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發佈日期: 2004.07.23
發佈時間:
上午 6:09
何止 “兼聽”? 另一邊的聲音, 想不聽都不行, 如雷灌耳.
企求客觀或中立, 不但是 “非理性” 之最, 恐怕也是一種罪。
為何求客觀中立是 “非理性”? 一言難盡. 這需要寫至少十萬字才講得清楚—如果我們真的要談理性和客觀.
簡單說, 有限心靈無法理解無限; 相對概念無法說明絕對; 低一等命題無法描述高一等事物; 同屬一平面的命題皆等值; 在一個無限的平面上, 沒有個中心點;中立不存在, 因為意義隨著所屬 “舞臺” 而變, 語言哲學上, 用 Frege 的術語,這叫做 context principle; 意義的有限性, 使客觀不存在, 人們所談一言一句, 不但不客觀, 而且只在某個像原子一般大小的範圍內成立.
即便談的是數學邏輯, 也仍然是一種竊竊私語, 是主觀的. 因為所談 “對象” 雖客觀, 但“談論”本身卻與客觀無涉. 表達方式不會因為表達對象的神聖或絕對而跟著神聖絕對起來⋯..等等等.
為何求客觀中立是一種罪? 因為:
1. 一個人當他真的關心 “人” 時, 他就不可能還會意識到所謂客觀或中立這回事. 就好像一個媽媽不會呼籲別的媽媽或告誡自己要客觀中立地愛她的每個小孩一樣. 跟朋友相處時, 我們也不會想到什麼客觀中立. 或許你會跟某些朋友較常連絡, 跟另外一些朋友較不常連絡, 但這無所謂, 這並不意味著什麼不公平.如果有人居然會想到應該客觀中立地跟每個朋友交往, 那他就是個俗人, 不知友情為何物.
2. 客觀中立不但反智, 更是一種道德虛榮, 以為比當事雙方更知道問題所在, 那是對當事人的不敬.
3. 當一個人腦子裏想著客觀中立時, 那意味著他並不把心放在該事情上, 他只想當個清談者, 高高坐在牆上做評論. 當我們跟當事人處於同一平面時, 就不可能去想到客觀中立這回事. 李敖說得對, 你可以左袒, 也可以右袒, 但你必須袒,騎牆做壁上觀、故作中立是可恥的.
講這些, 純粹談一種概念, 無法針對你, 畢竟像你貼的“所羅門”寫的這樣的文章, 何止胡扯瞎掰, 簡直是憑空幻想不是嗎? 這叫做理性分析? 台灣選舉多, 這類“理性分析”很普遍, 但一個荒謬的東西, 不會因為非常普遍而變得不荒謬.
我常感納悶的是, 為什麼有些人懂 1000, 卻遲遲無法完成 1 的工作, 文字潔癖到簡直變態的地步, 有些人卻剛好相反, 他啥都不懂, 零, 也許負, 卻什麼都敢講, 以無限自居.
陳真 2004. 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