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info Logo
Palinfo Title

2月11日,以色列軍方突襲迦薩的鄰近城鎮薩加亞(Sajaiyah)和拉法,造成1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和50人受傷,其中半數傷者是孩童。由於情況危急,以至於聯合國難民救濟署(UNRWA)被迫關閉在迦薩走廊的學校,因為他們認為孩童將無法在狙擊手環繞的情況下安全就學。

(閱讀全文)

以色列總理夏隆最近宣布將在近期內拆除所有迦薩走廊的17個屯墾區。目前,7500名以色列猶太人屯民控制著迦薩大約1/4的土地,並且受到以色列軍事力量的保護。由於迦薩地區並沒有猶太教聖地,故此地對以色列來說並不若約旦河西岸重要,但是夏隆此次大方讓步,還是引起各界不同的反應和揣測。

(閱讀全文)

今年3月,正當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前幾天,英國國家廣播電視(BBC)播出了一個名為「以色列核武爆料」(Israeli nuclear ‘power’ exposed)紀錄片,當中敘述17年前(1986),曾於以色列核武發展中心任職基層技術員的Mordechai Vanunu,因為向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記者出示他在職時所攝的核武設施與彈頭像片,而遭到以色列情報局幹員誘騙到羅馬、非法綁架並以貨輪運回以色列受審的故事。

(閱讀全文)

2004年8、9月 ,從全歐洲、美國、澳洲的單車者,將群聚橫越歐洲到耶路撒冷。這項「和平單車」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世界注意到以色列殘酷佔領巴勒斯坦的現實。

(閱讀全文)

哈加‧馬塔(Haggai Matar)於1984年冬天出生在台拉維夫;成長就學於台拉維夫的一個小郊區。1991年,他和家人旅居英國牛津一年,2000年也在那裡待了半年。 1999年夏天,哈加參加NIR學校的計畫,該計畫是開設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共同參與的暑期心臟病學課程。從那時候開始,哈加參與了各種反對佔領的組織活動

(閱讀全文)

馬坦.卡米納出生於1983年2月的一個冰雪天。他是他父母的一個大禮物。一歲半前,他住在耶路薩冷,之後搬到台拉維夫住了五年半。他的妹妹卡妹兒(Camel)在那兒出生。他就讀Teva學校,但是後來與父母搬到更遠的西方-加州.帕洛爾多(Palo Alto)。搬家時他7歲,留給家鄉的禮物,是他走在五一勞動節遊行前頭的一張刊載在Maariv(全國性報紙)上的照片。加州灣區的帕洛爾多是他童年長成之地。

(閱讀全文)

席力薩米瑞(Shimri Zameret)於 1984 年出生於kibbutz Beit Hashita;薩米瑞的家族,帶有優秀的「反叛精神」傳統。他的祖父Shmaria 曾違抗英國法律,幫忙猶太難民從歐洲偷渡到巴勒斯坦,另一個祖父Ramie,則是黎巴嫩戰爭期間、靠近Kibbutz Gaash這地方的一位令人難忘的反戰人士。

(閱讀全文)

亞當馬爾(Adam Maor)今年 22 歲,1983 年出生於海法(Haifa),雙親名叫阿立斯(Alex)及蜜莉(Miri)。從幼稚園到四年級,亞當都是唸海法的「開放學校」(Open School),這是一所強調創意性思考而不強調所謂「成就」的學校。

(閱讀全文)

2003年,有5名年輕人Noam Bahat、Matan Kaminer、Adam Maor、Haggai Matar 、Shimri Tsameret因為反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而拒服兵役。他們被Jaffa的軍事法庭判決1年徒刑。這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有被徵召士兵因為良心因素拒服兵役而在軍事法庭受審。

(閱讀全文)

猶太人原有兩個國家,一是以色列王國,另一個叫猶太王國,統稱為希伯來王國,但后來都相繼滅亡;當羅馬大軍長驅直入,猶太人真正面臨國滅史斷,進而被趕出西亞大陸。二千年后,也正是二次大戰促成了猶太人建國,「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當年,猶太人選擇了在巴勒斯坦建國。此后的五十多年,這裡戰火連綿不絕,西亞和平永遠只剩下口號和願望

(閱讀全文)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2002 - 2024