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2003年3月30,「凡事有個極限」(Yesh Gvul)的主席以夏.門努凊(Ishai Menuchin)因其所領導的拒絕服役運動,獲頒「羅米洛獎」(The Rothko Chapel Oscar Romero Award)。美國作家以及文化評論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受邀於頒獎典禮致詞。在講演中,她向若雪.柯利以及拒絕在佔領區服役的以色列士兵致敬,也向所有秉持良心、堅守原則的行動者致敬。在若雪逝世一週年的這一天,我們特將這篇講稿全文翻譯,做為我們的紀念。

(閱讀全文)

席力薩米瑞(Shimri Zameret)於 1984 年出生於kibbutz Beit Hashita;薩米瑞的家族,帶有優秀的「反叛精神」傳統。他的祖父Shmaria 曾違抗英國法律,幫忙猶太難民從歐洲偷渡到巴勒斯坦,另一個祖父Ramie,則是黎巴嫩戰爭期間、靠近Kibbutz Gaash這地方的一位令人難忘的反戰人士。

(閱讀全文)

亞當馬爾(Adam Maor)今年 22 歲,1983 年出生於海法(Haifa),雙親名叫阿立斯(Alex)及蜜莉(Miri)。從幼稚園到四年級,亞當都是唸海法的「開放學校」(Open School),這是一所強調創意性思考而不強調所謂「成就」的學校。

(閱讀全文)

許多研究廣泛描述了 1991 年波灣戰爭對伊拉克公衛狀況的影響。根
據一項 1993 年的研究,[1]該戰爭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二十萬零五
百人的死亡;其中半數以上是男人,但死者之中也包括了兩萬三千名
的婦女和七萬四千名的小孩。大部分的死亡—約十一萬人—則是起因
於長期的空襲破壞了國家基礎建設所導致的公共衛生之惡化。

(閱讀全文)

今天的新聞,大概翻譯如下。這樣的「新聞」實在多到根本不知道還該算不算是新聞。哈巴狗記者流年不利,身心靈俱疲,不在話下,仍然擠壓出一點睡眠時間把它翻出來或做點別的什麼,做為我的一個聊勝於無的反彈,或者說「貢獻」。

(閱讀全文)

湯姆亨道爾(Tom Hurndall),是英國曼徹斯特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大學生,21歲。兩天前(5月29號),從巴勒斯坦回到倫敦Heathrow機場。不過,雖然48天過去了,他依然還沒有清醒。兩位主治醫生告訴家屬,他醒過來的機會十分渺茫,因為大腦幾處嚴重破壞。

(閱讀全文)

Chomsky曾經說,以色列本來是個國家,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但是,在美國的大力軍援和狼狽為奸之後,變得比較像個「擁有國家外殼的軍事機器」。但我倒覺得以色列比較像個「擁有軍隊的黑社會」。為什麼呢?因為,就算打仗也有許多規矩,可是,以色列統統不願遵守,與黑社會無異。

(閱讀全文)

轉寄一個剛剛來自 ISM 的消息:繼這幾周來針對個別成員的不斷騷擾和逮捕、毆打,以色列軍隊今天早上突襲 ISM 駐巴勒斯坦辦公室。二十幾輛軍車以及一台類似像鎮暴車那樣的東西(大量抓人用的),把 ISM在Beit Sahour的媒體辦公室團團圍住。數十名軍警,闖入辦公室,沒收所有電腦和文件、CD和照片等。同時也突襲了在附近的 Palestinian Centre for Rapprochemen。

(閱讀全文)

前天(4.23.)在倫敦大學的學校戲院 Bloomsbury Theatre,放映一部由一位巴勒斯坦年輕女生拍的紀錄片,這位女導演叫做 Leila Sansour。這是該片首映,片名叫做「Jeremy Hardy versus The Israeli Army」。這戲院約可容納七、八百人或更多,全場座無虛席。

(閱讀全文)

剛剛和反戰專家去參加一個聚會,是由發起人肉盾牌活動的「國際團結運動組織」(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Movement,簡稱ISM)和「劍橋巴勒斯坦團結運動」(Cambridge Palestine Solidarity Campaign)所合辦,他們邀請一位英國人肉盾牌叫做Daud Hall來現身說法,並且放映他在當地拍攝、45鐘長的片段。

(閱讀全文)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