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文化公民權近來喊得響亮,行政院五大施政目標之一。文建會主委陳其南立意良善,但在這日趨單一、封閉的島上,褻瀆異己已成常態,文化公民權云云,聞之格外淒涼。更令人不解的是像這樣一些目標:「凝聚國家意識」、「凝聚共同文化意識」、「再造國家共同體」等,豈非掛羊頭賣狗肉?

(閱讀全文)

台灣很喜歡講國際觀,許多問題於是就被化約到這上面來,比方說許多自認為事業有成或人格崇高的各界大老就是這樣。他們總以為台灣人文化素養不夠,缺乏人文精神或什麼慈悲靈魂,是因為沒有常常聆聽古典音樂或閱讀「世界」文學名著的關係(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更好!)。

(閱讀全文)

再補充一下我回應李家同教授那篇文章。我要說的是,一個人遭受嚴重傷害之後(比方說家人被殺),產生仇恨或厭惡是一種正常心理,而不是什麼「缺乏慈悲情懷的靈魂」。旁人如此高高在上地污名化當事人這種心理,把它說成「變態靈魂」,說成魔鬼一般的什麼「靈魂硬化」,這是對人性的無知和漠然。

(閱讀全文)

李教授您好。有篇您的大作《當民恨可用 永無和平》,放在我的電腦已經很久。因為不想惹人怨,所以一直不做批評,不過我想,既然已事隔多時,現在批評起來大概不會那麼直接而強烈吧。

(閱讀全文)

還記得巴勒網曾經介紹過的那五個拒絕徵召入伍的以色列青年嗎?《拒絕徵召者父母論壇》(The Refusers Parents' Forum)日前宣佈,他們已經於9月20號獲釋。

(閱讀全文)

曾寫過一篇很長、有關馬龍白蘭度的文章,因為太personal,不打算面世(我想他大概也很恨別人討論他吧),最近電腦中毒,這文章卻也跟著毀了,不過還好這篇一年前的翻譯還在。只翻了當時想翻的那兩章的一部份,還有另一部份沒有翻。

(閱讀全文)

颱風來了。島內外都一樣,遠方的風,依然吹進海外遊子的心。

(閱讀全文)

剛電視上有個一小時特別報導,「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死」,講的就是若雪(Rachel Corrie)。從小到大,記錄她短短的一生。

(閱讀全文)

前些日子,在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士兵射中頭部昏迷的英國和平志工湯姆亨道爾(Tom Hurndall)去世後,劍橋學生邀請他弟弟比利(Billy)來校參加一個反戰座談,地點就在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某個會議室。

(閱讀全文)

2003年3月30,「凡事有個極限」(Yesh Gvul)的主席以夏.門努凊(Ishai Menuchin)因其所領導的拒絕服役運動,獲頒「羅米洛獎」(The Rothko Chapel Oscar Romero Award)。美國作家以及文化評論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受邀於頒獎典禮致詞。在講演中,她向若雪.柯利以及拒絕在佔領區服役的以色列士兵致敬,也向所有秉持良心、堅守原則的行動者致敬。在若雪逝世一週年的這一天,我們特將這篇講稿全文翻譯,做為我們的紀念。

(閱讀全文)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