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李教授您好。有篇您的大作《當民恨可用 永無和平》,放在我的電腦已經很久。因為不想惹人怨,所以一直不做批評,不過我想,既然已事隔多時,現在批評起來大概不會那麼直接而強烈吧。

(閱讀全文)

還記得巴勒網曾經介紹過的那五個拒絕徵召入伍的以色列青年嗎?《拒絕徵召者父母論壇》(The Refusers Parents’ Forum)日前宣佈,他們已經於9月20號獲釋。

(閱讀全文)

曾寫過一篇很長、有關馬龍白蘭度的文章,因為太personal,不打算面世(我想他大概也很恨別人討論他吧),最近電腦中毒,這文章卻也跟著毀了,不過還好這篇一年前的翻譯還在。只翻了當時想翻的那兩章的一部份,還有另一部份沒有翻。

(閱讀全文)

颱風來了。島內外都一樣,遠方的風,依然吹進海外遊子的心。

(閱讀全文)

剛電視上有個一小時特別報導,「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死」,講的就是若雪(Rachel Corrie)。從小到大,記錄她短短的一生。

(閱讀全文)

前些日子,在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士兵射中頭部昏迷的英國和平志工湯姆亨道爾(Tom Hurndall)去世後,劍橋學生邀請他弟弟比利(Billy)來校參加一個反戰座談,地點就在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某個會議室。

(閱讀全文)

2003年3月30,「凡事有個極限」(Yesh Gvul)的主席以夏.門努凊(Ishai Menuchin)因其所領導的拒絕服役運動,獲頒「羅米洛獎」(The Rothko Chapel Oscar Romero Award)。美國作家以及文化評論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受邀於頒獎典禮致詞。在講演中,她向若雪.柯利以及拒絕在佔領區服役的以色列士兵致敬,也向所有秉持良心、堅守原則的行動者致敬。在若雪逝世一週年的這一天,我們特將這篇講稿全文翻譯,做為我們的紀念。

(閱讀全文)

席力薩米瑞(Shimri Zameret)於 1984 年出生於kibbutz Beit Hashita;薩米瑞的家族,帶有優秀的「反叛精神」傳統。他的祖父Shmaria 曾違抗英國法律,幫忙猶太難民從歐洲偷渡到巴勒斯坦,另一個祖父Ramie,則是黎巴嫩戰爭期間、靠近Kibbutz Gaash這地方的一位令人難忘的反戰人士。

(閱讀全文)

亞當馬爾(Adam Maor)今年 22 歲,1983 年出生於海法(Haifa),雙親名叫阿立斯(Alex)及蜜莉(Miri)。從幼稚園到四年級,亞當都是唸海法的「開放學校」(Open School),這是一所強調創意性思考而不強調所謂「成就」的學校。

(閱讀全文)

許多研究廣泛描述了 1991 年波灣戰爭對伊拉克公衛狀況的影響。根
據一項 1993 年的研究,[1]該戰爭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二十萬零五
百人的死亡;其中半數以上是男人,但死者之中也包括了兩萬三千名
的婦女和七萬四千名的小孩。大部分的死亡—約十一萬人—則是起因
於長期的空襲破壞了國家基礎建設所導致的公共衛生之惡化。

(閱讀全文)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