?
醫療這問題很專業,所以,無助的生病者,很容易就會被就醫療提供者訓練成「能治好病,怎麼忍受都可以」的接收者,但,這不叫正常,醫界變成重利輕義的結果,請問:邱小妹妹若是醫師或是有頭有臉、重要人士之至親,是不是會變成今天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